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飞夺泸定桥时,敌人为何不炸桥,而是拆木板?

  如果1935年5月刘文辉果真炸了泸定桥,恐怕14年后他也就不敢跟邓锡候共同起义了,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白泸定桥当时位于"西康"省境,并且是川康之间的重要交通要道。驻守大渡河沿岸和泸定桥的虽然也是川军部队,但这支川军属于西康省主席刘文辉的第24军,跟刘湘的川军不是一回事,那么刘文辉又是怎么跑到穷山恶水的西康呢?只因二刘争川时被刘湘所击败。
  这个事对大渡河之战的影响挺重要,也算是老蒋自己酿出来的苦果,四川的军阀混战打到1929年左右时,刘文辉、刘湘已经成为势力最大的两支,其中刘文辉的势力达到全盛期,所部第24军拥有七个师20多个旅140个团12万人以上的兵力,还控制着人口稠密、物产丰饶的70余县,占到四川全境的半数以上。任何一个军阀,在这样的状态下都会有称霸全川的念头,刘文辉当然也不例外。
  于是刘文辉和刘湘这对"叔侄"就把亲戚之情抛在一边,开始了一山不容二虎的厮杀,从表面上看,刘文辉占据较大的优势,兵多地广。然而在地利和"外交"上,实则刘湘更具优势,因为刘湘控制着重庆和川东,方便得到川外的军火物资供应,毕竟长江航道在他手里,比如1931年,刘文辉以200万元巨资购进的国外武器装备,从上海起航经万县港时,即被刘湘第21军的部队扣留,这就极大影响了刘文辉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
  最关键的因素是二刘对南京政府的态度不同,刘文辉第24军的主要将领都是保定系的,在宁汉对立和中原大战期间,刘文辉要么支持汪精卫、要么拥护冯玉祥,总之就是反对蒋某人,换句话说,刘文辉的政治野心要更大一些,希望统一四川军政之后,还能在全国政治舞台上有一席之地。而刘湘第21军都是"速成系"(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出身,刘湘也只想当个"四川王",所以很早提出的"拥蒋统川"口号,取得了老蒋的支持。
  简短截说,二刘大战的结果是刘文辉大败,部队也纷纷倒戈,最终只剩下20000来人的亲信队伍,而刘湘担心邓锡侯等其他军阀完全吞并刘文辉的部队后难免坐大,决定放刘文辉一马,不但停止追击,还托人给刘文辉捎话:"我幺爸腰杆不能硬,硬就要出事。我不是要搞垮他,主要是压压他的气焰。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总是一家人吗。我还是让他保留部分军队,以待西康建省由他任省主席"。
  就这样,曾经是王者的刘文辉瞬间沦落为青铜,1933年带着20000多残兵退守川藏交界地带,也就是后来的西康省,这已经是刘文辉最后的地盘,所以他是认真经营的。同时也带来了两个后遗症:第一,刘文辉骨子里面恨死了老蒋,没有老蒋的帮忙,他不会惨败到这个境地,第二,西康不容任何势力染指,谁都不行,一直到抗战末期,中央军的势力都很难渗透进西康。
  刘文辉刚刚在西康扎下根来,红军长征就路过了这里,因为红军是从滇北的金沙江南来的,一家伙就插入了大渡河左岸,若想通过天全、芦山前往懋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就必须通过刘文辉的防区。老蒋在整个长征期间第三次兴奋起来,打算让石达开的事件重演,所以一边命令薛岳加紧追击,一边命令刘文辉据河死守,必要时一定要炸掉泸定桥,可是他忘记了,刘文辉最烦的就是他。
  因此泸定桥能够保全,其实最大的因素就是刘文辉执行老蒋的命令不坚决,对这个曾经帮助刘湘打败自己的家伙,他有本能的逆反心理,如果是中央军或者是刘湘的部队守桥,恐怕凶多吉少了,这是后遗症之一。另外一个后遗症引发的问题是,炸掉泸定桥,红军主力将无法前往四川腹地,难道留在西康跟自己的部队死磕吗?前面说了,这是刘文辉最后的老巢,如果红军跟川军第24军在西康打得两败俱伤,当薛岳的中央军到来时,西康还能姓刘吗?
  还有一个因素刘文辉也必须考虑,泸定桥建造起来非常不易,因为大渡河水急浪高,根本无法打桩架桥,而这个铁索桥是清初时期,集合半个四川的能工巧匠,才利用"索渡原理"造出来的。全桥铁件总重达到40余吨,其中铁链重量21吨,13根铁链平均每根重1600公斤,不仅耗资巨大而且工程难度极高,再造一座,在民国时期也极其不易。
  因此这样一座桥炸起来容易,将来重建谁出钱?作为茶马古道的咽喉之处,一旦交通截断,西康与四川的贸易将陷于停顿,吃亏的肯定是他刘文辉嘛。所以在红军强渡安顺场之时(只有一条船),刘文辉已经判断出红军的前进方向是四川,在西康省境只是路过,既然如此,为什么要炸桥?所以对老蒋炸桥的命令,刘文辉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认真执行。
  地方军阀是受夹板气的,虽然刘文辉打定了主意不炸桥,但是泸定桥却又必须真守,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放水明显的话,老蒋是饶不了他的,王家烈就是前车之鉴。在刘文辉看来,以一个营加机枪一连、迫击炮一连死守桥东,同时拆掉铁索桥上的木板,红军冲过来的机率是零。泸定桥全长不到104米,红四团奔袭到桥西头时,桥板已经拆掉80多米,以寻常的军事眼光来看,武装过桥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红军也做了最坏的打算,在薛岳追兵甚急的情况下,中革军委命令已从安顺场渡到河右岸的红1师和干部团为右纵队,由刘伯承、聂荣臻指挥北上包抄泸定,红军主力为左纵队,以红四团为前锋奔袭泸定桥,以夺桥为第一要务。那么一旦刘文辉炸桥、或者夺桥不能成功,主席以并不轻松的口吻命令说:"假如两路不能会合,被分割了,刘、聂就率部队单独走,去四川搞个局面",言外之意,红一方面军主力将不得不在康藏边区坚持斗争。
  这恐怕也是刘文辉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所以他对阻截红军的态度是非常矛盾的,个人判断,刘文辉当时的真实想法应该是:桥不能炸,炸桥的最大损失方是他自己,老蒋最后一定是卸磨杀驴;桥还要守,对方方面面都有个交代,如果红军夺桥失败,刘文辉的部队将坐看红军与中央军决一死战,如果红军夺桥成功,更说明其战斗力的强大和自己判断的正确,而自己的责任也大大减轻,后果并不严重。
  正是在这样复杂心态之下,刘文辉的部队表现出"惊人的"战斗力,在安顺场,红一团17个勇士用一条小船强渡大渡河成功,这就是一个加强班的兵力,刘文辉的兵就是用人堆,也应该守得住吧?结果是溃散了,而这条船最多能装40人,往返一次需要耗时一个多小时,一昼夜最多能渡过去600人左右,近30000红军从这里过河在时间上已无可能,因为薛岳的追兵已经进至西昌以北的礼州,距离安顺场只有三天的行程了。
  然后是在泸定桥,红四团22个勇士在没有桥板的情况下攀索攻击,兵力也不到一个排,战斗中仅牺牲4人,刘文辉的部队最终还是没能守住,红军突击队的战士们固然英勇,川军士兵难道都是泥捏的?在接到命令堵截红军之时,刘文辉的部队已经恢复到六个旅的兵力,如果是全力以赴,守个渡口守个铁索桥真的非常困难?所以说,川军第24军出工不出力,也是红军创造战史奇迹的原因之一。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注意红军的前进方向)
  我也曾有过类似的疑惑,明明只要把桥炸了,红军就不得不回头面对国军追兵,到时候背水一战,结果实在让人不敢想象。
  但这么简单的道理,连我一个几乎没啥军事素养的人都能想到,当时的敌人会想不到?于是我翻阅了不少资料。发现了不得了的东西。
  也正是上述这个原因,网络上竟然出现了不少质疑"飞夺泸定桥"的真实性言论的出现。
  飞夺泸定桥
  甚至有一位英国籍作家宣称:"其实,在泸定桥根本就没有战斗。红军在5月29日达到时,泸定桥也没有国军把手。"
  这个作家甚至还采访过当地人,被采访的人告诉她红军当时是"慢慢过桥的",没发生战斗,因此这个作家认定"飞夺泸定桥"是虚构的。
  很显然,类似的这些说法都是企图否定红军的英勇事迹,希望大家不要以讹传讹,也正好借着这个题目,和大家聊聊飞夺泸定桥的故事,为什么红军的这个英勇事迹是真的,又是为什么敌人没有炸桥。
  飞夺泸定桥 飞夺
  首先是要正确理解"飞夺"这个词。这个词对解释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帮助。
  根据我对我查找到的资料的理解是,飞夺泸定桥并不单纯的指这场战斗,还包括杨成武红4团此前一个昼夜的240里强行军。
  当时的情况是红军在夺取大渡河安顺渡口时由于渡船不足,如果全员通过渡船来渡河时间上根本来不及,敌人已经在红军身后不远处了。
  杨成武将军
  因此,红军有了两手准备,一部分部队从安顺渡口渡河,大部队则前往上游的泸定,通过泸定桥渡河。
  但泸定桥此时还在敌人手中,要渡河就必须先夺取泸定桥,这个任务就落到了上面说到的红4团身上。
  一开始红4团是有3天的时间,从安顺渡口到泸定桥有320里的路程,红4团在第一天行军80里。
  但在第二天红4团就接到了急令,次日必须拿下泸定桥,这就意味着剩下的240里路,红4团要在一天内走完。
  什么概念?一天3个马拉松的概念,而且红4团做到了,试问这不是飞夺是什么?
