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基辅会战前,朱可夫主张放弃,斯大林明知赢不了,却坚持一战

  1941年6月21日,担任苏军总参谋长的朱可夫大将得到了确切的情报:德军将在次日对苏联发动全面进攻。
  朱可夫马上给斯大林打电话,但是斯大林并不相信。电话那头斯大林没有任何表示,这令朱可夫很着急,他一再坚持要求斯大林必须对情报引起重视。
  在斯大林看来,他为这场战争准备了太多——互不侵犯条约,芬兰方向、波兰方向、罗马尼亚方向——边境都向前推进了几百里,缓冲带足够大,德军不敢来,就算来了,苏军也有足够的时间准备。
  斯大林看起来有自信,因为苏联已经做了百分之百的准备,而德军那边还在每天被英国飞机轰炸——这是莫洛托夫在柏林亲眼所见——很难想象德军会在这种情况下发动战争。
  斯大林面对朱可夫这个固执的总参谋长也没办法,觉得朱可夫对情报大题小做了——毕竟英国人之前一直这么干。然而在朱可夫的一再逼问下,斯大林还是把铁木辛哥元帅等人叫到克林姆林宫开会。
  斯大林看到朱可夫来了,把嘴边的烟斗放到一边,说道:"应该给德国使馆打电话。"
  结果电话那头的德国驻苏联大使表示,他们也想求见苏联大使。
  等苏德外长见完面,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回来告诉斯大林:"德国已经向我国宣战了"。
  在几分钟前,斯大林也得到了来自边境的消息,德军已经从双方接壤的边境多个地段向苏联发动了全面的猛攻!
  ……德军的进攻分为北、中、南三个方向,目标分别是列宁格勒、莫斯科和基辅。
  ——这就是著名的巴巴罗萨计划,这个计划是由纳粹德国第1军需部长保卢斯起草的。
  克林姆林宫多数人被几分钟内纷沓而至的消息整得有点懵,同一时间前线的苏军也被闪电战打懵了,边境百万大军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很快崩溃,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在开战后6天(6月28日)沦陷,德军不到1个月就奔袭千里抵达十月革命胜利的象征列宁格勒,距离莫斯科也只有几百公里。
  而基辅比较幸运,6月24日,去年刚刚卸任乌克兰特别军区司令的朱可夫提前下令苏联西南方面军实施反击,打断了德军对基辅的闪电战计划,基辅没有在德军第一轮的进攻中没有受到丝毫伤害。
  从全局考虑,作为总参谋长的朱可夫此后把精力重点放在了部署莫斯科方向的防线上,他对德军的作战方式非常了解,曾经做过反复推演,所以初期工作做得很有成色(1940年在苏军的一次内部演习中,朱可夫就采用了后来德军的作战方式击败了同为苏联大将的巴普洛夫)。
  ……
  对于基辅,斯大林也明白,这个城市迟早还要承受德军的进攻,所以把铁木辛哥元帅放到了西南方面军担任总司令,准备防守基辅。铁木辛哥从斯大林在察里津(苏俄城市,后来的斯大林格勒)镇压白匪时就跟着他,是斯大林当时最信任的元帅。
  ……
  对于整个战局,7月3日——距离开战将近半个月了,斯大林才对苏联全国发布战争动员:
  我们的祖国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这不仅关系到苏维埃国家的生死存亡,还关系到苏联人民的生死存亡,关系到苏联人民是享受自由还是沦为奴隶……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
  这个迟到的动员令让偏远地区的苏联人感到错愕,但他们很快就振作起来,男男女女大人小孩,都决心投入到这场战争当中。
  德军那边在7月8日下达了灭亡苏联的指令:
  命令北方集团军群占领列宁格勒,迫使波罗的海舰队投降;中央集团军群歼灭斯摩棱斯克附近的苏军,打开进入莫斯科的通道;南方集团军群消灭乌克兰第聂伯河西岸地带的苏联部队,攻占基辅并夺取顿巴斯和黑海舰队基地。
  7月底,列宁格勒看起来摇摇欲坠了;莫斯科前面最值得依靠的斯摩棱斯克也失守了;剩下的基辅,地处平原地带,当前尚处于一片平静,不过这里十分有利于德军的机械化部队作战,如果基于现实主义出发,丢掉基辅只是时间问题了,而且这个时间的主动权完全把握在德国人手中。
