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帝国日落从英国视角解读敦刻尔克大撤退

  英国是敦刻尔克大撤退中的主角之一。作为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在1940
  年春季德军凌厉的攻势下狼狈撤离欧洲大陆,不仅意味着英法联军在战场上的完全失败,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一个老牌帝国退出世界中心的最后背影。
  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表面上看来仍是十分风光,不仅以战胜国身份参与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还与法国一起主导了国际联盟。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英国在一战后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首先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英国的国际地位严重下滑,美国与苏俄两强崛起,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取英国而代之的前景已经隐约可见;其次在英国的各个殖民地,一战后的"民族自决"原则开始激发殖民地人民心中的民族主义情绪,英国已经不能从容掌控它在全球各地的殖民地;最后在英国国内,一战使得英国损失惨重,经济在艰难复苏的道路上又不巧遭遇1930年代初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很显然,大英帝国的国力已经不足以支撑继续称霸世界的雄心。
  如同一个落寞的贵族不得不卖掉他心爱的佩剑以养家糊口,英国为发展经济也不得不牺牲军备建设。没有军事力量做后盾的英国只能通过外交谈判的方式解决各国间的争端,以尽力维持"和平"的局面,也尽力维持英国自己的霸权地位。在波诡云谲的20世纪30年代,英国维持"和平"的努力为德国在欧洲的扩张打开了方便之门。就在英法美等国都忙于走出经济危机的泥潭,而忽视军备之时,1935年3月,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开始疯狂扩张军备。面对野心勃勃的德国,英国限于国力不得不采取著名的"绥靖政策",这一政策在1938年的《慕尼黑协定》签署后达到顶峰。当英国首相张伯伦带着希特勒不再扩张的保证心满意足地从慕尼黑回到伦敦时,世界大战的阴云又一次笼罩在欧洲上空。有不少论者都认为"绥靖政策"是英国在德国与苏联之间"两害相权取其轻",将希特勒的德国"祸水东引",让希特勒与斯大林鹬蚌相争,但"两害相权取其轻"的作法恰恰从侧面证明英国无力控制欧洲的局势但又不希望与德国开战的虚弱状态。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随后德国掉转枪头进攻北欧。1940年5月,德国入侵法国,"绥靖政策"完全破产。尽管在"绥靖政策"实施的过程中,英法牺牲中小国家换取一时偷安的作法为世人所不齿,但除因英国国力所限以外,还须知当时"绥靖政策"的实施是符合英国多数民众民意的。以至于张伯伦在签订《慕尼黑协定》后返回伦敦时不仅受到英国民众的热烈欢迎,而且收到众多称赞其签约的信件。可见英国经历了一战的巨大战争创伤后,英国的主流民意是极度渴望延续和平、避免战争的。和平诚可贵,但不顾外界战争威胁的严峻形势盲目奢求和平则极其危险,主流民意并不代表就完全正确,真理在此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随着"绥靖政策"的破产,主张对德强硬的丘吉尔获得了领导英国人民的机会。对于张伯伦及其"绥靖政策",丘吉尔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在战争和耻辱之间让你选择,你选择了耻辱,可你最后还是要进行战争。"英国的"绥靖政策"是软弱的,可谓搬起石头最终还是砸到了自己的脚。如果要说"绥靖政策"有何积极作用,那可能就是为英法赢得了几年的战争准备时间,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英法并未利用1940年5月以前这几年的宝贵时光做好迎战德军的准备。
