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有一个习惯,就是在每晚睡觉前都会阅读当天的报刊,特别是刊载外国新闻的《参考消息》,通过这份报刊了解国际上发生的事情。 1971年4月的一个晚上,毛主席正在聚精会神地阅读《参考消息》,突然靠在床上的毛主席拍着床板高兴得说道:"庄则栋啊!可真是一个外交家!" 主席这一句话把一旁的护士长吴旭君吓了一跳。随后主席放下了手中的报刊,开始批阅文件。 到晚上十一点的时候,主席吃了几片安眠药准备休息。大概过了十几分钟,主席已经趴到了桌子上。护士看到后把主席扶到了床上,并给主席盖好了被子。 大概过了半个多小时,主席开始说话,由于声音不大,刚开始护士长吴旭君并不明白主席要说什么?吴旭君靠近主席,听了一会后才明白主席是让吴旭君去通知外交部礼宾司司长王海容,让其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队访华 。 听完毛主席的话后,吴旭君有些惊讶,为什么主席会说这样的话,中美之间不是处于敌对关系吗?当时作为护士长的吴旭君并不知道当时中美关系已经开始松动。 吴旭君想到毛主席先前交代过,吃过安眠药后说的话不作数的,因此吴旭君当做什么没有听到,还是待在了原地。主席交代吴旭君的时候刚刚到了4月7日,这天在日本举办的世乒赛已经闭幕,各个国家的运动员准备回国。 又过了十几分钟,主席再次睁开了眼,看着吴旭君问道:"小吴,我让你办的事情办了吗?" 站在一旁的吴旭君开始摇头和点头,主席继续问道:"到底是办了,还是没有办啊!"吴旭君回答:"主席,您再说一遍,刚才没有听清楚。" 其实吴旭君已经听清了就是想让主席再说一遍,让主席确认一下。主席再次重复了自己的意见,并催促吴旭君赶紧去办。等主席说完后,吴旭君还是没有动身。 再次慎重地问道:"主席,你都吃过安眠药了,说的话到底算数吗?"主席看着一脸严肃的吴旭君,挥着手说道:"算数,赶紧去办,否则来不及了 。" 经过主席再三确认后,吴旭君知道事情重大,赶紧跑着来到了值班室,并把消息转达给了外交部的王海容。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主席这样在意?世乒赛前的准备 要想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还需要回到50多年前。上世纪60年代末期,中苏关系急速恶化,甚至一度爆发了小规模的热战。而美国则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中,在和苏联的竞争中已经明显处于劣势,国际地位开始下降。国际形势的变化为中美关系破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只是缺少有个合适的机会。 这个机会在1971年春天出现了,当时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准备在日本名古屋举行。在赛事召开以前,国际乒联和日本主办方都邀请了中国队参加。不过由于当时正处于"特殊时期",国内许多人反对去日本参赛。 不过周总理经过慎重考虑后认为,这次必须去日本参加比赛,如果这次不去,以后去参加比赛的阻碍会越来越大。因此周总理特地向毛主席写了一份报告,详细说明了参加比赛的意义。毛主席看完周总理的报告后,作出了批示"照办"。 由于形势特殊,党中央对这次比赛特别重视,在出国前夕,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全体代表团成员,并一一和他们握手。当时周总理的身体已经相当虚弱了,但还是工作到了凌晨三四点中。 周总理特地交代要多接触其他国家的代表队,必要时可以邀请他们来比赛,周总理同时嘱咐大家"要多动动脑筋"。在1971年3月21日中国乒乓球队踏上了去日本参赛的征程。不过在出发前代表队特别和队员们强调了要避免和美国队员主动接触。世乒赛上的意外 队员们到达日本后,虽然遇到了一些小波澜,但整个行程还是比较顺利的。中国队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收获了不少的朋友。不过直到比赛最后一天,中美两国运动员之间几乎没有任何交流。因为主办方日本知道中美两国当时处于敌对状态,因此在安排时,尽量避免双方同时出现。 机会在悄然之间就出现了,比赛结束后日本乒协组织各国选手到三重岛海面观光,在游艇上面,中美队员第一次站到了一起,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所有的中国运动员都始料未及。 一名叫格伦·科恩的美国运动员在游艇上热情地向不远处的中国运动员打招呼,并说道:"你们的技术太棒看,有机会一起打打!" 