  7月29日,朱可夫作为总参谋长,根据当前情况制定了整体的作战方略:首先加强中央方面军以确保莫斯科安全,至少增加三个炮兵部队的集团军——主要从目前防守乌克兰的西南方面军和西部方面军调集,西南方面军未来有来自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战斗力补充;西部方面军要尽快实现反攻,夺回叶利尼亚突出部,也是为了确保莫斯科的安全。
  最后,放弃基辅,军队全部转移到第聂伯河以东,在那里构筑防御。
  照理说,朱可夫作为苏军总参谋长,其制定的作战计划应该是集合了整个参谋部的智慧。而且客观地讲——哪怕是站在后世去看,朱可夫这份作战计划,对于大局的把握丝毫无差,而且对于军队的调动,后备军队的来源与训练,都有了可靠、可执行的方案。
  (朱可夫作为二战最著名的将领之一,其特点很明显,这个时期他虽然还只是大将军衔,但是对于军队前线作战、兵力调集、兵源筹备、后勤保障等等,往往在作战之前很早就已经全面把握,是个真正的元帅之才。相比较之下,德军后来成名的曼施坦因、隆美尔等人,虽然战略、战术上常有天才手笔,却依然只是停留在将军层面,就战论战罢了。)
  但是斯大林听到朱可夫的方案后,当即怒不可遏,他怒斥朱可夫:"反攻?把基辅交给德军,你在想什么?这样的计策你也想得出来?简直胡言乱语!"
  了解苏联历史的人都知道,斯大林的愤怒意味着什么。
  不过,朱可夫那时候虽然马上就50岁了,脾气也不是盖的,尤其是当下国家遭到巨变,很大一方面原因是前线与自己平级的巴普洛夫大将没有听自己的建议,而德军在闪电战之前自己得到的情报,也遭到了最高统帅部的无视。
  朱可夫把脸一沉,应对斯大林道:"我作为总参谋长,您却说我胡言乱语?那您还让我当什么总参谋长?直接解除我的总参谋长职务吧!我在这里胡言乱语,还不如去前线呢,最起码还能做点贡献。"
  ——有才华的人,往往很难收敛锋芒,即便已经快50岁,面对的是斯大林。
  斯大林听了朱可夫的话,更愤怒了:"不要以为我们缺你不可……"
  然后,斯大林叫朱可夫出去。
  双方都冷静了一会后,斯大林又把朱可夫叫进办公室,告诉他:"经过研究,你的总参谋长职务被解除了,由其他人接任。不过你的其他职务不变。"
  朱可夫听到这话,情绪已经有些失控了,在他看来国家遭逢大难,如今可以做出的选择已经不多,如果执着基辅,可能万劫不复。
  斯大林安抚朱可夫道:"你刚刚既然提到了叶利尼亚突出部需要反攻,那你就担任这里的指挥吧……"
  见朱可夫怒气未消,斯大林看了他一会,问道:"你什么时候走。"
  "一小时后!"朱可夫说,转身离开……(朱可夫自己的战争回忆录里,自己没有转身离开,当时斯大林留他喝茶,他坐便下来喝茶了。)
  有必要说的是,朱可夫最初的气话主动要求被解职上前线,实际上如果斯大林真的认为他是派胡言的无能之辈,完全可以让他去前线扛枪,而不是让他指挥一支军队,除此之外还让朱可夫去担任了后备队的方面军司令。这说明斯大林一方面不想放弃基辅,另一方面,对朱可夫的才能是绝对认可的。
  事实上斯大林的这一次任命,对于后来的苏德战争走势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就这样,7月29日从斯大林办公室出来时还怒气冲冲的朱可夫,匆匆收拾了心情前往前线,他决心打好叶利尼亚突出部之战。
  在经过半个月军队部署、工事修筑、火力筹备之后,8月17日,朱可夫向叶利尼亚突出部的德军发起反攻。
  虽然斯大林没有放弃基辅,但是对于朱可夫之前对于叶利尼亚突出部增兵的要求进行了超额满足,包括三个炮兵部队和若干步兵师。
  朱可夫这一仗打得也很漂亮,他对该地的德军实施的合围完全出乎德军的意料,8月30日总攻时部分德军逃了出来,但是苏军仍然歼敌4.5万人,把德军对莫斯科的威胁推后了几百公里。但是莫斯科方向的胜利,反而让朱可夫更加担心基辅。
  1941年8月下旬与德军对阵的这段时间,朱可夫了解到原本在这个位置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不在自己的对面,而是开向了乌克兰,所以朱可夫一边指挥叶利尼亚突出部作战,一边继续催促斯大林放弃基辅。