  马拉松比赛
  至于在泸定桥是否发生战斗那就更简单了,既然我们自说自话不够客观,那么就来看看敌人怎么说的,这就够客观了吧。
  去过宝岛的朋友想必也去过所谓的"国史馆",里面就藏有一份当时西康省主席刘文辉发给老蒋的电报,称1935年5月29日,其部下李团在泸定桥及沿河地区与红军奋战。
  5月29日,这不就是红军"飞夺泸定桥当天吗?刘文辉本来就对老蒋帮助刘湘把他驱逐到西康非常愤怒,可以说跟老蒋势不两立。
  这个时候刘文辉完全没必要在老蒋面前大肆表功,所以这封电报内容的可信度是很高的。
  简单的两个方面就完全驳斥了上述否定"飞夺泸定桥"真实性的言论,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刘文辉当时为何不选择炸桥?
  老蒋 经济命脉
  上面说过,泸定桥的位置位于西康省主席刘文辉的管辖区内,而西康这个地方不大,经济结构也比较单一,就是靠茶马古道来进行贸易。
  而泸定桥正是茶马古道上的关键环节,一旦炸了,刘文辉以后就得吃土了。这里有人可能会说,换条路走不就行了。
  事实上,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峭壁高耸,当年清政府在修泸定桥时都是举全省之力,试问还有第二座这样的桥吗?如果有,那红军也就完全没必要飞夺了。
  因此,泸定桥不仅对红军很关键,对刘文辉也很重要,岂是说炸就炸的?当然炸桥这事老蒋还真提出过,但这跟他可以说没有半毛钱关系,当然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茶马古道 刘文辉的野心
  刘文华最早是四川军阀,我们都知道当年的四川可以说是乱成一锅粥,连老蒋或是汪精卫都懒得插足。
  直到刘文辉和刘湘这一家子两个军阀在四川逐渐崛起,甚至为了独占四川开始反目成仇。
  刘湘是个老实人,只打算割据四川,做个老实本分的军阀,但刘文辉不同,他的野心更大,不想简单的屈居蒋某人麾下,他想学李宗仁。
  刘文辉
  因此注定了刘文辉和老蒋不可能是一路人,于是老蒋就和刘湘勾结上了,有了老蒋的支持,刘文辉的结果可想而知。
  于是就有了西康省主席刘文辉。当然,这并不是刘湘念及亲戚之情,而是当时四川也并非铁板一块,刘湘还需要刘文辉来制衡其他势力。
  既然如此,刘文辉来到西康后,自然就认定了西康就是自己的地盘,其他任何势力都别想染指,不管是老蒋还是红军。
  这样一来,我们再回头看红军飞夺泸定桥就很有意思了。如果刘文辉炸了泸定桥,那么红军就只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回头和国军追兵决战,这种情况一旦发生,无论是红军赢了还是国军赢了,对刘文辉来说都无法接受。
  刘湘
  试问老蒋对于西康会没有想法?一旦国军赢了,还指望会乖乖哪来回哪去?红军也差不多,如果红军赢了,肯定就地建立根据地发展壮大。
  红军的第二个选择无疑就是在康川一带游击,找机会突破封锁,再与主力汇合。这其实和红军打赢国军的结果差不多,刘文辉也不希望如此。
  所以对于刘文辉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放红军过去,别在我地盘上乱精神。但这就有另一个问题了。
  如果刘文辉直接就把红军放过去了,老蒋那他也不好交代,虽然恨,但也不能太过明显,不然这个西康省主席怕是都没得干了。
  这也能证明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真实性。从这个方面来说,刘文辉也是不可能炸泸定桥的。
  红军长征路线 退路
  其实像刘文辉这些军阀,一个比一个精,阎锡山一会拥蒋,一会反蒋,像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他们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单纯想去割据一方。
  谁暂时势大,我就依附于谁,这似乎就是那个时代军阀们的生存之道。
  而到了飞夺泸定桥那会,别看红军被国军一路穷追猛打,但共产主义已经在中国扎根了,这个实事只要明眼人都能看出来。
  也就是说,这个时期的红军虽然还完全无法和国军抗衡,但那种扎根基层的能力,迟早会和国军并驾齐驱甚至超过。
  龙云能看清这一点,几乎可以说是把红军护送出了云南,刘文辉不傻,看龙云如此,多少就知道龙云的打算了。
  龙云
  自己这西康比起龙云的云南来那真是小巫和大巫的区别,龙云都有这样的觉悟,他刘文辉自然也有。
  也就是说,如果刘文辉把泸定桥给炸了,那就彻底把红军给得罪死了,聪明人是不会这样做的,毕竟凡事留一线,日后才好相见嘛。
  这不,刘文辉这个时候种下的因,在14年后结出了果,刘文辉在彭县联名邓锡侯通电起义。
  试问刘文辉当年要是真炸了泸定桥,1949年12月9日他还能如此从容淡定地通电起义吗?
  刘文辉 结语
  刘文辉这个人反蒋反了一辈子,根本不可能真心为老蒋服务,而且作为军阀的他也必须学会左右逢源。再说泸定桥作为历史遗迹,破坏遗迹这样的罪过,他刘文辉也得考虑一下是否承担得起。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用一句老话来形容,他就叫老寿星送的寿桃——舍不得呀!
  再有一个原因就是,泸定桥那光秃秃的十三根铁链,在国民党看来,咱就算是插上一对翅膀,想要飞,他也飞不过来呀!
  要知道,在七十多年前,石达开就是在清朝的一系列围追堵截的情况下,困死在了大渡河前,以至于全军覆没,被清朝生擒。
  石达开这可是一员悍将,绰号石敢当,后世评价石达开,是太平天国里头最完美的一个人,不折不扣的一个英雄。
  就这么个人,依然被横在面前的大渡河给挡住了去路,落了一个身死道消的局面。
  所以国民党认为,似乎只要把咱被堵在大渡河跟前,就是一个死局。为这事,蒋介石很兴奋。而在长征时期,蒋介石兴奋了三次,这算是他最后一次兴奋了。
  他认为,咱红军会成为石达开第二,蒋介石坚信这一点。是这样吗?
