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太史慈吕布沮授陈宫关羽赵云六人,曹操最想得到谁?

  曹操唯才是举,更是量才而用,可以说,他对所有的人才都想得到,但曹操作为第一枭雄,自有他用人的道理,他称不上最想得到谁。
  受演义的影响,给后世的感觉是曹操特别想留下关羽,上马金下马银,不惜一切代价挽留他。长坂坡之战,曹操又是苦心竭虑想活捉赵云,以收归己用。
  不过,这些都是演义的宣导,其实历史远非如此。
  就这六人来看,一定要分出个远近的话,豹眼认为,曹操最想得到的是沮授,而非他人。
  题主很狡猾,把沮授藏在中间,但豹眼还是希望把他挖出来。
  那就按照题主的意思,说一说曹操与这哥几个的纠葛吧。
  太史慈与关羽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东汉末年名将,官至建昌都尉。
  太史慈在《三国志·吴书》是有传的,故事不多,但很精彩,记述的很详细。
  有意思的是,太史慈号称江东第一猛将,与小霸王孙策打个平手,可见其生猛。但其战斗经历却不很多,而且也不详细。
  从其传记来看,太史慈是一个很有责任感、而且是知恩图报之人,这一点很像关羽,他的传记很值得一读。
  曹操对待关羽,那叫一个好啊,很希望留住他为己所用,但关羽念及旧情,还是想追随刘备,曹操也没有难为他。
  太史慈本是东莱(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从辽东避难回来,就去江东投奔同乡、扬州刺史刘繇。孙策平定江东,赶走了刘繇,后太史慈与孙策交战,被俘获就归顺了孙策。
  曹操听说太史慈的大名,就给他送了一封信,片字木有,就一块当归,希望他回到朝廷为曹操出力。
  当时,曹操还没有势力平定江南,只能采取釜底抽薪的策略,挖江东的墙角,这也包括密下扬州,派遣蒋干游说周瑜。
  但太史慈念及孙策的知遇之恩,一心只想辅佐孙权,曹操只能就此作罢。
  太史慈与关羽一样,是重情义之人,这是曹操所看重的。不同之处,在于太史慈并没有被曹操俘虏,曹操没有机会说服他,只是对他动过心思而已。
  吕布与陈宫
  陈宫是曹操出任东郡太守时出仕的,很可能与曹操的举荐有关系。陈宫经过外交手段,为曹操谋取了兖州牧的职务,曹操对陈宫非常信任和器重。
  兴平元年(194年),曹操征伐徐州陶谦,留陈宫为东郡守备以留守大本营。但陈宫却趁机联络陈留太守张邈等人背叛曹操,迎接吕布入主兖州。
  曹操苦心经营的兖州,只剩下鄄城、范县、东阿三城还在曹操势力控制之下,曹操几乎要投奔袁绍。这一次,陈宫的确是把曹操害惨了。
  建安三年(198年)十二月,曹操攻克吕布把守的徐州,陈宫被吕布部下捆绑着投降了曹操,大势已去的吕布也就投降了。
  吕布想归顺曹操,曹操也有收降吕布的意思,就征求刘备的意见,刘备以丁建阳和董太师之事提醒曹操,于是曹操将吕布斩首。
  曹操有意招降陈宫,但陈宫不知出于何种目的,拒绝投降,最终与吕布一起被杀。曹操将陈宫的母亲接到身边,一直奉养。
  曹操比较欣赏陈宫的才能,但更像是在作秀,其意思是说,陈宫把我弄得几乎要当裤子了,但我依然厚待他的家人,以此说明自己是大度的人,绝不是小肚鸡肠。
  陈宫之母如果换作是徐庶之母,按照演义的说法哦,会作何感想呢?
  赵云
  三国演义把赵云夸得就像一朵花一样,长坂坡之战,赵云杀了个七进七出,曹操折了几十员大将,但却下令不许伤害赵云,要收服他为己所用。
  毫无疑问,在罗贯中笔下,赵云是曹操最想得到的人,但这绝对是扯淡。
  曹操会不在惜自己将领的生命而去得到一个心不知在何处的人吗?
  不可否认,赵云也是曹操想要得到的人才,要不就不是求贤如渴的曹操。但赵云到不了老罗说得这个地步,没有那个主帅会如此行事。
  提到赵云,许多人都很兴奋,但豹眼不得不说,不要迷恋赵哥,赵哥就是一个传说。
  沮授
  豹眼认为,曹操真心想得到的是沮授。
  《三国志》没有为沮授单独列传,其史料主要在《袁绍传》中有介绍,但《后汉书》等史书也多有记载。
  沮授字公与(未考证),邯郸广平人也,少有大志,多权略。
  沮授是有大谋略的人,当初冀州牧韩馥想把冀州让给袁绍,沮授就坚决反对。
  袁绍得到冀州以后,就任命沮授为监军、奋威将军。沮授为袁绍策划了平定河北四州的战略,得到了袁绍高度认可。
  献帝东归,沮授建议袁绍奉迎天子以号令天下,但袁绍没有采纳,致使后悔不已。
  袁绍平定幽州公孙瓒之后,欲南下进攻许都,但沮授认为应该稳扎稳打,做持久战,并为袁绍献上了"三年疲曹"的战略。
  但袁绍却采纳了郭图等人的速胜计,致使官渡之战大败,最终彻底被曹操击败。
  从袁绍的成功及失败来看,沮授是非常卓越的战略家,遗憾的是袁绍因为认知的问题,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但这一点,曹操看得非常清楚,深知沮授就是荀攸、郭嘉、贾诩这样的大才。
  献帝传云:授大呼曰:"授不降也,为军所执耳!"
  官渡战败后,袁绍逃回了北方,而沮授因为来不及逃走,就被曹操俘虏了。曹操想招降沮授,但沮授大呼:"沮授决不投降,你快把我杀了吧。"
  曹操与沮授有旧交,就开玩笑说:"你我哥俩各忙各的,想不到今天被我捉住了。"
  沮授说:"袁公失策,才招致败北,这也是我沮授能力不够所致,也活该被你捉住。"
  曹操说:"本初缺乏谋略,不采纳你的计谋,他理当承担这个责任。现在社会动乱纲纪失常,国家未曾安定,我们一起来努力吧。"
  沮授说:"我的叔父、母亲、兄弟都在邺城,生命系于袁氏之手,假如承蒙曹公开恩,就让我快点死去。"
  曹操叹息道:"我如果早点得到你,天下早就大定,不足以忧虑了。"
  沮授拒不投降,但曹操并没有立马杀掉他。后来,沮授密谋想回到袁绍阵营,事败被杀掉。
  袁绍并不是很大度的人,沮授是担心袁绍加害其宗族才不敢投降曹操。曹操不立马杀掉沮授,还是希望等待时机,让沮授自己决定归顺。
  但沮授因为眷属的原因,没有等来这个机会,不得不说是一个憾事。
  就题主所言,这六人都是曹操想要得到的人才,吕布是令人不放心而被杀掉,陈宫拒不投降被杀,曹操没有给陈宫反思的机会。
  太史慈与赵云都没有被曹操俘获过,曹操对太史慈动了心思,但对赵云却没有啥表示。这不能就此说,赵云与曹操有阶级仇恨,是天然的敌人。曹操能动关羽的心思,却没有想感化赵云,或许是赵云并没有像传说中所说的那么厉害。
  只有沮授,曹操是真心想要收归己用,而且有老交情。当时不杀他,就是想创造条件,解除沮授的后顾之忧。只要沮授的顾虑解除,他一定会为曹操出力的。
  但袁绍给与沮授的压力太大,不得不想回到邺城去,这是曹操无法接受的。
  曹操能够放关羽走人,而不把沮授放走,这说明曹操更加看重沮授。
  关羽虽号称万人敌,但不过是一武将而已。但沮授不同,如果让他回去,一旦袁绍能够反思自己的过错,采纳沮授的主张,重新恢复势力是完全可能的。
  袁绍虽然官渡战败,但还是具备实力的。从曹操平定袁氏兄弟的过程,就看出袁绍还是有东山再起的本钱的。
  沮授的作用远非关羽所比,这是曹操最希望留下他的原因。
  三国时期的曹操对待人才的态度是唯才是举,他打破了自古以来的举荐制度,只要是有才能的人,他都大胆启用。这样,在曹操的手下聚集了一大批军政人才,这有力的支持了曹操的事业。不过,天下之大,不是所有的人才都是曹操能够招到手下的。这里就包括有太史慈吕布沮授陈宫关羽赵云这六位人才,这些人中,曹操究竟最想得到哪位呢?
