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清朝的过万骑兵为何不能打败外国几千人?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亮剑》这种缺乏基本军事常识的小说,当然是不能信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八里桥战役之前,僧格林沁就曾经在张家湾和英法联军交过手。
  当时僧格林沁统率清军共计达30000人,其中蒙古马队共近10000人。但遭遇英法联军迎头猛击是,僧格林沁选择撤退。
  其实早在之前大沽口战役中,僧格林沁就认为,当时已经非常强大的炮台和火枪兵,尚且不能对付英法联军,依靠冷兵器的骑兵也是无法对抗的。
  这是僧格林沁的聪明之处。
  其实张家湾战役刚开始,英法联军甚至刚刚开炮和发射火箭,就导致骑兵的马匹受惊,四处乱跑,骑兵陷入混乱,甚至冲散了后方的步兵。
  僧格林沁如果此时不撤退,而是坚持死战,肯定一败涂地,甚至刚开始打就溃散了。
  随后,僧格林沁在得到胜宝大部队的增援后,才决定在八里桥同8000英法联军决战。
  这倒不是说僧格林沁愿意打了,主要是他无法再退。因为八里桥已经在通州,再退就得进入北京城了。
  此战清军2.5万至3万人,其中约一半是骑兵。
  然而,此次骑兵根本不能对英法联军造成威胁。
  其一是,当时已经是1860年,英法联军都是经历过的强悍部队,有着极为丰富的作战经验。
  他们装备了先进的线膛炮,大型火箭弹,精度更高的火枪,更重要的是士兵训练有素,组织严密,兵力也高达8000人,并不是800。
  相反,清军则差了十万八千里。
  这1万多骑兵基本都是蒙古牧民,平时人和马都没有受过严格训练。而马匹是很胆小的动物,需要经过训练才能打仗。
  实战中,蒙古马听到大炮的轰鸣以及火箭的撕裂声,吓得到处乱窜,导致骑兵队列混乱。
  而精确炮弹和火箭弹,远距离杀伤了大量骑兵。
  少数能够冲到英法联军阵地前,又遭遇准确的排枪射击,死伤狼藉。
  很多人吹嘘八里桥蒙古骑兵打的惨烈,其实法军死亡3人,受伤17人,英军死亡2人,受伤29人。
  可见,英法联军伤亡微不足道。
  而清军伤亡也只有1000多到3000人,大约是部队十分之一,这就全面溃散了。
  可见,八里桥根本没有什么激战。
  法军20人伤亡,具体为:清军的火炮导致法军2人轻伤,骑枪导致法军1人负伤,其余17名伤亡人员均由清军火绳步枪或抬枪造成。
  也就是说,法军17人是被英军步兵打伤打死,2人被清军火炮打伤,仅有1人是被蒙古骑兵的骑枪打伤,而蒙古骑兵的马刀和弓箭没有杀死杀伤1个法国人。
  这打的什么垃圾仗!上万满清骑兵只打伤1个法国人,还有脸吹吗?
  表面上英军武器先进,实际上英军武器确实先进,但根本就是清军军事思想保守的原因。
  举个例吧,同时代南方客家人和土粤人械斗的很厉害。土粤人战斗力不行,但有钱,被打急了竟花钱雇佣英军和客家人械斗,想不到的是,几十个手持先进武器的英军士兵不到一个小时就被一群客家农民歼灭了。
  当时清军也有鸟枪,抬抢,火炮,当然远不及英军先进,但总比客家农民厉害吧。用枪炮对射的时候,清军根本够不着英军,派骑兵以密集队形冲锋简直就是送死。难道清军统帅(曾格林沁)不知道吗?
  显然不是不知道,因为之前已经吃了不少亏的,俗话说"牛教三道都知道拐弯",之前吃的亏都白吃了?
  其实这和清朝保守思想有关。首先传统的家天下,天下是皇帝的,只要花钱能摆平为什么要拼命呢?清军本质上根本不是军队,充其量不过是对内镇压的武装警察而已,你加他对外作战?
