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汉初三杰和西楚霸王在干嘛?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开始着手灭六国。公元前221年,39岁的秦始皇完成了一统六国的大业。9年时间,做成这么一件大事,实在是令人惊叹。
  不过更让人惊叹的还在后面,刘邦集团,从起兵到一统天下,只花了8年时间。也就是说富n代秦始皇,居然还比不过一个泥腿子刘邦,凭什么?说好的三代人的努力,不会输给你十年寒窗苦读的呢?
  那么问题来了,秦始皇在一统六国的时候,刘邦项羽这帮人在干嘛呢?他们如果早点出来抵抗秦始皇,是否就不会出现六国被灭的情况?
  一、刘邦集团的三杰各有不同的际遇。
  刘邦集团里,最著名的三个人就是韩信、萧何与张良了,他们被称之为汉初三杰。那么这三杰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都在干些什么呢?1、韩信是贵族后裔。
  公元230年,秦始皇开始了灭国大战,韩信在前一年出生。所以说这个时候你让韩信干点什么,他还真的干不了。
  公元221年,秦始皇完成了一统六国的重任,这个时候韩信刚刚才11岁。11岁的孩子能干啥呢?韩信又不是甘罗12岁能成为上卿,毕竟他没有那么高的平台。
  那么问题来了,韩信是打哪儿冒出来的呢?关于韩信的身世问题,其实历代史学家都做过考证,甚至连韩信的老爹是谁都搞不清楚。
  关键是韩信功成名就以后,也不把自己老爹的牌位啥的显摆出来,结果导致了我们后人完全不知道韩信的来历。不过从韩信的一些做派,我们可以看得出,韩信绝对是贵族出身。首先韩信整天背着一把剑,那个年代带剑可不是为了防身,而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其次韩信葬母的时候,居然还知道挑一个风水很好的高地,这种事情,一般老百姓怎么办得到呢?再者韩信自幼饱读兵书,这哥们似乎就是为了战争而出生的。请问普通老百姓家里,怎么给韩信饱读兵书的机会呢?有时间不到田里干活,想啥呢?
  因此我们可以推论,韩信估摸着是贵族后裔。而且他虽然是淮阴人,可是不排除他们家是从外地逃荒过来的。
  而当时秦始皇雷厉风行第一个灭掉的就是韩国,韩信的父亲,从韩国带着怀孕的妻子逃荒到了淮阴不是没有可能。至于不知道父名,一来韩信父亲早逝,二来是为了保住韩信的小命,毕竟秦始皇治理之下,天下归于一统,没必要惹麻烦。
  2、张良是韩国正儿八经的贵族。
  韩信只是疑似贵族后裔,但是张良可就不同了,他的爷爷张开地是韩国三朝宰相,他的父亲张平也是韩国两朝宰相。这宰相到了老张家手里,居然成了世袭制的了。
  到了张良这一代,本来也是有机会继承父业,成为下一任韩国宰相的。可是没想到这个时候秦始皇打来了。
  别说宰相了,张良能保住小命就不错了,因为公元前230年,秦始皇灭亡韩国。年轻的张良就这么失去了母国,从官三代成了穷一代,自此过上了流浪汉的生活。
  这哥们就很有志向了,他散尽家财,只为了找秦始皇报仇。他找来了一个大力士,打造了一个重达120斤的大铁锤,这玩意儿要砸人身上,那这个人可是真的要报销了。
  公元前218年 ,一统六国3年以后,嘚瑟的秦始皇开始东巡,也就是出去旅游,看看朕自己打下来的江山。
  没想到张良找到了秦始皇东巡的路线,于是让大力士带着120斤的大铁锤去偷袭秦始皇。结果显然失败了,秦始皇很生气,后果居然是不了了之了。
  此时距离韩国灭亡已经12年之久,又过了些年,张良才出来帮助刘邦平定天下,所以说秦始皇一统六国的时候,张良在努力计划刺杀秦始皇。
  3、萧何那时候在刻苦学习。
  萧何跟这帮人不同,他是个非常普通平凡的人,一没有张良那种国仇家恨,二没有韩信那种远大志向。早年的萧何就想要好好努力学习,通过自己的学识,将来能做个小官。
  所以后来萧何如愿成为了沛县的功曹,算不上是官,只能算是一个吏。对张良和韩信来说,这种小吏他们是不屑去做的,但是对萧何来说他已经很满意了。
  萧何跟秦始皇、刘邦是一个年代的人,他比秦始皇小了2岁,比刘邦大了1岁。当秦始皇一统江山的时候,萧何在刻苦学习,希望通过努力改变命运。
  没想到后来被刘邦这家伙给拉入了伙,最终成为了建立大汉王朝的开国元勋。这是萧何当年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
  二、项羽集团那帮人又在干嘛?1、项羽本人。
  公元前232年,项羽出生在楚国。两年以后,秦始皇灭亡韩国。公元前222年,秦始皇灭亡楚国,11岁的项羽,不仅失去了母国,而且连爷爷项燕也战死沙场。
  项羽这个时候跟随自己的叔叔项梁逃到了会稽郡,也就是浙江一带。当秦始皇东巡的车驾到了浙江的时候,项羽并没有像张良那样为了国仇家恨找秦始皇报仇,而是来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也。
  由此可见,小时候的项羽就是充满了雄心壮志。在秦始皇一统六国的过程中,项羽一边逃难,一边努力练习武功。他不肯读书,结果长大吃了少读书的亏。
  张良、陈平这些人,仗着自己读书多,整天出馊主意整项羽。刘邦站在旁边嗑瓜子,跟个没事儿人一样。他不读书,可他会用读书人。最后项羽被刘邦这个也不读书的人给击败了。
  2、范增。
  范增是项羽集团非常重要的核心人物,他比萧何大20岁,比刘邦大21岁,比秦始皇还大18岁。这是一个真正从战国时代走过来的人。
  不过范增是安徽桐城人,那个时候属于楚国的管辖范围。在公元前222年楚国灭亡的时候,范增已经56岁了。
  面对国仇家恨,范增似乎显得很冷静。因为这位老兄甚至在楚国朝廷都没有说话的权力,这哥们就是个普通的老百姓。
  一直到项梁起兵以后,年届七旬的范增,这才跑来,说要把自己毕生所学,献给反秦斗争的事业。由此可见,范增这70年,一直在好好学习,一不小心没刹住车,就这么学了70年。
  参考资料:《史记》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
  公元前230年,嬴政开始统一六国,此时他刚满30岁,花了10年时间,到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建立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那么在十多年后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们此时正在干嘛呢?