  根据铁木辛哥等人后来的记述,这段时间斯大林也并非固执地要死守基辅,他询问了许多其他将领,这些将领当然也很专业,没有人告诉他一定能够守住基辅,得到的回答最多是能够"有效阻止"。
  在这样的情况下,叶利尼亚突出部那边朱可夫打了苏德战争爆发以来的第一次反击并且第一次取胜,而基辅,随后几个周却遭受了灭顶之灾。
  原本,斯大林让叶廖缅科将军去进攻从莫斯科方向过来的古德里安的坦克集群,只要把古德里安拖住,德军最后即便拿下基辅,也势必付出巨大代价,而苏军就算守不住基辅,也能够全身退出,把实力投入到后面的战争。
  想要合围基辅守军,必须要速度极快的机械化部队,即便叶廖缅科拦不住古德里安,但只要知道古德里安位置在哪,在他靠近基辅时苏军提前准备,基辅的西南方面军也随时能撤出来。如果是那样,守一下基辅和直接放弃之间进行选择,当然还是守一下好。
  9月9日,斯大林把朱可夫叫到办公室,让他去防守列宁格勒,关于基辅局势,只是问朱可夫谁适合担任西南方面军总司令。朱可夫推荐了科涅夫中将,并且借机又让斯大林放弃基辅。他提醒斯大林,德军有可能绕道西南方面军后方,必须把西南方面军从基辅撤出,而且没有别的办法,否则西南方面军将遭到合围。
  斯大林这一次没有反驳朱可夫,但是找理由回避了话题。
  9月11日,斯大林告诉西南方面军,基辅和第聂伯河之间的军队不可以撤走,因为那样基辅就会陷入包围。他告诉叶廖缅科用飞机对德军发起进攻,同时在沿途设置防御线,然后用少量兵力防守,干完这些之后,立刻从基辅转移。
  但是德军没有给苏军撤走的机会,斯大林低估了古德里安的能力,第2装甲集群很快就突破了防线,直奔基辅。这时候基辅大军按照斯大林的设想,撤退本也是来得及的,但是在9月15日左右,令一支突然出现的德国机械化大军突然抄到了基辅的后面,负责守卫基辅后方的苏军力量在其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原来这是德军刚组建的第6装甲集群,之前一直隐藏不用,为了就是这致命一击。机械化部队来去迅速,三两天就可以狂奔千里抵达指定位置,苏军原本以为等德军负责抄后路的装甲集群即将到位时再逃,也一直密切关注古德里安的动向,但是德军另一只机械化大军的突然出现打破了克林姆林宫的幻想。
  就这样,德国陆军上将保卢斯带领第6装甲级集团军扑面而来,几十万苏军被合围。
  被希特勒称为"可以打下天堂"的第6装甲集群,最终在9月19日占领了基辅。这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合围,苏军损失45万以上的兵力(也有说60万),在1941年上半年接任朱可夫担任基辅特别军区司令的基尔波诺斯上将以及参谋长图皮科夫、政委布尔米什坚科等一众苏军高级将领在突围中战死。
  ——这些人如果能够活到1945年,怎么也得再出三两个元帅。
  基辅城内的苏军大多数选择玉石俱焚,他们炸毁了基辅市内的一些关键建筑,建筑中甚至还有一些苏军级别较高的官员在里面办公。战争引起的爆炸和火灾在接下来几天持续不断,基辅市民一直往自家屋顶不断浇水,但是火势实在巨大,烧了四天四夜。
  人口、军队、军官、工业、粮食等等,气候温暖的基辅对于苏联来说太重要了。
  此战过后,苏联西南方面军被撤销,这一损失是史无前例的。
  整个苏军在二战初期只有五个方面军: 北方面军(列宁格勒军区)、西北方面军(波罗的海特别军区)、西方面军(西部特别军区)、西南方面军(基辅特别军区)和南方面军(莫斯科军区的机动部队),而西南方面军在配置上还属于中上等,在苏德基辅大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彻底消失了。
  基辅会战,使得苏军最高统帅部的选择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饱受诟病。
  当时已经63岁的斯大林,23岁就开始革命,指挥过苏军征战高加索、征战波兰,也是颇具军事才能的,怎么会不知道基辅守不住呢?