  其次,各级官员,将领只看见自己那点眼前利益,自以为是的认为"天朝上国",狂妄自大,根本没有把英军放在眼里。他们不肯学习先进的东西,如果按全新的方式训练,指挥,他们根本搞不来,弄的不好还会"下岗"。
  人类能驯服了马开始,就有了骑兵和车兵,骑兵最开始只是跑的快,但是难以驾驭,经常摔下马背,真正对战的时候速度快不起来,冲击力量也有限,做不到人马合一,所以对步兵克制有限,要不秦始皇就不可能用战车和步兵方阵统一六国了,要知道那时候赵国可是学过胡服骑射的,那么什么时候就有绝对优势呢?
  公元3世纪的时候发明了马镫,马镫又被西方马文化研究界称为"中国靴子",马镫包括两大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是由骑者踏脚的部分,即镫环;二是将马镫悬挂在马鞍两侧的镫柄或镫穿。这样人马合一,冲击力量也增加了7-8倍。这样也可以解释,后来游牧民族为啥被彻底打跑了,是因为汉朝养了60万匹战马,如此之大的冲击力量之下,还不乖乖跑路?虽然马镫技术不复杂,那么就比拼的是生产力和经济总量了,游牧和农耕就不在一个量级。
  随着阿提拉 (Attila,406年—453年)带着残部利用带了马镫的骑兵蹂躏西方,马背得天下来的快,被推翻也快,不过百年时间,但是因此西方也产生了贵族骑士,在黑暗的中世纪(Middle Ages),从公元5世纪后期到公元15世纪中期,一直保护国王和贵族的特权,甚至后来得文艺复习时候得人说,贵族骑兵阻碍了西方重利文明的发展,因为普通人根本不可能反抗过骑士,而骑士又需要昂贵的维护费用,普通人根本无法承担。
  后来铁木真带着蒙古双弯刀铁骑通过血腥得屠杀建立了大蒙古国(1206年-1271年),常常组成数万或者数十万轻重骑兵混合部队,其中重骑兵的马穿扎甲,人穿锁子甲和皮革护甲,手持两把弯月新刀,利用重骑兵得冲击力,所过之处无所不破,无坚不摧,可以说是闪电战之鼻祖了。让西方文明深深体会了铁甲骑兵之恐惧,也让他们不断改进自己的骑兵部队与战胜骑兵的战法,并与一些被蒙古铁骑打跑的游牧民族融合。
  突厥是历史上活跃在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也是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以来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随着唐朝657年由苏定方平定第三次西突厥乱,突厥人就迁徙生活到中亚地区作为别国得属臣,其中奥斯曼酋长这一支为花剌子模的属臣。13世纪时,由于花剌子模杀死蒙古商队和使节,蒙古人开始向西扩张,迫使他们迁移。奥斯曼带着突厥人的弯刀的骑兵就跑到了今天土耳其国家得地方,不断与希腊在战争中融合,随着蒙古铁骑回师中原抢夺大汗位置,奥斯曼帝国后续继承人最后打败了匈牙利、法国、德国等国的联军,横扫欧亚非建立了奥斯曼帝国(英文:Ottoman Empire;1299年 —1923年 ),成功建立了600年帝国基业,可是到19世纪初,帝国趋于没落,也正是西方经历文艺复兴(14-16世纪)后得崛起时代,终于找到了克制冷兵器之王-骑兵的秘诀---火器,奥斯曼帝国后期甚至被称为"西亚病夫",最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28日 1918年11月11日)中败于协约国之手,奥斯曼帝国因而分裂。1922年,凯末尔击退欧洲势力。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奥斯曼帝国灭亡。
