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东吴四大都督谁的智慧更胜一筹?

  鲁肃智谋更胜一筹,鲁肃不仅仅是军事家、将帅、都督,更是政治家,战略家,谋略家,站位高,眼光远,社稷之才,非其他三人可比。
  孙吴有四大都督,谁更厉害呢?一,鲁肃虽然是第二任都督,但是,他是四个都督中最厉害的一个。应该靠在首位。
  1,鲁肃坚持孙刘联盟,这是东吴的大方向,孙权再与刘备诸葛亮歪缠,这一点与鲁肃一致,一辈与蜀国联合,这是大决策,大方向。
  这是吴国赖以存在的最明智的对外关系。鲁肃与诸葛亮的关系好,加深了这层关系。孙权最看好的就是陆肃分得清楚轻重缓急。拿捏得准大势和图存方向。他最先提出孙刘联盟。并且几次沟通孙刘间的关糸,消除隔阂,巧对关羽,终陆肃一生,这关系没有恶化。
  2,鲁肃应对关羽有奇招。关羽在荆州傲慢无礼,看不起东吴的任何人,认为人家是鼠辈,与东吴的关系非常的僵,无论如何说,对东吴都是一种威胁。关羽的强大,已经使曹操和孙权感到不安。面对这样的一个人,鲁肃还是对付得了关羽,认为关羽"不足畏惧",鲁肃把住了关羽傲慢自负的弱点,在夷陵之战前,把东吴与荆州的关系处理得比较安定。
  3,鲁肃在赤壁之战前后,维护了缔结和维护了孙刘联盟关系,一致对曹操进行打击。是坚定的主战派。这与孙权的思想是一致的。这是东吴的基本国策。二,雄姿英发,羽扇纶巾之周瑜
  周瑜在东吴的舞台上,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出身与孙策鲁肃等等人差不多早,所以,受到孙家的特别关照。周瑜的贡献,就在于赤壁之战。在这之后,周瑜要去边远的地方伐刘璋,显然是对刘备不友好,表现出小家子气,容量太小,用国家大事赌气。所以,局限性支配了周瑜短暂的一生。周瑜的能力有限,又把眼睛死死地盯着荆州。这就不可避免地与刘备关羽发生矛盾。刘备既然是借,人家没有说不还。所以,操之过急,把自己给累死在荆州问题上。他在处理荆州问题和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比鲁肃的层次低。三,喜欢学习的吴下阿蒙——吕蒙
  鲁肃之后就是吕蒙了。
  吕蒙的主要贡献,是替孙权把荆州给收回来了。尽管手段有一些不光彩,但是,荆州的归属权归了孙权。这就是吕蒙的贡献。但是,吕蒙收回荆州的代价非常地高。破坏了孙刘联盟。搞出了严重后果。为了挽回损失,孙权把荆州以及其他的东西还给刘备。说明,荆州在孙权手上也不是非常重要。与孙刘联盟而言,孙权看重的还是联合抗曹。如果吕蒙长点脑子,见好就收,又何至于死得惨。
  吕蒙的作用,局限于荆州,没有考虑到大局。所以短命死了。四,夷陵之战成全的少年将军——陆逊
  陆逊是第四任都督。在陆逊当都督的时候,荆州上游极其附近地区叫西陵。这是北抗曹操,西拒蜀国的战略要地。陆逊驻扎在荆州,一般认为,陆逊是在防守西蜀。因此,陆逊的一生几乎都是在西陵方面度过的。他的作用比较三个前辈而言,陆逊是差远了。
  孙吴四个都督,鲁肃在前,周瑜次之 ,至于吕蒙和陆逊,如果从战术而言,还是值得学习的。
  东吴有四大都督,他们是孙权的依靠。他们按照执掌东吴军权的时间来说,分别是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孙权本人的军事能力不足,他依靠着这四大都督,保证了东吴的安全,开创了东吴的基业。可以说,这四大都督对吴国的创建发展居功甚伟。
  在这四人中,首先是周瑜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接下来鲁肃努力维持孙刘联盟,为保证东吴实力而努力。吕蒙则是顺应孙权的意志,发动偷袭荆州的作战。他白衣渡江,兵不血刃夺取荆州,擒杀关羽,创造了袭击战的奇迹。最后是陆逊,文武全才,他先是协助吕蒙袭取荆州,后来自己领兵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大败刘备。在北抗曹魏的战争中,他又取得了石亭之战的胜利。从此三国的局势基本稳固下来,陆逊也担任了吴国的丞相。
  这四位都督都对东吴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但是,究竟哪个人的智慧在这群人中最高呢?我认为当属鲁肃为最高。这是因为,鲁肃的战略眼光是在这四人中是最高的,他在孙权建立东吴的过程中,起了其他人无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鲁肃制订了东吴的建国方略。鲁肃在和孙权刚见面,就提出了著名的《榻上问对》。在这个问对里,我们可以看到鲁肃的高超的智慧。在当时很多人还抱着复兴汉室的理想时,鲁肃已经清楚的认识到"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猝除"。但只这个认识,鲁肃就已经超越了当时绝大多数的谋士了。
  然后鲁肃为孙权制订了争夺天下的方略,那就是:"鼎足江东,然后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帝号以图天下"。我们可以看到,鲁肃的这个方略是十分切合实际的,比起《隆中对》要好得多。这也得到了孙权的采纳,成为东吴的建国方略。
  其次,在东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鲁肃发挥了力挽狂澜的作用。在孙权实施《榻上问对》的方略时,在刚刚实施了第一步,剿除了黄祖后,就遇到了形势的变化。北方的曹操密切关注着荆州的形势,他先是出兵淮南,逼孙权停止进攻。然后挥师南下,进取荆州。
