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将自己的皇后、嫔妃及子女全部杀死,然后带上贴身太监到北京煤山,找到一颗歪脖子树,上吊殉国。 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时,明朝有15万之多的锦衣卫,电视剧里个个武功盖世,飞扬跋扈。在明朝危亡之际,他们都去了哪里?怎么就消失的呢? 1、锦衣卫的建立 大明王朝的军政情报机构锦衣卫,最初属于朱元璋的贴身卫队,平日里值守京城的四个大门,有朝会的时候,就充当仪仗队。除此之外,锦衣卫还要对犯了错误,惹怒皇帝的大臣实行廷杖。 受廷杖的大臣,拖出午门后,被扒掉官服,用草绳绑着趴在地上。负责廷杖的是锦衣卫校尉,如果是打80下,每打五下就换一个人,一场廷杖下来,要用16个人。 受廷杖的大臣能不能活下来,全看监刑的太监,如果太监的脚尖朝外,呈八字张开,就是说留这人一条命;如果脚尖朝内,受刑人就必死无疑。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裁撤亲军都尉府和仪鸾司,改置建立锦衣卫,其主要责任是帮皇帝打探消息,负责皇宫的安保工作。 由于锦衣卫只听命与皇帝一人,所以权力也就越来越大,最后逐渐演变为军事特务部门,拥有先斩后奏的生杀大权。 2、锦衣卫成为明朝特务机构 朱元璋培养的锦衣卫,是明朝最得力的眼线。他们四处收集情报,上至位高权重的大臣,下至黎民百姓,包括外邦邻国的军情,无一不在他们的监控范围内。 只要是锦衣卫锁定的嫌疑人,哪怕你是朝廷命官,亦或皇亲国戚,都会被直接抓走,送进诏狱,上刑审讯,直到达到目的为止。 洪武二十年,因为锦衣卫滥用职权,造成很多冤假错案,朱元璋下令废除锦衣卫。但到了明成祖朱棣时期,锦衣卫机构被重新建立。自此,明朝情报机构再没有离开过锦衣卫。 锦衣卫鼎盛时期,爪牙遍布全国。据说有名官员,晚上的时候抱怨上朝的时间太早,第二天朱元璋就当着众朝臣的面,念官员抱怨的原话,一字不差。 还有名官员喝多了酒,在自家里舞马长枪地跳起了舞。第二天早上,朱元璋就接到了官员跳舞的素画像,舞姿、服饰和神态丝毫不差。由此可见锦衣卫的暗查手段非同一般。 但是随着皇帝的更替,到了永乐十八年,宠幸宦官的明成祖立了东缉事厂,也就是大家熟悉的东厂,后面又建立了西厂,这两个机构分化了锦衣卫的权利。 后来锦衣卫就属东厂管辖,为了招募更多眼线,明朝末年的锦衣卫达到15万之众。但是随着大明王朝的分崩离析,官员们结党自拥,锦衣卫也分成了三股各自为政的势力, 3、明朝危亡之际,锦衣卫去了哪里 明朝末期,锦衣卫的势力分成了三股。一股由李若链带领,当时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大臣们各自逃命,李若链带领部下奋勇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自刎殉国,倒也死得也轰轰烈烈。 第二股由骆养性带领,也是锦衣卫人数最多的一支队伍,结果被骆养性领着投诚了李自成,还外带三万两白银。后来清军入关,他再次叛逃,投奔了满清,成为标准的三姓家奴。 第三股由马吉翔带领,保护明朝的皇室向南部转移,并建立了南明政权,但清军入关后,在咒水之难中马吉翔被杀。 自此,在历史中存在了290年的锦衣卫,随着大明王朝的覆灭,也走到了尽头。曾经的叱咤风云,曾经的不可一世,尽付笑谈中。关注我,一起探寻历史的足迹,用简短的文字讲述一段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