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赤壁之战基本上都是东吴打的,那孙权又何必跟刘备联盟呢?

  赤壁之战前,孙权必须要和刘备联盟。因为他当时的情况也不比刘备强多少。
  刘备在当阳被击败后,诸葛亮到柴桑拜见了孙权,并向孙权极力陈述共同抗曹之事。不过即便诸葛亮说破了天,也没有用。因为就以当时的情况看,曹操是冲着刘备来的,并未表露要打江东的意思,孙权和江东集团没必要蹚刘备这摊浑水。
  但事情就是这么巧。正当江东集团开会研究是否要与刘备结盟时,曹操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了江东。信的内容大致是说:我一南下,刘琮小儿就怂了,现在我麾下有八十万水军,想跟你孙将军盘盘道。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江表传》
  曹操写这封信,本意可能就是想在世人面前嘚瑟嘚瑟,顺便恐吓江东集团,让他们在刘备的问题上别多管闲事!否则惹急了,连江东一块削!并没有真的要揍江东的意思。
  但是,曹操丢过来的信,内容太霸道了,颇有把江东一勺烩的意思。
  于是江东集团的人在看到信的内容后,立刻就慌了。迅速分成了两个派别——人数占压倒性的是投降派和人数不多的主战派。权得书以示群臣,莫不向震失色;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三国志·孙权传》
  孙权看到大多数人选择主降,尤其是当年扶他上位的张昭也主张投降,他的心态和投降前的刘琮一样,哇凉哇凉的。他很明白江东士族的小算盘是什么——无非就是大家都是体面人,换了主子也不耽误他们照样吃香的喝辣的,而抵抗的胜率太低了,没必要拿身价去赌博。
  当时,鲁肃看到孙权在犹豫什么,就对孙权说道:别听他们胡扯,他们投降了,照样可以当官,而你投降了,你能得到什么?他们都是为了自己,又不是为了你。你为什么要把你自己的命运交到别人手上?肃对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原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三国志·鲁肃传》
  孙权听了鲁肃的话,想想也对,这才稳定了心态,决定抗曹。
  但这个时候,孙权还有两个问题待解决。
  首先,曹操是要抵抗的,但派谁去抗呢?
  第二,就以江东当前的形势来看,大多人都主张投降,这帮人肯定是靠不住的。孙权哪里还敢让他们出兵配合自己一起抗曹?如果这帮人中的某些人和曹操里应外合,阵前倒戈了,这仗还怎么打?而单凭孙权个人的那点家当,又能不能打赢曹操呢?
  关于第一个问题,好说。周瑜就是现成的抗曹元帅。另外再派程普、鲁肃协助,孙权想凑出一套"前指"班子,问题不大。
  但第二个问题,就不好办了。因为曹操的兵力大概在25 30万左右,江东属于孙权自己的兵马,只有大约5万人。而现在大战一触即发,孙权去哪里扩充人马呢?
  所以这个问题让孙权头疼不已。
  不过,正当孙权伤脑筋时,他想到了刘备。
  前番诸葛亮来游说时,说了刘备手上大约还有两万兵,孙权对此还有记忆。而且刘备伤曹操伤的深!他是绝对不可能投降曹操的!
  虽说,刘备那点家当不够看,但现在孙权也没别的选择了。既然要跟曹操死磕到底,放屁还得添个把风的呢!多个帮手总是好的。
  于是,孙刘联盟就此便定下了。
  这里要注意了。当时的孙刘联盟,不是整个江东集团和刘备的联盟,而是"江东集团中的孙权系与刘备的联盟" 。实际上周瑜带到赤壁的兵马,都是孙权系的兵马。其它拥兵自重的江东士族,并没有出兵助战。
  而且周瑜出兵前,还有一个小插曲。当时周瑜对孙权说:"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
  啥意思呢?    周瑜表示,你一共有五万孙家的铁杆部曲,都给我吧,对面确实不好打。
  后来孙权咋回应的呢?
  孙权搂着周瑜说:五万精兵确实不好凑,但我已经给你选好了三万精兵,且船粮战具全都备好了,随时能走。你和程普、鲁肃先过去,后续援兵我再给你派。能打赢最好,打不过就退回来再说,到时候我亲自跟那老贼决一死战!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快,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江表传》
  孙权这么安排是啥意思呢? 一般来说,有两种解读。
  一是认为孙权不信任周瑜,他要留一手。让周瑜先去试探,打赢了,他坐收渔利。
  二是认为孙权手上确实兵力不足,三万精兵都拨给周瑜了,他手上必须还得留点本,不然无法震慑江东的投降派。如果孙权当时一点家当也不留,或者他亲自带队去赤壁,可能江东的投降派直接就造反了。到时候,抗曹不成,连家也没了。
  这两种解读,不管是哪一种,归根到底都指向了一点,那就是孙权当时能派到赤壁与曹操死磕的兵力不多。
  因此总的来说。别看后来赤壁之战主要是周瑜的功劳,但就赤壁之战前的态势来看,孙权当时还真没有自大,瞧不起刘备的资本。
  此时的刘备可以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如果不拉拢刘备,江夏的刘琦兵力是敌是友?本来兵力不足的孙权还得防备江夏。拉拢了刘备,其实帮助有限,赤壁之战,刘备总投入兵力才2000人,可以说对胜利影响微乎其微。天下大势
  要想看待一场战役,首先不是看简单的兵力对比,也不是看统帅是谁,而应该先看看天下大势 ,看看这场战役之外的东西。
  公元208年7月,曹操征兵准备攻打荆州刘表。不料,人还未到,在8月的时候,刘表就一命呜呼了。
  刘表死后,次子刘琮 即位,然而他尚且年幼,不能掌权,在蔡瑁、张允等人的强力劝说下,只得投降曹操,拱手将荆州让给了曹操。
  此时的刘备屯兵于南阳郡的樊城,因为势力弱小 ,他尚且不知道曹军南下,更不知道刘琮已经派遣了使者去联络曹操,只等到了宛城才知道,这个时候他自然不会以鸡蛋碰石头,只能率兵离开,并沿途收拢了不少不想跟着刘琮投降曹操的人。
  曹操的本来目的是荆州,可是荆州手到拈来,刘备也被他赶得如同丧家之犬,他就觉得不满足了,于是干脆决定顺便将孙权给灭了。
  而孙权此时在干嘛呢?他正在准备攻略江夏 ,江夏此时是由刘表的大儿子刘琦 镇守,江夏还没打下来,听闻曹操已经征了十万水军准备讨伐自己,顿时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刘表死后,孙权派遣鲁肃 去探听虚实,鲁肃发现了刘备这一支势力还不小,就准备拉拢他,以共拒曹军。
  其实在这个时候,刘备势力弱小,鲁肃本意是引为己用,而不是平等的联盟,只不过后来刘备到了江夏,并领了刘琦的势力,这才开始跟孙权平起平坐。
  东汉末年,天下十三州 ,除了交州 跟中原太远,基本没有存在感,益州 被刘璋占据,扬州 大部分就是孙权的疆域,而刘备此时其实是连立足之地都没有的,谈不上一个势力,等同于流窜兵团,而其他地方都可以算是曹操的地盘。
  代表刘备的是荆南四郡,其实这个时候不在他手上曹操飘了
  赤壁之战以前的曹操,可以说是处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人生巅峰,在去年才刚刚扫平了华北袁尚的残余势力。
  此时的大敌就三家:益州刘璋 ,江东孙权 ,以及荆州的刘表 。
  益州和江东向来是易守难攻之地,而且刘焉刘璋父子在益州经营多年,江东也是经过孙策孙权兄弟二人扫平了不服势力,只有荆州相对来说内部没有那么坚定,刘表之下的荆州家族势力强大。
  所以从208年年初,曹操就开辟玄武池来训练水军,准备攻打刘表,并于7月份正式开始进军。
  可是刚刚开始准备进攻,这好消息一个着刘表的继任者刘琮居然派来了使者前来投靠。
  十三年春正月,公还邺,作玄武池以肄舟师。汉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夏六月,以公为丞相。
  秋七月,公南征刘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阳,刘备屯樊。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备走夏口。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此时的曹操,挟大势而南下,人还未至,荆州已经到了手中,怎能不心花怒放?
