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康熙都说算了,吴三桂却仍要残忍地杀死永历帝是怎么回事?

  感谢作者邀请。
  吴三桂处死南明永历皇帝,加封平西亲王。
  顺治元年(1644年)降清,吴三桂投降清朝,并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被封为平西王,随后引八旗铁骑入关南下,横扫长江以南半壁江山。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引兵进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而南明朝廷的最后一位皇帝。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杀永历帝于昆明,南明灭亡。同年,吴三桂晋封为平西亲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
  吴三桂原为明朝辽东将领,自降清以来,屡次受到官职升迁与爵位封赏,但是每次封赏都几乎是以对南明作战的功勋而取得,而在手刃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之后,吴三桂也到达了权势的最高峰,不仅自己封疆裂土,自己的儿子吴应熊也成为了额驸,吴家显赫一时。
  吴三桂杀死永历皇帝的时候,康熙是根本表不了态的。
  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军攻入云南,永历皇帝朱由榔逃到缅甸曼德勒,被缅王收留。后来吴三桂攻入缅甸国王于康熙元年,即1662年1月22日,将永历帝献给吴三桂,明朝皇统彻底灭亡;1662年6月1日,永历帝父子及眷属25人在昆明篦子坡遭弓弦勒死,终年40岁。
  此时的康熙皇帝刚刚登基,并且仅仅只有八岁,朝中一切事务由四大辅政大臣——索尼、鳌拜、苏克沙哈和遏必隆协同处理,所以此时的康熙对于杀不杀永历皇帝的事情,根本不会表态。
  吴三桂非常清楚,永历皇帝必须死,而这也是他必须要向朝廷纳的"投名状"。
  历史上的朝代更替,亡国之君和前朝统治家族能得到善终的,是屈指可数,除了秦始皇留下了六国的贵族,也就只有曹丕称帝后保全了汉献帝了,但是在取代前朝统治者之前,还是要象征性的效仿尧舜,做一下禅让的。
  但是清朝取代明朝的情况又是非常特殊的,正统的明朝并不是由满清灭掉的,而是由李自成所灭,吴三桂投降满清,引清兵入关攻打李自成的理由也就是为崇祯报仇,这个时候只有除掉了所有的明朝朱姓皇室,才能让清朝对于明朝统治的继承具备传承性和正统性,所以永历皇帝是必须要死的,不管是被吴三桂杀死也好,还是真的能被押解回京也罢,终究摆脱不了亡国之君既定的命运。
  但是,对于吴三桂而言,由他亲手处死永历皇帝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这是吴三桂为了向朝廷表示自己同明朝断绝关系的决心。
  纵观中国古代史,异姓的王爷一直就受到皇家统治者的忌惮,特别是手中握有兵权的异姓王,更是皇帝的心腹大患。不同于其他三位异姓王,定南王孔有德、平南王尚可喜以及靖南王耿精忠,吴三桂是最晚的投降的,甚至可以说是"被迫"投降的,而吴三桂在投降前后也一再坚持,投降只是为了给崇祯报仇,并且也是打着给崇祯报仇的旗号引清兵入关,这样不得不让统治者怀疑吴三桂对于满清朝廷的忠心。
  而吴三桂诛杀永历皇帝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示,自己同明朝的断绝了联系,对于大清是忠心耿耿,也让朝廷看到自己的忠心,进而能让朝廷放心,保住自己的爵位和荣华富贵,即便不考虑这些,自己的儿子都在北京当人质,也是要为自己的后代着想一下。
  其次,吴三桂这么做必然背上"叛徒"的骂名,而这也是朝廷所希望看到的。
  在传统的忠孝观念的影响下,汉族地区的百姓和士大夫阶层虽然表面上屈服于吴三桂的影响力,但是在内心,对于吴三桂"背主求荣"的行为必然是非常鄙视,诛杀永历皇帝,也让吴三桂彻彻底底的背上了"叛徒""汉奸"的骂名。这样吴三桂将彻底失去南方民众的人心,也将自己放在了传统文化的对立面,即便吴三桂真的有二心,也不会得到支持,这一点也让清朝对于吴三桂放心了很多。而这也成为了吴三桂想朝廷纳的"投名状"。
  再次,吴三桂杀掉永历皇帝,恰恰是朝廷所想要看到的,也算是朝廷"借刀杀人"。
  如果是永历皇帝被押解北京,且不说千里迢迢,路上恐遭到意外而功亏一篑,更为重要的是,即便用永历皇帝到了北京,反而成为了清廷的一块"烫手山芋",在"华夷之辨"和"朱明血统"面前,不管怎么处理,都会引起动荡。
  而吴三桂率先动手,在昆明就将永历皇帝处死,可以说是帮助朝廷解决了一个大的难题,不仅除掉了南明朝廷最后的皇帝,铲除了南明皇室血脉,更为重要的是,并不是由满清朝廷自己动手,不会激发民族矛盾,也让自己统治的传承性和合法性不会受到影响,所以必将是对吴三桂非常的满意。
  公元1645年,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农民军在江西九江被豫亲王多铎率领八旗兵击溃,损失惨重。这次追击,吴三桂的原明关宁军是先锋和主力,历时8个月,穷追猛打近万里,将其最切齿痛恨的大顺军几乎剿杀殆尽,功莫大焉,顺治帝特别封吴三桂为亲王。