  安顺场红军主攻营的营长孙继先,面对这件事他的回答是:"管他石达开还是九达开,红军现在要过河,我们就一定能过去!"
  于是安顺场拿下了,但我们只找到了一条渡船,想要把部队全部拉过去,这就得需要一个月。
  而薛岳的追兵压根就不会给你这么长的时间,几天都算是奢侈的。
  也就是说,我们只能过去一部分而已。
  怎么办?就只剩下泸定桥,拿下他,我们就可以安全的通过了。
  如果拿不下呢?
  这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是不容躲避的一个问题。
  毛主席给出的回答很轻松,无非是被切割的两支部队不能会合,刘伯承率领的那一支,去四川搞个局面吗?
  是啊,刘伯承率领的那一支无非就是去四川搞个局面,很轻松的话语,似乎很好的解决方案,可另一支呢?另一支被分出来的部队呢?
  不知道?未知数?
  泸定桥?一定要拿下来,两支部队必须汇合。
  所以历史上就出现了这样一幕,任谁都没有相到,我们就是依靠这十三根铁链,硬生生的爬了过来。
  上去二十二个勇士,活着下来的也就十八个。
  他们为整个红军打开了一条通道,而这二十二位勇士,在历史上我们只留下了三个人的性命。
  十八位勇士得到了奖励也仅仅是一套列宁装、一个笔记本、一支钢笔、一个搪瓷碗、一个搪瓷盘和一双筷子。
  这是我们能拿出来的最好奖励。
  而我们为了这一份胜利,作为拿下泸定桥的一军团二师四团,要昼夜兼程二百四十里,这比他们之前一天狂奔一百六十里的记录,还要快上0.5倍。
  为了争取时间,他们一路走过来是一把生米一口凉水,一边吃一边跑过来的。
  就算是开一个党委会,都没有时间停下来,只能边跑边开。
  所以你能看到,在奔跑的队伍中,一群人一会聚集,一会散开,聚集起来激烈的争论着什么,分开之后又在向下传达着什么?
  无情的雨水将地面打的湿滑,所以我们的部队在后来都是连滚带爬的跑过来的。
  您就说说吧有这样的部队,红军能成为石达开吗?不会,更加不能!
  我们渡过了大渡河,而且比要和咱会合的部队提早了整整九个小时就通过了泸定桥。蒋介石坐不住了,也兴奋不起来了,而且在长征路上,他再也没有兴奋点了。
  说道这里,咱不免会有一个疑问:"国民党为嘛不把那十三根铁链砍断了?毕竟整个大渡河就这么一座桥,彻彻底底的毁掉这座桥,咱就真过不去了。"
  是啊!真过不去了,渡船都烧掉了,除非整个翅膀飞过去了。
  那么接下来,咱不防分析一下这件事。第一条,还是开头那句话——舍不得。
  防守泸定桥的国民党部队,压根就舍不得破坏了这桥。为嘛呢?
  大家伙也知道,民国时期各种军阀,去了又来的,太多了,开头是旧军阀,后头又是新军阀。
  而防守泸定桥是四川军阀刘文辉,他是属于地方割据势力。
  蒋介石在五次围剿咱红军的时候,一直就有一个一石二鸟的想法。
  就是利用咱红军来消耗地方军阀势力,您比如这最后一次围剿,蒋介石的目的是驱赶咱进入地方军阀的势力范围,然后他借着这个机会,把胳膊肘子深入到地方军阀的地盘上。
  来一个请神容易送神难的策略,进一步的蚕食地方军阀势力。
  所以在蒋介石的算盘里头,一边剿灭咱,顺道还削弱甚至是消灭地方军阀。
  地方军阀又不是傻子,这套路蒋介石玩的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所以刘文辉在围剿这件事情上,就有自己的小九九。
  刘文辉很清楚,咱充其量就是一个借道,不会留下来和他们有过多的纠缠。
  而真正让刘文辉忌惮的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您要知道这第五次围剿,蒋介石动用了自己手里所有可以动用的嫡系部队,可以说是倾巢出动。
  刘文辉可不想在这局面下,给蒋介石当炮灰。
  那么如果他真的把咱堵在了大渡河边上,就要面对咱要留下来的局面。
  就像毛主席说的:"无非是分成两支,一支留下来在四川搞个局面吗?"
  搞个局面?咱说的很轻松,但刘文辉这里可是无法接受的,他知道自己是撑不住的。
  而且别忘记了,咱要留下来了,蒋介石可不会跟他客客气气的套近乎,也会顺道留下来了。
  刘文辉军阀日子可就算到头了,这怎么算都是赔本的买卖。
  您感觉刘文辉会怎么做?所以炸掉泸定桥,这买卖不能做,做了他刘文辉就要把肠子都悔青了不可。再有就是第二条。
  这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您别看就十三根铁索,上边铺了一层破木板子,似乎没啥。
  这您可错了,建这桥的时候,那可是花了大把的银子和时间。
  康熙年间修建,为了这桥,康熙可是拨款四万多两银子啊!
  康熙那会的银子,可比现在的银元贵多了。而且康熙造这桥的时候,还算太平,没那么多事。
  这现在可是战乱,啥事都能发生,你这桥除了钱不说之外,能造的起来都是一个未知数。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不就是一座桥吗?不建就完事了吗?"
  你快拉倒吧,四川往西藏走,这可是要道啊!既然是要道,那就意味着很多商贸来往就得靠着桥来维持。
  那么商贸一来,你就可以坐地收钱啊!
  你桥都没了,商贸能来吗?商贸不了,你到那收钱去啊?
  你别和咱说大渡河上那小渡船。咱就说安顺场咱红军找到的那条渡船,一船就能坐四十个人,来回一趟一个多小时。
  你就靠这种渡船拉货吗?啥黄瓜菜都得凉透了。
  这可是条财路啊,你把财路给卡了脖子,刘文辉能不和你急眼吗?没钱,刘文辉到那去养部队,没有部队,他还叫军阀吗?到时候蒋介石都不会拿眼皮撩他一眼了。最后一条,刘文辉太高估自己了,把咱红军看的有点低了。
  为嘛这么说呢?
  确实,这要是搁到一般人身上,那家伙把泸定桥上的木头板子这么一撤,就剩下十三根铁链子了。
  就这铁链子,手抓上去都凉飕飕的,更加别说,下边的水汽透上来,您别说手抓上去滑溜,脚丫子踩上去,一不小心都要打滑的,这就不好过。
  所以在刘文辉的眼里,别的也不用,一挺机枪架在对过,一个机枪班挺着机枪就这么一扫,直接就能顶住。
  而且这种顶住,也不会用多长时间,后边薛岳的部队,跟着可紧着呢?最多也就一天的路程。
  就这?顶个一天还不成吗?
  可是刘文辉咋也没有想到,咱这脚丫子比薛岳的部队快多了,一天一夜就赶二百四十里。
  不仅拉大了薛岳的追击距离,还给刘文辉来了一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所以当在出现在对过的时候,刘文辉的部队,先是一惊,惊讶咱的速度可够快的,很快他们就乐了。
  "来呀!你们飞过来呀!"
  是啊,不好过!
  搁着一条江水,咱手里的家伙式,啥支援武器都不好使,不管是长枪还是机枪,这距离打过去啥攻击力都会减弱的可以。
  除非手里有炮。
  可问题是,咱是一路跑过来的,您感觉咱能拉着一门炮跟着跑吗?