  但是详细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从一开始,斯大林并不认为基辅不可以丢,也从来没有决定要死守基辅,有三点可以表明这一观点:
  首先他没有把此刻最信任的将领放到基辅,而是让朱可夫推荐人选,他把伏罗希洛夫和朱可夫放到了列宁格勒;
  其次他并没有给基辅城增加兵力,反倒是按照朱可夫最初提的方案,给叶利尼亚突出部突出部增兵,而且超出了朱可夫最初的要求;
  与此同时,斯大林还要求西南方面军保持对基辅城市里苏军的接应,防止苏军被合围。
  到这里,事情已经明显,斯大林的心中,基辅的苏军是要撤出来的,但同时,基辅绝对不可以不战而撤。即明知要败,也要打过之后再撤,基辅之战结果不重要,但一定要打。
  基辅会战为什么一定要打呢?
  后世也有人给过解读,认为德军担心如果不拿下基辅而进攻莫斯科,就会导致基辅军队从后方抄了德军后路;也有人认为基辅会战拖延了德军进攻莫斯科的时间,使得后来德军在寒冷的冬天中大量非战斗减员,也无法修筑战争工事,最后在莫斯科之战中惨败。
  这种从军事上解读基辅会战意义的说法,看起来也有一定道理。然而实则距离实际情况差距较大:
  首先,让西南方面军从基辅跨过几千里去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后路,这完全是不可能的,因为德军当时的机动性非常好,一旦苏军敢大兵团出动,从基辅到德军后方需要一两个周,德军机械化部队两天时间就可以对其合围,而且地点也任凭德军选择,那时西南方面军下场势必比在基辅守着还惨;
  另一方面,德军进攻莫斯科的时间问题上——这个时间显然是掌握在德军手中,基辅守军不退,德军一样可以继续集中力量攻打莫斯科。德军当日如果放弃基辅而选择猛攻莫斯科,战争的结果如何谁也不知道,但从逻辑上绝对不能说是基辅的西南方面军拖延了德军进攻莫斯科的时间,只能说德军自己不选择把这段时间支付在莫斯科。
  而且,朱可夫以及他的总参谋团队的专业军事判断,至始至终认为基辅应该放弃,从军事上讲,历史爱好者显然应该尊重朱可夫元帅的专业性。那就是军事上看,西南方面军留在基辅对莫斯科没有帮助。
  那么基辅可以放弃,军事上也应该放弃,斯大林为什么坚持会战为什么一定要打呢?
  军事上看,放弃基辅固然是对的,这是最优选择,但是一旦苏军主动放弃基辅,将不得不面对其他风险。
  人心风险:基辅作为前苏联最重要的几个城市之一,四周无天险可守,固然在军事上难以防御,然而如果一旦撤出,对于苏联军民心中信念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人们会想,既然基辅可以退,那么哈尔科夫为什么不能退,第聂伯河以东就不能退了吗,后来德军沿着基辅方向打到斯大林格勒,危险性更高,如果基辅退了,斯大林格勒退还是不退?
  而且9月10日,遥远的苏联北方,列宁格勒已经被德军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苏联元帅伏罗希洛夫正在主持列宁格勒的防御会议,大家商讨的也是如何炸毁列宁格勒所有值钱的东西和工业,然后撤出。朱可夫乘坐飞机躲过德军飞机的追击进入列宁格勒,参与了这次会议,他告诉大家"列宁格勒只剩一个人,也要全力保卫"
  ——如果这个时候放弃了基辅,列宁格勒的军民会怎么想,他们还能够坚持到第900天吗?
