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刘邦的大谋士郦食其曾为他献上一计,被张良称为亡国之计,这是怎么回事?

  答:这桩叫汉初顶级谋士张良,惊呼足以让刘邦"陛下事去矣","蠢得能亡国"的谋略,就是刘邦的老谋士郦食其的一个"天才谋划",以现在的话说,叫"分封战国二世祖计划"。
  公元前204年,是楚汉战争时代的"汉王"刘邦,打得最苦的一年。他依托重镇荥阳,苦苦死扛"楚王"项羽的疯狂进攻,眼看就是撑不下去的节奏。一直深受他信任的郦食其,得意拿出了这"制胜大招":大王看那商汤和周武王为什么成功啊?周武王册封了商朝后裔,商汤册封了夏朝后裔,当年战国六国的后裔,现在也都活蹦乱跳呢,您要是册封了他们,他们不得可劲的过来助拳?您到时候就是"南乡称霸",项羽都得乖乖跪您面前!
  如此"天才计划",叫刘邦当场就像打了强心针,立刻吩咐郦食其赶紧动身,还兴冲冲刻了大印,授给郦食其大权。然后就被前来拜见的张良,一顿凉水又浇了个透心凉:这是什么天才计划啊?这叫蠢到家!当年周武王商汤能这么干,是因为人家那时有兵有权,你刘邦现在啥都没有,册封了也是空头支票。那帮人不但不会听你的,反而会拿着你的空头支票,掉头就跑到项羽那边。那样就"陛下事去矣"。可不就是得完蛋嘛。
  这一盆"凉水",当场叫刘邦"辍食吐哺",也就是把吃进去的饭都吐了,当场大骂郦食其"竖儒"。原本打算授权给郦食其的"大印",也立刻全毁干净。算是让这"天才计划"草草收场。许多后世读史者说起这事,也无不跟着刘邦骂"竖儒",嘲笑这献计的郦食其太蠢。但这位郦食其,真的这么草包?
  作为刘邦"创业"早期的得力谋士,郦食其并不是个简单人,这位陈留当地的知名儒生,秦末大乱时已六十出头,乍一看去就是个不起眼的老儒生。刘邦带兵路过陈留时,他慕名来投刘邦,可当时的刘邦,思想还停留在"拿着儒生帽子当尿壶"的地步,又哪里把他当盘菜?见面时也是傲慢无礼,谁知郦食其一番侃侃而谈,对时局分析精准无比,竟叫刘邦当场刮目相看,立刻"延郦生(郦食其)上座",恭恭敬敬向他请教。
  也正是在郦食其的辅佐下,"创业"早期的刘邦,顺利理顺了兵马,攒够了充足钱粮,一路向西破秦,攒足了创业路上的"重要一桶金"。可见,出了"蠢主意"的他,并非是草包角色。
  那为什么会整这出?要知道,秦王朝的存在,也不过只有十五年,换句话说,像郦食其这样的老儒,人生的三分之二岁月,都是在列国争霸的战国年间度过的。"天子分封诸侯""国王分封大夫"的理念,早已在脑海里根深蒂固。想出这样的主意,也丝毫不奇怪。只能说,并不蠢的他,眼界格局比起身为"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实实在在差了一大截。
  但这则典故留给后人的重要价值,并不是郦食其张良"谁强谁弱",而是另一个实实在在的思考:都说刘邦能赢项羽,靠的是强大的用人能力,那刘邦"用人能力"里最重要的部分是啥?却恰恰是这桩"亡国之计"闹剧前后,两个很多后人"学不来"的本事:"纠错"与"容错"能力。
  先说"纠错"能力。一开始兴冲冲的刘邦,在被张良泼了一顿冷水后,可不止是气的吃不下饭兼骂郦食其,更是"令趣销印",也就是赶紧把印毁掉,叫这破事打住。这高速的"纠错",看上去让人忍俊不禁。但再参考一下,后世多少枭雄过山车般的败亡过程,就知是何等"学不来"的本事。
  而这"高速纠错"的一幕,放在刘邦的一辈子里,还真不止一回。比如初识郦食其时各种摆谱,拿着儒生帽子撒尿,但被郦食其一顿打脸后,立刻真心实意改错,从此拿郦食其当心腹。又比如气走韩信后,被萧何一顿苦劝,然后又是"高强度"改错,你韩信不是觉得官小吗?那就直接"登坛拜将"。甚至后来与匈奴的"白登山之围",战前犯了大错,贬斥了谋士娄敬,死里逃生后也是立刻请回娄敬,恭恭敬敬请教……
  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错"。但放在"争天下"这类大事上,一个人"改错"的速度,也就意味着接近成功的速度。在这个"学问"上,刘邦,真是堪称高速度。
  更值得玩味的,却是他的"容错"。这事儿,也可以看看这桩"天才计划"闹剧里的细节,在得知"天才计划"乃"坑爹计划"后,刘邦气的大骂郦食其"竖儒"。但挨了臭骂的郦食其,除了被骂几句外,却是啥事没有。整个事情翻篇后,依然深受刘邦信任,做着他擅长的"驰使诸侯"工作,直到壮烈殉难。
  史料里的刘邦,常给人"素质差""爱骂人"的印象,但郦食其的结局却证明,"素质差"的刘邦,却是一个有胸怀的人。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只要你是认真为我做事,那就大胆去做,不要怕犯错,错了顶多臭骂你一句,责任我来扛。
  这样的"容错",也不止对郦食其一人。比如为他立下大功的陈平,初投奔他时,也犯了一堆错。甚至还因为收受贿赂被刘邦责问。但经过一番长谈后,认准陈平能力的刘邦,依然对他放手信任,甚至"公款"都敞开了让陈平拿去用,不需汇报,不开收据,只要事情办成,这才叫陈平"以金纵反间于楚军",给项羽内部来了个窝里反,立下了楚汉战争的关键一功。
  如此"容错"的妙笔,看似简简单单,但真"事儿上见",却是高难度。比如看看兵败官渡的袁绍,或是自尽煤山的崇祯,就知这样"容错"的担当,放别人身上何等难。
  成功的真正要素,不是演义小说里的英明神武,却是看似简单,却极难做到的"容错""纠错"。这背后的担当襟怀,才是决定胜败的大智慧。汉高祖刘邦,就是生动证明。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李波《从 史记 看刘邦的用人艺术》、刘汉东《解读 史记 透析刘邦的用人之道》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古语道"一言丧邦",意思是大人物的错误意见若得到贯彻执行的话,极可能给国家带来灭亡的命运。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并不鲜见,比如刘邦手下的大谋士郦食其曾献过一计,若得以实施的话,非但汉朝会"胎死腹中",连刘邦也极可能被项羽消灭。那么,这究竟是怎样一条极度危险的计策呢?