  1651年,清廷调吴三桂部西征四川,主要攻击对象是在西南地区到处流浪的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吴三桂剿抚并用,很快击败南明残军,攻取了四川,兵锋直抵云贵,逼近永历都城昆明,永历帝被迫率李定国、白文选等残部逃往缅甸避难。
  早在吴三桂山海关降清时,满清摄政王多尔衮许诺他"封以故土,晋为藩王" 。十多年来,他甘做满清鹰犬,为清驱使,马不停蹄四处征伐,为扑灭大顺、大西农民军、镇压各地反清力量、平定西南三省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清廷封其为"平西王" ,令他镇守云、贵。
  吴三桂就藩云贵后,清廷兵部、户部认为云南军费开支浩大,奏议撤军、裁军。吴三桂靠军队起家,一旦失去了手中这支武装力量,他这只猛虎就等于被拔去了爪牙,沦为待宰的羔羊。为保存自己赖以起家的军事实力,他向清廷上"三患二难"奏疏,请求顺治帝允许他出军缅甸,将在异邦苟延残喘的南明永历帝彻底消灭,以绝后患。因为永历此时虽已是惊弓之鸟,不足为患,但只要他在,就仍是一面极具号召力的反清旗帜,是大明的象征。
  对于吴三桂的忠心与卖力,清廷颇为赞赏。顺治帝立刻批准了他的请求,命他和定西将军爱星阿一起率军捣入缅甸,彻底灭掉负隅顽抗的南明残余势力。
  在异域坐困愁城的永历帝,历经多年颠沛流离,东奔西逃,早已心灰意冷,只求安度余生,哪 里还有什么恢复大明的雄心壮志 ?更何况,此时天下除了盘踞台湾孤岛的郑成功以及在滇缅边境四处流窜的李定国孤军,已经没有堪与清军相对抗的力量了,反清复明就等于痴人说梦。
  永历帝听说吴三桂要进攻缅甸,斩草除根,便派人送去一封语调凄怆的书信给吴,说自己早已心如死灰,只求苟活于人世间, 不做什么复明的痴梦了,请求网开一面。
  同为明降臣的洪承畴到云南督军,曾秘密劝吴三桂莫太过分,不要把事情做绝了,因为无论怎样说,咱俩都曾受过明朝的厚恩,获得过高官厚禄。洪承畴暗示昔日的老部下,对于流落于蛮帮穷山恶水间的永历帝,不要太绝情。但这时的吴三桂只一门心思的向清廷表示忠诚,急于为新主子再立大功,以显示自己的一颗忠心和无与伦比的军事才能 ,最终目的是不要裁撤自己的军队。他对洪承畴的劝告根本没听进去。接到永历的亲笔书信后,亦不以为意,不为所动。
  1661年,吴三桂、爱星阿率十万大军兵分两路,向缅甸进发。南明重将白文选在清军的穷追下,无路可退,被迫向吴三桂缴械投降。
  清军进入缅甸后,摆开一副即将发起进攻的架势,逼迫缅王交出永历帝。
  缅王实力弱小,迫于清军重压,诓骗永历帝说要带他去见仍在滇缅交界处孤军奋战的李定国将军,从而把永历骗到了吴三桂的大营中。吴三桂梳着大辫子,身穿满清官服,头上的顶戴花翎闪闪发光,态度倨傲,得意洋洋地看着沦为阶下囚的永历帝朱由榔。朱由榔虽已被俘,但威仪不减,他瞪眼怒视吴三桂,厉声问道:"你是何人"?吴三桂没想到他会这样问,一时惊呆了,瞠目结舌,竟不知如何回答。永历帝再次愤然发问:"你可是平西伯吴三桂" ?吴三桂心中颤抖,张口无言。永历连声追问,吴三桂才一脸羞愧、面红耳赤地回答:"是,我是吴三桂" 。却不提平西王爵号。永历问:"我想回北京,面对十三陵受死,你能答应吗"?吴三桂答:"能"。话音刚落,吴三桂突然伏地嚎啕大哭,左右急忙上前搀扶。吴三桂面如死灰,仍痛哭流涕。此后,他再也不敢或不愿见永历帝了。
  1662年,也是康熙元年。新即位的康熙帝命吴三桂把永历帝押解回京师献俘。吴三桂考虑到云南和北京相隔遥远,途中怕有闪失,就上奏清廷建议就地处决。清廷应允了三桂之请。吴三桂在昆明亲手将永历帝及太子等人用弓弦勒死,然后焚尸灭迹,将这面反清大旗彻底消灭。
  永历的死讯传开后,南明残余势力的斗争信心瞬间被摧毁。一直坚持在滇缅边境誓死抗清的李定国闻讯后绝食而死,其子率部投降了清军。占据台湾的郑成功本来就有病,听到这个消息后更是悲痛莫名,不久病重而死。自此,南明反清力量基本上土崩瓦解了。
  【插图源自网络】
  杀死永历帝是吴三桂身上永远不可能洗掉的污点。这也是后来他起兵反清而响应的人很少的原因。
  有人说,为什么康熙都说算了,吴三桂却仍要残忍地杀死永历帝呢,对他什么好处呢?一、杀不杀死永历帝,康熙说了不算
  关于永历帝之死,历史上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在吴三桂抓住永历后,和吴三桂一起的满将军定西将军爱星阿提出将永历皇帝押送至北京献俘,由朝廷进行处理。
  但是吴三桂为确立自己的功劳,就力主将永历皇帝就地处决。于是他们就自己的意见,以奏折的形式上书朝廷,四个月之后,朝廷批复:仁皇帝命恩免献俘,着将永历帝正法。于是,吴三桂便亲自动手,用弓弦勒死了永历帝。
  第二种说法是,吴三桂等人认为从云南至北京,路途遥远,在当时,反清复明的部队很多,很容易在路上发生意外,比如说被人劫走之类,建议就地处决,最后得到清廷的批准。
  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都是在云南处死永历帝,当时吴三桂建议斩首,但清将爱星阿说,永历尝为中国之君,今若斩首,未必太惨,仍当赐自尽,始为得体。
  意思就是说,永历怎么说也是我中国的皇帝,如果将他以斩首的形式杀死,太过残酷,建议其自尽。
  而当时的安南将军卓罗也说,一死而已,彼亦曾为君,全其首领可也。
  意思是说:永历也曾经当过皇帝,还是给他留个全尸吧。
  总之,非我族类,一个是满将军,一个是安南的将军,都曾经为永历求过情。只有当过明朝的将军,受过明朝恩惠的吴三佳,想要将其斩首,最后妥协,将永历帝及他的儿子用弓弦勒死。
  这时,永历帝的儿子才12岁,临死前依然毫不畏惧,大骂吴三桂:你这个贼子,明朝有负于你吗,我父子有负于你吗?你为何苦苦相逼?