  战线风险:在斯大林心中,有些事情并不能说出口的——战争发生在哪,意义是不同的。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时,斯大林命令苏军加速反击,最后导致了苏军在哈尔科夫的冒进之败。同一时间,朱可夫主张在苏联境内合围德军有生力量,这样比在德国境内消灭他们容易很多。但斯大林在下达最高命令给他时说得很清楚:早一天将敌人赶到苏联境外,苏联平民就早日摆脱战争威胁。
  当然这需要苏军承担代价,毕竟对于军队而言,在自己境内作战要容易得多。
  在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之所以向芬兰、波兰和罗马尼亚方向推进,就是为了让战争发生在自己的国界以外;而苏德战争爆发的最初几天,铁木辛哥还曾经幻想在波兰境内开打。对于更高一些层次的来说,保护国民保护人心,其意义无比重大。
  基辅会战时,战争已经在苏联境内爆发之后,斯大林则更希望战争不要发生在俄罗斯共和国境内,尽可能让战争在乌克兰境内,或者第聂伯河以西发生。
  斯大林愿意在基辅冒险冒险,与后来愿意付出更大代价让决战发生在苏联境外道理相似,军事上看自然不完美,但根本上,还是为了减少苏联人的痛苦。(当然最后的大决战最后还是发生在苏联境内,斯大林的期盼没有成功)
  仅从人心风险而言,基辅会战就算明知惨败,恐怕也不得不打。如果西南方面军能撤出最好,不能撤出,恐怕也是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了。
  ……
  斯大林和朱可夫对于基辅会战的看法不同,可以体现出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一样,所思考问题的高度及角度也有所不同。
  正如上文我曾经给大家讲解朱可夫元帅有元帅之才,元帅之才是上将之才之上的一种才华,不仅仅是局限于战场上的优秀作战方案,还在于组建军队,士气激励,筹集作战物资,开拓兵源等等,曼施坦因、隆美尔、古德里安等人并不具备这些,所以朱可夫要高出隆美尔、曼施坦因等人一个等级。
  同样的道理,斯大林始终还是高出朱可夫一个等级,朱可夫始终是一个优秀的元帅,所思考的东西在军事上来看全面而稳妥,但是对于斯大林来说,则必须要考虑到基辅倘若不战而退,人心相背可能会发生的变化。

隋唐门阀政治依旧在美国流行,脱缰的资本,终将颠覆新罗马帝国引言亚欧离岛和大棋局人类的霸权从古至今不胜枚举,而这一切环绕的中心一直是庞大的亚欧大陆!西方有延续千年的罗马帝国,中部也有强悍一时的波斯和阿拉伯帝国,东方更有无数王朝的兴起跌宕。世美国先后搞垮5个世界老二,为何对我国无可奈何?美国一直渴望的世界格局是一家独大,只有自己是强大的国家,其他国家要么大而不强,要么强而不大。所以这么多年来美国一直在对国力快速提高的国家或国际组织,英国德国苏联日本和欧盟这些世界老本是同根生,为何老挝不属于汉字文化圈国家?似乎老挝在历史上都没什么存在感,我们有听过越南和缅甸,而夹在中间的老挝我们缺很少听说,老挝到底属不属于汉字文化圈呢?第一次步入老挝境内是由泰国廊开经过友谊桥到达老挝万象关口,广场正为什么刘邦善待百姓被当作小人,项羽嗜杀,却被当成英雄?谢头条邀!刘邦不但不是小人,而且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中国古代几千年历史,说白了就是万里江山文人捧,千秋功过儒生评,平头百姓跟着人云亦云。好在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我这个草根也可以乱扯一通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子孙后代结局如何?过得怎么样?林则徐的一生也算得上是大起大落,早年曾任湖广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但等到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却被道光皇帝当作替罪羊,不仅被革去官职,还被发配到新疆戍边。但不管面对任何遭遇,揭秘辛亥革命背后的故事,建议赶快收藏下来它敲响了封建王朝的末日丧钟,它给禁锢了几千年的铁屋带来了缕缕春风,虽然它最终失败了,但是历史已然改写。辛亥革命领导人孙中山1911年5月,为了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清朝政府不顾全中国列宁与毛泽东的农民观决定了中俄不同的革命道路列宁与毛泽东都关注过农民,但他们对农民有着绝然不同的态度。正是因为他们不同的态度,决定了农民在各自阶层革命斗争的地位。列宁由于认识到俄罗斯的广大农民没有进行革命斗争的必要前提,于是红色家风故事张永梅颂百年风华传红色基因今年,古稀之年的母亲苗喜云把参加过三大战役的姑姥姥苗国芳的生前文稿进行编辑整理,再加上家人们的怀念诗文,整理成一本革命回忆录雁南飞。在童年记忆里,我第一次记住姑姥姥的名字,是8岁那黄浦江畔的党史故事一杯清茶一段传奇1947年9月25日晚,汪怡记茶庄大小姐中共地下党员汪平与弟弟前往威海路上的富通印刷所联系工作。