  1、西楚集团
  项羽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孙子,出生于公元前232年。也就是说嬴政灭韩国的时候,项羽刚刚2岁,还是个娃娃,而公元前225年,嬴政派遣王翦率领60万大军灭楚的时候,项羽8岁,他的爷爷项燕兵败后自杀,项羽小小年纪就要经受国破家亡的悲剧。
  范增是项羽集团的主要谋士,出生于公元前277年,楚国人。嬴政灭楚的时候,他已经53岁,也许是亲眼看到了楚国灭亡的惨剧,因此他立志反秦,项梁等人起义时,虽然他已经七十多岁,仍然赶去投奔,成为起义军智囊。
  2、刘邦集团
  沛县原属于宋国,后来魏楚齐三国瓜分了宋国,沛县被划给了齐国。五国攻齐时,齐国连丢72城,魏国占领了部分土地,沛县便在其中。到了战国后期,魏国衰弱,楚国强大,沛县便成了楚国的领土。
  刘邦于公元前256年出生,只比嬴政小3岁,他的爷爷曾经在魏国做大夫,他父亲也被魏王任命为丰县县令,后来因为战乱举家搬迁至沛县,成为了楚国人,楚国灭亡时刘邦35岁。史书中关于刘邦年轻时的记载并不多,只是他曾经想投奔信陵君,然而还到大梁,信陵君便已经去世了,后来做了信陵君门客张耳的门客。魏国灭亡后,张耳遣散门客逃亡,刘邦回到了沛县。从他回到沛县,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段时间内没有相关记载,不过从别人对他评价来看,应该是在游手好闲,混成了沛县的"风云人物",后来做了秦朝的泗水亭长。
  萧何于公元前257年出生,比刘邦大一岁,丰县人,年轻时做了沛县的主吏掾,就是负责县衙小吏的考核工作,其他记载并不多,如果没有刘邦,萧何大概率还是会在沛县干下去,估计能做到县令甚至是郡守。
  张良出生年月没有准确记载,但他的出身是最高贵的,是标准的韩国贵族,先辈出任五代韩王的相邦,堪称宰相世家。然而韩国是六国之中最弱之国,又与秦国直接接壤,国土已经被秦国蚕食大半,面对秦国的虎狼之师已经是无力回天。韩国灭亡后,张良一直想着复国,他曾雇佣杀手在秦始皇出巡的道路上埋伏,想用巨石砸死秦始皇,可惜误中副车,自此逃亡天下。
  韩信于公元前231年出生,楚国人,嬴政统一六国的时候韩信还在穿开裆裤玩泥巴呢,秦朝末年天下大乱,韩信先投项羽未得重用后投奔刘邦,终于成就"兵仙"之名。
  总结
  英雄造时势,更是时势造英雄。
  若无嬴政统一六国,那么项羽应该会继承其祖父项燕位置,成为楚国大将,抵抗秦国入侵;而张良也会成为韩国的相邦,凭借他的智慧,或许会改善韩国的境遇,但是也无法彻底改变韩国被动挨打的局面。
  若无秦末天下大乱,刘邦会继续做他的泗水亭长,萧何会凭借其能力,一步步往上爬,县令、郡守都有可能,但肯定不可能像大汉相国那样荣耀,韩信还是会绽放光芒,但是没有天下大势做他的舞台,他无法施展出"兵仙"的旷世才华。
  公元前238年,因丞相吕不韦牵涉"嫪毐之乱"而被罢相,秦王嬴政开始亲政。
  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掌权后,重用尉缭和李斯,而两人又都认为统一六国的时机已经到来,只不过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担心六国"合纵";二是秦国兵强将勇却无整体战略的操控者。
  针对第一个问题,尉缭和李斯提出了"先灭韩,以恐他国"的吞并顺序。同时,又提出了"用金玉收买、贿赂各国重臣,以离间六国君臣"的政治策略。
  较为有名的就是李斯派人贿赂赵王身边的宠臣郭开,让其散布李牧、司马尚谋反的流言,致使赵王冤杀了支撑赵国危局的唯一良将李牧。最终,造成"李牧死,赵国亡"。
  针对第二问题,尉缭明确了两点战争主张,一是支持"诛暴乱、禁不义"的正义战争;二是"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盗也。"
  同时,尉缭还指出"没有良好的政治,就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而军事又是解决政治问题的最好手段"。
  此外,尉缭又明确了"道胜、威胜、力胜"的取胜策略和"将帅者心也,群下者,支节也"的将帅慎选用人原则,以及在治军、战术、经济战争、攻(守)城要点等方面,都有自己的一套详细理论。例如:秦陵兵马俑坑中的阵形,就是当时尉缭提出的最新的列阵方法
  秦始皇剧照
  于是,秦王委任尉缭为国尉,主管秦国军政,并制订统一六国的详细军事策略。同时,委任李斯为客卿,负责用金玉收买、贿赂各国重臣,以离间各国君臣关系。
  公元前236年,随着赵、燕两国发生战争,秦国正式拉开了统一六国的序幕。当时,秦国以救燕为名派王翦等将,率兵夹击赵国,并先后攻取赵国的阏与、轑阳、河间、安阳等邑,以及漳水流域。
  公元前230年,秦派内史腾攻韩,并灭亡韩国,达成了"先灭韩,以恐他国"的第一步预期目标。
  到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灭齐,从筹划统一六国,到统一六国,历时16年。从而,结束了贵族王侯专政的王国时代,君主专制的帝国时代由此开启,秦王嬴政则成了千古一帝秦始皇。
  那么,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这16年期间,汉初三杰和西楚霸王都在干嘛呢?
  西汉建国后,刘邦曾问君臣:"吾何以得天下?"
