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慈禧太后为何能稳固掌权47年?为何中间没有人敢夺权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主要是两个方面原因:
  第一,满清制度问题。
  满清到了慈禧手上,历代君主呕心沥血建立的制度,而且是一步步建立的制度,就是避免有人敢夺权。
  满清初期,严格来说无论是努尔哈赤还是皇太极,都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
  当时有个议政王大臣会议,里面都是宗王、八旗、贝勒等上层贵族,都是实权派,掌握兵权的。
  关键的军政决定,几乎都是议政王大臣会议集体讨论的结果。
  这在满清这种以部落联盟起家的游牧渔猎国家中,也没什么稀奇,很正常。
  从多尔衮开始,到了康熙时期,逐步弱化议政王大臣会议,加强皇权。
  到了康熙时代,推出了南书房制度,逐步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
  南书房中的大臣,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说来说去最后都是皇帝决定。
  而议政王大臣会议则是可以压迫皇帝放弃决定,赞同他们的主张。
  到了雍正时代,干脆成立军机处。军机处同南书房几乎一样,都是皇帝亲信大臣提出建议,然后照着皇帝的命令执行。
  而军机处最大特点是,跳过包括内阁在内所有国家机构,只有由军机大臣督促相关大臣做事。
  这样一来,等于将皇权扩大到极致,全国政治都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
  同时,传承明代的特点,军队的调动权、训练权和作战权是分开的。
  除了清末特殊时期,任何将军可以训练军队,不能指挥这支军队作战。指挥军队作战的,往往是临时任命的将领,麾下都不是嫡系,不能让他们造反。而即便是清末,未经国家允许擅自调动军队,也是满门抄斩的大罪。
  全国军队都是如此,禁军也是一样。而内廷侍卫都是地位很高的旗人子弟,他们不可能随便叛变皇上,因为大家都是利益共同体。
  至于普通大臣因无法掌握军队,也就不可能随便篡位夺权。
  代价是,皇帝要处理大量政务,非常疲劳,雍正就是这样累死的。
  到了慈禧时代,由于祖宗的制度,大臣篡位几乎没有可能,因为制度上不允许。
  慈禧历史上最大的危险,根本不是一群文人维新派乱搞要政变,而是同肃顺的斗争。
  咸丰死后,为了证据稳固,被迫任命了肃顺等顾命大臣,让他们掌控风雨飘渺的朝政。
  为什么慈禧可以轻易搞定肃顺?
  慈禧和慈安太后,具有最后的决定权,其实权力在肃顺等人之上,搞定他们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第二,慈禧太后自身的问题。
  慈禧太后权力欲望很强,而地位也很特殊。
  她是同治皇帝的母亲,比慈安太后更有权垂帘听政的资格。
  在同治皇帝没死前,慈禧地位是不可能动摇的。
  即便同治死后,慈禧和慈安太后的权力已经很巩固,立了同慈禧有密切血缘的光绪,也是没有人敢于反对。
  期间,大臣已经无足轻重,但慈安太后还有危险,慈禧就将其除掉,彻底消除政治上的隐患。
  而慈安太后死的时候,慈禧已经把持朝政20年,扶持了自己嫡系政治势力,已经难以撼动了。
  从此直到慈禧病死,没有一个大臣或者皇族有能力和慈禧对抗。
  满清这套制度,今天来看是不合理的,它最主要的问题是对于统治者要求太高。
  明代的内阁制度,其实是国内精英大臣执政,皇帝虽有决策权但往往直接批准,不予干涉。
  这种就是标准的精英执政,人家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更别说是精英大臣。
  满清这套制度,军机处最终沦为执行机构,大小事情都是皇帝自己想点子又决策。
  这个工作不但艰巨,而且工作量极大。
  据统计,雍正执政13年,天天都忙于政务,主要是批奏折。他每年只休生日和年假,平均下来他每天要手写朱批近3000字,而且他还要看60多件的题本。
  史记记载,雍正每天凌晨3点半左右起床,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0点,每天都睡不到4个小时!
  如果是康熙、雍正等还算英明的人物,国家情况就会较好。
  慈禧虽然擅长权术,也有些政治能力,但不学无术,文化程度极低,对世界情况并不了解。
  从庚子事变爆发后,慈禧写信请五台山高僧来用法术对付洋人,就知道她是什么档次了。
  这种人统治满清,虽然可以对付太平天国、捻军、西北回乱等弱小的力量,一面对洋人就完蛋,对外百战百败。
  慈禧太后和历史上其他那些掌权的太后都不太一样。
  为了说明这一点,咱们可以拿吕后和武则天与慈禧太后作比较。
  吕后为什么能够牢牢地掌控权力?主要的原因,是她依靠自己娘家的势力。她让她的两个侄儿吕产和吕禄掌控了禁军。军队就是权力,掌控了禁军,也就掌控了权力。
  另外,吕后在掌权的过程中,她还大力排斥异己,杀掉了很多刘邦的儿子。通过杀刘邦的儿子们,打击刘家的家族势力。削弱刘家的家族势力,从而使得刘家不敢反抗自己,从而牢牢掌控权力。
  武则天掌控权力的方法,一方面是她像吕后一样,依靠自己娘家的势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她像吕后一样,通过杀伐洗牌,杀掉那些敢于反抗自己的人。由于她采用了这样的高压政策,因此再也没有人敢起来反对她了。
  东汉末年也出现过多个太后专政的情况,这些太后之所以专政,同样是她们依靠娘家的势力,尤其是依靠舅子在朝廷中掌控大权,为太后的权力做保险。
  (慈禧)
  慈禧和这几位太后的情况都不一样。她并没有把权力转移到她的娘家人手上,慈禧并不是没有舅子,她是有个舅子桂祥。但是慈禧并没有让桂祥,没有采用东汉太后的方式。
  慈禧当然也杀人,在辛酉政变的时候,她打倒了八个顾命大臣,不过这是她上位的方式,此后她就没有再杀人了。
  由此可见,慈禧掌控权力的办法,确实和吕后和武则天等人都是不一样的。
  慈禧没有这样做,但是她竟然能够掌控大清王朝长达半个世纪。就这一点来说,吕后和武则天也都望尘莫及。
  吕后掌控刘汉江山,也就几年的时间。她一去世,她的势力就土崩瓦解了。武则天虽然一度当了皇帝,但是最终她却被她的儿子给赶下台,最后落寞地死去。
  慈禧不一样,慈禧掌控了大清王朝半个世纪,但是期间并没有人试图推翻她。爱新觉罗皇族没有人试图推翻她,朝中大臣也没有人试图推翻她。乃至于曾国藩等人在抗击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异军突起,手中掌控了绝对的权力,足以推翻慈禧的统治,但是曾国藩等人都没有这么做。
  从这里可以看出,慈禧太后确实是有非同一般的能力的,否则的话,她的命运不会那么好,那么,慈禧究竟有什么样的能力呢?