没有想到的是,由于叛徒出卖,在外守候多时的国民党特务当场将姐弟二人封锁在印刷所进行逼习主席讲述的红色党史故事奉献篇焦裕禄的故事作者南党研2014年3月18日,习主席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讲到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穆青等同志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我当时上初中一年级,政治课老师在宣讲家文稿红色音乐经典中的奋斗百年路开辟道路,星火燎原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百年功业彪炳史册!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要认真学习党史,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不同年代,文艺工作者都创作了大量红色音乐作品。
如果英国女王,日本天皇,分别在自己国家杀了人,他们会被判刑吗?英国女王严格意义来说是属于无国籍的,她并不是英国人,只是住在英国而已,而英国,加拿大,新西兰属于她的财产,因为这几个国家的女王都叫伊丽莎白像英国所有的的刑事案件都是以女王的名义提起晨读四史每天五个知识点(第121期)1。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中有三个历史决议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2021年党的十九届溥仪特赦后跟杜聿明游故宫,买票进门,在崇祯上吊的树前沉默良久1959年12月5日,全国各大报纸均已头版头条位置,报道了我国特赦三十三名战争罪犯的消息。在公布的三十三名获赦人员中,尤以伪满洲国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名字最惹人注目。当北京释放的十名为什么古代皇帝大部分都是劳累而死呢?常言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受制于人,皇帝显然是劳心者的杰出代表,皇帝虽然是天下的主宰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可是他也拥有众多无法推卸的责任,一个王朝的版图有多大皇帝所需要付出的心力便有多1828年,英国召2000囚犯包围孤岛,近万原住民几乎被屠戮一空现在社会中技不如人最多丢掉饭碗,但在历史中技不如人往往意味着丢掉性命,甚至是整个种族都会被入侵者灭绝。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美洲大陆和澳洲大陆上发生的事情已经证明了这一切。尤其是靠近米特福德六姐妹(五)最成功的小女儿黛博拉,德文郡公爵夫人黛博拉米特福德生于1920年3月31日,是大卫弗里曼米特福德和西德妮弗里曼米特福德的小女儿。米特福德一家,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家族,之所以成为20世纪50年代英格兰最有名的家族,源明朝的两个和尚皇帝大明王朝从1368年建国到1644年灭亡,期间经历了276年,共有12代16个皇帝先后统治天下。他们当中有两个和尚皇帝,分别是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第二任皇帝朱允炆。这个现象很有意思,他1965年,飞行员李显斌挟持队友叛逃,26年后回家探亲,下场如何?1991年12月曾经是解放军空军飞行员的李显斌,在回家看望母亲准备离开时,却在机场被公安部逮捕,并因叛变投敌罪被判处了15年有期徒刑。为何身为飞行员的李显斌会抛自己的前途叛变投敌?溥仪我后悔生在帝王家,我是下场最好的末代皇帝1908年12月2日,天气很冷。年仅3岁的溥仪参加登基大典。宝座上的溥仪哭着大喊我不挨这个,我要回家!吓得跪在下面的父亲满头大汗,连忙哄着说别哭别哭,快完了。文武百官面面相觑,大家2022年2月13日什么是爱国?看抗美援朝纪实片国家记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举国同心,深有感触。报名参军有三个条件一是年满17岁,一是初中毕业,一是体重要有一百斤,年轻的华庆来都不够,报名老师没吭声,他得以破格参军。刘墉为何当不了军机大臣?在乾隆看来,他有三不能用刘墉是乾隆朝的名臣,是清代官方文献中经常被提到的,而且刘墉在民间的名气也很大,一部刘公案让他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人物。可是纵观刘墉的为官经历,却让人颇为费解,他自始至终都没有进入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