  在刘琮的投降下,荆州毫无抵抗之力,只是刚到襄阳,屁股还没坐热,听说刘备不久前才从襄阳离开 ,正好想起了当年他对自己的背叛,于是曹操亲自率领精起5000人去追杀刘备 ,可惜最终还是被他跑了。
  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及於当阳之长坂。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荆州手到擒来,曹操这个时候就开始志得意满了,终于忍不住了,就开始给孙权写了一封示威的书信 ,希望他能学学刘琮,早点投降,也免得自己辛苦。
  曹操的信上是这样说的:"我最近奉天子之令,讨伐你们这些有罪之臣,大军南下,刘琮束手而降。现在又招募了80万水军,准备跟孙将军在吴地来争个高下。"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资治通鉴》
  就这封信而言,可以判断,此时的曹操其实心态有点飘了,《孙子兵法》中有言"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在势力对拼之中,向来直接攻城都是下下策,而曹操此时的示威信虽然勉强可以算作"伐交"的一种,也就是攻心,可是这个时候大军还未到,军势未成,恐吓并没有多大作用,只是给了东吴准备时间而已。
  要是没有这一封信,等大军直接兵临城下,也许会是另一个局面。孙权慌了
  也是208年这一年,春季的时候,孙权就令周瑜为前部大都督,讨伐江夏,还在准备从刘表手上啃下一块肉来。然而,这块肉还没啃下来,骤然听闻刘表已经挂了,就连忙派鲁肃前去打探消息,考虑以后如何针对荆州。
  不料,鲁肃刚到荆州,就听闻刘表的继任者刘琮已经投降。
  但是在当阳的时候,鲁肃却意外地结识到了逃亡到此的人,他们就是刘备一行,因为刘备的军师诸葛亮跟孙权麾下的诸葛瑾是亲兄弟,大家都是士族,也就攀上了关系。
  鲁肃看到刘备如今如丧家之犬一般,就问道:"刘豫州,如今您这是打算到哪儿去呢? "
  刘备说:"苍梧郡太守吴巨是我的老朋友,我打算去投奔他。"
  鲁肃又说:"孙权孙将军聪明仁惠,敬重与优待贤能之士,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附于将军,如今已经有六郡之地,兵精粮足,足以成就一番事业。您还不如去去跟孙将军联络联络感情,共谋大事 。而吴巨本身才能平庸,而且身处偏远,他的地盘也即将被人吞并,实在不是一个好去处。"
  从鲁肃与刘备的对话可以看出,其实鲁肃是想将刘备招募于孙权麾下 的,因为刘备失去了刘备的庇护,以前又得罪过曹操,所以有拉拢价值,而且关键是他没有地盘,这才是孙刘联盟的本质 。
  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 ——《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
  等鲁肃回去之后告诉孙权一个惊天噩耗,刘琮投降了,而曹操已经率领了数十万兵马,准备来攻打自己。
  孙权连忙召集群臣商议,令他更加背脊发凉的是,他倚为重臣的张昭等人,居然听闻曹操的消息,不断不为他出谋划策,如何抵抗,反而都劝他"不如降了吧! "。
  孙权自然是不肯的,可是会上除了一言不发的鲁肃,全部都已经统一了说辞人,让他如坐针毡,不敢反对,让他赞同却也是万万不可的。
  没办法,孙权准备尿遁,起身去更衣。这时候鲁肃居然从后面跟了上来 ,孙权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捉住他的手,问道"你想说什么?"
  鲁肃的一席话,让孙权如在三伏天喝了一杯冰水一般舒坦,他说"刚才,我观察众人的议论,发现他们都是想贻误将军,不足以与他们商议大事 。像我鲁肃这样的人,可以投降曹操,可是将军却不行。为什么这样说呢?现在我去投降曹操,曹操一定会把我交给乡老们去评议,以确定名位,最终还是会做一个下曹从事,以后还能步步升官。可是将军投降了曹操,曹操能给将军何等官职呢?"孙权听了之后叹息道:"这些人的说法,太让我失望了。如今,只有你跟我想一样。"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臣下,莫不响震失色。长史张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拮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鲁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资治通鉴》
  就这样,在鲁肃的劝说下,或者说安慰下,孙权终于安定了心神,并将领兵在外的周瑜给招了回来,给了他3万兵马,让他和程普分任左右都督,准备迎击曹操。刘备才是赤壁之战的胜利者
  有人说,孙权之所以跟刘备联盟,是看中了刘备的势力,并说关羽麾下有一万水军,其实这种说法是有点可笑的 。
  为什么可笑,我们从刘备此时的身份来谈。
  公元201年,刘备因为被曹操撵着杀,迫不得已之下,投奔了荆州刘表,而刘表对他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毕竟他之前寄人篱下好几次,最后都让人鸡飞蛋打了。
  于是,刘表给了他一块栖身之地——新野 。刘备在这个地方一呆就是好几年,直到刘表病逝。
  而新野是什么地方呢?不过是南阳郡下属的一个县而已,可以想象,寄人篱下的一个县能养活关羽一万水军吗?
