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80年沈醉携小女儿赴香港探亲遭国民党余孽抨击,27天后返回大陆

  1980年底,《香港日报》发表了一篇针对性极强的喊话类文章。在套红的大字标题下,某"国民党热心笔者"直接喊话: "早点滚回去当你的文史专员!"
  而这篇文章辱骂的人,正是《红岩》中"军统三剑客"之一严醉的原型,是中华民国的曾经的陆军中将。
  在军统中有着"年纪小、资格老"的他,前半生一直在为蒋介石卖命,在他手下遭受折磨惨死的"江姐"不可胜数。
  然而晚年的他迷途知返,在被特赦后洗心革面,以笔为戎反戈攻击自己曾经的"同事",勇于直面自己当年犯下的大错。
  这篇针对性极强的辱骂文章,就是在他回到香港探亲时被国民党余孽抨击诋毁的众多文章之一,然而面对如此言辞激烈的辱骂,他也能够有理有据地反驳,分辨原则问题上的大是大非,可谓是人间清醒第一人。
  他就是曾经的军统"第三把手",仅次于戴笠和毛人凤的国民党军统高官 沈醉 。
  一、"一失足成千古恨"
  然而,日后的沈醉回顾自己在军统的前半生,却颇有"而今才道当时错"之感。
  "我是一失足成千古恨",这是他老来对自己当年军统生活的概括。
  沈醉出生于1914年的湖南,其母名为罗裙,是清末知名诗社南社中的一员,从小就对沈醉的教育格外上心。
  沈醉当年的同学宋希濂曾经评价过他: "沈醉和许多高级将领不同,身上没有官气,外表十分儒雅,虽干了多年体力劳动,但全然看不出。"
  而他身上的这份"儒雅",很大程度上就源自家庭的教育。
  从小,母亲就教育他要"学会做官前先做人",然而母亲的话却并没有唤醒早年做军统特务的沈醉,当时的他甚至在出任务时为了不让母亲妨碍自己而破口大骂,不与母亲相认。而这,也成为了母子俩日后母子情分破裂的关键因素。
  1932年成年后,沈醉来到上海找到自己的姐夫,同时也是早期中共党员的余乐醒寻求帮助。
  余乐醒当时在戴笠手下工作,同时也是复兴社特务社的核心成员,于是便介绍了沈醉进入组织当联络员。
  当时的沈醉还未曾想到这将是改变自己一生的重要转折,只是觉得有了工作,于是分外热情,从不偷懒,对于戴笠这个传说中的"头目"更是憧憬异常,巴不得受到对方的赏识和提拔。
  后来的沈醉找到了机会,在杭州公干的时候终于见到了戴笠。 "我们初见,他(戴笠)就和我谈了足足有一个小时"。
  戴笠对这个工作热情的年轻小伙也十分欣赏。
  在谈话中,沈醉第一次为戴笠献上了"美男计"。
  尽管日后这个计策并未成功,但当时的戴笠惊于他的智慧,在沈醉告辞的时候还特地给了他一百大洋巨款,让他顺便在杭州玩玩。
  沈醉涉世未深,只觉得这个头目亲切和蔼,对自己十分青睐,在此后也对自己的工作愈发上心,成为了军统的忠实信徒。
  直到晚年回首,他才看破当初戴笠一言一行背后的深意。
  "多年来,我一直也不明白戴笠为什么第一次见我就待我那么好。现在我才懂得,当时复兴社刚成立不久,他急需要有自己的人手和心腹,可是当时的工作人员都各自有自己的一套打算,思想很复杂,有些人资历比他还老,而我则是初出茅庐,年轻、单纯、可塑性大,完全有可能培养成他的忠实门徒。"
  成为了戴笠的"左膀右臂"后,沈醉的官运也是一路亨通。
  身为特务的他年轻敏捷,头脑又好,凭借着"巧计送捕徐昭俊"立下大功,人也被提拔为了行动组的组长。
  成为组长后的沈醉更是为戴笠马首是瞻,各种特务本领也变得"炉火纯青"。当时的他为了练习暗杀术,经常会拿活的囚犯当靶子练射击。
  其手段之残忍就连机构内的其他特务都十分害怕,而这也是沈醉能够震慑住下属的重要手段。
  而他从小学习的南拳,也不再用于防身,反而是成为了挥向同胞的武器。
  国共和谈阶段,沈醉更是被委以重任,负责监视和跟踪当时在国统区的周总理。
  周总理在上海的新亚酒店下榻,沈醉得知消息后直接将酒店内外人员都换了一遍,全都穿插了自己的眼线,随便一个服务员都是最顶尖的特务。
  如果不是周总理警惕性高,每次行动都安排了碟中谍进行接应,那么国共和谈恐怕会被沈醉以一人之力就扼杀在了摇篮里。
  由此,也足以见得沈醉的特务能力之高以及手段之周密。
  二、 "改变了对自己的错误看法"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沈醉一直跟着戴笠四处作战,此时的他已经成为了军统内部的二把手,是戴笠之下的第一人。
