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研究中的六大历史谜团

  文/苗体君
  1931年4月5日清晨6时,这一天正好是清明节,邓恩铭等22名共产党员被押赴济南纬八路刑场执行枪决。年仅31岁的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壮烈牺牲。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开始缅怀这些为革命牺牲的志士们。
  事实上,邓恩铭的研究真正开始于1961年。这一年,邓恩铭的妻子侯玉清的姐姐侯玉兰撰写了一篇文章《邓恩铭同志传略》,文章署名侯志,发表在《山东省志资料》1961年第3期第52至66页。同年7月12日的《大众日报》刊发了亓善青的文章《邓恩铭》。同年8月21日,当年的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到武汉视察,火车经过济南时,想到王尽美、邓恩铭二人,提笔写下了《忆王尽美同志》的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1963年5月,贵州省博物馆组成工作组对贵州荔波邓恩铭的亲属展开调查并收集烈士遗物。
  第一、关于邓恩铭籍贯之谜
  在邓恩铭被枪杀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关于他的籍贯问题一直是一个历史之谜,综合起来有三种说法,一说邓恩铭是安徽歙县人、一说邓恩铭是云南人、一说邓恩铭是贵州荔波人。
  邓恩铭是安徽歙县人一说,源自于民国20年(即1931年)4月8日的《申报》刊载一篇文章,题目为《山东枪决大批红匪》,文章记载了4月5日被枪杀的邓恩铭等22人,介绍邓恩铭时写道:"邓恩明,男,三十一岁,安徽歙县人,供认阴谋暴动,图谋不轨不讳。"(李肇年编:《邓恩铭同志资料选编》(征求意见稿),一九七九年五月,第125页)
  邓恩铭是云南人一说,源于《山东省志资料》1961年第3期《邓恩铭同志传略》,该文章是邓恩铭的妻子侯玉清的姐姐侯玉兰所写,侯玉兰还是邓恩铭生前的老战友,文章署名为侯玉兰革命活动中经常使用的名字侯志。侯志在文章中记述道,邓恩铭"一九 年生于云南的一个苗族普通农民家中"。(《山东省志资料》1961年第3期,第52页)权威辞书《辞海·试行本》(第8册)也说邓恩铭是"云南人"。
  邓恩铭是贵州荔波人一说,最早是1961年7月12日的《大众日报》第三版刊发的亓善青的一篇文章,题目是《邓恩铭》,文章中说邓恩铭"于1900年生于贵州荔波县一个苗族的农民家庭里"。(亓善青:《邓恩铭》,《大众日报》1961年7月12日,第三版)
  1920年9月14日,邓恩铭致父母的信。
  为了弄清楚邓恩铭的籍贯问题,1963年5月,贵州省博物馆以于建章、顾隆刚组成的工作组特地到荔波调查了邓恩铭的亲弟弟邓恩荣、邓恩光及邓恩铭的舅父黄风云,收集到了关于邓恩铭的一些真实可靠的信息资料。1964年1月,由于建章执笔撰写了《邓恩铭事迹访问调查报告》,报告中写道:"邓氏祖籍原系广东嘉应县(今梅县),恩铭同志上五代祖先时迁到贵州荔波水浦(又名水堡),到他父亲时才移至荔波县北街今18号居住。"(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概况、地方志资料汇编历史部分《邓恩铭烈士专集》(总第13集)1983年3月都匀,第221页)至此,关于邓恩铭籍贯问题之争得以彻底解决。
  第二、关于邓恩铭出生年月之谜
  关于邓恩铭出生年月存在有两种说法:一说是1900年出生、一说是1901年1月5日出生。
  邓恩铭1900年出生的说法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而且一度被定为权威说法。这一说法源自于1931年4月8日的《申报》刊载的文章《山东枪决大批红匪》,文章介绍邓恩铭时写道:"邓恩明,男,三十一岁……"(李肇年编:《邓恩铭同志资料选编》(征求意见稿),一九七九年五月,第125页),这是当年国民党屠杀邓恩铭时国民党的官方报道,由此推断出邓恩铭出生的时间是1900年。
