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健康大全探索大全娱乐大全情感大全热点大全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管理金融
今日头条

七七决议东北解放战争中的重要篇章

  75年前的7月7日,中共东北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时任东北局副书记、兼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陈云同志,受东北局委托起草的《东北的形势和任务》决议,史称"七七决议"。了解党史特别是军史的同志都知道,这篇文献在东北解放战争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党的文献记录着党的历史。党革命时期的历史文献,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团结中国人民浴血奋斗,百折不挠创造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成就的历史经验、智慧与方法,对我们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仍有重要启迪。
  下面简要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对"七七决议"的一些认识。
  一、"七七决议"产生的历史背景
  大致了解"七七决议"产生的历史背景,对我们认识其历史作用与意义有着重要帮助。
  在党的七大,毛泽东就领导全党确定了争取东北的战略方针。蒋介石也预谋了利用中苏条约出兵占领东北的部署。1945年8月23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增补陈云、彭真为中央书记处后补书记。随后,中共中央确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成立以彭真为书记,陈云、程子华、林枫、伍修权为委员的中共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总部,调2万干部、10万大军和100个团架子的军队干部迅速挺进东北。彭真、陈云等人9月18日即达沈阳。
  党中央对东北局的斗争方针有个认识过程。陈云同志在回忆这段历史时说:"东北解放战争初期,由于我们进入这个地区的时间不过几个月,敌人的兵力也有变化,因此,对东北的情况还处在认识过程中。"东北局初到东北时,中央和军委指示:不要"将主力部署在满洲门口,抵住蒋介石,而是首先将主力部署在背靠苏、蒙、朝鲜边境,以便立稳脚跟之后,再争取大城要道。"重庆谈判后,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交织,局势复杂,毛泽东及党中央为争取我党我军在华北、东北的有利地位,并迫使国民党承认;放弃了过去"分散的方针",要求东北局"集中主力","守住东北大门","竭尽全力,霸占全东北"。
  东北局势的变化很快表明,共产党"霸占全东北"的可能不存在。1945年11月16日,在美国海空军协助下,国民党军攻占山海关,随后沿北宁路猛进。美蒋利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向苏联施压,迫使驻东北苏军于11月19日通知东北局,依照条约将把中长路沿线及城市,全部移交国民党政府,要求东北民主联军撤出大城市,致使共产党在东北棋局与国民党的对弈中暂时处于劣势。日本投降后,东北的日伪政权虽然瓦解,但其残余和地主封建势力及土匪武装相互勾结,继续盘踞控制东北广大农村和中小城市;国民党为全面接收东北,派出大批特务收编伪满军警和土匪武装,使东北大城市反动势力加强。东北人民长期生活在日伪统治下,对国民党抱有幻想,对共产党缺乏了解,在东北,共产党的群众基础远不如关内。这些因素给进入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的生活和作战带来极大困难。
  党中央在透彻认清东北纵横捭阖,利益交错的形势后,于1945年12月28日,发出由毛泽东起草的《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电。确定我党现时在东北的任务是,在"距离国民党占领中心较远的城市和广大乡村",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工作重心是群众工作"。中央决策在形成过程中,由时任中共北满分局书记陈云起草的、与分局委员高岗、张闻天联名给中央的《对满洲工作的几点意见》的电报,准确向中央反映了对东北局势及发展趋向和应对意见,对中央确定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决策有着重要帮助。"十二月十日,中共中央致电东北局,表示完全同意这一意见。"