  尽管当时蒋介石的态度是"排除异己"为先,但是戴笠却是坚决的抗日派,沈醉也因此多次亲临日占地区,在江苏太仓和安徽池州等地作战,也算是暂时告别了自己的"特务"工作,真正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指挥才能。
  然而,在1946年戴笠飞机失事身亡,毛人凤继任军统局局长后,沈醉便不得不开始夹着尾巴做人。
  为了避险当时军统内部部分"功高震主"的言论,他主动请辞,被发配到了云南,成了军统云南站的站长,负责监视云南省主席卢汉。
  也就是在这期间,他前往重庆参与了重庆行辕第二处处长徐远举 (《红岩》中徐鹏飞的原型)对江姐江竹筠的审讯。
  当时的徐远举面对江姐死活不屈的态度气得丧失理智,在审讯时曾扬言要扒光了江姐的衣服用重刑。
  当时的沈醉就在现场,然而他却打心里觉得江姐身上的正义凌然让人折服,最后还是他看不过去,在一旁主动用脚碰了碰徐远举,阻止了他的暴行。
  而也正是这一次对江姐的审讯,使得沈醉第一次对自己特务工作的信念产生了动摇,思想也开始转变,只是当时的他没有机会,也没有办法从原有的境地挣脱出来。
  然而,机会很快到来。1949年,三大战役胜利。
  在解放军解放重庆,进攻四川后,云南省主席卢汉通电起义,将沈醉等人移交给了解放军,沈醉也由此开始了自己长达十年的战犯改造以及五年的二次监牢。
  刚入狱时,沈醉深知自己罪无可赦,总是惶惶不可终日。再加之在军统内接受的"洗脑式教育",使得沈醉一度非常极端,有着非常明显的抵触情绪。
  然而,在监狱生活中他却没有等来想象中的审讯和酷刑,反而多次受到了共产党干部的慰问。
  最重要的是,沈醉发现共产党的人员从来不阳奉阴违,这种执政方面的差距使得沈醉逐渐开始放下心中芥蒂,主动了解起了看守所里的管理人员以及共产党: "向他们谈点自己的思想,从而得到他们耐心的教育和启发,改变了自己对共产党的一些错误看法。"
  后来的沈醉从重庆战犯管理所转移到了北京的功德林和秦城监狱,一边接受劳动,一边进行改造。
  党和国家没有因为沈醉的过往就放弃了他,反而宽恕了他曾经的错误。
  在这个过程中,他目睹了新中国的惊人变化,也逐渐认识到了自己当年的错误。在日记中他写道: "新生有望,当加速改造方可。"
  更让沈醉欣喜的是,党不仅宽恕了他的错误,并且帮助他联系到了远在香港的亲人。
  在亲情的鼓励下,沈醉开始更加积极地接受思想改造,以期待早日出狱与家人团聚。
  1960年11月28日, 沈醉作为第二批战犯被最高人民法院特赦, 随后沈醉被安排了三个月的参观学习。
  到农村劳动一年,然后被安排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任专员,正式成为了新中国的一员。
  三、"为人民造福多"
  成为文史专员后,沈醉对于这项来之不易的工作分外珍惜,时常外出开会工作,就算自己有冠心病也从不推诿工作。
  在出狱后,他也与新中国的一名护士结为了伴侣,两人恩爱非常,生活十分和睦。
  后来沈醉遭受了不幸的无妄之灾,周总理对此深表同情,亲自接见了他们,并且诚心实意得表达了对他们的关心,并在特殊时期结束后给文史专员们都增加了工资。
  然而此时的沈醉早已经不在乎这些身外之物,多年来的四处奔波使得他如同无根的浮萍,眼下他最在乎的事情,就是自己因为在战乱流落在香港的亲人。
  早在1950年前后,沈醉就想要到香港寻亲,只不过由于当时自己的身份特殊,外加台湾当局的干涉,沈醉只能"被死亡"。
  直到30年后,沈醉的出国护照才申请了下来,30年来日思夜想的愿望才得以实现。
  1980年底,沈醉携自己的小女儿沈美娟回到香港探亲。
  尽管当时沈醉本人并不愿意声张,但是香港的《新晚报》还是在1981年1月6日的头条位置刊登了他探亲的新闻。
  在新闻鲜红的标题下,有一句对沈醉的评价: "沈醉将军虽已六十七岁,但身体仍很健康,精神饱满,谈笑风生,并不像传说中和小说《红岩》中描写的杀人不眨眼的‘严醉’那样可怕。"
  然而有人欢迎,就有人不欢迎了。
  当时国民党派的《香港日报》在《新晚报》发表十几天后,就立刻模仿做了一个同样套红的标题,大字 "戳穿沈某可耻目的" ,虽然没有明确说明沈某是谁,但是却又字字句句矛头直指沈醉。
  当时的沈醉还在宾馆,等着和自己的前妻粟燕萍和她后来的爱人唐如山见面,然而一行人正在高兴庆祝 "面对故人当友人" 之际,沈醉的女儿沈美娟却发现桌上摆放的一张报纸上,居然字字句句都是抨击沈醉的文字!