  这是发生在1662年六月,也就是康熙元年,在这一年,年仅八岁的康熙登基为帝,不过由于年龄太小,当时的国事由辅政大臣索尼、鳌拜、苏克沙哈和遏必隆协同处理。一直到十五岁,康熙才亲政,所以在这件大事上,年仅八岁的康熙也不会有发言权。更不会说算了的。二、永历帝死不死,对清朝意义重大
  永历皇帝虽说没有实权,只是南明的一个傀儡皇帝,但作为朱家人,其象征意义很大的。永历帝活着,那些反清复明的人就有一个旗帜,整个南方还会有起义,清朝的统治就不会稳定。
  这也是哪怕到了康熙四十七年,发生朱三太子案。据《清实录》记载,被怀疑为朱三的王士元自称"崇祯第四子"(即朱慈炤)。最终不管真假,依然被康熙处死的原因。三、吴三桂杀死永历帝,是在给清廷纳投头状
  吴三桂早期是山海关守将,在崇祯皇帝被李自成围困北京时,救援不及,导致了明朝的灭亡。他欲投降李自成,亲率所部进京谒见新皇帝李自成,途中又听闻大顺军在北京捉拿大批勋贵高官,拷掠追银,他父亲吴襄也在其中。而更刺激他的是,他的爱妾陈圆圆也被抢走了。相传吴三桂当时勃然大怒,厉声喊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当即挥师第二次返回山海关,降而复叛,上演了一幕绝世的"冲冠一怒为红颜",为清廷定鼎中原立下了汗马之功。
  但是作为一个降将,崇祯皇帝待他不薄,所以他怎么做,满清都不会太相信他。但当时,入主中原之后,主要的大仗又离不开吴三桂,对这种情况,吴三桂也是门清。
  所以,他为了保全自己的荣华富贵,也为了向满清证明自己的忠心,就亲手勒死了永历帝,也算给满清纳了一道投名状。结语
  只可惜吴三桂哪怕被封为平西王,依然得不到满清的信任,而作为大一统中国的满清不可能一直忍受有云南藩这样的国中之国的存在,最终还是决定削藩。
  而吴三桂无奈之下动手,起兵反清,但由于其杀死了永历帝这个黑点,也得不到中原汉人的信任。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市)登基为皇帝,国号大周,同年秋病逝。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简而言之,投名状而已。
  不说吴三桂,先说三国时期的成济。
  成济是司马氏家族养的打手。
  此人本来是个无名之辈,然而他却被司马昭心腹贾充指使,2矛刺死魏帝曹髦。司马昭为平息众怒,将成济兄弟二人杀死,又杀了他满门。
  有意思的是,当时成济也不敢弑君,在贾充反复命令下,还是建议"要不还是活捉了吧"。
  结果贾充大怒"司马公养你何用?"
  于是,成济就去弑君,结果自己做了背锅侠,满门抄斩。
  其实贾充说的很明白,司马昭养着成济这种人,就是为了将来有可能弑君的。
  道理也是一样,吴三桂当时其实已经被架到一个地步,只有弑君一条路。
  有人说,康熙可能不杀永历皇帝,这是不可能的。
  福王朱由崧监国南京,弘光元年(1645年)兵败逃亡芜湖,押往北京处死,时年四十岁。
  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在福州称帝,改元隆武。1646年(隆武二年八月二十八日),隆武帝逃到汀州,逃入汀州府堂后被射死。
  既然能杀这两个皇帝,也不差杀永历帝。
  永历帝被抓住以后,清朝开始态度是模棱两可,其实私下态度是明确的。
  负责监督吴三桂的安南将军卓罗说的很好:"无论如何,永历帝都必死无疑,念他过去也是堂堂君王,还是不要让他身首异处的好。"
  相反,定西将军爱星阿就比较隐晦:" 永历帝过去也是一国之君,今天虽然战败,成为你我的俘虏,但斩首一事,未免太惨,不如赐其自尽,恐怕更加得体"。
  其实这两个人说的很清楚,永历帝是死定了,不是被杀就是强迫自杀。
  但为什么他们说来说去都不动手?
  其实是满清试图黑化吴三桂,让他动手。
  当时吴三桂在入关以后,为满清立下赫赫战功,又是掌握实权的平西王,权力很大。
  由于吴三桂部署很多,满清不便于直接夺权,当打压还是必须的。
  当时满清最怕的,就是吴三桂将来利用反清复明造反。
  全国的军阀中,最有实力的就是吴三桂。
  这种情况下,满清其实就是贾充,迫使吴三桂这个成济弑君。
  只要吴三桂杀了永历帝,一来他再搞反清复明没有人会支持,二来作为大明的将军,却弑杀自己的皇帝,名誉扫地,众人唾骂,政治上等于自爆了。
  所以,吴三桂其实也没有选择余地,不杀永历帝等于公然和满清翻脸。
  而且,吴三桂本来就是一个利欲熏心的小人,就命令吴国贵将永历帝勒死。
  可以说,满清高层的执政手腕,是狠毒辣的。
  提到吴三桂,映入脑海的第一个词是汉奸,自然会想到他引清兵入关,导致天下沦丧的汉奸行为,其实在山海关引清兵入关并不是吴三桂这一生最大的污点。
  吴三桂
  引清兵入关,吴三桂尚可以用"引清兵入关是为了报李自成逼死崇祯皇帝之仇",吴三桂还可以打着为君父报仇的旗号、以"申包胥哭秦廷"为遮羞布来掩盖自己这一投降外族的汉奸行为。
  帮助清兵在山海关击败李自成的大顺军之后,清兵占领了京城,而吴三桂则成了清朝的走狗,先是跟随清军西征,进剿李自成的大顺政权,随后又帮助清朝打下了陕西、四川等地,可谓为清朝尽了犬马之劳。
  但是这些都不是吴三桂干的最坏的事情,因为在十几年之后,他还干了一件让全体汉人不可饶恕的事情,正是这件事情让吴三桂永远的被钉在了耻辱柱上,也造成了吴三桂之后反清没有汉人群起响应的结果,可谓咎由自取,吴三桂干的这件事情就是杀死了汉人王朝最后一位皇帝——永历皇帝朱由榔。
  永历帝朱由榔
  朱由榔,是桂端王朱常瀛之子,明神宗万历皇帝的亲孙子,在明末乱世中跟随父王辗转来到了桂林,在南明弘光政权倒台之后本应有机会登上皇帝之位,但是因为远在桂林,远离当时的政治中心福建、浙江一带,所以最终明朝宗室远支的唐王朱聿键被拥立为帝,史称隆武帝。而隆武帝也仅仅坚持了一年左右,隆武帝被清军俘获,自杀身亡,所以在1646年朱由榔终于迎来了机会,登基称帝,年号永历,史称永历皇帝。
  1646年形势图
  但是朱由榔这个皇帝当的比较窝囊,当时清朝大军已经从福建、湖南等地推进到了两广地区,生性软弱的朱由榔被清军追得到处逃,居无定所,在一个地方都待不了几个月,被称作"逃跑皇帝"。