  我认为,慈禧能够一直牢牢掌控权力,有三方面的原因。
  (同治皇帝)一、慈禧一直有儿子,同时也是唯一的儿子。
  慈禧一直都有儿子在她手里,无论是同治皇帝还是光绪皇帝,都是她的儿子。而且也是他的独子。
  这一点非常重要,其他人想要反对她,却实在找不到抓手,因为没有其他的皇族可以拥戴。由此可见,慈禧只要把儿子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里,别人想要反抗都找不到办法。二、慈禧特别善于笼络人心。
  这一点,与吕后和武则天都是不一样的。
  慈禧执政早期,她和另外两个权力人物慈安太后,以及恭亲王的关系都处理得非常好好,因此两人还是比较维护慈禧的。这使得她,这使得清朝的朝廷一直比较和平,当时甚至出现"同治中兴"这样的盛世图景。
  到了后期的时候,虽然她已经把慈安太后和恭亲王打压下去了,可是他又笼络了一批新的人。这一批新的人就是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的汉人地主。这一帮人因为是被她提拔起来的,并且在朝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他们对慈禧是很拥戴的,是没有想过要反叛慈禧的。
  (太平军起义)三、慈禧极好地转移了矛盾。
  慈禧有一个极好的转移矛盾的办法,就是利用农民起义以及外国入侵这一点。虽然也有人觉得,这是因为慈禧太后没有把国家治理好,才会出现这种情况,责任在于慈禧。
  但是,更多的人却觉得,这是太平天国和外国入侵造成的悲剧。他们痛恨的就是太平天国运动,是外国入侵者。这样一来,慈禧就把矛盾转移了。
  后来,又出现了维新变法运动,慈禧又一次成功转移了矛盾。毕竟当时很多人的思想都比较守旧,他们觉得,清政府为什么会那么乱?就是因为有那些想改变祖宗法度的变法者的存在。只有把这些人打压下去了,国家才能够保持稳定。有这样的思维,因此觉得慈禧的做法都是对的。
  总之,慈禧就用这样的办法,让她不再像吕后、武则天那样,成为矛盾的焦点,因此就没人反抗她。
  (参考资料:《清史稿》《旧唐书》《史记》等)
  的确,慈禧实际掌控大清王朝48年,虽然他只是垂帘听政,并不是实至名归的皇帝,但权力却牢牢地掌握在她的手里,并且也没有人反对,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要我说很简单,就两个原因。
  1、目的不同。在我国历史上确实也有女性掌权的,比如说武则天,比如说吕后,但这两位女性的目的是为了安邦定国,是为了国家着想,但是慈禧却不同她不为国家着想,而是为自己着想,慈禧对权力的欲望是很大的,只要是自己能够垂帘听政,不管大清王朝怎么样,哪怕是亡国也在所不惜,为了自己能够垂帘听政,他亲手安排了三个儿皇帝,为了自己能够垂帘听政,她可以让外国列强瓜分中国,为了能够让自己垂帘听政,她所用的人都是能够维护自己的,至于说有没有能力治理国家,这个她不考虑,所以慈禧掌权以后,实际上大清王朝的各级官员都无心治理国家,都是在混,都是在混吃等死,所以慈禧刚一死没几年大清就灭亡了。
  2、清朝皇帝无能。清朝后期的皇帝都说断子绝孙,这是一方面,实际上也是太无能了,连老天爷都不想让他们这个种族延续下去,按理说,慈禧再飞衡八步,毕竟也是一个女流之辈,而且还不是皇帝,作为皇帝,完全有能力把慈禧置于死地,但是清朝的皇帝都太无能,没有人有这个能力,甚至光绪帝还让慈禧反过来的囚禁了,你说丢不丢人?反过来,我们对比一下秦朝的开国皇帝秦始皇,当秦始皇得知自己的母亲和嫪毐有关系时,居然不顾她是自己的亲生母亲,把母亲给囚禁了,你看这才是真正的帝王,这才是作为一个皇帝应有的魄力,慈禧是光绪皇帝的姨,从亲情上说远没有那么近,但光线却没有这个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慈禧还有人敢管吗?
  都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虽然慈禧在世时一手遮天,但她死了可就由不得她了,慈禧死后几十年,自己就被人抛尸掘墓,得到了应有的报应,看来清朝的皇帝可以饶恕他她,但老天爷却没饶恕她。
  最后我把我写过的一篇文章贴到这里,供大家欣赏。
  (原创)我看慈禧
  慈禧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也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位主宰国家命运的女性之一,她实际掌控中国长达48年之久,这也是女性当中最长的。慈禧的一生,后人对她的评说可谓是众说纷纭,这其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慈禧能不能算是政治家。
  我觉得慈禧算不上政治家,只能说她拥有强硬的政治手腕,为什么这么说那?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她是如何发迹的。她通过发动"辛酉政变"推翻了八大臣。随后她又免除了曾在"辛酉政变"中立下汗马功劳,而今又大权在握的小叔子恭亲王亦忻的所有职务,从而把权利集中在自己的手里。后来,她又亲手选定了光绪、宣统两个儿皇帝,其目的一个是皇帝年幼,不能亲政,她好继续她的"垂帘听政"(立完宣统帝她就死了),另一个目的就是用自己的娘家人,光绪是慈禧妹妹的孩子,宣统是慈禧妹妹的孙子。她又通过"戊戌政变"打掉了想削弱皇权的维新派,这样,就把清朝的政权牢牢的抓在自己的手里,这些都证明慈禧有着很强的政治手腕和权利欲,也是她能实际控制中国48年的法宝。
  那慈禧能得到权利,为什么还不是政治家那?我想,作为政治家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有治国安帮的雄才大略,可慈禧那?文化不高、经济、军事等这些治理国家最基本的要素她都没有,在她当权期间,签定《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镇压了义和团,杀害维新志士,国内矛盾日益尖锐,大清朝气数将尽,而慈禧那,她根本就没有办法改变这一切,她所能做的只是维护自己的权利,可以说,她所担心的不是大清的命运,而是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如果用卖国求荣来形容慈禧的话也绝不过分,我们想想,难道这也是政治家之所为吗?
  有人说,慈禧再无能,她活着时大清朝未亡,她死后几年清朝就灭亡了,这证明慈禧应该是个政治家,我觉得不能这样看,她活着时大清是没亡国,那是因为权利高度集中于慈禧一身,她死后权利顿时真空,于是各方面军阀混战,最终导致大清灭亡。在这里,我们可以对比一下秦朝,秦始皇在世时权利就高度集中在他一个人手里,秦朝也非常强盛,而秦始皇一死,就天下大乱,于是秦朝也很快灭亡了。
  政治家不一定有政治手腕,有政治手腕的人不一定是政治家。象秦朝的丞相李斯,是个著名的政治家,可他的政治手腕却抵不过当时的中车符令赵高,最后反被赵高害死,而赵高虽有很强的政治手腕,并可以指鹿为马,但却无能管理国家,这和慈禧也有着相似之处。
  由此可见,政治家兼有政治手腕,就能成就一翻事业,政治家没有政治手腕则难成大器,而有政治手腕而不是政治家的人一旦得逞,那就只会得到四个字——祸国殃民!