  所以很多的重装备,咱压根就没有带着。
  手里能拿出来的好东西,就剩下一门迫击炮了,炮弹不多就三发。
  那么二十二勇士上桥之后,这就成为了咱手里唯一一个可以做支援的武器,三发炮弹要是打空了的话,后果就不用想了。
  好在,咱家里头,还是有神炮手的。
  三发炮弹,在这位神炮手的操作下,一发都没有浪费,两发直接打在了碉堡上头了,另一发直接打进了逃跑的敌人里头了。
  把个刘文辉留下来防守的部队,打的哇哇乱叫,撅着屁股就全从那堡垒里头跑出去了。
  这些家伙以为咱家还有炮弹呢?压根就不敢在里头呆着了,生怕这一呆就被埋到里头去了。
  而咱这位神炮手,叫赵成章,其实不仅是大渡河,这一路上走过来,很多地方都用到了咱这神炮手。
  后来毛主席还签发了命令,授予他神炮手的称号。
  说道这里,咱不得不说赵成章这神炮手的这个神字,还真是神奇。
  当年咱打百团大战的时候,他就指挥六个连炮都没有摸过的战士,给你改炮弹,根据目标不同,他把这装药量给你改了。
  这还不算,他还给里头塞进去辣椒面,就这一改就是二十发。
  拉着四门炮,开打之后,那辣椒味把个日本人从碉堡里头全给熏了出来,这帮子日本人还以为什么毒气弹呢?
  所以赵成章用的炮太神了,咱建国之后,被授予了少将军衔,任炮兵副司令。
  所以啊,老话讲打仗要讲天时地利人和的,咱别的或许缺少一点,但人和这东西,始终就在咱这里。
  不然咱也不会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发展起来,还有了现在的生活。
  对于先辈,咱别的没有,只有一个敬礼!谢谢!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红军长征前,为了争夺四川王宝座,刘文辉和刘湘打了一仗。
  结果有蒋介石撑腰的刘湘完胜,屡次站错队的刘文辉则惨败。
  战后,刘文辉被刘湘撵到了西康省。
  西康省在哪里呢?
  西康这个省级单位,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当年的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现在四川省的攀枝花市、甘孜州、凉山州、雅安市,以及西藏的昌都市和林芝市。
  据解放后统计,西康全省330万人。估计解放前的人口才200多万。
  就这么点人,哪养得起一支精锐部队?
  所以被撵到西康的刘文辉部,实际上是当时川系军阀中,处境最穷酸的。没有之一。
  全军有八个旅编制,但实际只有两万人,连队满员率不到一半。
  武器方面,因为刚打了败仗,且刘湘又故意卡脖子,装备很落后,约三分之一的武器不能使用。士兵使用的多是川制步枪,没有弹仓,每打一枪,就要上一发子弹。
  士气方面,两个字总结——低落。
  其实这可以理解。之前大伙跟着刘文辉在四川吃香喝辣,现在却被撵到了苦寒的西康喝西北风。士气不低落就见了鬼了。
  总而言之,就是刘文辉部队的战斗力一般。
  且由于受蒋介石排挤,刘文辉对蒋介石一直很不满。并不想为蒋介石效力。
  (邓锡侯、刘湘、刘文辉)
  这是当时川军的情况。再看红军和蒋军。
  中央红军离开江西,开始长征后。沿途经过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都没有做过多停留。并没有在大西南扎根的想法。
  川军当时根据情报分析,判断中央红军的战略是北上与红四方面军汇合。
  而反观蒋军,名为追击红军,实则却是驱虎吞狼。借着追击红军,趁机消灭西南军阀。
  就在红军进入云南之前不久,贵州军阀王家烈和黔军就栽在了蒋介石手上。
  1935年1月时,王家烈还是堂堂贵州省主席兼二十五军军长。黔军还在贵州作威作福。
  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五月时,他们就啥都不是了。
  王家烈的省主席职务被蒋介石撸了,军长职务被撸了,沦为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黔军也被蒋吞并,改编为直属中央的五个师,分遣到各地当炮灰。
  (1935年夏,红军经云南进入西康,蒋军吞并贵州,震慑西南军阀)
  有王家烈和黔军这个珠玉在前,刘文辉哪里还敢与红军死磕到底?
  所以,当时守桥川军没有炸毁泸定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刘文辉压根不想炸桥。没有下达死命令,提前把桥炸了。(刘文辉自始至终没有下过炸桥命令)
  在刘看来,自己部队战斗力弱,确实无法阻止红军前进。且红军又只是过路,不太可能在西康扎根发展。如果自己犯二把泸定桥炸了,红军被迫留在西康。到时候中央军再借追击红军之名,进入西康。
  他就算不被红军干掉,也会被中央军干掉。
  另外,泸定桥是康熙时期,清廷以中央财力做支持,耗费了一年时间修建的。
  桥的造价高,建造难度大。且泸定桥又是当时川藏线的必经之路。雅安到康定,传统的路线只能走泸定桥。炸毁这座铁索桥,刘文辉必须修复,否则当地人的日子就别过了。
  而刘文辉又没有财力物力再建一座桥。
  综合考虑下来,刘文辉也就没有在红军主力到达之前,提前下令炸毁泸定桥。
  当然,当时的会剿总司令是蒋介石。为了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畔,蒋介石飞抵成都,亲自指挥会战。
  到底炸不炸桥,最终还是老蒋说了算。
  那么蒋介石对泸定桥是个什么态度呢?
  根据当时老蒋发给刘文辉的电报来看,他也没有下达炸毁泸定桥的命令。此时康定、泸定最为重要。务望尽量抽调驻雅安部队四、五团前往布防。以康定万不可失守。而"匪"以不经大渡河而直窜泸定、康定之公算为多也。未知雅安至康定里程几何,能否如期移动,皆望详告。
  又雅安与康定、泸定各飞机场皆望星夜赶筑,俾得陆空联络确实。即将来中亦随时可飞前方视察,与兄面晤。
  这是1935年5月23日,蒋介石发给刘文辉的电报指令。
  蒋介石只是让刘文辉守住泸定,不让红军过大渡河。没有下令炸毁泸定桥。
  蒋不想炸掉泸定桥吗?