  公元前204年,楚汉相争的第三个年头,此时双方在荥阳一带呈胶着相持的态势,无论哪一方都无法迅速地击溃对手,取得战争的胜利。刘邦固守荥阳城,并通过多条甬道跟外界交通,以输送军粮。而项羽为拿下荥阳,多次派兵侵夺、毁坏汉兵的甬道,渐渐地便让刘邦陷入缺粮的窘境。
  天下干戈不息,而荥阳城又遭遇缺粮之忧,如何破解眼前的困局,让刘邦头疼不已。此时,首席谋士张良在外公干,另一位大谋士郦食其为替君父分忧,便向刘邦提出削弱西楚、解困荥阳的"妙计"。由于郦食其先前屡献奇谋,对刘邦助益良多,所以这一次,刘邦也准备虚心听从郦大军师的"良策"。
  郦食其将楚汉相争日久、难分胜负的缘由,归结为诸侯们的观望。郦食其直言,秦朝灭亡后,原山东六国的贵族都有恢复故国的梦想,但如今却无立锥之地,就算是有据地称王者,也得不到认可,故此怨望、徘徊,不肯为任何一方效力。郦食其就此提出建议,请求刘邦册封六国贵族为王,使他们恢复祖业,那么其君臣、百姓都会拥戴刘邦,并助其成就帝业。
  楚数侵夺汉甬道,汉军乏食。汉王与郦食其谋桡楚权。食其曰:"昔汤伐桀,封其后于杞;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灭其社稷,使无立锥之地,陛下诚能复立六国之后,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见《资治通鉴·卷十一·汉纪第二》。
  此时刘邦已被楚军的围困搞得焦头烂额,一时间方寸大乱,竟然觉得郦食其的提议很有道理,便马上下令雕刻印章,准备赐予六国贵族,并大封他们为王。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恰好张良适时赶到,并在拜谒刘邦时获悉郦食其的计谋。张良听完后大惊失色,跺着脚说道:"如果依此计行事,我们就完蛋了。"("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引文同上)。
  刘邦不明就里,赶紧向张良询问原因,后者便将八条原由一一道来,其中第七、八两条最为关键。张良认为,山东六国的士人、将卒们之所以始终追随刘邦,为的就是在帝国建立后能封侯拜官、封妻荫子,如果一旦恢复六国,这批人必将各自返回到故国效力,再无人帮助刘邦消灭西楚、建立帝业。况且,西楚势力还很强盛,六国一旦恢复后,难保不会倒向项羽,汉王又凭什么让他们再度臣服自己?
  汉王曰:"何哉?"对曰:"臣请借前箸,为大王筹之...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今复立六国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坟墓,陛下与谁取天下乎?其不可七也。且夫楚唯无强,六国立者复桡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之?其不可八也。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引文同上。
  刘邦此时正在用餐,当听完张良的分析后,不啻于遭遇一记闷雷,赶紧吐出口中的饭,并大骂郦食其献上的"良策"实乃馊主意,差点害得他死无葬身之地("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令趣销印。"引文同上)。随即,刘邦下令停止刻印,并设计逃出荥阳,随即又夺取大将韩信、张耳的军队,由此使得军势复振。
  两年后,遭到多路汉军围攻的项羽兵败垓下,因不肯独自渡江回返江东,遂在乌江亭自刎而死,西楚王朝就此灰飞烟灭。战争结束后,刘邦在诸侯和部下们的拥戴下,正式建立汉朝,开创刘氏家族长达400余年的基业。然而回首往事,如果郦食其当初的计谋得逞,六国得以复立,刘邦极可能被迅速消灭,至于称帝建国一事更是空想。所以刘邦能击败项羽、成就帝业,张良居功至伟。
  史料来源:《史记》、《汉书》、《资治通鉴》
  郦食其其人
  郦食其是陈留人,现在属于河南的开封,由于河南古代属于中原地区,从古到今都是天下的中心,是古代征战绕不开的地区,甭管北边攻南边,还是西边打东边,都会波及河南,因此秦末大乱时,陈留也是战乱地区。
  郦食其当时对天下的形势有了一个基本的判断,秦国亡了以后,六国贵族必然会再次兴起,他对再出现一个像秦始皇一样一统天下的人没有信心,于是为了躲避战乱就 在家读书。
  后来,在刘邦和项羽两个强人出现以后,他按耐不住,出来掺和这个乱世,虽然他站在汉王刘邦一边,然而当初他建立的六国复立之天下局势判断并没有动摇,因此,他在帮助汉王刘邦的过程中,帮助汉王打楚霸王,秉持的还是一超多强的天下走势。郦食其计策提出时天下的局势
  鸿门宴以后,刘邦逃得一命,楚霸王项羽虽然悔恨,再杀刘邦短期已然不太可能,而项羽要杀刘邦的原因,无非是觉得刘邦是个劲敌。
  经过破釜沉舟那一战,东方和南方的诸侯大部分都臣服于项羽,刘邦虽然表面臣服,可是他竟然敢在项羽之前进入秦都咸阳,所以范增建议项羽杀刘邦,现在刘邦逃了,项羽早晚还是要打刘邦。
  鸿门宴以后,项羽也进入咸阳,在咸阳烧杀抢掠以后,他要做楚霸王,做楚霸王以前,他要先把自己手下的人和六国贵族封王,然后他的楚霸王凌驾于诸侯王之上,才会名正言顺。
  项羽分封天下,遵照范增的建议,打压汉王刘邦,把他封到蜀地,也就是今天的四川等地,目的在于阻止汉王势力扩大。项羽把秦国的老地盘分成三块,封秦国的三个降将章邯司马欣等,这也是三秦的由来。基本上等同于现在的陕北,关中,陕南。然后利用这三个王阻止汉王刘邦东进。
  至于秦以东的山东地区,也就是六国的老地盘,除了楚霸王占据楚地,其他的都分给了他的手下大将和六国的旧贵族。
  经过项羽的分封,天下实际上成了一超多强的局势,而不是大一统局面。
  汉王刘邦手下兵多将广,是除了楚霸王以外最大的一股诸侯势力,而且在张良的谋划下,刘邦拉拢了项羽的部下九江王英布和彭越,野心勃勃要打败楚霸王。
  刘邦先是拿下了三秦之地,然后依托五六十万大军东进,拿下河南,向东进攻彭城,也就是徐州,这已经到了楚霸王的自封地盘。楚霸王项羽自然强力反击,在徐州打败汉王刘邦,这一战,刘邦损失十多万人,其他人也四散逃窜。幸亏有九江王英布,然后刘邦重新积蓄力量,退守到河南荥阳,也就是现在的河南郑州。楚霸王再次积蓄力量围困郑州。
  就是在这里,在郑州,郦食其给汉王刘邦献上了一个计策。郦食其这个计策的中心思想是,建立一超多强的天下局势,从而让汉王对楚霸王产生优势。郦食其的计策
  郦食其对汉王说,当初商汤讨伐夏桀,把夏桀的后代分封到杞这个地方,也就是杞人忧天的杞。后来周武王伐商纣王,把商纣王的后代分封到宋这个地方,拔苗助长,守株待兔,都发生在这里。
  现在秦朝灭亡,天下大乱,而当初秦灭六国之后,六国旧贵族无立锥之地,现在都成了一方诸侯,如果大王把这些六国后代都找来,分封他们为王,让他们名正言顺的复国,则天下人都会臣服于大王,大王就可以做另一个楚霸王了,到时候六国人都背叛楚霸王,楚汉形势逆转,大王就不用怕楚霸王了,楚霸王反而会臣服于大王您啊。
  刘邦听了郦食其的计策,非常高兴,赶紧派郦食其去刻印,要真的这么搞。谁知道郦食其还没搞呢,张良来了,刘邦就洋洋得意地对张良说,我手下的人,给我出了一个打败楚霸王的妙计,然后把郦食其的计策都告诉了张良。张良反对郦食其计策的原因
  张良一听,就对刘邦说,这是谁给大王出的计策,如果按照这个计策行事,大王大事去矣!快快杀了这个人。
  刘邦听了大惑不解,就问张良怎么讲,张良就对刘邦说,大王,听我慢慢给你道来!