  时间就是生命
  除了增兵和加固马其诺防线,英法似乎想不到还能做什么。战争思维还停留在一战时期的英法联军面对装备精良、战法先进的德军显得无所适从。再坚固的防线也总有被攻破的时候,何况将英法两国的命运赌注全部押在马奇诺防线上显然不是明智之举。当德军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交界的阿登山区绕过马奇诺防线向法国腹地进攻时,英法联军即面临灭顶之灾。德军充分利用装甲部队对英法军队实施分割包围,至5月下旬,36万英法联军被包围在敦刻尔克至比利时边境的海岸边。比利时投降后,英国远征军有被切断后路的危险,于是英军抛下正在作战的法军,向敦刻尔克海岸退却。
  长久以来人们关心的焦点是,西欧作战开始后,英法联军不堪一击,希特勒在德军准备向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发动最后进攻之时为何突然下令装甲部队停止前进?对这一问题众说纷纭,尚未有定论。但在此时英军普通士兵的心态似乎更值得关注。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所提出的的对待历史要有"理解之同情"即是强调要站在历史当事人的角度和环境下进行思考。我们或可设身处地思考一下当时英军士兵的处境。
  身后是正在追赶的德军,身前是大西洋翻滚着的潮水。邻国法国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在德军的迅猛攻势下近乎亡国,尽管法军还在抵抗,但败局已定,唇亡齿寒,与法国仅一海峡之隔的英伦三岛前途未卜。地图上那窄窄的英吉利海峡此刻变得无比宽阔,它阻挡着英军回家的路,船只严重紧缺,英伦三岛仿佛远在天边。天空不时有德军"施图卡"轰炸机飞过,轰炸机的轰鸣声震颤着英国士兵的心,扔下的炸弹在海滩上摧毁着一个个士兵回家的梦想,搭载士兵的英国军舰却还未出现在海岸边,此时的英国士兵被死亡的恐惧所笼罩,他们虽仍穿着军装、拿着步枪,但他们早已无心恋战,更不可能在意法军的安危,在敦刻尔克的海岸等待的越久,内心就越是焦躁不安。他们无比思念家中的父母、妻子和儿女,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活着回家。
  每一艘船都代表着生的希望,但30余万大军的运送绝不是一项轻松的任务。英国并未为这场世界大战做好心理上和物质上的准备,对于战胜德军显得缺乏信心,对于保卫法国更不会有多么上心,毕竟保卫英国本土才是当务之急。早在法国战场出现不利形势时,英国就已开始为撤军展开准备,撤退计划的代号为"发动机"。5月20日,英国开始着手在无线电广播里大声向全国呼吁,征集英国海岸边的各种民用船只,并将海军扫雷艇等小型军舰集中起来,准备在危急时刻前往敦刻尔克撤离英军。此外,英国皇家空军把凡是可以动用的战斗机都投入到敦刻尔克上空,用以保护撤退行动。英法联军的溃败来得非常之快,5月26日,英军开始启动"发动机"计划,当晚即开始撤出第一批英军。敦刻尔克的存亡直接关系到"发动机"计划的实施前景,但这时出现了对英国人不利的消息,5月26日晚,希特勒下令德军装甲部队继续进攻,德军开始从敦刻尔克的西南与南面进攻,德军轰炸机则在港口和海岸上疯狂地俯冲轰炸,英法联军只能被动地做困兽之斗。屋漏偏逢连夜雨,敦刻尔克海岸风大浪急,严重影响了撤退计划。