  而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我猜测大概是因为诸葛亮对孙权说的话,他说刘备现在可以拉起的部队,有收拢的之前残军加上关羽麾下的共有一万左右,再加上江夏刘琦麾下也有一万于众,意思是可以与孙权共拒曹操。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资治通鉴》
  可是,诸葛亮此时是作为刘备的使者,试图跟孙权联盟,肯定有虚抬自己地位的想法,刘备麾下残军都能有一万精甲,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
  因此,在刘备联络孙权之前,其实他麾下最多也就几千残兵,根本谈不上实力强大。
  不过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刘琦。
  刘琦是刘表的长子,但是刘表的正妻早亡,后来娶了荆州大族蔡家之女为续弦,这也是一种联姻,后来蔡氏生了儿子刘琮之后,为了跟当地士族打好关系,刘表不得不疏远刘琦。
  在刘表死之前,刘琦就在江夏做太守,而刘表病重的时候,刘琦本来准备回来探望的,却被刘表的妻子蔡氏的弟弟蔡瑁以及蔡瑁外甥张允等人拒之门外,不让他进城,无奈之下只好返回江夏。
  江夏因为紧挨着孙权的势力,处于前线,所以有一万余兵力是可信的,而刘备被曹操撵走之后,暂时就寄居于江夏,其实是以客将的身份,而不是主将,主人是刘琦。
  刘备此时连刘琦的兵力都算在自己麾下,可以说已经反客为主,吞并了刘琦的兵力,更有意思的是,第二年,刘备以刘琦的名义夺了荆南四郡,不久之后刘琦就病逝了。
  总之,这个时候的刘备还是比较弱的,根本谈不上跟孙权联盟,而赤壁大战之中,孙权一共出兵30000,刘备的兵力其实只有2000人,这2000人分别由关羽和张飞统帅,并不归周瑜指挥。
  (刘备)乃乘单舸往见瑜,问曰:"今拒曹公,深为得计。战卒有几?"瑜曰:"三万人。"备曰:"恨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瑜曰:"受命不得妄委署,若欲见子敬,可别过之。又孔明已俱来,不过三两日到也。"备虽深愧异瑜,而心未许之能必破北军也,故差池在后,将二千人与羽、飞俱,未肯系瑜,盖为进退之计也。——《江表传》
  与其说是来迎战的,不如说是刘备随时将自己身家带在身边,不然2000人关羽、张飞任何一人统领足矣,何必劳烦两位大将?
  从结果上来说,战前的刘备从被曹操追打的"丧家之犬",而到赤壁之战后,有了江夏这个一郡之地,并且能跟占据江东六郡的孙权建立攻守同盟,可以说,他才是真正的大赢家。
  孙权为何要跟刘备联盟?
  总结之上的内容,可以得知,孙权跟刘备事实上确实有联系,可是赤壁之战说是联盟,其实有高抬刘备势力的嫌疑,从最初联络的初衷可以大胆猜测,鲁肃是希望为孙权招揽人才,这才跟他们联络的。
  当然,并不是说他们这一支军队就毫无意义,其实也是有的,主要的关键人物在于——刘琦,刘琦是江夏太守,仔细看当时的地图,如果要将曹操大军拒之于外,江夏是一个很重要的战略要地。
  如果江夏在自己一方还好,如果在曹操一方,势必更加难打,这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也许帮不了忙,但是绝对能坏事。
  关键是此时的江夏到底谁说了算 ,到底是刘备已经做主了,还是刘琦才是正主?不得而知。
  可是历史上,却是都能承认这一战是刘备和孙权联盟共拒曹操的,这也是大势,谁叫后来三分天下了呢?而且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们开始了十几年的共同抵御曹操的同盟。
  当时的情况是曹操亲自率领号称百万大军,攻打东吴的。东吴的群臣中分为两大派:以谋士张昭为首的投降派;和以周瑜为首的主战派。开始的时候,周瑜也是犹豫不决,是诸葛亮用激将法把周瑜逼上抗击曹操这条上道的!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曹操率领号称百万大军来攻打东吴,东吴的君臣是吓得六神无主。以张昭、顾雍、张纮、步骘为首的一些谋士都极力主张投降曹操;以鲁肃、程普、黄盖、韩当等一些武将都主张和曹操拼个你死我活、鱼死网破,是坚决不退一步。这些人是天天辩论,把孙权的脑袋都吵得嗡嗡作响,都大了。最后,孙权招大都督周瑜来定夺此事。
  周瑜从鄱阳湖是昼夜奔向柴桑郡,周瑜一回来,张昭为首的一些谋士都来拜访陈述和曹操对决的利害关系,周瑜也不表态;张昭等人走后,程普、黄盖、韩当等武将们又来了,都劝说说周瑜不能投降,必须和曹操决一死战。这些武将走后,鲁肃引诸葛亮来见周瑜。
  周瑜问诸葛亮有何高见?诸葛亮说:"曹操会用兵打仗,天下没有人能敌。吕布、袁绍、袁术、刘表,都被曹操给灭了。我看东吴还是投降吧!"这时鲁肃憋不住了,说:"你叫我家主公屈身受辱国贼!"诸葛亮说:"我有一计,只要你们东吴用小船给曹操送去两个人,曹操的百万大军可退?"周瑜问:"哪两个人?"诸葛亮说:"曹操是好色之徒,久闻江东乔公有二女,大乔和小乔,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周瑜说:"你说曹操为二乔而来,有何凭证?"
  诸葛亮于是就郎颂《铜雀台赋》:
  "……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古时"乔"本作"桥",二乔,一语双关)于东南兮,乐朝兮与共。"
  周瑜是个武将,领兵打仗行,但是对诗词理解不透,被诸葛亮给忽悠了。周瑜听完大怒:"曹操老贼欺人太甚?"诸葛亮假装说:"不就是两个民女吗?"周瑜说:"公有所不知,大乔是孙伯符的夫人,小乔是我媳妇!"诸葛亮感紧赔罪,说:"将军赎罪,我真的不知道!"
  第二天,孙权招见周瑜,问是和是战?周瑜说:"臣决定与曹操决一死战!"于是孙权就命周瑜为大都督,赐上方宝剑,率领大军破曹操。
  水战乃孙权占优毋庸置疑了;但面对曹操强大阵容,肯定需要陆战刘备加盟了;更重要的是,需要诸葛亮的献计献策。
  赤壁之战,是决定汉末政局走向的关键战争。战争的结果,是处于弱势的孙权和更为弱小的刘备联合起来,以少胜多,阻止了曹操向南扩张的势头,直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地缘格局。此战,曹操失利的前提,是孙权和刘备抱成了团。但当时的刘备连连败于曹军咄咄逼人的攻势,手上已经没多少本钱,孙权还有什么必要跟他联合呢?