  除此之外,朱由榔还有受到权臣的压制,当时南明的官军几乎已经丧失殆尽,而原张献忠的大西军余部经过云南的几年休养生息,变成了当时除清军以外的最强大的军队,甚至具备了和清军作战并战而胜之的能力,当时大西军余部的领袖是张献忠的养子孙可望,军事上则有李定国和刘文秀等优秀爱国将领,为了统一力量抗清,大西军余部决定与永历帝的南明政权联合抗清。
  永历帝找到了孙可望等人的武力做靠山,生命安全有了保障,但是也仅限于此而已。权力欲极强的孙可望害怕永历君臣的到来会影响自己的话语权,于是将永历小朝廷与自己的行在分而处之,自己驻扎在贵阳,设立领导机构对军政实行实际的领导,而将永历小朝廷安排在一个小山镇上,取名安龙,将永历朝廷与外界隔绝,永历帝名为皇帝,实际上不过是孙可望圈养的一只金丝雀而已。
  孙可望
  随后孙可望野心膨胀,欲取永历帝而代之,同时也忌惮不断取得军功的李定国,爆发了孙可望和李定国之间的内斗,最终孙可望大败,投降了清朝,做了可耻的汉奸,清军在熟悉西南军情的孙可望的指引下不断向西南推进,南明在西南仅存的国土也不断沦丧,永历皇帝甚至被迫逃到了与云南接壤的缅甸。其中,向云南推进的一支主力就是由吴三桂领导的。
  永历帝到了缅甸之后并没有得到安宁,不受待见不说,清廷还不断向缅甸施压,希望其能将永历帝送回。而其中最热心于追回永历帝的就是大汉奸吴三桂,他几次上述朝廷,希望能够将永历帝抓回国内,因为此时驻守在云南的就是吴三桂,在吴三桂看来,抓回前朝皇帝对于他在清朝那是不世之功,肯定能够更加得到新朝皇帝的信任和重用。
  1660年底,清廷终于授命吴三桂出兵缅甸,而随后缅甸也爆发可政变,缅王的弟弟杀死了缅王,自己就任新缅王,而新的缅王不愿意再收留永历帝了,于是将永历帝身边的臣子都杀了,并将永历帝后等人送给前来的清军,吴三桂将永历帝押回云南。
  押回昆明之后,如何处置永历帝又成了一个问题,原本打算将永历帝押送到北京再做处置,可是担心路上出意外,吴三桂建议在云南处决永历帝。而且吴三桂上疏建议将永历帝在街头斩首,但是满清官员认为永历帝毕竟是皇帝,应给他留有最后的尊严,留个全尸。最终,1662年四月二十五日,吴三桂命人用弓弦将永历帝朱由榔勒死在昆明街头。
  弓箭
  虽然永历帝做皇帝时,吴三桂已经投降了清朝,永历帝并没有做过吴三桂的皇帝,但是毕竟是吴三桂前朝的皇帝,所以吴三桂对永历帝的赶尽杀绝,甚至用了弓弦勒死这种非常规手段,让广大汉人认识到了吴三桂没有底线的汉奸本性,所以当吴三桂在三藩之乱的反清斗争中,并没有得到汉人的支持。
  反清的吴三桂
  关于吴三桂的其他事迹,以及永历帝如何落入吴三桂之手,前边的答主老师已经说的很详细,我来补充一些细节。《清实录》中收录了一封永历皇帝给吴三桂的信,是当年随附在奏折中的。当时永历帝的臣官已杀逐净尽,无可以命笔之人,遂亲笔修书,这也可以说是永历皇帝的遗书。篇幅较长,现收录如下:将军新朝之勋臣,旧朝之雄镇也。世膺爵秩,藩封外疆,烈皇帝之于将军可谓甚厚。讵意国遭不造,闯贼肆恶,突入我京城,殄灭我社稷,逼死我先帝,杀戮我人民。将军志兴楚国,饮泣秦庭,缟素誓师,提兵问罪,当日之本衷,原未泯也。
  奈何凭借大国,狐假虎威,外施复仇之虚名,阴行新朝之佐命,逆贼授首之后,而南方一代土宇,非复先朝有也。南方诸臣不忍宗社之颠覆,迎立南阳。何图枕席未安,干戈猝至,弘光殄祀,隆武就诛,仆于斯时,几不欲生,犹暇为宗室计乎?诸臣强之再三,谬承先绪。自是以来,一战而楚地失,再战而东粤亡,流离惊窜,不可胜数。
  幸李定国迎仆于贵州,接仆于南安,自谓与人无患,与世无争矣。而将军忘君父之大德,图开创之丰功,督师入滇,覆我巢穴。仆由是渡沙漠,聊借缅人以固吾圉,山遥水远,言笑谁欢?只益悲矣。既失世守之河山,苛全微命于蛮服,亦自幸矣。
  乃将军不避艰险,请命远来,提数十万之众,穷追逆旅之身,何视天下之不广哉?岂天覆地载之中,独不容仆一人乎?抑封王锡爵之后,犹欲歼仆以邀功乎?第思高皇帝栉风沐雨之天下,犹不能贻留片地,以为将军建功之所,将军既毁我室,又欲取我子,读鸱鸮之章,能不惨然心恻乎?将军犹是世禄之裔,即不为怜仆,独不念先帝,独不念二祖列宗乎?即不念二祖列宗,独不念己之祖若父乎?
  不知大清何恩何德于将军,仆又何仇何怨于将军也。将军自以为智而适成其愚,自以为厚而反觉其薄,奕祀而后,史有传,书有载,当以将军为何如人也!仆今者兵衰力弱,茕茕孑立,区区之命,悬于将军之手矣。如必欲仆首领,则虽粉身碎骨,血溅草莱,所不敢辞。若其转祸为福,或以遐方寸土,仍存三恪,更非敢望。倘得与太平草木,同霈雨露于圣朝,仆纵有亿万之众,亦付于将军,惟将军是命。将军臣事大清,亦可谓不忘故主之血食,不负先帝之大德也。唯冀裁之。
  永历之书,虽言词凄切,却句句鞭辟入里,历数吴三桂背负先帝、社稷、祖宗,丧尽天良,不忠不孝种种。因而,吴三桂当时之羞愧与恼怒,是可以想见的。而永历帝的乞怜、乞命,也使他心理难以平衡。  永历之崩:吴三桂想斩首永历帝,满人都看不下去。
  更令吴三桂难堪的是面见永历。
  永历入吴三桂大营,已是黄昏。永历南面而坐,仪观端庄,冠马鬃瓦楞帽,衣纯绢大袖袍,束黄丝带,举止有度。徐鼒《小腼纪传》一书中记载了当时的场景:达旦,"三桂入,长揖。上问为谁,三桂噤不能对;再问之,不觉膝之屈也;问之数四,始称名以对。上切责良久,叹曰:‘今亦已矣!朕本北人,欲还见十二陵而死,尔能任之乎?’对曰:‘能。’上麾之出,三桂伏地不能起,左右挽之出,面如死灰,汗浃背,自是不复见。 其惊愧之心理一目了然。
  然而,吴三桂却绝不愿动"妇人之仁"。
  永历的存在,不仅有碍他世为清人藩守,且使他心理难以安宁。因而,必欲除之而后快。康熙元年(1662)三月,清军班师云南后,爱星阿(满人将领)等议送由榔等赴京,吴三桂以道远不便,奏请于滇处分"。并主张"骈首",爱星阿以为太过,将军卓罗尤其反对,曰:"彼曾为君,全其首领可也。"
  于是,在满臣的坚持下,永历才得全尸而亡。 四月二十五日,吴三桂命其将杨坤、夏国相等进帛于滇城之篦子坡,永历并太子等皆就缢,复焚其尸。然后遣送太后及皇后北上,于途中扼死。南明的最后一个政权便彻底灭亡了。故时人称:"明社之屋(亡),虽由闯贼,然倒以宋室崖山,实亡于三桂手。"
  为表彰吴三桂,是年五月十一日,清廷命进封吴三桂为平西亲王。
  吴三桂残忍绞死永历帝,可以说是他最终失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由于吴三桂把明朝的皇帝永历帝绞死,因此,他在反清的时候,不可能打着"反清复明"这样一个旗号。为什么呢?因为明朝皇帝是你绞死的,你却又说你"反清复明",那不是一个笑话吗?