  5月27日到28日,英国原计划撤退4.5万人,实际上仅撤出2.4万人,这一撤退速度远远慢于德军向海滩逼近的速度,时间在此时就是生命,且是成千上万的生命。由于英国缺乏小船将海岸上的士兵运往海上的大船,即使是大船数量也不够,英国在情急之下只能征用泰晤士河上包括拖船、渔船、救生艇、游船甚至帆船在内的一切可用的船只前往敦刻尔克参与撤军。5月28日到29日,英国民用的各种小船遍布敦刻尔克海岸边,船只数量的大量增长加快了撤军速度,仅29日一天就撤走4.7万人。也就在29日,法军也接到撤退命令,但英国此时只顾撤退英军,法军很少能登船撤退。29日后,天气逐渐好转,30日一天就撤走5万余人,6月2日,英军最后一批部队撤走。法军则在6月4日完成撤退,另有4万余法军掩护撤退的部队被德军歼灭。在此次撤退中,英国皇家空军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英国空军的战斗机时刻在敦刻尔克海岸上空巡逻,驱逐或击毁德军的轰炸机,为撤军提供空中掩护。在这次载入史册的大撤退中,共撤走英法军队33 6427人,但英军损失不小,共损失240艘船只,180架飞机。而英国陆军仅携带步枪和机枪等少量武器返回英国,有1 200门大炮、1 250门高射炮与反坦克炮、21 000挺机枪被扔在了法国,此外还有75 000辆摩托车、700辆坦克、13万辆汽车也"送"给了德军。
  英军在1940年6月给欧洲大陆、也给世界留下了一个狼狈的背影,尽管暂时逃出了德军的包围圈,但希特勒的军队势头正盛,他们自己的祖国也很有可能将成为下一个法国,可谓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可以想象死里逃生的英国士兵回到祖国、回到家乡后内心的激动之情,他们能回去不仅是英国军民努力的结果,也有运气相助。他们可能不会想到,英国重整旗鼓重返欧洲大陆,要等到整整4年以后,而那时英军已经不再是这场战争的主角。
  帝国日落
  对于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历史意义,历史教科书和各种历史著作中多有评论,在此不再赘述。我想指出的是,英国民船在这次著名的撤军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陈毅元帅的那句名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中人民的作用似乎与淮海战役有异曲同工之处,只不过中国人民是用小车推出了胜利,英国人民是用小船撤走了败军。"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的确是任何战争都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英国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中成功动员和征集了各种可用的英国民用船只参与撤军,才保证了30余万大军顺利及时地撤出。民用船只与军用船只不同,前者用途各异,但都以私人获取经济利益为最终目的,后者则必须无条件服从上级命令,以服务于国家利益为最终目的。可以想见有些英国船主是出于自愿为国奉献的精神而出船出力,也有些船主是被迫为之,但不管怎样,当无数小船出现在敦刻尔克海岸时,是一番令人动容的场景。它体现了英国人民的团结与抗争精神,值得弘扬。
  尽管敦刻尔克大撤退避免了英国远征军被德军全歼的命运,但在世界大战中刚一亮相就以撤军收场对于英国来说显然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且在英国人心中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使得他们对重返欧洲大陆与德国决战心存畏惧。敦刻尔克大撤退以后,战场由陆上转移到空中,英国皇家空军与德国空军浴血奋战,随着希特勒放弃了进攻英国的念头调头向东对付苏联,英伦三岛转危为安,并成为反攻欧洲大陆的桥头堡。自反法西斯同盟结成后,斯大林与罗斯福多次催促丘吉尔尽快在法国或北欧开辟欧洲大陆的新战场,流亡英国的法国人也对重返祖国跃跃欲试,英美为此多次协商,但英国在意的仍是保住它在海外的殖民地,对于反攻欧洲大陆则态度消极,因而直到1944年春苏军大举反攻,德国败象已露之时,欧洲第二战场才最终得以开辟。
