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末代太后隆裕为何会在退位后仅一年就病逝了

  1912年2月12日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颁布退位诏书,由此为自秦始皇以来在中国延续2133年的皇帝制度画上了句号。溥仪就这样作为中国的末代皇帝被定格于历史中,然而这时只有6岁的溥仪显然无法独自做出退位这样的重大决定,事实上这时的溥仪甚至可能不知道退位对自己究竟意味着什么。尽管退位诏书是以溥仪的名义发的,但退位这件事和溥仪委实没太大关系。
  1908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后去世。由于光绪生前未能留下子嗣,于是由慈禧太后做主安排光绪的侄子溥仪入承大统。此时虚岁三岁的溥仪显然无法担负起治国理政的重担,所以光绪的皇后隆裕遵照慈禧的遗诏垂帘听政,与此同时溥仪的生父载沣以监国摄政王实际总揽朝政。正因为当时的清廷是由隆裕皇太后临朝称制,所以退位诏书在开头就提到"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
  事实上下发退位诏书的决定正是出自于隆裕太后,而这道宣告溥仪成为中国历史上末代皇帝的诏书也同时宣告隆裕太后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末代太后。就在颁布退位诏书的第二年这位中国历史上的末代太后就病逝于长春宫(享年46岁)。为什么年纪并不算大的隆裕太后会在颁布退位诏书后的第二年就突然病逝呢?首先我们可以确定的是隆裕的去世并不是人为造成的。
  尽管当时仍有一些人对清廷心存幻想,但"共和"毕竟已是国家发展大势所趋。在这种形势下隆裕的死活根本就影响不了局势的发展。如果袁世凯为了坐稳位置真要彻底扼杀清廷死灰复燃的希望最好是把退位的小皇帝溥仪解决掉(而不是解决隆裕)。可事实上袁世凯政府一直在执行对满清皇室的优待条例。既然对那些满清皇族成员都给予优待,那么有什么必要单独除掉隆裕吗?
  照当时的形势推断已掌握实权的袁世凯没必要冒着事情败露的风险秘密除掉隆裕。此外根据史料中对隆裕临死前病情的记载也很难说她是突然暴亡的。隆裕去世时尽管早已是退位的前太后,但仍根据民国政府颁布的优待条例享受御医诊病的待遇。因此隆裕去世前的病历资料都是有明确史料记载的。从当年的记载来看隆裕临死前至少已病了两个月以上,因此她的死亡在当时看来就不是一件有多突然的事。
  再进一步参考隆裕早年的医案可以看出她自从与光绪皇帝大婚以来身体就不怎么好。隆裕太后去世后袁世凯政府关于她死因给出的官方结论是肝病。事实上隆裕有肝气郁结的毛病早已不是一两年的事了。从目前留存的清宫档案中可以看出隆裕在大婚时就有这个毛病,至于隆裕在大婚以前有没有这个毛病由于缺乏档案资料记载不得而知,但不排除隆裕这个毛病可能是打小就有的。
  早些年隆裕也曾请太医调理过,但貌似效果一直不怎么好。隆裕的肝病最严重的时候曾出现过呕吐不断的症状。隆裕临死前太医的诊治纪录中留下了"勉拟"二字。这就是说当时太医的结论是这个病吃不吃药都救不回来了。由此可以看出隆裕太后并非突然暴毙,而是有充足的救治时间。太医为挽救隆裕太后的生命不知想了多少个方子,但以隆裕的身体状态是任何药物方子都难起作用的。
  综上所述可见隆裕的死就是自己患病身亡。这件事背后应当不存在人为操纵的原因。其实隆裕的身体不好在清宫之内早就不是什么秘密。本名叶赫那拉·静芬的隆裕太后是慈禧太后的侄女,而她也凭着这层关系成为了光绪的皇后。隆裕不知道自己的悲剧命运就此开始:隆裕在美国传教士赫德兰所著的《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朝廷》这本书中呈现的是一种鸡胸驼背、肤色灰黄的形象。
  从这一记载可以看出两点:首先隆裕的外貌是不敢让人恭维的,其次隆裕的身体可能不太好。历史上真实的隆裕太后是赫德兰所记载的这种形象吗?这点从隆裕留存下来的照片中是能得到证实的。事实上光绪在选妃时其实根本就不中意隆裕,只是迫于慈禧的威严才违心册立隆裕为皇后。新婚之夜的光绪曾对着隆裕大哭一场说:"你永远是我敬重的姐姐,可现在我多难啊"。