  张良说,当初商汤之所以敢分封夏桀的后代,是因为他有把握杀了夏桀,当初周武王之所以敢分封商纣王的后代,是因为他有把握取商纣王的项上人头。因此,不管夏桀的后代,还是商纣王的后代,都不敢闹事,只能臣服。
  现在大王听了别人的计策,要分封六国的后代,岂不知六国的后代都很狡猾,都是墙头草,现在楚霸王势力大,他们都顺从楚霸王,大王分封他们,他们未必听大王的,他们有可能会背叛大王,而不是臣服于大王,因为还有一个更厉害的楚霸王。
  商汤有把握拿下夏桀,周武王有把握拿下商纣王,所以他们的后代不敢背叛,可是大王有把握拿下楚霸王吗?如果拿不下,你封了六国的后代,他们还是会背叛你,还是会顺从楚霸王,站在楚霸王那一边。到时候大王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此外,当初周武王打败商纣王,能得到商人的人心,大王现在能得到六国和楚人的人心吗?周武王打败商纣王,能散尽商朝的粮食喂饱天下人,大王有粮食喂饱天下人吗?当初周武王分封诸侯以后,能不再用兵,大王能办到吗?万一楚霸王打来你怎么办?当初周武王分封诸侯以后,能放马归山,大王能吗?万一楚霸王打来你怎么办?如果大王复立六国,大王手下的谋士士兵很多六国人,他们都各自回到自己的国家,此时楚霸王打来,大王能阻挡吗?
  刘邦傻眼了,只能说,不能不能不能,大骂郦食其,臭儒生,差点坏了你老子的大事。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令趣销印。
  郦食其的意思是,让刘邦收拢天下人心,方法是让六国复国,然后刘邦是一超,六国是多强,六国就站在了刘邦这一边,楚霸王没有六国的支持,自然就打不过刘邦,只能对刘邦俯首称臣。
  而张良反对,其原因是,收拢天下人心,靠六国复国这个方法是不行的,因为现在还有一个更强大的楚霸王,六国旧贵族很现实,谁力量大,他们就站在谁的一边。你现在给六国复国,可是,他们不感激你,因为他们怕更强大的楚霸王,他们反而会背叛你。你得不到人心的。今天的楚汉争霸
  其实这个局势有点类似于古代的中啊美争霸,美国势力强,世界大部分强国都站在美国一边,你给欧洲那些强国再多好处,他们也不跟你一条心,因为美国更强大。
  所以,汉王刘邦真的要打败楚霸王项羽,还是要从自身出发,增强自身的实力,你自己实力大了,那些墙头草自然而然就站在你的一边了。
  外援和人心肯定要拉拢,可是外援和人心的基础是你足够强大。
  发展才是硬道理。邓爷爷千古伟人!
  郦食其是刘邦麾下的一位重要谋士,也是当时刘邦麾下外交战线上最厉害的人物。在刘邦率先攻入关中和后来的楚汉之争中都有重要的贡献。他在韩信攻齐之时,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就说服齐王田广投降,但是因为韩信不愿功劳被郦食其占据,偷袭齐国,导致郦食其被愤怒的齐王田广烹杀。
  "分封六国",看似正确的"亡国之策"
  郦食其在彭城之战后向刘邦献上的"分封六国"的计策被张良称为是"亡国之策"。当时楚汉相争正处于关键的相持时期,虽然韩信已经开辟了北方第二战场,正对项羽的西楚政权进行"大迂回"包围战略。但是项羽主力对刘邦的压制也非常明显,刘邦的压力非常大,随时都有兵败身死之忧。
  因此刘邦采取了尽可能拉拢盟友扩大实力的策略,希望通过联合大多数人共同对抗强悍的西楚霸王项羽。而郦食其就是这一战略的重要策划者和实施者,他也通过自己的才能为刘邦争取了不少战略盟友。
  但是项羽的强悍还是给了刘邦极大的压力,他在荥阳和成皋一线多次被项羽击败,好几次都是狼狈逃窜。因此郦食其为了缓解压力,尽可能获得助力,就提出了"分封六国"的策略,即让刘邦分封六国旧贵族,让他们复国,随后获得这些六国旧贵族的帮助,进而击败项羽称霸天下。
  这就是郦食其为刘邦献上的"亡国之计",当时刘邦非常赞同,认为这样就能获得六国旧贵族势力的支持,从而击败强大的项羽。因此他马上命人去刻六国王印,准备分封六国的旧贵族复国。所幸刘邦的另一位大谋士张良此时正好来找刘邦,刘邦将郦食其的计策告诉了张良,张良立刻指出这条计策根本行不通,而且是会让刘邦覆没的"亡国之计"。
  张良的反驳
  史书中记载这段事迹的时候,将张良认为这条计策行不通的八条理由都详细的记载了上去:曰:"昔者汤伐桀而封其後於杞者,度能制桀之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一也。武王伐纣封其後於宋者,度能得纣之头也。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二也。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闾,释箕子之拘,封比干之墓。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三也。发钜桥之粟,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今陛下能散府库以赐贫穷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四矣。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五矣。休马华山之阳,示以无所为。今陛下能休马无所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六矣。放牛桃林之阴,以示不复输积。今陛下能放牛不复输积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七矣。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今复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之後,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坟墓,陛下与谁取天下乎?其不可八矣。且夫楚唯无彊,六国立者复桡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之?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
  这段话很长,但是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观点:
  刘邦不具备分封的硬实力。虽然当时刘邦的实力很强,但是还不能算最强。至少面对项羽他就没有必胜的把握。所以刘邦不具备商汤和周武王战胜夏桀和商纣之后分封的硬实力。
  天下大势未定,民心尚未归附。当时的局势还是楚汉两强相持鏖战,谁胜胜负都在两可之间。天下民心并非就一定归汉,刘邦还不具备这样的人望,因此一旦分封,天下群雄就未必会一定归附刘邦。须知道项羽分封时的实力和威望远强于当时的刘邦,他尚且未能稳住天下局势,他分封的诸侯许多也都对项羽反戈一击,又凭什么认定六国旧贵族就一定为为了这次分封就誓死效忠刘邦呢?