  1901年,慈禧太后66岁大寿。直隶总督袁世凯为巴结慈禧,竟花费1万多两白银送她一辆奔驰轿车。没成想,慈禧太后竟令李莲英拆掉司机座椅,让孙富龄跪着开车!
  慈禧尽享荣华富贵,但进口的汽车却是第一次见,她不放心让洋人当司机,就让李莲英招纳学开汽车的人,其中,马车夫孙富龄最先学会开汽车,就成了慈禧的司机。
  可慈禧发现,孙富龄只不过是个司机,却在开车时坐到她前面。岂有此理?!慈禧令李莲英拆掉司机的座椅,让孙富龄在前面跪着开车。如此,就合乎规矩了。
  昂贵的奔驰汽车,只是冰山一角,慈禧的私藏更是数不胜数,譬如照相机、巴黎的香水等等。
  除了这些,慈禧为保容颜,每天磨碎几百颗珍珠做面膜;衣服只穿一次;每顿饭得有100碗不同的饭菜;一天的生活费纹银四万两!近乎"变态"的铺张浪费,成了老百姓的灾难。
  若是手头紧张呢?60岁生日宴,慈禧甚至挪用了海军的军费,只为风光一把!
  慈禧如此作为,为什么还能稳固掌权47年?为什么中间没有人敢夺权呢?
  首先,慈禧头脑不简单。
  咸丰皇帝病死前,为防慈禧专横夺权,给顾命八大臣交代了后事。但26岁的慈禧偷听后,悄悄琢磨了一个计划。明面上,慈禧联合慈安,背地里却靠上了小叔子恭亲王。
  在咸丰皇帝的丧期,恭亲王成功拉拢到京城的一部分人以及地方的实力派,让慈禧羽翼渐丰。就这样,慈禧和慈安的垂帘听政时代来了。
  慈安名分高,而且手握咸丰皇帝临死前给的密旨,咸丰帝留下遗诏,以防慈禧独大。可是慈安性子温和,甚至有些软弱,她一再退让。所以,把握实权的人一直都是慈禧。
  慈禧的亲儿子是同治帝,慈禧对儿子也充满了控制欲,强迫他娶"内在美"的女子。同治帝表面顺从,背地里却偷偷寻花问柳,最终得了花柳病,死于19岁。
  据说,慈禧对外宣称儿子得了"天花",不许太医对症下药,生生延误了同治帝的病情,导致他年纪轻轻、一命呜呼。
  慈禧最初把握的这些势力,是她的底气所在,慈禧始终牢牢在握。
  其次,慈安太后去世,两宫太后只剩慈禧一个,她手中的权利如日滔天。加上她又让醇亲王的儿子(后来的光绪帝)继承大统,便间接获取了醇亲王的势力。
  值得一提的是,慈禧用李莲英等宦官为自己巩固权力。
  和恭亲王合作后,恭亲王的势力日渐壮大,慈禧太后怎能任其发展呢?于是,她找了个军事失利的借口,将恭亲王的爪牙彻底收拾了。
  最后,慈禧大胆启用汉臣,用高官厚禄让曾国藩等人崛起。
  这样一来,慈禧手中又多了一张王牌。至于皇亲国戚之间的争斗,看过宫斗剧的都知道,不过是平衡二字。
  慈禧不会让一人独大,该收拾就收拾,该拉拢就拉拢,只要不威胁到自身的利益安全就行。这种平衡,还包含对洋人的卑躬屈膝,慈禧只要对自己有利,就默许列强的掠夺。
  总而言之,慈禧本身很有头脑,加上她大胆用汉臣以及用平衡的策略,让她稳固掌权47年。
  至于为什么没人敢夺权,是因为核心的权力,一直都被慈禧把握着。就像戊戌变法,在慈禧看来,不过是小孩子的游戏,高兴了就让你玩玩,不高兴了直接撤掉。说白了,就是慈禧大权在握,话语权一直在她手里!
  慈禧是一个手段高明的人。
  她虽然是女人,出身低级官僚家庭,但权力欲很强,跟武则天有一拼。
  夺取权力:
  慈禧前半生最大的政治资本是给咸丰生了唯一的儿子。
  咸丰死后,她和慈安联手掌权,联合小叔子奕䜣对抗肃顺的八个顾命大臣。
  肃顺八个顾命大臣也是找死。
  他们欺负慈禧和同治孤儿寡母,想要独揽朝政,朝政由他们决定。
  慈禧乃鼓动咸丰帝正宫皇后钮祜禄氏(即东太后慈安)与八大臣争权,授意御史董元醇上朝奏请由皇太后垂帘听政,随即遭到八大臣以本朝没有先例为由加以抵制。
  如果仅有一个性格软弱的慈安,恐怕肃顺八大臣会奸计得逞,把持朝政,一直到同治皇帝十八岁亲政,才会大政奉还。
  但遇到了一个性格刚烈的慈禧,肃顺等人就小命难保了。
  咸丰的弟弟恭亲王奕䜣、僧格林沁、军机大臣文祥等人被排斥在最高权力之外,三人极为不满,也想要夺取权力。
  所以奕䜣到热河奔丧的时候,与慈禧一拍即合,立即联合起来。
  当时奕䜣在朝中势力很大,一方面他在北京议和有功,争取到了外国势力的支持,同时他又拉拢大学士桂良、贾桢、周祖培、户部尚书沈兆霖、刑部尚书赵光,并得到在京畿握有重兵的钦差大臣、兵部侍郎胜保和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的支持,成为朝中的一股巨大的政治势力。
  慈禧和奕䜣联合起来,发动了辛酉政变,将肃顺等人除去,夺回了朝政大权。
  从咸丰十一年(1861年)到光绪十年(1884年),奕䜣担任领班军机大臣领班与总理衙门大臣,掌握军政大权,权倾朝野。
  奕䜣一派掌握了朝中大权,与慈禧的矛盾又激化起来。
  同治四年(1865年),奕䜣遭到编修蔡寿祺弹劾"揽权纳贿,徇私骄盈,目无君上",慈禧趁机革除他的"议政王"头衔。此举是敲山震虎,震慑奕䜣。
  但奕䜣仍然在权力中心,与慈禧争权。
  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因前线战败,慈禧太后借口"委靡因循",罢去奕䜣一切职务,史称甲申易枢或甲申朝局之变。
  慈禧掌握大权的秘诀就是,团结盟友(慈安),联合其他政治势力(奕䜣集团),打击主要政敌(顾命八大臣),夺取权力。
  然后,震慑奕䜣集团,牢牢把控权力。
  维持权力
  前面说了,慈禧维持自己权力的最大政治资本就是她是皇帝同治的亲生母亲,这个身份尊贵无比,谁都不能撼动。
  所以,同治即位后,她以皇太后的身份摄政,直到1875年同治染上梅毒病死,共13年。
  同治死后,她又立咸丰弟弟的儿子载湉(也是自己亲妹妹的儿子)为帝,是为光绪帝。
  光绪即位的时候年仅四岁,还是个撒尿和泥的小屁孩,朝政大权自然由慈禧掌握。
  另,慈安于1881年病逝,慈禧从此大权独揽。
  之所以立一个4岁的小屁孩当皇帝,一是慈禧是自己亲妹妹的儿子,与自己有血缘关系,二来立一个小孩子当皇帝,自己依然是皇太后,可以大权独揽。
  光绪十五年(1889年),光绪大婚,大婚之后即应亲政,慈禧太后只好宣布归政,让十九岁的光绪帝亲政。
  但是慈禧的一班亲信礼亲王领班军机大臣世铎等王大臣上奏,要求慈禧在光绪亲政后再训政数年。
  慈禧"不得不"依据《训政细则》开始训政, 仍然掌握着实际大权。