  我们看这六位人才,其中和曹操有直接交集的有五位。而在这五位有直接交集的人中,有个有意思的事,那就是其中有四位是曹操的俘虏。我们就从这方面入手,来探寻一下曹操的态度。
  在这六位中,唯一和曹操没有交集的人就是太史慈。我们知道,太史慈在奉母亲的命令救援徐州后,就去了江南。在和小霸王孙策进行战斗后,双方英雄相惜,太史慈投入孙策的部下,为东吴效力。
  曹操是纯粹听说太史慈的名声,所以派人给太史慈送信。据说信函里没有什么字,只是封了一味中药当归。意思是说,太史慈应该回到家乡,为曹操效力。这个事情看起来就跟开玩笑一样,虽然是历史记载,也不必当真。如果是真的,也不过是曹操对太史慈的试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曹操对太史慈的态度,如果太史慈归来自然好,不回来也无所谓。
  在剩下的五个人中,没有被曹操俘获的就是赵云。当时赵云勇闯长坂坡,在曹营中杀了个七进七出。曹操在山上看到赵云所到之处,无人能挡,便专门派曹洪问赵云姓名,还下令赵云所到之处不得放冷箭,一定要生擒赵云为己所用。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曹操对赵云的态度,为了生擒赵云,曹操不惜部下的牺牲,可谓对赵云喜爱至极了。当时,很多大将,包括张郃在内,本来是要和赵云决一死战,一听说不得伤害赵云的命令就退了下去。这使得赵云得以在长坂坡全身而退。
  在被曹操俘获的吕布沮授陈宫关羽这四个人中,曹操的态度比较好探究。先说两位谋士沮授和陈宫。这两位谋士中,陈宫与曹操有旧,也对曹操有救命之恩,就是因为和曹操理念不合,去辅佐了吕布。在俘获陈宫之后,曹操对他劝降,主要还是看在过去的情分上。不过当陈宫宁死不降的时候,曹操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说要照顾好陈宫的家属。
  至于说沮授,曹操是欣赏他的才华和能力。沮授是袁绍过去的谋主和军事统帅,在袁绍统一河北的时候,沮授居功甚伟。在官渡之战中,由于袁绍对沮授的猜忌,对沮授的建议根本不听,造成一败涂地的局面,沮授也落入了曹操的手中。
  曹操面对宁死不降的沮授,将他拘禁了起来,还是希望他投降。在后来沮授偷马企图逃回袁绍处的时候,曹操才一怒之下杀了他。不过,事后曹操对此后悔不已。
  而曹操对两员武将吕布和关羽的态度就更明显了。曹操在白门楼抓住吕布的时候,吕布百般求饶。吕布对曹操说,在这个天下你惧怕的只是我而已,我现在已经服了。以后打仗的时候,我统帅骑兵,你统帅步兵,天下不足定也。这个时候,曹操面露疑色,刘备赶紧上前拿丁原和董卓的事情来提醒曹操,于是曹操下令杀了吕布。
  我们可以从这里看到,曹操的本意就是要杀了吕布。但是,在吕布的诱惑下,决心产生了动摇。经过刘备的提醒,曹操又坚定了杀吕布的信念。曹操不是不想收留吕布,而是吕布狼子野心,实在收留不住。
  最后一位就是关羽了。关羽是三国时期最传奇的人物,而他的大部分传奇和曹操有关。曹操对关羽确实是十分的欣赏,一心要把他收致麾下。为了让关羽投降,曹操派张辽去劝降关羽,有了土山约三事。曹操为了让关羽投降,连这三事的苛刻条件都答应了。
  等关羽来到许都,曹操为了笼络关羽,使尽了一切手段。又是馈赠金银,又是送美女,又是送赤兔马,还宴请关羽,请关羽上座,与关羽抗礼相待。在得知关羽终无留意,要立功后再去投奔刘备,他也没有像对待沮授那样翻脸。
  在关羽挂印封金,离开曹操的时候,曹操闻讯还赶去送行。虽然关羽心存戒心,对曹操无礼,曹操也毫不介意。直到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曹操还是原谅了关羽。
  我们可以看到,曹操对关羽的一片爱才之心。可惜关羽是忠义之人,他对刘备忠心耿耿,毫不动摇。曹操的这片心意也付之东流了。
  结语:
  我们从上面的曹操对这六人的态度可以看到,曹操最想得到的人才就是关羽,赵云次之。接下来排在后面的是沮授、太史慈、吕布、陈宫。
  在这些人中,沮授和太史慈的位置还可以商榷,因为曹操和太史慈没有交集,仅仅凭一封似乎是玩笑的书信来判断曹操对太史慈的态度不甚严谨,不过基本上的次序就是这样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关羽
  稍微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曹操是一个爱才之人,这里的"才"是指的人才的意思。曹操几乎到了爱才如命的地步。曹操知道作为聪明人,身边人要为自己所用。
  曹操听说徐攸要来投奔他,高兴的欢呼雀跃,甚至没有来得及穿鞋就出门迎接徐攸,这让徐攸很是感动。当时曹操和袁绍交战,正是在危难之际。于是徐攸向曹操献计,火烧袁绍,曹操听了徐攸的计策,大获全胜。但是,后来徐攸因为立功而忘乎所以,被曹操斩杀。
  每一个人才曹操都想要,相比较而言,他最想得到的是关云长和赵云两人大将。咱们来先说说关羽。 关羽和曹操的交集
  要说到关羽和曹操的交集,那是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车骑将军董承等企图刺杀曹操的计划泄露,董承、王子服、种辑皆被屠灭三族,唯参与密谋的刘备侥幸逃脱,且势力越来越大。曹操亲自征讨刘备,刘备惊悉曹操军将至,亲率数十骑出城观察,果然望见曹军旌旗,只得仓促应战,后被曹军击溃,刘备妻子被俘。曹操接着攻陷下邳,迫降了关羽。
  关羽被俘的日子。
  关羽由于和刘备走散,无奈做了曹操的俘虏。但是这做俘虏的日子,简直就是当皇帝的日子呀。曹操对待关羽那真是三天一小宴会五天一大宴,并且送金,送银,送新衣服,最后还送了吕布的赤兔马。曹操对待关羽,那简直是比对待自己老子还亲。就差每天三炷香了。他这么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让关羽来归顺自己,因为他很喜欢关羽。
  关羽在曹营之中待了半年,尽管曹操如此厚待于他,还是收买不住他的心,那就好比两个不相爱的人一样,无论你做什么都是徒劳的。最后关羽还是要走,但是走之前,关羽还是为曹操做了一件事,斩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这也算是报答了曹操。紧接着骑上那匹赤兔马头也不回地去了。 赵云和曹操的交集
  话说赵云和曹操并没有多少交集,如果要说,应该是曹操对赵云"一见钟情"曹操和刘备交战,刘备兵败。于是刘备带着一干人等和全城的百姓逃到了长坂坡上。但是却把甘夫人,靡夫人和小阿斗丢了,赵云,身为刘备的部将,冒着生命危险在曹营之中,七进七出救下小阿斗,和甘夫人。《三国演义》桥段。
  曹操在远处看见自己军营之中有一猛将,顿时又爱又怜。于是便问身边的人,来者何人呀?赵云听到后大喊:"吾乃常山赵子龙是也"曹操一听是赵子龙。马上命令手下人只准活捉,不准伤害,更不能放箭。手下人哪敢轻举妄动,于是曹操的人被赵云杀了不少。最后还是让他逃了,曹操望着赵云骑马远去的背影心伤的不能自己。
  曹操爱才如命,曾发出"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感慨。他虽然有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五大谋士,还有五子良将及宗亲八虎骑,但是他还不知足,还想要更多的人才。其中有六个人才,曹操最想得到,做梦都想得到,他们都是谁呢?又是如何排名的?