  慈禧之所以要把隆裕册立为皇后尽管有关照自己侄女的意思,不过更为重要的是想让隆裕帮自己监视光绪的一举一动。这就注定隆裕将成为一个受夹板气的小媳妇:她在光绪眼中是慈禧派来监视自己的卧底,然而身为光绪皇后的隆裕又和慈禧不是一条心。隆裕和光绪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场悲剧。隆裕尽管贵为皇后,可光绪宠幸的是珍妃。久而久之连侍女太监们也不大把这位不受宠的皇后放在眼里。
  隆裕则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对这些人睁只眼闭只眼。隆裕尽管一心一意侍奉慈禧,但却不愿卷入光绪和慈禧之间的矛盾漩涡,加之性格沉闷的隆裕不懂得巧言令色,所以怒其不争的慈禧并不大喜欢这个太过老实的侄女。在光绪和慈禧面前两头不讨好的隆裕平日与诸命妇王妃见面也不太有威信。即使等到后来珍妃死后隆裕也从来没能得到光绪一丝一毫的关心。
  名义上贵为皇后的隆裕其实不过是身处一个毫无自由可言的牢笼之中。丈夫光绪不喜欢她,婆婆慈禧不喜欢他,甚至就连一些太监宫女也敢在她面前蹬鼻子上脸。从各方面的记载来看隆裕在入宫时身体就不大好,而入宫后长期的心情郁结很可能对她的病情造成了不良影响。1908年光绪和慈禧先后去世。由于光绪生前未能留下子嗣,于是由慈禧太后做主安排光绪的侄子溥仪入承大统。
  此时虚岁三岁的溥仪显然无法担负起治国理政的重担,所以隆裕遵照慈禧的遗诏垂帘听政,与此同时溥仪的生父载沣以监国摄政王实际总揽朝政。垂帘听政的隆裕太后和摄政王载沣开始共同主掌风雨飘摇的清王朝。慈禧的死隆裕使终于可以喘口气,同时她还得以继承慈禧留下的上千万两私房钱,但要说隆裕的生活境遇就此得到了多少改善恐怕就言过其实了。
  我们现在所谓实现女性的独立自我价值在那个年代实在是一种太过罕见的思想。在那个年代后宫的女人说得不好听就是为皇家传宗接代的生育工具。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中无子对隆裕而言就意味着她的晚年是没任何依傍的。当然有人会说自从同治皇帝死后慈禧不也无子吗?问题在于慈禧不同于当时后宫的绝大多数女人——慈禧是一个追逐权力的典型女强人,因此慈禧在失去儿子后可以把自己的精力用于权力斗争。
  可慈禧的权力欲和权力手腕在隆裕身上都是见不到的。隆裕在本质上就不是像慈禧那种追逐权力的女强人,而是一个封建社会传统的相夫教子型的小女人。所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这类三从四德理念在隆裕心中就是金科玉律。由于隆裕和光绪没能生育一儿半女,所以丈夫光绪死后隆裕一下子感觉找不到人生目标了。尽管这个丈夫在生前从不曾关心她,可丈夫的死还是带走了她对生活最后的一点希望。
  尽管隆裕自己从来没有慈禧那种追逐权力的野心,但在当时清王朝的江山风雨飘摇的状态下她还是被动地管了一些事。本来在慈禧留下的政治遗嘱中隆裕和摄政王载沣共同主掌风雨飘摇的清王朝。可当隆裕真过问朝廷政治时却被载沣警告说:"太后只有遇到朝廷重大事件才能出面商议,至于具体政务则不必烦劳大驾"。隆裕可不是像慈禧那样强势的人,所以她面对这样的警告是无能为力的。
  经此一遭之后本就没什么实权的隆裕就很少直接出面干涉载沣。从此隆裕退处深宫陪伴小皇帝溥仪成长,而对国家军政大事则一概不管不问。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载沣辞去摄政王,此后清廷的一切自卫堡垒尽自行撤毁,只留下一个孤儿、一个寡妇。一向不过问朝政的隆裕在这种形势下不得不勉为其难重新过问起朝政来。已在后宫谨小慎微生活了20年的隆裕对外面的世界根本不了解。
  隆裕也不具备慈禧笼络朝臣的政治手段,所以过问朝政对她实在是有些勉为其难。处置朝廷政事对慈禧也许是一件快事,可对隆裕而言却实在是一件令她痛苦不堪的事。尽管这时的隆裕已成为清政府形式上名义上的最高负责人,可实际上仍遭到袁世凯等军阀的掣肘。在形势比人强的局面下隆裕封袁世凯为总理大臣并对袁世凯说:"余一切不能深知,以后专任于尔"。
  隆裕此举实际上相当于把一切权力都交给了袁世凯。隆裕希望袁世凯能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挽狂澜于既倒,从而使风雨飘摇中的清王朝得以延续命脉。然而袁世凯在取得权力之后就和革命党谈起了条件,最终袁世凯得到了只要能让皇帝退位就推举他为民国大总统的许诺。袁世凯在得到革命党方面的许诺后就回过头来劝隆裕太后下诏和平退位。隆裕在重重压迫之下召开了决定清朝命运的御前会议。