  大清帝国(1636年-1912年),虽然偶然在马背上得天下,投机取巧取代了大明帝国,可是后期采取了固步自封的闭关锁国,虽然在有内忧外患的时候能重用汉臣和名将,可是治国还是用愚昧的贵族,这样科技和文化发展上就不能和明朝相提并论了。甚至在鸦片战争之后让西方称为""东亚病夫"。说到底还是游牧文明与重商文明的冲突,在重商文明一次次被骑兵蹂躏的过程中,已经不断在学习中进步,最后通过奇技淫巧偷师中华,而造就了火器,其中有一点,我甚至猜想,在元朝灭掉宋朝和清朝灭掉明朝后,是否是西方通过海洋贸易或者丝绸之路把大量科技和人才传入了西方?才突然之间,长达1000年的黑暗之后,西方迎来了科技文化光明--文艺复兴。就像美国和苏联,趁火打劫德国,瓜分科学家和设备一样,才导致后来两个超级大国的出现,这是军事技术上已经被克制了,剩下就是统帅和将才上面。
  统帅就是皇帝,实际后期就是慈禧当政,名将方面有清朝名将僧格林沁带领数万余骑兵,继承了蒙古族先辈们的勇猛,但是,左右横突,多年征战,虽扫平了太平军,甚至在第二次大沽口守卫战中打败了英法联军,可是不断的战争消耗,真正的骑兵也在不断的减少,等到1865年僧格林沁去世后,就再也没有名将来带领勇猛的骑兵了。湘军裁撤(1864年),曾国藩1872年去世,淮军甲午海战(1895年)已经损失殆尽。到1900年八国联军来打战时候,大部分骑兵都是一些牧民来充当,虽然人数众多,但是战斗经验不足,将领也都非名将级别,所以打不过800也好8000也好,都是由于长期利用愚民政策统治,使国家的栋梁之材没有发挥作用,只是借装神弄鬼的义和团运动打压异己,而不是依靠人民群众智慧坚决斗争到底,一开大事不妙,慈禧开腿跑路。焉能不败?
  似乎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观念:鸦片战争以来,外国侵略者因为装备上的优势,能对清军频频造成巨大杀伤。因此晚晴需要进行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器物来给军事上带来进步。
  然而实际上,清军与英法等军队武器差距非常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而在冷兵器对决中,清军也丝毫占不到任何便宜。
  近代史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数次战役就是很好的例子。
  19世纪中后期,满族八旗早已腐败不堪,湘军、淮军属于私人军队,清廷可以仰仗的唯有来自帝国北方的蒙古八旗。这些蒙古八旗依然保持者可靠的战斗力,在清军剿灭太平天国的战役中发挥巨大作用。作为帝国的中坚力量,僧格林沁和他的蒙古骑兵被派遣至京津地区对抗英法联军。
  此战之后,中外人员都对僧格林沁和他的蒙古骑兵给以极高的评价。诸如保尔·瓦兰的"中国人和以勇气镇定著称的鞑靼人在战斗的最后阶段表现得尤为出色……他们中没有一个后退,全都以身殉职"。 香港军事评论员马鼎盛主张僧格林沁领导的八里桥之战是中国千年传统的骑兵冲击、冷兵器近战与西方经过拿破仑战争和工业革命后以炮兵为核心的火力战之间的两个时代的决战,血肉之躯终归抵挡不住侵略者的新式枪炮。以及主张八里桥之败却对"师夷长技以制夷"有了进一步认识。
  然而事实上,此战蒙古骑兵输的极其窝囊,僧格林沁更是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抛弃大部队直接逃跑。