  第一个小皇帝同治是不得已。
  但立第二个小皇帝光绪,则是慈禧的政治手腕,为了维护自己垂帘听政的权力。
  光绪极为不满,逐渐笼络翁同龢、汪鸣銮、孙家鼐、文廷式、志锐等为骨干的帝党,与慈禧的"后党"为了争夺权力而明争暗斗。
  1861年7月16日,也就是咸丰在热河病逝的前一天,躺在病床上的咸丰立下遗嘱,立6岁的独子载淳继承王位。然后,咸丰又任命了八大臣辅佐小君主。咸丰又担心重蹈康熙初年,鳌拜专权的局面,又给两宫皇太后一人一个玺印。八大臣的诏书,必须加盖两宫皇太后的玺印,才能生效。
  咸丰这一做法,看似天衣无缝,既避免了辅政大臣专权,又能让辅政大臣和皇太后相互牵制,能够保证政局的平稳过渡。
  但是,咸丰却忘了一点,只有加盖两宫皇太后的玺印的诏书,才能生效。这就等于给了两宫皇太后最后决定权。也正是由于咸丰的这一错误决定,才导致后来慈禧能掌管中国近半个世纪之久。
  1861年8月1日,恭亲王奕䜣获准赶往热河行宫,叩拜咸丰的棺椁。其实,奕䜣是获得了两宫皇太后的秘密找见。为了掩人耳目,奕䜣甚至打扮成萨满的模样。在制定好秘密计策之后,奕䜣立即返回紫禁城。
  186年9月23日,咸丰的棺椁从承德起灵,返回紫禁城。两宫皇太后借口,妇道人家行动不便,以及新君主太过年幼为由,带领载淳于9月29日返回紫禁城,这比扶棺的八大臣提前了4天到达。
  再返回紫禁城的第2天,慈禧太后就和恭亲王奕䜣发动政变,正面将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被烧,皇都百姓受惊,以及咸丰帝被迫出巡等,一系列责任,全部推到八大臣身上。
  紧接着,恭亲王奕䜣在10月1日,被任命为议政王和军机大臣。同时,军机大臣文祥,也奏请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
  等到10月3日,八大臣护送咸丰帝的棺椁,抵达紫禁城时,等待他们的就是牢狱之灾。
  仅仅过了三天,八大臣就被两宫皇太后以及奕䜣斩杀殆尽。
  10月9日,载淳在太和殿即位。
  11月1日,两宫皇太后在养心殿垂帘听政。
  这一年慈禧只有27岁。
  慈禧之所以能够政变成功,关键是,无论是咸丰,还是八大臣,都没有将他放在眼里,以为这就是一个普通女人而已。
  同时,慈禧又是同治的生母。而同治年仅6岁,还没有执政能力,那就不得不依靠皇太后,这也就是母以子贵。
  但是,仅凭这两点,慈禧还不足以成功。关键是,慈禧年幼时受过不少教育。虽然也仅仅是浅尝辄止,研究不深,但也足够慈禧在宫斗中保持不败之地。
  慈禧虽然学识不高,但是她读过不少经史书籍。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足以让慈禧学会不少后宫斗争经验。
  再加上咸丰任命的八大臣,也不是特别有能力的人。因为,咸丰也害怕能力太强的人,怕他们专权。所以,一上一下之间,也就显示出慈禧的高超手腕。
  慈禧不但机敏、决断,她还有阴险的一面。她和恭亲王奕䜣合作,先是给予奕䜣重赏,让奕䜣为她所用。在用完奕䜣之后,趁奕䜣风头正盛之时,慈禧又将奕䜣罢免。
  但一开始,慈禧也感觉到打到奕䜣不容易。她也只是仅仅剥夺了奕䜣的"议政王"头衔。这样不但给奕䜣敲了一记警钟,也让其他大臣附手贴耳。
  由于近些年影视及文学作品,对慈禧太后的刻画。使得我们对慈禧的印象,就是一个贪财、权力旺盛的女人,也是大清王朝走向衰败的代表人物。
  其实,慈禧在第1次垂帘听政之时,对大清是有重大贡献的。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时,中国刚刚经历鸦片战争,英法等西方列强,开始向中国这片土地伸出魔爪。同时,大清还要面临太平天国、捻军等地方武装的威胁。
  因此,慈禧接手的是一个内忧外患的烂摊子。而同时,由于满清贵族上百年的腐朽生活,早已失去当年能征善战的能力。但是满清贵族固步自封,还不愿意承认自身的无能,还看不起同时机能力比较强的汉官。
  而慈禧对汉官没有多大成见,继续重用重用洋务派,比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最终,曾国藩等人消灭了太平天国、捻军等地方势力,使得大清王朝得到了战士的稳定。
  此后,洋务运动兴起,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
  但是好景不长,同治亲政不到两年,在19岁得梅毒死了。这样原本打下良好基础的同治中兴,又回到了起点。
  无奈之下,慈禧只好立4岁的载湉继位,也就是光绪。4岁的光绪,同样不具备指的能力。那还得靠慈禧辅助,于是就有了。禧的第2次垂帘听政。
  随着慈安太后的去世,慈禧开始独揽大权。但此时,慈禧目光短浅的特点,就开始显现出来。
  慈禧虽然有点政治手腕,但是那也仅限于拉拢、平衡各方势力。这对于治理国家,几乎没有多大用处。
  当光绪成年以后,开始亲政,慈禧也退隐到颐和园休养。但是,慈禧并没有放弃手中的权利,光绪的大小决定,必须要向慈禧报备,才能生效。
  虽然慈禧是想帮光绪把把关,但是,她这样的操作,也就让朝堂分为两派。一方是拥护光绪的帝党,另一方是围在慈禧周围的后党。
  一个政权,两套班底,这肯定是要出问题的。结果在现实中就是,帝党和后党为了各自利益,相互碾压,斗争不断。而这一切,就是慈禧造成的。
  同时,慈禧随着年长,生活也越来越奢侈。慈禧的一顿饭就要100多道菜,每天消耗的水果,就达到好几吨。据说,慈禧一天的正常开销,换成人民币,都不下30万。这要加上每年修建别院,修葺园林的花费,那简直不敢想。
  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夕,慈禧还一心想着给慈禧过60大寿。而且在军费不足的情况下,也不允许降低寿辰的规模档次。慈禧甚至还放言,今日谁叫我不痛快,我就叫谁一辈子都不痛快。
  正是由于慈禧这种爱慕虚荣,肆意妄为,才让大清晚年陷入巨大的危机。结果,就是洋务派花重金改革了40年,经过甲午一战,就回到原点。
  甲午战败之后,列强开始疯狂瓜分大清王朝。于是,康有为等人发起维新变法。慈禧也想借变法,来拯救大清。但是,他又害怕自身的权力落空,就将人事和军权牢牢握在手中。