  "……我们奉劝沈某,还是早点滚回去当你的文史专员,编造诬蔑党国的资料,换一碗棒子面‘欢度’你那可怜的晚年吧!……"
  在报刊中,沈醉被刻画成了一个抛弃旧主,摇尾乞怜的可怜人物,靠着抹黑国民党来换取温饱,字字句句不堪入目,谩骂之句看得旁人都怒火中烧,诋毁之意不言而喻。
  面对这种戳着自己鼻子骂的行为,沈醉虽不恼火,但是却厌恶报纸上刻意抹黑共产党的言论,终日夜不能寐。
  在经过几天深思熟虑之后,他飞速撰稿一篇,交由《新晚报》进行了发表。
  于是第二日,人们便见到了报纸上,沈醉关于"香港统一问题"与"回港目的问题"得正面回答。
  "我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在这样一个重大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决不会没有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的。任何一个中国人,也决不会不赞成与渴望中国早日统一的……"
  字字句句,言真意切,且有理有据,明晰大是大非,观者无不折服。解决完报刊一事,也见过了分散多年的亲人,沈醉便开始准备回程。
  当时香港本同意了沈醉留在香港定居,但是为了消弭不必要的争论,也为了堵住部分人想要借题发挥的嘴,沈醉在27天后便带着女儿回到了大陆。
  而回去后的沈醉不久也因为年龄原因从文史专员一职顺利退休,退休后的他彻底成了一个闲人,终日垂钓碧湖边作为自己闲暇时候的消遣,后来技术精进,甚至成为了中国钓鱼协会的特邀委员。
  每次钓鱼,沈醉都会带上自己的爱人,撑一叶扁舟,在湖山悠闲自在地垂钓半晌,不见外客,也不想俗事,夫妻二人静看微波,岁月静好。
  沈醉的母亲当年为其命名时,是取了李清照词人的名句"沉(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而沈醉的人生也好似如此一般坎坷,有过误入歧途的不幸经历。不过好在他知道归路何处,以身作桨,及时回头,也算一生无憾。

张之洞家族世系家族排行仁厚遵家法,忠良报国恩。通津为世用,明道守如珍。一世张本二世张立三世张端四世张淮六世张梦祥七世张文桂八世张有蕴九世张尔学(16581690)十世张作义(16781699)十石之语作者薛峰石之语文薛峰岩石是地球的骨,土壤是前世的石细细想来,就连人类也是石头的后裔。因抗疫宅家,忽发奇想精美的石头要说话说到石头,就想起了牛兆溓。他是清末关中知名的理学家预言家,白鹿原中被长津湖战役中,美军有多无耻?长津湖战役死了头朝上,不死接着打,这是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役,于长津湖跟美军激战九个昼夜后的口号。1950年9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在朝鲜北部的长津湖,迎战美国的精锐之军,其联30年前走街串巷留下神秘预言的赊刀人,他们究竟是何身份?中国上下五千年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故事,例如春秋时期的名人鬼谷子,他就预言了他两个徒弟的未来。还有唐代的郭璞,据传说他预言了唐朝的结束,隋朝的崛起。唐代有个名人同样广为人知,他就是袁向国旗致敬偶然伫立窗前,穿过玻璃望见远处楼顶之上那轻舞飞扬的五星红旗,心中顿感肃穆与威严之精神。是啊,那是祖国血脉的标制。我是听着红歌长大的,最早意识里的红色就是学校的红领巾,一边唱着国歌升闲谈一张古建筑旧影与现状的比对本文的缘起来自对于下面这张照片的辨识,该照片的拍摄者为美国社会经济学家西德尼甘博,拍摄时间为1917年。前两天,我根据现状等资料,将其地点标注为四川射洪香山涪江大桥(西岸)北侧,而视角文章毛泽东游学考察珍闻毛泽东毛泽东青少年时代就认为,不仅要读有字之书,也要读无字之书。这无字之书,就是社会。要了解社会,当然就需要走出书斋,体察社会民情。直接启发毛泽东游学的可以算是看到同盟会的机关报民规模宏大的长陵邑,为何没有东城墙?西汉立国之初,国力羸弱,政局不稳,面对实力不容小觑的秦末旧贵族和军事集团,刘邦感到十分头疼。这些旧贵族往往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在政治上也能一呼百应,如果处理不当,恐将重蹈强秦的覆辙战安徽之一吴楚争霸吴楚争霸一吴头楚尾春秋时代(公元前776年公元前476年),安徽大地上发生了什么,作为吴头楚尾的边缘地带,老牌大国楚国和新兴强国吴国,在这片土地上大打出手,演绎了一番空前的拉锯战。手持两枚免死金牌的李善长为什么还是被朱元璋诛杀?李善长,大明第一开国功臣,更是开国六公爵之首,且是其中唯一的文臣。我们可以看出,至少在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时,对李善长有着绝对的信任。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也详细描述过朱元璋授予李善长常人东周列国春秋篇赏析逃亡路上,百里奚与楚国仆牧成患难之交图片来自互联网百里奚从秦国出逃,一路辗转进入楚国,后来被楚王安排在大泽放马,在放马的时候,他结识了一位老仆牧。就这样,百里奚与老仆牧相依为命,他们白天放牧,晚上栖身在一座四面漏风的
