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大明第一战将徐达的死因是什么?他去世后子女结局如何?

  朱元璋的确很残忍,但不能什么屎盆子都往老朱头上扣。徐达是朱元璋的好兄弟,也是朱元璋手下最得力的干将。
  当初平定陈友谅以后,北上赶跑大元朝的就是徐达所带领的军队。可以说,是徐达为大明朝夺取了北方的半壁江山。
  这样的人,朱元璋说什么也不会下手的。毕竟大明朝建立以后,徐达手里并没有兵权,而且年事已高,对朱元璋和老朱家的天下,没有多少影响。
  所以认为朱元璋毒死徐达,这件事不靠谱。徐达属于年纪大了自然去世,跟朱元璋没有半毛钱关系。至于说用烧鹅害过敏的徐达,那就更是不靠谱的传说了。
  言归正传,徐达这辈子有4个儿子和3个女儿。除了第三子徐添福早逝外,其他6个孩子都活到了成年。
  徐达活到成年的3个儿子分别是:徐辉祖、徐膺绪和徐增寿。
  徐达的3个女儿分别是:长女徐皇后,嫁给了朱棣。次女徐王妃,嫁给了代王朱桂。三女徐王妃,嫁给了安王朱楹。
  一、徐达的3个儿子,分别处于3种不同的境况中。
  朱元璋去世以后,是他的孙子朱允炆登基做皇帝。这个小皇帝一上台就要拿他的那些叔叔们开刀,打算削藩,因此引起了一大批叔叔们的反感。
  其中比较有实力的燕王朱棣,果断起兵反抗。这就是靖难之役爆发的根源,在靖难之役中,徐达的3个儿子,分别站在了不同角度。1、徐辉祖坚定地支持朱允炆。
  徐辉祖是徐达的长子,也是徐达爵位的继承人。早在洪武二十一年,徐辉祖就承袭了魏国公的爵位。
  朱允炆称帝后,朱棣假惺惺地派遣自己的三个儿子前来京城。不少人建议朱允炆扣留他们仨,可是作为舅舅的徐增寿,却建议朱允炆放了他们。
  这个时候他们的大舅舅徐辉祖表态,坚决要扣留他们,而且亲自派人去追捕,虽说没追上,但是也因为这件事,徐辉祖得到了建文帝的信任。
  等到朱棣起兵以后,徐辉祖带领3万大军,负责掩护李景隆的南军撤退,最终保住了南军的主要力量。
  建文四年,徐辉祖负责北上,在宿州齐眉山击败了朱棣的军队,并且斩杀了燕军大将李斌。迫使燕军节节败退。
  可惜这个时候有人进谗言,认为徐辉祖是朱棣的大舅哥,所以不会尽全力剿灭朱棣。因此朱允炆就把徐辉祖给调回来了。
  徐辉祖被调回,导致燕军得到了喘息的机会。使得燕军迅速南下,徐辉祖在浦口成功阻击部分燕军的时候,李景隆等人已经打开了金川门,放朱棣进城了。
  大势已去,但徐辉祖就是不肯投降朱棣。而且徐辉祖手里有免死铁券,还是朱棣的大舅哥,因此朱棣没有杀掉徐辉祖,只是将他囚禁在家中,一直到去世。徐辉祖死后,他儿子徐钦被朱棣指定为魏国公爵位继承人,结局算是不错了。
  2、徐膺绪处于中立态度。
  徐膺绪承袭了指挥使,也算是得到了父亲的荫蔽。这个人就比较圆滑了,在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徐膺绪在靖难之役中到底支持哪一方。
  一边是当朝皇帝,一边是自己的姐夫,徐膺绪的确很难抉择。因此他索性就没有表态,估摸着才能也一般,所以朱允炆并没有重用他。
  等到朱棣登基以后,在姐姐徐皇后的帮助下,徐膺绪备受荣宠,担任了中军都督佥事,是正二品的高官。此后44岁的徐膺绪也算是善终,是徐达几个儿子里最长寿的一个。
  3、徐增寿,选择支持朱棣,结果被朱允炆给劈了。
  此前我们就发现徐增寿这家伙不行了,因为他建议朱允炆释放朱棣的3个儿子,这就表明他站在了朱棣那一边。
  事实也是如此,徐增寿早年承袭了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靖难之役爆发以后,徐增寿这家伙吃里扒外,不断把南军这边的消息透露给朱棣,结果导致前线战败不断。
  等到朱棣杀过长江的时候,朱允炆再也不能忍受,于是质问徐增寿是否通敌,不等徐增寿找借口,朱允炆就亲自把他给宰了。
  朱棣上台后,感念徐增寿曾经的帮助,于是追封他为定国公,让徐增寿的子孙后代可以世袭该爵位,也算是给了他一点补偿了。
  二、徐达的几个女儿,都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
  按照推算,徐达其实有4个女儿,传言其中有一个女儿出家为尼,一辈子没有嫁人,但是没有明确的历史根据。
  剩下的3个女儿,全部被朱元璋安排,嫁给了自己的儿子。因此老朱家和老徐家,可谓是同气连枝,唇亡齿寒了。1、大女儿徐皇后。
  这是徐达最著名的一个女儿,因为她嫁给了大名鼎鼎的朱棣,而且还给朱棣生了3个著名的儿子,分别是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
  由于朱棣夺取了皇位,所以徐氏也从王妃高升为皇后。她的长子朱高炽后来继承了朱棣的皇位,也就是明仁宗。
  在靖难之役时,徐皇后负责镇守北平,和儿子朱高炽解决了朱棣的后顾之忧,可谓是功劳不小。可惜在永乐五年,许皇后便英年早逝了。
  2、二女儿徐王妃。
  二女儿徐氏就没那么大名气了,她嫁给了代王朱桂。由于朱桂这个人性格暴躁,所以在建文元年,就被废为了庶人。此前徐王妃给朱桂生了个儿子朱逊煓。
  等到朱棣登基以后,恢复了朱桂的爵位。但是朱桂对朱棣也没那么恭敬,所以也被朱棣各种抨击。朱棣忽然发现,侄儿朱允炆做的没错!