  结果就是无权的光绪,无力推动变法,逼得维新派只好采取刺杀慈禧的方式来夺权。但由于袁世凯的告密,维新变法只经过103天,就被慈禧扼杀在摇篮之中。
  此后,慈禧囚禁了光绪,再度训政。
  等义和团运动爆发之时,慈禧还想借义和团之手,消灭西方列强。但是,当慈禧发现,义和团并不是西方列强的对手,结果,转头就把屠刀挥向了义和团。
  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后,慈禧带着光绪等人逃往西安。临走时,慈禧命令李鸿章与列强谈判,并将一切罪责推到义和团身上。结果,大清的"裱糊匠"李中堂,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1908年11月14日,光绪驾崩。慈禧任命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让其三岁的幼子溥仪继承大统,年号宣统,慈禧被尊为太皇太后
  第二天,慈禧太后在仪鸾殿病逝,结束了长达48年的垂帘听政。
  慈禧一生,经历道、咸、同、光、宣五朝,她能垂帘听政48年,主要是因为大清最后这几个君王,都没有子嗣。咸丰就一个儿子,同治没有子嗣,光绪同样没有子嗣。
  正是由于继承人的匮乏,也就导致大清最后几任君王,都是以孩童身份登上宝座,这也给了慈禧垂帘听政的机会。
  慈禧在处理事务上也比较圆滑,并不是一味地强硬到底。在同治8年,慈禧宠幸的大太监安德海,被山东巡抚丁宝珍先斩后奏。由于安德海早已不得人心,在慈禧接到安德海还被杀的消息以后,并没有怪罪丁宝桢。而是立即说出,"以敬效尤"的话语。
  这一下,宠幸非但没有因安德海而丧失人心,反而提高了她自身的声誉。
  慈禧稳坐皇太后宝座几十年,而很少有人反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慈禧很好的处理了自身与皇室之间的关系。
  这一点可以对比一下武则天,武则天登基以后,就是因为处理不好和李家的关系,残害李氏宗亲,并且重用武家人。
  这才造成,时不时就有人跳出来反对武则天。而武则天的处理方式,都是以残忍的杀戮为主。这种强硬的手段,能镇得了一时,但镇不了一世。所以,每当武则天表现出稍微弱势一点,就有人开始反对。
  而慈禧不一样,他对皇室族人尽可能地拉拢。而且,慈禧也没有破例提拔娘家人。这也是慈禧干政近半个世纪,居然没有出现外戚专权的状况。
  其次,慈禧太后新立的君王,都是皇室近亲亲王的后代。慈禧这样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皇室宗亲对她的反对。即使,有人会对慈禧专权独断有所不满,但是,没有人会怀疑慈禧对皇室不忠。
  因此,慈禧与恭亲王、醇亲王、惇亲王等人的权力斗争,也就被理解为叔嫂之间的家务事。这是他们皇家的内部斗争,所以没有人出来干预。
  同时,慈禧与光绪之间的分歧,也被人认为是母子之间的家事之争。只有到了戊戌变法的时候,慈禧和光绪之间的矛盾,才被维新派指出,是权力之争。
  慈禧能够掌权半个世纪,一方面是由于手腕高强,特别会拉拢人心。但最主要的是,当时的人们认为,她的出发点和用心都是有利于大清的。所以,她才能较为顺利的,执掌大清近半个世纪。
  首先告诉大家都可能误解了的一个事实:慈禧稳固地掌握权力的时间并没有47年。准确地说慈禧独揽大权只有:24年而已。因为在咸丰帝死后,还有一个人、也是一个女人,这个女人是慈禧无法、也不可能撼动的。
  慈禧给所有人的印象估计都比较固定了:腐朽、保守、权力欲望超强、没有大局观、为了大位不顾一切等等。当然了,这些评价对于慈禧来说基本上算是比较实际的、也是比较实事求是的。
  可是大家也许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慈禧一开始进宫只是一个贵人而已,上面还有嫔、妃、贵妃、皇贵妃、皇后这些人。慈禧假如没有点能力和手段的话,那是不可能后来坐上大清朝的第一把交椅的。
  另外我还想说,慈禧掌握大清朝的最高权力并没有大家认为的47年:1861年——1908年, 而是只有短短的24年而已。
  我们一起走进慈禧、走进晚清的历史中去看一看:慈禧的掌权之路吧!
  慈禧到底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走向权力巅峰的呢?中间又碰到了哪些拦路之人呢?
  1852年对于慈禧来说是改变其命运的一年,同时也是其命运的转折点。这一年慈禧在晚清的选秀大赛中脱颖而出,被咸丰帝选中,摇身一变成为了咸丰帝的——兰贵人。
  剧照
  在这悠悠的深宫之中,慈禧的到来丝毫没有激起一点涟漪。据史料记载:慈禧当时主要就干了两个活:
  一是,每天不断地打扮自己,试图引起咸丰帝的注意;
  二是,每天都坚持唱唱小曲,目的还是一样:试图引起咸丰帝的垂怜。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某一天咸丰帝发现了慈禧的可爱、发现了慈禧的与众不同,然后终于被临幸之。
  1856年对于慈禧来说是其入宫以来的最关键的一年,这一年慈禧帮助咸丰帝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也就是以后的同治皇帝。
  当时的咸丰帝太高兴了,因为一直以来外面都谣传一个消息——咸丰帝是生不出来儿子的。
  剧照
  母凭子贵在皇宫里是个不变的真理,慈禧的品级随着儿子的降生不断地上升了起来。
  载淳降生仅仅一年之后,1857年,二十二岁的慈禧,晋封为懿贵妃。
  慈安剧照
  往后很长一段时间慈禧都没啥大的作为,因为她的身份和品级已经到顶了。慈禧的前面有一个慈禧一生都没有撼动的女人——钮祜禄氏.慈安。
  慈安是咸丰帝的正室妻子、慈禧只是个妾室;慈安的良家钮祜禄氏是大清朝八大姓之首、是大清朝镶黄旗出身。
  慈安进宫短短的一年时间就从嫔妃变成了正宫皇后了,也就是说早在1852年的时候,慈安就是皇后了。
  下面我们来看看:慈禧是如何打怪升级、如何放倒她的一个个对手,然后走向权力之巅的呢?
