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清朝皇帝是只和皇后过夜吗?为什么?

  是的。清朝皇帝特别不自由:想召幸妃子,只能在吃过晚饭以后,且程序特别复杂;想过夜,只能找皇后,且不能对她动手动脚。因为过夜,就只是纯过夜,不能让侍寝。
  这是清朝入关后的规矩。
  在清军入关前,满族是典型的游牧民族,没有那么多苛刻的规矩,可以随心所欲宠幸女人。
  但是,清军入关后,他们吸取了明朝嘉靖皇帝的教训,开始限制皇帝和后妃之间的交欢。
  在清朝,皇帝虽然坐拥天下,却不能随意宠幸妃嫔。
  他们认为,皇帝的一言一行,是天下的表率,因此,清朝皇帝白天必须为朝政兢兢业业,用过晚膳之后,才能按照规矩,召幸妃嫔。
  召幸妃嫔的步骤
  皇帝坐拥天下,但他如果生活在清朝,一定会为复杂且反人类的召幸制度,头痛万分。
  清朝的侍寝制度,是真的反人性。
  第一步,翻牌子,确定人选。
  经常看清宫剧的读者,肯定见过太监端着绿头牌,请皇帝翻牌子的画面。
  为了让自己的牌子被皇帝翻,妃子们还要费尽心机讨好这些太监。
  在清朝的历史上,皇帝召幸妃嫔,的确需要翻牌子。
  根据《清代野记》的记载,皇帝翻牌子的时间,一般是在准备吃晚饭的时候。
  《清代野记》:"每日晚膳时,凡妃子之备幸者皆有一绿头牌,书姓名于牌面,式与京外官引见之牌同。或十余牌,或数十牌,敬事房太监举而置之大银盘中,备晚膳时呈进,亦谓之膳牌。"
  在等待吃晚饭之际,敬事房太监需要瞅准时机,端着大银盘出现在皇帝面前。
  他们手上的大银盘上,放着写有妃嫔封号的牌子。
  这些牌子,顶部为绿色,因此也被称之为绿头牌。
  一般来说,皇帝将谁的牌子背过去,谁就是当晚侍寝的幸运儿。
  不过,再大的银盘,也摆不了全部妃子的绿头牌。
  比如康熙皇帝有50多个妃子,大多数时候,有一半以上妃嫔的绿头牌不在银盘里。
  在清朝,哪个妃嫔的绿头牌可以摆上去、哪个妃嫔的绿头牌放在中间,都有非常大的讲究。
  为此,确实有不少人,会选择贿赂敬事房的太监。
  毕竟,他们日日看着皇帝翻牌子,清楚皇帝的习惯,了解摆在哪个位置,容易被皇帝顺手繁中,哪个位置最容易让皇帝动恻隐之心。
  当然,如果是皇帝喜欢的妃子,就不需要动这些小手段了。
  毕竟,皇帝心心念念的人,就算绿头牌不在银盘里,也会被直接被问起。
  比如《甄嬛传》中,刚进宫的甄嬛,就曾经几度被雍正问起。
  这种表演形式,还是比较符合史实的,毕竟,侍寝的决定权,最终还是在皇帝手中。
  第二步,吃晚饭,坐等敬事房送人。
  确定侍寝妃嫔的人选后,皇帝就可以安心吃晚饭了。
  吃饱喝足后,基本上就可以坐等敬事房的太监,把选中的妃子送过来了。
  是的,是把妃子送过来,而不是皇帝去妃子的寝宫。
  《清宫词》的诗注中,有人专门对描写了敬事房到底是怎么把人送过来的。
  原文如下:
  "嫔妃召幸,遣内侍扣宫门,用红被裹而负之以行。至第一间房,除去衣锦,裸体而进;至第二间房,复取衾裯;至第三间房,方是皇帝寝室。"
  简单来说,被选中的妃子,需要先沐浴,洗干净以后,不能穿衣服,而是用棉被卷成长条状,由太监们把她们抬到皇帝的寝宫。(不知道夏天会不会热……)
  这个画面,很多清宫剧都有呈现。
  比如《甄嬛传》中的鹂妃,第一次侍寝,就是这么被抬着去的养心殿。
  但是,她第一次侍寝,太紧张了,全身颤抖,又被皇帝派人抬着送了回去,招致满宫嘲笑。
  在清朝,被选中侍寝的妃嫔,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好好洗澡。
  剩下的,都有人代劳,连走路都省掉了。
  第三步,侍寝动作标准化,侍寝时间有限制。
  侍寝这件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千人千面。
  但是,清朝很反人性地把侍寝的动作进行了规定。
  根据《清宫档案》记载,侍寝开始时,皇帝得躺在床上,把被子盖好,但是需要把脚露出来。
  然后,妃子从裹着的被子里爬出来,然后从皇帝脚的那头,开始往上爬。
  《清宫档案》:"帝先卧,被不复脚,妃子赤身由被脚逆爬而上。"
  《甄嬛传》中,祺贵人第一次侍寝,就是按照上面的要求进行的,还是比较严谨的。
  侍寝结束后,太监们需要将妃嫔,从皇帝脚的那一头拖出来,然后用被子裹着抬出去。
  "帝命之入,则妃子从帝脚后拖而出,驼妃者仍以氅裹之,驼而去。"
  以上,就是对侍寝动作的具体规定了。
  中间的过程,皇帝还是可以自己做主的。
  不过,除了规定侍寝动作,清朝还对侍寝时间有了规定。
  "敬事房总管与驼妃之太监,皆立候于窗外,如时过久,则总管必高唱曰:是时候了。帝不应,则再唱,如是者三。帝命之入。"
  一般来说,侍寝过程中,敬事房的总管和扛妃子的太监,都会在窗边等候。
  如果时间太久了,总管太监就会在门口大喊:"到时候了。"
  此时,皇帝可能就会尽快结束战斗。
  如果皇帝正在兴头上,就不会搭理太监。
  太监们就会继续等候,掐表,到了时间,再次大喊:"到时候了。"
  如果喊了3次,那么皇帝必须让太监进来,把妃子带走。
  就算他还没有尽兴,按照祖训,他也不能和妃子继续了。
  至于多久提醒一次,正史里没有详细的记载,如今我们看到的那些具体时间描述,大多来自于野史。
  因为可信度不高,所以暂且不提。
  第四步,决定是否留孩子。
  妃子被扛走后,皇帝还必须做一件事,那就是决定是否留孩子。
  一般来说,妃嫔刚被抬走,领头的太监会进来询问皇帝,是否要给妃嫔留孩子的机会。
  即:"留不留?"
  如果皇帝同意留孩子,那么,侍寝妃子就能安然回到自己的寝宫。
  随后,敬事房会详细记录侍寝的具体时间,以备来日怀孕时核查。
  如果皇帝拒绝留孩子,那么,侍寝妃子就没办法回寝宫了,要进行特殊处理。
  "帝曰不留,则总管至妃子后股穴道微按之,则龙精皆流出矣。"
  古代避孕手段,没有现代发达,因此,不允许留孩子的妃嫔,一般是通过物理手段杜绝怀孕。
  这种避孕方式,到底是否科学,咱们也不清楚。
  不过规矩就是这个规矩,必须按要求来办。
  另外,皇帝很少不让妃嫔怀孕,因为多子多福嘛。
  以上,便是清朝妃嫔侍寝的一般步骤了。
  那么,有没有皇帝不遵守的情况呢?
  当然是有的。
  绝大多数妃子,都必须按照以上规矩和步骤侍寝。
  但皇帝毕竟坐拥天下,如果他非要玩不一样的游戏,似乎也没人能拿他怎么样。
  不过,侍寝这件事,兴头是比较重要的,如果总有人让你扫兴,估计你也会很难受。
  按照规矩,皇帝如果不遵守以上规矩,那么中宫皇后必须出面规劝。
  此时,皇帝必须听从皇后意见,离开妃子,而这个妃子,将会受到杖责的处罚。
  根据《清稗类钞》记载,咸丰皇帝就曾违反游戏规则,被皇后劝诫,颜面大失。
  咸丰六年,咸丰皇帝特别宠爱懿妃。
  懿妃,是未来的慈禧太后。而皇后,则是未来的慈安太后。
  当时,咸丰总爱在懿妃处过夜,一连好几天都不出门,也不理朝政。
  皇后就顶着祖训,跪在皇帝寝宫外面,然后派人进去把皇帝叫起来,听从祖先的训诫。
  《清稗类钞》:"威丰六年(1856年)春,皇帝住在孝钦处((即慈禧太后)数日,不理朝政。孝(即慈安太后)便头顶祖训到皇帝寝宫外跪正,命人请皇帝起来听训。"
  这件事的结果是,咸丰皇帝赶紧出门上朝,而懿妃跪着受罚,还被杖责一番。
  至于皇后,毫发无损。
  根据清朝的祖训,皇后有规劝的职责,皇帝不能因此责罚,还必须听劝。
  由此可见,在清朝当皇帝,着实有些憋屈。
  其实,从繁衍子嗣的角度来说,侍寝时间长,让皇帝尽兴,能增大妃嫔怀孕的概率,对皇家开枝散叶,百利而无一害。
  可是,清朝却规定了近乎苛刻的侍寝规则,还不让皇帝和妃嫔过夜。
  这种奇怪的制度,到底是为什么呢?