  徐王妃的儿子没能熬得过自己的父亲,因此没机会继承爵位。不过朱逊煓的儿子朱仕㙻最终继承了朱桂的爵位。而徐王妃,在明宣宗朱瞻基登基的第二年去世了。3、三女儿徐王妃。
  三女儿徐氏就更没有存在感了,她嫁给了朱元璋的另外一个儿子安王朱楹。不过由于她没有给朱楹生下一儿半女,所以在历史上也就没有了后续的故事。
  当然了,这未必就是徐氏的错,因为安王朱楹本人就没有子嗣,因此在他去世以后,他的爵位就这么被朝廷给收回来了。
  总结:徐达的子女结局算不错了。
  除了徐增寿被朱允炆诛杀以外,其实徐达的其他几个孩子,结局都还算可以。靖难之役时,老徐家是最尴尬的。
  一边他们要做朱允炆的忠臣,一边他们还要维系和朱棣之间的亲戚关系。所以他们家的3兄弟是有分工的。
  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就是他们所谋划出来的计策。老大坚决捍卫朱允炆,一旦朱允炆战胜,老徐家也会因此得到安宁。老二表示中立,这是最没有存在感,却又是最安全的。
  至于徐增寿选择支持朱棣,这是担心万一朱棣成功了,老徐家会被清算。真是不错的计划,也正是因为这个计划,使得徐家在大明朝得以长久富贵。
  参考资料:《明史》
  传说徐达是被朱元璋毒死的。徐达长了背疽,也就是后背生了毒疮,朱元璋派人送过来蒸鹅。生背疽不能吃大热的食物,而蒸鹅乃大热之物,徐达吃了之后,登时毙命。
  这应该是胡乱编造的。古人因毒疮发作而死的不在少数,范增、宗泽、徐达等都是死于毒疮。依我看,毒疮应该不是简单的皮肤病,更像是癌症晚期长出的暗疮。古代没有医疗检测仪器,仅靠望闻问切,很难判断身体内部疾病。
  说徐达是吃鹅吃死的,有点冤枉朱元璋了。可能是因为朱元璋杀功臣杀太多了,结果不管什么脏水一股脑都往他身上泼了。
  朱元璋和徐达是发小,他俩感情一直都不错,徐达比朱元璋小四岁,小时候就一起厮混,徐达是其小跟班。
  朱元璋在郭子兴部队入伍后,因为作战勇敢,被提拔做了小头目,后来派他到家乡募兵,他就把徐达召了过去。因为徐达才能出众,颇有机谋,朱元璋委以重人,代替自己征讨四方。徐达不负所望,先后击败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豪强,后又一举攻克元朝大都,彻底完结了元朝统治。
  可以说没有徐达,就没有后来的朱元璋,也就没有大明王朝。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对徐达也非常不错,封徐达为魏国公,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
  徐达死了之后,朱元璋对他的几个儿子也相当不错。徐达有四个儿子,老大徐辉祖、老二徐膺绪、老三徐添福、老四徐增寿。由于老三徐添福未及成年就去世例外,其他三个儿子都承袭了爵位。长子徐辉祖袭魏国公,二子徐膺绪袭指挥使,四子徐增寿袭左都督。
  朱元璋死了之后,因太子朱标早逝,皇太孙朱允炆继位,为建文帝。朱允炆对日益膨胀的藩王势力心生忌惮,于是采取削藩措施。朱棣心生不满,意图发动兵变,夺取皇位。
  这时,徐达的三个儿子表明的不同立场,分别站了不同的队。老大徐辉祖支持朱允炆,老二徐膺绪不偏不倚保持中立,老四徐增寿支持燕王朱棣。
  之前朱棣派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来到了京城,大臣马上劝朱允炆将三子扣押留作人质。朱允炆面慈心软,犹豫不决。于是问徐辉祖的建议,徐辉祖说朱高煦不忠不仁,应该尽早除去;朱允炆又问徐增寿建议,徐增寿说燕王朱棣富贵已极,造反一说子虚乌有。
  在徐增寿和驸马王宁的一再包庇下,建文帝将朱棣的三个儿子都放走了。朱棣没有了顾虑,立即发动了"靖难之役",朱高煦身先士卒,给朱允炆部队带来极大的冲击。
  朱允炆非常后悔放走了朱高煦,加之徐增寿经常给朱棣通风报信,俨然成为打入内部的叛徒。朱允炆为了以儆效尤,一剑劈死了徐增寿。
  朱棣后来打败了朱允炆,当了皇帝。先后杀掉了许多朱允炆的支持者,准备严惩徐辉祖,徐祖辉提及父亲徐达有不世之功,乞求饶过一命。朱棣同意了,但削去其一切爵位和职务。后来徐辉祖病逝,年仅40。
  老二徐膺绪因为保持中立,没有受到政权更迭波及。后来他因病去世,时年44岁。
  徐达作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一生共有四子四女。徐达死后,长子被囚,二子善终,三子早卒,四子被杀。长女做了皇后,次女和四女做了王妃,三女出家为尼。
  徐家子女,之所以会有如此截然不同的结局,主要是和历史上那场靖难之役有关。
  徐达出身底层,少年时就和朱元璋相识,而且关系极好。后来朱元璋参加起义军之后,徐达便开始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
  在接下来的十几年时间里,朱元璋从一个起义军小头领,逐渐发展成江南最大的割据政权,直到统一整个江南,建立明朝。而徐达则成为朱元璋麾下最得力的大将,替朱元璋打赢了很多艰难的战事。明朝开国的时候,徐达被评为武将中的第一功臣。
  再之后,徐达又率领明军进行北伐,逼得元顺帝不得不逃出大都。这一仗,不光确立了明朝大一统王朝的正统地位,同时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如果徐达输了,明朝政权最多只是一个地方政权,和当年的东晋朝廷一样,偏安一隅。中国说不定又会延续上百年的南北对峙局面,那样的后果,是很难想象的。
  更为难得的是,作为明朝开国第一名将,徐达不仅做到了功成,还做到了身退。
  徐达虽然功劳极高,却从不自傲,也不在军中建立自己的小山头。再加上徐达是从小和朱元璋一起长大的,又是一路拼杀过来的,所以朱元璋对徐达是极其的信任。哪怕后来朱元璋大肆杀戮朝中官员,但对徐达却始终信任如初。
  这里要多说一句,朱元璋在历史上虽然一直是嗜血的形象,尤其是著名的洪武四大案当中,朱元璋更是株连了大量的明朝官员,搞得那时候当官是个风险更大的工作。但实际上,朱元璋每次杀人,背后其实都有很深的政治原因。
  比如空印案,是当时朱元璋为了治理贪腐,清理前朝官员。因为明朝刚刚开国的时候,文官特别少。尤其是徐达北伐的时候,打下来的地盘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文官去治理。所以当时朱元璋没办法,只能继续任用前朝官员。但是在这些前朝官员心中,明朝只是一个外来户,元朝才是正统。这些官员本身,就是一个不安定因素。而且这些元朝官员,深受前朝的腐败影响。到了明朝之后,贪腐的习气仍是十分严重。所以等到后来明朝先后举行了几次科举,有了足够的文人做官以后,朱元璋就开始对他们大下杀手了。