1960年陈毅对英国人谈到杜聿明,难掩兴奋我们吃掉他的百万大军1959年12月4日,55岁的杜聿明收到特赦通知书。7个月后,陈毅邀请他参加会见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的宴会。作为二战时非洲战区地中海战场的指挥官,蒙哥马利久闻中国远征军杜聿明的大名1950年雷英夫预测美军仁川登陆,多年后专家澄清有三个细节问题前言图仁川登陆1950年9月15日上午6时30分,美第10军先头部队在月尾岛北部滩头登陆上岸。标志着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正式展开了名为仁川登陆的作战计划。尽管仁川登陆并非是自二战65年毛主席支走旁人,喊来周总理密谈半小时,37年后真相被公布在中国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无数的仁人志士冲锋在前,替他们的子子孙孙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让我们的民族重新站立在世界上,让人民不再饱受压迫和欺辱。皇天不负苦心人,经过了轰轰烈烈的战1965年,一位大学生入党申请书被搁置,偶然得知了自己的真实身世1965年,就读于北京工业学院无线电专业的学生魏玲满怀期待地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魏玲心想,自己一直表现优秀,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认可,这些应该能够顺利加入党组织。令魏玲感到意外的古代日常生活古人用什么化妆品呢?对美的喜爱自古就有,古代的贵妇们也是要化妆的。古代的化妆品种类繁多,成分十分恐怖。古人真是脸上什么都敢擦!俗话说一白遮百丑,白皙的肌肤是古今东方美女的共同追求。今天的妆容的基础是美83岁抗战老兵相亲再婚,领证前交底才发现,妻子是失散60年的原配1936年秋,四川宣汉县的某个偏远山村,一位名叫李德芳的姑娘的心中,悄然走进了一位名叫邱大明的俊俏少年。在取得了姑娘父母的同意下,两人确定恋爱关系,不久后在简陋却温馨的婚礼上定了终毛主席一行人从机场回来,下了趟馆子,结账时,发现谁都没带钱包老覃在上个月写了1972年,西哈努克强烈要求参加陈毅追悼会,他说大恩大德不能忘一文,文中叙述了陈毅元帅与西哈努克在万隆会议上相识的经过。这个万隆会议的发起人就是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国东北剿匪之李茂庆匪帮(五)全文结束上一篇写到马喜山和李茂庆在庙岭召集会议,商讨了继续南进,扩大地盘问题。会上决定李金望队回老庙,李鸿义队李树东队王庆云队南进,打大兴沟,刘录队打双河镇。各股土匪按照分工,打了一天,都身边人反水有多可怕,一代枭雄彭宠下场连狗不如在刘秀从一介平民起义,到成为东汉的皇帝,彭宠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同现代公司创业者,彭宠是创始人之一,也是重要投资方。可偏偏命运捉弄,因不满刘秀对自己的态度,他反叛出去,自立为王,成为毛岸英的帅妈妈入狱四年,左眼失明右腿残疾,不屈服,活101岁我们都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烈士的牺牲换来的,他们在战场上以命相搏,随时都做好了献出生命的准备,他们无疑是最伟大的存在。可也有无数女子,她们没有办法上阵杀敌,却用自己的方式发光发几代传承,全家承诺!他们坚守无名战士墓80年1941年在浙江湖州一名新四军女战士在行军路上牺牲当时还是年轻小伙的胡阿新受同行战士所托为这名女战士扫墓胡阿新行动不便后儿子胡学健继续祭扫父子二人一扫就是80年无论刮风下雨7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