  群臣皆不知如何回答。
  刘邦则说:"我能得天下,利益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借给军粮的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引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初汉三杰剧照
  因此,张良、萧何和韩信便有了"汉初三杰"之称。那么,在秦始皇统一六国期间,他们又在干嘛呢?张良,谋划报仇
  根据《史记·留侯世家》:张良的祖父曾连任韩国三朝宰相、父亲张平又继任韩国两朝宰相,在韩国灭亡时,家中还有三百的奴仆。
  可见,张良家世之显赫,却因秦国之故,突然跌落"凡尘",心中岂能不恨。因此,张良一直都对亡韩的秦国怀有极深的仇恨,并散尽家资,时刻想着"反秦"报仇。
  又根据《汉书》记载,"良父卒,良年少"和古人以未"三十而立"为年少来看,若至少以张良父亲死年出生来推算,在秦始皇统一六国期间,张良的年龄应在20至30岁左右。
  而这个年龄段,正是年少之人"快意恩仇"的年龄。所以,后来才有了张良找来一个大力士,以120斤大铁锤袭击秦始皇东巡车驾的一幕。结果,却以失败而告终。萧何,待业青年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期间,萧何年龄在20至36岁。
  项羽剧照
  虽然,萧何平时勤学上进,思维机敏,并对历代律令颇有研究,但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才当了个沛县主吏掾(主管人事调动)的小官员来看,加之身处七国乱世,在此前很可能只是个赋闲在家的待业青年。
  只是不知,他当上主吏掾之前就已结识了刘邦、樊哙、曹参、夏侯婴以及周勃等人,还是在任上才结识的。韩信:以蹭饭活命为主
  在秦始皇拉开统一六国序幕时,韩信还未出生,统一六国时才只有10岁。当时,他因家庭贫困,经常依靠别人的施舍糊口度日。
  就连"漂母饭信"和"胯下之辱"的事件,也是之后的才发生。项羽:读书、学剑和兵法
  项羽小韩信1岁,当时应该正由叔父项梁教其读书。但没学多久,便不想学了。项梁又教他学剑。又没学多久,他又不想学了,说想学"万人敌"。于是,项梁又教其兵法。
  相比之下,在秦始皇统一六国期间,张良活得最有目标,萧何活得最茫然,韩信活得最困苦,项羽活得最充实。
  图片来源网络
  时值秦赵两国交战,赵王迁怒于在秦国质子子楚(嬴政父亲),欲加害之;提前得到消息的吕不韦,赶在赵王军队之前,带着子楚逃出了赵国。事出突然,子楚的妻子赵姬以及儿子嬴政,被迫滞留,东躲西藏度日。此后一则秦国在交战中占据优势,其次子楚回国后,成为了秦孝文王的太子,见此情形,赵国送回了赵姬母子。
  秦孝文王去世后,子楚继位,是为秦庄襄王,只不过执政仅仅三年,便又离世,年仅13岁的嬴政继位,此时秦国大权,掌握在当年护送子楚有功的吕不韦手中。
  (吕不韦)
  逐渐长大的嬴政借着嫪毐之乱,免除了吕不韦的相国职务,掌握了秦国的权力,任用李斯、尉缭等人,开启了统一战争的序幕,从公元前230年灭亡韩国,至公元前221年灭亡齐国,历时10年,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
  当然了,这也离不开"奋六世之余烈"的铺垫,正是有此前的六代国君(还有秦献公)不断消耗山东六国,才为秦始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就好比此前的六代国君(还有秦献公)不断积累积分,到了嬴政这辈,稍微一努力,便可以"兑奖"了。那么,汉初三杰和西楚霸王正在做什么呢?汉初三杰之韩信
  生于公元前231年的韩信,统一战争结束之时,大概10岁。从这段时间至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渡过长江投靠项梁,种种迹象表明应该是个贵族,原因有四:
  1、 当年对于韩信有"几十饭之恩"(韩信连续吃了几十天)的漂母,面对韩信日后必当重谢之言,反怼了这位年轻人一番,其称道韩信为"王孙"。王孙是当时对官家子弟的尊称,想必漂母是通过外部特征,得以判断韩信身份的;
  2、 正史记载,韩信常常刀剑随身。那时候,刀剑并不是一般小户人家所能拥有,而"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表明了韩信缺乏谋生手段,由此推断刀剑很可能是祖传之物;
  3、 当韩信还是一名执戟郎之时,便跃跃欲试为项羽出谋划策;后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重创章邯所部,说明了韩信读过不少兵书,精通军事理论。而兵书作为"特种"书籍,并不像基础教育的教材那么普及,由此可见,韩信家应该是个比较殷实家庭;
  4、 《史记》记载: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说的是,母亲去世后,无法厚葬,但韩信觅得一处高敞的空地,以备将来可以扩建;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韩信还不是太穷。
  综上所述,祖上很可能是贵族的韩信,因秦始皇统一六国,导致了家族破产或者是在破产的边缘,生活逐渐陷入了困顿之中。汉初三杰之萧何
  春秋以前的选官制度是世官制,即为官者的子孙世代作官,主要指的是大夫以上的高官;至于低级官吏采取的乡选里举,即选举制。进入战国时期,各国为争夺人才,将选举制的应用范围,扩大了到高级官吏。