  美苏在华利益的冲突和相互制约,促成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停战协议。蒋介石坚持东北是"接收主权"问题,不包括在停战协定之内,1月13日密令国民党军大举进犯东北解放区。根据形势的变化。1月下旬到5月,党中央指示东北局"集中尽可能多的兵力",控制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打好"历史新阶段中之最后一战,决定东北今后大局"。新的军事部署是配合新的政治谈判斗争,目的是威慑国民党,为共产党在东北立足,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创造条件。
  东北民主联军及东北局坚决执行中央命令,领导东北军民进行了英勇的四平保卫战及一系列战役;特别是四平保卫战,从1946年4月18日起,持续一月,狠狠打击了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致"使敌人未能进犯我控制下的哈尔滨、齐齐哈尔两市,从而我保住了包括哈尔滨、齐齐哈尔两市在内的整个北满并联结东满、西满的一部分的大块根据地"。因塔子山阵地的失守,造成国民党军从左侧后迂回四平城、完全封闭市内守军退路的重大威胁,林彪在请示中央和东北局后,于5月19日夜,下令东北民主联军撤出四平。随后东北局迅速调整行动部署。5月21日东北局由长春迁至哈尔滨,次日东北民主联军放弃长春、吉林,主力部队撤至松花江以北,5月26日东北局与北满分局合并,中央复电同意。
  党中央及时指导东北局工作。1946年6月3日电示东北局:"实行中央去年十二月对东北工作的指示,作长期打算,为在中小城市及广大乡村建立根据地而斗争"。6月16日再电东北局,决定"以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以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四同志为东北局副书记兼副政委,并以林、彭、罗、高、陈五人组织东北局常委",以加强统一领导。
  从四平撤出的东北民主联军,持续不断地进行军事斗争,迫使蒋介石从北满调回四个师加强南满防守,并利用美国调停东北停战,从1946年6月7日起,东北实际休战四个月。东北局抓此时机,于7月3日至11日在哈尔滨连续召开扩大会议,总结前九个月的工作,分析形势,统一思想,着力研究落实中央建立巩固东北根据的指示。会前,陈云同志受东北局委托,起草《东北形势和任务》决议稿。此稿7月5日上报中央,东北局扩大会议同时讨论,于7月7日通过。"七七决议"的史称,即是从东北局扩大会议通过的时间而来。
  二、"七七决议"的基本要点和历史作用与意义
  "七七决议"在东北局扩大会议上取得高度共识。会议在通过决议稿的同时,根据林彪的提议,将"七七决议"与1945年12月28日中央《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电,与1946年5月4日中央土地问题的指示,合订成册,作为东北干部落实中央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战略方针的指导性文件,下发各省学习与贯彻执行。所以说,"七七决议"是在中央审批意见未到,东北局即已确定其指导方针层位的一份特殊文献。这一方面说明,当时东北斗争局势的迫切需要;同时也反映了决议稿在东北局高级干部中共识度很高。
  在东北局扩大会议最后一天,也就是1946年7月11日,毛泽东致电林彪,对陈云起草的决议稿,提出四点修改意见;主要体现在对形势与和、战问题的认识上。现在收入《陈云文选》的《东北形势与任务》,是经过毛泽东修改过的文稿,不是陈云原始起草的、东北局扩大会议通过的决议稿。这是《陈云文选》中的一篇特殊文献,是由陈云起草、东北局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中央批准完善,上下高度共识的思想结晶。
  "七七决议"包括三大部分内容。
  1、精辟概括东北近一年的斗争形势。明确指出:"目前国际国内形势有利于我党建立东北根据地,粉碎蒋军的再进攻"。但必须承认和克服自己三个方面的弱点,即:"东北广大地区的群众工作和土地问题的解决尚在开始阶段。我农村根据地尚不巩固。我干部中有许多人不认识深入农村从事长期艰苦斗争以建立根据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从东北客观形势与我方现状出发提出六项工作要点。第一,克服和战问题上的混乱思想,坚持"以长期艰苦斗争去取得和平"的总方针。方法是"从战争,从群众工作,从解决土地问题改善人民生活,从其他一切努力,去增加革命力量,减少反动力量,使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于我有利的变化。"。第二,创造根据地是东北局第一位的任务。主要内容是发动农民群众。方法是反奸清算、减租减息、分粮分地,使中央"五四指示"迅速普遍执行。主力兵团要配合地方武装,肃清政治土匪。要调集干部组织工作团,力求半年内把群众发动起来。第三,我们进行的是保卫解放区的自卫战,完全正当和必需。反动派向解放区进攻,我们不自卫就灭亡。"东北自卫战的目的是实现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的民主"。第四,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我军作战原则不在于城市和要点一时的得失,而是力求消灭敌人。要广泛使用运动战和游击战,一般不作阵地战。军队必须协同地方武装进行群众工作,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充分发扬我军既善于打仗又善于发动群众的光荣传统。第五,适应长期战争和创造根据地的方针,必须在军事、剿匪、民运、土地、财经、后勤、兵工、交通、城市、文化、建党和建政等工作方面,根据具体情况,规定各种政策。第六,造成干部下乡的热潮。"一切可能下乡的干部要统统到农村中去,并确定以能否深入农民群众为考察共产党员品格的尺度。"