  细究制度背后的原因,不难发现,清朝皇室宁愿少些子嗣,也要坚持侍寝制度,不仅是为了皇帝的安全,更有政治考量的因素。
  其一,吸取明朝教训。
  俗话说,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越是极致的快乐,越容易让人放松芥蒂。
  很多时候,悲剧就是这样发生的。
  明朝的嘉靖皇帝,因为在宠妃宫里过夜,直接被多位宫女用绳子勒住脖子,险些丧命。
  幸好宫女们力气不够,又没有经过演练,手忙脚乱,嘉靖才逃过一死。
  如果这群宫女里,但凡有那么一个心理素质强大、身手利落的,嘉靖都有可能直接丧命。
  清朝入关后,承袭了明朝的制度,也充分吸取嘉靖皇帝的教训,才制定了这种近乎苛刻的侍寝制度。
  其二,反清势力太强大。
  除了吸取嘉靖皇帝的教训外,反清势力强大,也是一个原因。
  在清朝皇帝的后宫中,汉族或者具有汉人血统的妃嫔数量不少。
  万一这些妃子里,有人不要命,就想着暗杀皇帝,那么极有可能成功。
  为此,清朝侍寝制度才要求妃嫔侍寝要用棉被包裹,且严格控制时间。
  你看,被专门的棉被包裹,可以防止妃子带利器;严格控制时间,可以缩减作案时间;门口有人把守,可以随时处理突发情况。
  至于皇后,大多都是满军旗出身,和皇室有着千丝万缕的家族联系、利益联系。
  她们恨不能皇帝长生不老,自然不可能对皇帝有杀心,这才有了过夜的殊荣。
  其三,彰显皇后地位,平衡后宫。
  后宫讲究雨露均沾,但这句话,只在妃嫔身上适用,皇后不在此列。
  只规定皇后处可以过夜,满足了皇帝需要陪伴的需求,也不至于招致后宫妒忌。
  相比于其他妃嫔,在皇后宫中过夜,就没那么多规矩了,也可以促进帝后感情。
  当然了,按照规矩,在皇后处过夜,一般也不能对皇后动手动脚。
  因为过夜是过夜,侍寝是侍寝。
  如果想让皇后侍寝,也不是不行,但是需要走一下程序,至少需要告诉敬事房,将侍寝的时间记录下来。
  《清代野记》:"帝与后交,敬事房则第记其年月日时于册,以便受孕之证而已。"
  不过,不管怎么样,和宠幸妃嫔相比,宠幸皇后的步骤就简单了许多,想要留宿也没有问题。
  其四,避免皇帝沉迷女色,荒废朝政。
  皇帝在坐拥天下的同时,也需要承担更重的责任。
  在皇权时期,皇帝的每一个决策,都有可能影响成千上万的人。
  因此,皇帝在处理朝政时,需要时刻保持清醒,不能沉迷于女色。
  为了避免后代子孙沉迷女色,清朝才特地规定了反人性的侍寝制度。
  限制侍寝时间、不让过夜、太监掐点抬人……这些看似没人性的规矩,藏着清朝皇室祖先的拳拳苦心。
  这些制度,都在暗搓搓提醒皇帝,要当一个贤明君主,不能沉醉于温柔乡。
  当然了,也有专家认为,通说认定的清朝侍寝制度,并不可信。
  因为清朝官方记载,没有对具体制度进行说明。
  但是,我认为,目前关于侍寝制度的记载,可信度非常高。
  首先,不记载详细的侍寝制度,是正史的一贯做法。
  历朝历代的正史中,都只记录后妃制度。
  至于侍寝制度,几乎没有几个朝代的正史,会详细去写,因为这个事情,真的太小了。
  因此,清朝正史不记载,也并不奇怪。
  其次,清朝侍寝制度的记载,并非来自毫无根据的野史。
  已有记载了清朝侍寝制度的文献,并不都是没有任何可信度的民间野史。
  比如,《清宫词》的作者,是清末吴士鉴编撰的。
  在时间上,《清宫词》比较贴近史实。
  而这本书里的诗词,要么是满清遗老写的,要么来自官方记载,立意就是披露宫闱之事,可信度极高。
  最后,清朝侍寝制度,有许多书籍可以印证。
  清朝末年,直接写妃嫔侍寝的书,并不算多,但也不少。
  相比于毫无根据的野史,这些书的内容,大多可以相互印证。
  比如《皇清秘史》、《清宫秘事:光绪与德龄秘恋》,都提到了敬事房太监驮着侍寝妃嫔的规矩。
  而《宫女回忆录》里,也以宫女间说笑打趣的口吻,提到了侍寝是被裹着抬进抬出的。
  由此可见,清朝的侍寝制度,是确实存在的,而且和历朝历代的差别很大。
  但不管是清朝入关前,还是入关后,妃嫔都只是皇帝的附属品。
  她们的一切,都是为皇帝服务的。
  她们的最终的地位和归宿,也都在皇帝的喜怒之间。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哪怕是贵为一朝皇后,一旦惹怒皇帝,也容易面临万劫不复的境地。
  且看乾隆的乌拉那拉氏皇后,断发后被抹去了一切存在痕迹,自己也被塞进了妃陵。
  虽然,如今已经查不到乌拉那拉氏皇后到底为何断发。
  但是,从她当皇后时,令妃还能毫无忌惮生好几个孩子,后宫嫔妃孩子的出生率也很高,也可以看出,她应该不是什么心肠歹毒之辈。
  后世推测,乌拉那拉氏皇后,极有可能是因为劝诫乾隆,才被抹去了痕迹。
  相比于瞬息万变的宫廷生活,当一个普通小老百姓,也挺幸福的。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清朝皇帝确实只和皇后过夜,清代皇帝的房事完全没有隐私可言,皇帝和皇后以及妃嫔的房事都归敬事房太监管理记录,整个过程都有太监在门外守候,侍寝过程不能随心所欲,不仅时间不能太长,而且不能和妃子一起过夜。
  妃嫔侍寝的流程
  妃嫔侍寝这个话题早已被大家热议多年,毕竟众多清宫戏,给观众们呈现了各种神奇的侍寝方式,更有很多民间传说,对此也有各种丰富的渲染。
  清代妃嫔侍寝和其他朝代不同,不再是皇帝亲自登门,也不是随便传唤而来这么简单,整个妃嫔侍寝有一套完整的流程。
  虽然皇帝是九五至尊,可是为了不违背祖宗家法,也得按部就班遵守,而妃嫔侍寝的情形要比皇后复杂得多,还弄得颇有仪式感。
  第一步:翻绿头牌
  妃嫔侍寝,其中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场景就是翻牌子,每日皇帝吃完晚餐,太监就奉上一个大银盘子,银盘里面盛了几十块绿牌子。
  绿牌子是一种竹制的牌子,大约一寸宽,一尺长,上端被染成绿色,下端涂上白粉,所以又被称为绿头牌。
  绿头牌正面书写妃子的姓氏,背面书写妃子简单的履历,除了正在患病和处于月信期间的妃子不进绿头牌外,其他的都要呈送给皇帝看,目的是为了让皇帝自由选择。
  在翻绿头牌前,太监可能会对皇帝施加影响,如"某某妃近来身体欠佳""某妃近来容光焕发"如此等等,都是变相的建议。
  在皇帝举棋不定的前提下,这些建议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嫔妃们平时是不敢得罪敬事房太监的。
  如果刚好这天皇帝很疲惫,没有兴趣,则对敬事房太监说一声"去",也就是说:"滚一边去,朕今天没兴趣"。这时候敬事房太监则很知趣地离开。
  而如果皇帝心情不错,有了兴致,则在银盘里拈出一块,将刻有这个妃子名号的牌子翻过来背面朝上,此谓"翻牌子"。
  皇帝选中谁,谁就侍寝,如此可以想象,皇帝日理万机,能记住几个妃嫔的名字呢?每次数十个绿头牌呈上,皇帝顺手选择的也总不过是自己相熟的而且得宠的几个而已。
  第二步:敬事房太监以"卷春饼"的侍寝方式送妃嫔入寝宫
  皇帝翻完牌子,这表明皇帝愿意临幸这个妃嫔,递牌子的太监把牌子交给另外一个专门负责背妃子进寝宫的太监,就由太监到该妃子住所去传旨,请这位妃子做好准备,沐浴更衣,等着轿子来接。
  当轿子来的时候,妃子上轿,然后被带到离皇帝寝宫不远的一间屋子脱衣服,太监用红色大锦被将沐浴干净的妃子裹住,由几个太监扛上肩背进皇帝的寝宫。
  《清代野记》:"帝先卧,被不复脚,妃子赤身由被脚逆爬而上。"
  出于清代皇帝高度的戒备心理,防止中途出现刺客,妃子必须一丝不挂地来到皇帝寝宫,到了皇帝的床榻前,需要去掉外面裹着的红色锦被。
  此时,皇帝早已在龙床等候,皇帝的被子盖到踝关节,脚丫子露在外面,此时的妃子已经一丝不挂,被裹在一个大披风里。
  太监们把妃子背到龙床前面,再扯去披风,妃子从暴露在外的"龙爪"这头匍匐钻进被子里,然后皇帝开始......此处省略若干字。
  第三步:严格遵守侍寝规矩
  皇帝和妃嫔同房丝毫没有自由,因为根据皇室规矩,除了规定妃嫔的侍寝动作,还对侍寝时间有了规定。
  "敬事房总管与驼妃之太监,皆立候于窗外,如时过久,则总管必高唱曰:是时候了。帝不应,则再唱,如是者三。帝命之入。"
  太监把妃子安置妥当以后,退出房外,和敬事房总管守候在窗外,敬侯妃子侍寝完成,这个时间一般是三十分钟左右。
  当然,为了防止皇帝马上中风而死,时间都是有规定的,皇帝如果正在兴头上的时候,也会被太监催钟。
  因为整个过程中,太监们就守在窗外,这不是因为他们有偷听的嗜好,而是祖宗规矩,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妃嫔侍寝时,敬事房太监会提醒皇帝不能太久,以免损伤龙体或耽误了上朝,时间只要稍长,总管就在外面高唱"是时候了"。
  如果此时的皇帝兴致正高,装聋作哑,敬事房总管则再喊一次"是时候了"。而且还会用阴阳怪气的腔调大声诵读祖训。如果喊了三次,皇帝是不能继续装聋的,必须让太监进来,把妃子带走。
  "帝命之入,则妃子从帝脚后拖而出,驼妃者仍以氅裹之,驼而去。"
  侍寝以后,太监进入寝宫,妃子必须面对着皇帝,倒着爬出被子,对于皇帝来说,侍寝期间一直被打扰,虽然可以选择的妃嫔很多,但是就寝体验估计是很差的。
  第四步:皇帝决定是否留子嗣
  皇帝临幸完妃子以后,还有一个问题摆在他面前,那就是"留"还是"不留"。去后,总管必跪而请命曰:"留不留?"帝曰不留,则总管至妃子后股穴道微按之,则龙精皆流出矣;
  曰留,则笔之于册曰:"某月某日某时皇帝幸某妃。"所以备受孕之证也
  太监抬走妃子以后,敬事房总管随后进寝宫请示皇帝,问:"留不留?"皇帝如果说留,妃嫔们会安然回去自己寝宫,太监就拿出小本本,记上某年某月某时皇帝宠幸某妃子。
  一般来说,皇帝说"留"的可能性是最大的,毕竟哪个皇帝不希望自己枝繁叶茂,让嫔妃多多生子呢?