  刘邦起事之前,萧何是沛县的主吏掾,即县令的属官,相当于现代的秘书,擅长文吏的差事。萧何还精于断案狱令之事,因为这个还曾受到秦泗水郡郡监御史的赏识,想推荐其去咸阳做官。此后刘邦攻陷咸阳后,萧何接收了秦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
  从此可以倒推:
  1、 十余年之前的萧何,可能并没有显赫的家世,大概出身于中小地主家庭,这是萧何被选拔为主吏掾的出身条件;
  2、 秦国以法家治国,强调用法律手段维护国家的大一统。或许为了与时俱进,或许为了谋得好差事,家境殷实的萧何有条件学习秦国法律,这是萧何被选拔为主吏掾的加分项。汉初三杰之张良以及西楚霸王项羽
  张良是韩国的贵族,其祖父张开地和父亲张平,开创了"五世相韩"的局面,其中张开地担任过韩昭侯、韩宣惠王与韩襄王的宰相;张平为韩厘王与韩桓惠王的宰相。然而,随着公元前230年,秦国灭亡韩国,这一切都成为了泡影。
  于公,信奉儒家忠君爱国的张良,有充分理由找秦国复仇;于私,韩国的灭亡,令到张良失去了世袭的"铁饭碗"。
  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此时的张良为了报仇,选择了不厚葬弟弟,将家产拿出来悬赏,以求得刺杀秦王的刺客。最终一位大力士接受了刺杀的任务,利用重达120斤的铁锥,袭击东巡的秦始皇。不过,随行的车辆众多,铁锥没有击中秦始皇,转眼间,张良成为了通缉要犯而亡命天涯。
  机缘巧合之下,隐匿在下邳的张良,不仅得到了《太公兵法》,还"聚少年百余人"。但这点人抗击暴秦是远远不够的,张良决定投靠楚假王景驹。路上遇到了刘邦队伍,看阵势牛过景驹,张良选择了加入刘邦阵营。
  楚国的另一支反秦队伍是以项梁为核心的,其为西楚霸王项羽的叔父。项家呢,世世为楚将,也是楚国的贵族。其中项梁之父项燕,在秦国灭亡楚国的战斗中,被秦将王翦所杀,为国捐躯,楚国也由此灭亡。
  但以项梁为核心的项氏集团,并没有就此消亡,而是在积蓄力量。
  《史记》: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说的是,项梁借着徭役以及丧礼,人员聚集的机会,暗中观察江东子弟,为此后的起事,物色才能出众之人。
  项羽在项梁身边耳濡目染,立志要灭亡秦国报仇。为此,项羽先是读书后练剑,都是浅尝辄止,令到项梁很生气。在项羽眼里,读书只是记姓名,而练剑只是敌一人,不值得学,要学就学兵法;等到项梁教授兵法之时,项羽又只学个"半桶水", 项梁得多无奈啊。
  由此便说项羽一无是处,也不是事实。项羽天生是个大力士,能扛大鼎。要想做的事情,也是非常果敢。天下开始抗秦,项氏集团在吴中举事,便是项羽当机立断,挥刀斩杀了郡守;当项梁在定陶战死后,又是项羽继续扛起抗秦大旗。
  谈秦说汉(357)
  公元前221年,39岁的秦始皇统一中原时,36岁的刘邦正在沛县的泗水亭当亭长;12岁的项羽跟着叔父项梁在吴中逃难;37岁的萧何在沛县当主吏掾;约31岁的张良前往东方拜见仓海君寻找刺杀秦始皇的大力士;11岁的韩信在淮阴帮漂母洗纱;年过57岁的范增于居鄛叹息怀才不遇。
  公元前259年,嬴政在赵国的邯郸出生;公元前247年,嬴政继秦王位;公元前238年,嬴政行冠礼亲政;公元前230年秦国灭亡了韩国;再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相继灭亡赵国、魏国、燕国、楚国,统一中原后,称始皇帝,建立中央集权制。
  因此,以公元前221年为秦统一六国的时间节点比较合理。
  泗水亭亭长刘邦,由一个公务员下海自主创业,拉起了一支军队
  公元前256年,刘邦出生于沛县丰邑,也就是现在的江苏丰县。刘邦的先祖是魏国大夫,但到了刘邦的父亲这一代已经没落了。刘太公膝下有四个儿子,家里有几亩水田,日子不算很宽裕,但也尚且过得下去,奈何第四子刘邦从小就游手好闲。
  刘邦虽然不爱劳动,但挺会搞人际关系,与县衙里的官吏混得溜熟,还跟他们学习律法。刘太公就帮他捐了一个小官,当上了泗水亭的亭长,类似于现在的联防队队长的职务,也算是体制内了。刘邦参加了工作之后,也就有了固定的薪水收入。
  但刘邦自幼朋友多,那点工资收入还不够请朋友吃喝,所以经常在刘媪、武妇开的酒馆内赊酒,白吃白喝那种。刘太公有四个儿子,也要一碗水端平,已经花钱给刘邦捐了一个官,所以不能再掏钱贴补幼子了。而刘邦是月光族,基本攒不到钱。
  刘邦没钱就娶不上媳妇,但三十好几的男人,也有正常的生理需求。于是经常去烟花之地鬼混,认识一个女子叫曹氏。曹氏虽沦落风尘,但在刘邦的花言巧语之下,从良后为刘邦生下一个儿子叫刘肥。然而,曹氏到死也没有得到刘太公的认可。
  后来,丰邑搬来了大户人家吕公,家里十分富户,连县令都得去巴结的那种。当地有头有面的人都带着重金厚礼跑过去拜见,刘邦也去了,手里拿着一张贺万钱的礼单,拿今天的话说就是打了张白条,居然得到了吕公的重视,还将女儿嫁给他。
  俗话说,知识改变命运。但对刘邦来说,是女人改变命运。半老头子的刘邦带着一个拖油瓶刘肥,娶回一个如花似玉的富二代吕雉,让清贫如洗的生活开始变得有滋有味。当然,吕公将女儿下嫁给刘邦,后来还成了国母,投资眼光也还不错。
  公元前210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农民起义,一时如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刘邦在押送劳役人员前往骊山时,干脆也领着一群劳役上了芒砀山,很快就拉起了一支具有规模的队伍,拿下了沛县。连在县衙上班的萧何、曹参也投靠了他。
  从秦始皇建立秦朝,到二世胡亥继位,刘邦正在完成从一个公务员到自主创业,拉队伍造反的过程。而刘邦从打工仔到老板的转变过程中,吕雉及吕家人对其鼎力帮助,出钱出力。可以说,没有吕雉就可能没有刘邦的霸业。
  秦朝的高级公务员萧何,跟随刘邦下海创业,职务做到了副总级别