  分封之策就迅速削弱刘邦的基本盘。刘邦的起家靠的是随同他从沛县起兵以来积攒的布衣阶层的英雄,即后世所谓的"布衣卿相"。他的支持者中有许多并非六国旧贵族,如果贸然分封,必然让这些抛家舍业来争取富贵的草莽英雄们寒心。最终导致他们人心离散,刘邦集团的中坚力量就将瞬间瓦解,彻底失去和项羽对抗的实力。
  综上,郦食其的分封之策貌似能够迅速获取当时颇具实力的六国旧贵族支持,从而壮大自身力量来对抗项羽。但是从当时局势和刘邦本身的条件来看,他根本没有这个能力来实行这条计策,而且实施下去对刘邦的损害反而更大。因此张良的一番劝说之后,刘邦当即大骂"竖儒,几败而公事!"随后命人销毁所刻的六国王印。
  延伸:韩、彭封王,时势不同,策略不同
  在这次分封事件之后一年,韩信成功破齐,随后韩信欲自立为齐王,派人向刘邦要求封自己为"假齐王"。刘邦一听,破口大骂,张良和陈平赶紧踩住刘邦的脚劝住刘邦,然后说如今的形势,刘邦也不能阻止韩信自立为王,不如顺水推舟封韩信为齐王。
  一年前还反对分封的张良为何如今又转变为支持分封之策呢?归根结底是因为时势的变化,一年之后韩信已经攻占齐国,基本完成了对项羽的大迂回包抄战略。项羽已经呈现颓势,而韩信等人开辟第二战场已经成为决定天下归属的重要的第三极势力。如果坚持不分封韩信,极可能导致韩信及其麾下众将的离心,因此不得不同意分封韩信为王。
  无独有偶,在后来对项羽的决战之时,韩信又开始拖延战机,而一直在后方袭扰项羽的彭越也不听调遣。无奈的刘邦在被项羽又一次痛击之后,找到张良寻求对策,而张良直接了当的说,韩信和彭越是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利益,同时劝说刘邦将韩信封为楚王,让韩信回到家乡称王,满足他衣锦还乡的愿望,再将早就想封王的彭越封为梁王。果然,在刘邦依计行事之后,韩信和彭越的大军立刻赶到垓下合围项羽,最终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
  由此可知,当时的天下局势,只有手握重兵的韩信、彭越、英布等人才是值得刘邦分封拉拢的实力派。而虽有较大影响但是并不能提供多少即战力的六国旧贵族只能是因势利导,在合适的时机下进行拉拢。所以在彭城之战后郦食其献上的"分封之策"的确是不合时宜的错误战略,也是他一生为数不多的败笔。
  时正值刘邦在彭城被项羽打的大漰溃,退到荣阳才立足阵角,汉王大骂魏豹无能导致了大败,魏豹愧疚离去,汉王座卧难安,问计于群臣?老儒生郦食其献计日!大王贵为汉王必座拥天下,今何以大败乃不封六国诸侯王族才又此败,若分封六国贵族必兴旺发达,汉王大喜,乃召令使者去六国册立诸侯,,,正巧赶上张良由外归宫,汉王言明此事,张良大怒,岀此计者当诛,惜周武王伐纣,天下大势以定,商纣无道天下归心,今大王新败正须归附人心,同仇敌忾一心一意,岂可分封自削天下反楚势力,相同于自断臂山自失于人那,汉王顿悟,,,,老匹夫险害了本王大业。郦食其也汗留夹背羞愧难当。
  在史书上记载,在楚汉相争之时,当时的刘邦屡战屡败,形势不利。这时他的谋士郦食其为他献上一计。请他立六国的后人为王,给西楚多树敌人。刘邦当时听从了这个建议,并在张良来到后,得意的对张良炫耀。
  谁知道张良当时就指出,如果按照这个计策行事,大事去矣。借着张良为刘邦分析了一番,刘邦听后,不顾自己正在吃饭,马上把嘴里的饭吐出来,让人把刻的王印销毁,终止了这个计划。
  郦食其为刘邦策划的是,封六国之后为王,让他们去跟项羽为敌。这个计策从表面看,似乎是一个好计策。但是,从实际上来说,这个计策根本在当时的情况行不通。
  张良说了一大堆理由,其实是古人思辨的常法。这么一大堆话说到底,也就一个意思,实行这个计划得不偿失。
  这是因为,在周朝的时候,周王分封列国是因地制宜的。一个是当时天下已经大势已定,分封列国是为了将来的长治久安。一个是分封的大多是周朝没有控制的地方,通过分封,消化这些地方,使得周朝的势力更加强大。
  而郦食其请求刘邦分封六国后人的时候,正是和楚汉战争胜负未分之时。刘邦分封六国后人,封的是自己的地,分的是自己的人。这些分封的势力,和刘邦都是王,何必去听从刘邦的指挥。这样一来,等于刘邦分散自己的势力,去成就他人。
  在军事上还给项羽造成各个击破的机会。将所有的实力集中在自己的手上,还尚且不是项羽的对手。如果再分散开来,那就灭亡在即。从这方面来看,这个计划确实是个自取灭亡的机会。
  即便是在当时,就有现成的例子放在眼前。陈胜吴广起义,陈胜自立为王。他派出去的军队,其中的一部分将领在六国后人的蛊惑下,立六国的后人为王。陈胜虽然不同意,可也没有办法阻止。于是,在当时的中国,除了陈胜的楚国,基本上其他几国都复兴了。
  可是这六国互不统属,面对秦军的进攻,互不相救。最终,各地的起义军被秦军各个击破。尤其是当秦军攻打陈胜的时候,表现得更加明显。不要说没有其他王国的军队前来救援,连原来属于陈胜的将领都没有来救援,陈胜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这就是郦食其给刘邦出的计策,在现实中的血淋淋的例子。
  即便是过了几百年后,后赵的君主石勒在听别人讲历史的时候,听到这一段的时候,也惊讶的说,"如果按照郦食其的计策去施行,刘邦的大事去也,可是他是怎么取得天下的呢?"后来听到张良阻止的时候,他才点头不语。
  我们可以看到,连一个没有文化的石勒都能够看出这个计策的谬误,刘邦怎么会看不出来?这只是当时刘邦的形势过于危急,病急乱投医造成的。因此,只是被张良一点拨,刘邦就马上醒悟了过来。连饭都没有吃完,把嘴里的饭吐出来,就一边骂着,一边赶快让人销毁刻的王印,终止了这个计划。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公元前204年,当项羽在荥阳把刘邦团团围住的时候,束手无策的刘邦问谋士郦食其该怎么办?郦食其说,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赶紧刻印玺,派人出去寻找六国的后人,对他们进行分封。这样一来,他们感激大王你,就会组织军队前来救援你了。
  刘邦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立刻派人去执行。
  这时候张良回来了,听说了这事后大惊,生气地说,这简直就是"亡国之计",他用了多达八条理由来反驳。吓得刘邦赶紧让那些刻印玺的人停手,并大骂郦食其迂腐误事!