  所以最终,吴三桂当时提出的口号只有"反清"。但因为只有"反清",那么也就意味着,吴三桂是在造反,是一个地方诸侯造中央政权的反。对于这样反叛的行为,人人得而诛之。所以清军在剿灭吴三桂的时候,非常的理直气壮。
  其实,吴三桂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当时他是打着"驱逐鞑虏"这样的口号,也就是把清军当成"鞑虏",用"华夷"的思想来引领老百姓,让老百姓投降他。
  (吴三桂画像)
  但是,这个思想其实是站不住脚的。为什么呢?
  一方面,"华夷"的思想,在经过金国、元朝这些朝代以后,实际上已经不强烈了。连朱元璋都认可元朝,说元朝是正宗的朝代,是天命所归的朝代。那么说明,少数民族也是可以当天子的。北方的少数民族当天子,也是可以被认可的。既然北方的少数民族当天子,可以被认可。那么,满清的爱新觉罗氏当天子,也是可以被认可的。再说了,满清的爱新觉罗氏已经入关当了几十年的天子了,人们大部分已经认可了。现在却再用这个旗号,其说服力是不强的。
  另一方面,吴三桂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投降了清朝,当了清朝几十年的大臣。吴三桂既然已经当了清朝几十年的大臣,他投降清朝的事情,也就如同板上钉钉。在这种时候,再提什么"驱逐鞑虏"的口号,那不是相当荒唐吗?而且,所有人都看出来了,明显是因为清朝政府想要削藩,吴三桂害怕自己的利益受损,因此才反叛清朝的。如果不是康熙皇帝削藩,吴三桂也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总之,吴三桂当时一切宣传,都显得是无效的。
  但是,如果当年他不绞死永历帝。那么,吴三桂后来的造反,在宣传上要好得多,有说服力得多。
  那么,吴三桂当时为什么一定要杀死永历帝呢?
  (永历帝剧照)
  其实,吴三桂就是一个非常投机的人。他一直在算计自己的利益。怎样能够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就怎样来。
  不过,吴三桂所算计的利益,都是眼前的利益,不是长远的利益。在他的当下,怎样才能让眼前的利益最大化,他就怎样做,从来没有家国大义这样的东西。
  比如在镇守山海关的时候,他通过考量,认为李自成的军队,绝对不是清军的对手。如果投降了李自成,他立刻就会成为清军的重点攻击对象,李自成不会,也没有能力帮助他。所以,他才毅然投降了清军。
  当他抓到永历帝以后,他对眼前的利益,也是进行过一番考量的。吴三桂当时需要继续得到清政府的充分认可。只有清政府充分认可他,他才能得到更多的好处,在西南地区拥有更大的权力。所以,尽管清政府并没有让吴三桂杀永历帝,但是吴三桂不但杀他,而且用残忍的方式,用弓弦勒死永历帝。吴三桂这样做,就是有意向清朝皇帝邀功请赏,表明自己有多么忠于清朝皇室。
  (康熙画像)
  应该说,吴三桂的两次投机行为,目标都达到了。第一次投机行为,使得他成了清朝开国功臣,而且也让清政府放心地派吴三桂南下,追剿农民军和南明政权。第二次投机行为,使得吴三桂在西南一带获得了绝对的权力,他也得以被封为平西王。
  吴三桂最后的反清,显然也是一种投机行为。他认为自己的实力,足够与清政府抗衡。自己只要反清,最终必然会取代清朝,一统天下。所以,他才会举起反清大旗,做出叛乱行为。
  只不过他这次的投机,明显是一个失误。而他之所以会失误,其实全都是前两次投机造成的。如果没有之前在山海关的叛变,如果没有绞死永历帝这样的事情。那么,最终他在道义和舆论上,就会占很大的优势,就会有更多的人追随他,站在他身后支持他。那样的话,他成功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可以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句话用在吴三桂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等)
  你认为康熙是真的想算了吗?
  想想看康熙四十七年,康熙是怎么对付已是75岁高龄的崇祯第五子朱慈焕的。他以"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朱之父子不可宥" 的难以置信的"莫须有"罪名将他处死。朱慈焕本来对康熙没有任何的威胁,且也根本没有想造反的心思,毕竟他已是75岁高龄,半截身体已是入了黄土的人,造反又有何意呢?再加上此时清朝对于天下到底统治已是十分稳定,他对于康熙就更没有威胁,可是此时康熙却依然是以"未尝无谋反之心"的借口将他杀死。
  如此,你认为这样慎之又慎的康熙,你认为他会放过永历帝这位"反清复明"的精神支柱吗?留他一日,清朝就会乱一日,康熙怎可这么愚蠢呢?所以康熙绝对不可能会下这种愚蠢的命令。
  当然实际上在正史中的确没有康熙向吴三桂下达不杀永历帝的命令,仅仅只是在野史中偶尔出现过这样的记载。 但是实际上这野史的记载也是不可信的。
  要知道,永历帝被杀时,是在康熙二年,此时康熙并未亲政,他根本没有权力去发布这样的诏令,当时朝政大权都掌握在鳌拜、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这四位辅政大臣,而以他们的尿性是绝对不可能会发布这样的诏令,他们恨不得汉人都被杀光,怎可能还会下诏留汉人的天子一命呢?