  我们先来对比一下对战三方的兵力。
  曹军方面,曹操自己的说法是"今治水军八十万众",当然这是曹操在外交层面的虚张声势和虚言恫吓,而且也的确对江东阵营的文官集团,起到了震慑的威力。但在周瑜这个内行看来,曹操撑死了只有20余万兵马,而且其中的7、8万还是新接收的刘表水军,指挥起来不是那么顺畅。
  孙刘联军是多少呢?《资治通鉴》中记载,周瑜分析局势之后对孙权说,他只要有5万精兵,就能制服曹军,让孙权不要过于忧虑。可孙权明确告诉他:"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
  可见孙权即便紧急动员,短时间内只能凑足3万兵力,但后续再顶上2万,应该还是能做到的。
  至于刘备,兵力只会更少,不会更多。为啥?因为长坂坡之战。
  此前,刘表病逝,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曹操趁机率军南下,荆州官员自知不敌,半挟持着刘琮投了曹。那时刘备还依附刘表父子,屯兵樊城。
  由于刘琮这边太快掉链子,刘备根本来不及组织兵力抵御,只好弃城而逃。途中十多万百姓跟着他,拖慢了逃跑的速度,在长板坡被曹操率虎豹骑追上。
  虎豹骑是曹操精心练出来的精锐骑兵,战力超强。一场激战后刘备大败,妻子儿女都丢了,仅率赵云、张飞、诸葛亮等数十骑逃走。虽然后来赵云救回了幼主刘禅和甘夫人,但刘备至少有两个女儿不知所踪。
  刘备本来的计划,是前往存有军用物资的江陵,以那为据点继续对抗曹操。但身边只剩这么点人,去了光有物资也无用,说不定还会被江陵本地军阀给吞并,便改变主意去了江夏。
  江夏是刘表长子刘琦的地盘,他和刘备的关系向来较好。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刘备到江夏时几乎没兵了,就算刘琦愿意将自己的兵马交给他,也不会太多,数量顶多一两万。
  而且刘琦的部队,还不是孙权那种专门挑出来的精兵。毕竟刘琦也没太大的能力,政治、军事上都不突出,将一弱,兵也就弱了,无法和孙权的相比。
  后来曹操对他们的评价:"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也很能说明这一点。曹操大半辈子观人阅事无数,他的眼光应该不会差到那里去,只能是孙权的确胜过刘琦一大段。也就是说整场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孙权一方为主,打仗时出的力也最大,刘备、刘琦提供的兵力,更多是起到壮壮声威、辅助攻击的作用。
  那么,既然赤壁之战基本上都是东吴打的,火攻曹船之计也是周瑜部将黄盖提出来的,这就代表着即使没有刘备,孙权也能赢,那他又何必跟刘备联盟呢?
  这就要提到一个老话题——"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了。而孙权选择跟刘备联盟,主要基于的是政治方面的因素。
  众所周知,孙家在东吴的基业是由孙权之兄孙策打下来的,孙策英勇善战,人们将他与西楚霸王项羽相比,送其外号"小霸王",在他的武力压制下,盘根错节的东吴势力虽然仍存异心,却不敢明着反抗,表面上保持服从。
  但孙权继任时只有19岁,名声不显,威望不高,各大世家不服他。庐江太守李术更是公开反叛,宗室内部庐陵太守孙辅则通敌曹操,还有豫章、会稽等地数万山越伺机作乱,整个东吴动荡不安。
  好在孙权特别擅长于权谋,重用周瑜、程普等旧臣统御诸将平定叛乱,又广招贤才聘求名士,终于安定了地方大族及宾旅寄寓之士之心,稳定了东吴的局势。可东吴各大士族经营多年、根深蒂固,孙权的团队里头本土势力很大,团队的离心力实在堪忧。因而,孙权很受掣肘,推行什么措施、下达什么命令,官员们都以本地利益为出发点。就说曹操南下这件事,东吴本地的官员们都劝孙权投降算了,还能混个一官半职,就算打赢了东吴伤亡也会很重,不划算。
  说白了,不管谁占据东吴,都有用到本地世家大族的地方,在谁手下混不是混?东吴之主是孙权还是曹操压根不重用,反正他们对谁都没多少忠诚度。
  这点上孙权和刘琮的处境挺像,刘琮也不想降曹,硬是被裹挟着降了。但孙权比刘琮强太多,他没有屈服,而是积极思考怎样才能说服东吴世族同意与曹操开战。这一想,就想到了抗曹立场同样坚定的刘备。
  刘备是没多少兵,军事上帮不了太大的忙,但他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汉室后裔、当朝皇叔的身份!而且天下人也都知道他要匡扶汉室,占尽了大义名分。与他结盟,孙权就增添了说服东吴各方的筹码。事实也如此,刘备的加入,打消了东吴内部投降的倾向,使主战派占了上风。"诸葛亮舌战群儒",其实正是这种状况的体现。
  可孙权万万没想到,出力最少的刘备,最终却获利最多。只能说他还太年轻,斗不过老谋深算的刘备。不过,这也为孙刘之间后来的决裂埋下了隐患。
  正如题主所言,赤壁之战基本上就是东吴的周瑜领衔主打的,但孙权能够与刘备联盟,可见碧眼儿的高明之处远在周瑜之上。
  孙刘联盟的形成,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刘备的江湖地位,决定了刘备集团具备了与孙权平起平坐的实力;
  二是时局的需要,孙权需要刘备这个盟友。流浪江湖的刘备,并非一直在打酱油
  刘备带领关羽、张飞从参加镇压黄巾军起义后,就开始其了一生颠沛流离的军事生涯。
  先是投奔公孙瓒,之后是投奔徐州牧陶谦,然后投奔曹操,再后是投奔袁绍,最后是投奔刘表。
  在这整个过程中,刘备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替人打工,因为寄人篱下,名分已定,尽管各路诸侯对刘备非常客气,但并不是平起平坐的联盟关系。
  刘备代领徐州牧之后,就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方诸侯。特别是在投奔曹操后,老曹经过一系列骚操作,刘备就变成了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这都是朝廷任命的,尽管没多少直接实际的利益,但这些虚名还是有价值的,并不比老罗将刘备包装成刘皇叔的效果小。
  江湖上还是认可这个东西的,这也代表着一定的实力。
  如果刘备不具备一定的实力,曹操也不会给与刘备这些东西;既然曹操给与了这些东西,就说明刘备具备实力,江湖上也就认可了刘备的存在。
  曾经是北方最大诸侯的袁绍尚且借助于刘备的力量,孙权干嘛不找个垫背的呢?