  1931年邓恩铭被枪杀后,各种报刊资料介绍邓恩铭时都认为邓恩铭生于1900年,但具体的月份、日期却没有提到。邓恩铭的妻子侯玉清的姐姐侯志在《山东省志资料》1961年第3期发表的《邓恩铭同志传略》中说邓恩铭生于"一九 年"(《山东省志资料》1961年第3期,第52页)。亓善青的文章《邓恩铭》也说邓恩铭生于"1900年"。(亓善青:《邓恩铭》,《大众日报》1961年7月12日,第三版)1963年《山东省党史资料》创刊号刊发一篇文章,文章题目为《邓恩铭》,文章中说"邓恩铭同志于一九 年"生。1964年6月30日《大众日报》第三版刊发了《我省早期党员之一革命烈士邓恩铭同志》,文章也说邓恩铭生于"一九 年"。权威辞书《辞海·试行本》(第8册)也说邓恩铭生于"1900年"。(《辞海·试行本》1962年版,第264页)
  1901年1月5日出生一说源自于1963年5月贵州省博物馆以于建章、顾隆刚组成的工作组到荔波调查邓恩铭的亲属,他们在《邓恩铭事迹访问调查报告》中说:"恩铭同志生于庚子年冬月15日午时(即1901年1月5日)。"(李肇年编:《邓恩铭同志资料选编》(征求意见稿),一九七九年五月,第50页)
  邓恩铭与山东省立一中学生出版部全体成员合影。
  1979年11月,贵州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将邓恩铭在荔波城关的故居列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介绍邓恩铭的革命活动,由于建章、董有刚整理《邓恩铭同志年表》,并刊载在《贵州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该书于1980年12月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年表中说邓恩铭"1901年1月5日(邓氏《族谱》记载光绪庚子冬月十五日午时)"生。全国政协《文史通讯》1981年第3期刊发了张英志的文章,题目为《烈士胞弟邓恩光答客问》,文中:"问:据一九七九年上海辞书出版社重新修订出版的《辞海》‘邓恩铭’条,记烈士生于一九 年,邓恩铭烈士到底生于何时?答:大《辞海》和有关党史资料所载烈士出生年月都是不准确的。烈士生于清光绪二十六(农历庚子年)冬月十五午时,即公元一九 一年一月五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概况、地方志资料汇编历史部分《邓恩铭烈士专集》(总第13集)1983年3月都匀,第181页)至此,关于邓恩铭出生年月问题才得以彻底解决,随后,出版的关于邓恩铭的各种图书资料均采用这一正确说法。
  第三、关于邓恩铭所属民族之谜
  邓恩铭英勇就义后,1931年4月8日刊载在《申报》上的文章《山东枪决大批红匪》并没有报道邓恩铭是什么民族,随后,关于邓恩铭所属民族问题出现了三种说法:一说是苗族、一说是汉族、一说是水族。
  苗族说源于侯志在《山东省志资料》1961年第3期发表的《邓恩铭同志传略》,文章中说邓恩铭生于"一个苗族普通农民家中"。(《山东省志资料》1961年第3期,第52页)随后从1961年至1979年间各种报刊大多认为邓恩铭是苗族。
  汉族说源于1963年5月,贵州省博物馆于建章、顾隆刚组成的工作组到荔波调查后,他们在《邓恩铭事迹访问调查报告》中特别强调:"邓恩铭同志的族别问题完全无可怀疑的是汉族,他的祖先从广东迁到水堡。这个地方是水族聚居之处,至于荔波县也是水族、苗族、布依族等族杂居的地方。恩铭同志的一个姐姐就嫁给一家蒙姓的布依族,但恩铭同志的祖先父母及他本人绝对是汉族。大众日报及新编辞海把他写成苗族是不对的。"(李肇年编:《邓恩铭同志资料选编》(征求意见稿),一九七九年五月,第54页)但邓恩铭是汉族的说法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多数报刊在介绍邓恩铭时依然认为邓恩铭是苗族。