  第一个:沮授
  沮授,"少有大志,多权略",他原为韩馥别驾,不被重用,怀才不遇。在袁绍代替韩馥,入主冀州后,沮授受到袁绍重用,监统内外、威震三军。青州、并州、幽州都是沮授帮助袁绍夺取的。沮授曾对袁绍提出奉迎天子,反对诸子分立,提出三年疲曹的战略,不但没有被袁绍采纳,反而被削弱兵权。
  沮授给袁绍提过不少良策,如迎奉汉献帝、反对诸子分立、三年疲曹、官渡之战的"缓进战术",均未被袁绍采纳。以上几个计策,如果袁绍采取一两个,统一北方的就不一定是曹操,而是袁绍了。
  官渡之战大败后,袁绍顺利逃走,但是沮授却没有这么好的运气,被曹军俘获。由于曹操和沮授有旧,于是想要劝降他,但是沮授大叫着"宁死不降"的话。曹操感到非常惋惜,对沮授道:"袁绍不听沮授的良策,你为何还要执迷不悟啊?我如果早点得到你,何愁统一不了天下。"但是沮授仍然无动于衷。
  曹操见劝降不了沮授,只能暂时看押,但是对他还非常优待。令曹操没有想到的是,沮授偷盗战马,想要偷偷回到河北袁绍那边。曹操无奈之下,将其斩杀。沮授被杀的时候,神色如常,视死如归,真英雄也。曹操在杀了沮授之后,非常后悔,感叹自己杀了一个忠义之士。他令人将沮授厚葬于黄河渡口,并为其题墓曰:"忠烈沮君之墓"。
  沮授,是三国演义中,唯一一个曹操说出,若早点得到他,天下不足为虑的谋士。沮授为袁绍提出迎奉汉献帝,比曹操手下谋士荀彧早了一年。他就凭这一点便超过曹操首席谋士荀彧了。
  因此,曹操最想得到的人才里面,胜过荀彧的沮授排在第一位。
  第二个:吕布
  吕布,原为丁原义子,后归顺董卓,成为董卓义子。正史上,吕布也是非常厉害的,弓马娴熟,骁勇善战,被称为"飞将"。他是除掉汉贼董卓的大功臣,得到汉献帝青睐。吕布带兵打仗能力也是无可挑剔的,在曹操攻打徐州为父报仇的时候,他在陈宫的迎奉下,进入兖州,占据大半个兖州,逼得曹操走投无路。
  在徐州,吕布击败刘备,成为徐州牧。最后,刘备投靠曹操,两人联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战败吕布,夺取徐州。如果曹操得到吕布,他多了一员骁勇善战的大将,为其讨伐各地诸侯,将易如反掌。
  演义中的吕布,那就更厉害了,虎牢关大战刘关张三人,濮阳城外大战曹营六将。曹操如果得到吕布,抵得上曹营六将,自然是迫切想要得到的。
  白门楼上,吕布向曹操求饶,表示愿意为曹操征战,消灭不听话的诸侯。曹操也心动了,回头询问刘备。刘备说了"丁原、董卓"的事,葬送了吕布。但是不可否认,曹操对于猛将吕布,是非常想得到的。
  因此,曹操最想得到的人才里面,武力无敌的吕布排在第二位。
  第三个:陈宫
  陈宫,在兖州刺史刘岱被青州黄巾杀死后,迎奉曹操接任兖州牧,成为曹操心腹。但是曹操在成为兖州主人后,滥杀无辜,尤其是杀害名士边让等人后,与曹操反目,背叛曹操,迎吕布进入兖州。
  此后,陈宫成为吕布帐下首席谋士,辅佐吕布先后占据兖州、徐州。下邳城中,由于吕布妇人之仁,拒绝了陈宫掎角之势之计,最后兵败被擒。曹操对陈宫是非常赞赏的,如果没有陈宫迎奉入兖州,便没有自己的霸业。现在,曹操不计前嫌,还想重用陈宫,为自己出谋划策。但是看透曹操的陈宫,断然拒绝了曹操的请求。即使曹操以陈宫家人性命相威胁,也无济于事。
  因此,曹操最想得到的人才里面,求而不得的陈宫排在第三位。
  第四个:关羽
  正史上,在刘备战败逃走后,守下邳的关羽被曹操擒获,不但没有杀了他,还重用他。他还派张辽试探关羽,想要收服关羽,最后知道关羽对刘备忠心不二,更加欣赏关羽了。
  演义中,曹操为了收服关羽,违心地答应了关羽的"约定三事"。这三个约定,第一个是降汉不降曹(曹操是东汉丞相,代表东汉朝廷);第二个是善待刘备的两个夫人,按时发放俸禄;第三个比较无理,如果哪一天知道刘皇叔去向,关羽便去寻找。
  说实话,对于前两个条件,曹操很痛快了,但是对于第三点,曹操不答应,认为自己供关羽吃,供关羽喝,最后便宜了刘备。但是张辽劝说曹操,说刘备对关羽好,丞相只要对关羽百倍好,就能感动关羽,使其彻底归顺。曹操被说动了,于是勉为其难答应了关羽提出的"约定三事"。
  曹操为了得到关羽,不惜答应了关羽想留便留,想走便走的无理要求。最后曹操也是这么做的,在关羽得知刘备下落时,他默许关羽离开,即使关羽一路上过五关斩六将,他也没有追究关羽罪过。
  因此,曹操最想得到的人才里面,关羽排在第四位。
  第五个:赵云
  对于赵云,正史上他与曹操没有交集。演义中,曹操在长坂坡之战前,并未见过。但是他看到有一员猛将在乱军之中四处厮杀,如入无人之境,所到之处,无人能挡,勾起了曹操的好奇心。曹操急忙询问周围的亲信,此人是谁?曹洪于是飞马下山,前去询问:"军中战将可留姓名!"赵云坐不更名,行不改姓,应声答道:"吾乃常山赵子龙也!"曹洪听到之后,也不与赵云交手,返回向曹操汇报。曹操由衷地感慨道:"真是一员虎将,下令不许放假,只准抓活的。"
  赵云凭借自己的勇猛,得到了曹操的另眼看待,也因此活命。因此,曹操最想得到的人才里面,赵云排在第五位。
  第六个:太史慈
  据《三国志》中记载,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县人,属于现在的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他善于骑射,勇猛无敌,后流落到到江东,先后跟随刘繇、孙策。曹操听说太史慈流落在江东,于是给他写了一封书信,在书信里面放了一味中药材当归。有人猜测,当归的意思是曹操希望太史慈弃江东,回归北方,为自己效力。但是太史慈却没有回归北方。
  曹操和太史慈素未谋面,却仰慕太史慈才能,想要其回归北方,报效朝廷。因此,曹操最想得到的人才里面,太史慈排在第六位。
  《三国志》中相关记载:曹公闻其名,遗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而但贮当归。孙权统事,以慈能制磐,遂委南方之事。
  结语
  以上六人是曹操最想得到的人才,其中,沮授之才,胜过曹操手下首席谋士荀彧,曹操恨自己没有早点得到沮授,谋士方面代表,排在第一;吕布是三国时期的一员猛将,如果曹操得到,便可以征战天下,武力方面代表,排在第二;陈宫曾迎奉曹操进入兖州,为曹操的霸业奠定了基础,排在第三;关羽的忠义打动了曹操,排在第四;赵云的勇猛征服了曹操,排在第五 ;太史慈之才,排在第六。
  由此可知,六人中曹操最想得到的是沮授,而关羽排不进前三,只能屈居沮授、吕布、陈宫三人之后。
  前往"魁哥说三国"公号,观看更多三国精彩文章。
  "唯才是举"是曹操为了招揽人才推出的人才举荐制度,千万别小看这四个字的含义,意思是:只要是有才能的人都能得到重用。这话我们现在看起来好像没啥问题,但是有一个前提,曹操说这话可是在东汉末年,东汉末年的人才举荐制度是察举制,察举制更加关注人才的出身和道德,至少在东汉时期,出身和道德远比才能更加重要。
  东汉时期的人才举荐渠道都控制在世家大族和官僚世家手中,出身寒族或者庶族的人才,是很难通过正常渠道进入政府任职的,除非你有很高的道德,并且得到世家大族和官僚世家的推荐,否则你再有才能,如果没有出身和道德,是不能够被重用的。
  而唯才是举就是打破了当时常规的人才举荐制度,这仅需要勇气,而且还打破了世家大族所控制的人才上升渠道,曹操作为出身宦官的官宦世家,他的祖父就是当朝大宦官,能够推行这样的只看才能不看其他的制度,实属不易,要知道有才能的人,并不都是有道德的人,但曹操可不管这些,比如郭嘉,郭嘉是曹操早期的五大谋士之一,很有才能,但是郭嘉行为不检点,大概是喜欢酒色吧,曹操一点也不计较,仍然任用郭嘉,这就是典型的例子。
  曹操
  事实上,曹操对人才的渴望超过了同时期的任何人,因为曹操明白,人才就是打天下的基础,所以不断地网罗人才,同时当曹操发现了某人是杰出的人才,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把人才招纳到自己的麾下,比如吕布、陈宫、太史慈、沮授、关羽、赵云、诸葛亮等人,曹操都曾有意招揽过来。
  一、吕布
  吕布是东汉末年有名的勇猛之将,史书上说吕布有"虓虎之勇",意思是说吕布的勇猛与咆哮的老虎一样,把人比作老虎之勇,同时在三国还流传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谚语,这同样是说吕布是人中杰出的猛将,当然了,吕布虽然勇猛,但是有勇无谋,吕布在兖州之战,与陈宫占尽了优势,占领了整个兖州96%的城池,仍然被曹操依靠三座城池反败为胜,如果不是吕布军事能力太差,也不会遭遇如此之败。
  即使如此,吕布仍然是三国正史上少有的猛将,三国演义老是把吕布神化成三国第一猛将,这在正史上是不存在的,吕布在下邳之战被曹操打败而俘虏,但吕布不想死,在被俘虏后一心向曹操求饶说:"曹操率领步兵,我吕布率领骑兵,天下不就统一了吗?"曹操很是动心,但是刘备一句话,直接把吕布宣布了死刑,刘备说:难道曹公不记得丁原和董卓了吗?