  《三国志·袁绍传》记载:
  众数十万,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
  建安四年(199年),袁绍灭掉公孙瓒之后,一统河北,占据了青幽并冀四州,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势力。
  此时的曹操,势力远不如袁绍,况且刚刚经历了"衣带诏事件",心中悲催,而刘备又叛离攻占了徐州。
  即便如此,袁绍也不敢掉以轻心,不仅派遣使者联络穰城的张绣及荆州的刘表,同时也想到了刘备。
  这就是合纵连横的老套路,不管能不能尿到一个壶里去,起码不能把中间势力推到敌人那里去。
  刘备被曹操击败后投奔袁绍长子、青州刺史袁谭,袁绍出邺城二百里迎接刘备。
  此时,刘备已经战败,关羽还归顺了曹操,即便如此,袁绍也没有轻看刘备。
  袁绍的势力远在曹操之上,袁绍对待刘备尚且如此。
  面对势力强大而且势头正盛的曹操,孙权没有必胜的信心战胜曹操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已经灭掉了袁绍、刘表,实力爆棚,大兵压境,江东孙权岂能没有压力?史实也证明,此时整个孙权集团几乎是一片投降之声。
  尽管刘备在长坂坡战败,但其精英团队尚在,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都跟随刘备左右。这时的刘备,远比官渡之战前更具实力。这一点,孙权应该非常清楚。
  虽然周瑜力主对抗,但孙权实在是没有把握。看看左右,孙权一时也找不到可以联盟的势力集团,远没有袁绍当时的日子好过。
  对于刘备在赤壁之战的具体表现,那是另一回事,但就当时的局势而言,孙刘联盟是明智的。
  退一步说,就算刘备起不了多大的作用,那也没有势力威胁江东。
  由于疫情的原因,周瑜一把火就把曹操烧回了北方,但周瑜与曹仁的江陵争夺战又持续了一年多。在此期间,刘备的势力确确实实给与周瑜很大的帮助。
  或许没有刘备的支持,周瑜一样能挤走曹仁,但起码会困难很多、需要的时间更长。
  这足以说明了孙权与刘备联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刘备不是投靠孙权而是与之结盟,其中有些缘故
  刘备与孙权的联盟,与之前刘备投奔曹操、袁绍、刘表的情况不同。
  虽然他们对刘备都很客气,但主次关系非常明确,最多是主宾关系。在人家主人的地盘上,刘备是客,客人就该有客人的样子。
  孙刘联盟却不同,两家是结盟而不是主宾,虽然刘备依然低调,孙权也把妹妹嫁给了刘备,但在荆州这个地盘上,主次关系并不明显,都应该是主人。
  虽然刘备口口声声说借荆州,但从一开始就没打谱要还。
  孙刘联盟的形成也与刘备最初的打算有关。
  长坂坡战败后,不管是真是假,刘备对鲁肃说是要去投奔交州苍梧太守吴巨。
  设想一下,如果刘备不去交州的话,又会在哪里落脚呢?
  这时候主动去投奔孙权,就跟投奔曹操、袁绍、刘表一样,没有任何话语权。先不说刘备跟孙权没啥交情,孙权能否收留并未可知。即便孙权愿意收留,刘备也只能是替孙权做炮灰;如果孙权再次战败,刘备不仅再次自取其辱,恐怕脱身更难。如果孙权抓住刘备而把他交给曹操换取暂时的平安,刘备岂不做了替死鬼?
  这时候,孙权如果没有点姿态,刘备就干脆继续南行了。
  但孙刘联盟就不同了,啥事都需要协商,孙权不可能勉强刘备做什么。合适就合作,不合适再走人不迟。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既然孙权都不怕曹操,刘备又怕啥呢?打不赢再跑了就是,这事又不是没做过。
  别的都不好说,就刘备像泥鳅一样能够屡屡在绝境中脱钩而去,的确是个本事,不服还真不行。
  善败也是一种能力,屡败屡战,最终总有赢一回的可能。
  豹眼评语:
  火烧赤壁的确是偶然了些,刘备集团没使上多大的劲,如果像官渡之战形成对峙的话,情况就绝不会如此。
  兵不在多而在精,就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这几杆枪,加上诸葛亮的智谋,的确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
  从赤壁之战的主要战役来看,刘备集团发挥的作用的确不大。但就当时的局势而言,孙刘联盟在整个战役中的作用还是显而易见的。
  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来说,不管多么困难,几乎所有的战役都部署预备队,其目的就是预防意外情况的出现。
  赤壁之战,刘备集团看似成了预备队,但对于稳定整个战役,意义重大。
  历史最终走向了鼎足天下,就足以说明孙权、周瑜、鲁肃及刘备、诸葛亮等都是高人,不是一般人的智慧所能及的。
  不管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出力多少,必须给与他们应有的肯定。
  注: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删除。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举足轻重的一场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孙权和刘备联合抗击曹操。双方在赤壁一带发生大战,周瑜统帅的东吴水军,以火攻大破曹军。战后,曹操留下一部分兵力驻守江陵,自己率领主力北归。周瑜和刘备分兵夺取了荆州的南部郡县,奠定了鼎足三分天下的基础。
  在这次战役中,我们可以看到,抗击曹军的主力实际上是东吴的水军,而刘备的兵力相应很小。在战役过程中,刘备为了夺取荆州在江南的四郡,就向周瑜建议,用张飞和一千人马配合周瑜攻打江陵,而周瑜借给自己二千东吴精兵,让自己率领攻打荆州江南的四郡。在得到了周瑜的同意后,刘备凭借着周瑜借给的二千精兵才拿下了江南四郡,有了自己的立脚点。
  刘备的兵力弱小,在后面的鲁肃和关羽的单刀会上,双方的言谈中也有显现。当时关羽对鲁肃说,在赤壁之战的时候,刘备也率领军队参加了战斗,应该在战利品里分得一份。东吴不应该来索取土地。鲁肃当即就驳斥关羽的话,他说当时的刘备经过长坂坡的大败,兵力还不满一校之众。是孙权怜悯刘备的处境,没有立足之地,才将土地借给刘备容身。关羽听了也无言以对。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赤壁之战时,刚刚经历大败的刘备确实没有多少实力。至于说诸葛亮到孙权那里请求联盟的时候,说自己还有关羽和刘琦的军队两万人,应该只是个虚张声势的数字罢了。
  那么,既然赤壁之战中主要依靠的是孙权的东吴人马,那么孙权又何必非要和刘备联盟,使得战后刘备得以攻城略地,开创自己的基业,为自己多树立一个竞争对手呢?