  在这次大撤退中,英军不顾法军径自撤退和英国船只优先撤走英军的举动令人印象深刻。尽管在此关键时刻自己的国家利益优先无可厚非,但置并肩作战的友军于不顾,在道义上显然说不过去。不知是不是因为受敦刻尔克大撤退这一先例的影响,在此后漫长的战争岁月中,英国陆军的"撤退"几乎成为常态,而且往往像敦刻尔克大撤退那样完全不顾友军安危,自顾自地快速"撤退"。英军在缅甸的"撤退"成就了中国将军孙立人在仁安羌战役中的一战成名,但这样的"撤退"无疑是非常不负责任而且危险的,与英国合作的各国军队都多少因为英军的临阵"撤退"吃过亏。整个二战期间,除了蒙哥马利在北非对隆美尔的胜利以外,英军的战绩也显得乏善可陈。现代战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二战暴露了英国国力的虚弱,国力的虚弱在战场上加速暴露了英国政府自私自利的本性,而这一切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中已经能够看出端倪。
  二战中的英国早已不是维多利亚时代那个腰缠万贯、挥金如土的大富豪,而是一个家道中落,不得不精打细算,甚至是锱铢必较,勉为其难保住祖上遗产还死要面子的落魄商人。
  从大历史的角度看,20世纪40年代发生在法国西北部海岸边的两次载入人类史册的军事行动象征着世界霸主的易位。1940年6月结束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扯掉了大英帝国最后的遮羞布,标志着大英帝国辉煌时代的彻底结束,英国自身难保,只能寄希望于大洋彼岸美国的力量。1944年6月开始的诺曼底登陆则标志着美国全面称霸世界的开始,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清朝平定准噶尔部战争清朝自打多尔衮率军定鼎北京以来,几乎没有遇到多少强大的对手。但是在平定南明残余势力之后,搞定漠南蒙古,搞定整个鞑靼几个万户之后,开始面对西边瓦剌的卫拉特蒙古诸部时,才真正面临一个强李世民对亲人无比狠辣,为啥被视为明君?他接近了封建帝王的上限中国漫长的古代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皇帝,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也有何不食肉糜的,有长在深宫大院的,也有自小乞讨最后当了皇上做明君的,当然了,也有明成祖这种饮马瀚海封狼居胥的。同样拥粟裕被子弹打中手术战友问用什么麻醉剂,粟裕咬咬牙就过来了第三次反围剿时期,5月份朱德带领粟裕在硝石打了一仗。硝石地处江西省东部,驻军是湖南马日事变的刽子手许部的一个师。我们是仇人相见,仗打得十分激烈。二十八师攻击敌人一个山头,攻不下来,严凤英的悲情人生15岁因戏险被沉塘,坎坷3段情,38岁服药自杀说到黄梅戏,就不得不提严凤英,她在我国的黄梅戏中应该算是最具影响力的。因为黄梅戏,使得严凤英名声大振,因为严凤英,使得黄梅戏成为中国的优秀剧种,在我国的五大剧种中,黄梅戏排进了第三黑龙江省方正县走出去的名人有哪些?介绍几位黑龙江省方正县的名人,与友友们分享。他们是王治田,黑龙江省方正县人。1947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7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七届黑龙刘备伐吴,赵云马超魏延皆在,刘备为何只带了老将黄忠?上一期我们说到了刘备不顾大臣阻拦,执意伐吴。有很多朋友比较好奇,虽然这时关羽张飞皆死,但还没到无人可用的地步,五虎上将中的马超赵云皆在,此外还有大将魏延可用,为何出征时只带了个老将苏联最强大的时候强到什么程度评价苏联,普京的那句话是最准确的不怀念苏联的人没有良心,想回到苏联的人没有脑子苏联的强大,不在于他以万为单位的坦克和核弹,也不在于他的航空航天技术的发达或者变态的理科教育体系,这些黄永胜出狱后的晚年生活引言1981年1月,黄永胜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八年,同年的九月,他就因为身体原因,被特批保外就医。这一年,71岁的黄永胜走出了监狱,被安置在山东青岛过着平静的晚年生活。01hr黄永胜这带您了解认识读懂曾国藩出生就不平凡,蟒蛇精投胎转世曾国藩,湖南人,理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有人推崇他为千古第一人,但同时因为对付过太平天国起义和效忠于清室饱受争议。