  可是,仅仅过了一年,在公元前203年的时候,张良却主动给刘邦说,让他对韩信、彭越、英布三人进行分封,并且给他们的封地划出界限,促进他们帮助刘邦围攻项羽。
  (郦食其画像)
  张良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该怎么理解呢?
  关于这件事,我觉得有以下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时势不同。
  刘邦被围攻在荥阳的时候,是他最困难的时候。虽然那时候,他已经通过暗度陈仓,获得三秦之地。并且接连降服了常山王张耳、韩王昌、河南王申阳、魏王豹和殷王卬五个诸侯,获得50多万人马,又趁项羽征讨齐国的时机,攻入了项羽的都城彭城。但是等项羽回来救援的时候,他却被打得狼狈逃窜,最后在荥阳被项羽围困。
  那时候,本来已经投奔刘邦的那些诸侯,又反叛了,也不来救他。可以说,项羽把他拿下来,只在旦夕之间。刘邦这时候,全无号召力。就算他把印玺送到六国后人的手中,他们真的把军队组织起来了,一来刘邦没号召力,二来大家都害怕项羽,因此肯定不会来救他。
  而到了公元前203年,韩信已经攻下齐地,彭越、英布也已经反叛项羽。那时候,刘邦加上韩信、彭越、英布已经对项羽形成了包围之势。在名义上,韩信、彭越、英布是归刘邦管的。虽说分封诸侯肯定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为了调动这几个人的积极性,做出对他们进行分封,并划定边界的权宜之计,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决策。
  由此可见,张良执行自己曾经反对过的决策,是张良头脑清醒,处理事情灵活机动的表现。
  (张良画像)
  第二种可能:打击同僚。
  很可能郦食其的计谋并没有错。为什么说他的计谋并没有错呢?
  因为当时刘邦虽然处在最困难的时候,但毕竟他已经在和项羽争夺天下了。在名气上,他是当时的天下二霸之一。名气决定着他的召唤力。再说了,他还派出韩信攻赵伐齐,打得有声有色。所以尽管落魄,也并非完全没有实力。
  这时候,如果他召唤六国后人,让他们站起来和项羽斗。六国后人为了实现复国的目的,肯定会这么做的。
  再说了,如果认为刻印玺去分封六国后人都是"亡国之计",为什么分封韩信、彭越、英布就不是"亡国之计"呢?要知道,韩信、彭越、英布都是虎狼一样的人物,胃口很大。刘邦那时候即将统一全国,那样做,不是自找麻烦吗?
  (刘邦剧照)
  所以,张良的说法,并不是特别站得住脚。
  那么,张良为什么还要那么说呢?很可能,张良那样说,只不过是反对郦食其。毕竟郦食其这个人,和他都同为刘邦的谋士。再加上郦食其一向自负,所以张良对他很不满。当他说出妙计后,张良故意说这个计策不对,以此来打击他。张良说出多达八条理由,就可看出,他对郦食其有多么介怀。不把郦食其打下去,张良寝食难安。
  后来张良之所以又提出分封的建议,是因为那时候,郦食其已经被齐王"烹死"了,没人再和他争宠了。
  这两种可能中,究竟哪一种是对的呢?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参考资料:《史记》)
  郦食不算什么谋士,就一个溜嘴皮子的,他高明之处在于攻城略地不用刀,而是用嘴;他失败也因这张臭嘴,不过脑乱咧咧乱掺和,最后要了命。
  刘邦不喜欢像郦食其这样靠嘴皮子吃饭的儒生,而且用形体语言表示对他们的蔑视,他会摘下儒生的帽子,然后当着他们的面向帽子里撒尿。
  郦食其却偏不吃这一套,他来见刘邦,报的名字是"高阳酒徒"。从这点看郦食其来时是做了功课的,知道当年刘邦在泗水当亭长时,是天天泡在酒吧、交朋友、玩女人,他向刘邦传递信息,你是狂徒,我是狂生,咱们是一路货色。
  刘邦不是那么好糊弄的,让郦食其到卧室见他。郦食其进去一看,刘邦穿个大裤衩、伸着两条毛腿,让两个小美女给他洗臭脚。他并不惊讶,因为他已经做好的心理准备,儒生帽没敢戴,没想到刘邦用这种香艳的场景恶心他。
  郦食其不敢乱看,直截了当地对刘邦说:"如果想让老百姓和你一心,推翻暴虐无道的秦王朝,那就不应该用这种方式接见长者。"刘邦喜欢这种直来直去的作风,让两位侍女给他穿整齐衣服,把郦食其请到会客厅,按上宾接待,向他请教。
  郦食其说:"你天天收集别人不要的乌合之众,费了半天劲不满一万人,和强大的秦军干仗那等于绵羊往老虎嘴里塞啊。我先整块地方给你给你安身吧。"他告诉刘邦,陈留的县令是他的好朋友,凭三寸不烂之舌让他来投降。如果说不动,你就发兵攻城,我在城内可以作为内应。 按照他的计谋,刘邦得到了肥沃的陈留,非常高兴, 赐给郦食其广野君的称号。
  刘邦在很长一段时间很低迷,在彭城惨败后,退守荥阳,一直是被动挨打。
  郦食其又给刘邦提了一个建议,他引经据典,说当年商汤消灭夏桀后,分封夏的后裔;周武王消灭商纣王,分封殷的后人,实力变得强大。大王你也可以重新分封六国诸侯,让他们各自占据一方。这样六国对你感恩待德,怕项羽抢地盘,都会成为他的敌人。
  刘邦文化程度不高,听郦食其说的有理有据,立马让他去铸造六国国君的王印,准备分封的事。
  刘邦安排完后,就向张良炫耀,张良一听大惊失色说:"听他的,你就完蛋了!"刘邦被泼了一盆子冷水,惊讶地问:"为啥?"张良说:"你在天天被人追着屁股打,实力不济啊。而六国一些有本事的人却愿意抛下家小,远离家乡,跟着你打游击,为什么?就是想胜利以后能得到一块封地。如果你现在把权力和地盘都给了他们,有能力的人都会拍屁股走人,离开你回去帮助自己的国家;六国的复国的愿望实现了,谁和一起打天下呢?你成了光标司令,只能等项羽来灭咱们了。"刘邦听了一拍大腿:"儒生真是靠不住,差点坏了老子的大事!" 马上命郦食其立刻销毁了王印。
  郦食其出馊主意,主要是因他的"短视",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没有看透问题的实质,也没有发展的看问题,照搬过去的成功案例,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