  这主要的原因还是孙权对抗曹操的需要。当年曹操南下,轻易夺取了荆州,在长坂坡击溃了刘备的主力。在这个时候,曹操收编了荆州的军队,拥有了强大的水陆军。他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江东的问题,便写信威吓孙权,企图逼迫孙权投降。
  当时孙权的手下,大部分被曹操的强大兵力所吓倒,都纷纷要求孙权投降。但是,孙权的心中,有着称帝的梦想。他最后在鲁肃和诸葛亮的支持下,决心抗曹。在这个主要的战略下,联合刘备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这是因为,曹操和刘备两人有不共戴天之仇,相互之间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孙权要和曹操作战,刘备是最可靠的盟友。在当时,刘备迫于曹操的压迫,正准备南逃苍梧。这个时候,孙权和刘备一起共抗曹操,一定会得到刘备的认同。从战略上来说,以两弱敌一强,是当时双方最好的战略选择。所以,双方才会一拍即合。
  其次在兵力方面,以孙权当时的兵力对抗曹操,虽然周瑜十分自信,可大家都心里没底。而刘备虽然遭受了长坂坡的大败,但还是拥有一定的军事实力。更重要的是,刘备手下还拥有关羽、张飞这些号称"万人敌"的能征惯战的勇将。他们长年和曹操作战,拥有比东吴更丰富的对曹的作战经验,有着强大的战斗力。如果东吴军队有了他们的协助,对抗曹军会更有把握。
  在孙权和周瑜商量抗击曹操的时候,周瑜向孙权要求五万兵力,保证打败曹军。但是孙权只能给他三万精兵。这个时候,刘备的两万人马正好能够弥补周瑜兵力的不足。虽然刘备的部队在刚刚遭受失败后,战斗力有所降低,可也能为东吴提供很大的帮助。
  尤其是关羽的军队,在赤壁之战后,关羽执行了"绝北道"的作战任务。他亲自率领军队直插曹军的后方,切断曹军的后方交通线。在关羽的配合下,周瑜经过一年的争夺,终于拿下了由曹仁镇守的战略重镇江陵。这也是关羽事后理直气壮的对鲁肃夸口的战功。
  第三个原因是战场形势方面。当时,曹操占有荆州,处于长江的上游,孙权所处的下游战略形势十分不利。这样,刘备当时占据的夏口,战场形势十分重要。这个地区连接着汉水和长江水道,刘备占有这个地区,就可以切断曹军汉水和长江之间的联系。这样,曹操只得从荆州出兵,直接在赤壁与周瑜交手,而刘备则保护周瑜北方侧翼的安全。在刘备和周瑜的密切配合下,孙刘联军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最后一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微言轻的孙权要借重刘备的声望。在当时,孙权接过孙策交给他的职位时,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不要说外部人员,就算是家族内部,对他也是看轻的。在孙权的手下,有着像张昭这样的老臣,威信要远胜过他。
  在曹操的威吓信送到江东的时候,以张昭为首的绝大多数臣子都要迎接曹操,向他投降。只有鲁肃一人持反对意见。最终孙权确立抗曹的方针时,不得不采取了用佩刀砍断书案的极端形式。我们从这里就能够看到,孙权在当时是何等的孤立。这也和他威信没有确立,大家对他不信任有着直接的关系。
  刘备是转战北方的枭雄,连曹操对他都口称英雄,忌惮三分。在这个时候,孙权如果和刘备结盟,他就可以借重刘备的威名,来确立自己的威信。如果战事顺利的话,一战成功,孙权就会获得他久以想要的名声,巩固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
  果然如孙权所料,在赤壁之战后,过去那些看不起的老臣都开始对他刮目相看。在祝捷会上,张昭来致贺词的时候,孙权对于这个东吴威望最高的老臣,直接出言挖苦。孙权说,你不要说了,如果当初听了你的话,现在我早就要饭去了。就这样,在一片哄笑声中,孙权拿回了他的权威。
  结语:
  在赤壁之战前,孙权和刘备结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虽然抗曹的主力是东吴的军队,但是,从战略上、战场形势上、兵力上和孙权的威信等方面来看,刘备的加盟对孙权的帮助很大。正是刘备的加盟,增加了赤壁之战胜利的把握。
  正是因为以上的原因,孙权才会采取了和刘备结盟的战略。双方在后来的岁月中,密切配合,给了曹操以沉重的打击。但是,由于孙权和刘备的战略冲突,造成了双方在荆州归属上的矛盾,最终双方兵戎相见,这就不是双方在赤壁之战时就能够预见到的了。
  赤壁之战刘备实力不弱,而且出力不少,可不是什么可有可无的小角色,孙权当然要拉拢他了。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曹操挥师南下攻打荆州。八月,不等曹操攻入荆州,刘表就因病去世。鲁肃得知消息以后,认为曹操夺取了荆州下一个,目标肯定是江东。刘备是一个枭雄,又和曹操有仇,因此劝孙权联合刘备一同对抗曹操,并主动请缨出使荆州,去联系刘备。
  不过此时鲁肃主要是看中了刘备久居荆州,素有人望,所以有意借刘备之手拉拢荆州的各个势力,或者是让刘备出面招抚荆州部众,以为己用。然而当鲁肃到夏口时,刘表的继承人次子刘琮已经投降了曹操,刘备在当阳被曹操追兵追上,遭到惨败,逃到江夏。曹操夺取了襄阳、江陵,荆州大部已经被曹操控制,原定计划已经不可能实行。
  不过好消息时刘备虽然战败,但是手下还有关羽的一万水军。此外江夏还有刘表长子刘琦的一万多士兵。刘琦和刘琮因为继承权问题矛盾极大,一向亲近刘备以自保。刘备到江夏以后,刘琦自然是热心接待。这么一来刘备手下也有了两万军马。
  看惯了《三国演义》的人习惯了动辄几十万大军的描写,觉得两万人马微不足道。不过历史上在东汉末年两万人可是一支非常强大的军事力量了。
  像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袁绍占据河北四州,能出动的兵力也不过十万而已。而在赤壁之战时,周瑜统帅的江东军马也只有区区两三万人。刘备的两万人可以让孙权在一线和曹操对抗的部队翻一番,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虽然说孙权实际可调动的部队不止这么点,但是曹操毕竟有二十万大军,孙权还需要分兵防御合肥等方向,因此刘备的力量还是很宝贵的,自然需要拉拢。
  而且在赤壁之战时,刘备也出了不少力。像《三国志·武帝纪》里就提到曹操"至赤壁,与备战,不利"。这固然有刘备名气大,曹操不愿意承认输给周瑜的因素,但是至少可以证明赤壁之战时刘备不是一个摆设。
  此外曹操虽然夺取了荆州,但是毕竟刚刚占领,统治还不稳固。刘备久居荆州,深得人心。孙权既然要和曹操对抗,那么肯定不是击退曹操就结束了,而是要顺势夺取荆州。
  要夺取荆州,刘备这种熟悉荆州地理、人物的地头蛇利用价值也是非常大的。在赤壁之战以后,周瑜率军攻克江陵,刘备在期间也是功不可没。
  所以孙权如果要和曹操对抗,那么拉拢刘备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谢谢邀请。
  赤壁之战,《蜀书》记载甚少,细节大多记录在《周瑜传》里,让人感觉赤壁之战都是东吴在打,实际上是孙刘联盟共同抗击曹操。不过是周瑜唱主角,让人感觉不到刘备的存在。
  如果从曹操的表现来看,也真的是让人大跌眼镜,还没怎么打便落荒而逃了。
  那么,孙权为何跟刘备结盟呢?减少风险投资
  赤壁之战前夕,孙权先后收到了三方面的信息。1)曹操来信,将率领80万大军来东吴和孙权见个面,打个猎,聊聊天。2)诸葛亮前来拜访孙权,请求出兵相助,并告知其刘备方大概有两万将士。3)周瑜夜见孙权,认为曹军最多15万陆军和7万多水军,经过长途跋涉身心疲惫,水土不服可能导致感染疾疫,另外时逢冬季,曹军战马草料匮乏。因此,他请求孙权许其精兵5万,便可以力克曹军。
  孙权当即同意先拨3万精兵给周瑜,其他不日后将陆续抵达,作为其后援。同时,他嘱咐周瑜,有把握打赢就打,打不行便撤退到江东,由自己来对抗曹军。
  尽管孙权与曹操势不两立,想要与其决一死战,其实他心里还是算了笔小账。曹军毕竟来势汹汹,自己的5万去硬杠曹操的20万,极有可能是有去无回。
  但是,周瑜已经拍了胸脯,自己也不能驳了他的面子。而刘备那里恰好有2万人马,如果孙权选择与他联盟,便可省下2万人马及其粮饷。如此,周瑜战败不过折了3万人,万一赢了就赚了个荆州。备用计划
  周瑜乐呵呵地领兵前去樊口,和刘备会师去了,他压根不知道孙权还留了一手。孙权对他说2万人马后到,其实不过是权宜之计,他早就另有打算了。
  十二月,孙权自将围合肥,使张昭攻九江之当涂,不克。
  原来,就在周瑜、刘备在赤壁大战曹操之时,孙权率军突袭合肥,同时派张昭进攻当涂,可惜没有成功。
  由此可见,孙权实在是精明得很啊,他不但骗过了曹操和刘备,就连周瑜、鲁肃都隐瞒了,好一招声东击西,曹操以为孙权志在荆州,谁知道他竟意在九江郡,也就是说,企图将其北防线推进到淮水流域,从而减轻东线关隘濡须口的防守压力。那么,刘备又为何甘为配角呢?