  再者,即使是他们跟吴三桂下过要饶永历帝一命,这诏书也绝非是真正想留永历一命的诏令,而只是为了试探吴三桂对于清朝的忠心。毕竟吴三桂始终是汉人,而且是明朝的降将,此时他又贵为平西大将军,掌控着清朝近半的兵力,万一他有反心,清朝可是很危险的。
  所以他们下这道诏书的意思很明显,就是为了试探吴三桂,只要吴三桂遵循诏书的内容饶过永历帝,那吴三桂就离死不远。 反之若是吴三桂违反诏书的内容,执意要杀掉永历帝,清朝对于吴三桂就会少了提防之心,毕竟亲自杀掉永历帝,就等于成为整个天下那些忠于明朝的汉人的敌人,吴三桂再无反清的机会,他只能是跟清朝一条路走到黑了。
  如此,即使假设清朝真的下诏要饶过永历帝,永历帝也是必死无疑的,因为吴三桂清楚这份诏书的意思到底是何在。 这其实就是在逼吴三桂做出抉择,是跟着清朝,还是跟着明朝,而此时吴三桂也知道该如何抉择,那就是杀掉永历帝,跟着清朝,继续做他的亲王,继续享受着这高官厚禄,荣华富贵。
  同时假设清朝真的下诏要饶过永历帝,可能还存在着另外一个意图,那就是向治下的汉族百姓宣示自己的仁爱,无非就是想说"你看,我对你们的皇帝多好,都没舍得杀他,连他我都下诏不杀,你们我就更不会了,我一定会会如同对待满人一样对你们汉人的"。这意图很明显就是为了稳固清朝的江山,降低治下汉人对于清朝的抵触心思。
  当然无论怎么解释,康熙下诏要饶过永历帝,这件事绝对不存在的,所以千万别再胡乱传。
  康熙其实没有你们想的那么仁义,他无论怎么圣明,始终都是一个满人的皇帝,这个身份就注定他在执政的过程中要更偏向于满人,因为满人才是他统治天下的根基,而对于汉人他虽提倡满汉平等,但是一旦汉人有什么异动,他势必就会斩尽杀绝,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康熙说算了?你快拉大吧,大兄弟你也别给康熙脸上贴金了。
  咱别的不说,当年人家老朱家的四皇子好端端的活到七十五岁,他是不偷也不抢,就想着活下来过完余生就完事了,架不住老有人借着朱三太子的名头造反。
  康熙非逼着人家当这个朱三太子,回头就把人家给凌迟了不说,所有儿子斩立决,秋后问斩都等不及,直接就把人家一家老小全给剁吧了,一点掩饰的意思都没有。
  当然您非要说康熙给人家明皇陵上坟啥的,俺只说一句,那就是一帮子死人能把棺材板掀翻吗?
  所以你说这康熙瞅着永历皇帝说:"算了!"
  这不扯吗?当然这是一点,在有就是康熙那会也就是个八岁的孩子,手里压根就没有啥权利,说话也插不上嘴,您以为鳌拜这家伙是吃干饭的?您如果不相信,咱把康熙是八岁的孩子,这事稍微的捋捋。
  话说当年李自成也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自己连个根据地都没有,天天的打了这个打那个,打下来吃了喝了就席卷下一个地。
  这好不容易有一片地了,你好好经营个一两年,高筑墙缓称王广积粮吗?可他不,这屁股还没有坐热乎就打到了紫禁城。
  也说明朝那帮子官也是废物,就拿那兵部尚书张缙彦,打小就号称小神童,整个就一猪队友,眼瞅着李自成打过来了,按着一大堆军情就是不上奏,反手还压制一帮子想要进京的军队,等到李自成一打到紫禁城,哎,立马弄个小白旗,拉着一帮子官员,就差整个呼啦圈,高喊热烈欢迎了。
  所以崇祯也就完了,估计这兵部尚书也就认为,这天下是谁的关他什么事,不管咋说他都是一官,结果李自成要洗劫各位官员了,这货一瞅不对,撒丫子跑路了。
  那么后来不就出了吴三桂悲愤至极,要他的陈圆圆,一家伙就把满人给放入了关。
  说着事的还有说法。
  一拍大腿,惊天一怒为红颜啊,瞅着似乎有那么个气吞山河,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意思,他还以为自己是个项羽第二呢?
  其实也就是为了让自己更进一步,做了个背信弃义的小人而已,只不过这锅有点大,他背不动:"去哇!陈圆圆你给老夫背起来吧!"
  就这么个玩意,自己做了事,不敢承认,拉个女人被黑锅,绝了。
  这不,后来把那项圈往自己脖子上一套,算是满人的领路人了,这家伙牛啊,打满人没见有牛叉,打自己人到是咋呼咋呼的不得了,几乎一多半的大明江山就是这货带着同样货色的大明降将打下来的。
  于是乎这吴三桂脑瓜是越来越大,清朝这就得给他整个越来越大的帽子戴上,养了起来,于是平西王的帽子就这么给挣了过来。
  那么吴三桂最大的一记功劳,就是打顺治十八年攻入云南,把永历皇帝给赶到了缅甸。
  也就是第二年吴三桂破了缅甸,拿到了永历,这就要献给清朝的统治者,这不邀功吗?这可是天大的功劳,永历算是他昔日的主子,现在改弦更张吗?把自己个主子这么一抓,献给新主子表功。
  结果清朝一瞅,那你把永历这波人都送到紫禁城来吧!
  得咧,吴三桂一琢磨,这可不成啊,明朝的残余势力还是在的,这要是送一个活的回去,一路上不可避免就有人要劫囚车啊,这要是真被劫走了,他这功劳和谁算去?
  就这么的吧,于是吴三桂转了脑瓜子,拜了拜手指头,用弓弦活活的勒死了旧主,永历一家二十五口没有一个留下活口。
  瞅瞅,这活干的干净,连个尾巴都不留,是个汉奸都得挑个大拇哥,不仅不在有人找麻烦,他还能表忠心,你看旧主都能杀,新主人您就放一百个心,俺是绝对忠诚。
  就这时间点上,顺治崩了,康熙上位的。您就说吧一个刚刚登基的孩子,能有啥能力,做主的可不是他,内有孝庄,外有鳌拜四个顾命大臣。
  所以说这话的只能是清朝的上层统治者,说的那么一句客套话而已。为什么说是客套话。
  历史上打秦始皇开始,灭了人家前边的皇室,你这多少还的给人家皇族留点骨血啥的,不至于全部赶尽杀绝,到了清朝这里可不一样,您瞅瞅历史上姓朱的可杀了不少。
  所以这话算是一句客套话,那么吴三桂用残忍的手段杀死前主子,算是一个态度,和前边的所有一切划清了界线,井水不放河水,您就看好吧!