  后来汉军攻打齐国时,郦食其再犯错误,没有考虑到韩信的感觉,就冒冒失失去游说齐王田广。韩信一看盘子里的奶酪就要被一个儒生抢去,非常生气,在郦食其已经谈判成功后,趁齐国军队放松警惕,率领军队长驱直入。
  田广以为是郦食其和韩信一起下的套,将郦食其扔进大锅里煮了。
  郦食其成因为一张利嘴,亡也因这张臭嘴。
  我的家乡有位郦先生,年龄已经有六十多岁,身高八尺,人们都称他是狂生,但是他自己说并非狂生。
  这是来自陈留郡的郦食其(yì jī)托故人之子为见到刘邦而对刘邦所说的话,狂生就是郦食其,因为这句话,刘邦派人请了郦食其来见面,郦食其是战国晚期人,出生于范睢从齐国逃到秦国的那一年,也就是公元前268年,比刘邦大了12岁,比秦始皇大了9岁。郦食其
  郦食其经历了战国晚期整个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程,还经历了秦朝统一天下后的15年,接着就到了天下反秦义军并起的年代,当时刘邦受楚怀王之命一路向西攻打关中,正好路过郦食其的家乡陈留郡,郦食其在听说了刘邦的性格和种种事迹后,觉得刘邦很对自己胃口,尤其是刘邦傲慢看不起人,又有远大谋略和志向的一面,让郦食其觉得志同道合,所以投靠了刘邦。
  郦食其明显就是个儒生,以能言善辨为长,第一次见刘邦就给了刘邦一个下马威,问刘邦是助秦还是反秦,刘邦破口大骂,不过刘邦这人有一点非常好,只要你能说出道理来,他立马就改,郦食其生活的年代是从战国晚期到整个秦朝时期,他的思想大多还是战国那一套合纵连横、分封制的理论。刘邦与郦食其
  郦食其投靠刘邦之后,凭借一张三寸不烂之舌,立下了三大功劳:
  1、协助刘邦轻松拿下自己的家乡陈留郡。
  2、作为说客,说服武关的秦朝守将投靠刘邦。
  3、作为说客,不费一兵一卒,说服齐王广投靠刘邦,七十多座城池归降,这可是巨大的功劳。
  郦食其还曾经在彭城之战刘邦大败后,向刘邦献了一条计策,这条计策的大概意思是说:刘邦与张良
  劝刘邦分封六国后人,恢复六国名号与百姓,这样就能拉拢天下诸侯臣服于刘邦,最终项羽的楚国也会恭敬地臣服。
  简单地说,郦食其就是劝刘邦用分封制来收买人心,只要分封下去,必然受封的诸侯就会臣服,为了说服刘邦,郦食其还以商汤伐夏桀、武王伐商纣大肆分封天下的例子来说明分封制的重要性,这与秦始皇手下的博士淳于越劝说秦始皇恢复分封制是一样的道理,因为儒生深受分封制影响,希望能以分封制来实现天下归一。刘邦与郦食其
  必须得说一下当时的天下形势,原本刘邦从汉中出关中,定三秦,出函谷,定中原,攻彭城,直到彭城之战前,刘邦一直是顺水顺风,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魏王魏豹、殷王司马印、常山王张耳全部归降刘邦,但得说明一点这些诸侯王归降刘邦,都是刘邦用武力打下来的。
  之后刘邦就率领五大诸侯以及56万联军一路东进打进了项羽的都城彭城,自以为天下垂手可得的刘邦,大意了,在彭城得意忘形,然后就是项羽率领3万精骑一举打败了刘邦的56万联军,一直把刘邦的地盘挤压到荥阳一线,之前那些归降刘邦的诸侯王立即就背叛刘邦了,比如魏王魏豹、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等人。
  在楚汉相争的战争中,那些势力不大的诸侯王,基本都是墙头草一样,刘邦与项羽谁强就归降谁,是由武力和实力决定的,跟分封制一点关系都没有,这些诸侯王原本就是项羽分封的18路诸侯王,当刘邦胜利时,他们就投靠刘邦,当刘邦失败时,他们就投靠项羽,毫无忠诚性可言。郦食其被烹杀
  所以郦食其献给刘邦的那个以分封制拉拢天下诸侯的建议根本就是不可行的,乱世之中拳头说了算,儒学只能治国,而不能平天下,平天下还是要靠武力强大,实力强大,另外,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建立了郡县制,已经实行了十几年了,郡县制被后来的历史证明是比分封制更合理的制度,重新恢复分封制时代已经不同了,是开历史倒车了,分封制也不适合当时的乱世情况。
  所以张良一眼就看出了郦食其献给刘邦的是一条错误的计策,将会误导刘邦,立即劝刘邦停止这种错误的做法,当时刘邦正在与项羽争天下,很多实力不强的诸侯在楚汉战争中就这样就消失了,项羽之前分封的诸侯越来越少,这对于楚汉相争的胜利者来说是一种好事,如果再继续分封下去,那些受封的诸侯王只会为自己着想,从而让原本可以帮助刘邦的力量分散,这会延缓刘邦战胜项羽的时间。
  虽然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封了韩信、彭越、英布等人为王,但这是形势被迫,是为了建立打败项羽的统一战线而分封的,彭越、英布本来就是独立的诸侯,刘邦封不封关系都不大,封了还能拉拢对方,只有韩信是因为居功要挟而受封的,这也成为韩信将来被杀的原因。韩信
  张良劝阻刘邦后,讲清了道理,刘邦很快就听从了,没有采用郦食其的建议,最终才避免了一场危机,郦食其这条建议没被采纳,并不代表他不是人才,相反,郦食其就凭一张嘴说服齐王广同意投降,齐国七十多座城池不费一兵一卒就投降刘邦,这是天大的功劳,可惜当时的韩信嫉妒郦食其的功劳过大,不管郦食其的死活,悍然在齐国已经投降的前提下,又发动了攻打齐国的战争。
  齐国措手不及,所以才被韩信攻下,而身在齐国的郦食其却被齐王广活活烹杀,可惜了郦食其,为刘邦立下如此大的功劳,还没有来得及领赏,就这样死在了自己人手下,被韩信害死。
  楚汉争霸时,刘邦几乎没有赢过项羽,彭城之战刘邦惨败后退守荥阳,项羽乘胜追击包围荥阳,捣毁刘邦粮道,荥阳岌岌可危。郦食其向刘邦献计,他提议封原六国国君后裔为王,复兴六国,这样一来六国便会以项羽为敌,刘邦的压力就减轻了。但是张良极力反对,他认为这是亡国之策,那么张良为什么会认为分封亡国呢?