  至于郭桓案,其实原因也大致差不多,都是为了治理贪腐。
  而胡惟庸案,则是朱元璋为了巩固皇权,清理相权。蓝玉案则是为了清理军中积弊,给后来的朱允炆铺路。
  从本质上来说,朱元璋其实并不是个嗜杀之人,只是因为没办法才不得不杀人。但对于朱元璋来说,徐达则是他可以完全信任的人。徐达追随他的时间够久,又不在朝中、军中搞山头主义,同时还很懂做人,懂得放权。这样的徐达,朱元璋实在是没理由去杀他。
  而且,为了巩固群众,朱元璋还和很多开国功臣结亲。作为开国武将之首的徐达,自然更是朱元璋重点结亲的对象。徐达的大女儿,在洪武九年的时候,嫁给了朱元璋的四子朱棣。次女嫁给了朱元璋的第十二子朱桂。三女据说被朱棣所仰慕,但是因为不想和姐姐抢位置,所以主动出家了。四女则是嫁给了朱元璋的第二十一子朱楹。
  至于四个儿子,朱元璋也是极力地提拔栽培,甚至比老徐自己对孩子的前途还要上心。
  在看到自己的子女都过得不错之后,徐达终于彻底放下了心。洪武十八年,徐达病逝,朱元璋追赠中山王,赐葬钟山。
  这里要多解释一下,在野史当中,徐达是被老朱给弄死的。野史传说,徐达征战北平时得了背疽,后来这个病一直就没有去根。老朱当时很忌惮徐达,所以特意赐徐达烤鹅。背疽这个病是不能吃烤鹅的,所以徐达一看到烤鹅,就知道朱元璋是想自己现在马上死。所以徐达为了后代,当下吃了烤鹅,病发身亡。
  但这件事,一直都只记载于野史当中,可信度极低。史学界对于徐达死因的判断,还是以自然病死为主。不过,不管怎么说,徐达死后,老朱对徐家的子女还是很不错的,也算对得起徐达。
  所有的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美好。徐家不争权,老朱很放心,以后两家可以世代交好,徐家可以福泽绵延。
  但是。
  公元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发生了一件事情,彻底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
  这一年,太子朱标死了。
  朱标的死,对于明朝来说,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因为朱标在世的时候,朱元璋对朱标这个太子特别满意,所以根本就没有任何后备人选。而且朱标又是暴毙,老朱此时又年事已高。所以继承人这个问题,就瞬间凸显出来了。
  朱标去世后,朱元璋有两种选择。一是选儿子做继承人,二是选孙子做继承人。除了朱标之外,老朱还有二十多个儿子。而且这些儿子当中,大多数也都比较有才能,不至于后继无人。但老朱大概是太过喜欢朱标,所以最后,老朱破天荒的决定,直接跳过自己的儿子,让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即位。
  但这样一来,另外一个问题就又来了。
  朱允炆实在是太过年幼,也没什么资历。就算老朱愿意把皇位传给他,能不能坐得稳,也是一个问题。尤其是那些开国老臣,朱元璋很担心未来朱允炆上位以后,难以压制他们,形成主弱臣强的局面。
  既然没有万全之策,那就继续杀人吧。
  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以谋反为名,将大将蓝玉处死,并且牵连了大量的军中武将,包括很多开国功臣。被株连处死的总人数,超过1.5万人!
  毫不客气地说,当时明朝军界,所有擅长进攻的武将,几乎都被朱元璋给杀空了。然后,老朱又把所有的儿子全都派往边疆,去替朱允炆站岗。
  老朱本以为,这样的做法,能够保证朱允炆坐稳皇位。殊不知恰恰是他的这个做法,最后害了朱允炆。
  不久之后,朱元璋病逝,朱允炆上位。
  朱允炆登基之后,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地方藩王尾大不掉的局面,所以朱允炆只能开始削藩。但朱允炆这个人,想法很好,能力却有限。结果最后削藩削到一半,就搞得身在北京的燕王朱棣,直接起兵造反了。
  然后,就是一场长达四年之久的靖难之役。
  在靖难之役当中,因为老朱先前已经杀光了武将,导致朱允炆基本无人可用。兵虽多,但却无将,所以最后也就没打过朱棣。最终,朱棣打进了南京城,朱允炆不知所踪。
  这场靖难之役,对于徐家的四子四女来说,也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徐达的长子徐辉祖,继承了老爹徐达的爵位,在军中颇有声望。靖难之役开始后,徐辉祖作为朱允炆手下极少数勉强还能打仗的将军之一,一直在最前线和朱棣战斗。后来朱棣打进南京,活捉了徐辉祖。因为徐辉祖是徐达的儿子,而且算是朱棣的大舅哥,所以朱棣没有杀他,但也将他囚禁在私宅当中。五年之后,徐辉祖病逝,也有人说是朱棣令他自裁而死。
  徐达的次子徐膺绪,受老爹余荫,中军都督佥事,世袭指挥使。在靖难之役当中,徐膺绪选择了退避,没有参与这场战争。既没有帮朱允炆,也没有帮朱棣。最后,徐膺绪成了徐达四子中,唯一一个善终之人。
  徐达三子徐添福早卒,历史上也没有什么记载。
  最惨的是老四徐增寿。靖难之役的时候,徐增寿也在朱允炆这边做官,但却心向朱棣,所以经常向朱棣传递情报。可惜的是,徐增寿这种行为,最后被朱允炆发现了,结果被朱允炆当廷亲手诛杀。
  相比四个男丁,徐达的四个女儿就比较幸运了。徐达长女因为嫁给了朱棣做世子妃,靖难之役后,朱棣做了皇帝,徐氏也就成了皇后。后来徐氏所生的嫡长子朱高炽,在朱棣死后还登基做了皇帝,就是历史上的明仁宗。
  徐家在靖难之役后能够保存下来,大抵也是徐皇后的功劳。
  徐达次女嫁给代王朱桂,夫妇二人皆善终,
  三女徐妙锦,因为不想和姐姐争宠,出家为尼,善终。
  四女嫁给安王朱楹,无子嗣,但同样善终。
  徐家的四子四女,结局各有不同。他们的经历,可以说是完全被当时的时代大潮所裹挟。不过最终,徐家的结局还是不错的。长子虽然被囚禁致死,但爵位却传了下去。而四子因为曾经帮助朱棣,被朱允炆当廷诛杀,最后也被朱棣封了公爵。
  在整个明朝,徐家是唯一一个一门两公爵的家族。而且后来的皇帝身上,也都有徐家的血脉。这个结局,已经算是极好了。