  貌似他还真不想。因为前面说了,泸定桥是四川通往西康最便利的通道。
  一旦泸定桥被炸掉了,也就意味四川的国军被拦在大渡河东岸,不能配合南线的薛岳部,合围红军了。
  红军有信仰,意志力顽强。就算被拦在大渡河西案,也会继续向北寻找出路,不会坐以待毙的。
  如果东岸的川军不能与薛岳部汇合,在大渡河两岸夹击红军,单靠薛岳在南边追,肯定抓不住红军。(薛岳在红军后面追了几个月,能追上早就追上了)
  所以蒋介石给刘文辉下的命令,就没提炸掉泸定桥的事,而是强调刘文辉应该迅速派部队抢占泸定桥,阻滞红军过大渡河。等待东岸川军主力到来后,配合薛岳消灭红军。
  刘文辉不想炸,蒋也没说炸,泸定桥自然也就安然无恙的保留到了5月29日。
  不过,蒋的命令对刘文辉还是有影响的。
  据当时国军大量来往电报部署资料显示,红军进入西康初,刘文辉不想跟红军真打,便调走了本来守卫沪定桥的一个旅,本打算给红军让出大路,避免损失。
  但当安顺场被红军攻占,蒋介石拍电报,严令刘文辉加强泸定桥的防御后,刘文辉害怕被老蒋报复,还是调整了部署,赶紧又临时派了一个旅前去守卫泸定桥。
  只是由于事发仓促,一个旅全部按期赶到泸定桥,不太可能。再加上红军已有一个团的兵力在安顺场渡过了大渡河,从南面威胁了这个旅的后翼。故而当时负责守泸定桥的刘部第四旅旅长袁国瑞便下令,留两个团防备红军,只派一个团(实际两个营)前往泸定桥布防。
  这就减小了红军后来夺桥的难度。
  另据当时驻守泸定桥的川军连长饶杰后来的回忆,由于全团赶到泸定桥,也很困难。为了不被追究责任,团长李全山派给他和营长周桂三的任务是先带几十名善于爬山的云南籍士兵去抢夺泸定桥。不得有失!为以防万一,可以做炸桥准备!但除非是万不得已情况下。
  因为对岸还有川军,如果把桥炸了,对岸的友军也完犊子了。
  为了完成团长部署的任务,连长饶杰和营长周桂三当时还真做了炸掉桥的准备。
  由此可见,当时负责守桥的川军中下级军官为了不被老蒋追究责任,还真做了狗急跳墙的准备。
  只不过,饶杰和周桂三都没想到红军会来的这么快。别说是炸桥了,他们连桥上的木板都没来得及拆干净。
  且由于事发仓促,他们没带炸药,只能以集束手榴弹的方式炸桥。
  而红军的火力由于异常凶猛(红军把一个军团的重武器全放到了泸定桥对岸),一开打就是王炸,打得对岸川军抬不起头。周桂三和饶杰见机不妙,都溜走了。只留下一个班阻击红军。而这个班的川军见长官跑了,又全无抵抗意志,没能拉响手榴弹就溜了。泸定桥这才没被炸掉。
  所以红军能顺利拿下泸定桥,其实也是很幸运的一个结果。堪称千钧一发。
  如果红军晚到一天,或是红军火力以及攻桥战士的斗志没能吓到守桥川军。
  守桥川军会不会狗急跳墙得炸掉泸定桥,也是很难说的结果。
  总的来说。
  川军没有炸掉泸定桥,一方面在于刘文辉一直没能下定炸桥的决心。
  刘文辉之所以下不了决心,又主要出于几点考虑:一是从军事上说,他要给自己部队留一条后路。他自己在大渡河西岸的部队撤退时,也需要泸定桥;二是泸定桥是连接川藏的唯一通道,是当地汉藏民族交流的唯一桥梁纽带,而刘文辉毕竟是当时的西康省主席,如果他把桥炸了,他在西康也别想混了;三是如果把桥炸了,过后他还要花钱重修,这样代价太大了。
  据说刘文辉事先曾提出一个代替炸桥的折中办法,即如守不住,就用煤油烧桥。但由于事发突然,这个办法也没能落实。
  另一方面是蒋介石的态度。蒋最关心的是能不能东西对进,夹击红军。利用炸泸定桥而阻滞红军北上,对蒋而言,其实是下策。
  蒋和刘的态度,决定了泸定桥没有提前被川军炸掉。
  又一方面,就是川军小瞧了红军。
  先前川军混战,都是对天放枪,哪里见过红军这种威武之师。红军到达桥对岸时,曾劝降对岸川军。对岸川军洋洋得意,说你们有本事就飞过来呀。结果红军真就"飞"过了泸定桥,吓得两个营川军跑掉了一大半,只留一个班的士兵狙击。
  由于红军的神速和勇武,川军没有充分时间实施炸桥,最终泸定桥也就被顺利拿下。
  现在很多文章只强调刘文辉的作用,而忽略了红军的急行军,红军夺桥的重要性,仿佛刘文辉的部队没有抵抗似的(如果刘文辉就想送走红军,为何还要撤掉桥板、派兵驻守呢),仿佛红军是度假似的就轻松夺取泸定桥,那就不够客观了。
  红军飞夺泸定桥后,老蒋气的捶胸顿足,把刘文辉臭骂一顿,还给他记了一个大过。
  不过刘文辉根本不在乎。在他看来,消灭红军是蒋介石和中央军的任务,和川军没有多大关系。对于他这种传统军阀而言,保存实力才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无所谓。
  事后蒋气头过了,也没真惩罚刘文辉。他当时最在意的,是能不能利用"剿匪"这一由头把中央军的势力扩张到大西南。红军过境后,蒋军跟着后面也进入了四川。正是在这期间,中央军进驻重庆。
  在这之前,重庆一直是刘湘的大本营。中央军来了后,他也只能挪窝了。
  在四川省石棉县南桠河畔,伫立着一座著名的翼王亭,此亭纪念的乃是晚清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
  1862年,石达开便是兵败于此,亭中的一座石碑上还记载着他兵败的全过程。
  而在1935年5月,红军长征又行至此处,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困境,似乎历史又将重演一遍。国军有人如此预言:红军会成为第二个石达开。此言一出,就连蒋介石也深信不疑。
  5月26日,毛泽东来到了翼王亭中的石碑前,不过他在看完碑文之后并没有像旁人那样惋惜石达开之败。
  在他看来,石达开还有很多机会扭转局势,是他自己没能把握好,最后失败并不稀奇。
  而此时红军看似是陷入了与石达开军一样的泥泞,但实则却是处处透着生机,只要做好部署,完全有机会改变红军现下的劣势。
  5月15日,红一团强渡大渡河成功,红军中有人提议全军渡河以摆脱敌军追堵,但毛泽东、朱德等人在经过商讨后认为此计不妥。
  红军行军至此状态已是不佳,而大渡河两岸地势险峻,来回渡河只能依靠几条小船,如果要将红军尽数运到对岸,至少也需要一个月左右。
  但敌军就在红军身后,根本不会给红军这个时间和机会。可若是红军不能及时渡过大渡河,同样也可能落得个被敌军歼灭的下场。到底要如何,才能做到马上渡过大渡河并且成功摆脱敌军围剿呢?
  对此,毛泽东其实在很久之前就已经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不能直接就地渡河,那么为何不换一个地方试试呢?