  一、郦食其简介
  郦食其籍贯陈留高阳,家境贫寒,对读书习字有着浓厚的兴趣。郦食其最初在高阳担任监门吏一职,就是看大门的。古往今来读书人都有股傲气,郦食其也不例外,虽然他六十几岁了还在看大门,眼光可不低,一般人还入不了他的法眼。
  刘邦西征来到陈留之时,郦食其看到刘邦气度非凡,觉得刘邦将来能成就一番事业。说来也巧,此时郦食其同乡的儿子正好是刘邦手下的一名骑士,他通过这位骑士了解到刘邦是个从谏如流、心胸宽广之人,且很有抱负,郦食其便让这位骑士引荐。
  骑士说:"我们沛公一点也不喜欢儒生,他看见儒生就破口大骂,还把人家的帽子摘下来,在里面尿尿,所以你要见沛公最好别一副儒生的打扮。"郦食其以高阳酒徒的身份去拜见刘邦,被刘邦任命为谋士。后来郦食其帮助刘邦拿下陈留县,陈留有秦朝的几个大粮仓,郦食其帮助刘邦解决了粮草问题,刘邦西征灭秦不用从遥远的东方运输粮草,为此郦食其被升任为广野君。
  二、郦食其为何要劝刘邦复兴六国?
  巨鹿之战项羽以5万人马歼灭秦国主力军20万,震撼诸侯,天下诸侯都围着项羽转,项羽被公认为起义军首领。结果项羽将秦始皇辛辛苦苦统一的天下大卸八块,分封了18路诸侯王,刘邦被封在偏远的巴蜀,巴蜀之地原来是秦国被贬官员或者是罪犯流放之地。刘邦想项羽把自己封在巴蜀跟发配边疆又有什么区别呢?刘邦为此一直想找项羽决战。
  没过多久,刘邦终于等到机会了,汉二年(公元前205年),齐国因对分封不满,起事反楚,刘邦趁项羽在齐国平叛,后方空虚,联合各路诸侯,率领56万联军攻占西楚都城彭城。项羽听闻后立即班师回朝,从彭城西面的萧县突袭刘邦,项羽仅用3万骑兵大败刘邦56万联军,斩杀联军十几万人,刘邦带着几十人退守荥阳,项羽乘胜追击包围荥阳。
  刘邦彭城之战惨败后,各路诸侯觉得楚强汉弱,于是纷纷叛汉归楚。刘邦退守荥阳后,郦食其提出荥阳北边有个大粮仓,是秦朝时期建立的,于是刘邦占据敖仓,解决了军粮的问题。
  随后,刘邦采取郦食其的建议修建甬道运输军粮,才算勉强支撑下来,可是仅过了五个月,项羽觉得奇怪,荥阳已经被层层包围,刘邦为什么还能坚持这么久,项羽很快查出刘邦修甬道运粮,项羽立即将甬道捣毁,刘邦粮道被切断,荥阳岌岌可危。
  于是郦食其提出第二个建议,他说:"商汤当年灭夏后,分封夏王后裔。周武王灭商后,也分封商王后裔,现在最好的办法是赶紧封六国诸侯为王,当他们各自拥有自己的领土后,便会以项羽为敌,那么我们的压力就小多了。"刘邦听后大喜,立即派人将六国国君印玺刻好,准备分封。
  三、张良反对复兴六国的原因
  刘邦听取郦食其的建议准备复兴六国,但是刘邦还是有点不放心便询问张良的意见,张良却说复兴六国是亡国之策,他为什么这样说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 商汤伐桀纣,封桀纣的后裔为王,目的是为了置桀纣于死地。周武王伐商,封商纣王之兄于宋地,目的是为了要纣王的脑袋。张良便反问刘邦:"陛下如果分封六国诸侯,能够取下项羽的脑袋吗?"刘邦摇摇头。
  其二、 当年周武王攻下朝歌之后,在商容所居住的胡同里,表彰商容的贤德,同时解除箕子的囚禁生活,还他自由,武王还在比干坟前哭泣。他做这一切的目的是为了表明自己尊敬贤人。张良反问刘邦:"陛下能做到吗?"刘邦又摇摇头。(武王始入殷,表商容之闾,释箕子之囚,哭比干之墓,天下乡(向)善矣——《 荀子·大略》)
  比干、箕子、商容都是商纣王统治时期赫赫有名的贤人,他们不顾自身安危,冒死向商纣王进谏,结果比干被杀,商容逃往太行山隐居,箕子被贬为庶人。武王灭商后礼贤下士,向天下人树立仁德的形象。
  其三、 武王灭商后,为了笼络民心,开粮仓,将鹿台的财物分给穷苦的老百姓。与此同时还将战车全部换成平时乘坐的车,让牛马休息,目的是为了向天下百姓表明自己不再用兵。武王还免除赋税。张良反问刘邦:"这些陛下能做到吗?"刘邦当然做不到,他现在被困荥阳,粮草被断,前途渺茫,生死难料。
  其四、 刘邦起兵时,天下人都告别亲朋好友,背井离乡跟着刘邦打天下,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有朝一日刘邦成功后,自己能够分得一块咫尺之地。如果刘邦现在把天下都分给了六国后裔,拿什么来分给跟着他一起打天下的人。而且这些人都来自六国,只要刘邦复兴六国,跟着他的人便会回到自己的国家侍奉自己的君主,就没有人跟着刘邦打天下了。加之现在楚强汉弱,如果六国再现,他们只会跑去追随项羽,并不是被项羽打得满地找牙的刘邦。
  张良其实也想复兴韩国,张良本是韩国贵族,其祖先五代为韩国丞相。当初项羽分封18路诸侯王时,韩成被项羽封为韩王,张良眼看复兴韩国有希望了,他也想像他先祖一样在韩国为相,光耀门楣。所以他向刘邦辞行回韩国辅佐韩王成。
  可是让张良意想不到的是,项羽想控制韩地,以韩王成无功绩、张良助汉为由,将韩王成降为侯,不久将韩王成杀害。韩王成死后,张良复兴韩国的梦想化为泡影,便再次回到刘邦身边辅佐刘邦。
  楚汉纷争前期刘邦节节败退,并没有获取战争的主动权,主动权在项羽那儿,如果复兴六国只会雪上加霜。所以刘邦称帝后可以采取分封治国,而现在不能,此一时彼一时。

蒋介石的杀手锏引以为傲的五大王牌军,如何在4年内毁灭?辽沈战役关门打狗,淮海战役中间突破,平津战役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在毛主席的带领下,人民军队以摧枯拉朽之势夺取三大战役胜利,将鲜红的旗帜插遍神州大地,古老的中国由此掀开新的篇章。众所周明朝的王爷和清朝的王爷,谁的日子过得最滋润?当然是明朝的王爷滋润了。明朝的王爷(亲王郡王,下同)不用参与任何朝廷政务,也就不用承担任何政治风险,祖训有言令世世皆食岁禄,不授职任事,亲亲之谊甚厚,老老实实在藩国内安享下天子一等陈毅曾提到他心中的开国五虎将,为什么没有徐向前?说到五虎上将,很多人想到的都是三国中刘备手下的的关张赵马黄五位将军,他们五人在演义中都有着我们耳熟能详的战役,武圣关云长水淹七军,过关斩将燕人张翼德长板坡前一吼吓退曹操百万大军白袍湖南乡村医生怕无人送终,花26万自建墓室,白天行医晚上住山洞高年者人所尊敬,鳏寡孤独者人所哀怜也。