  公元前257年,萧何出生于沛县丰邑,跟刘邦是正儿八经的同乡,还大他一岁。萧何自幼是个学霸,对秦朝的律刑颇有研究。长大以后,在县衙当了个主吏掾,类似于现在的人力资源部主管。当时萧何还是刘邦的上级单位,职称也比刘邦要高。
  当初萧何在沛县做公务员的时候,还有点看不起吊儿郎中的刘邦。在吕公家宴上,刘邦前去拜见,口称贺钱一万。主吏掾萧何负责为吕公点收礼单,当场就拆穿刘邦,跟吕公说:"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刘邦这点好,事业有成后,不翻旧帐。
  但萧何为人处世还是不错的,刘邦还是平民时,萧何多次凭着官吏的职权保护他,估计刘邦的公务员考试萧何也是帮了忙的。刘邦当了亭长后,经常要出远差,押送劳工到咸阳服役,临行前官员们都奉送他三百钱,唯独萧何送五百钱,比别人多。
  萧何的工作态度极其严谨,当初秦朝的御史到泗水郡督察郡的工作时,萧何跟着他的属官办事,经常把事情办得有条有理、清清楚楚。萧何担任泗水郡卒史时,公务考核中名列第一。秦朝的御史曾打算征调萧何,萧何一再辞谢,才没有被调走。
  所以萧何被刘邦集团能被委以重任,是因为萧何确实有才能。而且,大家都知根知底,刘邦对萧何的人品,相对还是信任的。在秦始皇统一六国时,萧何是秦朝沛县的高级公务员。跟随刘邦下海,在刘氏集团内身居要职,差不多副总级别吧。
  张良正谋划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
  史书上找不到张良的出生时间,但大致可以推算一下。张良之父张平是韩惠王的相国。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归天那一年,张平也去世了。也就是说,张良是在公元前251年之前出生,而且他还有一个弟弟,秦统一六国时张良最少有31岁。
  历史上没有记载张良之父的死因,但按张良对秦始皇的仇恨及张平去世的时间上推算,很有可能其父张平是陪同韩惠王在咸阳为秦昭襄王服丧期间死亡,也就是说,其父可能是在咸阳被杀。因此,张良对秦国的仇恨,渐渐转变到了秦始皇身上。
  没落的贵族张良散尽家财,弟死不葬,向东边拜见仓海君,请教刺秦之策,又重金请了一个大力士,欲在博浪沙刺杀巡游中的秦始皇。但杀手之锥误中了秦始皇的副车,让秦始皇躲过一劫。后来,张良隐居下邳,跟随黄石公学习兵法与谋略。
  也就是说,秦始皇统一中原时,张良正在谋划博浪沙刺杀秦始皇之事。刺杀计划失败之后,在隐居期间得到高人指点,成为一代谋士。张良也感觉到个人力量有限,难以的撼动大秦王朝,于是加入了刘邦的集团为其出谋献策,得到刘邦的信任。
  韩信帮漂母洗纱混饭时
  公元前231年,韩信出生于淮阴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韩信自幼身负长剑,而且饱读兵书,能忍胯下之辱,说明其幼时的家教是不错的。因此,其父可能是秦朝的一名武将,韩信自幼随其父习武论谋。但其父英年早逝,所以韩信家庭惨遭变故。
  后来韩信的母亲也随其父而去,韩信就成了一个孤儿,靠别人接济过日子,久之就被人讨厌,经常饿得肚子前心贴后背。有个专为人浣洗纱的老大婆见他实在可怜,就经常拿食物给他吃,还鼓励他努力拼博,大丈夫必须靠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韩信也就11岁,还是个懵懂少年,也正是被淮阴的屠户戏弄其胯下之辱的时候。但十年之后,天下大乱,项梁率军渡过长江准备西取咸阳,这时正当壮年的韩信投身于项梁的军队,成为了一名大头兵。
  韩信跟随项梁的军队多次作战,因为其自幼习武,所以自己安全保障没有问题。后来项梁战死,韩信又跟随项羽参加了巨鹿之战。项羽消灭秦朝的精锐之后,踌躇满志向咸阳进军。但想干一番大事的韩信看出项羽难有作为,开小差偷偷地溜了。
  当时刘邦领导的军事集团还比较开明,也是仅次于项羽的一股大势力。于是韩信投靠了刘邦集团,跟随刘邦的汉军到了汉中封地。但刘邦也只给韩信封了个治粟都尉,也就是干催收军粮的工作,还是没得到重用,没啥干头,韩信又偷偷地溜了。
  深得刘邦重用的萧何却认为韩信是个人才,于是亲自去骑马去追赶逃兵韩信,在萧何的引荐下,韩信被拜为大将军。刘邦的军队在汉中休养生息几个月之后,从故道还定三秦,联络各诸侯军队,一路势如破竹,打到了西楚霸王项羽的老巢彭城。
  韩信被封为大将军,实际军事指挥大权却仍紧紧地抓在了刘邦的手里,这让韩信这个郁闷呀。而刘邦因军事进展顺利就开始飘飘然了,结果就是项羽引三万骑兵长途奔袭,于睢水之战大败刘邦之联军56万,刘邦灰溜溜地逃往吕雉之兄吕侯处。
  刘邦退守荥阳,痛定思痛,决定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年轻的将军韩信,韩信收集彭城的残部之后,加上萧何从关中调来了部分老弱士卒,在京、索之间多次打退项羽的进攻,扭转了汉军的颓势。然后请缨率兵北伐,破魏击赵降燕后,占领齐地。
  也就是说,秦始皇统一六国时,韩信还是一个在河边钓鱼的少年,正衣食无着,帮漂母洗纱混个温饱。长大以后,恰逢乱世,投靠了刘邦的集团,其幼时所学之武艺与兵法终于派上用场。只可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最终也逃不脱功成身死。
  项羽在会稽郡吴中随叔父项梁打零工
  公元前232年,战国名将项燕之孙、项梁之侄项羽出生于泗水的下相。项羽自幼不爱读书,后来就是因为文化不够耍心眼玩不过刘邦所以吃了亏。但他力大无比,喜欢习武与兵法。可能是家里出了点事,跟随叔父项梁逃到吴中隐居,打零工度日。
  公元前221年,项羽刚满12岁。有次秦始皇巡游到了会稽郡,车队豪华威严,排场十分壮观,很多老百姓就围在路边看热闹,项羽也混入群中,还嘟囔地说:"彼可取代也。"吓得项梁赶紧地手捂其嘴,说:"话不能乱讲,这可是灭族的罪呀。"