  当然也有别的情况,比如皇帝宠幸的妃子家世令皇帝忌惮,或者其他原因,皇帝不想让妃嫔有孩子的情况下,便告诉太监:"不留"。
  皇帝说完不留以后,太监就得采取措施了,太监们找准妃子腰股之间某处穴位,微微揉之,"则龙精皆流出矣",这算得上是古代的人工避孕了。
  一般这种情况下,都会避孕成功,倘若实在没成功,还会有下一步的措施,因为皇帝不让留的记录,敬事房的本子上也没有记录这次房事,是不被承认的。
  整个妃嫔侍寝的流程大致是这样的,当然也有例外,如果皇帝住在圆明园,这个流程可以省略,皇帝可以随时临幸,但是,晚膳以后翻牌子这个流程还是有的。
  有些皇帝难免会对皇宫内的侍寝"祖制"不满意,但是也没办法改变,于是想到了一个妙招,没事出去走走。
  在紫禁城必须守祖制,出了宫就没必要了,往往选择在圆明园等不必奉行此制度的行宫进行规避。
  这可能也是康熙、乾隆等皇帝总喜欢去避暑山庄、圆明园以及下江南的原因,毕竟在宫外,就不用遵守那一套束缚的祖制了。
  清朝皇帝为何只和皇后过夜?
  清朝入关前,盛京皇宫居住场所比较少,只有中宫清宁宫以及关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大政殿和崇政殿这两大殿并没有床榻。
  所以清朝入关前,皇太极有时候住在中宫,有时候也去妃嫔的暖阁中过夜,并没有单独传召妃嫔来侍寝。
  到了清朝入关以后,紫禁城内各楼堂殿阁多达九千多间,除了后妃居住的东、西十二宫以外,皇帝本身也有自己的住所,比如富丽堂皇的乾清宫或者养心殿,因此才有了传召侍寝的制度。
  清朝皇帝只能和皇后过夜的制度并不是清朝首创,而是顺治实行的"拿来主义",是从明朝学来的,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皇后是六宫之主,为了凸显皇后的特殊地位
  皇后一般是皇帝在位时期的正妻,或者是直接迎娶的,即所谓"由大清门入者",这样的皇后是母仪天下的正宫娘娘,和皇帝是夫妻关系。
  皇后侍寝的情形却和妃嫔侍寝完全不同,相对来说,更加人性化,皇后和皇帝同房,不仅没有时间限制,而且还可以和皇后过夜。
  《清代野记》:帝与后交,敬事房则记其年月日时于册,以便受孕之证而已。
  皇帝和皇后每次行房一次,敬事房的太监都得记下来年月日时,只需要准确记录皇帝和皇后同房的时间,以备日后怀孕时核对验证。
  皇后作为后宫之主,自然是后宫佳丽三千中的大姐大,理所应当享受其他人无法享受的特殊待遇,比如和皇帝过夜的权力。
  在侍寝上优于其他妃嫔,这样才能显示出身份高贵,说到这里,你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何后宫中的女子一心想当皇后了呢?
  为了皇帝安全着想
  清朝皇室规矩是皇帝只能和皇后过夜,不能和妃嫔过夜,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皇帝们安全着想。
  被翻到牌子的妃嫔,在去见皇帝前一丝不挂,相信这样的场景大部分人在文学或者影视作品中看到过。
  据说明代嘉靖皇帝自打被宫女谋杀未遂以后,后世的皇帝们对龙床上的女人开始起了防范之心,再也不敢通宵留着过夜了。
  民间也曾传说"吕四娘刺雍正",话说当年雍正帝大兴文字狱,江南名士吕留良被掘坟戮尸,吕留良的女儿吕四娘乔装打扮为秀女,怀揣利剑,趁着侍寝的机会,刺杀了雍正。
  这当然是民间传说,但是清朝皇室们总结了历朝历代的教训,出于对皇帝安全的考虑,规定妃嫔毕竟是"卷春饼"的侍寝方式,而且皇帝不能和妃嫔过夜。
  相对而言,皇后要比妃嫔的安全系数要高得多,毕竟皇后作为正妻,连带她的家族也和皇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皇后伤害皇帝,基本是不存在的,这种情况下,皇后和皇帝过夜要安全得多。
  防止皇帝沉迷女色,荒废朝政
  皇帝身居百花丛中,但凡定力不够,很难不流连六宫,继而荒废朝政,妃嫔众多,而皇后只有一个,而且皇后一般是出身贵族,大多端庄敦厚,知书达理,优雅又高贵,皇帝只和皇后过夜的情况下,基本上断绝了大部分皇帝沉迷女色的可能,也能有效防止皇帝荒废朝政。
  为了让后世子孙不至于沉迷女色,清朝皇室可谓用心良苦,可是精力旺盛的皇帝们自然对老祖宗定下的这些规矩不满意,但是祖宗之法又不能随便变动,于是也只能遵从了。
  结语:
  综上所述,清朝皇帝只能和皇后过夜,这是清朝祖制,皇帝不乐意,也得接受,因为这样做不仅是为了保证皇帝的安全,也是为了防止皇帝沉迷女色而荒废朝政。
  虽然清朝的侍寝制度很完善,尽可能保证了皇上的安全,不过真执行起来,皇帝也是苦不堪言,不能随心所欲,皇帝后宫有佳丽三千,旁人虽羡煞其艳福齐天,但是身为九五至尊的皇帝,连房事这点隐私都也不能"隐私",叫人情何以堪!
  清朝皇帝确实只和皇后过夜,不是皇后太霸道,而是妃子太诱人。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作为拥有后宫佳丽三千的皇帝,晚上和谁过夜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手中无上的权力,决定了皇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喜欢哪个妃子就让那个妃子侍寝,怎么可能会存在只和皇后过夜这种事情?
  事实上,在清朝时期,皇帝们还真得只和皇后过夜,虽然贵为九五之尊,但也并不是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宫里有一大堆相关的规章制度来约束着侍寝这件事。
  你没有听错,侍寝这个事,必须按照章程来,即便是皇帝再怎么喜欢这个妃子,一起做完喜欢的事情后,也不能留她过夜。
  也只有和皇后在一起时,皇帝才可以留下来过夜,这并不是皇后太过霸道,更不是皇后在争风吃醋,而是妃子太过诱人,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发生威胁到皇帝性命的事情。
  因此,为了皇帝能延年益寿,也为了生命安全,皇帝就只能和皇后无拘无束的过夜。
  清朝的侍寝制度,是照搬大明朝的。
  清朝原本是游牧民族,对于侍寝这种事,原本是没什么规矩可言,毕竟草原上的人比较奔放,不会定这么多繁琐的规矩,也就是在清军入关之后,在很多制度上,对大明朝来了个照抄,因此,侍寝才有个像模像样的各种规矩。
  而大明朝原本是允许妃子和皇帝过夜的,但在明朝中期,嘉靖皇帝朱厚熜下诏妃子不能过夜,从此就形成规制,沿袭至清朝。
  之所以嘉靖皇帝要改规矩,是因为发生了一件事,差点要了他的老命。
  众所周知,嘉靖皇帝是一个爱好炼丹的皇帝,平日里除了朝政以外,就是捣腾炼制丹药,由于炼制丹药需要一些奇奇怪怪的材料,比如像清晨的露水啥的,嘉靖皇帝自然不会亲手去弄,于是,这种工作就落到那些苦命的宫女身上。
  时间一长,这些宫女被嘉靖皇帝折磨的苦不堪言,于是在某一天,几个宫女一合计,干脆趁嘉靖皇帝睡着时,用绳子勒死他,这就是著名的"壬寅宫变"。
  当然,这几个宫女并没有成功,可能是太过紧张,绳子打成了死结,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虽然事后嘉靖皇帝处死了这几个宫女,但也是被吓够呛,心里有了极大的阴影。
  因此,为了防止该类事件再次发生,也是为了消除各种隐患,他就规定从此妃子不能和皇帝过夜,如此一来,至少皇帝不会在睡梦中被人下毒手。
  清朝入关后,对明朝的各项制度进行了照搬,当然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修改,以便更为符合清朝皇帝的统治需要,其中对于侍寝这件事,更是借鉴明朝的教训,加强和完善了对后宫的管理,皇帝和后妃,各有各的寝宫,不仅规定了除重大节日、庆典外,不可同桌吃饭,还规定了皇帝不能和妃子一同过夜。
  根据清宫档案记载,皇帝登基后,一般住在养心殿,如果皇帝大婚,就需要在坤宁宫旁的东暖阁与皇后同住三天,三天后,皇帝回到养心殿,皇后则选六宫一处居住,如果皇帝需要皇后侍寝,则在养心殿旁的体顺堂进行。
  在平日里,皇帝若是要某个妃子侍寝,就会翻绿头牌,绿头牌是一种长方形的薄竹片,上面写明妃子的名号、简历、姓氏、出身等内容,由太监们一字排开,置于银盘之上,任由皇帝挑选。
  翻牌子一般在晚膳时进行,也就是说,皇帝一边吃着饭,就顺便决定了谁来侍寝,如果皇帝今晚没那个意思,则说声去,如果有,就拣出来那个妃子的牌子,反扣背面朝上,太监就会心神领会,马上安排进行下一步工作。
  拿到牌子的太监,会将牌子交给一位专门负责这项工作的太监,这个太监,就需要将被选中的妃子扛到皇帝的寝宫内。
  具体的操作程序是,太监拿着牌子到相应妃子的寝宫,通告后,带着这名妃子来到离皇帝不远的一件房屋内,在这里妃子需要脱光衣服,用被子裹起来,赤身裸体的被太监扛着送到皇帝的床上。
  妃子到了皇帝床上后,也不是随随便便的就开始做游戏,而是顺着被子的一角,钻进去,才能开始与皇帝做喜欢做的事情。
  "帝先卧,被不复脚,妃子赤身由被脚逆爬而上。"---《清宫档案.后妃侍寝制度》
  不仅如此,侍寝的时间也是有相关规定的,一般以半个小时为准,到时间后,太监会在门外进行提示,高唱"到时候了",用来提醒皇上结束,如果皇帝没有回应,则要连喊三遍,直到皇帝回应为止,之后,妃子就会用被子裹住,按原路返回,同时太监总管需要问皇帝"留"或"不留,按照皇帝要求,进行相应操作。
  这其中,比较有意思的就是,清朝侍寝皇帝的妃子,均是"赤条条来,赤条条走",无论皇帝对这个妃子多么喜欢,都不能留这个妃子在寝宫过夜,这背后的原因,正是借鉴大明朝的教训和经验,做出的如此"特色"的侍寝制度、
  首先,避免皇帝沉湎女色从而荒废政务。
  沉湎女色荒废政务,以至于亡国,这种事情在封建历史上数不胜数,每个朝代都会出现类似的君王,这些对于清朝的皇帝来说,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远的不说,就说被清朝取代的大明朝,就除了几个这样的皇帝,比如隆庆帝朱载垕、天启帝朱由校,均是如此,更别提最胡闹、最贪玩的正德帝朱厚照了。