  徐达被毒死的说法本身是野史的记载,而且是野史中可信度相对较低的那种,不足为凭。
  徐达长子徐辉祖承袭了徐达魏国公的爵位,作为朱棣的大舅子,他坚决支持建文帝反对朱棣,因而在靖难之役南京被攻陷后,遭削爵及禁锢家中,永乐五年(1407)逝世,终年40多岁。
  次子徐膺绪曾任尚宝司卿,逐步升迁至中军都督佥事,世袭指挥使。永乐十四年(1416)去世,1982年,徐膺绪的墓葬在南京太平门外板仓被发掘发现。
  (徐膺绪墓出土云凤纹金压鬓钗)
  三子徐添福早夭,没有什么相关记载。
  四子徐增寿在靖难之役时以在南京的卧底内线身份暗助朱棣,事觉为建文帝所杀,因为感念他的功劳,朱棣让其后代世袭定国公,使得徐达家族在魏国公外又多了一个世袭的国公封爵。
  长女徐氏是明成祖朱棣的正宫皇后,史称仁孝文皇后,成祖之后到崇祯帝明朝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后代。
  次女是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的妃子,曾经因为骄妒虐待朱桂的两位婢妾,成祖看在亲戚面子上没有处罚,朱桂迁怒于世子朱逊煓,将其母子二人迁居外舍。明朝的代王一系都是她的后代。
  三女正史没有记载,仅见于明人著作和民间传说。
  四女是朱元璋庶二十二子安王朱楹的妃子,朱楹无子国除,也说明她没有后代。
  徐达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当过朱元璋的宰相。
  朱元璋陆续有五个宰相:
  李善长 ,被朱元璋杀死,灭族。
  汪广洋,被朱元璋杀掉。
  杨宪,被朱元璋杀掉。
  胡惟庸,被朱元璋杀掉。
  徐达,被朱元璋赐蒸鹅,善终。
  徐达有四个儿子,三个女儿。
  一、长子徐辉祖,袭魏国公。
  在靖难之变中,徐辉祖屡次率兵与朱棣对抗,还取得了几次胜利。朱棣夺位后,削去了他的国公爵位,把他软禁起来了。
  永乐五年,徐辉祖在软禁中死去。他死后,朱棣就重新封徐辉祖的长子徐钦为魏国公,在南京安享尊荣。
  二、次子徐添福,早卒。
  三、三子徐膺绪,世袭指挥使。
  四、四子徐增寿。
  靖难之变时,徐增寿暗助朱棣,在南京城为朱棣做内应。后来,他见朱棣军队战事顺利,逼近南京,激动得上窜下跳,兴高彩烈。被建文帝发现,亲手用剑攮死了他。
  朱棣篡位,论功行赏,想起了死在朱允炆手上的徐增寿。赐谥号"忠愍",封徐增寿的儿子徐景昌为武阳侯,后又加封为定国公,住在北京,世袭罔替。
  朱元璋功臣中只有徐达一家有两位公爵。
  五、长女,仁孝文皇后。
  就是朱棣的大老婆,后来朱棣篡位后,就成了皇后。在靖难之变中也是出了力的。
  给朱棣生了俩儿子,一个是朱高炽,后来继承朱棣当了皇帝,就是明仁宗,当皇帝不到一年,心地善良,死了。
  二儿子朱高煦,被侄儿朱宣宗做了焖炉烤鸭。
  六、次女为代王朱桂的妃子。
  朱桂贪财,欺凌百姓,建文帝时候,被废为庶人。朱棣夺位,又让他当了王爷,继续干坏事。
  这个徐家妃子也挺坏,自恃姐姐是当朝皇后,自己是开国大将徐达的女儿,在代王府中骄横跋扈,咨意妄为。有一次无故将朱桂的两位侍女用漆涂成瘌痢头取乐。永乐皇帝得知后,看在老丈人徐达的面子上才没有降罪于她。
  七、三女为安王朱楹妃。
  八、据说还有个幼女,早早夭折。也有传说,叫徐妙锦。朱棣瞄上了这个漂亮的小姨子,被拒绝,徐妙锦就出家了。
  有明一朝,只有徐达一家有两位公爵。一家住在北京,一家住在南京,都安享国公爵位,直到明朝灭亡。
  徐达可以称得上明太祖朱元璋麾下的第一大将,更是作为主帅,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北伐元朝,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南统北,堪称大明王朝开国第一功臣,为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明朝建立后,徐达也因功被封为魏国公,死后更是被追封为中山王。
  更正一下,虽然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以诛杀功臣著称,但徐达在明史记载是病死,并非被毒死。而徐达被背后生疽,不能吃鹅,朱元璋偏偏将一个蒸鹅送于他,导致徐达病发身亡的故事,则记载于野史。因此徐达之死尚待考证,并不能肯定的说他是被毒死的。
  徐达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国第一功臣,他的家族也真正做到了与国同休,终大明王朝276年,始终是大明第一勋贵。
  徐达的家族有"一门两国公,一后两王妃"的荣耀。徐达一共有四子三女,四个儿子分别为:长子徐辉祖,次子徐添福(早夭),三子徐膺绪,四子徐增寿。
  长子徐辉祖继承了徐达的爵位魏国公,由于靖难之役忠诚于建文帝,朱棣夺取天下后,将徐寿辉"罢为民",圈禁致死。但仍让徐寿辉的长子继承了魏国公爵位。
  而徐达的四子徐增寿,由于在靖难之役与朱棣勾结,被建文帝处死。朱棣有感于徐增寿的功劳,将其子徐景昌封为定国公,从此,徐氏家族有了"一门两国公"的荣耀。
  徐达的三子徐膺绪,曾任尚宝司卿、中军都督佥事、世袭指挥使等职,最终善终。
  徐达一共有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当时的燕王、代王和安王。后燕王朱棣靖难之役成功,徐达的长女更是成为明成祖的正宫皇后,徐皇后也以贤惠仁德著称。徐达的另两个女儿,作为王妃,也享受一世荣华富贵。
  徐达绝非是朱元璋毒死的!有野史说徐达是被朱元璋害死的,如徐祯卿编写的《翦胜野闻》一书,称徐达是被朱元璋毒死的。再比如王文龙编写的《龙兴慈记》一书,称徐达因背上疮,朱元璋逼他吃蒸鹅,致使病亡。
  野史之说,当不得真。就说一个事实,如果徐达真的是被朱元璋毒杀的,朱元璋会给他那无上的死后哀荣吗?"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列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开国"六王"之首"这样的死后哀荣,可不是一个被朱元璋赐死的臣子能得到的啊!如若徐达真的被赐死,朱元璋会这样待他吗?显然不会。
  从朱元璋赐予徐达的死后哀荣,就可知徐达非被毒杀!