  1860年8月,当英法联军占领北塘之后。蒙古骑兵主动出击,试图依靠机动性对英法步兵团的侧翼进行攻击。法国老将孟托班立即组织未撤离的700步兵组成方阵,密集的火力阻击和步兵刺刀让蒙古马队损失巨大。
  此时,英军骑兵团也出动,329名近卫龙骑团加上456名由锡克人组成的"普罗比"骑兵团投入战斗。他们用佩剑与长矛与蒙古马队交战,他们的白刃战技巧非常精湛,在与蒙古人的格斗中占据了优势。甚至有一名锡克骑兵战后这样评价蒙古骑兵:"他们很难抓住,但是一旦被我们抓住后就造成不了什么伤害了。"
  此战,蒙古八旗和清军部队死伤2万,歼敌仅有数十。(英法方面没有算上殖民地或仆从军队的损失)
  在联军攻克天津后,法军外籍骑兵,来自北非的西帕希骑兵团也与蒙满骑兵发生战斗。这些北非骑兵服饰华丽,骑着高大的阿拉伯战马,性情凶悍,残忍嗜杀。以极快的骑兵冲刺击溃了蒙满骑兵。
  数日后,英印骑兵团又一次在面对数量远超自己的蒙满骑兵的交战中大获全胜。400名骑兵展开密集而严整的阵型,用白刃冲锋击溃了2000多蒙古骑兵部队。
  究其原因,无疑是因为英法早已跨入近代化的大门,社会制度,生产方式,科技水平超过传统封建制度太多。此外,近代英国由于殖民扩张,英国的海外征战史不可谓不丰富:在非洲与祖鲁人对抗,在南亚面对印度叛军,在克里米亚对抗凶狠的哥萨克人和沙俄海军,与西班牙人海战,与荷兰人争夺海上霸权。数百年的战争史早已为英国培养出一批作战勇敢,纪律严肃的世界顶级军队。而法国,历经资产阶级革命,又在拿破仑带领下横扫欧洲,也是赫赫有名的战争机器。
  反观满清的军队,满八旗,绿营早已腐朽不堪,维护治安尚可,上战场拼命可是难为他们了。蒙古骑兵也许凭借与生俱来的齐射,御马天赋能稍微压制传统的叛乱行为,然而面对正规、科学训练过后的近代化军队,仍然是以卵击石毫无优势。
  之后的历次对抗外国侵略者的战斗中,无论是日军,还是后来的八国联军,在武器装备不落下风的情况下,排队式对射尚可一战,等到对面上刺刀肉搏时,清军无不作鸟兽散。
  可以说,古代骑兵,即使是有着光辉历史的蒙古铁骑,面对经过科学系统的培养出来的近代化军队时都将是不堪一击。近代优秀的步兵、骑兵,可以在科学的指令、严格的纪律要求和先进的战术思想下轻易反杀古代制度下的任何军队。
  两次鸦片战争,及后来的甲午海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军体现出来的远远不止武器装备上的差距,更多的是在训练、纪律、战术思想等上全方位的劣势。
  这主要是指八里桥之战。
  在1860年与英法联军的生死之战,清朝派出最优秀的将军,最勇猛的满蒙骑兵,战果却是:3万清军1天内溃败,只杀掉了5个敌人。
  这名优秀的将军就是僧格林沁,当时英法联军已经占领天津,逼近京城。慈禧太后命他守卫通州地区,用清朝精兵好好教训英法联军。僧格林沁手中有3万骑兵,均是精锐的满八旗和蒙八旗,据说擅长骑射、以一敌百。
  僧格林沁认为可以依靠骑兵速度可和英法联军一战。
  联军拥有极强作战经验,士兵训练有素,武器先进,这要英法联军拥有绝对优势。
  战斗开始后,英法联军采用炮火压制,这要清军队形瞬间混乱,杀伤不少骑兵,就算能冲到英法联军占地前,也基本遭受排枪设射击,死伤惨重。
  八里桥一战十分激烈,可清军损伤超1200人,英法联军军死亡5人,受伤47人,可以看出,清军全面惨败。
  八里桥就是一场残杀。
  通过简单的对比,我们也可以发现在热兵器时代,人数多是不占优势的。
  为什么你考不上清华?为什么你们学校上千人都考不过一个清华生?