  因此,在满清入关之后,对于明朝的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其中对于这几位因贪图女色而荒废政务的皇帝,更是作为反面教材来教导清皇室的皇子们,同时,也在侍寝这件事上,做出了妃子不能过夜的相关规定。
  在清朝统治者的概念里,如果妃子留在宫中过夜,就会让皇帝醉心于此,对朝政就会产生懈怠,终日沉醉在温柔乡不自拔,长此以往,对国家不是好事。
  所以,包括在侍寝的时间上,为何要规定半个小时就要提醒皇上?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防止皇帝过于沉迷,提醒皇帝及时结束,至于皇帝尽不尽兴,那就另说了,总之就是,到点就抬走,没商量。
  虽然这个规定,有那么一点"不近人情",但不得不说,制定这条制度的人,可谓是"用心良苦",为了后辈儿孙当一个好皇帝,不沉湎女色而荒废政务,也是下了一番功夫,才想出这么个主意,只不过,委屈了那些前去侍寝的妃子。
  其次,就是防止皇帝被暗杀。
  这一点,是充分借鉴明朝嘉靖皇帝的案例,同时,入关后的清朝统治者,保持着高度的戒备心,生怕周围人对他们不利,出于安全考虑,才做出了这样的规定。
  要知道,暗杀一个皇帝,是难度非常高的,皇帝周边守卫森严,常规手法根本没有这个可能,所以,有心暗杀皇帝的人,就会通过非常规手段。
  再加上明朝的额嘉靖帝出的那一档子事,就更让清朝的皇帝们对于自身安全更加的重视,因此,就在各种规定之中,将这种隐患给一一排除掉。
  前文讲过,清朝规定后妃不可与皇帝同桌就餐,除了关乎礼制之外,更是因为害怕饭菜中被下毒,虽然这个可能性非常小,但并不代表不存在,一旦出现一次,就是天大的事情。
  在侍寝这件事情上,要求妃子光着身子进去,同样是这个道理,光着身子就不会携带什么暗器,从皇帝脚下的被子一角钻进去,逆爬而上,就会让皇帝有更多的反应时间。
  而临幸过后被抬走不能过夜,也是为了防止出现皇帝纵欲导致身体受损,以及妃子趁皇帝睡着后,行不轨之事,威胁到皇帝的生命安全。
  毕竟,前朝可是发生过这种事情,有教训在先,肯定要加以防范,如果因此而死,那说出去真心不好听,同时也会在史书上留下不光彩的一笔,这些都是清朝皇帝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才会费尽心思做出这个决定。
  最后,平衡后宫关系
  不让妃子与皇帝过夜,但皇帝可以和皇后过夜,也就是说,皇帝也只能和皇后无拘无束的待上一晚,不受那些规制所约束。
  之所以皇后能有如此的"荣幸",也是出于后宫的平衡来考虑。
  每一个朝代的后宫,其实也是一个缩小版的朝廷,作为后宫之主的皇后,有责任也有权力来管理后宫,说白了,皇后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就是后宫的"皇上"。
  能当上皇后的,必然是有一定原因的,或者是权贵世家出身,或者是功臣之后,总之,清朝皇后的人选,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能都当上的。
  正因为如此,为了彰显皇后的特殊地位,也为了让众多妃子们明白皇后的权威,就十分有必要给皇后来一些"特殊照顾",这其中,皇帝可以和皇后过夜,就是一种莫大的荣耀。
  也只有这样,才能让皇后在后宫之中具有最高权威,才会在管理众多妃子们时,有一定的威信可言,才不会出现某个妃子受到宠爱而犯上欺凌皇后这种情况发生,像电视剧中演绎的清宫戏里,妃子势大,挑衅皇后,这在历史上清朝的后宫里,基本上是不可能出现的。
  所以,任由皇帝临幸哪一位妃子,完事后还得将这个妃子送走,也只有和皇后在一起时,才能不受限制,能待上一夜,同时皇后也知道通晓事理,遵守各种规制,让皇帝在她这里舒舒服服的过夜。
  小结:
  清朝的皇帝,在侍寝这件事情上,需要遵守的规制很多,其中不能留妃子过夜,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要求,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出于皇帝自身安危、防止出现威胁皇帝生命安全事件,以及不让皇帝沉湎于女色从而荒废政务等多个因素考虑,而只能和皇后过夜,则是因为皇后是后宫之主,需要给皇后特殊的照顾等因素,总体来说,在清朝当皇帝,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侍寝有风险,过夜需谨慎。
  清朝皇帝在房事上很憋屈,想临幸后妃,不仅要先经过皇后同意,而且办事时间只有30分钟,到点妃子必须抬走。
  即便皇帝还没尽兴,那也没办法,只能按照老祖宗的规矩来。
  皇帝若想找人过夜,有且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找皇后,但可悲的是,清朝的皇帝大多不喜欢自己的皇后,所以,他们宁愿自己睡。
  这么奇葩的规定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一、清宫的侍寝制度
  根据《清宫档案》记载,皇帝想找后妃侍寝,得遵守一套完整的流程:
  敬事房制绿头牌——皇后盖印——皇帝翻牌——后妃洗漱沐浴——驼妃太监把人送来——倒计时30分钟,皇帝抓紧办事——驼妃太监把人送走。
  敬事房隶属内务府,是皇宫里一个管理太监、宫女的机构,除此之外,他们还兼着一个"美差"——管理皇帝和后妃们的房事。
  首先,敬事房会根据妃嫔的等级和姓氏制作一块竹制牌子,大概一尺长、一寸宽,由于上面部分被涂成绿色,所以被称为"绿头牌"。
  接下来,总管太监要将绿头牌先端到皇后处过目,只有皇后点头同意,加盖凤印,这些妃嫔才能进入侍寝候选名单。
  第三,皇帝用过晚膳后,总管太监将千挑万选后的绿头牌,用银盘装着,端到皇帝面前,供皇帝选择。若是皇帝哪天兴致不高,说一个"去"就给总管太监打发了。
  很多人觉得,皇帝坐拥三宫六院,那不得夜夜放飞自我啊?这样的情况,在其他朝代或许常见,但清朝皇帝是出了名的勤奋,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处理政事,工作时间长达10小时以上,一般到了晚上,精力也耗费的差不多了,再要经常与后妃进行体力劳动,恐怕有点吃不消。
  若是哪天皇帝兴致不错,想体验一下工作之外的乐趣,就会选中一块绿头牌,将其面朝下,这叫做"翻牌子"。被翻牌子的嫔妃,就是当晚侍寝的幸运儿。
  第四,总管太监会立即知会驼妃太监(这名起得太形象了),前往该妃子住处,通知她洗漱沐浴,一切准备妥当,驼妃太监用一条红色锦被将清洗干净、脱光衣服的妃子层层裹住,像"卷春饼"一样驼到皇帝的住处。
  到达皇帝住处的第二道门时,妃子从红色锦被中出来,换成绵绸披风包裹,再由驼妃太监送到龙床上。
  你以为好戏这就开始了?不不,《清代野记》记载了这一情节:"帝先卧,被不复脚,妃子赤身由被脚逆爬而上。"
  也就是说,妃子到龙床之后,要赤身裸体先从皇帝的脚边,慢慢爬进被窝,然后才能开始办正事。
  这时,总管太监和驼妃太监很识趣地退出、守在门外,他们这么做,绝不是为了保护皇帝隐私,随时听候召唤,而是……计算时间!
  按照清宫规定,后妃的侍寝时间只有半小时,时间一到,太监就在门口高喊"时间到了!"
  你说,这多扫兴?皇帝有时就当没听见,继续与妃子卿卿我我,然而,太监们手拿"祖宗令箭",会相对人性化的在门口再喊三次,如果皇帝还没结束的意思,那不好意思了,太监会直接冲进去,将妃子从皇帝脚跟拖出,然后原样包裹好送回去。
  史料有载:"敬事房总管与驼妃之太监,皆立候于窗外,如时过久,则总管必高唱曰:是时候了。帝不应,则再唱,如是者三。帝命之入,则妃子从帝脚后拖而出,驼妃者仍以氅裹之,驼而去。"
  在如此奇葩的规定下,皇帝找后妃侍寝纯属为了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事前无前戏,事后无温存,夫妻之礼荡然无存。
  但是这个侍寝制度,却对一个女人例外。她,就是皇后。二、皇后的特权
  在很多宫斗戏中,皇后徒有虚名,总是被年轻貌美的宠妃吊打的那一个,但在真实的清朝后宫里,这种戏码压根就不会上演!
  皇后才是后宫说一不二的大姐大,实至名归的特权阶层。
  首先,皇后的薪资待遇甩其他后妃一条街。
  据《清实录》记载:皇后年俸1000两白银,各种绫罗绸缎、金银首饰另算,贵妃年俸600两,妃年俸300两,嫔年俸100两,答应更是少的可怜,年俸只有30两。
  其次,只有皇后可以和皇帝过夜。
  单这一条,就足以让处心积虑才能和皇帝温存半小时的妃子眼热了。
  此外,《清实录》还明确记载,每月初一、十五是皇后伴寝的法定日子,皇帝必须与皇后同床共枕。
  而且皇后伴寝程序要简单许多,不需要驼妃太监、不需要规定时间,皇帝只需亲自到皇后宫中来,好好享受夜晚二人时光就行了。
  敬事房太监会认真将皇帝、皇宫同床共枕的日子和时刻记录在册,以便日后怀孕查证。
  《清代野记》记载:帝与后交,敬事房则记其年月日时于册,以便受孕之证而已。
  第三,皇后拥有对皇帝私生活的知情权和管理权。
  皇帝翻牌子前,要先经过皇后过目,皇后说谁能侍寝,谁的绿头牌才能被总管太监拿到皇帝跟前;妃子要是不按规矩来,皇后有权杖斥,且皇帝不能干涉。
  《清稗类钞》记载过这样一件事:
  1856年,咸丰皇帝一连几天宠幸兰贵人(即后来的慈禧太后),一连几天都没上朝,皇后(即后来的慈安太后)听说后,拿上祖宗家训,就去兰贵人的储秀宫找皇帝了。
  年轻时的慈禧
  皇帝睡得正香,忽然听到宫人叫他起来听训,顿时一头怒火,但看见皇后手捧祖训,跪在门口,立即诚恳向皇后认错,乖乖去上朝了。
  劝走了皇帝,皇后开始对兰贵人家法伺候,违背祖制、让皇帝沉迷女色的下场就是,不仅要罚跪,还要挨板子。咸丰即使心有不忍,也只能装聋作哑,听任皇后处置。
  清朝皇帝虽然坐拥三宫六院,但更多时候只能过个眼瘾,过得真叫个憋屈。
  三、为什么会有这种奇葩的规定呢?