  吕布
  刘备的言外之意是说吕布经常害死身边亲近的人,比如丁原和董卓都是吕布亲手杀的,曹操听了刘备的话,马上放弃了收留吕布的打算,缢杀吕布并枭首,从这就能看出,曹操虽然想收留吕布这个人才,但是只有一瞬间的工夫,吕布固然勇猛善战,但是没有忠诚心,这样的人留在身边,也是个祸害,唯才是举其实是有一个前提的,就是要绝对忠于曹操,否则再高级的人才,曹操也是不会收留的。
  二、陈宫
  陈宫是兖州人,因为推荐曹操为兖州牧,成为曹操手下的谋士,但是在公元194年,陈宫突然联合吕布、张邈、张超、许汜、王楷等背叛曹操占据了兖州绝大多数城池,与曹操公开为敌,但在两年的兖州争夺战中,陈宫与吕布、张邈等人被曹操击败,之后,陈宫与吕布逃到了徐州,先是被刘备收留,然后与吕布一起夺了刘备的徐州,最终刘备联合曹操在下邳城俘虏了陈宫。
  曹操俘虏陈宫后,舍不得杀陈宫,曹操抬出陈宫的老母、妻儿来威胁陈宫,陈宫仍然不为其所动,最终曹操杀了陈宫,曹操不是爱惜人才吗,为什么不收留陈宫呢?
  陈宫
  表面上的原因是陈宫不愿意归降曹操,实际上曹操没有收留陈宫的意思,而是故意逼死了陈宫,你知道陈宫给曹操造成多大的伤害不?差一点就毁了曹操的所有事业,连曹操本人也要完蛋,你觉得曹操能忍吗,曹操一直想杀陈宫,只不过不想背负杀名人的名声,所以故意威胁陈宫,让陈宫赴死,造成是陈宫自己愿意死的假象,所以曹操压根就不愿意再次招纳陈宫。
  三、太史慈
  太史慈在三国也是一员猛将,单枪匹马杀出黄巾军重重包围的城池,找刘备请救兵救援北海相孔融,后来太史慈投靠了扬州刺史刘繇和江东之主孙策,最终归属孙策手下,算是江东一员猛将,协助过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事。
  曹操曾经给太史慈寄了一封信,信中什么字没有写,只放了"当归",曹操的意思很明显,希望太史慈归降曹操,但太史慈压根就没有理会这事,曹操虽然有招揽太史慈的意愿,但是在信中放当归,还让太史慈猜谜语,这样能招来人才吗?或者说曹操招揽太史慈的心愿本来就不强烈,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你见过谁招揽人才是通过打谜语一样招来的?
  太史慈
  四、沮授
  沮授是袁绍手下的谋士,同时还是河北的地方士族,在袁绍手下担任了重要的官职,是袁绍的监军兼奋威将军,是第一个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比曹操的谋士毛玠还要早,但袁绍并不听从,沮授还反对袁绍将儿子分到各个州,这样会导致分裂,袁绍还是不听,沮授还提出不要直接进攻曹操,应该利用实力在三年的时间疲惫曹操,袁绍仍然不听,在官渡之战中,沮授被曹操俘虏,曹操希望沮授投降自己,沮授不愿意投降,而且还逃走,结果被曹操抓住后杀了。
  沮授确实有才能,但是不愿意投降曹操,不愿意对曹操忠心,这样的人曹操留下来一点用也没用,曹操招揽人才是要为他所用的,不能用的就不是人才,况且曹操身边的谋士很多,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沮授对曹操来说,并没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曹操杀了沮授。
  沮授
  五、关羽
  关羽应该是曹操最想招揽的人才,曹操在下邳城俘虏了关羽,在没有任何功劳的情况,曹操封关羽为偏将军,并且对关羽以礼相待,赏赐优厚,曹操察觉关羽不会在自己这里久留,还派张辽试探过关羽,但关羽明确表示为曹操立功后再离开去找刘备。
  关羽在白马之战斩杀了颜良为曹操立下大功,曹操立即表奏关羽为汉寿亭侯,同时还重重赏赐,但是关羽封存了曹操的赏赐离开去寻找刘备了,当时曹操身边的人想把关羽给追回来,曹操还说:大家各为其主,不必追了。事实上,关羽是曹操非常器重的人,也是曹操最看中的武将,要知道关羽当时是三国中唯二之一的万人敌,为世虎臣,像关羽这种武将是整个三国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人,也是曹操最想得到的人才。
  关羽
  六、赵云
  三国演义中有曹操想招揽赵云的说法,就是在长坂坡之战,曹操看到赵云如此英勇,于是下令不得放暗箭,要活捉赵云,并且为自己所用,但是赵云冲出了长坂坡,曹操也就没有机会招揽赵云了,但这只是三国演义中的情节,正史中曹操估计不认识赵云,就算认识也没有招揽赵云的意思。
  七、诸葛亮
  诸葛亮的才能就不用说了,但是诸葛亮真正出名是在赤壁之战后,作为刘备的总后勤部长为刘备管理荆南四郡,才慢慢出名,之后诸葛亮一直作为刘备的萧何得到升迁,曹操曾经给诸葛亮寄过鸡舌香五斤,并且还有一句话: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
  诸葛亮
  曹操的意思就是想让诸葛亮投靠自己,但同样是像打哑谜一样,这个鸡舌香有一个典故的,说是汉朝的尚书郎向皇帝奏事时,要口含鸡舌香,以使口气芬芳,曹操的言外之意就是想让诸葛亮到朝廷来侍奉皇帝,像荀彧一样,让诸葛亮担任尚书郎,诸葛亮明显就不会去,这种没诚意的方法怎么会去呢?就算是曹操亲自来请,诸葛亮都不会去,要知道诸葛亮早在隆中对时就认定了刘备是他一生跟随的主公,是他实现理想的主公。
  综合所述,关羽才是曹操最想得到的人才,关羽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勇猛过人,是当时被称为万人敌的名将,后来的曹魏朝廷称关羽是蜀汉唯一的名将,如果没有关羽,刘备是不可能建立政权的,另外,关羽还有当时世间少有的忠义,离开前途一片光明并且名正言顺的曹操,投靠一无所有,四处流亡的刘备,我们现在知道刘备将来会建立政权,但当时的关羽如何知道,从某种意义上说,关羽就是为了忠义一生跟随刘备的人,曹操作为主公也欣赏这种忠义的品德,所以关羽才是曹操最想得到的人才,没有之一。
  曹操自始至终最想得到的还是关羽一人,关羽在曹操的心中地位,远远不是太史慈等人能够媲美的。
  对于太史慈,曹操更多的是听闻他的名声,并没有真正的想把太史慈纳为麾下。太史慈是刘繇的帐下,虽然弓马娴熟,武艺高强,但在刘繇麾下并没有能够得到重用。在神亭之战的时候,太史慈和孙策打个平手,最后才被孙策给降服,归于江东。随后,便跟随孙策大将东去了。
  但是,因为孙策的突然死亡,而继任的孙权又是一个喜欢任用自己人,不喜开疆拓土的人,便直接把太史慈打发到海昏一带去抵抗刘表的侄子刘磐去了。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黄忠正在刘磐的麾下。
  正是因为太史慈去守海昏,没有参加过一些著名的战役,也没有和名将交手过。所以,太史慈的名声并没有多大。而曹操只是听闻太史慈武艺高强,忠义的名声,直接派人给太史慈送上一封招降信,以及一味当归的中药而已。
  也就是说,曹操并没有多重视太史慈,毕竟没有亲眼看到太史慈的勇武,只把他当作较为勇武的一类人罢了。否则,曹操怎么可能会只派人直接送当归这样简单明了的东西。