  所以后来清朝就给了吴三桂平西王的帽子,镇守云南,算是之前努力的一种报答。
  其实咋说呢?整个南边,清朝的统治就延伸不过去,他派的官员前脚去了当官,后脚指不定就被丢那了,上边的命令就下达不了南边的地方,所以云南这嘎达给了吴三桂,有那么个把包袱丢给明朝这些个降将去治理的意思。
  这也是为什么,平西王就有着能够选官的权利,在南边一个官位,他平西王就能选一个上去,如果朝廷派一个,他平西王派一个,就看双方谁的腿快,谁当的奇葩现象,美其名曰西选。
  清朝为嘛给他这么大的权利,第一个是他的功劳太大了,大的没法奖励他了,大半个明朝都是这哥们打下来的,还杀了昔日的旧主。
  所以每年清朝一半的财政都养了吴三桂之流,还给了偌大的权限。其实清朝是明白的
  像吴三桂这种人无恩无义之徒,就没有什么礼义廉耻,不知道下线为何物,他能杀了旧主讨喜新主,就有可能杀了新主给自己换个主人,或者自己当主人也无不可。
  当然这是一种猜测,毕竟历史上的吴三桂是被逼着造反的,但作为一个帝王,只要有那么一丝丝的可能,他都不会容忍你这么发展下去的。
  于是就上演了一出吴三桂卖主求荣,不得善终的戏码。
  当吴三桂造反,还舔着脸说要反清复明,反清咱明白,但这复明就有点扯了吧,杀了自己明朝皇帝,还帮着明朝复立,这不就有点扯了吗?
  大家伙也不瞎啊,这是闹几呢?
  所以吴三桂虽然在后来用着银子把自己养的膘肥马壮的,瞅着是挺吓唬人的,其实一点根基都没有,这也是康熙想一家伙弄死他的根本性的原因。
  没有根基的造反,就没有人拥护,没有人拥护,实力就会打一分少一分,只要扛过了最初的锋锐,接下来就是吴三桂疲软的时候了,那就是砧板的肉,你是想来块,还是想来条,再或者是来点肉嬷嬷都是可以的。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顶个赞呦!
  首先这个说法就不靠谱,康熙什么时候说过"算了"?要知道一个"朱三太子案",就折腾了满清几十年,何况永历帝这么大的政治招牌,康熙的心有那么宽吗?
  假如康熙说了,吴三桂会不会饶过永历帝呢?显然不可能,他不会那么"不懂事",也不可能给自己找麻烦,更不会放过建功立业的机会。
  清军入关,打出的旗号是替老朱家复仇,而不是取代大明。因此,多尔衮发布命令,一边追着李自成打,一边寻访崇祯皇帝的儿子们,摆出一副帮大明恢复江山的姿态。
  崇祯自杀时,有三个儿子在世,分别是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他们被送往国仗周奎家中避祸。怎奈这位周奎,就是个见利忘义的小人,很快把哥仨卖给了李自成。
  不过,李自成并未杀害哥仨,赐朱慈烺为宋王,朱慈炯为定安公。不久,清军入关,兄弟三人不知所踪,从此消失在史书中。
  大活人不可能凭空消失,此后不断爆料,朱家三兄弟频频现身,但每一次总是被证明是"假冒伪劣",无一例外地全部被杀害。
  比如"南北太子案","南太子朱慈烺"出现在南明弘光政权,被人指认说他叫"王之明",被拷死在狱中。"北太子朱慈烺",在被遗臣指认是"真货"的情况下,却被多尔衮说成"乱民",下令处死。后世史学家大多偏向于认为,"北太子"确实是真的。
  康熙四十七年,朱慈炤在浙江现身,《清实录》记载了这件事,"朱三供伊系崇祯第四子"。这位朱三时年75岁了,受旧臣庇护,改名"王士元"(倒过来念"原是王"),隐藏民间,已经是子孙满堂。不过,清廷再次以假冒伪劣的说法,将"王士元"全家杀害。
  最神奇的就是定王朱慈炯,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朱三太子"。朱慈炯就像孙悟空,有分身的法术,到处出现他的影子。很可能真正的朱慈炯早就遇害,所以一直不见踪影,这种情况反而被人利用,当作政治旗号。
  虽然我们无法还原历史真相,可是从各种资料的记载来看,真相应该是朱慈炯失踪,朱慈烺和朱慈炤,被满清以假冒为借口杀害了。
  由此可见,作为亡国的皇族子弟,他们不可能逃脱被追杀的命运。对他们来说,如果能在软禁中度过余生,那就是最大的恩赐。
  那哥仨仅仅是皇子,朱由榔可是货真价实的南明皇帝,他自带的政治标签,足以掀起惊涛巨浪,你相信康熙会轻飘飘地"算了"吗?
  假如康熙真说了,你就参考清军入关时的一句话:我们是来替老朱家复仇的,找到朱家后人就恢复大明!
  结果,朱家后人找到一个是假的,再找到一个还是假的。等到爱新觉罗坐稳了江山,这话再也不提了。
  不管康熙说没说过"算了",吴三桂令人以弓弦勒死了永历帝朱由榔,这是真的。与永历帝一起遇害的,还有太子朱慈煊,及亲属合计二十五人。
  吴三桂在历史上留下骂名,除了当"汉奸"外,跟他残杀永历帝也有很大关系。那么,他为何不选择饶过永历帝?至少他可以把永历帝交给清廷,而不是自己充当刽子手。
  有三个原因,促使吴三桂必须杀害永历帝。
  其一,永历帝是烫手山芋,吴三桂不能不懂事
  满清帮大明复仇的鬼话,连鬼都糊弄不了,吴三桂能信吗?假如吴三桂真的把永历帝送给康熙,康熙能怎么办?真不好办!
  假戏真做,宣布大明重建,康熙带头下跪,承认自己藩属地位?童话书里恐怕都找不到,这么美好的情节。
  杀了永历帝?那不是打自己的脸么?民间不是说,"既想当那啥,又要立那啥"么,你吴三桂逼康熙杀永历帝,不是在贞节坊上撒尿吗?
  不杀,囚禁终生?也不好办,永历帝在,就是颗定时炸弹,谁也说不好什么时候会引爆。毕竟满清一朝,反清复明活动就没停止过,康熙也不想无事生非。
  所以,康熙说,"算了吧,别给我找麻烦,你懂的!"吴三桂伸出那双不干净的手,苦笑。其二,吴三桂没有回头路,他只能一条路走到"白"
  假如吴三桂饶过永历帝,会怎样呢?他的手还能洗白吗?