  清代开国皇帝为了后世子孙的健康和江山永固,真是煞费苦心,殚精竭虑啊!
  首先,防止皇帝纵欲过度。
  皇帝纵欲的后果,要么荒废了朝政,要么断送了自己的小命。
  像明武宗朱厚照整天变着花样找美女玩,最后酿成了宁王叛乱,明光宗朱常洛由于太过亢奋,经常夜战数女,结果刚即位一个月,就去找老祖宗报道了。
  其次,为了皇帝的人身安全。
  这个也是吸取了前朝教训,毕竟死在后妃手里的皇帝还是有的,像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就因为说错句话,被一位宠妃勒死了,明朝嘉靖皇帝也差一点因为后妃争宠死在宫女手中。
  第三,防止皇帝与后妃建立感情,导致后妃干政。
  清朝立国之初,清太祖就下诏规定:后妃不得干政。
  而一旦皇帝与后妃建立起深厚感情,后妃干政就难以避免了。
  像唐朝的武则天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她以宠妃身份上位,最后把李唐王朝都改朝换代了。
  第四,为了凸显皇后的地位,拉拢皇后背后的势力。
  清朝的皇后大多出身名门,背后势力不可小觑,像顺治皇帝的第一任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是蒙古科尔沁亲王吴克善的女儿,康熙皇帝的第一任皇后赫舍里氏,是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
  皇后的家族与皇室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允许皇后与皇帝过夜,一是能满足双方政治上的需要,二来也不用担心皇后会蓄意伤害皇帝。
  这种侍寝制度设计的初心虽然是好的,但真执行起来,还是让不少皇帝苦不堪言,身在繁花丛中,却不能随心所欲,心里那叫个苦啊!
  特别是对精力旺盛的皇帝而言,要他们严格遵守侍寝制度,更是奢望。四、侍寝制度的反抗者
  第一、无视皇后。
  清朝皇帝只能与皇后过夜,但不幸的是,很多皇帝宁愿自己睡,也不愿到皇后寝宫去。
  为什么呢?清朝的皇后大多是政治的产物,不是皇帝真心喜欢的。
  《清实录》中规定皇帝、皇后大婚,二人必须同住满一个月,才能回到自己的寝宫,但在清朝十二任皇帝中,只有康熙皇帝做到了。
  光绪皇帝在大婚时,趴在皇后怀中痛哭流涕,他实在接受不了和自己的表姐洞房,仅仅住了6天就搬出来了。
  在漫长的帝后婚姻中,皇后更像是一个精致的摆设。
  第二、逃离紫禁城。
  皇帝在皇宫里要遵守各种祖制,但出了宫就自由了,这可能也是康熙、乾隆等皇帝喜欢呆在圆明园、频繁下江南的原因吧。
  第三,偏要纵欲过度。
  这一点,在年轻气盛的同治皇帝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慈禧外记》记载:盖帝常履饮于外,至翌晨召见军机时犹未归也,或醉中言语失次,杂以南城猥贱之事。
  这句话的意思是,同治皇帝常常夜不归宿,第二天召开军机大臣会议也不见回来,有时他喝醉了,会讲一些在八大胡同寻花问柳的事。
  一个皇帝守着三宫六院,备受约束,却跑到八大胡同释放精力,这多讽刺啊?
  结果,年仅19岁的同治皇帝不幸染上花柳病(也有说天花),不治身亡。
  侍寝制度的本意是提醒君主爱惜身体、勤于政事、帝后和谐,它的施行确实收到了良好效果:与之前朝代相比,清朝皇帝在私生活上总体是比较节制的,而且是有目共睹的勤奋。
  但它忽略了一点,感情这东西,是制度约束不住的,你能硬塞给皇帝一个皇后,还能靠制度逼着他们同房吗?
  对此,你认为呢?
  在清朝,后宫佳丽如云,皇帝过夜却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自己睡,要么和皇后睡。不是皇后多么霸道,而是妃子们魅惑手段太厉害。
  清朝后宫规模庞大,嫔妃众多,根据史料记载,康熙时有名有姓的嫔妃达55人,加上官女子,他的妻妾之数达200人左右,其他皇帝虽然略少些,但相对于常人来说,也是难以企及的数量了。
  论理,作为九五之尊,皇帝要临幸哪个嫔妃,和哪个嫔妃过夜,应该是随心所欲吧?可是清朝皇帝却不是。他们如果要和女人过夜,也只能是和皇后,而平日里如果想临幸哪位嫔妃,还得经过皇后的同意。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往下看。
  满清本身是游牧民族,行为向来豪迈奔放,在入关前是没有z侍寝制度可言的,自入关后,也可能是能力实在有限,也可能是为了表明自己正统地位,他们的许多制度开始跟明朝靠拢,而侍寝制度基本上就来一个搬运。
  在明朝,皇帝本来也能与嫔妃过夜的,直到嘉靖时期,才规定嫔妃不可再与皇帝过夜,而嫔妃要侍寝,还得到皇帝寝宫。
  这种制度的改变,源于一件非常惊心动魄的大事件,嘉靖当时差点死在一群宫女手里,这件事就是壬寅政变。
  话说嘉靖皇帝人到中年,开始崇信道教,终日沉迷炼丹,他听信人言,采用13、14岁小宫女的经血炼长生不老丹,而为了保证经血的洁净,这些宫女被迫经期只能饮用露水,嚼食桑叶,宫女们终日奔走劳动还要忍受饥饿,加之嘉靖其人喜怒无常,动辄暴打宫女泄愤,不少宫女为此种下了仇恨的种子。
  终于,在嘉靖二十一年这一年,嘉靖前往宠妃曹氏的翊坤宫过夜时,十几位宫女合伙用绳套将其脖子套住,试图勒死他,谁知宫女们毕竟都是第一次作案,行动能力和心理素质实在有限,在发现绳套打了死结后所有人一顿手忙脚乱,最后心理纷纷崩溃,各自跑开了。
  宫女们最后当然都被凌迟处死,留宿的翊坤宫主人曹妃和主谋王宁嫔也都难逃死罪。嘉靖则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再不敢留宿嫔妃寝殿了。规定以后皇帝要么独自过夜,要么在皇后处。嫔妃侍寝只能前往皇帝寝殿,不可过夜。
  那么,清朝后宫嫔妃是如何侍寝的?
  在清朝,除了皇后,其他嫔妃的名字都会被写在一个绿头签上。皇帝每到晚膳时,敬事房太监会将摆放绿头签的盘子端上来,皇帝如果没有兴致,会将手一摆,太监退下。如果皇帝将某嫔妃牌子翻过来,意味着要该嫔妃侍寝。绿头牌翻过来后,敬事房太监赶紧下去通知该嫔妃做好准备。
  被翻牌子的嫔妃,需要香汤沐浴,然后一丝不挂钻进红色锦缎被子,由太监抬到皇帝的龙床上。其中过程还有些复杂,《清宫词注》是这么记载的:
  "妃嫔召幸,遣内侍叩宫门,直趋卧榻,用红锦被裹而负之以行。至第一间房,除去衣锦,裸体而进;至第二间房,复取衾裯;至第三间房,方是皇帝寝室。"
  而在皇帝行事时,敬事房太监还会在寝殿外等候,如果皇帝超过规定时限,敬事房太监就要在皇帝寝殿外高声诵读祖训了,一般来说这时候皇帝也没了兴致了,就此鸣金收兵,那滔滔不绝的祖训才就此打住。然后该嫔妃会再次被卷进红锦缎被抬回去,不得过夜。
  事毕,敬事房太监会将这次侍寝的人物、时间记下来,以备将来被幸者怀孕可以检查。而这本"承幸薄"只有太后和皇帝可以调阅,皇帝一旦驾崩,该记录本也要被销毁。
  至于皇后,是不需要绿头签的,皇后在宫中除了有自己的寝宫,她在养心殿还有自己的寝殿,叫体顺堂,皇帝想要跟皇后行事,就得自己去体顺堂找皇后,当然,他也可以在这里住上一整夜。
  值得一提的是,皇帝要传召哪位嫔妃侍寝,是需要经过皇后同意的(帝宿某处,御某人,有册籍报后《清稗类钞·宫闱类》),只有盖上皇后的凤印,才是名正言顺的侍寝。
  可是吧,能被皇帝传召的嫔妃,必定是有点手段的,作为一个男人,皇帝很多时候容易鬼迷心窍,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的,那时候就算敬事房太监怎么诵读祖训,都没用啊。这该怎么办?他们的老祖宗努尔哈赤早早就料到了这个问题,他曾告诫子孙:
  "不得迷恋妃嫔以荒废政务,如皇帝违此祖训,皇后即应劝谏。而对有过失的嫔妃有权责杖"。
  当年作为妃子的慈禧,就曾吃过这么一次亏。
  据记载,咸丰六年,还是懿贵妃的慈禧将咸丰迷得神摇魂荡,咸丰数日留恋她身边,连朝也不上了,皇后慈安知道后头顶祖训跪在寝殿外,命人唤出咸丰出宫听训,咸丰赶紧出宫求饶:
  予即听朝,勿诵训。
  咸丰上朝去了,可是事情还没完。在他退朝后,听闻皇后在坤宁宫,便大感不妙了,因为坤宁宫是皇后执行赏罚权力的地方,果然一去,便看到他的心肝儿肉懿贵妃跪在地上,慈安端坐正堂中,数落着她的罪状,一边还命人施予杖刑。从这件事来看,慈安和慈禧的梁子似乎老早就结下了呢。
  总的来说,皇上为何只能和皇后过夜,有几个原因:
  一,为皇帝安全着想
  相对而言,嫔妃比皇后危险系数要高得多,在异常讲究伦理秩序的古代,作为九五之尊皇帝的正妻,皇后被赋予女性中至高无上的地位,连带她的家族也荣耀万分,所以让皇后伤害皇帝,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而嫔妃就不一样了,她们之间会争宠,会想要上位,譬如壬寅宫变中的王宁嫔就是嫉妒宠妃曹氏,才策划宫女们在曹妃宫中勒死嘉靖的。此外这些嫔妃背景不一,像根基非常薄弱那种,万一遇到个光脚不怕穿鞋的,哪天想不开结果了皇帝都有可能啊。
  二,担心皇帝沉湎女色荒废政务
  身居百花丛中,但凡定力不足的人,很难不流连六宫,因此荒废政务。而皇帝只能和皇后过夜的情况下,基本能断绝大部分可能,加上连侍寝时长都有规定,这皇帝和嫔妃待在一块,基本就是为了繁衍后代而已了,哪里还有功夫谈情说爱,沉迷其中?