  水族说源于1978年贵州黔南自治州文化局对邓恩铭烈士故居进行调查,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邓恩铭烈士故居调查报告》中对邓恩铭的民族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记述,调查是在邓恩铭的出生地离荔波县城40里的水堡进行的。当时水堡叫水浦大队,水浦大队全部是水族,附近的村庄,也是以水族为主。谈到邓家是不是水族时,水浦大队党支部书记潘培开(水族)和贫农潘老全(水族,七十六岁)说:"邓家不知是哪个朝代搬到水浦住的,我们晓得就是四五代了,邓九的叔父邓老四(邓国璋)与邓福臣(又叫邓国忠即恩铭之父)是亲哥弟。邓家原来究竟是什么民族,是哪个朝代搬水浦住的,我们说不清楚,我们只知道邓家在水浦住多代了,又同水族开亲,他们的祖母是水族,他们邓家都会讲水话,风俗习惯都同我们水族一个样子。"当问起邓恩铭的亲弟弟邓恩光时,邓恩光说:"解放前,我们祖人住在水浦有七八代了,祖父和父亲都会讲水话,祖母还会唱水歌,我们的老人是水族,因叔父邓国璋在水浦被土匪抢劫杀死后,父亲邓国忠才逐渐搬来县城居住。为了读书和外出工作方便,别人问我们是什么民族,当时我们也搞不清楚,又怕人家歧视,就干脆讲我们也是汉族。" (李肇年编:《邓恩铭同志资料选编》(征求意见稿),一九七九年五月,第58页)调查时发现,邓恩铭的母亲黄老秀,外祖母黄潘氏,其老家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三洞公社,据黄老秀的侄子黄大生说:"现在老家三洞无人了,我父亲青年时搬到荔波县住,祖父、祖母都会说水话,我们原来是水族,解放后,为了读书方便,我们才报汉族。"
  1920年6月,山东省立第一中学学生会第三期全体职员合影,前排右4是邓恩铭。
  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邓恩铭烈士故居调查报告》中对邓恩铭的民族问题进行了论证,"从历史的辩证观点来看,无论古代邓家是什么民族,但为了能够在水浦生存,就必然要与当地的水族结婚,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学的原理进一步分析,构成一个民族要有三个基本因素:(1)要有共同的语言;(2)要有共同的心里素质;(3)要有共同的经济区域。邓家在水浦住了七八代了,因此,从客观现象来说,已经具备上述三条基本要素。从主观方面来讲,当地干部、群众及邓恩铭的亲属认为,邓恩铭应是水族为宜。为了尊重现实,我们认为邓恩铭同志出身在水族家庭,这是符合客观真理的。""邓恩铭的族别应是水族较为确切。"(李肇年编:《邓恩铭同志资料选编》(征求意见稿),一九七九年五月,第60-63页)至此,邓恩铭的民族归属问题得以解决。
  第四、关于"邓恩铭"、"邓恩明"、"黄伯云"的名字之谜
  邓恩铭一生中使用过14个名字,分别是老乖、邓恩铭、邓恩明、邓尧钦、廖贵松、黄伯云、邓建勋、仲尧、又铭、佑民、建勲、丁友民、铭、一民。
  邓恩铭在使用的14个名字中影响最大、使用次数最多的是邓恩铭、邓恩明、黄伯云。特别是邓恩铭、邓恩明这两个名字,出版的关于邓恩铭图书报刊资料有的使用"邓恩铭",有的使用"邓恩明",这让许多读者感到困惑,甚至误以为是两个人,还有就是邓恩铭在山东时为何经常使用"黄伯云"这个名字?这也让读者疑惑不解。
  1、"邓恩明"并不是邓恩铭的原名。于建章、董有刚整理的《邓恩铭同志年表》中说邓恩铭"原名邓恩明";李肇年在《刚毅而忠贞的战士》一文中说"邓恩铭同志,原名邓恩明"。然而事实并非如此。1963年5月,贵州省博物馆组成的工作组到荔波收集邓恩铭的遗物时,曾经收集到邓恩铭在荔波读高等小学时使用过的9本课本,课本上写有恩铭、恩明、尧钦等名字。可见邓恩铭读小学时,就同时使用过"恩铭"与"恩明"这两个名字,所以就不存在"邓恩明"是邓恩铭原名的说法了。查阅邓恩铭留下的遗稿,遗文有10篇,其中《灾民之我见》《改造社会的批评》《济南女校的概况》《山东省委书记邓恩明向中央的报告》署名邓恩明,其余6篇署名为又铭、铭、一民;遗书共15封,写给中共"一大"代表刘仁静的有3封信,其中1封署名"恩明",另外2封署名"又铭",写给邓中夏的信仅有1封,署名是"佑民",11封家书有9封署名"恩明""邓恩明",另外2封分别署名"建勋""伯云"。可见"邓恩明"这个名字在邓恩铭参加革命工作时与同志及亲人交往时使用的频率是非常高的,已经远远超过了邓恩铭这个名字。
