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结束之后,西晋王朝重新统一了中国。 然而,西晋的统一并没能维持多少年。西晋统一才过去刚刚十年,就爆发了"八王之乱"(成语"乱七八糟"的来源之一),继而又引起了"五胡乱华"。 在这一系列的打击下,西晋王朝的统治很快就崩溃了。 中国又一次陷入了分裂割据的状态。晋室南迁江南地区,建立了东晋王朝。 (西晋八王之乱) 而除了东晋王朝以外,当时的中国大地,还陆陆续续出现了十几个割据政权。 因此,这段历史,被后世历史学家们称作"东晋十六国时期"。 (事实上,根据柏杨先生的统计,除去东晋以外,当时其实有十九个割据政权,只不过有些割据政权没有被历史学家们算进去罢了。) 在这十几个割据政权之中,有三个国号的出现频率很高。 这三个国号分别是:燕、秦、凉。而在这三个国号之中,"燕"又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 因为一众秦国和一众凉国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属于是"撞名"了,彼此之间关系并不大。 但是一众燕国的情况可就不一样了。 因为当时的一众燕国之间,其实是有传承关系的。在本文之中,笔者会大致向您介绍一下这些燕国的相关历史,以帮助您捋清楚这些燕国之间的关系。 (先给您剧透一下:金庸先生小说《天龙八部》的历史选材,就来源于此。) (东晋十六国) 一、前燕 两晋之交,也就是公元4世纪初,晋朝势力基本退出了中原地区。 中原地区群雄逐鹿。而在当今的中国东北地区,鲜卑族慕容部趁机开始崛起,其首领慕容廆自称为大单于 (请大家注意,单于的称号并不是匈奴人的专利 )。 当时的晋朝政府为了对抗匈奴人,积极笼络鲜卑人。 慕容部也是晋朝政府拉拢的对象之一。 当时的慕容廆,也选择接受了来自晋朝政府的官职委任,奉晋朝为正统,出兵对抗后赵石勒。 同时,慕容廆在统治区域内广纳贤士。慕容部的实力也就越来越强大了。 慕容廆去世后,由他的儿子慕容皝接替父亲做领袖。 慕容皝即位后,很快就面临着一次挑战:慕容部一度分裂。 不过,慕容皝经过一系列征战,重新统一了慕容部。脱胎换骨之后的慕容部更加强大了。 在慕容部恢复统一后的公元337年,慕容皝迈出了划时代的一步:他自立为燕王,建立了燕国。 为了对抗后赵,东晋朝廷也正式宣布:册封慕容皝为燕王(实际上就是予以承认)。 这个燕国,被后世历史学家们称作"前燕"。 燕国建国后,击退了来犯的后赵军,势力进一步壮大起来,为燕国向中原地区扩张奠定了优势条件。 慕容皝在公元348年去世后,儿子慕容儁继承了燕王之位。 当时,后赵暴君石虎已经死去,后赵统治之下的中原地区也陷入了一片大乱之中。 这对燕国而言,自然是一个绝佳的战机。燕国趁机出兵大举南下。 经过一系列征战,燕军控制了如今的河北地区。慕容儁在河北中山自称燕帝,与东晋断绝了一切关系。 后来,慕容儁又迁都邺城,并且继续扩张版图。 广大的中原地区,都成为了燕国的疆域。 此时的中国,基本形成了东晋、燕国、前秦三分天下的格局。 慕容儁野心勃勃,一心希望能吞灭晋、秦两国,最终一统天下。 (燕国与晋、秦三国鼎立) 但是天不假年,慕容儁在刚刚四十出头的时候,就得病死了。 此时,他的儿子慕容暐年少,才十岁出头。放到现在,差不多连小学都还没毕业。 因此,慕容儁托孤于四弟慕容恪,让他好好帮助幼主。 慕容暐即位后,四叔慕容恪与三叔慕容评一起辅佐幼主。 对内,慕容恪挫败了意图篡权的佞臣,并且任用人才。 对外,他连连击败晋、秦两国。连前秦的苻坚与东晋的桓温这两个重量级人物都怕他三分,可见慕容恪的厉害程度。 慕容恪的五弟吴王慕容垂作战英勇,也是一位军事奇才。慕容恪很欣赏五弟,很是重用他。 公元366年,慕容恪病危。他嘱咐侄子慕容暐:一定要重用五叔慕容垂,以保燕国江山。 但是,慕容恪的遗愿并没有被侄子和哥哥遵守。 慕容评不是慕容恪,他为人心胸狭隘,与弟弟慕容垂交恶,并在侄子慕容暐面前说慕容垂的坏话。 慕容暐听信了三叔的谗言,对五叔起了疑心。 慕容垂被迫逃奔前秦。苻坚趁机起兵伐燕。 最终,盛极一时的燕国被秦军消灭了。前秦统一了中国北方。 此时,距离慕容恪去世,才过去了4年。慕容恪地下有知,必然死不瞑目。 (秦军灭燕) 苻坚虽然灭燕,但是他并没有为难燕国宗室。包括慕容暐在内的慕容皇室都被苻坚授予了官职。 二、西燕 说到苻坚,大家往往都会联想到著名的"淝水之战"。 在公元383年,晋军大败秦军。 东晋王朝抵挡住了前秦的重击。兵败之后的前秦,逐渐开始分崩离析。 (晋秦淝水之战) 前文提到,苻坚优待燕国宗室。 但是,苻坚此举,其实是在自己身边埋了个雷。 慕容皇族一直都没有放弃复兴燕国的想法。 慕容儁之子、慕容暐的弟弟慕容泓就是其中一员,都怀着复国之心。 苻坚兵败后,慕容泓趁着前秦大乱之际,拉拢鲜卑部落,起兵反秦,重建燕国。 