  但秦始皇也没风光多久,十年后两脚一蹬上西天了,其子胡亥继了皇帝位又不务正业,搞得天下纷乱四起。会稽郡郡守也想在乱世做点大事,却被人心所附的项梁撸了兵权。于是,年近四十的项羽跟着项梁,在江东招募了八千子弟,渡过长江。
  这时,张楚王陈胜已经死了,部队也七零八落的,符离人秦嘉立景驹为楚王,还想收编项梁的军队。江东子弟可不好惹,很快就打败了秦嘉的军队,景驹也被乱军所杀。项梁收编了秦嘉的军队,拥立楚怀王之后、正在山上放羊的芈心为楚王。
  然而,项梁在定陶被秦朝章邯率领的正规军队给干死了,楚王就顺势收编了项梁的军队。章邯打败项梁之后,认为江南无虞,就渡过黄河,围困巨鹿陈馀率领的赵军。于是楚怀王命令刘邦率军西击咸阳,命令宋义率军汇合各诸侯驰援巨鹿。
  项羽与八千江东子弟兵也一起被分配进了宋义的军中,前往巨鹿。但由于秦军的主力在围困巨鹿,各诸侯不敢与其硬拼,宋义率领队伍缓慢前行,后来干脆扎营屯驻。项羽为报叔父之仇心切,数次催促宋义仍不进军,干脆杀了宋义夺其兵权。
  项羽率军驰援巨鹿,身先士卒,背水一战,打败了王离所率的长城军团。因秦朝内部混乱,章邯所率的军队心无斗志,于是向项羽投降,但二十万降卒被项羽下令坑杀于新安。然后进军咸阳,接着在戏下分封了18个诸侯王,自封为西楚霸王。
  也就是说,秦始皇消灭六国时,28岁的项羽与叔父项梁正在会稽郡的吴中县打零工,若不是天下大乱,项梁在吴中起兵反秦,项羽就可能一辈子在吴中默默无闻了。
  年过半百的范增在家研究兵谋之奇计妙策
  公元前277年,范增出生于居鄛,平时喜欢研究奇计妙策。秦始皇统一中原时,范增已经57岁了,真正的大器晚成者。项梁率江东子弟渡过长江,年近70的老范头找到了项梁,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说服项梁立楚怀王的后代芈心为王。
  项梁在定陶战败,临死之前将项羽托付给了范增,让项羽称其为"亚父"。因此,范增不遗余力地辅佐项羽。可以说,项羽能取得成就,除了本身勇力过人外,谋士范增的指点不可或缺。否则,项羽肚里那点墨水,咋也想不出分封18位诸侯王。
  七十古来稀的范增,追随项羽搞革命,应该不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了,更多的应该是为了体现自我价值。但是,项羽的妇人之仁,在鸿门宴上没有听从范增之言,杀了心腹之患刘邦。刘邦与项羽撕破脸皮后,两军对垒,范增被刘邦的离间计所伤。
  项羽终于不再相信范增,而范增在回老家的途中,染病身亡。没有"亚父"范增的西楚霸王,被刘邦的军队打得一败再败,又碰上了战神级别的年轻将才韩信。于是,垓下之战,项羽全军覆灭,项羽率数百骑兵逃出,被追击到乌江后自杀而亡。
  所以说,秦始皇扫灭六国时,范增也已经是半老头子了,成天在家研究奇计妙策。古稀之年辅佐西楚霸王,毕生之学有了发挥之处。
  写在最后
  秦始皇统一天下称帝时,刘邦正在沛县泗水亭任亭长一职,吃不饱,也饿不死;萧何任县衙的主吏掾,正是被上级重用之时;而张良因家仇国恨,正研究在博浪沙刺杀秦皇皇的计划;年过半百的范增在家研究兵谋之奇计妙策。都还算过得下去。
  但韩信的生活比较难,年纪轻轻赚不到钱,尽管有好意的漂母施舍他几口饭吃,但仍然成天饿得前心贴后背;与韩信年纪相近的项羽条件稍微好一点,但也是跟随叔父在吴中逃难。可以说,是战乱成就了韩信与项羽,只可惜他们没能成为朋友。
  2020/12/28
  我是秦砖汉瓦里的拾荒人,感谢阅读,人走留香,点个赞呗,不胜感谢!
  秦王赢政花了10年时间统一了全国,从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还有西楚霸王项羽,这段时间4人在做什么,萧何、韩信、项羽的轨迹是清晰的,唯独张良模糊些,但根据史料基本能理清楚。
  图为三台县萧氏祠堂,此家族传承于萧何,有完整的《萧氏族谱》。
  萧何在4人中年龄最大,赢政统一全国时期,萧何27-37岁,正在沛县当个捉刀小吏,《史记》说他"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意思是萧何懂律法,在县衙里担任吏,那时候已有了官和吏之分,只要会读书写字,通过考试选拔可为吏,当年的赵高也是懂律法才被重用的,可见还是齐地时,萧何努力学习法典,通过考试吃起了官家饭,后来转为秦沛县吏。
  张良,赢政统一全国时期,张良20-30岁,韩国人,出生韩国贵族,他祖父、父亲曾5任韩国相国,而秦最先灭的正是韩国,根据《史记》记载,张良曾散尽家财,为韩报仇,后来项伯杀人四处躲藏,也曾被张良收留,直到爆发秦末起义,张良拉起了一支队伍。从以上可以看出,秦灭韩后,张良一直半隐半出,积蓄力量,寻找机会,直到遇见刘邦。
  张良画像。
  从秦灭韩到完全统一全国的10年间,因韩王投降,韩贵族没遭迫害,此间张良加入韩贵族复仇之路,在公元前226年在新郑发动复国叛乱,结果迅速被秦军剿灭,张良出走淮阳,名为学习礼法,实为避难,不久周游各地,结交侠士,他弟弟死了都不敢厚葬,而是把钱财留下来用于复仇,可见这段时间张良一直在为韩复仇寻找机会。
  韩信画像。
  韩信,秦灭韩时刚出生,秦统一全国时,韩信才10岁,所以这段时间是韩信的童年,没什么好讲的,韩信淮阴人,农民出身,家里很穷,周围人都讨厌他,整天无所事事,靠接济度日,像刘邦虽为无赖,但也能号召一帮朋友,被选为亭长,萧何也是农民,但能通过读书选为县吏,刘邦的起点是这几人里面最低的,饭都没得吃。
  图为霸王祠,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自刎于此。
  项羽,情况和韩信一样,秦统一全国时,项羽才11岁,楚国项氏武将家庭出生,这时楚国还没灭亡,项羽在叔叔项梁家生活,度过了富裕的童年,他叔让他读书不读,剑不学,只想学万人敌的兵法,楚国灭亡后,项羽跟着项梁避祸会稽,在那里暗中招兵买马,训练子弟。