  自从诸葛亮前去东吴搬救兵后,刘备日夜在樊口眺望,站在他的角度来说,当然希望东吴能派来10万大军,那么便有资本与曹操一较高下了。
  不过,周瑜是来了,不过只带了3万水师,刘备当即感叹"可惜少了!"然而周瑜却信心满满,刘备心里直发毛,想再和鲁肃好好谈谈这个合作事宜,毕竟当初就是鲁肃过来接洽联盟事宜的。没想到,被周瑜一口拒绝,"受命不得妄委署;若欲见子敬,可别过之"。
  周瑜的言下之意就是在向刘备表明身份,我就是孙权委任的统帅。刘备便不好说什么了,对他也没什么信心,名不见经传的周瑜带着3万人,还敢挑战身经百战的曹阿瞒的20万大军?刘备与曹操交手颇多,深知曹操的厉害,因此,他索性就遂了周瑜之意,由周瑜担任统帅,他带着人马跟随其后,但不受其调度。
  刘备此刻也为自己想好了退路,万一周瑜战败,他便立刻带着兄弟们跑路。结语:
  赤壁之战,周瑜为何成了主角,而孙权又为何愿意与刘备联盟呢?孙权和刘备一样,两人对这场战役并没有必胜的信心,因此两人都有所保留,这样周瑜便成为了赤壁之战的男一号。孙权趁着曹操、刘备大战于赤壁之际,突袭九江郡的合肥和当涂,企图将北防线推进到淮水流域,从而减轻东线关隘濡须口的防守压力。
  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周瑜居然真的打败了曹操,不仅一战成名,还奠定了曹、孙、刘三分天下的基础。
  参考资料:《三国志》、《资治通鉴》
  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若侵权请通知作者删除。
  山野老人回答这个问题:
  赤壁之战基本上都是东吴打的,那孙权又何必跟刘备联盟呢?
  关于赤壁之战的战斗经过,史书介绍较为简略。
  《三国志·武帝记第一》记载:"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三国志·先主传第二》记载:"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三国志·吴主传第二》记载:"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
  以上史实可以看出,赤壁之战,刘备没有缺位。
  根据《三国志·武帝记第一》记载的"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的内容看,曹操主要的对手还是刘备。
  总之,赤壁之战,刘备的作用不可小觑。
  即使赤壁之战基本上是东吴打的,如果没有刘备的参与,或许就没有赤壁之战。
  为什么这样说呢?
  山野老人从以下三个方面简单回答这个问题:
  一,面对曹操的进犯,主战派集体失声。
  曹操占领江陵后,写信给孙权说:"我奉皇上旨意,征剿四方。军队来到江南,刘琮束手就擒。我现在准备带着八十万水陆大军,与将军相会于吴。"
  孙权收到曹操的恐吓信,十分慌张。
  孙权身边那些官员、幕僚看到曹操的恐吓信,更是惊慌失色。
  孙权召集百官商议,都主张投降曹操。
  鲁肃主战,却不敢发声。
  孙权对此十分失望,又无计可施。
  二,面对孙权的犹豫,鲁肃稳住了孙权。
  孙权万般无奈之下,起身去厕所。
  鲁肃抓住机会,跟着孙权上厕所。
  孙权抓住鲁肃的手说:"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鲁肃对孙权说:"我们这里的人,谁都可以投降曹操。我也可以投降曹操。我投降曹操后仍然会得到一官半职。主公投降曹操,还有今天的地位吗?"
  鲁肃一句话戳到孙权的痛处。
  孙权感叹说:"刚才那些人只一门心思替自己打算,让我很失望。你的想法与我相同,请你帮我谋划这件事情。"
  鲁肃建议孙权联合刘备共同对付曹操。
  三,诸葛亮坚定了孙权抗击曹操的决心。
  鲁肃受孙权委托去见刘备。
  鲁肃在当阳遇见刘备,建议刘备联合孙权,共同对付曹操。
  刘备响应鲁肃的建议,派诸葛亮去见孙权。
  诸葛亮见到孙权,对孙权说:"如果孙将军想抵抗曹操,就应该迅速下决心;如果孙将军不想抵抗曹操,不如投降曹操。如此犹豫不决,反而会招来祸患。"
  孙权讥笑说:"如你这样说,刘备怎么不投降曹操呢?"
  诸葛亮笑着说:"刘备是什么人?刘备是皇室之胄,怎么会投降曹操呢?"
  孙权被激怒看了,说:"我也不会拿吴国土地、十万军民,投降曹操。我不是小看刘备。刘备刚刚战败,有能力与曹操抗衡吗?"