  会上一些宗室大臣们极力反对共和,一再要求隆裕拿钱出来犒劳军队,让他们与革命军血战到底。这些大臣们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然而隆裕对国库的空虚、军备的废弛却是心知肚明。隆裕知道和平退位实际上已成为清皇室唯一的出路。《清帝退位诏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颁布的。《清帝退位诏书》的颁布标志着在我国自秦始皇嬴政一统华夏以来两千余年的皇权专制政体的终结。
  从此国家不再是一家一姓的江山,而是属于人民大众的公器。民主共和的理念自此深入人心,之后袁世凯和张勋两次复辟闹剧皆无疾而终。这说明中国再也不可能回到帝制独裁的年代了。《清帝退位诏书》中写道:"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这句话充分证明了东北、新疆、西藏等地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从而直接确立了我国对这些地区的主权法理依据。
  网上有一种说法认为清朝对中国历史最大的贡献就是带来东北地区作为自己的"嫁妆"。其实清朝对中国历史最大的贡献不在于疆土,而是确立了完全彻底的大一统制度。要说东北是清朝入关带来的"嫁妆",那么明朝在东北所设的奴儿干都司算什么呢?东北不是清朝带来的"嫁妆",而新疆、西藏等地也同样不是:汉唐时期就曾在西域、漠北地区设置过西域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安北都护府等行政管辖机构。
  如今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显然不是一天形成的,然而中国的领土扩张和西方国家有一点很大的不同:中国的扩张是通过民族间的交流融合自然实现的,而不是向西方国家对待印第安人那样直接用武力征服。历史上中原王朝的扩张也曾采取过军事手段:汉唐鼎盛时期就曾创造过封狼居胥、燕然勒功这样的赫赫武功,然而这种军事征服的方式会随着中原王朝势力衰弱时出现强烈的反弹。
  因此历史上中原王朝的扩张更多是通过政治攻心、经济革命、文化交流的方式实现的。诸葛亮对孟获等南中少数民族首领的攻心策略就是这样一种典型例子:通过攻心手段使这些少数民族首领自愿归顺中原王朝。这种扩张模式是通过民族间的交流融合形成一种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这比起西方国家那种用赤裸裸的武力进行扩张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模式。这种潜移默化的模式其实比武力扩张更有力量。
  如今美国的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亚裔各族群之间依然泾渭分明,然而中国各民族之间却能实现大团结。这是因为我国各民族在历史上一直是在自然融合,而美国的各族群是在不到两百年时间里强行捆绑在一起的。潜移默化的确比武力扩张更有力量,但潜移默化的作用要生效却需要漫长的过程。中国用了数千年时间才把版图塑造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样子。
  像汉唐时期中原王朝强盛之时就曾在漠北、西域等地设有安北都护府、西域都护府等行政管辖机构。到了两宋时期不要说效法汉唐开拓漠北、西域,即使连中原王朝传统固有的燕云十六州都丢了。汉唐全盛时期中原王朝的版图一度向北推进到贝加尔湖、向西推进到咸海,可随着后来中原王朝的日益衰弱又不得不放弃这些地区。直到明代中原王朝的北境又退回到了长城阴山一线。
  由此可见古代中原王朝与北方民族之间实际上处于一直持续拉锯的状态。这种拉锯状态最终在清代发生了变化:清朝本身就是崛起于东北森林中的渔猎民族。像满人这样的渔猎民族本身就和蒙古这样的游牧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清代最终得以彻底解决之前明朝200多年都无法解决的蒙古边患问题。在清朝以前中国历朝历代的领土不断出现变更。