  当然,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好色"这词没有任何人愿意沾上,而无论是皇帝还是他的大臣们,都绝对相信"美女祸国",所以翻阅清朝的史书,我们会发现历代皇帝钟爱的皇后都是端庄敦厚、知书达理、气质高贵的女子,相反姿容秀丽的只能为妃,同治的皇后阿鲁特氏和慧妃富察氏就是最好的例子。
  从某方面来说,皇后代表着皇帝的德行,所以,即便个人房事需要皇后过问和干涉时,皇帝再不乐意,也只能接受,毕竟上面是祖制,下面是舆论压力啊。
  按照清朝祖制,确实只有皇后可以和皇上过夜,下面我来说一下具体原因,其实真实原因多少有点搞笑,大家听我慢慢说。
  我们知道,清朝满族属于少数民族,本来没有那么多规矩。
  可自打入关之后,为了表明自己正统地位,就开始照抄明朝规矩制度。总体来讲,清朝的很多规章制度,都是从明朝那照抄过来的,而明朝自嘉靖皇帝以后,就规定妃子侍寝不能过夜,所以清朝也直接把这个制度抄过来了。
  那也就是说明,在嘉靖之前不是这样的,事实上,在嘉靖皇帝之前,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皇上到妃子的寝宫过夜,但是嘉靖皇帝后来却规定,只能妃子到皇帝的寝宫侍寝,并且不能过夜。
  那为什么嘉靖皇帝要这么干呢?因为嘉靖皇帝非常悲催的,经历了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宫女起义事件,史称"壬寅宫变"。
  话说,嘉靖皇帝也是个奇葩,二十多年不上朝,一生先后害死了三个皇后,始终坚持以炼丹为己任,以长生为目标,为了鼓捣各种丹药,就让宫女采集露水啥的,反正折磨得宫女苦不堪言。
  于是,这些宫女就在嘉靖皇帝去端妃寝宫就寝熟睡时,用准备好的绳子,准备勒死嘉靖。就这样按脚的按脚,抓手的抓手,众宫女对嘉靖下手了,或许是由于紧张,竟然把绳子打成了死结,这才让嘉靖捡回一条命。
  那捡回一条命之后,嘉靖估计就留下阴影了,于是改了规矩,大臣们对皇上此举也是深表赞同啊,一来能够保证皇上的安全,二来也能避免皇上沉迷于美色,保证精力与睡眠,于是开始研究起规则。
  这些大臣干别的不行,研究规则最在行,就给皇上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就这样不断的延续,一直到清朝,虽然略有改变,但实则大同小异。
  也就出现了我们看的清宫剧中,皇上晚上翻牌子,翻到谁,谁就抓紧洗漱一番,然后光着身子,按时被太监用被子裹着身子,扛到皇上寝宫。
  等到侍寝结束后,又连夜被太监再用被子,包裹好送回自己的寝宫。在这里,我们说明一下,侍寝是有时间限制的,大概是半个小时左右,然后太监就会在外面高声提醒皇上。
  同时,太监也会记录好,所有的侍寝过程,以备将来妃子怀孕后查证。其实,这个制度确实对皇上有很大约束,但也尽可能的保证了皇上的安全,不过真执行起来,皇上也是苦不堪言,并不能随心所欲。
  于是啊,这些皇上们就想到了一个妙招,也就是没事出去走走,在紫禁城必须守祖制,可出了宫就没有必要了,关键是也没人敢说皇上。
  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也是康熙、乾隆他们,为什么总喜欢去避暑山庄、畅春园、圆明园以及下江南的原因,因为在外面皇上就可以变通,不需要遵守这个奇葩的规定了。
  比如康熙,一年差不多有半年住畅春园,或许就是因为里面无拘无束,并且美女众多。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清朝的妃子,都是有背景的达官显贵人家的孩子,主要是地位高,但真不一定好看,而外面才真有美女。
  当然了,我认为,在紫禁城,如果皇上真开心了,想去哪个妃子那过夜,估计也没有人敢真拦,之所以我们很难在史料中找到这种记载,估计皇上都是悄悄的进行这种违反祖制的事,并且下达了绝对的封口令。
  毕竟,皇上有着无上的权威,特别是那些强势威武的皇帝,他们只是不能明面上违反祖制,可天下他最大,悄悄地进行,太监和大臣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相信那些人精都知道,说多了容易掉脑袋!
  这个问题怎么说,皇后可以无约束条件和皇帝过夜,而嫔妃在侍寝后想要留下和皇帝过夜,必须需要得到皇后的同意。个人觉得即使有这个规定,也是很虚的。
  古代大家都知道一妻多妾制度,其实皇宫后宫中的皇后就相当于一妻,只能有一个,而众多嫔妃就相当于多妾,可以有很多个。古代妻与妾的权利地位都是不一样的,可想而知,何况作为皇宫后宫的一家之主的皇后,权利与地位就更加了得。
  说到陪皇帝过夜就不得不提到清朝侍寝制度。
  一、翻牌子。清朝皇帝每晚用膳之后,太监会将刻有嫔妃的绿木牌端上来,同时妃嫔侍寝的绿木牌需要加盖皇后的凤印 。皇帝如果对那个妃子有兴趣,就会将那个妃子的牌子扣过来,敬事房总管便去安排。
  二、接到侍寝通知的妃嫔进行洗浴,洗浴好的妃嫔需要赤身裸体的躺进被子里,然后由太监们抬到皇帝的寝床上,安静的等待着皇帝的到来。
  三、皇帝遵守规定的侍寝时间,妃嫔不能侍寝太长的时间,注意皇后侍寝是没有时间限制的。 一旦完事的时间过长,敬事房总管就在门外催促,高唱:"是时候了",如果皇帝不应,就再催直至皇帝将妃子送出。这就是所谓的"皇帝不急太监急"吧。
  四、嫔妃不能跟皇帝过夜,完事之后又由太监扛回到自己的寝宫。除非皇后发话同意,嫔妃才能留下与皇帝过夜。
  可见,在清朝皇后的权利还是很大的,皇后的权利是通过凤印来表现,临幸后宫皇后要盖凤印,要不妃嫔就是被临幸怀孕也是偷情;降升妃嫔都是以皇后的名义来宣布,不是皇帝;妃嫔需向皇后请安,妃嫔每天早上起床,梳洗更衣后,就得到皇后寝宫中给皇后请安,侍候皇后梳洗。
  中宫表笺,相当于圣旨,基本上连皇帝都不可以反对,盖上凤印才是中宫表笺,当然中宫笺表是不能随便使用的,要遇上大节日才会使用。这个权利看起来很大,其实处理的事物一般也就是一些皇宫内的琐事罢了。
  每个月都有数天,或在重要日子如年三十至年初二,皇帝必须驾幸皇后寝宫,其他日子才能选绿头牌,召幸别的妃嫔。而且皇后可以陪伴一整晚,不需要像妃嫔那样,时间到了就会有太监扛走。
  皇后还负责主祭。祭祀亦是清宫皇后的重要职责。吃肉节、祭灶等都是由皇后主祭 ,而举行祭祀的地方就是坤宁宫,不是皇后是不可以居在坤宁宫的。
  说到底皇后的权力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古代有规定后宫不能干涉朝政,所以除了后宫以外,皇后也就没有什么权力而言了。宫中这么多事情都必须经过皇后的同意,大事皇帝想要做什么,皇后还是不会明着拒绝的,所以她的权力有时候也只是一些虚的。
  现在回归问题就知道了,虽然嫔妃在侍寝后想要留下和皇帝过夜,必须需要得到皇后的同意,但是皇后怎么能与皇帝如此的反着来呢,万一惹皇上不高兴了,说不定自己皇后的位置都会没有了。即使有这个规定,也是很虚的, 比如强势的康熙,才不会管你这些规定。
  对于这个问题,可能很多小伙伴们认为:清朝作为一个中央高度集权的封建王朝,皇帝富有四海,一言九鼎,后宫佳丽三千,想跟谁过夜,还不是自己一句话的事情?怎么可能只和皇后过夜?豪绅富贾们尚且三妻四妾排队睡,何况皇帝呼?但事实恰恰相反,人家清朝的皇帝,还真的只和皇后一个人过夜,这是他们的"祖制"。
  但请大家注意,这里说的只是"过夜",并不是说清朝皇帝晚上就不能碰其他的妃子。
  清朝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崛起于白山黑水中,且他的崛起壮大过于快速,根本没有时间去完成"规则"的制定和沉淀。后来清朝入关,取明而代之,很多他们觉得好的"规矩"就延续了下来,这里面就包括了很多皇帝的后宫规定,比如皇后和嫔妃的地位、选拔等,清朝原来只称呼为"福晋"。到了康熙时期,这位杰出的帝王进一步完善了后宫制度,对后宫的嫔妃等级和人数进行了规定,将嫔妃们分为了八个等级:皇后1人,居中宫,管理整个后宫;另设置皇贵妃1名,贵妃2名,妃4名,嫔6名,还有贵人、常在、答应,这三个等级是专门伺候皇帝的宫女,没有数量的限制。
  同时完善的,还有皇帝的"侍寝"制度。他们规定了:皇帝只能和皇后过夜,不管皇帝对其他嫔妃多么喜爱,也不能在妃子的寝宫里留宿,不管如何,必须要回到皇后的中宫过夜。那么皇帝想宠幸其他妃子的话,怎么办呢?这就要说下清朝有些奇葩的侍寝规定了
  翻牌子
  清朝皇帝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自由,他们起床、吃饭、睡觉基本都有时间规定。在皇帝们完成一天的奏章审批,食用晚膳时,贴身太监就会用托盘将刻有嫔妃们名字的木牌,一起端给皇帝,让他选择当晚侍寝的妃子。皇帝想要那个妃子侍寝,就把那个妃子的木牌翻过来,就这样来决定侍寝的妃子。
  妃子准备
  皇帝选择好侍寝的妃子后,敬事房总管就会根据选择,去通知这个妃子做好准备。而被选中侍寝的妃子,自然是欢天喜地的,一番精心的梳洗、打扮后,就跟随太监来到皇帝寝宫一个专门的房间。在这个房间里,侍寝的妃子需要去除所有衣物,然后躺进被子里,由太监用被子将妃子包起来,再扛去皇帝的龙床上,安静地等着皇帝来宠幸。(这个过程应该是比较香艳的,可能也就是为什么太监必须净身的原因所在吧?)