  在一片兵荒马乱之际,鲁肃抓住时机,提出联络刘备,共同抗曹的建议。后在曹操写信恫吓东吴投降的时候,鲁肃力排众议,提出了著名的唯孙权不可投降的论断。这使得孙权下定联合刘备抗击曹军的决心。鲁肃有建议召集诸葛亮、周瑜商议破曹的事宜,终于在赤壁之战中打败了曹军。
  第三、维护孙刘联盟,保证北伐的成功。当时,曹操一家独大,孙权和刘备两家弱小。要想争夺天下,就要先寻求自保。所以,孙刘联盟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
  而刘备和孙权的建国方略有着根本的矛盾,矛盾的焦点就在荆州的归属上。孙权要实现全据长江的目标,而刘备要实现跨有荆益的目标。这样,双方的摩擦不断。
  鲁肃作为孙刘联盟的维护者,他想方设法的维系着双方的关系,甚至遭受主君孙权的误解也在所不惜。赤壁之战后,刘备占据了荆州的江南四郡,他苦于没有发展的突破口。而整个长江防线被东吴占有,猛一看似乎东吴占据了长江,达到了目的。可是,实际上,是东吴自己独自抵抗曹操,刘备躲在东吴的背后发展势力。
  鲁肃趁着刘备想要借南郡的机会,把南郡借给了刘备,这样,就把西线防务交给了刘备,东吴得以收缩防线,将兵力集中起来。这样,东吴才有了战略预备兵力,进能攻,退可守。
  但是,这件事却受到了孙权的误解。孙权一直对借南郡这件事耿耿于怀。直到鲁肃死后,他还认为借荆州是鲁肃的一个短处。实际上,如果没有鲁肃借荆州,东吴的战略形势会十分危险。正是鲁肃借荆州给刘备,才缓解了东吴的压力。
  而且鲁肃对于荆州是做了两手准备的。他虽然是一贯想保持和刘备的友好。可是,如果双方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也有武力解决的手段。这从他重用吕蒙就能够看出来。吕蒙是主张武力夺回荆州的,他和鲁肃的观点不同,但是鲁肃没有打击压制吕蒙,还让他担任自己的继承人。就是为了将来实在无法和平收回荆州做准备。而收回荆州的兵力,也正是鲁肃在借荆州之后积攒的机动兵力。
  而其余的三位都督,也各有所长。在这些都督里,能力最强的是周瑜。他的军事才能,让曹操和刘备心生畏惧。在周瑜活着的时候,曹操不敢南下攻打东吴。而刘备畏手畏脚,不敢越雷池一步。而周瑜却一心北伐西征,想要囊括荆州,占有四川,收编刘备。幸亏他生病早死,要不然真不知道三国走向究竟如何。
  吕蒙则是和孙权定下武力夺回荆州的人。他的袭击荆州的一战,成为中国古代奇袭作战的经典战例。他也因为达成了孙权多年的心愿而备受孙权夸赞。
  陆逊则是东吴非常优秀的将领,他也是《三国志》中为数不多的单独立传的人物。他文武双全,既能够率领千军万马,在战场冲锋陷阵,又能够立于朝堂,担任丞相的重担。他的夷陵之战,也是中国的经典战例。
  但是,这三个人的功业都是和鲁肃分不开的。先不说鲁肃制订了东吴的战略方针,他们都是按照鲁肃的方针行事。就说鲁肃的孙权联盟政策,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周瑜得益于鲁肃建立的孙刘联盟,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能够在各个战线大显身手。
  而吕蒙则是破坏了孙权联盟,取得了荆州之战的胜利。而这个胜利也是建立在鲁肃的孙权联盟之上的。正是由于鲁肃的孙权联盟,使得关羽没有防备遭受了奇袭。
  至于陆逊,则十分可悲。由于吕蒙的过失,使得吕蒙不但没有孙刘联盟的帮助,自己还成了救火队长,东西救应。虽然在夷陵之战打败了刘备,在石亭之战打败了曹休。可是,这些胜利都是防御战的胜利。
  面对整条长江防线,面对强大的曹魏,陆逊就算是有天大的本事,也只能徒唤奈何。陆逊也成为四大都督中没有能够开拓领土的都督。
  结语:
  东吴的四大都督对东吴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这四人中,鲁肃的战功最小,可是他的贡献却是最大的。这是因为,他的智慧是四人中最高的。他用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过人的能力,为东吴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他的《榻上问对》为东吴指明了发展方向,他坚持的孙刘联盟为东吴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他的努力下,孙刘联盟一直比较稳固。这让曹操无隙可乘,只能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他借荆州给刘备,当时正在写信的曹操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竟然手中的笔落地也不知道。可见,鲁肃这一步让曹操何等震撼。
  可惜,鲁肃所做的一切,并不能被孙权理解。他一心想拿回荆州,实现自己安全的考虑。虽然,吕蒙利用鲁肃多年的联盟红利,奇袭夺回了荆州,可是也使得鲁肃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即便是东吴有陆逊这样优秀的人才,也无法挽回局势,蜀汉和东吴双双退出了争夺天下的舞台。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