  清朝不仅完完全全实现了对东北、台湾、新疆、西藏等地的控制,更为重要的是清朝实现了对上述地区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的全方位统一,所以清朝对这些边疆领土的控制力度远远强于之前历朝历代那种松散的羁縻统治。清朝在东北、台湾、新疆、西藏等边疆地区都直接派驻了官僚、驻扎了军队,与此同时这些地区与中原内地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乃至人口的流动也得到了空前的强化。
  实际上清朝皇帝是以不同的身份治理帝国的各部分:在中原汉地他是受命于天的天子;在满洲他是部族首领和家长;在蒙古他是大汗;在藏区他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在当时的蒙古王公、西藏活佛、回部穆斯林宗教领袖看来他们臣服的是满清爱新觉罗家族。在孙中山先生的早期构想中同盟会十六字纲领中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就是将满清王朝赶出山海关、恢复明末的汉地十八省。
  然而南方革命党和清政府最终的和谈结果却是清帝退位后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这就从法理上明确了东北、蒙古、新疆、西藏等边疆地区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之部分,从此这些地区由满清皇室的私产变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神圣疆域。这个法理问题尽管表面上看是虚的,可在当时列强环伺的环境下完全有可能变成实的。
  纵观世界各国革命之中荷兰独立战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以及拉美各国的革命运动无不经历长时间的战争。当武昌起义的枪声打响之时革命党是做好了打一场长期内战的准备的。这虽然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革命运动,但任何一场内战最终受伤害的始终是老百姓。尤其是考虑到当时列强各国虎视眈眈,如果内战扩大谁也无法预料对中国早已图谋不轨的日本、沙俄等国会有什么举动。
  不过这场想象之中的内战最终并没爆发。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到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不过短短四个月时间,在这期间清军和革命军之间确有交锋,却终究没演变成英、法革命那样的全国大规模内战。清帝退位诏书以和平的方式宣告这个统治中国两百余年的王朝和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皇权专制政体的结束。我们不妨假设如果当时清朝皇室不退位会如何呢?
  当然在袁世凯的枪杆子摆在那里这种状态下隆裕太后肯定是要交权的、溥仪也肯定是要退位的。不过交权退位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方式是和平的;一种方式是暴力的。最终清政府选择了和平退位的方式,可如果当时清政府要是选择鱼死网破负隅顽抗又会如何呢?当然这样做的结果很可能是导致爱新觉罗家族被灭,然而与此同时这也势必会导致内战的扩大化。
  最后的结果无非不过是拥护满清皇室的保皇势力和反对满清皇室的势力之间斗个两败俱伤,那么受伤害最大的无疑仍会是被动卷入到这场政治动荡中的无辜百姓。与此同时列强对中国人的内斗可是乐见其成,因为他们完全可以打着支持某一方的旗号乱中取利。像清帝退位这种以和平方式实现的改朝换代在中国历史上是颇为罕见的。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几乎都伴随着残酷的战争。