  徐达死后,留下四子四女。
  长子徐辉祖。以现在的话来说,徐辉祖就是妥妥的一枚高富帅,史书说他"面如冠玉,英姿非凡,有才气",是英武非凡,才华横溢。身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且是朱元璋最信赖的徐达的长子,他这一生注定是前途无量的,凭借着徐达的荫庇,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没多少战功的徐辉祖就官居中军都督府大都督,统领在京留守中卫、神策卫、广洋卫、应天卫、和阳卫、牧马千户所等五卫一所,成为明朝最高军事长官之一。
  朱元璋死后,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因朱允炆很小的时候,徐辉祖就经常陪侍在他左右,陪他读书,陪他练武,所以建文帝对徐辉祖那是比朱元璋还恩宠。朱允炆一即位,就加封徐辉祖为太子太傅,对他是恩待有加。
  对于两代帝王的宠信,徐辉祖是铭记在心的,他之后的所作所为也的确是未辜负朱元璋、朱允炆对他的恩宠。我们都知道朱允炆一登基,就开始着手削藩,削藩的过程中,徐辉祖的姐夫,实力最为强悍的燕王(燕王王妃徐氏是徐辉祖的姐姐)无疑就是首要目标。而在当时因朱允炆削藩政策的失误,致使燕王反,靖难之役爆发。
  按理说,自己的姐姐是朱棣的正妻,朱棣若造反成功,自己的姐姐就是皇后,那自己可就是皇亲国戚,徐辉祖没有理由不支持朱棣。但是,事实上,在当时满怀忠义之心的徐辉祖,他自始至终都是尽心尽力的辅佐朱允炆削藩,并帮他镇压朱棣之乱。
  彼时,朱元璋忌日,朱棣派三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入京祭拜。这时,徐辉祖与朱允炆说道:"我的三个外甥中,朱高煦最为勇猛剽悍且无赖。他是绝对不会忠于陛下的,日后一定会成为朝廷大患",就建议朱允炆将朱高煦留在京城,不要让他回去。可是囚禁朱高煦一事最终是被暗通朱棣的徐达四子徐增寿和驸马王宁破坏,在他们的刻意包庇下,心软的朱允炆还是将朱棣三子放回北平。而事实上靖难之役时,朱高煦却是成为了朝廷的心腹大患,若不是他几次三番的救朱棣于危难之际,恐怕朱允炆早就平定了朱棣之乱。
  靖难之役爆发后,徐辉祖也曾经多次带兵击败燕军。建文三年(1401年),李景隆大军大败于白沟河,徐辉祖率三万建文军掩护大军撤退,全师而还。建文四年(1402年),徐辉祖带兵北上,与燕军大战于宿州齐眉山,徐辉祖大胜,斩杀燕军骁将、蔚州卫千户李斌等。
  "建文纯臣",这用来形容徐辉祖是最合适不过的啦!徐辉祖对建文是忠心耿耿,从未有一丝反心,尽心尽力的帮助建文对付朱棣。但是,一人之力实在是无力回天,朝中一半文武是昏庸之辈,另一半更是心向朱棣,如此焉能不败,靖难之役最终是以朱棣的全胜而告终。
  朱棣篡位后,徐辉祖被下狱审问,本来借着姐姐的关系,他只要服下软,说句拥戴朱棣的话,就不会有任何的问题,但是自朱棣即位后,徐辉祖始终是一言不发,没有任何要拥戴朱棣的意思。徐辉祖此举惹的朱棣是大怒,想要诛杀他,但是因其是徐达之后,且还是国舅,朱棣最终还是没下杀手,饶过他一命。
  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朱棣虽饶过他一命,可却不会放过他,不久朱棣就下令革去他的俸禄和爵位,禁锢于徐氏私宅中。永乐五年(1407年),徐辉祖病逝(有说是被朱棣勒令自裁) 。一个多月后,朱棣以"中山王不可无后"为由,命徐辉祖长子徐钦继魏国公爵。
  次子徐膺绪。徐膺绪在史书中的记载很少,相比于大哥徐辉祖、四弟徐增寿,他在历史上的存在感真的很低,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政绩能被史书所记载,料想他应该是没啥能力的,属于平庸之辈,不然以他的家世和背景,不可能在历史中如此寂寂无名。
  从廖廖数笔的记载来看,凭借父荫,洪武二十三年,徐膺绪任尚宝司卿,掌宝玺、符牌、印章。二年后,升明威将军、大同中护卫世袭指挥佥事。之后朱棣即位后,因徐膺绪并未像大哥徐辉祖那样誓死不降,而是选择臣服,所以不久就升骠骑将军、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掌中军都督府府事。此后,史书对徐膺绪之事再无记载,直至永乐十四年(1416年)病逝。
  三子徐添福。早夭。
  四子徐增寿。徐增寿算是徐达四子中最有出息的啦!他为徐家带来了第二个公爵爵位,让徐家成为明代少有的一门两公爵的显赫家族。当然,徐增寿的公爵爵位来得并不太光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这是靠卖主才得了的荣华,让人有所不耻。
  与他大哥徐辉祖不同,徐增寿并不忠诚于建文,虽然建文待他也很不薄,让他担任右军都督府左都督一职,成为最高军事长官之一。当时,至建文开始削藩之时,徐增寿就一直里通外敌,暗中向朱棣传递建文朝的军中部署。正因徐增寿的背叛,建文军在战场上的部署总是被朱棣提前得知,因此是屡战屡败。朱棣渡过长江后,徐增寿这般让人可耻的背叛行为,最终是被建文知晓。
  而后,大怒的建文,怒其徐增寿的背叛,亲手持剑,将徐增寿当场诛杀。徐增寿最终还是没能等到他那个暗中效忠的朱棣的到来。当然朱棣还是念及他的功绩的,先是追封他为武阳侯,而后在永乐二年进封他为定国公。
  长女徐皇后。徐皇后出生时,就被内定为朱棣的王妃,未被册封为王妃时,就入宫侍奉在朱棣的身旁,且因其贞洁娴静,知书达礼,所以也是深得马皇后的喜爱。洪武九年(1377年)被正式册封为燕王妃,洪武十三年,随朱棣就藩北平,因她跟朱棣是从小一起长大,所以TA们之间的感情很是深厚,朱棣八名子女,除庶子朱高爔与庶女常宁公主外,余下七人皆为徐皇后所出,在婚后九年,徐氏一直处于怀孕状态,为朱棣诞下七名子女。