  2、我认为以后出版的关于邓恩铭的图书报刊资料最好统一使用"邓恩铭"这个名字。邓恩铭被枪决后,1931年4月8日《申报》刊载的《山东枪决大批红匪》一文中使用的依然是"邓恩明"(李肇年编:《邓恩铭同志资料选编》(征求意见稿),一九七九年五月,第125页)这个名字。邓恩铭被枪决后,国民党当局不让收尸,隔了3天后,邓恩铭的亲属取了4个铺保才将尸体抬到济南南围子门千佛山左侧西里处小贵州义地安葬,坟前立了一块墓碑,上曰:"邓恩铭之墓",或许是邓恩铭生前在山东很少使用这个名字的缘故吧!1961年,侯志在《邓恩铭同志传略》中使用了"邓恩铭"这个名字,随后多年里,各种报刊大多使用"邓恩铭"这个名字。
  1923年,邓恩铭来青岛开展党的工作,于1924年成立中共青岛组。图为中共青岛组旧址——四方区海岸路18号。
  3、邓恩铭使用"黄伯云"这个名字的缘由。邓恩铭的祖父邓锦庭有一个同胞弟弟名叫邓锦臣,因为他们的姑母没有子嗣,儿时的邓锦臣就过继给了姑母家而改姓"黄"。邓锦臣有一个儿子名叫黄泽沛,邓恩铭叫其"二叔"。1917年秋,邓恩铭高小毕业后,为了继续求学就写信给在山东的"二叔"黄泽沛,要求"二叔"资助他到山东继续读书深造,并于1917年9月来到山东。为增进血缘亲情很快融进黄家,邓恩铭就给自己取名"黄伯云",而且黄泽沛的儿子黄幼云称呼邓恩铭为"大哥",随后,在山东邓恩铭就经常公开使用黄伯云这个名字,而在党内他使用的是邓恩铭、邓恩明这两个名字。
  邓恩铭一生先后三次被捕,第一次被捕的时间是1925年5月4日,日本帝国主义和山东军阀张宗昌明知邓恩铭的真实身份,但迫于工人阶级的力量,加上各方面的积极努力,同年5月11日邓恩铭被释放,随后被青岛方面驱逐出青岛。第二次被捕的时间是1925年11月7日清晨,当时邓恩铭正在主持召开一个会议,突然数名警察闯了进来,此时的邓恩铭已患上了严重的肺结核,在狱中,由于多次动用酷刑,邓恩铭气息奄奄,当时敌人并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只知道他叫黄伯云,后在党组织的积极营救下,最后由邓恩铭两名当官的贵州同乡作保,邓恩铭以"保外就医"而释放。第三次被捕的时间是1929年1月9日,由于叛徒王复元、王用章兄弟的出卖,邓恩铭被捕,当时济南被日本人占领,伪警察厅对共产党人的审讯也十分简单,邓恩铭以"黄伯云"的化名骗过了敌人,他真实的身份并没有暴露。1929年4月8日,国民党从日本人手中接管了济南,在监狱中,邓恩铭经历了许多次审讯,但国民党狱方只知道他叫"黄伯云",并不知道他就是邓恩铭,是中共山东省委书记。1930年10月,韩复榘任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不久韩复榘便任命张苇村为审判长,审讯共产党人,张苇村是山东国民党元老之一,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他同邓恩铭十分熟悉,当张苇村知道狱中有一个叫"黄伯云"的人时,立刻就意识到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邓恩铭,于是就命令提审黄伯云。在审讯室里,张苇村直呼"邓恩铭",就这样邓恩铭的真实身份暴露了。
  第五、关于邓恩铭有没有见过列宁之谜
  1922年1月,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邓恩铭作为山东共产党的代表出席了会议。2004年8月26日,《北京青年报》发表了国防大学教授徐焰撰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邓恩铭——受过列宁接见的中共一大代表》,文章中写道:"1922年邓恩铭到莫斯科后,受过列宁的接见。他在那里留下的终生最难忘的印象,是实行的每日面包分配标准——红军士兵2磅,工人1.5磅,机关人员1磅,共产党员3/4磅。就此,他明确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出的表率作用,后来始终以此来要求自己。" 徐焰教授的文章发表后反响很大,随后被光明网、人民网等多家网站纷纷转载。