  对于吕布,或许曹操只是心动,但没有真正的纳降之心。一方面是因为吕布是一个没有底线的人,吕布的眼中只有利益。从吕布拜丁原和董卓为义父便可知晓吕布的心思不小,更为关键的是,他能够为了利益而杀掉自己的义父,不把自己的名声当回事。这样的人,曹操怎么可能放心任用。
  另一方面就是吕布的武艺太强了,就连许褚和夏侯惇等人联手都打不过吕布一人。如果任用了吕布,又没有人能够降服的了他。到最后,还不是再来一次"到兖州偷家"的经历。所以,吕布这个武将,曹操只是心动,并没有想纳为己用的心思。
  而对于沮授,曹操是惋惜。沮授的军事才能,并不比荀攸等人逊色。只不过,沮授不幸地是跟随了袁绍这样的主公。正是因为袁绍的谋而不断,公私不分,使得他在官渡之战的时候一次次地把战机给丢失,最后更是被曹操偷袭乌巢而一局定胜负。
  当曹操的麾下抓住沮授时,曹操对于沮授是有惋惜的。但因为他和沮授早已相识,也知晓沮授的品性,所以只想试试沮授能否投降,但并没有达到最想得到的那一层次。
  至于陈宫,曹操相比于想要他投靠,倒不如说曹操想在陈宫面前"炫耀"。因为陈宫最早跟随的是曹操,但因为曹操错杀吕伯奢一家,且说出了"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豪言壮语,使得陈宫直接认为曹操是一个"心术不正"之人,最后投靠了吕布。
  在投靠吕布的时候,更是伙同吕布,以及张邈等人把曹操的地盘兖州给偷了。最后更是在徐州的时候,不断地给曹操使小绊子。当曹操在白门楼审问吕布和陈宫等人时,就开始对陈宫进行了"挖苦"。"吾心术不正,公又奈何独事吕布?"
  "公足智多谋,今竟如何?"
  "今日之事,当如何?"
  从这三句话中,不难发现,曹操是狠狠地"挖苦"陈宫,说陈宫有眼无珠。所以,自从陈宫抛弃曹操而投靠吕布开始,曹操只是对陈宫的品性有点欣赏,但是并没有最想让陈宫为自己谋士的想法。
  而关于赵云,曹操是想得到,但还未达到之最。曹操和赵云的认识,是在长坂坡一战。因为赵云在长坂坡中的英勇表现,使得曹操看到了赵云的不凡,也起了爱才之心。所以,当曹军包围赵云时,曹操就命令魏军不得向赵云放箭,要活捉赵云。
  毕竟曹操也是一个"唯才是举",多次发布"招贤令"的诸侯。所以,尽管曹操麾下已有许褚张辽等人,但曹操也不嫌多。而且,赵云的表现还是值得肯定的。
  最后便是关羽,而对于关羽,曹操是一直想要撬刘备的墙角。曹操和关羽的初识,是在十八路诸侯讨董的时候。当时刘备跟随公孙瓒去参加讨董,董卓一方的华雄接连战败联盟军的多位武将。这时,关羽才站了出来。但因为关羽是白身,并没有受到众诸侯的重视,只有曹操认为其不凡,并和关羽联手表演了一场"温酒斩华雄"的码戏。
  虽然曹操想要得到关羽的投靠,但关羽却只认可刘备。而到了曹操第三次东征徐州的时候,刘备不敌而败逃袁绍,关羽也因为要保护刘备的妻子而被魏军围困在下邳。在屯土山之战的时候,关羽更是打败了许褚和徐晃的围攻,更加的展示了他的不俗。
  在曹操和关羽约法三章之后,关羽暂时依附在曹操的麾下。虽然是暂时的,但曹操想要永远。于是便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除此之外,更是赏赐了一大堆金银美女和锦袍。更为重要的是,曹操还让汉献帝封关羽为偏将军,汉寿亭侯。
  从曹操对待关羽的这一系列举动中,不难发现,曹操是真心的最想得到关羽的投靠。当关羽得到刘备在袁绍的消息时,过五关斩六将。面对关羽这么不讲情面的做法,曹操也不追究,更是大叹其"不忘故主,来去明白,真丈夫也。"
  太史慈箭术无敌,勇猛无比。曹操曾经积极诱降太史慈,但未能成功。
  历史上的太史慈,堪比"美髯公",而且确实勇猛无比,箭术无敌,史书称之为"美须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太史慈的人生历程,与《三国演义》中基本一致;有所不同的是,太史慈在赤壁之战前就病逝了,根本没有演义中后来的大战张辽、死于乱箭等桥段。
  公元193年,太史慈北海报恩。在出城突围时,按照演义的描写为,太史慈被黄巾贼八面围定,只见他"拈弓搭箭,八面射之,无不应弦落马"。贼众见太史慈勇猛,因此不敢来追,任由他突围而去。
  《三国志》:"慈射杀数人,皆应弦而倒,故无敢追者"。
  公元195年,太史慈与孙策大战于神亭岭。太史慈身后只有一位曲阿小将跟随,而孙策身后却有黄盖、韩当等十二位猛将。太史慈毫不畏惧,与孙策进行了一场猛恶单挑;孙策抢走了太史慈身后的一支短戟,而太史慈也夺取了孙策的头盔。在双方部队赶到后,二人罢战。
  《三国志》:"慈独与一骑卒遇策。策从骑十三,皆韩当、黄盖辈也。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得慈戟,慈亦得策兜鍪。"
  太史慈被孙策用计生擒后,诚心归附,并提出回去重整兵卒,并承诺可以带回刘繇部下的万余部众;在得到孙策允许后,太史慈约期而返。因此事,太史慈以信义著称于江东。太史慈的归顺,在一定性质上,属于带队加盟,给予创业初期的孙策以极大程度上的支持。因此,太史慈的政治地位,比东吴的"江表十二虎臣",都要高出一截。
  在与孙策共同讨贼期间,有一贼将在城楼上怒骂孙策,以手指指点点,骂声不绝。太史慈在孙策面前炫技,引弓射之,一箭将贼将的手腕贯穿,反向牢牢钉在柱子上。楼上楼下,三军见了,无不喝彩。
  《三国志》:"慈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城楼上的柱子)。"
  太史慈在江东红得发紫,且名声传到了许都。曹操听到了太史慈的威名,就给他寄了一封信,信封中并没有只言片语,除了几片当归外别无他物;曹操的意思即委婉又很明显,就是要招降太史慈,希望太史慈能够"当即归来"。
  《三国志》:曹公闻其名,遗慈书,以箧封之,无所道,而但贮当归。"
  其实,曹操帐下名将如云,他并非对于太史慈有多么渴求,他只是在挖孙策的墙角。
  此时的曹操,正在和陶谦、吕布、张绣等人打的不可开交,背后还有袁绍虎视眈眈,他根本无暇顾及长江对岸的孙策;但曹操又不甘心坐视孙策逐渐壮大,就寻思着以挖墙脚的战术来瓦解孙策的成长,比如,曹操还曾派出蒋干去试探周瑜,但无功而返。
  同样,太史慈也根本不为曹操所动。吕布反复无常,狼子野心。曹操之于吕布,必除之而后快。
  吕布的人生历程,与演义中基本如出一辙(只是没有貂蝉等相关情节)。吕布受到董卓的诱惑,杀死丁原,拜董卓为义父;又受到王允的唆使,杀死董卓。此后,吕布被李傕、郭汜等人击败,投奔袁术遭拒,就投奔了袁绍;又受到袁绍的猜忌,无奈去投奔张杨。在曹操替父报仇、攻打陶谦时,吕布偷袭兖州、占据濮阳。
  在与曹操血战两年后,吕布最终一败涂地,转而去投奔徐州的刘备;在刘备讨伐袁术期间,吕布又乘机偷袭了徐州。此期间,吕布与隐忍处世的刘备相爱相杀,曾经多次交战,也曾经时而交好,吕布还通过辕门射戟,化解了纪灵的进攻,让刘备缓和了窘境。
  《三国志》:布令门候于营门中举一只戟,布言:"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一发中者诸君当解去,不中可留决斗。"布举弓射戟,正中小支。诸将皆惊,言"将军天威也"!