  侍寝时间有规定
  嫔妃侍寝皇帝也是有时间规定的。(不得不说,清朝皇帝的人身自由确实不多,连人伦的时间都有规定,不可想象)皇帝不能宠幸妃子时间过长,到了规定的时间后,敬事房总管就会在门外催促,高喊:"是时候了"。如果皇帝不应,则继续喊,一般不能超过三遍,否则皇后有权闯进去"终止"行动。可能这就是"皇帝不急太监急"的由来吧。
  事后返回
  在侍寝皇帝后,妃子是不能留下来过夜的。在完事后,皇帝召宫女进去清理现场,然后用被子把妃子再次包起来,哪里来就送回那里去。而皇帝则去中宫陪皇后过夜。
  规定那么多,是不是有点心疼清朝的皇帝们啊?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皇后还有着很大的干涉权力,这部分权力是通过"凤印"来实现的。比如皇帝临幸后宫嫔妃,是需要皇后盖凤印的,否则就是不合法的"偷情";降升妃嫔都是以皇后的名义来宣布,而不是皇帝;另外后宫嫔妃们每天早晚都要沐浴更衣,去向皇后请安,伺候皇后梳洗,或者聆听皇后的训示。还有就是,有些国家祭祀是必须要皇后主持才行的,要发下懿旨"中宫表笺",如吃肉节、祭灶等。
  最厉害的一点是:皇帝必须回去跟皇后过夜,且皇后侍寝皇帝的时间是没有限定的。这就是清朝的老祖宗们写进祖制里的规定,也是赋予给皇后的特权。这是为什么呢?保护皇帝的安全
  其实在明朝嘉靖帝之前,皇帝们都是可以选择在妃子那里过夜的。可是到了嘉靖皇帝时,却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壬寅宫变,嘉靖皇帝差点因此而丧命。
  话说这位嘉靖帝也是比较"奇葩",他晚年时迷信方士,崇尚道教,不但将道教作为精神支柱,而且还作为治国的依据。 为求长命,苦炼不老神丹,大量征召13、14岁的宫女,采补她们的处女经血,炼制丹药。为保持宫女们的洁净,她们经期时不得进食,只能吃桑叶、喝点露水。嘉靖帝多疑暴戾喜怒无常,鞭打宫女是家常便饭。后来宫女们终于忍无可忍,以杨金英为首的十数名宫女,趁着嘉靖帝在曹妃的"翊坤宫"熟睡之际,用黄绫布把嘉靖帝的脖子套住,企图将其杀死。幸好有一个宫女及时报告了方皇后,才将其救下。
  从此以后,嘉靖皇帝只在方皇后的寝宫过夜。并且他为了杜绝类似的事情再发生,立下规矩,不许后代皇帝在妃子宫中过夜。到了清军入关后,很多规矩都沿袭了明朝时的制度,"不许皇帝在妃子宫中过夜"这一条规定,也被他们写进了祖制中。并且更加完善,需要妃子侍寝时,要求妃子去除所有衣物,检查一遍有没有"危险品",再由太监扛到皇帝床上来侍寝。这就最大程度地杜绝了类似壬寅宫变之类的事情发生,保护了皇帝的生命。
  杜绝皇帝沉溺女色
  清朝作为一个集大成的封建王朝,历史上有着非常多的"先例"给他们学习。那些沉溺酒色,而荒废朝政,导致国家衰落,甚至灭亡的皇帝,大有人在。
  要知道,皇帝这个职业,虽然说权力大,但是责任也大。每天都需要处理海量的事情,批阅奏章,平衡大臣权力等。后宫那些美丽的妃子们,确实是吸引人,如果皇帝们整天沉溺在妃子的美色中,待在妃子的寝宫中不出来,那就没有了处理朝政的时间。蛇无头不行,一个国家也是一样的,皇帝沉溺女色,国家很容易陷入停滞,出现各种乱象。
  而且,"色字头上一把刀"。妃子侍寝皇帝时间过长、过多,很容易将皇帝"掏空"。比如隆庆帝朱载垕、天启帝朱由校,均是如此,更别提最胡闹、最贪玩的正德帝朱厚照了。有着这么多的反面教材,为了自己子孙的"身体健康",清朝的祖宗们,不得不考虑,让后世的皇帝"戒色",做到适可而止。这应该就是他们,为什么要规定侍寝时间,完事还要回去陪皇后过夜的原因所在。至于皇帝们会不会"不尽兴",这就另说了。
  平衡后宫势力
  纵观历史,皇帝的后宫从来都不是一个平和的地方,争权夺利,相互陷害才是日常。而皇后作为后宫之主,有着管理整个后宫的权力,这个权利来自皇帝,也来自皇后这个职位。规定皇帝必须陪皇后过夜,一方面是给予皇后跟皇帝更多的相处时间,维系感情,相互沟通处理后宫事宜。不至于皇后单方面处理后宫事情后,惹来皇帝的怒火;另一方面也是树立皇后的威信,方便皇后管理后宫;还有一个方面,限制侍寝时间,也就是减少了妃子们和皇帝的接触时间,避免了妃子们的"枕头风",减少"后宫乱政"的可能性。
  再者说,皇后在整个后宫中有着仅次于皇帝的权力,管辖着"后宫三千佳丽",有着处罚她们的权力。如果皇帝过于宠爱一个妃子,甚至为此经常留宿在妃子寝宫中,这样就是冷落了正宫皇后。对于一个皇后来说,如果失去了皇帝的宠爱,那就很容易失去一切。那么,皇后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什么事情都可能做出来,惩罚得宠的妃子是轻的,说不定找个理由就把她给杀了都有可能。然后这就可以写一部"宫斗片"了,皇帝也会为此徒增烦恼。况且,一般能做到皇后的女人,都不是简单的角色,背后大多有着雄厚的势力支持,处理皇后往往都很容易引起朝廷的动荡,甚至威胁到皇帝的地位。
  所以,为了平衡后宫势力,确保皇后的威信,杜绝后宫干政,稳定朝局,清朝做出了"皇帝只和皇后过夜"的规定。
  结语
  对于清朝皇帝是只和皇后过夜这个规定,也许牺牲了很多皇帝们的个人性福,却是换来了清朝几百年中,所诞生的皇帝很少有沉溺女色而荒废朝政的,换来了清朝10位皇帝的勤政。但是,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像遇到康熙、乾隆这些强势的皇帝,敬事房总管太监们,也是没有那个胆量在皇帝尽兴时去提醒皇帝"是时候了"的,他们一般会让皇帝自己尽兴后,将妃子们送出来。而且皇后们也会偶尔允许皇帝们不遵守规定,特许他们去陪心爱的妃子过夜,以示自己的大度,换来皇帝的"愧疚",更加宠爱她。毕竟皇帝也是男人,越是管得严,越是反叛,适当地放他自由,反而让他愧疚与你,从而更珍惜你。
  而且,清朝皇帝们对于祖宗的这一条规定,也是有着应对办法,君不见清朝皇帝经常"出巡"吗?把避暑山庄建得满世界都是,动不动就带着妃子们出去游玩,把皇后留在皇宫里。像乾隆帝,单单去江南都多少次了?康熙皇帝有事没事就去畅春园,咸丰皇帝死在热河行宫,甚至皇帝们还经常"微服私访",民间流传那些皇帝私会美女的传说还少了?