  东汉末年的战乱、瘟疫导致黄河流域成了"千里无鸡鸣"的无人区;两晋交替时期的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导致上千万人口的死亡;隋朝末年的动乱导致伊、洛河以东苍茫千里;唐代的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也都导致上千万人死亡;明朝末年的战乱导致中国损失了近三分之二的人口;太平天国运动导致近2亿人死亡......其实像清帝退位这种和平过渡的例子在世界近现代革命史上也不多见。
  英、法、美、俄等国的革命无不经历过长期的流血战争,只有日本明治维新在推翻德川幕府时实现了江户无血开城。德川幕府的末代将军德川庆喜在历史转折关头和中国清朝皇室做出了同样的选择:这样的选择于公避免使国家陷入内战的漩涡,于私避免使自己的家族在战火中落个玉石俱焚的下场。日本著名的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因此曾对德川庆喜给予高度评价。
  松下幸之助认为德川庆喜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顾全民众的将来与国家的发展,坦然从权倾一国的至尊之位引退,使德川家族与平民并齐、归于平淡。权力之手握紧容易,然而要松开可就不容易了。历史上多少枭雄豪杰为争权夺利落得满门身死的下场。政治家在登上历史舞台时需要过人的勇气,然而一个优秀的政治家还必须看清历史发展的形势,必须知道自己该在适当之时以适当的方式退出历史舞台。
  其实在历史转折关头毅然急流勇退同样需要过人的胆识。在晚清时代那种内忧外患的局面用和平交接的形式使中国完成从皇权专制政体向共和政体的过渡是颇为难得的。隆裕能毅然做出退位决定与她的前任慈禧形成了鲜明对照:慈禧为了自己的权力是可以不惜牺牲一切的,所以慈禧可以厚颜无耻到说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样丧权辱国的言论。
  隆裕缺乏慈禧那样高明圆滑的政治手腕,然而她却没像慈禧那样把个人权力放在国家大义之上。慈禧的那些权谋诡计是她永远也学不会的,然而当她毅然决定退位时的那份决绝果敢却显得比慈禧的铁腕更为坚决。隆裕尽管只是一个长期久居深宫不问世事的小妇人,然而在历史转折的关头却并不缺乏承担一切的勇气。隆裕对外界的事务缺乏了解,她对朝政也没慈禧那样的控制能力。
  尽管隆裕可能对什么是共和制度只是一知半解,但她在做出退位这一决定时却明确说道:"我并不是说我家里的事,只要天下平安就好。这一切都是我的主意,即使日后证明这件事做错了也绝不怨恨其他人"。这本身就是一种对国家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清帝逊位避免了一场腥风血雨的内战,杜绝了列强趁内乱干涉中国的可能性,从而为中国日后的发展保留了一丝元气。
  隆裕所做出的退位决定尽管客观上对国家民族有功,然而和平退位在清朝遗老遗少眼中却成为了葬送大清江山的愚蠢之举。事实上任何王朝的覆灭都必然是其政治经济制度中的固有矛盾日积月累的结果。我们今时今日的人作为旁观者反而更能看清当时的清王朝实际上已是无可救药了。和平退位不仅使国家得以避免一场内战,而且也保全了遗老遗少们的身家性命。
  可这些人却并没因为自己得以保全身家性命而有一丝一毫的感恩之心。清帝退位以后隆裕太后就成为了遗老遗少眼中的千古罪人:他们不断排挤这位已逊位的前太后。隆裕为了躲清静就带着溥仪在紫禁城关起门来过日子。退位后的生活可比不得以前:隆裕为了节省开支就裁减了一批太监和宫女,结果引得太监和宫女愤愤不平。同治和光绪的遗妃们也不把这位前太后放在眼里。
  这些人联合起来怂恿溥仪和隆裕对着干。随着溥仪和隆裕的关系日渐恶化之后隆裕把溥仪交给了太监们抚养。以往紫禁城里每逢新年之际王公贵族、朝廷命妇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然而逊位后的这个新年里紫禁城却是寂静无声,因为已再也没任何人来朝拜了。紧接着隆裕的生日到了,然而前清的王公贵族们没一个前来看望,反而是已身为民国总统的袁世凯派秘书送来了寿礼。
  隆裕所感受到的不只是来自别人的白眼和冷遇,事实上她自己也把自己当成是葬送清朝200多年基业的罪人。退位后的隆裕就这样陷入到深深的自责中而无法自拔。退位仅仅一年后隆裕就在这样一种郁结的心情中走完了她悲剧的一生。回顾隆裕的一生几乎不被任何人喜欢:她的父母把她嫁进宫中却没想到令她成为了宫廷政治斗争的牺牲品。隆裕在婚姻生活中不被丈夫喜爱、不被婆婆喜爱。