  第一个对手:顾命八大臣
  1860年对于慈禧、对于咸丰、对于整个大清朝都是无比重要或者说是屈辱的一年。这一年,英法联军打进了北京城、火烧了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咸丰帝本来这治国、领军的水平就不咋地,碰到洋人那就更不咋地了。于是乎,带着慈禧、慈安、还有一班王公大臣们就逃到了承德避暑山庄了。
  第二年也就是1861年,咸丰帝终于在不断地打击之下以及酒色的洗礼之下,倒下了——死了。
  咸丰帝死的时候做了如下的安排:
  1、确立爱新觉罗.载醇为接班人,继承大统,也就是慈禧的儿子要当皇帝了——同治皇帝。
  2、咸丰让以肃顺为首的八个大臣辅佐载淳,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顾命八大臣。
  3、把两个很重要的印章分别给予了:慈安和载淳,不过由于载淳年幼,载淳的印章由慈禧暂时管理。授予皇后钮祜禄氏慈安"御赏"印章,授予皇子载淳"同道堂"印章。
  这种安排大家一定在历史上见过——分权制衡模式,例如:明朝的时候内阁负责票拟、司礼监负责批红。其实当时八大臣就属于内阁拥有票拟权、司礼监就属于慈安和慈禧拥有批红权。
  但是又有一点不太一样,因为明朝的皇帝还是做主的,但是载淳太小了根本就不能做主。
  于是乎,当时实际的格局是:慈安和慈禧代行皇帝之权了。
  不过当时的慈禧只是代为掌管载淳的印章而已,所以无论是权力上、资历上、威望上都不是慈安的对手。
  此时慈禧的主要目标可并不是慈安,理由很简单:她当时完全不是慈安的对手。当时慈禧的主要对手是顾命八大臣,因为八大臣对慈禧也很不爽。
  具体的原因就不用多分析了:皇权模式下,没有任何人愿意把权力分给别人的。
  恭亲王奕忻
  慈禧率先发起进攻,她联合慈安还有远在京城的恭亲王奕忻发动了著名的:祺祥事变,一举干掉了顾命的八大臣。
  慈禧的第一个对手顾命八大臣就这样被无情地干掉了。往后的岁月里慈禧和慈安开启了两宫垂帘听政的模式。
  第二个对手:慈安,不过这个对手让慈禧也没有办法
  按道理说慈禧当时最大的对手就是慈安了,毕竟两宫垂帘听政哪有一宫垂帘听政来的过瘾。不过这个对手太强大了,慈禧也根本不可能去撼动她。
  古代社会最讲究的就是:长幼尊卑、嫡出庶出了。说到底,慈安是正宫的嫡母皇太后、慈禧只是圣母皇太后而已。
  据说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咸丰帝死的时候给了慈安一个密诏,大概内容是——慈禧如果有不轨行为的话,慈安可以拿出密诏干掉她。
  慈禧对付慈安其实根本就没招,慈禧每次见到慈安都很低调、事事在表面上都很照顾慈安的面子。
  举个最简单直接的例子:安德海是慈禧最宠爱的太监。大清朝规定:太监们是不得出皇宫的,犯者立即杀之。
  安德海平时仗着有慈禧撑腰那是飞扬跋扈、胡作非为,连同治帝和大臣们都无可奈何。
  可是安德海有点狂的没边,他央求慈禧让他到山东一带去采办衣物。当然采办衣物只是副业,旅游和敲诈钱财才是主业。可是这哥们太激动、在途经山东时,被山东巡抚丁宝桢给抓了。
  丁宝桢秘密地将这个消息报告给了朝廷,结果等来的是慈安的手谕:"立命诛之",安德海被就地正法。由此可见:慈禧在慈安的面前那还是不敢太狂妄的。
  最终慈安太后于1881年病逝,慈禧一生中最大的对手那是属于自然死亡。
  第三个对手:恭亲王奕訢
  顾命八大臣被慈禧和恭亲王奕訢联手除掉了以后,实际上恭亲王奕訢是最大的赢家。以前他是个不被待见的王爷(咸丰的六弟),此后变成了权倾朝野的辅政王爷。实际上,恭亲王奕訢取代了顾命八大臣的地位。
  不过慈安在世的时候,慈禧是不敢动恭亲王奕訢的,因为如果恭亲王奕訢和慈安联手的话,慈禧必然会失败。
  1881年慈安死了以后,慈禧就开始思考对付其走向权力巅峰的最后一个对手——恭亲王奕訢了。
  恭亲王奕訢是洋务运动的支持者和发起者之一,又常年和洋人打交道。
  于是乎,恭亲王奕訢开始积极地学习西方的一些模式和方法了。例如:设立同文馆,开办外国语学校,还学习外语、学习自然科学等等。
  这一下就得罪了晚清那些号称"宇宙大国"的保守大臣们了。于是,无数保守的大臣们积极上书要求处理恭亲王,理由很奇葩无非是:违背祖宗家法、违背大清朝的文化、崇洋媚外等等。估计这些人幕后指使人就是——慈禧。
  此时慈禧的态度是坐山观虎头,让子弹再飞一会儿、让子弹再多一些。没过多久这子弹就够了、就来了。
  同治帝剧照
  当时同治帝已经需要亲政了,可是慈禧还是对权力有点流连忘返。于是,同治帝想到了一个办法:把圆明园重新翻修一下,然后让慈禧远离权力中心到圆明园去养老。
  可是这个工程有点大、花的钱有点多,恭亲王奕訢就出来反对了。慈禧当然在背后不断地鼓动同治帝了,意思就是:恭亲王奕訢越来越狂了,连皇帝给母亲修个"养老院"都要管。
  最后在一次朝会上,恭亲王奕訢又在那里劝诫同治帝,同治帝终于爆发了。结果这劝诫的奏折还没读完,同治突然大喝一声:我这位子让给你坐怎么样,奕訢一听目瞪口呆。
  慈禧当然是顺水推舟、火上浇油了,发起了"甲申易枢"罢免了恭亲王,这一年是公元1884年。
  从此以后慈禧的三大对手或者说是敌人都被慈禧给干掉了、熬死了,慈禧终于开始独掌大清朝的国柄了。
  由此算来,慈禧独掌大权的时间是1884年一直到1908年慈禧病逝,一共 也才24年的时间。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从1884年到1908年这24年的时间里,慈禧就能一个人独霸晚清的大权呢?