  其实,邓恩铭根本就没有见过列宁,许多相关的权威史学论著明确指出,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期间,列宁只接见参加会议的3名中国代表,他们是张国焘、张秋白、邓培,根本就没有邓恩铭。张国焘在其《我的回忆》一书里对列宁的这次接见有详细的记载,文中并未提到邓恩铭。
  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列宁会见邓恩铭的可靠档案资料,所以"邓恩铭受过列宁的接见"的说法还值得商榷。
  第六、关于邓恩铭的婚恋之谜
  关于邓恩铭的妻子侯玉清,所有邓恩铭的资料中只有两处提到:一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的张小红主编的《中共一大代表画传》第133页,该页配有一张邓恩铭与侯玉清的合影,但没有任何关于侯玉清的文字说明材料;二是,侯玉清的姐姐侯志在《山东省志资料》1961年第3期发表题目为《邓恩铭同志传略》一文,文末有一个注:"侯志同志原名侯玉兰,是邓恩铭同志的老战友,侯玉兰的妹妹侯玉清是邓恩铭的妻子。"(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概况、地方志资料汇编历史部分《邓恩铭烈士专集》(总第13集)1983年3月都匀,第155页)
  为了弄清楚侯玉清的情况,2010年10月,笔者与山东青州党史研究室进行了电话联系,他们很热情并用快递寄来了侯玉清撰写的《仓廒女校团员活动点滴》一文的复印件。随后笔者又与青州市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的刘传功先生取得联系,初步得知侯玉清的情况。侯玉清曾用名侯慧真、侯玉卿、侯慧贞,1911年生于山东益都(1986年益都县改名青州市)城东北7公里的侯庙村。侯家是村中的名门富户,侯玉清的父亲侯恩渥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侯玉清兄弟姐妹共5人全部进学堂读书,后来一个个都参加了革命工作。
  邓恩铭与妻子侯玉清合影。
  侯玉清先在青州城西皇城小学读书,后转入青州城仓廒女子学校。1926年春,大革命高潮来临时马克思主义传入仓廒女校,同年清明节,侯玉清与同学、好友魏玉新一起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入团后,侯玉清如饥似渴地阅读《中国青年》、《向导》周刊、《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刊,随后仓廒女校还成立了学生会,15岁的侯玉清当选为学生会主持人。同年秋季,侯玉清在学校秘密酝酿一场学潮,以反对校长压制民主、私拆学生信件,因信息泄露,学潮没有发动起来就失败了,侯玉清被女校开除学籍,侯玉清有家不能回,就隐藏在同学魏玉新家里。
  魏玉新的家在益都城东的圣水村,魏玉新的祖父魏嵋是前清举人,与孙中山有交往,后来魏嵋变卖家产用于山东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所需。而邓恩铭的"二叔"黄泽沛曾经在益都任职,期间,黄泽沛清剿匪患,秉公执法,而且同情革命,所以在益都群众中口碑很好,签于此,中共一大后,邓恩铭经常到益都开展革命工作。大革命失败后,时任山东省委书记的邓恩铭经常到益都圣水村魏嵋家,可以说魏家大院成了山东共产党人经常秘密集会的地方。在此期间,邓恩铭与侯玉清开始了交往,并最终走到了一起。建国后,侯玉清在交通部基建总局资料室工作,直至离休。