  晚年的隆裕主动承担了退位的责任以此避免了一场内战,然而却并不被自己身边的人所理解。在生前始终不被身边人所理解的隆裕却在死后赢得国人的同情与尊重。隆裕死后民国总统袁世凯下令全国下半旗致哀3日,政府官员穿孝服丧27日。参议院除下半旗之外还特意于2月26日休会一天。袁世凯亲自臂戴黑纱参加了隆裕的葬礼。全国各地也纷纷召开追悼会并派代表前往北京参加隆裕的葬礼。
  出席隆裕葬礼的人数达5万人之多,一些外国驻华使馆也下半旗为隆裕致哀。在生前从未得到一丝半毫称赞的隆裕在死后竟被称为"女中尧舜",还被夸为"外观大势,内审舆情,以大公无我之心,成亘古共和之局"。清朝遗老遗少们最怨恨隆裕的就是她的和平退位之举,然而后世称赞隆裕却也同样是因为她的和平退位之举。这真可谓是非功过任由天下人评说。
  隆裕的和平退位之举使一场内战消弭于无形,从而使南北对峙的局面得以和平过渡为统一局面。隆裕并没把自己一家一姓的利益凌驾于国家大义之上,所以她可以为了天下的平安顺势而行毅然退位。上位无疑是需要莫大的能力和勇气,然而退位同样不是一个能轻易做出的决断。也许隆裕从没想过要成为"女中尧舜",然而她在百余年前做出的抉择告诉我们:国家的统一、民生的安泰远比政治人物个人的权力更为重要。

一代廉吏侯于赵一代廉吏侯于赵侯海燕朱广志侯于赵(15361598),字宗度,河南杞县人。明代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中进士,初授平阳府推官。任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山西巡抚等职务,万历朝重臣。他一朱棣五征漠北,兴师动众有何收获?直到25年后,朱祁镇才想明白朱棣身为皇帝却对此御驾亲征,回顾历史上的上百位皇帝,能御驾亲征的皇帝本身就极其少见,何况是五次之多!朱棣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出征得到了什么呢?漠北或许在你们的印象中就是沙漠谁才是四川人口锐减的罪魁祸首?是清军今日刷到头条第一历史发明家北斗XX的文章,将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锐减的责任全都推给张献忠身上。奇怪,我并未关注此人,此人文章经常在引经据典中夹带私货,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各种贬低汉人朝代他救刘邦两次于危难,最后被项羽活活烧死,死后被后世尊为城隍神秦末,刘邦带着一帮兄弟起兵造反,一路干到关中,当时楚王有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刘邦抄小路提前进入关中,秦王子婴出城投降,刘邦进入咸阳,象征着秦王朝灭亡。刘邦剧照刘邦此时志得意满,要守得云开见月明刘邦伺机复出还定三秦,老哥王陵循母命坚心来投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刘邦采用韩信的计策,领兵从故道出来,袭击雍王章邯。章邯在陈仓迎击汉军,兵败逃跑在好畤(,制)停下来再战,又被打败,逃到废丘。刘邦于是平定了雍地。刘邦向为何古代皇帝一定要死后禅位?提前退休,培养接班人不行吗?熟读历史的小伙伴可能会有所疑惑,为什么古代封建王朝帝王统治延续的时候,一定要等这个皇帝死去之后,新皇帝才能继续当皇帝。这是一件很诡异的事情,不对吗?毕竟在这个皇帝年龄越来越大的时候淮海战役时,师长乔装开坦克到国军阵地,问你们兵团部在哪儿淮海战役发起后,粟裕调集大军,目标直指新安镇一带的黄百韬兵团。按照粟裕上报的设想,围歼黄百韬兵团,吃掉了这股力量,就预示着啃掉了淮海战役第一块硬骨头,就离山东和苏北解放区连成一片的周恩来怒斥道说!谁干的?他的命,你们也敢要?1958年,北京中南海,周恩来啪地一声将手中的文件摔在地上,沉着脸怒斥道说!谁干的?!他的命,你们也敢要?让一贯温文尔雅的周总理大发雷霆,只是因为一个男人的死。他死在自己的家中,死1964年,毛主席因何事下令给钱学森一个特权,连元帅都无法享受?钱学森对我国做出的贡献可谓是非常巨大的,而且他还被世人亲切的称为中国导弹之父。