  东吴四大都督各有所长,都为东吴的兴盛立下了功绩。周瑜最大功劳是力主抗曹,并在赤壁战役中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挽救了东吴,奠定了三国鼎立雏形。不足是战略眼光有限,看不到孙、吴联盟的重要性,所以罗贯中在小说中写他心量狭窄,也不是空穴来风。鲁肃颇具战略眼光,一举看透非孙、刘联合不能战胜曹操,多次促使两方的同力合作,也为化解两家矛盾作出了努力。且本人属忠厚长者,人缘极佳。不足是军事上稍弱。吕蒙这个都督较差一些。为邀功鼓动孙权夺取荆州,杀了关羽,导致两家夷陵大战,破坏了两国关系,使生灵塗炭,人民遭殃。也使得吴国背信弃义,背上了信义之耻。功劳是取得了荆州全境之地,扩大了东吴国土面积。陆逊是最全面的一个,不仅打败了刘备,扶东吴于危难之中,而且在抗曹方面也是极具战略眼光。这四人皆是东吴的栋梁之才,也是孙权最为倚重心腹大臣。
  周瑜的智慧在于个人方向比较明确,一开始认识到天下事不可为,铁定跟定孙氏打江山。在赤壁之战中是吴军方面总指挥,以三万人对阵曹操几十万,火烧赤壁,打败曹操。这是最大的功绩。
  鲁肃与周瑜有点象,也是认识到天下形势。自己找出路,他明确地提出东吴可以鼎足为一方与中原抗衡,得到了孙权的赏识,坚定了不投降与曹军作战的意志。鲁肃的不足是答应借荆州给刘备为安身之地。从另方面说,不借给荆州又如何呢,没有这条件,刘备可能不会跟孙权合作,赤壁之战不是孙权一家在战斗,是两家联合作战的结果。从这说,鲁肃的连横之策是有效的。后来,鲁肃指出刘备已经得了四川,应该信守诺言,否则会为天下人笑话,刘备不得不画湘江分治,把荆襄九郡一半还给孙权。也算是善始善终了。鲁肃的智慧应该是大智慧了。鲁肃的这个大操作直接决定了三国鼎足形势的最后确立。
  吕蒙是个武将,打仗身先士卒。孙权喜欢读书,也要吕蒙读书,吕蒙也很用功。吕蒙经常给鲁肃出主义,鲁肃说,大兄弟,你的书是没有白读啊。吕蒙说,不要瞧不起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吕蒙向孙权建议,说,我们可以进攻关羽,关羽的作用的确是可以帮我们挡住北边来的魏军。但是,我派潘璋守住秭归,蒋敬游击在长江,一样可以防御魏军。孙权于是同意打关羽。吕蒙本来就有病,于是回家养病。关羽听说吕蒙不在,就把荆州的精兵都调到樊城攻打魏军,吕蒙却悄悄的白衣渡江袭取了荆州。吕蒙的计策也是成功。但是激怒了刘备,刘备率领大军要为关羽报仇,为东吴又带来了战争。你能说吕蒙的智慧是大还是小?吕蒙最不应该的是截杀了关羽。孙权和曹操当时都下命令要放过关羽,吕蒙偏偏要为大都督周瑜报仇,派马忠斩杀了关羽,彻底激怒了刘备。吕蒙是小不忍而乱了大谋。
  荆州大战的摊子还是要由陆逊来收拾残局。好在陆逊能够忍,受命于危难,制约吴军不与刘备接战,找机会用火攻,把刘备70万大军杀败。陆逊在后面抗击魏军进攻也屡次成功,是一代杰出统帅。但是也没有跨出国门打到蜀国或者魏国去,算是守成。如比较,当年春秋吴国,孙武只用3万人马打入楚地,攻占楚都。是比不上的。
  从总的谋略来看,还是鲁迅有大智慧,鲁肃了解刘备方面,识大体,顾大军。而周瑜吕蒙则不大清楚,多犯错误。吕蒙不过是一名战术将军,谈不上智慧。陆逊为一兵家不能有大作为,也称不上大智慧。三国的鼎力实在是有赖于鲁肃。鲁肃虽然对内比较粗鲁,对外却可以称得上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
  东吴四大都督指的是周瑜(175年—210年)、鲁肃(172年—217年)吕蒙(179年—220年)、陆逊(183年—245年) 四位都督的年龄相差不大,最大的鲁肃比最小的陆逊只大了十一岁,陆逊活的时间最长,而且有本地士家大族的身份背景,他在吴国的影响最大。在吴国建国前期,赤壁之战大败曹操、收复荆州擒杀关羽,夷陵之战追击刘备是三件大事,这三件大事,四位都督分别有参与并各自发挥了重要作用。
  周瑜,先帮着孙策平定江东,后又帮着孙权稳定江东," 外事不决问周瑜" 绝不是一句空话,有周瑜在孙权才能迅速稳定江东局面并进一步发展。 赤壁之战前,曹操想和孙权会猎于吴,是周瑜站出来坚决主站,他不只提了建议还亲自操刀,周瑜主导了东吴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后来东吴其他三位都督治理江东奠定了基础。相比其他三位都督周瑜有"打天下"的功劳,他被后人列进武庙当之无愧。
  鲁肃,早在孙权上任之初就为孙权谋划了"榻上策",指出了东吴未来的发展方向, 赤壁之战前极力主张孙刘联盟共同抗曹,协助周瑜打好赤壁之战,没有鲁肃就没有孙刘联盟,没有孙刘联盟就没有三分天下。 鲁肃虽然不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但鲁肃是一个优秀的战略家,相较而言鲁肃站的角度更高,如果单纯比较政治智慧,鲁肃更胜一筹。
  吕蒙,在军事斗争中成长起来的优秀将领,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但他的智慧只停留在战术层面,"白衣渡江"收复了荆州的同时也失去了盟友,致使吴蜀两国再也不能有所作为,只能坐等敌人做大。
  陆逊,东吴乃至三国时期的一代名将, 收复荆州前给关羽写信以安其心,在夷陵战场制定火攻刘备的计谋,比孙权小一岁的他深得主公信任,只不过晚年陷入了太子之争郁闷而死。陆逊不仅自己是军事家,他还培养儿子陆抗也成为军事家,陆逊军事智慧更高一筹。
  东吴四大都督谁的智慧更高一筹呢?看从哪方面比较,比政治智慧鲁肃更高,比军事智慧陆逊更高,比贡献周瑜更早,比学习能力吕蒙更快。
  《三国演义》中,称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为东吴四大都督。其实,正史中,这四个人都没有担任过"大都督"这样的职务。但因为这四人曾先后统领东吴兵马,为孙权保一方平安及建立霸业立下汗马功劳。所以,演义小说便把他们称为"大都督"。