  历史永远也不会忘记邓恩铭的。2009年6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央有关部门联合启动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由群众评选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入选"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

解放后,重庆工委副书记自称是渣滓洞幸存者,邓小平签判决书枪毙(老梁说)有句老话是这么说的,人不要脸,则天下无敌。但小编想要说的,天上是有太阳的,地上是有公平的,脸皮再厚,他也顶不住九毫米的子弹头,戳不破你这都是假的。大道理,小编也不想多说了谋刺陈毅的女特务,躲在山东当护士,因填写入党材料暴露被处决1958年3月的一天上午,一辆从山东济南开来的列车缓慢驶进了上海火车站。当这辆列车停稳之后,乘客们开始争先恐后地涌下车,上海火车站之内顿时热闹了起来。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有四个人1953年,贵州擒了一名女匪,李达专门请示毛主席,毛主席不能杀1953年2月25日,贵州省军区在龙里县抓获了一名女匪首,由于身份特殊,贵州省军区对于如何处理拿不定主意,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西南军区,1953年3月,担任西南军区参谋长的李达刚刚结毛主席的首个警卫员,55年授中将,返乡视察时老母正在乞讨1949年春,辽沈战役取得胜利后,林彪率领第四野战军百万大军9000门火炮和200多辆坦克装甲车挥师南下,浩浩荡荡开进了关内。三年多前,共产党人十万大军进东北时,将士们还穿着单衣,毛主席收到李淑一的来信国庆节想登上天安门,毛主席可能不行1959年,一名湖南女子给毛主席写去一封信,信的大致意思是说我希望可以在今年国庆节登上天安门,看一看亲人和挚友们用生命拼来的新中国。这名女子不是别人,正是毛主席亡妻杨开慧烈士的闺中1951年2月21日,彭德怀强闯毛主席的卧室,究竟是为了何事?1951年2月21日中午1点左右,从前线匆匆赶回来的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乘车来到了玉泉山的净明园,毛主席正在这里睡午觉,急切的彭德怀不顾秘书和警卫员的阻拦,强闯毛主席的卧室,究竟是为毛主席庐山秘见贺子珍,时隔1年后贺子珍再登庐山主席还会来的前言贺子珍曾哭着对毛主席的警卫阎长林说。我真的很感激他,也觉得对不起他,我好后悔。。图贺子珍贺子珍未能回到毛主席身边1937年,贺子珍因生气毅然决然离开了毛主席,可她未曾想到的是这他本定为中将,主席批示不要忘了1950年的事,后被授上将军衔是国家给予军人的一种荣誉。只有理顺了军官的编配关系,调整好军官队伍的比例结构,才能增强军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从而可以提高军官素质,加强整个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新中国美国为什么要不停的发动局部战争?为啥美国内枪击不断却不禁枪?美国不停发动局部战争原因如下一是美国军工资本家集团为销售军火的需要,只有战争才是销售军火的最佳途径。二是为维护霸权,教训或消灭不听话国家的领导人,强力改变被侵略国家政治体制,变成美已经有二战教训,美国人为什么还要到处挑起争端,不怕群起攻之吗?正因为有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才需要有人站出来预防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战。事实证明,在最近七十多年里,确实多次化解阻止了一触即发的世界大战。二战中,中美同属反法西斯同盟国,代表的正义自由国民党国军五大主力是哪五大主力,军事主官是谁,最终结果如何?国民党第18军整编第74师第5军新l军新6军在国民党军中可谓赫赫有名。被蒋介石自谓为五大主力,但下场都是被全歼,只因为他们在战场上遇到了更厉害的对手。一王中之王18军18军是土木系