  秦始皇灭亡六国、统一天下之战,是他在解决成蟜谋反、嫪毐叛乱、罢免并逼死吕不韦,独掌大权之后开始的,在李斯、尉缭等人的辅佐下,从公元前236年开始,到公元前221年为止,差不多用了15年时间,秦国并为此制订了灭亡六国的顺序:先灭韩国与赵国、然后是楚国与魏国,最后是燕国与齐国。
  一、公元前230年秦灭韩
  韩国是六国中最弱小的国家,而且离秦国也最近,秦国灭亡韩国用了差不多一年时间,从公元前231年到公元前230年为止,首先是韩国南阳郡守投降献地投降,然后在公元前230年,秦将内史腾率军攻入韩国都城新郑,俘虏了韩王安,随后占领韩国全境,并将韩地设置为秦国的三川郡,于是韩国灭亡。
  秦灭亡六国地图
  这一年,刘邦27岁,正是青壮年时期,刘邦年轻的时候并不喜欢种地,也不从事农业生产,而是四处游侠,先是准备投靠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魏国信陵君,但是信陵君在公元前243年就去世了,于是刘邦就投靠了信陵君的门客张耳,在张耳门下当门客。
  这一年,韩信刚刚出生没多久,也许只有一两岁,还处于在母亲怀中吃奶的年龄。
  这一年,张良估计只有20多岁,虽然身为韩国贵族,但是韩国已经衰弱得厉害,张良的家族世代为韩国国相,张良的祖父张开地和父亲张平都是韩国国相,父亲张平在公元前250年去世,之后张良家族就不再是韩国国相了。
  张良一直想匡扶韩国,但是有劲无处使,这个时候的韩国实力只相当于秦国的一个郡,而且秦国的国力还在蒸蒸日上,末代韩王安在公元前238年即位为韩王,8年后韩国就灭亡了,这是大势所趋,虽然韩王安也做了一些事,比如派韩非出使秦国,希望能延缓秦灭韩,但韩非被杀也没有阻止秦国灭亡韩国。
  刘邦
  韩非都能不能做到的事,张良当然也做不到,这个时候的张良也许连韩国正式的官职都没有,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秦国灭亡韩国,而无能为力。
  这一年,萧何28岁,虽然他后来当上了秦朝沛县县令的主吏掾,差不多就是一个小秘书,但在秦统一六国前,萧何在干什么没有人知道,他的家世也没有人知道,沛县在当时属于楚国,也许萧何是楚国一个普通的基层小吏,但这也是猜测。
  这一年,项梁还在楚国,他的父亲是楚国大将军项燕,项梁的出生年不详,作为大将军的儿子,也许项梁在楚国任职呢,这个时候秦国是把楚国当成第二阶段灭亡的国家,秦与楚暂时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倒也相安无事。
  这一年,项羽才3年,还是虚岁,作为项燕的孙子,暂时还在吃奶的年龄。
  项羽
  这一年,范增已经48岁了,他也是楚国人,虽然范增很有才能,但是当时的范增是闲赋在家的,并没有什么门路当官。
  二、公元前226年秦灭赵
  秦灭赵之战是从公元前226年到公元前222年,持续了4年时间,秦统一天下,最难打的就是赵国,长平之战坑杀了赵国45万大军,但是赵国仍然存活了下来,到赵国灭亡,这中间有40年的时间,赵国同时还是名将辈出的地方,战国四大名将被秦和赵瓜分不是没有道理的。
  公元前228年,秦国名将王翦受贿赵国丞相郭开,设计害死了赵国名将李牧,几个月后,秦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赵国灭亡,但是赵国公子嘉带着一批人逃到了代地,直到公元前222年,王翦的儿子王贲率军灭代,俘虏赵国公子嘉,赵国才彻底灭亡。
  韩信
  这一年,刘邦已经31岁,由于在张耳门下当门客,所以经常往来沛县与外黄,刘邦除了喜欢结交英雄豪杰之外,就是与一帮朋友喝酒吹牛,作为外黄县令张耳的门客,在当时的天下,基本上没有刘邦的用武之地,或者还不到时候。
  这一年,韩信才6岁,作为一个小孩子,韩信平常的生活就是在父母的教导下学习和读书。
  这一年,张良估计25岁左右,韩国灭亡后,张良很有可能参与了公元226年发生在韩国旧都新郑的韩国贵族反秦事件,结果被秦国残酷镇压,然后张良就开始流浪天涯的生活,被秦国通缉,而韩国贵族在新郑的叛乱,导致韩王安被杀。
  这一年,萧何32岁了,不知道他在做什么,也许闲赋在家,也许在楚国当个小吏吧。
  这一年,项梁仍然在楚国当官,项羽7岁了,正是上学的好年纪,作为楚国贵族,项羽当然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张良
  这一年,范增52岁了,还是闲赋在家,无所事事。
  三、公元前225年秦灭魏
  公元前225年,秦军用声东击西之计,诱使魏国将40万主力放在河北防守秦军,然后王贲率领秦军突然包围了魏国都城大梁,然后引黄河之水灌溉大梁城,随后城破,魏王假被杀,魏国灭亡。
  这一年,刘邦32岁了,魏国一灭亡,张耳也当不成县令了,也被秦国通缉,于是刘邦就只能逃回家乡沛县,在那里待着。
  这一年,韩信7岁了,还是个小孩子。张良26岁左右,还在继续逃亡生涯。萧何33岁,范增53岁,都是闲赋在家。项梁、项羽仍然待在楚国,开始要应对来自秦国的军事进攻了。
  萧何
  四、公元前223年秦灭楚
  秦灭楚之战持续两年,从公元前225年开始,到公元前223年结果,第一次秦始皇指派年轻的将领李信率领20万大军攻打楚国,但被楚国大将项燕打得大败,于是秦始皇请出王翦率领60万大军攻打楚国,王翦用一年时间消磨了楚军斗志,才打败项燕,灭亡了楚国。
  这一年,刘邦35岁了,还是无所事事,在家乡到处混。韩信9岁了,还在读书识字。张良28岁左右,继续逃亡中,萧何35岁,范增55岁,还待在家中无所事事地过着普通生活。
  改变最大的要算项梁与项羽了,由于项燕战死,楚国被灭亡,所以项梁与项羽也开始逃亡了,他们逃到了楚国的最东边,隐姓埋名。
  五、公元前222年秦灭燕