  这就是降维打击。清朝骑兵的武器是冷兵器,英法联军是热兵器。
  关于这件事,很多人提到了著名的八里桥战役。在我个人看来,虽然清军在八里桥战役中的表现还算英勇,但是冷兵器与热兵器的碰撞,自然不会有好的结果。关于僧格林沁
  这个人是蒙古族,还是和孝庄太后一个家族的。满蒙一直以来就有着联姻的传统,而蒙古人也为保卫满清做出了突出贡献。僧格林沁就是道光,咸丰年间的蒙古名将,他本身是贵族,而且擅长骑马射箭,在晚清将领中尤为突出,被誉为"国之柱石"。关于八里桥之战的实力对比
  简单讲完僧格林沁这个人,我们来谈谈八里桥之战。历史上用两个字评价这场战争——惨烈。此时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天津大沽已经沦陷。当时负责军队的僧格林沁因失去了天津,只得撤防回八里桥一代,准备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反击战。可笑的是,这个时候的咸丰帝竟然是派人向英法将领乞求谈判!
  作为有巨大影响力的人物,僧格林沁的军队还真的不少。在最后集结后,总兵力高达三万人,相较于历史大战来说,这点人并不多,可是反观英法联军的人数,简直就是碾压之势。而其中来自蒙古的骑兵共有一万人,这也就是所谓的清朝过万骑兵。(事实上,在真正的战争中算上支援来此的总兵力远不止三万人)
  英法联军是几千人,但不是大家以为的一两千,而是足足有八千余人,相较于清军可谓装备精良,而且联军还派出了两个炮兵连。八里桥之战的结果
  通过简单的对比,我们也可以发现在热兵器时代,人数多是不占优势的。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根据战后统计,清军损失越1000人左右,而英法联军加起来只死亡5人,受伤不过50人。虽然咸丰帝给了僧格林沁夸奖,但这真的没什么可炫耀的,甚至有些丢人。
  必须得承认,当时满清的发展实在是与外国有着不小的差距,归根还是闭关锁国的弊端。无论再怎么英勇,血肉之躯也难以抵挡大炮,由此也可看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提出的前瞻性。
  但是在我看来,僧格林沁实在不应进行这场战争,可以说作为指挥官,他的主观思想导致了这场惨剧(其实是没有这个意识)。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是有这些人的英勇抗争,满清早就溃败了。相较于咸丰帝对英法的笑脸乞求,这些将军才是真的英雄。
  这场战役应该就是发生在1860年的八里桥战役了,也就是著名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当时的背景是这样的,英法联军希望逼迫清政府改变条约的内容,然后清政府就和英法两国进行谈判,英法派出代表团来谈判,后来在礼节问题上争执不下,最后清政府就扣留了人质,最后就引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而题目所称的过万骑兵战败给外国几千人的军队,这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发生在张家湾的一场战斗。
  当时的清军统帅是僧格林沁,所部约3万人,其中骑兵就有一万人。而英法联军当时不过是几千人的步兵,但是在战役一开始的时候,清军基本上就完全是被碾压了,清军所谓的骑兵部队完全就是不堪一击。甚至清军自己的阵型就是被自己的骑兵给冲散了。
  因为骑兵虽然在冷兵器时期很厉害,但是在热兵器的时候真的是鸡肋。
  因为马匹基本上听到战场上各种枪炮的轰鸣声,就吓得到处乱窜,导致骑兵部队混乱。
  所以实际上,在张家湾战役中,清政府的骑兵不仅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实力,反而还成为了战场上的乱子。
  还有在后来的八里桥战役中,清军在这场战役死伤近3000人,而英法联军死亡不过5人,受伤者也不过几十个人。
  总之,清政府近代以来的战争,着实不堪一看。
  关于历史上真正的骑兵与步兵之间的对抗,用亮剑作为依据显然是很不合适的!
  历史上骑兵和步兵之间的对抗可没有这么简单,不是某一个兵种对另外一个兵种的绝对克制,其中包含了很多复杂的因素,不能简简单单的说拥有骑兵就可以对步兵实现屠杀。
  唐朝的时候李世民曾经这样说过:今中华强夷狄弱,以我徒兵一千,可敌蛮骑数万!