  很快,毛泽东在大渡河畔就渡河问题主持召开了会议,最终决定"以急行军抢占大渡河上游另一个渡河点——泸定桥"。
  毛泽东指出,只有夺取泸定桥,红军大部队才能迅速渡过大渡河,从何避免石开达一般的命运。这步棋虽说非常危险,但却可能成为红军绝境逢生的契机,一旦成功,红军的境况将会产生巨大改变。
  最后,红军做出了以下部署:首先令部分人马在安顺场分为左右纵队,在两天半内分别循大渡河东、西岸赶到泸定桥,其余部队沿西岸这边的左纵队路线后续跟进。
  至于之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29日我军成功抵达泸定桥边,并派出22名突击队员为先锋,冒着敌人的炮火带领身后的将士们强行度过泸定桥,最终成功拿下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值得一提的是,泸定桥乃是铁索桥,桥身仅由铁索和木板组成,而在红军过桥之时,桥上的木板大多都已经被敌军拆除。
  也就是说,红军是一边面对来自敌人的火力,一边克服恐惧踩着摇晃不止的铁索行进的。关于泸定桥的环境,有这样的形容:泸定桥边万重山,高峰入云千里长。从中我们不难窥到泸定桥之险。正是这种不凡的勇气和牺牲精神,支撑着红军在大渡河缔造了传奇一战。
  不过话说回来,红军过桥的时候,敌军其实就在对岸,按常理来说敌方似乎是完全有机会直接炸掉泸定桥,致使红军连上泸定桥的机会都没有的。
  那么到底为何敌人在面对红军进攻时选择了只拆除桥上的木板,而不干脆去炸桥呢?1、守军乃川军而非国军直属部队
  虽然上文在描述这段历史的时候将守桥军队和红军身后追兵统称为敌军,但实际上,真正挡在红军面前的是川军。
  川军虽说已经站在国民党阵营,可其心中却非常清楚,国民党其实只是暂时借他们的手来歼灭红军,在自己失去利用价值以后,恐怕国军下一步就是转过来打消灭川军。
  据说国民党并不是没有让川军炸桥的想法,只不过是在川军这边看来,桥是自己的财产,若是真的毁了,国军多半也不会赔钱或者帮他们重建一座桥。
  而泸定桥原地址的地势相当险峻,建桥又将是个大工程。也就是说,毁掉泸定桥,在川军看来绝对是弊大于利,所以川军打从心里是不愿意毁掉这个属于自己的"私有财产"的。
  另外,川军也没有必须要歼灭红军的信念。红军渡过大渡河,利益最受损的是国民党而不是川军这种地方军阀。
  前文也说到,川军与国民党的关系主要还是靠利益在维系,并不是十分牢固,如果川军真的跟红军死磕,落得个两败俱伤,最终得利的还是国民党,正遂了国民党的意。
  再者,若是红军被川军成功阻拦在对岸,那国民党不是还多了一个理由顺理成章到川军地盘上搞事了。
  一边是"借道而过",与自己没有很大利益冲突的红军,一边是暂时处于合作关系,但不怀好意随时可能翻脸的合作方,川军会怎么做也就不难猜测了。虽说川军不会明面上对国民党有什么意见,但要说为国民党全力以赴那绝对是不可能的。2、川军的轻敌
  川军在守桥之前当然是已经探查过红军当下的状态的,川军并不确定先到泸定桥的会是友军还是红军。
  如果只拆除木板,那么友军先到的话,他们还可以铺上木板接应,就算红军先到他们也完全可以利用地理和火力让红军知难而退。而且说不定红军还有别的渡河计划呢,只要逼退他们完成上面给的任务就好了。
  可川军万万没想到的是红军行军那么果断,突破重重困难两三天就到泸定桥边了。在面对对岸的川军和简陋危险的铁索桥时,红军战士也丝毫不畏惧,直接就这么冲过来了。
  等到川军意识到事情没有按照自己计划的那样发展之时,红军已经呈势不可挡之势向自己冲过来了,过桥的红军身后还有重重火力压制,自己这边还有红军的另一部分已经过河的军队在虎视眈眈。
  这种情况下,泸定桥已经是守不住了,泸定桥能存在那么多年,其质量可想而知,一时间也无法完全毁掉。而没有援军支援,向上级请示也只得到含糊其辞答案的川军只能选择马上撤离。
  3、对战士同胞的敬意
  除了以上的客观原因以外,笔者认为,还有一点可能就是川军对红军同胞还抱有一些友善和敬佩之意的。时逢乱世,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当中,两军本都该为守护国家、驱除外敌而战
  此时却因种种原因在内斗,想来川军在与红军交战时心中还是有些不愿的。
  之后,在看到红军以22名不惧死亡的先锋战士打头向自己这边强渡大渡河的时候,川军心中当大概已经震惊而心怀敬意了,据说后来川军都已经开始不忍心再攻击桥上的战士们了。
  想当年,正是外敌入侵,国人应该联手抵御外敌,重振中华的时候,国民党却为自身利益想铲除异己,可谓是相当不顾及国家大局了。
  当然,关于川军不炸泸定桥的说法还有很多。多年以后还有人专门找到了见证过此战的老将,问及不炸桥的原因,他的说法大概如下:
  镇守泸定桥的川军乃是刘文辉所管,刘文辉考虑到桥关系到当地民生,怕桥毁了当地居民要闹事,另外修桥开支非常大,所以刘文辉根本不想毁桥。
  除此之外,炸桥真的实施起来也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容易,还要专门设好爆炸点,准备足够的炸药。
  其实刘文辉是接到过国民党上级的炸桥命令的,但他表示只要拆桥上的木板就行,没有必要炸桥。
  而且刘文辉及其也根本不相信红军能在桥上没有木板还迎着川军炮火威胁的情况下还能过河,红军刚开始准备过桥的时候,对岸的川军还叫嚣着让红军飞过去试试。结果等到在川军这边被打得节节败退,有炸桥想法的时候怕是也已经来不及了。
  总的来讲,川军不炸桥应该是利益牵扯、战略失误、人性本能等多种原因汇合导致的结果。
  但不论为何没有炸桥,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是毋庸置疑的,也是红军成功渡河的根本原因。
  22个先锋战士,最终被众人所知的只有8人,活下来的仅有5人,剩下的14位英雄以及千千万万为革命奋斗的红军战士,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飞夺泸定桥是红军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传奇。这是不仅是一场两军之间战火的对垒,更是一场关于智慧、勇气和意志的较量,红军用他们出色的战略能力和坚定的意志赢下了这场至关重要的比拼。
  纵观过去历史,我们能有今天这样和平美好的生活离不开过去革命先辈们的不懈努力,是他们用血肉换来了革命的胜利,换来了如今的强大中华。我们无从得知每一个战士的名字,但每一个无名的先烈都值得我们尊敬和铭记。
  不少人认为守军没有炸桥是刘文辉放水,不过实际上主要还是红军的进展神速,超过了守军的预计。而泸定桥对于当地来说又很重要,导致守军来不及下定决心炸桥,战斗就已经爆发了。而且要强调的一点是,守军最后还是炸桥了,只不过没炸成功。
  1935年5月,红军向金沙江挺近时,蒋介石致电刘文辉,命他在金沙江、大渡河组建两道防线,以阻击红军。
  刘文辉于是按照蒋介石的命令开始部署部队,其中这负责守卫泸定桥、泸定县以及周边地区的,是驻守雅安的24军第4旅。第4旅则决定以第38团(缺一营)守卫泸定桥,第11团守海子山、冷碛一线,第10团驻守飞越岭,作为总预备队。
  然而第4旅根本没想到红军进展神速,5月27日部队才抵达龙八布时,就得知安顺场已经被红军攻占,这就意味着左翼和后方都可能有红军出现。因此第4旅不得不调整部署,一面命第38团继续前往泸定桥,总预备队第10团向安顺场方向布防,防止红军从侧翼打来。
  不过即使如此,大约因为安顺场距离泸定桥还有不少路,第38团并没有马上急行军赶往泸定桥。直到5月28日下午,得知对岸红军正在向泸定桥快速挺近时,第38团团长李全山才派出一个营(营长周桂三)跑步前往泸定桥,先行部署防御,另一个营随后跟进。
  而等到周桂三带着部队到达泸定桥时,已经是晚上了。随即周桂三命令部队拆除桥板,并构筑工事。但是由于部队疲惫不堪,有些士兵还鸦片瘾发作,所以拆除工作进展缓慢。
  因此等到5月29日清晨,李全山带着另一个营赶到时,泸定桥上的桥板还没拆除完毕。没过多久,对岸红四团的先头部队(团主力在下午赶到)已经抵达,两军开始隔着江面进行对射。