资治通鉴(唐纪卷三十五段译)司马光(北宋)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中之上至德元载(丙申756)唐纪三十五唐肃宗至德元载(丙申,公元756年)1冬,十月,辛巳朔,日有食之,既。1冬季,十月,辛巳朔(初一),出现日全食。2上古代宁古塔到底有多可怕?被流放的女犯人在屈辱中过完一生相信有不少的朋友们都看过甄嬛传,在后期,皇上将甄远道及其家眷流放到宁古塔。甄嬛从此也心灰意冷,回宫之后再也没有往日的笑颜。那么,宁古塔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宁古塔这三个字,总是宋朝之前两军对阵,首先会有武将阵前单挑,为什么到了明清时期再也没有这个规矩了?听惯三国演义的男孩子打架时,一般会先叫阵来将何人,报上名来,某家刀下,不斩无名之辈!对方要是应景,也会回答呔!无名鼠辈,吃我一枪!然后两人就出来装模作样地比划比划。深受演义之害的还1980年代上海魅力有多大?有副县长为调回上海宁愿做糊纸盒临时工1980年代的上海作者兰台上海这座城市,它的魅力有多大?生活在2021年的人们可能很难理解,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真的有副县级干部为了调回上海,宁愿不要职务,不要待遇,宁愿回上海清朝的董鄂妃究竟她有什么魅力,能够让顺治独宠她一人?清朝的董鄂妃究竟她有什么魅力,能够让顺治独宠她一人?作为大清王朝一统后的顺治皇帝在清朝历史上是个另类,为什么?这就不得说一说顺治的感情和性格前后的改变。孝庄皇太后带着顺治帝一,权力他驾百万战机回大陆,空军司令亲自嘉奖65万,娶空姐为妻成为将军他出生在台湾,父亲的死让他对大陆充满向往。全家都是空军军官,他却厌恶身边的一切,得罪领导受到蓄意报复,一个王牌飞行员彻底改变了对台湾的态度,他暗自决定要起义回家,一个惊天计划正浮出中国单挑16个国家,抗美援朝到底有多牛?深度解析战争红利这场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最关键的转折点,它对于新中国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胜负的概念,我们从中拿到的红利远超普通人的想象。可以说,新中国从满目疮痍到蓬勃发展,从开始工业化进程到现在的一带62年,一封寄往台湾特务机关的信被查获通敌者是上将陈再道之子1963年3月的一天,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刘居英和政委谢有法,正接待着一群特殊的客人,而这群客人中的领头者,则是北京总政部部长蔡顺礼。蔡顺礼一行人此次远道而来究竟有何目的呢?原来东北战场,他屡次刷新歼敌记录,打别人不敢打的险仗,许世友服他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战场上,哪一位指挥员打仗厉害,有人想到李天佑吴克华韩先楚邓华黄永胜钟伟等等。在这些战将中,韩先楚是一位不可低估的将领。他有很多称呼,像韩大胆旋风司令等等。这些称呼如果美国不投原子弹,那么苏联灭了关东军后,会不会直接占领日本?让我们先来看一场美日二战期间的战役,硫磺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中,日本与美国间爆发的一场战役,自1945年2月19日战斗至3月26日。战役中共伤亡28686人,美军牺牲6孝庄文皇后传奇一生之多尔衮与福临在我国北方内蒙古境内,有一片土地肥沃,水草丰盛的土地,叫作科尔沁草原,这里养肥了无数牛羊,也养育了无数性格炙热的蒙古族女孩儿,她们其中的一位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抒写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