  这六项工作要点,是"七七决议"的主体,大部分是陈云同志按照党中央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精神的独立思考,被东北斗争实践证明完全正确。这也是"七七决议"收入《陈云文选》的重要依据。
  3、深刻揭示东北斗争的发展趋势。这部分完全是陈云同志独立完成的,毛泽东没有作任何修改。陈云指出:"东北是处在长期艰苦斗争的环境中,但东北斗争的前途是光明的。"这个结论,陈云是从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变化趋势的分析中得出来的。从东北地区看,我们已占先机之利,党领导了强大的军队,有几万外来和本地的干部,广大劳动人民迫切需要在政治上经济上翻身。而国民党不可能给东北人民任何利益,他们勾结敌伪惨杀人民,排除异己,贪污腐化,丧失人心。国民党可能增加东北武装力量,但无法占领全东北。目前在军事上虽然是敌强我弱,但力量对比相差的程度并非内战和抗战时期的悬殊。内战和抗战时我可战胜,现在更有战胜的把握。从全国范围革命力量与反动势力斗争的发展过程看,革命力量在上升,反动势力在下降,中国共产党的力量空前强大,国民党从未像今天这样丧失人心,其内战政策已引起并将继续造成内部的分崩离析。
  东北局向东北地区各级党的组织下发了经中央批准后的"七七决议"。
  "七七决议"统一了东北地区全党全军的思想,是东北局工作方针转变的重要标志,引导东北局将工作方针坚定不移地转到中央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的战略轨道。这对东北解放斗争较快走出困境,进入反攻,获得全胜,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陈云同志晚年,在回忆东北解放战争的历史时说:"东北解放战争初期,东北局内部在工作方针上确实存在过意见分歧。当时的方针是通过独占大城市和铁路干线来独占东北,而多数同志不同意这个方针,认为不应用主力部队死守大城市,同暂时比我们强大的敌人硬拼,而应把相当一部分主力部队和大部分干部分散到广大农村发动群众,通过建立根据地,逐步改变敌我力量对比。""如果不是以后东北局在一九四六年召开会议,作出七七决议,改变了以前的方针,结果很可能不仅大城市占不住,辽沈战役的胜利也会被推迟。"
  按照"七七决议"的部署,东北地区各级党组织包括东北民主联军,从1946年7月即开始抽调大批干部组成工作团,深入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发动农民,开展土地改革,宣传党的政策,启发农民的阶级觉悟,进一步扩大和健全群众组织和自卫武装。到11月,东北解放区的面貌有很大改观,夯实了东北根据地的群众基础。与此同时,东北民主联军派出大批主力部队,对东北特别是北满地区的土匪进行大规模的清剿,至1947年4月,东北匪患基本肃清。土改和剿匪的卓有成效,为东北根据地的建立、发展和巩固,创造了有利环境。
  "七七决议"是中共中央东北局在经历九个多月的浴血奋斗后,在中央精神指导下,由陈云同志起草的对东北地区解放斗争,如何从暂时的挫折、弱势中,恢复、积累、壮大自己的力量,走出低谷、转弱为强,以取得彻底胜利的路径与经验的揭示和总结。它承载着中共中央与东北局,对东北地区解放道路具有规律性的共同认识。"这个决议,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工作方针和作战方针","是党领导东北人民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和夺取东北解放战争胜利的纲领性文件,给以后东北战争局势的转折奠定了基础。"
  三、"七七决议"的历史启示
  "七七决议"虽然距我们已经有75年,但其中蕴含的一些思想方法,特别是如何应对风险与挑战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基本经验和政治优势,仍值得我们重温、学习和汲取。在此,我简略谈几点认识。
  第一,面对挫折、挑战和考验,要认清形势,丢掉幻想,把握斗争双方力量消长趋势,增强斗争信心和争取胜利的自信。
  抗战胜利后,东北局势牵涉美苏、美蒋、苏蒋关系,苏共与中共关系,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关系,利益错综复杂,局势变化多端。既有激烈的军事冲突,也有尖锐的政治斗争,还有国际利益的严重干扰。看清复杂局势中的本质与趋势,是确定正确战略方针的首要条件。
  国共双方在东北几个月的较量表明:国民党是在美国扶助下,大举进犯东北解放区的,兵力与武器装备处于绝对优势。苏联红军虽然援助东北人民自治军,消灭日寇与伪满;但囿于中苏条约的限制,对东北民主联军在与国民党的军事斗争中的帮助是极其有限的,我们的兵力与武器装备处于绝对劣势。国民党和与战两手交替使用,其中消灭共产党的军事斗争是绝对的,和谈与停战是赢得军事斗争力量积蓄与调配的政治手段。东北斗争是长期艰苦的,但前途是光明的。这是陈云通过对敌我双力量消长趋势分析后,得出的坚定结论。