在航天领域中,钱学森研究出的科学成果在世界中都是最权威的。就是一个这样战略级别的科学家,我国曾为他开了亮剑李云龙的少将军衔低吗?李云龙的少将军衔低吗?亮剑这部抗战剧能火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李云龙这一角色。李云龙文化程度不高,但能力不差,粗中有细,敢爱敢恨,那种勇敢不服输的勇气,精神,让无数人对李云龙这样的曹操对儿子被杀丝毫不伤心,但此人死了,曹操为何嚎啕大哭公元194年,曹操率领大军东征徐州,吕布见曹操的大本营兖州空虚,就想搞个偷袭断了曹操的后路。曹操看情况不好,只能撤军回救兖州。当时吕布的军队在濮阳一带驻扎,曹操探清情况之后,决定连
那年19岁的她,被日军钉在城墙上,饱受痛苦说到女革命党,每个人禁不住想起赵一曼和刘胡兰。今日我们要讲的是一个19岁的女孩。她被日本人摧毁,最后被钉在墙壁。比凌迟处死死还需要恐怖100倍。你了解她19岁时受了多少痛楚吗?这名她被自己的亲叔叔杀害,朱德找了她26年,却只得到一具尸体1975年夏天,重庆歌乐山附近的一位农民,在一座解放区曾经是敌人碉堡的土层里,挖出了一副带着手铐的女尸。经过专家的鉴定和对特务的审讯口供,确定尸体是被朱德元帅称为最伟大的军阀叛女的一代帝王刘彻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三岁时被封为胶东王。十六岁登基。在位54年,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多有建树的封建帝王。集中皇权为了更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汉武帝继位后,下诏全孝庄帝的逆袭他成功摆脱傀儡身份,却说生生世世不愿再为帝王公元530年,北魏权臣尔朱荣在去洛阳的路上,听到传言天子欲杀尔朱荣,狂妄自大的尔朱荣把这当成了一个笑话,他是不相信孝庄帝有这胆量的。孝庄帝元子攸是尔朱荣一手扶持的傀儡皇帝。北魏胡太你记得那个举鼎而死的秦国帝王吗?他是怎样一个人?谈秦说汉(249)幸好秦武王举鼎身亡,否则统一中原就没秦昭襄王与秦始皇什么事了历史上第一个大力士君王是秦武王嬴荡,嬴荡一点都不放荡,大有作为。他不仅身体强壮,孔武有力。而且在人才选皇帝和皇后连上厕所都有流程,这待遇一般人享受不到,不过太遭罪是人皆有三急,如今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善,有了卫生纸,甚至是自动马桶可以清洗,让我们的生活方便了许多。但是在古代,皇帝皇后他们上厕所是怎么解决呢。身为礼仪之邦的国度首领,对于任何一件事纪念抗日战争写一篇短文,纪念八九十年前的英雄。那个时候的中国,百姓贫弱,官吏腐败,军队战斗力也非常差。东北三省有日本人驻扎,南满铁路由日本人掌管,北满铁路由俄国人掌管。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东北普通人是否能实现阶层跃迁?精英阶层在历史上名头多变,无论你管他们叫什么,豪权士族门阀权贵集团派系二代等,当他们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时候,首先是一座城堡,城堡的第一功能是防止别人再进来,所以先进来的人会不断的增战国红颜芈月的传奇一生引言有一个人,在历史上未知其名,她可能随着岁月销声匿迹,她隐藏在一个角落,数着风沙漫延着的狼烟,她在勾心斗角中强大,她在风雨之路上坚强不屈,她在乱世中国愈挫愈勇。她就是世人心中的铁他曾担任济南军区政委,56岁被打倒,晚年担任中顾委委员济南军区的前身是山东军区,需要说明的是,山东军区不同于山东省军区,虽然仅有一字之差,但两者却是不一样的。1955年,国防部与国务院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国军区重新划分的若干决定,山东军区世界地图变迁史非洲马拉维我们通过对1992年,2001年,2010,2019年出版的世界地图册的对比,来看一下30年来世界的变化。我们分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北冰洋,南极洲分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