  徐皇后虽为女子,但颇有乃父之风,是为将门虎女啊!彼时靖难之役时,李景隆率军围攻北平,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凡是部署防御之事,大多听命于徐皇后。李景隆猛攻时,城中兵力缺乏,徐皇后亲自披甲登城,激励士气,在她的带领下,北平才得以安然无恙。
  建文四年(1402年)七月,朱棣登基为帝,十一月徐氏被正式册封为皇后。为后五载,徐皇后是恪守妇道,与马皇后同为一代贤后。对内,徐皇后摘录《女宪》、《女诫》,写成《内训》二十篇,教导后宫妃子要做到为人妻者的本分,安心地相夫教子,不得干涉朝政,不得骄纵母家。对外,徐皇后自觉抑制外戚势力,从不为母家求权,且经常劝谏朱棣要关心百姓的疾苦,重视人才,为君者一定要谨言慎行,一切要以民为本。
  永乐五年(1407年)七月初四,一代贤后徐皇后去世,年仅四十六岁。徐皇后病危之际,朱棣前往探视,见徐皇后如此病态,他是泣不成声,徐皇后也泪流满面,嘱咐他一定保重身体,别为自己太伤心。徐皇后去世后,朱棣情难自抑,恸哭垂涕,他痛惜道:"从此朕在宫中再也听不到皇后的直言了",朱棣悲痛之余,决定不复立皇后,自此永乐朝长达十七年再无皇后。
  次女徐氏。嫁代王朱桂为王妃,生朱逊煓。关于她,史书并无太多的记载,《明史》曾记载一件事,说徐氏"骄妒",曾虐待朱桂的两位妾室,惹得朱桂大怒,上奏英宗,希望能够惩戒她。但是,明英宗因徐氏是徐达之后的缘故,并没有将徐氏问罪。朱桂得知英宗的决定后,是大怒,但是因徐氏的身份,他并不能对她干嘛,于是他只能迁怒于世子朱逊煓,并自此冷落徐氏。
  三女徐妙锦。徐妙锦在正史无载,只见于明代陈琏所著《琴轩集》中的墓志。据墓志记载,徐妙锦的生母是徐达妾室贾氏,她天姿聪颖,善诗画,且心地仁厚慈悲,因此被当了皇帝的朱棣所看中,但是徐妙锦对朱棣并不喜欢,为避免被他纠缠,徐妙锦选择出家为尼。
  四女徐氏。生平无史记载,只知她应是安王朱楹王妃。
  总得说,徐达四子四女,除长子徐辉祖、四子徐增寿因卷入建文与朱棣的内斗之中落了个悲惨的结局,三子徐添福早夭外,其余皆是善终。自古卷入皇位之争的功臣都没有啥好下场,徐辉祖、徐增寿亦也不例外,一个被囚禁至死,一个被当场诛杀。当然,徐增寿死后的结局还算好,因他支持的朱棣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所以他死后可谓是享尽哀荣,被追封为定国公。
  徐达是明代第一战神,明朝建立之初,论功被封为魏国公。洪武十八年二月,徐达病死,时年五十四岁,死后追封中山王。
  《明史》中说徐达有四子三女。四个儿子分别是徐辉祖、徐添福、徐膺绪、徐增寿。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大女儿嫁给燕王朱棣,二女儿稼给代王,三女儿嫁给安王。
  徐达的四个儿子当中,除了早死的徐添福,其他三人都挺有出息。
  老大徐辉祖继承了魏国公的爵位。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希望徐辉祖配合自己,徐辉祖拒绝。建文四年,他曾经率军大败燕军,斩杀大将李斌。
  朱棣打进南京,徐辉祖守在父亲的祠堂中,不肯向朱棣低头。朱棣也没有太难为他,把他夺爵幽禁在宅中。永乐五年八月,徐辉祖在郁闷中死去,他的儿子继承了魏国公的爵位。
  和徐辉祖不一样,徐增寿暗中支持燕王朱棣,秘密向朱棣传送情报。被发现后,建文帝朱允炆亲手在殿下将其斩杀。燕王朱棣登基,大力抚恤他的子孙,徐增寿的儿子被封为定国公。
  徐膺绪的名气就小得多,做过尚宝司卿,中军都督佥事等,一生平安无事。
  徐达的大女儿嫁给燕王朱棣,后来成为皇后,死于永乐五年七月,时年四十六岁。她死后,朱棣再没有立过皇后。
  徐达的二女儿嫁给代王朱桂,她比较善妒,曾经把两个侍女毁容。明成祖朱棣知道后,没有追究。代王却把王妃和大儿子赶出王宫居住,这位王妃后来的结局,不会太好。
  徐达的三女儿嫁给安王朱楹,朱楹的藩地在平凉,死于永乐十五年,因为没有儿子,死后除国,安王妃下落不详。
  徐达身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可谓是满门荣耀。徐达有四子四女,儿子中出个两个国公,四个女儿出了一位皇后,两位王妃,相当成功。可以说是仅次于皇族的显赫家族了。
  徐达的四子四女的结局基本上都是善终,算是子孙有福了,比之明朝开国第二功臣常遇春后代强太多太多了。
  徐达长子是徐辉祖,袭其魏国公爵位。靖难时选择支持了建文帝,态度坚决出力颇多。朱棣进入南京以后并没有转变态度支持,朱棣要治他的罪,他只是写下了父亲徐达是开国功臣,子孙免死。朱棣无可奈何,令他返回私宅,革去魏刚公爵位和俸禄。
  永乐五年,徐辉祖去世。他死后一个多月,朱棣以"中山王徐达不可无后"为理由,令徐辉祖长子徐钦继承魏国公,等于魏国公的爵位又回到他这一系。
  徐达次子为徐膺绪,世袭指挥使。
  徐达三子为徐添福,早卒。
  徐达四子为徐增寿,靖难之变时选择了支持姐夫燕王朱棣,后为建文帝所杀。朱棣登基后,追封其为武阳侯,后进封为定国公,他这一系随着朱棣迁都到北京一直至明亡。
  徐达家族的政治眼光还是很高的,老大徐辉祖做到了身为臣子尽忠到底的美名。(来自今日头条宋安之首发。)老四徐增寿把赌注下在了姐夫燕王朱棣身上,虽然最后被建文帝所杀,但却换来了自己一系成为世袭国公的结果,也是不错。
  徐达后代一门两国公,长子一系袭魏国公留守南京,四子一系袭定国公在北京,一南一北。在明代开国功臣中是绝无仅有的。
  徐达长女为燕王朱棣妻子,初为王妃,随着朱棣逆袭成功升级成为皇后。谥号为仁孝文皇后。