慕容泓的燕国被称作"西燕"。一时间,慕容泓拥兵甚多,还攻入了前秦的都城长安。 然而,慕容泓贪图享乐,严刑峻法,最终被部下所弑杀。 自此以后,西燕的政变有增无减,平均几年就要换一次皇帝。 没过几年,西燕就被与后燕灭亡了。 由于西燕国祚很短,因此没有被算进十六国。 (但是柏杨先生还是把西燕列入了十九国之中。) 三、后燕 接下来,我们来说后燕。 后燕的建立者,就是那位上文中受到四哥慕容恪看重,却被三哥慕容评排挤,被迫出逃前秦的吴王慕容垂。 苻坚是个爱才的君主,也像慕容恪那样重用慕容垂。前秦南征东晋,慕容垂作为苻坚的爱将,也随军出征。 淝水之战,苻坚损兵折将,强大的秦军折损大半,但是慕容垂的本部人马却并没有受到什么损失。 慕容垂也决定利用前秦衰败的机会,重建燕国。 他借口去镇压背叛前秦的丁零人,趁机自立为燕王,重建燕国。 慕容垂建立的燕国,被后世历史学家们称为"后燕"。(本文所说的燕国之中,最强的有两个。一个是前文的前燕,还有一个,就是后燕。) 经过一系列交战,慕容垂击败了秦军,占领了前燕旧都邺城。 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公元386年,慕容垂正式称帝,将前燕的另一座旧都中山定为了国都。 此后,慕容垂继续南征北战,攻灭了西燕,击败东晋、后秦,夺得了大片土地。昔日前燕的疆域,基本上都被后燕纳入囊中。 慕容垂如四哥慕容恪所愿,终于重新开辟了燕国的盛世,可谓是"收拾旧河山"。 (慕容垂) 然而,慕容垂英雄一世,他的儿子慕容宝的能力却与自己成反比。 公元395年,慕容垂对新兴的北魏开战。慕容宝这位太子殿下率领大军出战魏军。 结果,慕容宝被魏军打得大败,狼狈逃回中山。 数万名燕军将士也被魏军坑杀。 慕容垂悲愤交加,起兵复仇,击败了魏军。 但是,慕容垂一想起自己死去的战友们,就难以接受。 年迈的慕容垂,最后一病不起。 慕容垂去世后,魏军大举进攻后燕,攻陷了都城中山。 后燕被北魏拦腰截断,分为了南北两部分。 自此以后,后燕国势日衰,再也不复昔日雄风。一代北方霸主,就此落幕。 四、南燕 上文提到,后燕被北魏拦腰截断。 慕容垂的弟弟慕容德( 本文之中慕容氏的人很多,大家千万不要感到凌乱) 在都城失守后,逃往河南的滑台,自立为燕王。后世历史学家们把慕容德的燕国称作"南燕"。 后来,慕容德认为滑台是个四战之地,北邻北魏,西邻后秦,很不安全,于是发兵夺取了山东地区,迁都于广固。 公元400年,慕容德在广固自立为燕帝。 这么一算,慕容儁兄弟三人,都做过了皇帝。这也算挺nb的。 慕容德没有儿子,于是立自己的侄子慕容超为太子。 公元405年,慕容德死去,慕容超即位。 慕容超和他的堂兄弟慕容宝一样是个草包。 他的表现和乌克兰领导人差不多,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作死 。 对内,慕容超不修德政,亲佞远贤,百姓怨声载道。对外,慕容超屡屡挑衅东晋,侵扰东晋北部地区。 为此,东晋朝廷决定出兵北上灭燕。刘裕率领晋军大举北伐。 燕军节节败退。晋军打到了广固城下。 慕容超向后秦求救,结果自顾不暇的后秦只给了他口头支持。 很快,南燕就被晋军灭掉了。 而慕容超本人,也被东晋朝廷处死。南燕在历史上最大的作用,应该就是给刘裕增添了一件丰功伟绩吧。 (晋军灭燕) 五、北燕 前文提到,后燕在北魏的打击下节节败退,南部地区演变为了南燕。 此时的后燕,也像西燕一样,屡易其主,江河日下。 公元407年,冯跋立慕容宝的养子慕容云为帝。 这个燕国,被称作为"北燕"。后燕宣告灭亡。 后来,慕容云在一次政变中被杀。冯跋于是自立为帝。 但是,冯跋并没有改掉"燕"这个国号。 这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应该算是绝无仅有的吧。 冯跋死后,弟弟冯弘即位。 公元436年,北燕被北魏所灭。 至此,东晋十六国时期的一众燕国,全部退出了历史舞台。 北燕在历史上没什么存在感,但是北燕有位宗室女子很出名。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是历史课本上的重点。 魏孝文帝改革,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他的祖母冯太后的影响。 而冯太后正是冯弘的孙女。很多人也正是因此,才了解到了北燕这个政权。 六、总结 东晋十六国时期的一众燕国,至此全部列举完毕。 我们可以发现,另外四个燕国,通俗来讲,都可以被视为前燕的"衍生品"。 《天龙八部》中,慕容复心心念念想复兴燕国。读完本文,我相信您一定已经知道他要复兴的燕国是哪一个燕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