  此后,吕布又击破刘备,还俘获了刘备的妻子,而刘备只能跑去依附曹操。从吕布反复无常的表现来看,他就是一只暗藏獠牙的毒蛇,谁与他亲近,谁就可能在睡梦中变身农夫。曹操对于吕布,不仅恨透骨髓,更看透骨髓;在正史上,曹操对于吕布的评价是,"布狼子野心,诚难久养!"正因如此,曹操对于吕布,是必须要剿除的。在与袁绍决战前,曹操听从了荀彧、郭嘉等人的建议,决然要剿除吕布。在曹操猛攻、刘备策应的合围情况下,吕布最终众叛亲离,在水淹下邳城后,吕布最终被生擒。
  在曹操面前,吕布表示想要投降,并对曹操说,我已诚心归降,您为主公,我为大将,天下不足虑也。曹操竟然貌似有点迟疑,咨询刘备的意见,刘备比张飞还要深恨吕布,就对曹操说,您忘了丁原、董卓是怎么死的了吗?曹操深以为然,于是将吕布绞死,然后枭首。
  《三国志》:太祖有疑色。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太祖颔之。于是缢杀布。
  其实,曹操心中,吕布必须处死;曹操之所以询问刘备,只是在看刘备的态度。曹操对于吕布,绝无半点犹豫之心!因此,吕布之死,是必然的!陈宫多次叛变,忠诚度极差。曹操处死陈宫,毫无留恋之心。
  历史上的陈宫,最初就是曹操的下属。讨董之战后,在曹操收取兖州的过程中,陈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立下了大功。演义中的"捉放曹",有其历史原型,但并不是陈宫。
  公元194年,在曹操征讨陶谦期间,吕布乘虚而入,袭取兖州;而该事件的始作俑者,正是陈宫。陈宫被曹操留守东郡,但曹操前脚刚出发,陈宫后脚就叛变了,他鼓动陈留太守张邈等人叛乱,迎接吕布进入兖州为主;一时之间,兖州境内数郡皆纷纷倒戈而归附吕布。如果不是荀彧、程昱死保鄄城、范县等三城,曹操几乎无家可归。曹操经过两年苦战,终于击败吕布;陈宫被迫跟着吕布逃亡徐州,依附了刘备,此后不久,吕布就将徐州占为己有。
  公元196年某夜,郝萌(演义中吕布八健将之一)突然造反,攻击吕布所在的下邳城;吕布惊吓之余,逃到了高顺营寨内。郝萌的部下曹性反正,而高顺又迅速灭了郝萌,吕布才稳住心神。吕布问曹性,郝萌为何造反,有同谋吗?曹性照实回答说,郝萌受到袁术的蛊惑才造反,陈宫是同谋。这已经是陈宫第二次叛变了!但吕布认为陈宫是智囊,就没有问罪。
  公元199年,曹操水淹下邳城,宋宪、魏续等人生擒吕布,开城门向曹操投降;陈宫、高顺也被曹操生擒;此后,张辽率众投降。在白门楼上,曹操再度劝降陈宫,但陈宫不为所动,慨然赴死。曹操动容,流泪相送,但陈宫始终没有回头。陈宫死后,曹操善待了陈宫的家人。
  《三国志》:太祖未复言。宫曰:"请出就戮,以明军法。"遂趋出,不可止。太祖泣而送之,宫不还顾。宫死后,太祖待其家皆厚于初。
  此外,曹操还直接下令斩杀了高顺(吕布的死忠、搞瞎了夏侯惇的眼睛)。曹操下令将吕布、陈宫、高顺的首级送往许都彰功,然后下葬。
  其实,对于陈宫这种有多次前科的惯犯,曹操绝对不会留他。曹操之所以"泣而送之",只是在做个样子给人看,以体现自己宽宏大量的爱才之心。沮授是超级人才,与曹操为旧识。曹操努力争取未果,斩之。
  沮授最初是韩馥帐下的冀州别驾,在袁绍赶跑韩馥、夺取冀州后,沮授就跟了袁绍。在袁绍账下,沮授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智,帮助袁绍夺取了青州、并州等地,并且大破公孙瓒、夺取幽州,堪称功勋卓著。因此,沮授被称为"监统内外、威震三军",实际上是河北军团的二号人物。
  沮授为袁绍提出了一系列高瞻远瞩、实用性超强的战略意图,譬如奉迎天子以得天时、三年疲曹的战略方针、反对诸子分立以消除隐患、乌巢护粮等等,但都不被袁绍采纳。可以说,沮授之才,决不下于荀彧、郭嘉,只可惜他跟错了主子,袁绍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借用某著名台词)。官渡之战败北后,袁绍溃不成军,仓皇逃回河北;沮授来不及过河,被曹操生擒。
  在曹操面前,沮授大叫"不降"。曹操说,袁绍无谋,不听您的话,您何必执迷不悟呢?沮授不为所动。曹操看到沮授心如铁石,就非常可惜地感叹道,""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也。"曹操没有处死沮授,而是殷勤厚待;但沮授试图密谋逃回河北,曹操大怒,斩杀之。
  《三国志》:沮授不及绍渡,为人所执,诣太祖,太祖厚待之。后谋还袁氏,见杀。
  对于沮授,曹操是努力争取的,即便是明知争取不到,也要表现出礼贤下士的做派,这与对待陈宫的方式颇有类似。沮授逃跑,曹操就不客气了,大家都看到了哈,我对他仁至义尽,他还要逃跑,这就不要怪我不客气了!
  其实,曹操帐下的超级智囊已经够多了,荀彧、郭嘉、荀攸、程昱等人,哪一个也不比沮授差,曹操还真不缺他沮授这一号人物。关羽乃"万人敌",又心怀忠义。曹操极力争取关羽未果,纵之归刘。
  关羽被演义神话了,华雄、文丑、车胄、蔡阳等人,都不是关羽斩杀的。然而,正史上的关羽,是不折不扣的"万人敌",阵斩颜良、水淹七军甚至刮骨疗毒,都是三国时期天花板级别的战力表现,称关羽为三国战神,毫不为过!