  徐达次女为代王朱桂妃
  徐达三女徐妙锦,靖难时与大哥一起支持建文帝。有国色天香之姿却立志独身,年轻时婉拒过诸王求婚,大姐徐皇后死后,朱棣诏聘她为皇后却婉拒了,随后出家为尼,孤老终生。
  徐达四女为安王朱楹妃。
  徐达身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子女基本上都是善终,后代有明一代兴旺了快三百年,真可谓是人生赢家。
  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提问者可能是电视剧或者野史、小说看多了……无非徐达患背疽,朱元璋送烧鹅云云,但凡有些医学常识者都知道,这种说法纯属无稽。所谓背疽,大致相当于现在医学上所说的蜂窝织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在没有抗生素的明代,是足以致命的。至于鹅肉可以加重蜂窝织炎一说,大学《内科学》和《外科学》的老师反正没这么教过我……当然,还有一说是背部来源于上皮或间叶来源的恶性肿瘤。因为年代久远、史料有限,徐达的背疽到底是蜂窝织炎还是恶性肿瘤已经很难形成定论了。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疾病在明代都是致命的。
  实际上,徐达患背疽不假,却并非死于非命,而是正常病亡,与明太祖朱元璋无关。洪武十八年,徐达去世,追封中山王,谥武宁,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列"开国六王"之首。如果是朱元璋要了徐达的命,他大可不必给予徐达如此高的死后哀荣。更何况,朱元璋大规模屠戮开国功臣是在洪武二十五年明兴宗、懿文太子朱标去世之后,离徐达去世已经过去了七年之久。彼时的朱元璋诛杀的只是一些确实有碍皇权之人,如胡惟庸等。但是,像徐达这般低调之人,朱元璋没有除掉他的任何必要。而且,徐达直到去世前两年还依然在对北元残余势力作战,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元璋似乎也不太可能自断臂膀。
  徐达的子女结局如何?一门两公说的就是徐达的后代。徐达史籍有记载的儿子有四个,其中一个早夭,剩下的两嫡一庶,即徐辉祖、徐增寿两嫡,徐膺绪一庶(原先很多史家认为徐达四子皆嫡出,后徐膺绪墓志出土,证明其为庶出)。
  长子徐辉祖,嫡出,原名允恭,为避明惠帝朱允炆帝讳,改名辉祖。徐达去世之后,徐辉祖承袭了徐达魏国公的爵位(追赠的中山王爵位是不能世袭的)。"靖难"内乱时,徐辉祖站在了朱允炆一边,与姐夫明成祖朱棣为敌。朱棣即位后,原想杀了徐辉祖,后来碍于岳父和发妻的情分,从轻处置,革爵幽禁终生。后来徐辉祖的儿子徐钦在其父去世后被姑父朱棣重新恢复了魏国公爵位,依旧世袭罔替。明成祖迁都北京后,魏国公一支留在了南京,直到明亡。
  幼子徐增寿,嫡出,以父荫当上了左都督。"靖难"内乱时充当"二五仔"的角色,投靠了姐夫朱棣、出卖朱允炆的军事情报,最终被朱允炆咔嚓了。永乐二年,当上皇帝的姐夫朱棣没有忘了这个小舅子,追封其为定国公、世袭罔替。朱棣迁都北京后,定国公一支跟随朱棣去了北京,直到明亡。
  次子徐膺绪,庶出,因为庶出的身份,限制了徐膺绪的发展,他一辈子基本上碌碌无为,曾任尚宝司卿,后升至中军都督佥事,世袭指挥使。虽然地位不算高,因为是仁孝徐皇后的弟弟,日子过得倒也颇为舒心。永乐十四年,徐膺绪去世,葬在了板仓,有墓志出土。他的后代也留在了南京,以指挥使世袭。
  以上是徐达的儿子们,下面说一说徐达的女儿们。史籍记载徐达的女儿有出入,明确的是三个女儿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长女嫁给了明成祖朱棣,即后来的仁孝徐皇后。换句话说,明仁宗及其之后明朝所有的皇帝都是徐达这位女儿的后代,这或许也是徐达家族一门两公能够一直荣宠不衰的原因之一。次女嫁给了代简王朱桂,三女嫁给了安惠王朱楹。此外,还有朱棣看上小姨子、徐达小女儿的说法,说是仁孝徐皇后去世后,朱棣看上了小姨子,结果小姨子不从,最后出家为尼了。个人觉得,这个说法不太站得住脚,从徐达明确的三个女儿的婚姻来看,都是政治联姻。如果真有这么一个小女儿,似乎不太可能刚烈到宁可出家也不肯嫁给皇帝姐夫。

这位上将离开军队,给彭总一封信干部提拔如出现偏差,我负责1956年,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的宋任穷调离军队,到第三机械工业部担任部长。离开后,他给彭老总一封信写到我管理干部任免工作,如果在贯彻执行大胆执行干部提拔方针上出现偏差,我应负主要责李白获罪冤不冤?明眼人都看出永王必败,他为何不听劝执意追随?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安禄山在天宝十四载(755)冬十一月起兵,一路势如破竹,一个月后就攻陷了洛阳,八个月后顺治为何舍弃年长的儿子福全而选康熙传位?顺治诸子的结局如何?清世祖顺治皇帝虽然只活了24岁,但是他14岁大婚,后宫妃嫔共有二十人,因此即便他英年早逝也还生育了8子6女。可是康熙仅是顺治第三子,抛去夭折的老大牛钮,康熙上面也还有老二福全,按照我的家史外孙女的感恩文章图片来自网络青海汪氏,大多聚集在青海省湟中区海子沟乡境内,尤以总堡村汪氏年代久远,历史悠久。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勤劳的汪氏后裔零星遍布河湟各地,辛勤耕耘,繁衍生息。据记载,少年立志出关乡历史是逝去的今天,今天是明天的历史。从这个角度看,一切过去和未来,都是当下。我们站在当下,可以检阅时光链条的任何一个节点,以及这个节点上的每一个人物。