  李全山感到压力巨大,一面召集两个营长研究对策,一面打电话给旅长袁国瑞,请示该怎么办。袁国瑞此时正遭到安顺场渡河部队的猛攻,自顾不暇,只说了一句"我们这里也很紧张",电话里就传来了一阵枪炮声,随即就被挂断。
  而就在此时,桥对面红四团主力抵达以后,就集中起了机枪百余挺火力向守军猛烈射击,守卫桥头的川军一个连伤亡惨重。
  这下李全山更慌了,认为龙八步情况不明,自己腹背受敌,对面攻击又猛,势必难以继续坚守,于是下令立即撤退,并命令周桂三营断后。
  周桂三也不傻,不愿意留下送死,于是决定留一个连断后,并放火烧桥。根据留守的连长饶杰回忆,他命令部下在桥头捆绑了数百枚手榴弹,然后放火烧桥,想借助大火引爆手榴弹,从而炸毁泸定桥。
  不过出乎饶杰意料之外的时,大火并没有引爆手榴弹。而且此时红军已经开始夺桥,饶杰来不及再想办法炸桥,仓皇撤退,所部大多被歼灭。
  我们不难看到按照川军原来的想法,应该是有足够时间在泸定桥部署防御,修筑工事,这样撤除桥板以后,对岸红军要过来也是千难万难。即使挡不住,那么背后还有一个团的预备队,可以随时投入战斗,守住泸定桥问题似乎不大。
  所以开始守军在出发时,根本没考虑炸桥的必要性。
  其实川军不考虑炸桥也挺正常,按照正常人思维,只剩下铁索以后要顶着守军火力渡河似乎根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问题是守军低估了红军的意志。
  守军真正有机会炸桥,其实只有5月28日晚上周桂三营抵达泸定桥那会,但是当时大渡河上只有这么一座桥,对于两岸民众来说非常重要,炸桥这么大的事情不管是旅长袁国瑞还是团长李全山都不敢拍板,别说周桂三区区一个营长了。
  而等到后来守军发现难以坚守时,情况已经非常混乱。此时守军第一时间考虑的是跑路,不是阻挡红军。只有断后的连长饶杰想到用手榴弹炸毁泸定桥,但是却没有成功。至于需要埋设炸药炸桥,考虑到当时红军已经发起了进攻,对面的火力又猛,这会要抽调敢死队顶着红军的火力去埋设炸药,显然也不现实了。
  因此红军能夺取泸定桥,关键还在于进展神速,完全超过了守军的预计,导致他们的作战计划被全盘打乱。
  简单的说是不舍得炸,这桥可太难建了,守军是川军而不是中央军,把桥炸掉后就算能消灭红军,对当地的经济影响太大,川军作为本地人是不想把当地经济破坏掉的。红军的目的只是过路,对川军危害不大,而尾随在后边的中央军才可怕。黔军王家烈部被打败后王家烈倒台对西南军阀的打击很大,滇军、川军都是怕中央军比怕红军严重的多。他们的态度都是不要和红军拼命,红军过去后地盘还是自己的,可如果和红军死拼,等中央军来了什么都没了。滇军做的最明显,红军杀入云南后,各地滇军纷纷弃城让开各条道路退守昆明,还给红军送了地图,只求红军快点过境走了拉倒,滇军都是以中央军为防备对象的。
  红军进入四川后,川军也不想打,不愿意拼命,更不愿意有大的破坏,把桥炸掉红军过不了河就在当地被消灭了对川军也没什么好处,但桥没了自己不方便可是实打实的。按普通人的认知,桥上没有木板就不是桥了,过不了人,就这样就足够了。另外也不排除川军有意放水放红军一条生路的可能性,因为红军冲过桥去的人很少,川军只要坚决顶住也是可以守住的,但红军一过桥,桥对岸的川军就放弃抵抗了,怕死是一方面,上面没有很坚决让守住意思可能下边的人也领会。毕竟谁也不想当王家烈。
  因为舍不得啊。
  1706年集四川省的力量才修建,是川藏道路上的重要通道。全长103米,由一万二千多个铁环相扣而成,重40多吨。
  1935年驻军这里的是军阀刘文辉,他是老派军阀,在与侄儿刘湘争霸四川的过程中屡次押错宝,被刘湘与背后的蒋委员长给彻底弄残,军队最多时17万的24军军长刘文辉1933年带残部2万多来到侄儿刘湘可怜划给的西康(1939年建省)防区。
  刘文辉军队少,装备不足,训练差,战斗力低下。同时也没那么多钱财与实力过后重建泸定桥。
  刘文辉更害怕的是万一炸了桥,红军被堵在这里,中央军来了,自己会如同贵州王家烈一样被吃掉。 也不想与红军在自己的地盘上拼命——两败俱伤后,捡便宜的只会是中央军。
  所以,刘文辉实际对于防御泸定桥是相对敷衍的,但又不能不做个样子出来。就在桥两岸各留了一个连防御,抽掉西岸这边八十多米的桥板。
  结果22勇士竟顺利打过去了。
  蒋介石和刘文辉有矛盾,造成中央军和地方军有矛盾。刘文辉虽和蒋介石有矛盾,但蒋介石命令还得去坚决执行。刘文辉不想和红军为敌,还得做出和红军拼死拼命的样子,让蒋介石没有口实,也无话可说。刘文辉表面执行蒋介石命令,心里恨死蒋介石,对蒋介石命令有很大抵触。原来,刘文辉一直在反蒋。刘湘一直在拥蒋。刘文辉的军力比刘湘强大。但刘湘拥有长江航线,军火得到有力补充。刘湘还克扣刘文辉军火,以增强自己军队实力。再加上老蒋大力支持刘湘,刘湘才得以打败强大实力刘文辉。刘文辉只好逃往西康建省,要不是刘湘手下留情,刘文辉也会兵败身亡。在两刘争夺四川控制权时,老蒋帮刘湘,致使刘文辉败得十分惨。刘文辉本来就反蒋,当然恨蒋,加上这事,真是恨死老蒋。致此,刘文辉对蒋介石阳奉阴违,曲意逢迎,心怀鬼胎,不敢公开拒绝执行命令,而是执行命令不坚决,不果断,拖泥带水,拖拖拉拉的。明里阻止并拒绝红军通过,暗里悄悄放红军通过。让红军攻坚战,变成一场演习战,红军才得以顺利通过,刘文辉不得已而为之放行。
  1935年5月,中央红军行至四川中部大渡河一带,遇到了一个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倘若中央红军过不了大渡河,就很有可能中蒋介石的下怀,重演"石达开第二"的悲剧,而泸定桥是跳出蒋介石包围圈的关键。
  为此,毛主席于5月26日下达攻占泸定桥的命令:
  右路军
  刘伯承、 聂荣臻领导的红一军团一师;
  陈赓、 宋任穷领导的干部团;
  左路军
  中央纵队及1、3、5、9军团为左路军夹河而上攻取泸定桥;
  前锋
  王开湘、 杨成武率领的红一军团红二师红四团;
  结果,5月29日,红军出其不意的拿下泸定桥。此时的泸定桥,就光秃秃的13根铁锁。很显然,负责泸定桥防务的刘文辉,没有炸掉泸定桥而是只抽调了桥板。
  蒋介石早有严令;
  蒋介石对围堵红军的部署是没有问题的,薛岳率军尾随,刘文辉紧盯着,力求将红军"歼灭"在大渡河一带。
  其实,炸掉泸定桥这个法子,普通人都能想到,更别说接受过高等军事教育的蒋介石了。蒋介石早就给刘文辉下令,必要时炸掉泸定桥。蒋介石是这么想的,刘文辉可不是这么想的。
  刘文辉自有生意经;
  刘文辉与蒋介石、刘湘都不对付,这是一笔糊涂账。一言以蔽之,刘文辉、刘湘叔侄俩在争夺四川统治权的时候,蒋介石利用二者嫌隙,帮了刘湘,令刘文辉失去了称霸四川的机会。蒋介石的一番操作,令刘文辉的势力范围限制在了西康省。
  刘文辉内心抵触蒋介石,又与刘湘不合,就更不允许第三方势力染指西康。因而,刘文辉出工不出力,奉行"只守不攻、尚稳不追、保存实力、避开野战"的作战原则。
  此外,泸定桥是西康与外界经贸往来的交通要道。 刘文辉想要保存实力,腰包里没钱那是万万不行的。为此,刘文辉只抽调了桥板,顶多放汽油烧桥,这已经很照顾蒋介石的命令了。归根到底,只要红军北上不在西康,刘文辉就不会出力与死磕,更不会去炸事关西康生计的泸定桥。
  红军急行军创纪录;
  蒋介石没想到,红军竟然昼夜兼行240华里山路。去过四川旅游的人,对当地的山路有切身体会,就是轻装简行走山间水泥路也会很累人。红四团飞夺泸定桥的行军路线可没现在这么好,走的是崇山峻岭,大渡河一个又一个漩涡都会令人头晕目眩。
  不仅如此,天公不作美下着大雨,红军在极为疲惫的情况下,既要急行军又要与敌周旋。
  究竟是什么支撑着老前辈?笔者看来,主要还是荣誉感与使命感。早在红四团执行任务之初,红一军团就下了命令:
  "黄开湘、杨成武:军委来电…… 你们要用最高的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 ……你们在此战斗中 突破 过去夺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 一百六十里 的记录"
  泸定桥能不能顺利攻占,本就事关中央红军生死存亡,这是一个历史使命。加之,红四团上下一心想要突破纪录,信仰的力量打败了一切。