  公元200年,刘备袭杀车胄后,曹操率大军征讨。刘备败逃袁绍,关羽被曹操生擒。此前,刘备、关羽、张飞依附曹操时,曹操就深爱关羽的人才,因此,在关羽被擒后,曹操对关羽格外高看,任命为偏将军,并处处优待,赠送金银珠宝以笼络其心,甚至答应并允许他以后去寻找刘备。
  《三国志·关羽传》: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演义中,曹操派张辽去探听关羽的态度,这都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关羽对张辽说,我深知曹丞相对我的厚爱,但是我与刘备誓同生死,不能背信弃义,我是坚决不会留下的,但为了报答曹丞相的厚意,我必须立下功劳,才能离开。曹操听了张辽转述的原话后,对关羽大加赞赏,称之为"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因此,曹操更加高看关羽,还教育麾下诸将要向关于学习。
  白马坡一战,关羽在乱战中望见颜良的麾盖,策马冲锋过去,于万军之中将颜良亲手斩杀。关羽这种阵斩敌帅的神勇表现,无出其右,似乎只有张辽的阵斩蹋顿能够相提并论。
  《三国志·关羽传》: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鉴于关羽的辉煌战绩,曹操对他更加厚待,想尽一切办法挽留。但关羽封金挂印,留书告辞,向袁绍方向奔去。曹营诸将很多人都想追而杀之,但曹操因与关羽有言在先,不能失信,所以制止了诸将。曹操说,"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演义中,曹操为争取关羽下了血本;而历史上,曹操为争取关羽也做了诸多方面的工作。关羽的武力,在曹营绝大部分武将之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超级猛将;对于这样的人才,曹操是费尽了心思想要留住。
  然而,对于个别人才的得失,曹操更看重信誉,因此,曹操最终纵虎归山。但事实证明,这是曹操一生中较为致命的一个错误,关羽水淹七军后,曹操被逼到几乎想要迁都。赵云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他与曹操没有任何交集!曹操之于赵云,无任何想法!
  赵云在演义中也被神话了,被塑造成了常胜将军、无双赵子龙。长坂坡一战,曹操在景山顶上看到赵云后,说道"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然后下令并传报各处,"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汉水之战,曹操在高处望见赵云后,说道"昔日当阳长坂英雄尚在",然后传令各处,"赵云所到之处,不许轻敌。"
  其实,历史上的赵云,确实很强,长坂坡、截江夺斗、汉水之战等,都是史实,只不过不想演义中那么神乎其神罢了。比如长坂坡一战,史料中记载如下:
  《三国志·赵云传》: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保护甘夫人,皆得免难。
  此外,赵云也是一位深明大义的智将,比如拒绝赵范为寡嫂的求婚,极力劝阻刘备伐吴等,也都是史实。因此,赵云称得上智勇兼备,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然而,在正史上,曹操与赵云从未有任何交集,曹操也从未表现出来对于赵云有任何想法!
  结语:
  1.曹操争取太史慈,是想挖墙脚。曹操对于吕布、陈宫,绝无争取之心,斩之是唯一选择。曹操对于沮授,曾努力争取,但有作秀成分,最终还是将沮授斩杀。曹操对于赵云,从未发表任何看法。
  2.在曹操心目中,最想得到的人才,还是关羽!不管是演义,还是正史,曹操都是最看重关羽,也最想得到关羽!
  本文一切素材参考《三国志》。
  肯定是关羽。
  这六人之中吕布、沮授、陈宫、关羽都曾经当过曹操的俘虏,曹操杀掉了其中的三个,吕布沮授和陈宫,单单没有杀死关羽,就足以证明在曹操心目之中,关羽是强于另外三人的。
  其中吕布是曹操杀的最轻易的,只不过刘备说了一句"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曹操就将吕布缢杀。这说明三姓家奴吕布的名声不佳,曹操对杀死吕布没有太多的犹豫。
  陈宫和曹操曾有旧交,因此曹操在俘虏陈宫之后曾想招降陈宫。虽然陈宫曾经追随过曹操,但他对嗜杀成性经常屠城的曹操并无好感,因此宁死不降。当然曹操招降陈宫的愿望并不强烈,简单应付了两句,还是把陈宫杀了。
  沮授在曹操心目中地位要更高一些,曹操抓获了沮授,但并没有杀他。但是沮授想逃跑回归袁氏,再次被抓后被曹操杀死。
  关羽也曾被曹操擒获,"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甚至还上表汉献帝,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在关羽挂印封金去追随刘备的时候,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曹操对太史慈也是有点想法的。曹操听说了太史慈的名声,曾经想招揽太史慈。"曹公闻其名,遗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而但贮当归。"
  至于赵云,虽然三国演义中杜撰了长坂坡七进七出的故事,但实际上赵云和曹操交集不多。
  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在曹操心目中,还是关羽最有价值。
  除了关羽,太史慈和沮授在曹操心中地位也相对比较重要。
  关羽、赵云为什么在三国能闻名天下?曹操:这都是因为我呀
  三国是一个群英荟萃的时代,这个时期家底大,名望高的人就出来自己创业单干了,例子如袁绍,曹操。而寒门或者有能力却没知名度的人就只能选择给这些老板打工,然而纵观三国,只有刘备是个例外,他家底不过是几双草鞋和破墙乱瓦。名气虽然为刘姓皇族宗亲,却没人知道。所以,他的一生算是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过来的。
  刘备虽然起点低,但他做人却很成功,特别讲义气,因为这个优点,他的手下笼络了一大批人才,文有孙乾,法正,诸葛亮等,武有关张赵马超等五虎上将。他最后能建立起来一个蜀国,这些人的功劳不可谓不大。就今天来讲,他的班子中最出名的除了诸葛亮,就是关羽和赵云了,关羽因为义薄云天被封神封圣,而赵云因为一身过硬本事和忠义故事直到今天,人们还觉得他才配得上三国第一武将,那么他们两个为什么名气能够独领风骚了?其实这与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就是曹操。
  世人都知道曹操爱才惜才,关羽与刘备在徐州分开后,驻兵在小沛坚持死战,是曹操惜关羽之才才让人放弃了攻城,并且主动挑人去劝关羽投降,试想当时如果不给关羽这个投降机会,猛攻小沛,关羽必定会身死城亡,哪里还会有后来的封神封圣。关羽决定投降时,还提出了让曹魏难以接受的约法三章,其中一条:如果有大哥消息,快马加鞭就去追随。
  曹操的胸怀博大,竟然同意了这个条件,后来关羽在曹营住了一段时间果然走了,走时还连斩曹操的大将,曹操不仅不怪他,还给他补办了过路手续。这件事也成为了关羽一生骄傲的资本,但试想一下,如果曹操真有心杀他,千军万马他又能挡几人,更别提会有以后的威震神州的虚名了。所以是曹操成全了他一生的荣誉。
  赵云与关羽也一样,曹操曾说他的武艺比吕布还要高强,因此在长坂坡的时候就命令手下活捉赵云,不要杀死他。赵云有了这个护身符,加上自己过硬的本事在曹营七进七出带出了刘备儿子刘禅,这一战可以说是他的成名之战,但真正成全他一世英名的还是曹操,曹操的爱才惜才让赵云一个小小的保镖走上了前台,送给了他一生神秘的武艺色彩,至今还拿来与吕布相比较。
  可以说这两个人能这样出名,都是曹操帮的忙,如果不是曹操爱惜他们,故意放过他们,他们两个可能早已成为了乱世的炮灰,死在了无情的战场上,是绝对不会有今天的英雄形象和地位的。曹操一生虽然被骂做"奸雄国贼",但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雄主,跟着这样的老板打天下,至少能够受到重用,而且也不用担心会有兔死狗烹的结局。