汉荀悦在古代,年老长寿的人,是会受到大家尊敬的,如果是孤寡老人,那么就会让人可怜起来。因此,如何完善养老的机制,仍旧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有关以薄情著称的朱元璋,为何对马皇后不离不弃?竟是因为两块烧饼要说中国历史上出名的皇后还真不少可谓世人如此称颂的还只有她一个人,她就是孝慈高皇后马氏也是朱元璋背后的那个女人。根据史料记载,朱元璋共有22位妃子但他为什么唯独对马皇后情有独钟呢,14岁嫁给康熙是大清生育子女最多的皇后,第一个儿子当了皇帝看一些古代片的时候,相信有很多女孩子都羡慕古代后宫的皇后或者宾妃,成为那样的人那是可以享受一生的荣华富贵。但是真实的情况是有多么恶劣,我相信大家在心中都有个评判,成为那样的人每天面在雍正王朝中,雍正的皇后为什么不让年妃参加太后的丧仪?不是皇后不让年妃参加太后的葬礼,而是太后乌雅氏不让年妃参加,而且她此举的目的,其实展示其最高权谋。要想解释清楚这件事,我们还得从太后乌雅氏做德妃的时候说起乌雅氏在康熙帝在位期间,一宋朝军队的战斗力差在哪里,为何国富民弱?宋朝有多富?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咸平三年(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这就相当于美国在今天的位置。无朱元璋姓朱,那明朝猪叫啥?就是天王老子来了,明朝那猪还得叫猪!朱元璋压根儿不会在意,因为避讳只避名不避姓,总不能叫别人不姓朱吗?朱元璋是穷苦老百姓出身,决不会断百姓活路,杀猪就是杀猪,哪个大臣要与杀朱联系起二战空战英雄王牌中的王牌,德军空中王牌巴尔传奇二战期间,他曾转战西线东线北非和地中海战场,出击次数超过1000架次他以击落220架敌机的战绩高居二战德国王牌飞行榜的第8位,是名副其实的王牌中的王牌他不讨上级喜欢,德国空军最高司当年辽宁舰回国,土耳其曾勒索10亿美元过路费,中国真给了吗?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已经与英国相媲美了,美国人从一战中学到了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谁控制了海洋,谁就能控制大陆,进而控制其他国家。为了能够使自身海军实力得
宋徽宗被虏到黑龙江,如今当地有赵姓后代吗?谢谢邀请。阿呆认为,宋徽宗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特殊的皇帝了。第一宋徽宗是一个文化艺术造诣最高的皇帝了。皇帝中,他最文化。文化人中,他地位最高。第二宋徽宗是一个最屈辱的皇帝了。被河南兄妹寻父8年未果,黑龙江省委查出真相杨靖宇就是你们父亲河南确山解放以后,陆陆续续有解放军战士途径此地。而不少解放军战士,都曾在路旁被一对兄妹上前拦住,询问他们是否见过马尚德,并拿着一张老照片,给解放军战士辨别。每当这对兄妹急切地向战士1952年河南一兄妹寻父未果,黑龙江省委上门你们父亲是杨靖宇1952年夏季的一个中午,烈日当空,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的村民们,和平时一样正在吃着午饭,却被村口突然驶入的几辆小汽车吸引了注意力。车子停在村口,从车里下来的几人询问一位农户的地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鸦片流入中国在十九世纪以前,国内外的贸易来往大多都是钱财,只有少量的货物。英国两次派遣使节来到中国,希望在中国增加通商口岸以此来促进贸易的发展,但由于当时清政府的闭关锁国,均已失败赌不赌,长津湖绝不是这个国庆最好的战争片1951年7月,一场谈判正在三八线附近开城来凤庄举行。谈判双方,正是在朝鲜战场对阵的朝中代表团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代表团。此刻,战争已经在三八线附近维持了两个月,再打下去对谁都是我们祖国72年华诞作者朱斌我国的国庆节是根据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日,后定为每年十月一日为国庆节。国庆节是庆祝共和国的生日。古今中外的国庆节均不同。世界上每个国家情况不同,国情松毛岭战役解放军一天打出1200吨炮弹,强大后勤把越军彻底打服20世纪7080年代,中国进入了又一个战争高发期。这段时间接连发生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两山轮战87年第二次中印危机南沙海战等战役。1979春,中国虽用一次自卫反击战扫荡了越南北部,巅峰时期的苏联,到底有多强大,有可能征服全世界吗?曾经有这么一个国家,它的面积足足有2200万平方公里,横跨亚欧大陆,面积比整个欧洲还要大,它的人口一度超过2。8亿人,而且它在联合国更是绝无仅有的拥有三个席位,被称为一国三票,在上苏联迷恋的未来主义建筑没有最怪,只有更怪,如今大多已荒废?停留在图纸上的苏维埃宫殿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会诞生出不同风格的建筑。由于剧烈的政治运动,苏联建筑设计曾达到一个神秘而又极端的领域,他们曾经建造出一群看上去不像我们这个星球的建筑。历矛盾的明朝明朝何以陷入财政危机?王阳明如何影响后世?包诗卿x澎湃问吧踏遍四海八方来朝,明代全盛时远洋船舶吨位高达1。8万吨,占世界总量的18。然而明朝终世都在开海禁海之间反复不定,万国朝圣的背后却是国库空虚,重农抑商的策略扼杀了资本红色血脉党史军史上的今天10月6日粉碎四人帮197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粉碎四人帮,十年文化大革命结束。这张照片记录了当时人民群众在天安门广场庆祝胜利的场景。粉碎四人帮,从危难中挽救了党,挽救了国家,挽救了社会主义事业,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