  其实从1884年到1908年这短短的24年里发生了无数的大事,例如:甲午海战、戊戌变法、八国联军的庚子事件等等。
  那么慈禧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度过权力危机、始终把持住大清朝的最高权力的呢?
  第一个原因:晚清的制度决定了慈禧的大权不容易旁落
  前面分析过了,对慈禧有威胁的几个人都被她干掉了,例如:顾命八大臣、恭亲王奕訢、当然了慈安是自然死亡。这就说明能够威胁到慈禧权力的强人已经都没有了。
  话说回来,大清朝的制度也是一个容易集权的模式。雍正的时候设立了军机处,这个机构只对皇帝负责、而且军机处的官员级别很低,从而保证了皇帝才是唯一的大哥。
  明朝能够架空皇帝的两股势力无非是:内阁、司礼监了,例如:张居正和魏忠贤。可是大清朝这两股势力都是不存在了,太监毫无权力、内阁被军机处给取代了。
  这样一来,大清朝在制度上保证了慈禧可以稳固的掌权,因为制度设计上就没有对手。
  第二个原因:慈禧的个人能力或者说权谋手段堪称一流
  慈禧能够稳固掌握基本上采用了两招:一是,一定要立一个好控制的皇帝;二是,一定要让大臣之间互相斗争,慈禧一定要渔翁得利。
  同治帝死的比较早,同治十二年的时候才亲政的、可是同治十三年的时候同治就死了。当时关于立谁当继承人是存在巨大争议的,可是慈禧果断的选择了光绪。
  为啥选择光绪呢?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光绪的母亲是慈禧的妹妹,关系亲近;这还不是核心原因,最核心的原因是:光绪帝当时只有四岁左右,便于控制。
  当时慈禧利用其三寸不乱之舌说服了慈安,当然慈安也是有这种需求的。我认为,皇帝岁数小也是慈禧能够稳固掌权的关键。
  我们再来说说慈禧的另外一个绝招:以官斗官。慈禧之前大清朝里面的官员都是以满人为主的,汉人在大清朝的官僚体系中的存在感并不是很强。
  慈禧掌权以后迫于现实压力以及自我的需求,开始大力提拔汉人当官、当大官。慈禧提拔的汉臣很多也很猛,例如: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等。
  这样一来,这些汉臣们就有两个作用了:
  一是,能够帮助慈禧稳固权力,帮助慈禧摆平外部的敌人,例如:洋人、太平军等等。
  第二个作用就更加明显了,这些汉臣们是受到慈禧的赏识才被委以重用的,当然对于慈禧就是无限的忠心了。慈禧此时可以采取两招,用汉臣对付满臣、用满臣反过来压制汉臣。
  不过怎么操作,慈禧反正都是那个稳坐钓鱼台、稳固掌握大清朝权力之人。
  第三个原因:慈禧还是会审时度势的、还是会搞潜伏的
  慈禧其实也知道一个事实:如果不改变改变的话,大清朝一定会被无情的推翻的。于是乎,慈禧为了权力的稳固、为了大位的稳定、为了满足舆论的压力,也采取了很多顺应时局的行为。
  慈禧在位的时候也是大清朝发动变革最多的时候,例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等等。这些重大的改变都是在慈禧的首肯之下发起的。
  这些变革的开启极大的转移了内部矛盾、很大程度上让慈禧暂时的获取了改革派、洋务派的支持。
  我认为,慈禧有时候还是很会审时度势的,对整个局势的判断还是非常准确的。
  慈禧还有一个绝招:躲在幕后指挥,不在前台发表意见。这一招是非常重要的,躲在幕后指挥就有缓和的余地、就有进退自如的空间。
  举两个最简单的例子:
  甲午海战的时候,慈禧基本是不怎么表态的,他让光绪帝顶在前面战斗。假如打胜了,对于慈禧来说肯定是件大好事;可是万一打败了的话,这锅当然由光绪来背了。慈禧可以宣称:自己完全不知道甲午海战是如何操作的。
  庚子事件同样如此,当战败以后,慈禧宣称自己是被大臣们给骗了;一开始自己是不愿意与洋人为敌的。
  第四个原因:慈禧善于利用一切力量来确保自己的大位稳固
  光绪帝亲政以后慈禧就搬到颐和园去居住了,可是慈禧人不在、权力仍然是在的。当时慈禧提拔了荣禄,让荣禄在前台看着光绪帝,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即报告。
  戊戌变法的时候,其实慈禧也不在前台,但是其就是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能力。核心原因只有一个:关键岗位上慈禧都早已布置好了,随后可以左右大清朝的政局。
  另外慈禧善于利用任何势力来为自己所用。当年的义和团就是慈禧手中一张有利的牌了。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慈禧原本是要废掉光绪帝的,可是列强们不同意还威胁慈禧。
  慈禧在大清朝内部已经无人能敌了,可是洋人却是慈禧最害怕的一股势力。
  于是乎,慈禧采取的办法就是:借由义和团来打击洋人,从而进一步稳固自己的权力。不过最后是玩砸了而已,但是慈禧的这种借力打力的套路还是很厉害的。
  最后一条我认为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慈禧为了保住权力可以不择手段。慈禧为了自己的大位可以付出一切的牺牲:割地赔款无所谓、儿子死了也无所谓、反正只要能保住自己的权力干什么都行。
  谁要是想威胁到慈禧的权力的话,慈禧必然会战斗到底的,例如:可以牺牲义和团、可以牺牲大臣、可以牺牲一切。慈禧最后已经完全地变成了——权力的奴隶了。最后我想说,慈禧是谁呢?慈禧就是封建王朝土壤里养育出来的一个——权力的怪物而已,她的眼里权力就是一切、为了权力也可以不顾一切。
  慈禧太后虽然处在大清帝国日薄西山衰败不堪的时期,但却是个可以和吕后武则天抗衡的女人,个人能力超强,手腕高,心狠手辣,同时,机遇好,运气也好,遇到的咸丰同治光绪这几个皇帝,都是歪瓜裂枣,可以随意拿捏的窝囊废皇帝,不是象康熙雍正乾隆那样的精明能干能力很强的皇帝,因此她垂帘听政四十年,在清朝大权独揽无人能够动摇她的统治。
  谁说没人夺权?光绪就是想夺权的,结果被囚禁了。慈禧代表了清朝的保守势力,所以他们那一伙人很团结,也足够有实力。当然这股势力也拒绝改革,明知清朝走向灭亡,但却只能听之任之。
  慈禧太后所以能够稳固掌权47年,主要是晚清最后几个皇帝能力远不及前面皇帝,都比较平庸也没有什么作为和突出治理国家才干。这是中国历史上所有皇朝的通病和自然现象,就是每个皇朝后面皇帝越来越平庸直到最后亡国。要不然历史上就不会有这么多改朝换代事情。所以清朝最后几十年都是由她掌权一直真到清朝灭亡也不奇怪。当然慈禧太后也是很有能力一个太后。当时最后晚清政府各方面已经是很腐朽不堪了,这不能全部怪慈禧太后,因为历史发展清朝灭亡已经是大势所趋和不可阻挡了的。