  诸葛亮说:"尽管刘备刚刚战败,但是手上仍然有上万将士,刘琦也有上万将士,有足够的力量与曹操抗衡。况且曹操的将士都是北方人,到了南方不适应南方土壤,气候,也不善于水战。只要孙吴与我们主公联合,一定会战胜曹操,由此就会形成荆州、东吴、曹魏等三足鼎立的局面。"
  由此孙权坚定了抗曹的信心,并立即着手部署抗击曹操。
  综上所述,赤壁之战,鲁肃是总导演,没有鲁肃的进谏,孙权会情绪失控;没有鲁肃,就不会有诸葛亮出使东吴。没有诸葛亮出使东吴,孙权就无法坚定与曹操抗衡的决心。从这个角度看,没有刘备的参与,就不会有孙刘联盟。没有孙刘联盟,就不会有孙权坚定的抗曹决心。没有孙权坚定的抗曹决心,也许就没有赤壁之战。

元朝98年之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时期(2)毒杀皇后说完,伯颜已将皇后牵去,交与卫士到开平民舍居住。伯颜实在可恶。伯颜仍不肯干休,竟将皇后毒死,可惜皇后了,这也由命使然,也是她父亲燕帖木儿害她,不光是由她兄弟二人。逆党逃奔答汉武帝为什么要将游侠赶尽杀绝?谢谢邀请!自古以来,有句家喻户晓的民谚宁为太平鸡犬,不为乱世百姓。向往和平安宁的平静生活是人们的共同期盼。乱世中的百姓命如草芥自不必说,即便能苟活着也甚是艰难。普通百姓只求安宁祥和王允为什么拒绝西凉军归降?当时有多少人马守城?为什么这么有自信?王允吕布掌握的军队大约只有2万左右。尽管数量上少于凉州军,但当时如果王允安置妥当,是可以控制局势的。不过,王允眼高手低,安置失当,最终埋葬了自己和大汉最后的希望。王允吕布控制的军队1938年老君台遭炮击,13枚炮弹全哑,老君台完好无损,是真的吗?1938年,侵华日军进攻老君台,对其发射了十三发炮弹全部未爆炸。到底是老子庇佑还是另有起因呢?老君台又名升仙台,是明道宫的一部分,位于老子的故乡河南省鹿邑县城内东北角。据当地传说,外蒙人如何看待鄂尔多斯的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葬在哪里?外蒙人对鄂尔多斯的成吉思汗陵是极其崇敬的,对陵园区达尔扈特部落后人也十分崇敬,也很嫉妒,因为当年外蒙相关部落的跪拜位置相当靠后靠外,根本不可能瞻仰成吉思汗尊容。现在也没有能力拿出自德才兼备的苏轼为何仕途那样不顺?苏轼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情商极高,还是关系攻略的高手。然而,为什么却仕途坎坷?因为这是常态。人人都有追求成功的权利,却不是人人都有必然成功的运气。而后者才是常态。运气是这个宇宙的通行秦始皇为何要下这血腥的赌局?,一直渴望对手的秦始皇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命中的目标,必须尽快释放他的焦虑和不安。陆升的推诿责任,在中国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冲击。秦始皇立即派将领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上攻打匈奴,将匈孝庄和多尔衮不必谈的秘史孝庄和多尔衮到底有没有秘史不知道,琢磨了一下,大概率是有的,福临(顺治)有没有可能是多尔衮的血脉?应该不是。皇太极暴毙未尽皇位交托事宜,按理说皇太极的儿子豪格应当继位,但本身皇太极宋辽战争爆发宋辽战争,一般是指979年宋北伐以来,终于1004年宋辽签订澬渊联盟的一系列战役。最终宋辽双方是约兄弟的国家,结束了25年的宋辽战争。百年后金朝建立,宋徽宗与金太祖结成海上同盟,1重男轻女到底是什么问题?我的曾祖父是18世纪末期,埋葬父母后独自一人从湘乡老家来到长沙打工的。1905年长沙成了家,婚后曾祖母(学历文盲)生了1子(祖父生于1907年)2女。曾祖对祖父期望很高送从小就他念同样是白手起家,为何刘秀起兵三年就称帝?而朱元璋却要缓称王?刘秀和朱元璋都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开国皇帝,都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对社稷而言汉光武帝刘秀为强汉续命近200年,明太祖朱元璋有驱除鞑虏再造华夏之功。在文治上汉光武帝刘秀有光武中兴
晚清照片,成为俘虏的总督在异国他乡,隆裕太后病逝,用火车运棺清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一个朝代,很多人对此非常感兴趣。因为不仅有详细的历史记载,还有那些泛黄的照片让我们直观感受。今天给网友们分享一组记录晚清人物和社会风貌的老照片。有时间的话广州男子自称多尔衮后代,曾大闹火车站,他比你想象的更可悲可笑2005年春节前夕的广州火车站,在大家为了回家排队买票的时候,一个自称自己是多尔衮十世孙的男人出现在其中,他穿着明黄的长袍,头发理成清宫剧中阿哥的模样,他衣冠楚楚地排队等着买票,可张爱萍将军之子张胜,晚年回忆父亲时说和我谈得最多的是彭老总前言图彭德怀将军1955年3月,张爱萍调北京任副总参谋长。当时负责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彭德怀正在以极大的魄力,领导实行军队组织机构和重大制度的改革,考虑到这一工作的艰难性,特意将张爱西汉和东汉的区分西汉和东汉是一个朝代吗?他们他们那个早?西汉和东汉不是一个朝代,他们中间还间隔着一个王莽建立的新朝。1。西汉早,东汉晚。西汉史称前汉大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建都长安(今西安)东汉中后期政治舞台上的二人转外戚专权和宦官乱政(上)实话讲,东汉这个王朝确实有点low。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是这样讲的东汉只是秦汉以来统一政府之逐渐堕落。可见,东汉这个朝代确实不怎么样。东汉的差劲,在政治上表现尤为明显。东汉在政治上的诸葛亮抱道而行东汉末年,满怀雄心的刘备在动荡的局势中一直在寻找发展壮大的机会。但是,在他年届五十之际,还屈居于新野小城,托身于刘表门下。当他得知诸葛亮是不可多得的王佐之才后,便不辞辛苦,三顾茅庐1996年,中央军委晋升4位上将,他们都是谁?担任什么职务?1996年,中央军委晋升4位上将,他们都是谁?担任什么职务?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时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立足于我军为加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需要,将恢复军衔制度被提到了议事日主席称不爱落泪,却两度为贺子珍落泪,一样的难过,不一样的光景贺子珍与毛主席是中国革命史中著名的红色夫妻,二人相伴十年,在中国革命最艰难的时期盛开了一朵最艳丽的爱情之花。毛主席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他爱自己的家人,关切中国的穷苦百姓,他曾说自己共产党人的时间观来源党建网李晶古人说,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时间是一切成功的必备条件,中国共产党人最懂这个道理,也最珍惜时间。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人期盼着造国产核潜艇。中他担任过两大军区政委,对越战争打出来的名将,61岁官至上将在中国建国后发生的两场重大战役,援朝和对越自卫反击,成功地捍卫了我国领土和人民安全,对敢于侵犯我国主权的国家,不管在何方,我们都将予以反击,而在这些战役中,我们英勇的人民子弟兵浴血1960年,卫士李银桥发现毛主席痴迷上一套小人书,午睡也不睡了我们都知道,毛主席的阅读量大得惊人。但是,惊人到什么样的程度,谁也说不好。曾经担任过毛主席晚年专职图书服务管理员的徐中远,就这个问题公开与网友讨论过。他说,毛主席所读书籍涉猎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