  大清取代大明,不同一般的改朝换代,它还被赋予了异族入侵的概念,所以吴三桂一臭到底。既然如此,对吴三桂来说,莫不如做绝,换取个人的光明前途。杀掉永历帝,就是替新主人干脏活,换来的自然是加倍的信任。其三,除掉永历帝,是吴三桂立足云南的资本
  其实杀永历帝,还有吴三桂个人的小算盘。云南有个"沐府",在大明一朝,传世三百年,沐氏就是吴三桂下一步的目标。
  通过对李自成、张献忠,及永历帝的追杀,吴三桂已经积攒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已经具备了割据的军事条件。接下来,他需要在云南,给满清朝廷营造一个政治太平的景象。假如永历帝的残余势力不死,清廷就有借口调集大军进驻云南,这会打碎吴三桂的梦。
  对吴三桂来说,只要永历帝不死,他还会面临着残明势力的反抗,对他立足云南也是个威胁。所以,永历帝就是吴三桂现实需求的障碍。

新影像忆辛亥丨他们的未竟事业终将由最忠实的继承者实现1912年2月12日,清帝颁布退位诏书,持续268年的清王朝走下历史舞台。辛亥革命终结了持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也打开了思想解放和民族进步的闸门。这张流大清第三讲努尔哈赤遇对手袁崇焕,皇太极继承汗位西征察哈尔大胜明朝萨尔浒界凡尚间崖布达里冈明朝政府接到张承胤阵亡的噩耗,派了一个杨镐来对付努尔哈赤。这杨镐曾经在朝鲜统率过明军,被丰臣秀吉打败,因而丢官。闲了二十几年之久,忽然又被重用。一到盘点那些年今天发生的事(一百五十一)物理学家1643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数学家,百科全书式全才牛顿出生(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帮忙发展处微积分等)文学家1951年,中国著名作家,散文家史铁生出毛泽建毛主席堂妹,24岁牺牲,从童养媳到敌人胆寒游击队队长毛泽东的家人都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也包括他的妹妹毛泽建。但是毛泽建并不是毛泽东的亲妹妹,而是毛泽东堂叔生下的女儿,而且毛泽建这个名字也是她决定和哥哥一起参加革命之后古埃及人为何在冶铁技术上落后?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在世界文明的发展过程当中,四大文明古国一直以来都占据着重要位置,作为成员之一的古埃及在各项文明成果上都是比较丰硕的。在古埃及文明当中,埃及金字塔是时至今日都民国武术大师,一手形意拳无人能敌,为何在解放后被枪毙前言形意拳是三大内家拳之一,注重内功修炼的拳术。薛颠师从形意拳大师李存义,他因极高的天赋成为李存义晚年最得意的弟子,却因与师兄比试惨败,烙印终生,叛出师门。归隐十年再次复出时,他已七历届党的代表大会关于党的纲领的表述七历届党的代表大会关于党的纲领的表述1一大党的纲领的表述1921年中共一大,没有完整的党的章程,但有完整的党的纲领。中国共产党纲领共十五条,前两条为一我们的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二我91年,王震上将突然收到一封信您还记得45年前那1000担救命粮吗1991年,王震在办公室收到一封信件,他拿起打开一看,署名人是马希良。马希良他当然记得,曾经是他的老部下。说起马希良可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人物,他和很多战士不同,他很喜欢诗歌,散文。在东魏权臣高欢,因为什么事按住手下大将的脑袋,宝剑三起三落也没杀他,为什么?这个大将就是彭乐。彭乐,字兴,安定(今甘肃泾川)人,这个人作战勇敢,但他有个黑历史就是一直在跳槽换老板。最开始随柔玄镇人杜洛周起兵造反,不久投奔北魏博陵郡公尔朱荣几年后彭乐投奔原葛美国解放黑奴是为了人道吗?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宣布解放黑奴。其主张所有美利坚联邦叛乱下的领土之黑奴应享有自由,说白了也就是主张在美国生活的人都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力。尽管历史书上是这样说的,但这毕竟只是历史三国武将马超(马孟起)的战绩马超,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人,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的儿子,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征召马超入京为官,但都被马超拒绝。而后马腾入京被封为卫尉,马超就统领了马腾的部队。
日本投降,苏联红军抓捕一名伪满军官,他摊牌我是中共地下党1945年8月8日,苏联根据雅尔塔协定正式对日本宣战,同时对在中国东北境内的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在钢铁洪流面前,关东军一触即溃,纷纷投降,伪满洲国的皇帝溥仪于8月13日带着伪满政权如果杨靖宇赵尚志不牺牲,1955年能被授予大将或上将军衔吗?东北抗日联军是党领导下的一支抗日部队,他们克服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缺衣少食少武器弹药等诸多困难,始终顽强与日伪苦斗,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的精神气吞河山,光照日月,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乾隆在路边吃瓜,连声夸赞瓜甜,转身就下令处死瓜农,为何?历史书上常讲,康乾盛世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清朝的三代帝王接力完成了几千年封建社会中最高的成就,乾隆皇帝更是毫不自谦的将自己封为千古第一全人。但同时,清王朝也是封建古人出殡抬棺前,为什么要让长子摔瓦盆?到底有何讲究?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中,有一种十分特殊的文化,那就是丧葬文化。在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丧葬文化有很大的差异,但无不代表着对逝者的缅怀和思念。早在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人类便古人比你想的坏多了文假如秦穆公01hr秦国的先祖,可以追溯到大禹时期的伯益。相传伯益很厉害,他先辅佐大禹治水,后又为舜调训鸟兽。舜念他劳苦功高,赐姓嬴氏。伯益的后代,有个叫非子,继续厉害,给周孝王养新四军求战郭村,一白衣女子深夜来访,叶飞惊起一身冷汗1940年6月,正在郭村休整的叶飞的气势正盛,作为新四军挺进纵队副司令员,连打胜仗的他近期状态很好。三个月前,叶飞刚刚率兵在安徽东部来安县的半塔集附近,击溃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50年,毛岸英远赴朝鲜前找到帅妈妈,直言我希望您可以同意1950年10月,南朝鲜军越过三八线,金日成向中国求援。唇亡齿寒,朝鲜这摊浑水无论如何也要蹚了,经过多次会议商讨,中央作出抗美援朝的决定,由彭德怀为司令员,带领志愿军战士为国出征!为何韩国很多地名与湖北的地市一样?学者韩国人的祖先来自湖北众所周知,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中,中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间断的文明国家,并且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创造了大量为国人骄傲的奇迹,例如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党史学习的生动教材悦读之城书香邢台党史学习的生动教材读金一南的为什么是中国笔记邢台市第三中学副校长张利青向我推荐了一本书,是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的著作为什么是中国,这本书围绕共产党百年历程,讲述了一个马林科夫,斯大林夭折的接班人1953年3月5日,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逝世,在他的追悼会上,有三人发表了讲话,他们分别是赫鲁晓夫贝利亚和马林科夫。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斯大林逝世后是由赫鲁晓夫接任的,然而事实并陈独秀1937年出狱后想回延安,毛主席提三个条件,他为何不愿答应关于毛主席和陈独秀的几十年交往,以前曾写过一篇文章毛泽东陈独秀后人有生活困难,可以照顾嘛,主要是从毛主席的角度写的,阅读量很高,说明大众对这两个伟人的交往还是非常感兴趣的。今天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