抗战时期发生在三河的五次伏击战来源廊坊云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百年的春风化雨,我们一路坚定初心百年的春华秋实,我们一路守护初心百年的千秋伟业,我们一路永葆初心。知史可以明智知史更要担责。我们想起三河市在抗日战争和蒋介石斗了一辈子的白崇禧,被发现时尸身发绿,到底是谁下的手作为一个十分复杂的人物,白崇禧一直与蒋介石的关系时好时坏。在蒋介石三次下野的经历中,白崇禧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让蒋介石对他恨之入骨。但在国民党退守台湾后,根基大损的军阀再也粟裕头部2次中弹,被折磨54年,火化后,头颅骨灰中发现3个元凶上海解放后,闲下来的粟裕和夫人楚青一起压马路,两人看着如今解放后的新上海,正互相感慨着,突然,粟裕指了指旁边的一家咖啡馆,对楚青说这家咖啡馆不错!楚青吃了一惊,心里不禁有点欢喜,这他和毛主席并列双雄,他的阵亡,是革命事业的最大损失下午一点前我准时回来,要是我没有准时回来,那我就是被捕了。这是蔡和森和妻子说的最后一句话。之后由于顾顺章叛变,蔡和森被捕,再也不回不来了。和别的先烈被捕后不一样,蔡和森的信息只有在惨烈的一战图片集2第一次大战是一场于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发生在欧洲的大战。然而在当时的欧洲列强互相牵扯下,战火最终延烧至全球,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被卷入这场战争,史称第1951年最可爱老人,76岁挑水攒钱捐给国家买飞机,特殊存钱罐火了前言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新中国之后的70年,人们的生活过得富祥而又幸福。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我们有今天的生活,全靠无数先辈烈士用血和泪换来,他们有的在前线英勇无畏死而后已,刘禅为什么连娶张飞两个女儿,却不娶关羽女儿?主要有三个原因汉末动荡不安,众诸侯国陆续农民起义,要想夺取气数将尽的大汉王朝。在诸多的农民起义团队中,属刘关张三人更为经典励志,刘皇叔仅凭着刘氏后人的噱头,变成了三国时期的蜀国执政者。伴随着势力中国第一毒王,向欧美贩卖31吨冰毒,受访时辩报鸦片战争之仇前言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鸦片战争是中华民族的耻辱。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因为这次战争,中国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市场,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于鸦79年对越反击,28天就结束战斗,为何40多年了,越南还没缓过来?我们知道,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战争的推动,虽然很残酷但不得不承认。战争结束之后全世界的国家忙于发展自己经济军事和科技,现如今已经走向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全世界和平发展,共同维护命运共同体面对核战争威胁,毛泽东说怕什么,大不了我们去1311969年中苏联珍宝岛之战后,两国关系日趋紧张,双方都在边境布置了重兵,战争的阴云笼罩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头顶。1969年8月20日,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在华盛顿紧急约见美国总统国家安依靠人民和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的青春密码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赵妍西园寺一晃近照国际在线报道(记者王小燕)2021年,作为世界第一大党的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中国共产党为何能历经百年世界风云,至今仍保持着巨大的生
知青往事北大荒伐木场上结成生死兄弟北大荒伐木场上结成生死兄弟1968年8月赴北大荒军垦农场时合影喊着号子抬木头1968年8月19日,在上海开往黑龙江双山的专列上,上海首批奔赴黑龙江军垦农场的知识青年正满怀着激情奔向怀旧照片,美利坚老百姓最幸福的那十年,20世纪50年代二战结束后,大量的财富和资本涌入美国。因为苏联的存在,欧美各国不得不提高工薪阶层的待遇。同时,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还没有沾染美国主流的社会。那十年奠定了美国梦的基础。那十年,也是美国1941年总部来了三个战士,说出领导名字后,聂荣臻直接拿下,为何前言1941年,秋。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朱良才正带着警卫员查哨,突然东面的一个山头,传来一阵争吵声。现在是关键时期,朱良才不敢耽搁,带着警卫员就直奔东边而去,几人紧赶慢赶地终于到1952年,河南一青年因做清洁工被嘲笑,领导你是已故特等功臣?1952年,雷宝森在朋友的介绍下,去了一家招待所做清洁工,当时招待所里面的工作人员都十分不解,像雷宝森这样年纪不大,并且四肢健全的人,为什么要来招待所做清洁工这样的工作?像他这样的英国教授四大文明古国中,埃及和印度还在,为何却只承认中国?今天我们再来聊聊世界上的文明古国。有英国教授曾问四大文明古国中,印度和埃及还在,为何世界却只承认中国?我们都知道,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这其中,巴比伦地处亚疑似风筝六哥原型潜伏在胡宗南身边的闲棋冷子熊向晖非朱非墨原创首发面对黑暗,怀揣光明这八个字,是我党隐蔽工作者熊向晖,进入胡宗南的部队,投身地下工作事业时,给自己取名向晖两字的完美诠释。黑暗是指隐蔽战线,而光明自然指的是他一生信仰马鸿逵逃往美国,用飞机带走7。5吨黄金,临终前却说想回家了1970年1月14日,在美国洛杉矶某医院病房中躺着一位古稀之年的老人。虽然已经命悬一线,但仍然能从他的眉宇间看出隐隐的杀气。他的身体上插满了各式各样的仪器,各项生命指数也已经降到了日本同意接受中国留学生留学日本,竟然是为培养对日本的民族情感甲午之后,列强向中国掀起了瓜分狂潮,日本要求把福建化为日本的势力范围,并提出可以接受中国留学生到日本留学。驻华公使矢野文雄的这个提案得到了清政府的感谢。李鸿章荣禄翁同龢张荫桓等大臣开国将帅中结成儿女亲家的不在少数,陈毅和粟裕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开国将帅中结成儿女亲家的不在少数,其中陈毅和粟裕就是最好的例子。陈毅第三个儿子陈小鲁,出生在解放战争时期,在文革中是著名的红小将。1967年2月,陈毅元帅和其他老同志在中南海怀仁49年斯大林在苏联见到毛主席,握住他的手你很年轻,很了不起图毛主席与斯大林前言1949年10月1日,在义勇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一时间举国欢庆,无数人民沉浸在欢乐与激动中。开国大典追红色记忆,传红色精神2021年7月15日,河南工业大学追红色记忆,传红色精神党史学习小队前往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新四军诞生的背景前期的发展以及重建军部的过程认识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