  基于对形势本质与趋势的认识,"七七决议"在党内要求:丢掉对和平的幻想。要以"长期艰苦的斗争去取得和平","一切游移不定及侥幸取得和平的想法,都应扫除干净"。丢掉对"外力"的幻想。和平的取得"主要应依靠自力而不应依赖外力。只有自力更生,自立自强,自己有办法,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国际和国内各方助我之力量才能发生作用,才能取得可靠的和平,否则就是不可靠的,是危险的。"坚定必胜信心。只要认清形势,团结一致,深入群众,顽强斗争,"一步一步地向着奋斗目标前进,一定可以改变敌强我弱的形势,一定可以建立起巩固不拔的阵地,粉碎反动派的进攻",最终胜利必将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军民。
  第二,共产党力量增长的源泉在人民,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民群众中。
  "七七决议"提出的落实中央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战略决策的六项工作要点,核心是发动农民群众。通过反奸清算、减租减息、分粮分地,在农民获得切身利益的斗争中,提高农民的觉悟,武装农民,增强共产党的阶级力量和群众基础,以改变与国民党的力量对比。这是解放战争中,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的本质原因。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这是党革命、建设、改革、与新时代,任何一个时期,历史经验中的基础一条。"七七决议"前后的革命斗争史,充分展现了这条经验的真理性。
  第三,党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必须迅速全方位地调整战略部署,加强自身建设,以担当起新的重任。
  客观历史是不断变化的,任何人也无法阻挡历史车轮的前进。共产党任何时候,都要在认清形势、适应客观后,有所作为,努力推动历史向着进步方向发展。这是"七七决议"的基本逻辑。在讲清形势、讲清任务后,明确要求适应长期战争和创造根据地的方针,在军事、剿匪、民运、土地、财经、后勤、兵工、交通、城市工作、文化和建党、建政等方面,全方位地根据新情况、新任务,规定各项政策,并注意总结和交流经验,提高工作效率和干部的能力。人是历史的主体,没有对客观的自觉认识与努力作为的精神状态,任何计划都将是纸上谈兵。故陈云同志在"七七决议"中强调,要注意干部中存在的:对于长期战争和艰苦工作没有认识,没有精神准备,迷恋城市生活,缺乏下乡的决心,缺乏群众观点,滋生享乐腐化厌战等情绪,"这是党内最危险的现象"。克服这些消极情绪的基本路径,就是"造成共产党员面向农村,深入农民的热潮";这样"既可以完成发动农民的中心任务,又可以彻底改正干部的不良倾向。"共产党的干部,就是在不断自我革命和斗争实践中百炼成钢的!


内容来自互联网与用户投稿,仅供学习,如涉侵权,请发邮件到vkhz@foxmail.com,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土改威力有多大?国军士兵正在打仗,听到老家分到土地后纷纷倒戈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在这场战争初期,解放军不论是在兵力,还是武器装备上都不足以对抗拥有现代化武器装备的国民党军队,但是却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实现了实力的逆转,而能够几千年来,真的有人盗掘过秦始皇的陵墓吗秦始皇陵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它背靠高高的骊山,北临渭水面前,是广阔的平原,可谓依山傍水造陵的典范,黄陵高约120米,上面种草植树,看上去很像一座小山包,而实际上,他的罗马帝国如何避免成为封建帝国?罗马帝国并没有避免成为封建帝国并非完全如此。这首先是由于另一种形式的封建主义已经在社会中根深蒂固,其次是由于统治西罗马帝国的野蛮王国如何继续将这种另一种形式的封建制度用于自己的治理如果项羽的叔父项梁不死,刘邦集团将不复存在,更不会有大汉帝国两千多年来,秦汉之际的波诡云谲始终影响着中国人的文明认知。从秦人到汉人并不是种族的变化,也不是不同信仰的改变,在不同地域背景下的王侯将相秦吏楚将客卿术士同乡平民,都以不同的江湖经历65年印巴战争,巴基斯坦遭灭国之危,主席对印下最后通牒力挽狂澜1965年,南亚次大陆上的两个国家印度与巴基斯坦,围绕克什米尔主权爆发了一场大规模军事冲突,也就是第二次印巴战争。克服了初期几场失利之后,实力更为雄厚的印度逐渐压倒了国弱民疲的巴基诸葛亮从南阳入川,在四川到底有怎样的影响力?汉末三国时代的争霸,刘备可以说是最辛苦的,直到47岁的时候,才遇上了自己的良臣诸葛亮。这位躬耕于南阳的布衣也彻底的改变了刘备的一生,随着诸葛亮跟刘备入川,从此在历史长河之中,留下深普通农民娶了溥仪的老婆,晚年骄傲地说,自己这辈子没白活中国由清朝向民国过渡的那段时间遭遇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动荡不安,这不同于古代王朝更迭的进程,而是一次历史和思想以及政治制度的彻底革新,是全民参与的一项历史变革。