  如果你不仅仅满足于各种野史传说,可以看看这个答案。
  皇后真正和皇帝一个床上过夜,只有在和皇帝大婚时,享受3天的福利。新婚的皇帝和皇后居住在洞房---也就是坤宁宫的东暖阁,3天一过,皇帝回乾清宫,雍正之后是回养心殿居住,皇后便选定东西六宫的一处居住。
  坤宁宫洞房
  清朝200多年,一共有27位皇后,真正享受过这种福利的只有5人。因为只有这5个人是在皇帝继位之后经过大婚而直接正位中宫当了皇后的。有一句经典的话据说是同治的皇后和慈禧说的,说我是由大清门抬进来的,就是形容这种情况。
  除了这5位,剩下的或者是皇帝继位之前的福晋,或者是在宫中一级一级的晋升,还有的是儿子当了皇帝母以子贵晋封为后,最后一种是死后被追封为皇后。
  大婚一过,皇帝要召那位后妃侍寝,就要翻牌子,一般是晚饭后,太监就会把写有后妃名字的绿头牌子装在一个盘子里举着跪在皇帝面前。皇帝如果有兴致,就翻,没兴致,就喊一声"去"。
  妃子侍寝
  妃子侍寝,传闻妃子必须裸体来到皇帝寝所,据说是为了怕有人行刺,这个想法其实有些多余,后妃选召,要经过严格的程序,清朝选秀女,都是从八旗官员家中的女子挑选。谁敢冒灭九族的风险行刺皇上?当然安全第一也可以理解,毕竟皇上吗。
  宫闱秘事,总是最能刺激人的想象力,当时有人这样记载
  "届时,帝先卧,被不复脚。 ……妃子赤身由被脚逆爬而上,与帝交焉。敬事房总管与驼妃之太监,皆立候于窗外,如时过久,则总管必高唱曰:是时候了。帝不应,则再唱,如是者三。帝命之入。则妃子从帝脚后拖而出。 驼妃者仍以氅裹之, 驼而去。 去后,总管必跪而请命曰: 留不留?帝曰: 不留。则总管至妃子后股穴道微按之,则龙精皆流出矣。曰: 留。则笔之手册曰: 某月某日某时,皇帝幸某妃。亦所以备受孕之登也。此宫禁中祖宗之定制也。"
  其实这个只是野史,不是严格的档案资料,充满着推理和猜想,当然也可能是"采访"自宫中出来的太监,姑妄听之吧。
  养心殿后殿
  其实更接近真实的情况是,在养心殿后殿也就是皇帝的寝殿的两侧,有两个建筑,东侧的叫"体顺堂",西侧的叫"燕禧堂"。
  皇帝叫侍寝,皇后事前事后休息的地方就是在体顺堂,而皇后以下如贵妃,嫔之类的居住在燕禧堂。在寝宫两侧,还有围房十余间,房屋矮小,陈设简单,是给那些低级的嫔妃侍寝时临时居住的地方。
  所以,电视剧中那种大红毡子裹着妃子由太监扛着满皇城里跑,只是民间的想象和传说而已。
  养心殿后殿寝宫,东西都有暖阁,皇后来侍寝的时候,在东侧暖阁居住,而其他的妃子,则在西侧的暖阁。这就是传统的以东为尊吧。你看慈禧,那么厉害,可是也厉害不过礼法,她终其一生,也是西太后。
  严格意义上来说,皇后和妃子都不存在过夜的问题。完事之后,皇后或者其他嫔妃就要回到体顺堂、燕禧堂等各处休息。皇帝也要自己好好睡上一觉。都在一个院子里过夜,都不在一个床上过夜。
  最根本的理由只有一个,当时人的作息,和现在不同,没有那么多娱乐,更没有手机刷,所以睡得很早。尤其是皇帝,上班的时间是凌晨的3,4点,皇帝叫侍寝,总要干些事,完事了,肯定累,为了第二天的工作,完事了要充分休息,妃子整夜陪侍,对于皇帝来说,会耽误工作。
  另外,也有人说是为了安全考虑,怕皇帝睡着了万一被皇后或者那个妃子杀了那就麻烦了,因为明朝的时候曾经发生过宫女勒死皇帝的事情。还是那句话,姑妄听之。
  关于侍寝的传闻还有很多,比如说清帝召幸嫔妃,照例在门前倒悬红灯,在行宫也是这样。宫女们入宫时梳辫子,一旦被临幸并获得名号,就要把头发盘上去等等。
  挂灯笼,我没看到资料记载,听起来有点扯,一下子让人想到《大红灯笼高高挂》。按记载,清朝的皇帝,比如养心殿等处,只使用太监,是不用宫女的,这个是明朝不同,所以清朝皇帝和宫女接触的机会很少,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只是很少。接触的机会多的,是在宫外,比如圆明园或者避暑山庄一类的地方。
  以上说的,都是正常的状态,如果皇帝荒淫,纵欲,哪管这些,想什么时候睡就什么时候睡,想和谁过夜就和谁过夜。
  清朝的皇帝,不喜欢住皇宫,都喜欢住圆明园,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在园子里礼法不用遵守得那么严格。想和谁过夜都行。
  说法不对,不是只能与皇后过夜,而是只能和皇后没有约束条件的过夜 。宫廷规制之中,皇帝与皇后过夜可以,而其他妃嫔如果要陪伴皇帝过夜,则需要皇后同意。不过,这里指的是过夜,不是侍寝 。
  清宫剧正所谓"毁人不倦",妃嫔恃宠生娇欺凌皇后的戏码随时出现,不过放在真正的清朝宫廷,是不存在的——皇后在后宫的地位之高与权利之大超乎想象 。
  清代,正宫皇后之下设众多妃嫔,而嫔位以上到皇贵妃属于高品阶妃嫔,嫔以下自贵人开始均属于低阶庶妃。皇后执掌凤印,其权威的很大一个体现就是侍寝制度 。
  "翻牌子"想必都不陌生,皇帝用膳以后敬事房太监会呈写有妃嫔名号的绿头牌给皇帝,让皇帝挑选侍寝之人。不过影视作品忽略了一个事实——妃嫔侍寝的绿头牌需要加盖皇后的凤印,如果没有,皇帝召幸也算偷情 。
  另外,与影视作品中不同的,清代皇帝召妃嫔侍寝是有时间限制的 。是的,你没看错。殿阁之外有太监监督,时辰到了太监就会提醒皇帝,这也是满洲的祖制。当然,这种制度也只对皇后一人例外。妃嫔侍寝均不得过夜,侍寝之后就要送回自己的寝宫,除非皇后同意 。
  当然,也是因人而异,遇到康熙帝这种强势点儿的,掌寝太监与皇后也就不敢多说话;不过像影视剧中那种,妃嫔以下犯上的情况是不存在的。皇后终究是皇后,手持祖训与凤印,是皇帝携手与共的正妻,妃嫔只是为皇家开枝散叶的存在而已 。

布衣元帅徐向前临终提出三条请求,中央却只同意一条,这是为啥?众所周知,共产党的许多将帅都是南方人,而徐向前是二十位开国将帅中唯一的北方人,也是我国军史上唯一全部担任过总参国防部长和军委第一副主席。他曾创建过18个第一,建国后依然保持着艰苦朴文史傅斯年的不妥协宽容,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大度。与宽容相对的不妥协,有时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高贵品质。傅斯年向来最痛恨不讲民族气节的儒生。他对自己的先祖傅以渐,当年不参加抗清复明运动,反而传国玉玺为什么缺一角2021加油带头人有那些冷门史上赫赫有名的传国玉玺为什么缺了一个角,今人知道它的下落吗?传国玉玺相传由秦始皇所制。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命人以蓝田玉为材料琢出了一智勇双全虎穴锄奸周桂芝周桂芝绰号周大胆(19211984),男,阜城县崔庙镇西曲庄人。1939年参加革命,在阜东县抗日民主政府当警卫员,194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在阜东县一提周大胆,无凡我大汉子民,虽远必救东汉最有血性的皇帝他在即位之初就喊出了这个口号凡我大汉子民,虽远必救的壮志豪言,并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接回身陷西域的大汉子民,堪称是东汉最有血性的皇帝。他就是东汉第三位皇帝,文韬武略不输其他皇帝的汉章1987年印度扬言教训我国,战争一触即发,为何在最后60秒突然撤军文史海纪实编辑史海纪实1987年,阴影笼罩在中印边境的上空,印度为报60年代的中印之仇,在边境集结大军意图向我们进攻,甚至扬言要教训我国,眼看着战争一触即发,但在最后时刻,印度却突乌克兰给克里米亚断水之后,俄罗斯如何解决用水问题?克里米亚是一个位于黑海北岸的半岛,西部和南部濒临黑海,东部濒临亚速海,北部通过彼列科普地峡与亚欧大陆相连。在克里米亚历史上,狭窄的彼列科普地峡是唯一的补给通道,这里需求的各种物资,79年,贺子珍去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中央派摄影师跟随,记下细节前言1979年9月的一天,著名摄影师吕相友突然接到通知,说去毛主席纪念堂拍摄一些东西,当时他不知道去拍摄谁,直到去了才知道,他在这里要记录的人是贺子珍。已经70岁的贺子珍因为一次中她是最后一位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22岁嫁刘少奇,离婚后一生未嫁前言在中国近代史上,涌现出无数华夏英雄为祖国的革命事业奋勇向前,也有一些同志在革命中找到了自己的爱情,他们因为相同的爱国理念走到了一起,共同的信念让他们相互护持,相互鼓励,成为彼此唐朝的正三品官,属于绝顶级大佬,那么一品和二品呢?绝顶级大佬在这里也就是俗称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按照我们正常的理解,那肯定品级也是最高的了啊,不得是个正一品啊。但在唐朝还真不是这么回事儿,掌握实权的宰相只有正三品!那么很多人苏联为什么要入侵阿富汗,在政治军事方面有什么目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其普遍的或独特的政治。军事价值,阿富汗也不例外。阿富汗位于苏联的卧榻之侧,如果是敌对国家,岂不令苏联心堵。因此,从地缘政治。势力范围考量到军事布局,都需要驯服阿富汗
毛泽东是群星中最璀璨的那一颗毛泽东是世界公认的伟大领袖,但是他的一生充满坎坷,几度沉浮,尤其在前半生,他的主张也遭到很多人的反对。但是历史证明毛泽东就是高瞻远瞩,曾经反对过他的人,到最后不得不承认还是毛主席站周恩来让我再看一眼这片土地他同为血肉之躯怀一颗赤子之心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奉献了全部包括了生命看他的破洞袜子可知生活节俭乡亲们送的土特产愣是被他买了去知道他从不白拿人民一针一线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这个人就是我们七国之乱来势汹汹,为何三个月就被平定了?周亚夫厉害在哪里汉景帝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55年,一直跟自己的学生刘启阐述我有一个梦想的晁错再次向汉景帝陈述了诸侯的罪过,这帮人衣冠楚楚的,干的却都是衣冠禽兽的事。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这么嚣张呢?无非大唐王朝的心腹之患,占据富饶之地的成德节度使节度使,中国古代官名。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即节制调度的军事长官,初设时负责管理调度军需的支度使,同时管理屯田的营田使,主管军事防御外敌,唐朝天宝后,又兼所在道古代君主的谥号和庙号的美与恶先说庙号,庙号是中国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商朝,其后周朝和秦朝并没有沿用,隋以前,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由于后世皇帝谥号字数膨胀,且几乎只要是后人接位的皇帝子毛主席点评康熙功绩毛主席熟读史书,通晓历史,对上下五千年历史发展规律都摸透了,对历代帝王都有过非常客观的评价,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既有对其褒奖,也指出其不足,在肯定他们的功绩的同时,也会指趵突泉公园里趵突泉的突字为什么少一点?大明湖石碑上的明字为什么多一横呢?大明湖的明写成眀,有说法会联系到趵突泉的突没有宝盖上的那样一点。说是趵突泉的那一点,流到了大明湖的明上去了。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因为这很符合实际情况。去过大明湖和趵突泉的同学都会知道乡村探秘王双庙村民兵筑起了钢铁长城作者王金福抗日战争前民国7年(1918年),王双庙青年参加人和团,公开进行抗捐活动,主张纳粮不纳捐,抗捐活动虽未成功,但这次抗捐活动唤起民众,反抗日伪政府不合理苛捐杂税的决心和行动读卢克文美国国运史一最近读了卢克文的美国国运史,感觉很有意思,就写篇文章。我先大致从时间线上捋一下在美国国运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1英法七年战争(1756年1763年)2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1783乾隆私访时在路边吃瓜,对瓜农赞叹不已,回宫途中却下令杀了他历代帝王都有不少精彩绝伦的人生故事,特别是乾隆这位千古一帝,尤为喜欢微服私访。在他多年微服私访的过程中,流传下来了许多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康熙死后国库剩2716万两,雍正死后剩3452万,乾隆去世时剩多少?腐败的根源在于剥削制度,最大的腐败在于制度腐败,尽管廉洁的局面最终是靠着制度来实现的,但是在社会制度和国家政权之上应采取有力措施遏制腐败十分必要。和军自古以来,贪官都是让历朝历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