  而且,这四任大都督中,都有职守上的承接关系,以孙权的话说,周郎之后又子敬,子敬之后有子明。吕蒙死后,夷陵之战中又冒出个陆逊,在危急之中拯救了东吴。而在吕蒙白衣渡江袭取荆州之战中,陆逊献计吕蒙诈病麻痹关羽,也算是与之前的三大都督有关联了。所以,把这四人放在一起比较,也是大可一比的。
  假如以《三国演义》来衡量,仅以智慧论此四大都督,周瑜毫无疑问的要排在第一位,然后是吕蒙、陆逊、鲁肃。但是,《三国演义》为了突出诸葛亮、关羽,抹掉了鲁肃很多历史功绩,成了刘备集团的一枚棋子。从正史看,鲁肃恐怕不是罗贯中笔下的有点迂腐的仁厚长者,而是胸怀大略的智谋之士,其智慧不亚于诸葛亮。因而,东吴四大都督若按正史排名,鲁肃当为第一,其智慧也要高出周瑜、吕蒙、陆逊一筹。
  鲁子敬最先提出"三足鼎立"的战略谋划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鲁肃率部投奔孙权。在一次聚会上,孙权对鲁肃的言论很感兴趣,便在会后留下了他,单独请教天下大事。在这次谈话中,鲁肃对孙权提出了建立霸业以争天下的战略构想。鲁肃说:"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 "
  这应当是"三足鼎立"的最早模型,鲁肃脑海中的三足,指的是东汉王室、曹操、孙权,不包括当时尚在四处飘零的刘玄德。
  后来,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献"隆中对",也提出了"三分天下"。然而,此时,已经是公元207年的事情了。所以,历史朝着三足鼎立方向发展,孙权这一方势力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可以说,"三国"的形成与鲁肃密不可分。这一点,周瑜、吕蒙、陆逊都不可与之相提并论。
  鲁肃的"三足鼎立"方略并不只是一种构想,而是有步骤的步步推进。当时,鲁肃对孙权说:"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毫无疑问,鲁肃的战略步骤首先是夺取荆州。这一点,也为曹操、诸葛亮所共识。但是,鲁肃提出夺取荆州,然后鼎足江东计划时,曹操正在北方平定诸侯,诸葛亮尚在隆中躬耕。假若孙权此时进兵荆州,恐怕会有很大的胜算。鲁子敬认为"鼎足江东"战略的前提就是"北方多务",曹操等军阀忙于逐鹿中原而无暇南顾。孙氏又与刘表有世仇,兴兵攻打师出有名。即便不能捣毁荆州老巢,但攻占后来与刘备争夺的长沙等地,夺占部分荆州辖地,提前向西扩张,也不至于后来处于被动的局面。
  但是,孙权缺乏其父兄的壮志雄心与武力胆魄,鲁肃提出"鼎足"江东计划时,孙权竟然这样说道:今尽力一方,冀以辅汉耳,此言非所及也。
  在这样的自保策略下,孙吴不断错失机会,竟然连一个江夏都打不下来。好不容易打下来了,由不敢坚守,只是掠走了部分人口便退兵回东吴了。直到曹操挥师南下,鲁子敬才催促孙权,赶紧建立孙刘联盟,以抗曹操,力保"鼎足"。
  借荆州到底是对是错
  孙权因为自己缺乏霸王胆气,错失了占据荆州的最佳时机,使得鲁肃不得不在曹操南下之际,火速催促孙权,联络刘备,希望刘备帮助刘表的两个儿子稳住荆州局势,抵御曹操下江东。
  此时,孙权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即派鲁肃北上联系刘备。但是,鲁肃出发之后,曹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迫使荆州刘琮投降,占据了三家都希望得到的战略要地。面对不利局面,鲁肃并没有放弃,而是星夜兼程倍道,在当阳见到了刘备。原本打算投奔苍梧太守的刘备集团因为鲁肃的到来改变主意,决定与孙权攻抗曹操。
  刘备、诸葛亮之所以答应鲁肃的计划,其中肯定有交换条件。从后来的历史进程来看,这个条件大概与荆州有关,也就是后来的"借荆州"。
  鲁肃见到刘备后,得知他们将投苍梧太守,恐怕预料到了事情严重性。一则,江北失去一道抵御曹操的屏障,孙权将孤身迎战。以孙权的胆识,投降是极有可能的。第二,苍梧(今广西梧州一带)远离主战场,刘备完全可以静观事态变化,如诸葛亮所盘算的那样,无论哪家得胜都可从中渔利。假如刘备从苍梧发起攻击,向东、向西、向北,都有望实现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目标。
  然而,在诸葛亮的计划中,最优选择就是占据荆州,然后西取巴蜀。鲁子敬既然开出了这样的条件,便能跟满足刘备、诸葛亮的需求,这笔买卖也就顺利的成交了。
  其实,借荆州是鲁肃为实现战略置换所行的一步险棋。当时,孙刘两家都没有把握单独自保,必须联合起来,才有望对付乃至击败曹操。既然联手,就得共享战争成果。"借荆州"说白了,实际上就是瓜分击败曹操之后由孙刘两家占领的地盘。因为,荆州原本不是刘备的,更不是孙权的,谈不上谁借给谁。"借荆州"应当是把该分给孙权的地盘暂时借给刘备,而孙权这方需要打下其他地盘来交换。
  因为达成了这样的条件,刘备、诸葛亮便加以利用,以"赖账"的方式,借而不还。虽然如此,东吴却籍此实现了"鼎足江东",历史也因此进入三分天下时代。假如不把荆州"借"给刘备,孙权敢灭了这个维系三家暂时平衡的刘氏集团吗?从当时的形势看,孙权没有胆魄,也没有能力这样做。从他们出兵为刘备打合肥、南郡的战役来看,孙权远远不及乃兄孙伯符,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胆略与曹操形成南北对峙。同样,攻打刘备孙权也是心中无底。听说刘备占据了荆州(治所),便立即与之和婚。