而接下来,我将把这个节点定在了究竟犯了什么罪少年被活剐了上千刀同治三年刚入冬,南昌城已经开始杀人。一少年被凌迟处死,整整活剐了上千刀。人们议论纷纷,他就是长毛贼的少主,该死监刑的江西巡抚沈葆桢气色极佳,刚封了正三品轻车都尉,漫漫官途,终有回响襄阳为什么叫襄阳呢?和汉江无关,与山有关襄阳这个称呼,最早出现在西汉初期,开始在这里设立县治,官定取名襄阳县,这才登上了历史舞台。然而襄阳为什么叫襄阳呢?想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从襄阳这两个字的本义说起。古人取地名,大多都吕布转世为俊美少年,遇老翁,娶得有勇有谋,才貌双全的妻子吕牧,字季荦,江苏江都人,出身于世代习武的家庭。吕牧出生时,他母亲梦见一个俊美的少年披甲戴盔,手持双戟,向她作了一个揖说我是汉代的吕布,现在将在您家出生,请好好对待我。说完,用戟直他是民国有名的美男子,家世显赫,晚年却穷困潦倒邵洵美(19061968),新月派诗人散文家出版家翻译家。邵洵美原名邵云龙,是清朝末年著名政治家外交家邵友濂的长孙。邵洵美生父是邵友濂次子邵恒,生母为晚清著名洋务派代表盛宣怀的第四毛爷爷画像,会在天安门广场挂多少年?邓公在多年前已经给出答案一声长啸远方传,昂首傲立望云端。在近代频频遭受列强与军阀压迫的年代里,在群英奋起的时代下,毛爷爷历经艰难险阻,带领党和人民迎战种种艰难,最终守得云开终见月,赢得了中华民族的胜利,向明清时期庞各庄不属于大兴县而属于宛平县上个月有一次和一个朋友吃饭聊天,聊天那个朋友博学多才,朋友突然说王大建你知道吗?清朝时期,大兴庞各庄不属于大兴?我问庞各庄不属于大兴属于哪?朋友说清朝时候庞各庄属于宛平县。我上网一
如果汉初不是刘邦带兵去打匈奴,而派韩信去打,还会有平城之败吗?平城白登山之围,是刘邦生平遇到最重大的挫折之一,被冒顿的匈奴军围了七天七夜,险些丢了老命。平城之败,本来是可以避免的。题主问,如果派韩信去,会有白登之围吗?以韩信用兵的韬略而言,上揭开真相中印边界争端到底是谁挑起来的?中印边界争端到底是谁挑起来的?古代中国和印度两国交往的历史有美好的见证达摩东渡宣扬佛法,玄奘西行求取佛法,那是多么浪漫美好而富有诗意!近代以前,中印两国从未因边界问题发生争端。但自粟裕与林彪堪称伯仲,他们在军事上谁更厉害?来看毛主席怎么评价新中国的十大元帅和十大上将各有神通,在他们中,粟裕和林彪在军事上的成就较为突出,他们二人常常令人有千载谁堪伯仲间之感。林彪是十大元帅中最年轻的一位,粟裕被称为十大大将之首。他们在军清朝第一名将,杀张献忠,灭吴三桂,立下赫赫战功爱新觉罗岳乐是清初名将,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孙子,曾被封为多罗安郡王。爱新觉罗岳乐骁勇善战,在顺治,康熙两朝都立下了汗马功劳。顺治三年,爱新觉罗岳乐跟随肃亲王征讨四川军阀张献忠,在2002年古墓出土一碗四千年面条,专家检测后发现,竟不是小麦做的关于面条最早起源于哪里这个问题,意大利和阿拉伯已经争执了一个世纪。然而就在他们争论的不可开交的时候,中国早在四千年前就已经拥有了面条这个消息震惊了整个世界。这碗四千年前的面条改变了改变东亚格局,推动日本侵华的日俄战争,到底是什么样的?1894年,中日爆发甲午战争,洋务改革的满清王朝败给了通过明治维新逐渐强大起来的藩属国日本,从此。日本以东方列强的身份加入到了20世纪初的瓜分中国浪潮之中。而在这一过程中野心逐渐膨酷吏为证廉洁狱中自杀,抄家结果寒酸,汉武帝追悔莫及说起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君主,绝对绕不开汉武帝。作为大汉王朝的皇帝,汉武帝确确实实尽到皇帝的义务了。在位期间,凭借着文景之治积攒下来的财富,汉武帝对外发动了多次战争,将骚扰汉人多年的匈她为国家做出了许多贡献,世人却只关注她的绯闻,她是谁?自从一九一二年孙先生领导着一帮仁人志士进行革命后,统治了中国五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退出了历史的洪流,一个崭新的时代来临了。这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军阀割据战火纷飞,劳苦的大众刚从封建制突出重围!红军如何踏上万里远征的漫漫征途?来源讲武堂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85年前,一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伟大远征取得了光辉的胜利,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所进行的万里长征。在这条漫漫征途上,共产党人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古代守城兵为何不推倒攻城梯?不是不想推,推了反而更麻烦我们一提到古装剧或者想象古战场时,首先最能想到的就是攻城的士兵拿着云梯依附攻城,我们在这里也会疑惑,为什么守城的士兵不直接把他的梯子掀翻?如果云梯真的这么容易解决,也不至于一直存在抗美援朝,中国给了朝鲜那么大的援助,朝鲜给过中国哪些支援呢?文夜谈编辑王图往迹在抗美援朝当中,我国先后派出的兵力超过290万人这其中有不少年轻的战士,就这么牺牲在了异国他乡!我们为朝鲜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那么,朝鲜又曾给过中国什么帮助呢?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