  李世民的意思是,现在大唐王朝强大无比,军队的战斗力更是一等一,唐朝军队哪怕是步兵1000人就有能力击退蛮族骑兵几万人。
  李世民虽然是个皇帝,但他行伍出身,指挥才能绝对能排到大唐王朝的前三名,他说这句话虽然也许有一定的夸张,但也是非常有底气的。
  所以,骑兵不见得会永远克制步兵,一支强大的步兵军队,也有能力击败数量是己方几十倍的骑兵。
  但是,在宋朝却发生过2000多宋朝士兵,被17名金国骑兵吊打的战例。
  这2000人是一个多兵种的混合体,有拿长枪的,有拿弯刀盾牌的,有拿弓弩的,远程近程攻击都没问题。
  而这17名金国骑兵在战斗的时候因为策马跑到了宋军的两翼,实际上在宋军士兵的视野中最多也就出现了八九名骑兵,而且这些骑兵可不是身披重甲,他们的目的是来宋朝送信穿的都是轻甲,在防御性上也是远远不够!
  那么,宋朝的弓弩射到身上或者射到马上,都会造成很大的创伤,让人或马失去战斗力!
  可实际情况不是这样,17名骑兵在两翼包抄2000宋军后,就像17匹狼围猎2000只羊一样!
  2000人在金国骑兵的攻击下轰然而散。
  从那之后,金国人就更看不起宋国人了。
  再往前追溯,汉朝的时候李陵的5000步兵曾经和匈奴人8万骑兵大战。
  打到最后,匈奴单于都快怀疑人生了!
  要不是叛徒告密,匈奴单于已经决定撤兵。
  但即使如此,还有数百步兵逃回了汉朝!
  在草原上,步兵速度远不如骑马的匈奴人,能逃过数万骑兵的追杀,可见当时虽然匈奴骑兵有绝对优势但面对汉军步兵的时候战斗力那是远远的不如!
  可是,匈奴步兵也有击败占绝对优势汉军骑兵的战力!
  有一次,一支上百人的汉军骑兵在草原上遭遇了三名匈奴射雕人。
  双方爆发激战,汉军骑兵有上百,匈奴射雕人只有三个并且没有马。
  可是,交战之后汉军骑兵几乎损失殆尽。
  后来,还是李广亲自出马消灭了这三名射雕人。
  所以,步兵和骑兵之间的对抗没有那么简单,不存在一个兵种就能完全克制住另外一个兵种的情况!那么,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呢?
  当然是武器、训练最为关键了!
  唐朝1000步兵可以打败蛮族几万骑兵,是因为当时唐朝执行的是府兵制。
  这些士兵从小就接受严格的训练,而且装备极为优良,大唐的明光甲几乎可以刀枪不入,他们射出的箭又往箭无虚发。
  格斗就更不用说了,这些从小就接受严格军事训练的大唐士兵,可以轻松击杀蛮族骑兵!
  宋朝2000人被金国骑兵17人打败,那是因为这2000人训练不足、士气低落,虽然装备也不错,可是无法发挥装备的优势,在金国骑兵的攻击下,看着对方骑着高头大马冲过来就已经吓坏了,而对方骑兵箭术高超,箭无虚发,哪还有胆量反抗,就一哄而散了。
  李陵所率领的汉军步兵,面对八万匈奴骑兵的围攻,到最后箭也射没了,刀也折断了,很多士兵不得不拆掉车轮拿着辐条跟匈奴人拼命,就这样匈奴人都没有冲破汉军步兵的阵营。
  因为,这群士兵是李陵亲自选拔和训练,号称"力扼虎,射命中",5000人虽然不多,但是人均武松的级别,打普通人当然可以做到一个打10个了。
  匈奴射雕人是匈奴中箭术最高超、臂力最大的人,他们之所以没有骑马,是因为在马上不能挽强弓。所以,当时一百汉军骑兵虽然具有机动性的优势,但他们手中弓的强度不如匈奴射雕人,箭术就更差了。除了打不过能快速跑掉之外,正面对抗处于绝对的劣势。
  当然,汉军骑兵的勇气可嘉,直到己方几乎损失殆尽才跑回来叫李广帮忙,要是宋朝时候的2000宋军面对17名金国骑兵有这战斗精神,这17人也猖狂不起来!