  所以,借荆州三国棋盘上的一个大招,绝不是鲁肃的失误。这个计划,孙权当时是极力支持的。
  孙刘联盟为三国的形成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鼎足江东"这个总体战略谋划之中,鲁肃在历史即将走到拐点的时候,提出联合刘备共治曹操,便将历史导向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周瑜打赢赤壁之战,其实,也是鲁肃总体战略之中的一次重大战役。
  周瑜根本就没有鲁肃这样的战略谋划,鼓励孙权与曹操决战,仅是凭借自家实力,根本就没想到要去联络远未成气候的刘备集团。实际上,赤壁之战的决战地点是在乌林。准确的讲,火烧赤壁应当是"火烧乌林"。乌林在赤壁对岸,假若没有刘备的配合,周瑜要打赢这场战争,恐怕会有不小的难度。
  对于鲁肃借荆州以巩固孙刘联盟,周瑜并不赞同,甚至还给孙权建议,以孙权嫁妹为名软禁刘备。若此,孙刘联盟将不复存在,东吴又将直面曹操。这条计策幸亏没被孙权采纳,否则,便正中曹操下怀。当时,曹操听说孙权把荆州借给了刘备,吓得毛笔都掉在了地上。
  此后,鲁肃在极力维持孙刘联盟的基础上,与刘备据理力争,文武兼施,迫使刘备交出荆州部分地盘,以湘江为界划清地盘(上文提到,孙权若及时占领这些地方,哪有这么多事)。这其中,"单刀赴会"是鲁肃约关羽谈判时提出来的,而非关羽英雄气概吓坏了鲁肃。就是这次"单刀赴会",鲁肃义正辞严的指责关羽,刘备才不得不罢兵"还"了部分"债务"。
  鲁肃在接任周瑜的职务后,一直在策划收回荆州。屯住陆口时,鲁肃曾经去看望了吕蒙。原本,鲁子敬很看不起吴下阿蒙,但听了吕蒙为夺取荆州而制定的五种方案后,立即拍着他的背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鲁肃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他结为最好的朋友,并把他推荐给了孙权。鲁肃死后,吕蒙接任,终于实现了鲁子敬生前愿望,攻占了东吴日夜渴望的荆州。
  假若鲁肃不把荆州借给刘备,刘备便有除了投奔苍梧太守吴臣而外,孙权也将提前与曹操决战而不一定获胜。这样,是不是会出现三国这段历史,还真的不好说。
  因而,以"借荆州"为条件建立起来的孙刘联盟,实际上是三国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孙刘两家以荆州为据点所展开的斗智斗勇,都为后来的三国建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吕蒙、陆逊,乃至周瑜,都是在鲁肃的战略大框架内发挥自己的智慧,其历史功绩很难与鲁肃相提并论。
  孙权对四大都督的评价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在登基仪式上,孙权对群臣说:"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於事势矣。"孙权所说的"尝道此"指的就是鲁肃所谋划的"鼎足江东"。然而,正如上文所讲到的,孙权当时根本就不采纳这条建议,而是甘愿臣服于汉室。也是因为孙权当时的不思进取,错失夺取荆州的最佳时机,导致了后来无奈"借荆州"以实现战略转换。但是,孙权却与陆逊论及周瑜、鲁肃、吕蒙三人时,说了这样一段话:
  公瑾昔要子敬来东,致达於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子敬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周公不求备于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常以比方邓禹也。又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于子敬。
  按照孙权的排名,周瑜第一,吕蒙第二,鲁肃最后。之所以是这样的排名,原因是孙权对鲁肃劝他"借荆州"耿耿于怀,说是鲁肃"一短"。因为这一短在吕蒙手上得以弥补,所以,就凭这一件事,孙权认为吕蒙比鲁肃强。
  除了这一处评价外,孙权对鲁肃的人品给予了质疑。因为关羽守荆州,孙权感到十分害怕,试图和婚也遭拒绝。此时,鲁肃给孙权上书说"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这件事情竟然被孙权说成:"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 "
  孙权这是放下碗筷打厨子,没有当年鲁肃的战略远见,孙权别说"借荆州",恐怕将面临向曹操投降,或者被曹操所灭的巨大危机。自己不具备父兄的武功胆略,错失战略时机,又惧怕关羽,便将鲁子敬的功劳以受杀关羽而抵消。这其中恐怕有屡遭关云长羞辱,吕蒙为他雪耻的缘故吧。
  除此之外,便是孙权为自己护短。当年,鲁肃劝说他袭取荆州,孙权则甘愿做汉室之臣,从而错失了战略良机。孙仲谋在怎么厉害,也难免做一回甩锅侠。
  至于陆逊,孙权的评价也有不少,但谈到陆逊的智慧时,孙权竟然认为"伯言常长于计校,恐此一事小短也。 "尽管陆逊夷陵之战击退了刘备,等于又一次挽救了东吴,为孙权称帝举行了奠基礼。但是,这样的功绩同样比不过吕蒙袭取荆州,为自己雪耻,为自己护短的功劳大。