  情报系统立了大功;
  中央红军的情报系统很厉害,在无后方的作战情况下,依旧为中革军委提供了强有力的情报支撑。
  对此,原24军参谋长张伯言就红军的情报实力给予高度评价:
  "当时拾得红军行进路线略图, 沿途大小路径里程、村落居民,注解非常详细 ,好似战前专人勘察一样。"
  由此可见,红军不打无准备之战,通过扎实的情报工作,始终把战略主动权牢牢的把握在手中。这也不难理解,毛主席为何会做出夺取泸定桥的决定。
  红军能够顺利攻占泸定桥,绝非敌人没拆掉木板那么简单,而是自上而下一整套的运作。特别是红四团昼夜不停急行军240华里,无疑是立了头功。

毛主席称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刘少奇回了句什么话?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民族,也正是仰仗这样强大的民族,我们的生活才能安居乐业,才能不断进步学习。对于后辈的我们来说,只有不断地学习,社会才能不断地进步。在人的一生中三国中刘备开始时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为什么建蜀后就听不进去了?三国时期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已经成为历史上有名的佳话。自此之后,很多君主为了寻访招揽人才,都以此为楷模。而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而感动,为了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奉献李善长被杀时已近八十岁,朱元璋却将其斩草除根,怎么就不放过他喜欢历史的人,一定对明朝不陌生,这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众多朝代之中,算是比较精彩的一个,至今为止发生在明朝的很多故事都让人回味无穷。提到明朝,有个人物是不得不提的,朱元璋,此人即使到穿越时空古罗马对战大秦帝国,谁会赢?玩的就是历史古代军队指挥体系,古罗马VS大秦,你们认为谁更强?一般对古罗马有所了解的朋友都知道,罗马军团是棋格化的指挥体系的,其士兵的职业化程度也是相当高,这样让他们形成了良好的认巴基耶夫中亚第一个逃亡的总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不管放在何时,都不会过时。人民才是组成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国从来不分离,不过,如果哪个领导人家国不分,任人唯亲,那他的失败,将是可以预见的。哪怕是陈赓第四纵队究竟多厉害?下辖兵力达5个旅,旅长后来都成了军长1946年9月24日清晨,陈赓大将领导的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全歼天下第一旅,生擒国民党中将旅长黄正诚的消息传遍全军。第四纵队再一次用实力捍卫了最强纵队的军队地位。其实第四纵队的赫赫战草船借箭时,曹操为何不放火箭?鲁肃多亏没放,诸葛还藏了一计东汉末年因为朝廷威信力下降,天下各个州郡的诸侯们纷纷拥兵自重。曹操以挟天子令诸侯的理念迎接汉献帝到许昌建都,凭借战略上的优势挑动诸侯们的矛盾,让其相互征伐,曹操本人则坐收渔翁之利,1904年的山东烟台,117年前的港城影像烟台,别称港城,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862年,烟台成为山东第一个开埠通商口岸,先后有十七个国家在烟台设立领事或代理领事。本组图片拍摄时间为1904年,正值风雨飘为何秦始皇穿黑龙袍,而后世皇帝大多穿黄龙袍,真的是不敢吗?都说穿衣配色是一门学问,当然,今人在穿衣颜色的搭配上,那是出于美学的考虑。而古代帝王在穿衣颜色的选择上,细心的人会发现,不同历史时期,古代帝王们的穿衣颜色其实也是不同的。难道他们也一组老照片,真想穿越回去看看1979年,新中国第一位可乐饮用者在长城上。1971年4月13日,中美两国乒乓球运动员在北京首都体育馆进行友谊比赛,开启乒乓外交。1980年,北京的五个时尚女性。王文澜摄。1985二战老照片美军激战菲律宾战况空前惨烈1945年4月12日,美军第25师的士兵沿着菲律宾吕宋岛北部的BaletePass峡谷边缘发动攻势。他们经过一具死去的日本士兵的尸体,这么日本士兵倒在一棵树下。1945年2月,在马
如果最后是刘备打赢了天下,他会杀诸葛亮和关羽张飞吗?如果刘备得了天下,我认为他不会杀诸葛亮。朱元璋那么狠,不是也没杀刘伯温吗?(刘伯温是被胡惟庸害死的。)诸葛亮是何等样人?冰雪聪明,谙熟为臣之道,深刻了解刘备的为人,不会让刘备抓住把明十三陵中,为什么有一座太监的陵墓?明十三陵,是埋葬明朝历代帝王及嫔妃的皇家重地,被朱明王朝视为神圣之地。在当时,只有皇家身份尊贵的人,才有资格葬入这里。但是有一个奇异现象在明十三陵中,竟然有一座太监墓。那么,这位太巴勒斯坦的前世今生前言本文说的巴勒斯坦,是指地名。一说巴勒斯坦,很多人脑子里就会浮现了出一群阿拉伯人哭天喊地的图像,他们总是很愤怒很悲惨。人们不难联想这些阿拉伯穆斯林是巴勒斯坦的原住民,他们被犹太人三国中的完美名将,没有缺点,魏蜀吴各说出一位?曹魏几乎找不到完美武将!夏侯惇被射瞎了一只眼睛,还曾放出狂言要生擒刘备活捉诸葛亮,惨被打脸夏侯渊虽然拖刀计了得,但是却有勇无谋,晒着太阳打仗,被黄忠一刀劈于马下曹仁虽然能担大任,但魏延守了汉中10年,却无一人能攻破,为何姜维连30天都没有守住?当一个王朝出现有人专权乱政,朝廷腐败天灾不断且君主昏庸,就意味着这个王朝即将走向尽头。偏巧汉灵帝刘宏在位年间,这些情况全都出现了,压迫之下必有反民。果不其然,汉灵帝中平元年(184袁老这一生到底做了什么贡献?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在北京协和医院出生,袁家在清雍正年间确定的大茂昌繁盛,兴隆定有期,敬承先贤业,常遇圣明时二十字排辈,到这里是隆字辈,加上出生于北平,故起名袁隆平(其兄弟袁清官告老还乡,却连路费都凑不够,朱元璋听后下令立刻处刑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中,不少步入仕途的文人最终都走向了贪路,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便是如此。尽管历朝历代中,官官勾结的事件的确不少,但是其中也不乏有些两袖清风的好官。这些廉洁奉公的清项羽如果对范增言听计从,能否打败刘邦?项羽要是能对范增言听计从,刘邦不知道要死多少回。范增平时就好奇计,出山的时候就已经七十了,看来他是要效仿姜子牙的。范增见到项梁后,分析了陈胜起义失败的原因。范增认为楚虽三户,亡秦必河南商丘都出了哪些名人?崇敬军人,宣传将军。商丘籍的名人,我已经介绍过张树田上将赵先顺中将等等,欢迎关注,今天再介绍几位河南商丘籍的将军,与友友们分享,他们是张世杰,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人,空军少将。195匈奴的父妻子继,兄死娶嫂是否属于恶俗?其实不是以我们现在的眼光和伦理标准去看古时候,会发现有很多陋习的存在,例如匈奴就有继承妻子的恶俗,在现代社会中,这样的恶俗只有类似于非洲部落这样的地方还存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不会存在这样的玄武门之变后,秦琼为什么从一品翼国公变成了正三品左武卫将军?比起汉朝明朝元朝等其他各大王朝,唐朝的开国功臣们的待遇算得上是最好的了,不仅几乎所有功臣都在唐高祖李渊在位期间得到了该有的封赏和待遇,唐太宗李世民在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后,还打造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