  既然训练和装备起到了决定性的优势,清朝的上万骑兵打不过英法几千人也不奇怪了!
  当时,清军骑兵主力来自于蒙古草原,可那些人长期的和平环境下战斗力已经大幅度下降。据八里桥之战中英法联军的记载,蒙古骑兵虽然骑术很高超,可是手中的弓全都是软弓,射程近而且命中率很低。同时,英法联军当时装备了火炮、火枪,可以在远距离轰击冲锋而来的骑兵部队。
  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个战斗瞬间,蒙古疾骑兵想要对英法联军的阵地实施大迂回,攻击英法联军的侧翼,被英法联军发现之后远程火炮一顿轰击,这帮人就做鸟兽散了!
  从中可见,英法联军军队的素质之强,清军骑兵训练之差!
  所以,战争结束之后很多蒙古骑兵连招呼都没打直接就回老家了。
  于是,数千英法联军可以长驱直入占领京城!
  清朝的官兵不平等,打仗时候,兵就缺乏血性,将也服不了兵,指挥不灵。所以,清兵必败!

大清已灭亡一百多年,那些依然为其守皇陵的人,谁给他们发工资?风水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一门玄术,早期的风水主要关乎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选址,其中在墓葬方面最为严谨,皇室的皇陵选址更是来不得半点马虎,毕竟在古人眼里这是一个和国运息息相关的东西。选军统第一杀手,周恩来他之死,我党革命可以提前10年成功起于微末间谍之王大肆残害共产党员抗日战争屡立奇功杀孽深重坠机而亡1946年3月17日,一架飞机由青岛飞往南京,这天南京上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飞机只能在徐州迫降,可能是飞机上之人杀孽大清亡了109年,为什么还有人在看守皇陵?谁给他们发工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国历史发展到现在,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拿祖先文化讲,不管生前和长辈的关系如何,在长辈离去后都忌讳自家祖坟遭到破坏。因为先人的埋骨之地风陈赓妻子王根英32岁被日军残害,陈赓重病痛哭,为她守节并合葬1939年3月,陈赓带领386旅的战士往平汉线前进,忽然收到一个电报,通讯员仔细看完每一个字,突然双手开始发颤,旅长。陈赓莫名其妙,电报上说了什么,你手抖什么?旅长。让你说就说,墨秦始皇统一六国,为什么至二世就灭亡,秦朝百万雄师去哪里了呢?秦帝国帝国二世而亡,必然之中充斥着偶然因素。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经过10余年征战,消灭了关东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得封建大帝国,秦帝国。至此秦帝国本该停下征战,与民休息,但清明时节缅怀英烈丨待我回家代我回家带我回家来源学习军团中国军号关键词归来人间四月,春雨霏霏。清明时节,志愿军老兵王凤和更加想念战友王哲厚。70多年前的那个出征日,天空飘着蒙蒙细雨,江对岸,枪炮声此起彼伏。鸭绿江大桥上,连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挥师南下参加解放全中国的战斗分批南下,深春纵马直指江南1949年1月30日,驻在北平西郊海淀地区的第四野战军第41军军部会议室,已被任命为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的叶剑英正在凝神倾听着41军领导干部的汇报。为维中国第一任外交官,毛主席评价一文足顶两坦克师一纸文书言世道炎凉,三寸弹舌严战列国,在中国璀璨而又饱经磨难的近代历史征程中,有诸多以笔杆洒热血的文人志士。他们用白纸黑字抨击,用思想意识谴责,用整个灵魂去热爱国家。而他却更文采斐话多是内因,谗言是外因,伴君的刘洎死于虎口沉默是金,不是城府太深的表现,而是自保的标配,话多有一失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君不见唐太宗时期的侍中刘洎就死于话多,如果少说点,他人生的轨迹可能会是另一番景象。