这段时间发生了太多的1962年,陈毅带一名兽医面见毛泽东主席,这位是蔡元培的儿子前言1962年春,已经69岁的毛主席在参加一场中央举办的招待会,在会议上他谈笑风生,一如年轻的模样,不一会警卫员在他耳边轻声说道主席,有客人来了。毛主席点点头,示意警卫员把人安排来(37)生命教育课节选中国的辛德勒何凤山许多人都看过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电影,辛德勒在二战期间营救犹太人的故事已是家喻户晓。可谁知道,中国也有个辛德勒,他在驻维也纳期间至少救了数千犹太人的生命。1月29日至1984年叶剑英病危,中央已准备追悼会,危急时刻钟南山力挽狂澜1984年,叶剑英因肺炎恶化,危在旦夕。情况十分不乐观,人民大会堂已经准备布置追悼会会场,预备花圈,以防万一。就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钟南山接到了中央急调,赶到首都和全体医护人员一夜读如果中国没有航空母舰,我死不瞑目!13岁投身革命,他在长达82年的革命生涯中建立了卓著功勋花甲之年出任海军司令员,他着眼建设强大海军,力主发展航空母舰。他,就是刘华清。习近平总书记评价刘华清同志善于从战略上思考军事
1955年中央拟授他少将,大帅为他说话,最后由少将变中将很多人都看过亮剑,主人公李云龙戎马半生,为抗日立下了汗马功劳,建国以后受到组织上的嘉奖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对于受封少将一事,李云龙却千百个不答应,觉得自己立下那么多功劳,最起码弄堂深处的秘密读书会,为何吸引了那么多手捧银行金饭碗的青年人?一条小弄堂,一间小屋子,一个书报架,一群年轻人想当年,手捧银行金饭碗的青年后生,就是在这样的简陋环境里聚在一道,灯火盈盈,书声琅琅。读书会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般,点亮他们思想的星火王占山老英雄的红色人生人物档案王占山,原河南省安阳军分区副司令员,1929年12月出生,1947年8月入伍,1948年8月入党。先后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抗美援朝等,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二级战斗英雄,获朝鲜民贺子珍晚年靠吃药维持生命,半身瘫痪无法动,邓公派专机接去北京贺子珍是一位伟大而传奇的女性,一生经历坎坷,晚年半身瘫痪,在身体和精神上,都饱受折磨,内心很苦。她在67岁的时候,提出过想要去北京看一看,这是她与毛主席分开后,长期以来的心愿。对于重庆谈判蒋介石不服就打!毛主席霸气回应,随后给邓小平下密令1945年8月15日,日本士兵的收音机中传来了嘈杂的声响,然后,日本鬼子听到了日本天皇宣布战败的消息日本投降,中华大地终于得到解放。从此,历时14年的漫长抗日战争,以中国的胜利结束党史上的今天今日推荐连环画刘少奇同志在安源1922年的今天,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特别推荐连环画刘少奇同志在安源。1922年9月14日,安源路矿1。7万多名工人,在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等的领导下,举行罢工。罢工宣言提出保障工人2001年张学良病逝,银行账户公开巨额存款,遗产来源成谜?一九九五年,张学良搬离台湾,到美国夏威夷定居。六年后,时年101岁的病逝于美国檀香山的医院。当他过世之后,他银行账户的余额被公开。余额数目揭开后,一时令世人震撼。因为依照当时的物价敌人为何选择叶项下手,而放过陈粟,蒋氏陈粟如鱼,稍纵即逝新四军成立之初,便有了归档标准,其中江南部队归属于顾祝同的第三战区,而江北的部队则被归入李宗仁的第五战区。在抗日战争刚刚打响的时候,双方配合还是非常默契的,在国民党后来留下的诸多资学史爱党爱国这块巴掌大小的布料,让人红了眼眶69年前的今天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一名年仅26岁的年轻战士任凭烈火焚身,始终未动直至壮烈牺牲他就是邱少云那是一场隐秘的战斗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部队担负攻击金化以西391高地的他是任弼时的警卫队长,多年后当上副总理,他的秘书后为副主席革命先辈用自己对于人民的的一腔热血,在国家最艰难的时候保家卫国,陪我中华民族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新中国成立之后,先辈们伤痕累累,依然不忘建设新中国的使命,在岗位上坚守着自己的为人1990年,谁接张万年当广州军区司令?邓小平淮海战役他还是娃子建国后的广州军区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军区,看护祖国的南大门。历任广州军区司令都是铁血猛将,从黄永胜,到丁盛,再到少林寺出身的许世友,塔山名将吴克华,王近山麾下三剑客之一尤太忠,还有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