  因而,孙权并非雄才大略之主,他对四大都督的评价并不一定十分可信。倘若一定要给东吴四大都督排一个顺序,就必须全面参考他们对东吴的功绩与贡献。因为,这些功绩与贡献都是凭借其智慧换来的。
  鲁肃的"鼎足江东"是统括东吴历史的总战略方针,无论周瑜的赤壁大胜,还是吕蒙袭取荆州,以及陆逊的夷陵之战,乃至孙权称帝,都是基于这个战略框架下的战略步骤。没有这一点,孙权也就是个割据一方臣服汉室,最终还有可能臣服曹操的诸侯王。为实现这个战略目标,鲁肃力主孙权与曹操决战,并以"借荆州"为条件换取了孙刘联盟,因而打赢了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才是"鼎足江东"最关键的一步,鲁肃深谋远虑,决定了东吴三分天下有其一,居功至伟,排名第一当无可争议。
  陆逊除了在夷陵之战中大获全胜外,成功袭取荆州也功不可没。后来,还在石亭击退了曹休,粉碎了一场内外勾结的灭吴阴谋。曹休因为兵败而羞愤难当,活活被气死。按照陆逊的功绩,当居四大都督的第二位。
  周瑜、吕蒙,则要退居第三、第四的位置了。
  虽然这样排序,但三国人物在每个历史节点中,都担当了自己的责任,历史节点不同,所处形势各异,简单的排序似乎并不公平。东吴的四大都督继往开来,都为东吴政权的建立与三足鼎立的形成和发展贡献了智慧,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因而,绿野老道认为,这四大都督排名不分先后。
  东吴的四大都督按时间先后的排列顺序分别是: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四大都督的话,我认为是这样的:
  周瑜文武双全、胆略过人,是天生领导型的儒将。
  鲁肃低调沉稳、深谋远略,是战略级别型的谋士。
  吕蒙勤奋好学、勇猛善战,是封疆大吏型的上将。
  陆逊足智多谋、冷静善断,是江山社稷型的奇才。东吴四大都督
  简单地说,周瑜是儒将,鲁肃是谋士,吕蒙是上将,陆逊是奇才,如何才能比较他们的智慧呢?其实很简单,从他们的言行就比较。
  智慧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多种方面的能力,而不是限局在一种,从这一点来看,吕蒙第一个被排除最有智慧的人,吕蒙的确勤奋好学,打起仗来也是勇猛善战,包括用计谋装病迷惑关羽,让关羽放松对东吴的防备,与孙权商定奇袭荆州的战略,以白衣渡江将东吴士兵化装成商人成功骗过了关羽的哨兵,以善待荆州百姓收获了荆州民心,让关羽不战而败。吕蒙
  所有的一切似乎彰显了吕蒙独特的军事才能,但是吕蒙偷袭荆州的行为等于是明面上撕毁孙刘联盟的协议,在三国鼎立的时刻,两个弱小的国家却首先打起来了,这无疑是一种短视,以整个天下的战略来看,吕蒙的行为就是一次极大的冒险,带来了刘备疯狂的报复,也给东吴带来了一场巨大的风险,幸亏陆逊打败了刘备,才暂时化解了风险,如果陆逊败了,那将会是东吴的亡国,而这都是吕蒙偷袭荆州之后的巨大政治风险,所以吕蒙的智慧大打折扣,是四大都督中最低的,排名倒数第一。
  第二个被排除最有智慧的人是周瑜。没错,周瑜确实是文武双全、胆略过人,是东吴内部坚决支持孙权抵抗曹操的鹰派人物,在赤壁之战利用黄盖提出的诈降计加火攻计击败了强大的曹操,后在随后的南郡之战中击退了曹仁成功占领了南郡,周瑜以独特的军事才能击败了当时军事能力最强的曹操,看起来,周瑜很有智慧。周瑜
  但是,周瑜在赤壁之战后向孙权提出的一系列战略是有问题的,周瑜建议孙权软禁刘备,然后把关羽、张飞纳入麾下,再沿长江逆流西进攻打盘踞益州的刘璋,夺取益州,进而与曹操划江而治。周瑜这一战略的可操作性非常低,甚至没有,软禁刘备也许能成功,但会引发刘备背后整个集团的敌视,尤其是关羽和张飞,周瑜是绝对不可能既在软禁刘备的同时,还能把关羽和张飞收入麾下。
  再就是周瑜夺取益州的战略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周瑜没有合理地解决刘备集团的问题,要知道刘备的终身理想就是占据益州和荆州,如果周瑜能活着攻打益州,那占据荆南四郡的刘备绝对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抄了周瑜的后路,如果孙权敢软禁刘备,那么不用曹操出手,孙权和刘备的势力就会打起来,到时候曹操直接再次南下渔翁得利统一天下并不是难事。
  事实上,周瑜的这一战略是一大败笔,辛亏没有实施,否则东吴政权将面临巨大的政治风险,当时刘备势力已经初步形成了,是无法忽视的一股势力,既然关羽和张飞这样的万人敌,又有诸葛亮这样善于治国的人才存在,在短时间内,刘备势力不可能会被孙权或者周瑜击败,所以在既成事实之下,刘备集团只能联合,而不能被控制或消灭,所以周瑜的智慧打了折扣,在四大都督中排名倒数第二。陆逊
  第三个被排除最有智慧的人是陆逊。对,你没看错,陆逊的确是足智多谋、冷静善断,能够在夷陵之战,以名不见经传击败打了一辈子仗的刘备,非常容易,而且夷陵之战中,陆逊一直在战略示弱,以便发现刘备的弱点,最终陆逊利用刘备放弃水军,入林扎寨的弱点,一举大败刘备,这就是陆逊杰出的军事能力。
  同时,陆逊还在石亭之战中大败曹魏名将曹休,只可惜没有听从朱桓扩大战果、全歼曹休、割据淮南的建议,陆逊属于那种守土有责,进攻不力的将领,在军事上的战略过于保守。另外,陆逊也是东吴第一任丞相,这就是陆逊的社稷之才,能文能武,但陆逊在孙权选择继承人的事件上站队,导致了孙权对陆逊的猜忌,最终陆逊被孙权逼死,这就是陆逊的智慧失败的地方,所以他的智慧在四大都督中排名第二。鲁肃与吕蒙
  最终,四大都督中最有智慧的人就是鲁肃,为什么是鲁肃,他不是个老实人吗?