曾国藩的文韬武略,待人处事与生活态度面对困厄与三皇五帝(传说中的上古时期)何谓三皇五帝,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说三皇是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还有的说是指伏羲女娲神农,以及包括祝融共工等等,在给你的资料中爸爸想引用尚书大传所写的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作为三皇。燧人二战日本气球炸弹战法,只炸死了6个人,为何美国却很害怕?我是萨沙,我来回答。美国是怕日军使用生物武器。萨沙谈世界第一个洲际武器二战日军的气球炸弹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1944年12月,美国西海岸几个洲,突然发生了多起不明的
一等功臣马毛姐,14岁的渡江战役女英雄,毛主席亲自为其改名随着淮海战役的胜利与国共和平谈判的最终破裂,一直在长江北岸蓄势待发的解放军百万大军,一夜之间横渡长江天险,开始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征程。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尤日本偷袭美国军事基地珍珠港的真实原因?众说周知,珍珠港事件是二战历史上的非常有名的军事袭击事件,在这次袭击的事件中,日本海军联合舰队重创了美军的太平洋舰队,进而使美国也加入了对日本宣战,但是呢,其实日本偷袭美国的军事基古代一到战乱往往人口锐减,为何民国军阀混战,人口却维持在四亿中国的战乱,是否出现农民战争是影响人口的重要因素。这里说的农民战争或农民起义,有一定意识形态层面的意思。实际历史环境表现中的情况,是在野的有产者带领农民进行的大范围暴动。这种暴动的老蒋任黄埔校长时,曾培养了5位虎将,他们分别是谁?在1924年的时候,为了培养军事干部,黄埔军校在广州正式成立了。老蒋担任黄埔军校的校长,主要负责统筹整个学校的发展,也训练新兵。在他的精心培养下,黄埔军校一共涌现出五位虎将,他们都四野的三个朝鲜族师,回国后怎么样了大家都知道,半岛北方部署南进作战前,出于友谊,我军送给半岛北方三个朝鲜族师,兵源来自于居住于吉林黑龙江辽宁边境地区的朝鲜移民。其中成建制的师级部队为东北军区直属的164166师。之张飞是杀猪的,关羽是卖枣的,为何两个小贩却武艺高超?大多数朋友只看过三国,却未读过前传。据史学大家肥猫考证,三国众将皆有师承,他们的武艺并非凭空而来,今天就给大家讲讲。东汉末年,在并州雁门,有张家大族,族中有一支,兄弟三人。老大的名清朝皇族老照片慈禧太后照镜子梳头,5岁小皇帝席地而坐帝制时代早就被历史的尘埃埋葬,被社会发展的洪流淹没。随着时光变迁,人们对皇族的生活已不甚了解,有些文字记录也真假难辨。我们借助一组老照片,与清朝那些显赫的皇族人物进行一次时间的邂逅1961年,毛主席与ampampquot清朝皇帝ampampquot畅聊5个多小时,溥仪几次含泪痛哭人生匆匆几十载,或轰轰烈烈立于万人之巅,或碌碌无为平凡度过此生,从举国敬仰的皇帝到普普通通的平民,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可谓是充满了传奇色彩。图为溥仪三岁时他继位时不过三岁,退位时更是死后一幅画卖了35。9个亿,生前却穷困潦倒,他为什么这么惨?公元1499年,那一年的高考试卷难住了不少考生,很多人都交了白卷。走出考场的考生们个个唉声叹气,唯有两个年轻人眉开眼笑。这两个人,一个叫唐寅,一个叫徐经。考完后他们勾肩搭背地约着去毛泽东与挚友萧子升,在建党前争吵一夜后分道扬镳,此生再未见1921年7月的一天,毛泽东与萧子升同在一条船上,前一天夜里两个人为一件事整整争论了一晚上,到了也没有争论出结果,还是谁也不服谁。次日一早,毛泽东站在甲板上开始阅读起了资本主义制度毛泽东终生都没收到的8封情书,藏在墙缝里60年,90年才公布于世前面提到了毛泽东跟胡适的关系,可以说,两个人的关系是经历了一番逆转的。胡适对毛泽东是前倨后恭,而毛泽东对胡适则变成了前恭后倨,这也是由两个人的思想高度不同所决定的。在毛泽东的人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