听到美国队员这样说,我方领队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不过当领队还在苦恼的时候,队里面的年轻队员大笑着做出了回应:"好,没有问题!"得到中国队员回应后,美国队员进一步说:"听说你们邀请我们的朋友去中国访问,什么时候轮到我们。"我国年轻队员继续回答道:"终有那么一天的!"如果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也就没有后来改变世界的大事了! 时间来到1971年4月4日,美国乒乓球运动员科恩错过了美国运动员的大巴车。手忙脚乱的科恩看到一辆熟悉的大巴车就上了车。不过上车以后,科恩才发现车上都是黑眼睛黄皮肤的亚洲人。 科恩瞬间尴尬不已、满脸通红,估计希望时间赶紧过去。由于我方事前嘱咐过不要主动和美国人交流,加上科恩一身披头士的打扮,更是没有人和他说话。 坐立不安的科恩开始四处张望,和附近的人打交道,可是并没有人理他,现场的空气就像凝固一般。突然间坐在后排的庄则栋主动上前和科恩打招呼、问好,让科恩坐到自己身边。一番交谈过后,庄则栋把一件精美的杭州刺绣送给了科恩当礼物。 接到庄则栋的礼物后,科恩异常兴奋,不过摸遍了全身,只找到一把梳子。科恩开玩笑说:"梳子总不能当回礼吧!" 当车辆到达目的地后,一大群西方记者早就在这里等候多时了,果然今天没有让这些记者失望,一个金发碧眼的"嬉皮士"居然从中国大巴车上走了下来,而且下车后二人还抱在了一起。 记者们就像发现猛料一般,举起长枪短炮一顿猛拍,不久后这些画面登上了许多西方国家主流媒体的头条,立刻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第二天科恩把一件有美国队长集体签名的美国队的队服作为回礼送给了庄则栋。不久后美国代表团副团长哈里森找到了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宋中,转达了美国队想去中国访问的想法。由于事关重大,宋中不敢擅自做决定,先让哈里森回去等候消息。 外交部收到中国代表团报告后,大部分人不同意美国代表团来华访问,然后向周总理作了汇报,周总理看过以后也表示了同意。因为周总理看到的是外交部简短的汇报和处理意见。如果没有其他意外,这件事情也就到此结束了。"小球"转动"大球" 好巧不巧当天晚上毛主席当天晚上在《参考消息》上看到了日本世乒赛的花絮报道,其中就包含了科恩与庄则栋的交往。毛主席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但是并没与立刻做出决定,随后就出现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美国队收到中国方面的邀请后,连夜向美国国务院进行了汇报,尼克松接到报告后,立刻做出了指示,同意美国乒乓球代表队访问中国。不过在出发前依旧面临着许多问题,队员们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担忧。 经过双方协商,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从此中美关系迈出了第一步。美国队一行人分别走访了北京、上海和杭州,品味了各种各样的中国美食,领略了不同的风土人情,看到了善良热情的中国人民。 而且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待美国乒乓球代表团的全体成员和随团记者 。其中美国代表团成员康妮回忆说:"他看起来风度翩翩,还用一句中国古话和我们打招呼,印象太深刻了!" 周总理和每个乒乓球代表团的成员握手寒暄,让他们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周总理的热情。周总理问当时年龄最小的运动员朱迪:"你对我们有什么批评吗?"然后朱迪不好意思地说:"你们招待得太好了,你们给我们吃得太多了!" 听到朱迪这句话后,大家都笑了起来。 当美国乒乓球代表队离开不久后,基辛格就秘密访问了中国,为中美关系进一步正常化打下了基础。中国也派出乒乓球代表队访问了美国,受到了美方隆重的接待。 第二年作为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在周总理的邀请下对我国进行了访问,并且中美两国发表了联合公报,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如果没有毛主席深夜决策,中美关系正常化估计还需要走更长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