话说唐太宗从伐高丽的战场1860年太平天国东征,两江总督临阵脱逃,江南便是鬼门关每逢乱世,中国民间总会有各种谶纬预言出现,也不知到底是何来历,或者是有心人故意编造。晚清太平天国起义期间,在江南亦有一童谣流传,内容是江南若遇人丁口,江南便是鬼门关。人丁口就是鬼门第一次世界大战系列(一)战争前的世界背景大家好,我是空。昨天发的文章终于有粉丝关注了,也有人点赞,让我信心倍增,决定出一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过程。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大家多点赞,评论,关注。咱们话不多说,直接开始上正文。
首辅大臣徐阶辞官之后过的怎样?如何评价徐阶这个人?大明隆庆三年六月,著名愣头青海瑞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粮储提督军务巡抚应天十府。这一年的十二月,海瑞来到了松江府上海县,查看吴淞江水患,同时张榜告之,鼓励百姓检举乡官的不法行为,李世民为何评价曹操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李世民的这个评价中肯,也有人说这个评价过于自大。我个人的理解就是李世民承认曹操的将才,在军事造诣上有些英雄相惜的意思。而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李世民对于曹操未同治驾崩后为何不过继溥字辈的子嗣继位,反而让同辈堂弟继位?同治帝载淳是清朝定都北京之后第八位皇帝,他是咸丰帝唯一的儿子,咸丰去世时他年仅6岁,他也是6岁即位,在位13年,在19岁就英年早逝,他死后由于没有子嗣,因此在母亲慈禧太后等王公贵族明光宗朱常洛为何被称为一月皇帝?因为,他只当了一个月皇帝就驾崩了。而在这之前,他历经了明宫三大案之二,死后还赶上了最后一个。明光宗朱常洛的一生是悲剧的出生悲哀,童年悲剧,青年悲惨,逝世悲情!我们来看看,他这悲剧的李渊有22个儿子,为什么只有3个抢夺皇位?李渊的儿子众多,但其实真正有资格参与争夺皇位的只有他和正妻窦氏所生的四个儿子,其中真正参与皇位争夺的只有太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四子李元吉只是和李建成关系密切,站在李建成一边对付李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为什么让吕方去守灵?电视剧里面嘉靖已经说了。当时严嵩已经倒台,但是情况并没有好多少。民间依旧民不聊生,朝廷百官已经无俸禄可以发。为此,很多官员纷纷跑到万寿宫去进谏。这个时候陈洪干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下令荆轲刺秦失败,是否因为他剑术差?荆轲刺秦就是一个笑话,从史记中荆轲刺秦的记载中,荆轲就是一个大忽悠,不但剑术一般,忽悠本事也不过关,竟然把自己给忽悠瘸了。荆轲的剑术怎么样?荆轲的祖上是齐国的人,后来搬到了卫国,卫西游记为什么提到东方朔?第26回,孙悟空为救活人参果树三岛求方,来到方丈仙山拜见东华大帝君。方坐待茶,只见翠屏后转出一个童儿。他怎生打扮身穿道服飘霞烁,腰束丝绦光错落。头戴纶巾布斗星,足登芒履游仙岳。炼元为什么有人说唐朝是鲜卑人建立的,不属于汉人王朝?唐高祖李渊的先祖李虎和宇文泰丶独孤信等八人是北魏的八柱国,而北魏就是鲜卑人所建。宇文泰逼宫后自己做了北周皇帝,李虎被封为唐国公。李渊7岁就继为唐国公,还是独孤皇后的外甥。因此从北魏间谍秘闻系列佐尔格,拯救苏联的德俄混血双料间谍之王一。留希科夫叛逃1938年6月,苏联内务部人民委员会远东局负责人留希科夫,带着一批重要情报偷偷越过了边界投奔了日本关东军,随后引入日本方面高度重视,军方直接下令将其转移到东京,甚至1956年,陈赓带一少年来中南海,周总理看到他痛哭不已,这是为何1956年夏季的一天,陈赓手握红色电话,用他地道的湖南口音开心地说小超,我是陈赓!对方接电话的是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人们通常都叫她邓大姐,可是陈赓同周恩来一样,也称呼她为小超,足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