  相反,如果刘备真的成功兴复了汉室的话,以他一向腹黑,假仁假义的性格,是否能继续重用关羽、赵云这样有影响力的开国功臣都很难说,要知道刘备的祖上刘邦在史上可是以杀功臣杀出名的,如果刘备成功后也学刘邦玩权谋那一套,恐怕为了帝位稳固,他会毫不犹豫杀掉开国功臣诸葛亮、关羽、赵云等人,那么这些文臣武将的结局可想而知会多么悲惨了。
  现在有很多人认为曹操才是三国中最好的老板,跟着他混至少能同甘共苦共富贵,而他也绝对不会滥杀功臣,这一点表现比如在许攸被杀一事上,虽然许储的本意是为了曹操着想,但曹操为了不让天下人才寒心,竟准备将许储斩首,虽然只是作秀,但让我们也看到曹操的另一面,对于有功之臣他会留用,在许攸死后,曹操对他的后代恩赐了许多金银珠宝,保证许家富贵终生。所以说,曹操还是挺仁义的。
  关羽、赵云能成功逃生并且成名与曹操有脱不开的关系,若是他们跟了曹操,绝对会是另一个结局。可惜他们的愚忠害了自己,跟着刘备弱小的蜀国最终也只能成为历史洪流中的一部分。
  本文为作者"一路伴你看天下"原创作品,欢迎大家评论和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欢迎对我加关注,我们一起去探寻更多好看好玩的历史和文化。

这位上将离开军队,给彭总一封信干部提拔如出现偏差,我负责1956年,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的宋任穷调离军队,到第三机械工业部担任部长。离开后,他给彭老总一封信写到我管理干部任免工作,如果在贯彻执行大胆执行干部提拔方针上出现偏差,我应负主要责李白获罪冤不冤?明眼人都看出永王必败,他为何不听劝执意追随?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安禄山在天宝十四载(755)冬十一月起兵,一路势如破竹,一个月后就攻陷了洛阳,八个月后顺治为何舍弃年长的儿子福全而选康熙传位?顺治诸子的结局如何?清世祖顺治皇帝虽然只活了24岁,但是他14岁大婚,后宫妃嫔共有二十人,因此即便他英年早逝也还生育了8子6女。可是康熙仅是顺治第三子,抛去夭折的老大牛钮,康熙上面也还有老二福全,按照我的家史外孙女的感恩文章图片来自网络青海汪氏,大多聚集在青海省湟中区海子沟乡境内,尤以总堡村汪氏年代久远,历史悠久。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勤劳的汪氏后裔零星遍布河湟各地,辛勤耕耘,繁衍生息。据记载,少年立志出关乡历史是逝去的今天,今天是明天的历史。从这个角度看,一切过去和未来,都是当下。我们站在当下,可以检阅时光链条的任何一个节点,以及这个节点上的每一个人物。而接下来,我将把这个节点定在了究竟犯了什么罪少年被活剐了上千刀同治三年刚入冬,南昌城已经开始杀人。一少年被凌迟处死,整整活剐了上千刀。人们议论纷纷,他就是长毛贼的少主,该死监刑的江西巡抚沈葆桢气色极佳,刚封了正三品轻车都尉,漫漫官途,终有回响襄阳为什么叫襄阳呢?和汉江无关,与山有关襄阳这个称呼,最早出现在西汉初期,开始在这里设立县治,官定取名襄阳县,这才登上了历史舞台。然而襄阳为什么叫襄阳呢?想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从襄阳这两个字的本义说起。古人取地名,大多都吕布转世为俊美少年,遇老翁,娶得有勇有谋,才貌双全的妻子吕牧,字季荦,江苏江都人,出身于世代习武的家庭。吕牧出生时,他母亲梦见一个俊美的少年披甲戴盔,手持双戟,向她作了一个揖说我是汉代的吕布,现在将在您家出生,请好好对待我。说完,用戟直他是民国有名的美男子,家世显赫,晚年却穷困潦倒邵洵美(19061968),新月派诗人散文家出版家翻译家。邵洵美原名邵云龙,是清朝末年著名政治家外交家邵友濂的长孙。邵洵美生父是邵友濂次子邵恒,生母为晚清著名洋务派代表盛宣怀的第四毛爷爷画像,会在天安门广场挂多少年?邓公在多年前已经给出答案一声长啸远方传,昂首傲立望云端。在近代频频遭受列强与军阀压迫的年代里,在群英奋起的时代下,毛爷爷历经艰难险阻,带领党和人民迎战种种艰难,最终守得云开终见月,赢得了中华民族的胜利,向明清时期庞各庄不属于大兴县而属于宛平县上个月有一次和一个朋友吃饭聊天,聊天那个朋友博学多才,朋友突然说王大建你知道吗?清朝时期,大兴庞各庄不属于大兴?我问庞各庄不属于大兴属于哪?朋友说清朝时候庞各庄属于宛平县。我上网一
乾隆为何在四十三年为其叔叔八阿哥胤禩平反?乾隆不仅为胤禩平反,还恢复了所有遭到雍正严惩的皇叔们的爵位和宗籍,有人说,乾隆这样做是否定雍正的决策,是大不孝行为,其实乾隆这样做,和当时的政治背景有着莫大的关系。(乾隆继位)说起四岁男孩故意踢哭我家小宝,我打了那男孩一巴掌,我这样做对吗?题主,个人感觉你这样做明显是不对的。孩子还这么小,你作为家长,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这样的成人行为出来,真的是非常不妥当的。尽管对方孩子是踢了你家宝贝,踢了你家小宝宝。可是,你要想,你家冒死将岳飞遗体掩埋的,竟是一小狱卒隗顺,守墓20年,最终结局如何?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下令赐死岳飞,岳飞沐浴更衣后,两个狱卒用大铁棍猛击岳飞两肋,岳飞在惨叫声中死去,死前在墙上留下八字血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时年39岁,守在外面的万俟卨项羽为什么会丢掉江山,是因为人才流失还是因为失去了民心?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后人一提到项羽,就会想起他的外号西楚霸王,他出生名门,自小就修习万人敌,长大后更是熟读兵书能文能武,史书在形容项羽武功之高时使用的是隋文帝是不是杀了自己的亲外孙篡位得来的江山社稷?北周大定元年二月,刚刚晋升为随王的杨坚,不顾女儿天元皇太后杨丽华的反对,从外孙宇文阐头上抢过皇冠,宣布改朝换代,改国号为隋。五月,年仅八岁的周静帝宇文阐,突然暴病身亡,与他同行的还赵构守住了江山为何被骂狗血淋头为什么崇祯丢了江山却被同情?南宋的宋高宗,虽然保住了江山,由于此人心胸狭窄,亲小人诛贤臣,为自己稳坐帝位,向金国屈膝,不愿迎回徽钦二宗。宁愿当傀儡皇帝,不愿维护民族尊严,而遭后世骂名千,遗臭万年。崇祯皇帝朱由上表汉献帝的名单中,关羽为何排不进前五,他前面都有谁?公元219年,刘备经过两年的艰苦作战,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夺取了益州门户汉中。此时,刘备占据荆州益州汉中,手下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虎上将,还有诸葛亮法正两大谋士,势力达到巅峰诸葛亮生前最后一计,棺材南抬,绳断便葬究竟是何意图?拥有天才大脑的诸葛亮一生都极具传奇色彩。而最神秘的,便是他在临终前放了最后一个大招,以至于他真正的墓地至今依旧成谜。向天再借十年寿,诸葛亮梦碎五丈原。公元234年,诸葛亮病倒了。多三星堆的挖掘有什么意义吗?回答此题有点长,耐心点慢慢看。三星堆的发掘,往小了说是搞明白,这些古里古怪的青铜人面具是怎么回事。往大了说就是搞清楚中国各人群的古代状态。所以三星堆考古发掘一个是搞明白这个太阳神树日本真的有犬养这个姓吗?日本有超过十万个姓氏,其中很多日本姓从我们的角度来看,着实很雷人,比方说猪尻犬养我孙子之类,总是感觉不雅,而且奇奇怪怪的。犬养,日本的确有这么个姓氏,而且也并不算少见的姓氏,日本第吕后把戚夫人做成人彘后,她为什么让自己的儿子汉惠帝去看?那是被他娘,吕后叫过去的,看一下她的得意之作。也就是炫耀一下自己的辉煌成果,刘邦活着的时候,这戚夫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还让自己的儿子赵隐王当太子。刘邦死后,吕后大权在握,想怎么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