  鲁肃一点也不老实,相反还非常强悍,敢以一万兵力在益阳与三国第一名将关羽的三万兵力相对峙,更牛的是鲁肃还敢单刀赴会见关羽,据理力争讨要荆州,说得关羽毫无回口之言。而正是因为鲁肃牵制了关羽,才让吕蒙有机会攻取荆南三郡,最终双方湘水划界孙权要走了2个郡,算起来还是东吴的胜利。
  但是,鲁肃一生对东吴最大的贡献却是战略级别的国家发展大计,一个国家的战略就相当于未来的发展,战略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荣辱兴衰,鲁肃是三国之中第一个向孙权提出先三分天下,后划江而治的战略家,没有之一,鲁肃的战略比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早了7年,却是孙权建国立业的基本。鲁肃与孙权
  鲁肃在公元200年就敏锐地发现天下形势的发展,劝孙权先巩固自身实力,再稳步发展,向西攻取荆州,击败刘表,先与曹操、刘璋三分天下,然后再西进消灭刘璋,由孙权与曹操划江而治,最终再北上统一天下。这是整体战略,孙权在一生中只完成了二分,便建立了帝业。
  赤壁之战前,鲁肃在曹操南下荆州的危机中发现了东吴的危机,敏锐地到荆州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与其说是赤壁之战三分天下,不如说是鲁肃的联刘抗曹战略导致了三分天下,鲁肃的眼光非常长远,在别人还没有看到问题所在时,鲁肃就已经做好了结果的预测,力保东吴数十年国家安全稳定,鲁肃才是头功,所以鲁肃的智慧才是四大都督中排名第一位的。
  个人观点,统兵打仗当数周瑜。外交代谋应该鲁肃。守疆御敌非陆逊也。吕蒙充其量为一良将而己。
  周瑜、鲁肃、吕蒙、陆逊是东吴前期的四位大都督,此四人皆镇守过荆州,都是当世豪杰,不过这四个人的眼光和能力还是有区别的,如果非要分个高低,我认为应该是周瑜第一、鲁肃第二、陆逊第三、吕蒙第四。
  周瑜是被《三国演义》严重妖魔化的历史人物,历史上的周瑜绝对没有小说中的那般嫉贤妒能,相反,真实的周瑜十分大度,也是赤壁之战的总指挥。
  周瑜这个人不光能打仗,还非常有战略眼光,其水平完全不亚于诸葛亮。
  (梁朝伟饰演的周瑜)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表示,希望刘备能够割据荆州,拿下益州,待时机成熟之时北伐中原。
  至于孙权方面,诸葛亮并没有把他当做竞争对手,诸葛亮认为只要消灭曹魏,孙权完全不足为虑。
  后世对于《隆中对》的评价极高,实事求是的讲,《隆中对》也确实比较完美,但其中还是有一个BUG,诸葛亮没有充分考虑到孙权对自己的威胁。
  事实上周瑜就一直在打荆州的主意。
  赤壁之战结束后,周瑜便立即发动了南郡之战,此战继续由孙刘两家联手完成,整个战役打了整整一年时间,最后曹军失败,南郡被周瑜攻占,南郡以南的荆州地区被刘备占据。
  在南郡之战中东吴军仍旧是主力,刘备负责给东吴军打下手,但刘备在战后获得的土地却更大,难道吴军统帅周瑜是傻子?
  周瑜当然不是傻子,周瑜此战的目的就是直奔南郡,因为南郡扼守长江航道,是荆州进入益州的必经之地。
  没错,周瑜想要荆州,也想要益州,他与诸葛亮的战略规划完全相同。在周瑜原本的计划中,吴军在稳固江东之后,要逆江而上,先拿荆州,后拿益州,与曹操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从周瑜的规划中可以看出,他的野心要比诸葛亮大多了,诸葛亮只谈三分天下有其一,而周瑜直接二分天下,压根没想过给刘备留活路。
  如果不是周瑜早早病逝,诸葛亮的三分天下就悬了。
  总的来说,周瑜是一个文武兼备之人,打仗一流,战略也一流,四大都督中他排第一是没啥争议的。
  周瑜病死之后鲁肃接棒,担任东吴第二任都督镇守荆州。而随着鲁肃的上台,东吴的对外战略就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央视版《三国演义》中的鲁肃)
  鲁肃的想法与周瑜完全不同,鲁肃也想搞三分天下,因此他非常拥护孙刘联盟,不仅放弃了西进益州的打算,还将周瑜辛辛苦苦打下的南郡借给了刘备,帮着刘备拿下了益州。
  说实话,鲁肃的战略也还不错,相比于周瑜而言,鲁肃只是更加保守一点。试想周瑜即便是真的拿下荆州益州,与曹操南北对峙,但当时的南方真的能顶着中原的压力吗?
  要知道东汉末年的江南还是比较落后的,不论人口还是经济都落后于中原,即便拿下了巴蜀也改变不了北强南弱的局面。
  所以出于保守起见,鲁肃还是希望三分天下,让刘备占据益州,给自己当个帮手。
  我个人认为鲁肃的战略眼光同样是不错的,他比较识大体,希望能够联刘抗曹,保江东一隅之地,论才能和眼光,他应该是排第二。
  到鲁肃病逝之后,吕蒙继任为大都督,但吕蒙这个人纯属一介武夫,身为军人,他是的原则是寸土不丢,天大地大老子最大,自己完全可以单挑曹操和刘备。
  (央视版《三国演义》中的吕蒙)
  平心而论,吕蒙打仗还是很厉害的,但战略眼光确实不咋地,他就是个好战分子,他不光建议孙权打荆州,还要求孙权北上打徐州,关羽、张辽他都敢揍,是胆肥儿的典型代表。如果论综合实力,四大都督中他应该排最后。
  吕蒙自从担任大都督之后就一直想打荆州,此时鲁肃也已经死了,东吴内部的主战派迅速抬头,陆逊就是其中一位。
  陆逊是被《三国演义》埋没最为严重的旷世名将,陆逊一生中都没有打过白仗,非常非常厉害的名将。
  (央视版《三国演义》中的陆逊)
  在陆逊的指挥下,东吴成功团灭荆州的关羽军团,拿下荆州。
  此后陆逊长期镇守荆州,先后挡住了蜀汉的东进和曹魏的南下,论武功的显赫,陆逊是妥妥的东吴第一,综合实力位居四大都督第三,也可以排第二,他与鲁肃的能力应该是不相上下。

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文臣武将都得到封赏,为何赵云只是杂号将军?刘备群发红包时,故意不给赵云留一个。其中缘故,陈寿在三国志中已经点明。不公的封赏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开始群发红包。关羽马超张飞黄忠,进前后左右将军魏延,也由牙门将军,进为镇梁武帝为什么要佛教徒不准吃肉呢?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梁武帝为什么要佛教徒不准吃肉呢?其实梁武帝要求的是出家和尚不许吃肉,也就是有僧籍的出家和尚,而不是佛教徒,但是长久下来,就变成了佛教徒不许吃岳飞的墓前原本跪着5个人,如今却只剩下4个人,是谁不用跪了?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绍兴十年六月下旬,岳飞在李若虚的支持下挥师北上,拉开了第四次北伐的序幕。这次出征前岳飞做了详细的计划,如果不出意外可以大获全胜。顺昌水浒传中,太尉高俅枢密使童贯太师蔡京,三人的官职哪个更大?三人的官职,应该是蔡京最大,为正一品。童贯第二,为从一品。高俅最小,为正二品。史料记载,北宋的官阶设置,前三品如下正一品诸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诸赵匡胤50岁暴死,赵光义如何对待24岁皇嫂?在北宋的历史上,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之死是一件皇家都不愿提起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赵匡胤死得蹊跷。首先是年纪不大突然暴死。其次是死后居然传位给弟弟,实属少见。历来就有野史流传赵匡胤解决光棍问题,古代朝廷有妙招,就是太缺德古代朝廷是如何解决光棍过多的问题的古代朝廷是如何解决光棍问题的呢?这里首先要说明一点,虽说古代统治者总把民为贵挂在嘴边,但实际上从来也没有把民为贵当成一回事儿,就是随便说说,不能当契丹族是现在的哪个民族?契丹族曾经是中国古代游牧民族,最早发源于东北地区,一直采取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相传契丹族发源于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很长时间一直在这一地区迁徙和融合。关于契丹这个称呼最早起源于北清朝中堂官职有多大?为何和珅和李鸿章都被称为中堂?说起李鸿章,我觉得大家应该不陌生了,我们在历史书上学到过,他就是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人,他曾代表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在历史课本上,他被描述成一个对国家不利的人秦始皇统一六国,但至死也没有灭掉这个小国卫国,中国周朝诸侯国,姬姓,周武王弟康叔后裔。先后建都于朝歌楚丘帝丘野王,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一带。根据史记战国策左传等史料的记载,周公平定武庚之乱后,封其同母少弟康他是中南海的大管家,也是8341部队的真正掌权人,后官至正国级他是咱们中国共产党优秀的领导干部,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他的一生合作的时间最长的人就是中国人民最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可以说他建国后一直都在保护毛主席的安全,为此他也被人誉为是中南海匈奴每次被击败之后,动不动又几十万骑兵,到底哪来这么多人?对应回答您的三个问题第一,匈奴被击败为何元气未伤,仍能调动数十万骑兵?匈奴是游牧部落联盟的统称,匈奴善骑射铺张羊皮便能驰骋万里,而中原政权在对抗中进步,考古证实马鞍是西晋完善,马镫
明朝锦衣卫的最后日子组织一天之内毁灭,与永历帝一起被终结古代社会中官府的存在,让无数百姓感受到了公平,这是朝廷为了维持秩序而建设的一种机构,同时也是朝廷为稳定社会安全,从而做出的准备。建立一个国家或许需要一定运气作祟,但如果想要建立起一团史资料大南溪边防十一连往事并不如烟(胡弟章)大南溪边防十一连往事并不如烟胡弟章作者任连队文书时留影。1979年4月,我作为准备打仗补充前线的新兵,从贵州家乡来到云南河口前哨,分到大南溪,连队称云南省军区边防第13团3营11连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生命不息冲锋不止观电影长津湖暨胜星公司精神文化建设有感一观电影长津湖感受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去时少年身,归来甲子魂。71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我们军威国威,倘若没有当孔子故事一孔子的祖上是宋国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亲兄长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孔子故事二鲁定公六年(公元前504年),季氏家臣阳虎擅权日重。孔子称之为家臣掌政。所以孔子不上任,退隐而修著诗书礼乐,众多弟子跟着孔子走遍各国,跟随他学习。阳虎想要见孔子,而孔子却不想见到阳开国上将王震,找县长办事被耍官威,一通电话给叶飞撤掉他王震,是我国赫赫有名的开国上将,骁勇善战。在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八路军120师359旅长兼政委,为中国革命的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地位崇高的上将,却在一个小小的县长那里明朝往事(179)申时行为何要废除张居正最为骄傲的改革政策?在明代所有的内阁首辅中,申时行是最能混的一位没有之一,不过这位仁兄的混法有点特别,一些朋友喜欢窝在家里混吃等死,整天精神贫乏不学不动,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刷剧打游戏,这种人,咱们统称饭1949年黄炎培主张保留中华民国简称,司徒美堂发怒我不同意1949年9月26日,周恩来在北京六国饭店设宴,邀请30位辛亥革命时期的前辈,讨论新中国国名简称问题。宴会上,黄炎培主张保留中华民国简称,司徒美堂却愤然起身大声说道我不同意!如今,辽宁史话在锦州市东南7。5公里小凌河转弯处,有一块三面环水,一面依山的平顶高地,形状是一只乌龟卧在小凌河旁,为此当地人称这地为王八盖子山。水手营子村就坐落在这里,这也因商代遗址被发现,而成包拯出殡,21口棺材同时抬出,盗墓贼看见,从此立一条不成文规矩有关包拯的影视作品,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古代电视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原因无他,保证本身就是谈及宋朝,不可避免的一位清正廉洁的好官。而且保证查案,一直以来以严肃认真,无论是什么身份蒋瑶光蒋介石唯一的女儿,一生坎坷,先嫁日本间谍后嫁红色特工蒋瑶光蒋介石唯一的女儿,一生坎坷,先嫁日本间谍后嫁红色特工上帝为你关了一扇门,也会为你开启一扇窗。这个女人大起大落的一生,也能让我们明白,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普通人的幸福是多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