  荆轲刺秦王之后,秦王嬴政就想要灭亡燕国了,公元前226年秦将王翦率军攻破了燕国都城蓟城,也就是今北京城西南一带,但是燕王喜和太子丹都逃到了遥远的辽东,在秦军的追击之下,燕王喜杀太子丹向秦国求和,这个时候的燕国也只剩下残余势力了,秦军未再进一步追击,只到4年后才彻底灭亡燕王喜。
  范增
  六、公元前221年秦灭齐
  齐国被灭是六国中最容易的,齐国在战国晚年基本上啥也没做,反而还跟秦国结盟,在秦灭其他五国时,齐国就这么看着,到最后,秦军灭亡了其他五国,齐王建才感到恐慌,于是把军队主力布置在西部国境上,而秦将王贲则率军从北边的燕国进入齐国,齐国迅速崩溃,秦军直接攻占了齐国都城,俘虏了齐王建,齐国灭亡。
  齐国灭亡后,秦国就统一了天下,这一年是公元前221年,这一年,刘邦36年,随后不久就成秦国沛县泗水亭长,相当于村治保主任,继续与他的一帮朋友混日子,直到直到秦始皇去世一年后,刘邦才出来发起反秦战争。
  这一年,韩信才11岁,仍然还是个孩子,不过从韩信佩戴刀剑,同时又熟读兵法来看,韩信的家族可能是没落的贵族,在当时平民百姓可没有受教育的权力和能力,同时也不会啥也不做戴着把剑到处晃悠。
  项梁
  这一年张良30岁左右,自从韩国灭亡之后,张良一直在逃亡,尽管他家是韩国贵族,但一直东躲西藏,同时利用家中仅有的一点钱财准备策划刺杀秦始皇,这一段时间张良的主要任务就是物色大力士,同时盯着秦始皇的行踪,终于在3年之后,张良找到一个大力士,同时制作了一百多斤重的大铁锤在博浪沙进行了一次刺杀行为,但并没有成功,从此张良继续逃亡,直到他遇到刘邦。
  这一年萧何37岁,当秦国统一天下后,萧何当上了沛县县令的主吏掾,差不多就是一个秘书,同时萧何结识了当泗水亭长的刘邦,在秦始皇去世之后,跟随刘邦参与反秦战争。
  这一年范增已经57岁,直到秦末天下大乱时, 范增才感觉到自己展示才能的机会来了,于是走出自己的家,投靠了楚地反秦义军首领项梁,随后就成为项家军的智囊,但是后来项羽中了陈平的反间计,不再信任范增,于是范增辞官回家,还没到家就在路上生毒疮发作而死,活了74岁。
  秦始皇
  这一年项梁带着项羽以及楚国灭亡后幸存的项氏族人一起逃到了吴中,同时在当地招兵买马,暗中发展势力,同时项梁一直带着项羽,教项羽读书写字,练习武艺,但项羽啥也不愿意学,只想学兵法,于是项梁就教项羽兵法,这为后来项羽的崛起创造了条件,但在秦国统一六国之初,项梁和项羽只能继续逃亡,16年后才开始起兵反秦。
  刘邦、韩信、张良、萧何、项梁、项羽、范增这些在反秦或者楚汉战争中大出风头的人物,在秦灭六国期间,不是年幼,就是没有能力影响大局,秦灭六国的内在原因是秦国一家独大,外面原因就是统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是这些人能够影响的,只要秦始皇在世,这些人都不可能影响当时的局势,秦始皇去世之后,这些人才开始冒出来,影响了当时的历史。
  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在公元前221年。
  那一年,刘邦是36岁,张良30岁,萧何约37岁,项羽12岁,韩信大约10岁,他们并不是一代人。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刘邦还只是个一事无成的混混,后来当上了泗水亭长。
  值得一提的是,刘邦曾经见过秦始皇。当时,他在秦都咸阳服徭役,秦始皇巡行出游,刘邦看到这番景象,发出了感慨:
  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至于张良,早年的命运要比刘邦精彩得多。他是韩国人,祖父张开地曾担任韩昭侯、韩宣惠王、韩襄哀王的相国,父亲张平曾担任韩釐王与韩桓惠王的相国。因此,张良对韩国很有认同感。
  公元前230年秦国灭韩后,张良散尽家财于博浪沙伏击行刺秦始皇,却功败垂成行刺失败,只好隐姓埋名。
  萧何是刘邦的老哥们。
  在沛县时,萧何为主吏,刘邦曾担任亭长。萧何与刘邦、曹参、樊哙都是沛县人。根据《史记》的记载:
  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常辨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徵何,何固请,得毋行。
  相较于张良、萧何,韩信明显就是晚辈人。
  我想大家一定听说过"胯下之辱"这个典故吧?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韩信。早年间韩信的生活非常贫寒。根据《史记》的记载: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
  他也是到了后来才发迹。
  最后是项羽。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七岁随叔父项梁迁吴中。他早年的生活就是个小毛孩,没什么可说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韩信、项羽还是吃奶的年纪,再NB也不可能辅佐君主。张良是年轻的韩国贵族,但此时的韩国已经是回天乏术。萧何和范增岁数比较大,但应该不属于贵族,没有机会报效国家。
  秦王嬴政从公元前230年开始了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征程,第一个被灭掉的国家是大韩民国。
  公元前228年,邯郸被秦军攻破;公元前222年王贲攻下代城,公子嘉自杀,赵国最终灭亡。
  公元前225年,王贲引黄河、鸿沟之水冲灌大梁城,魏王假投降被杀,魏国灭亡。
  公元前223年,老将王翦攻破楚都寿春,楚国灭亡。
  公元前222年,王贲俘获燕王喜,燕国灭亡。
  公元前221年,王贲由北部突袭临淄,齐王建投降,齐国灭亡。
  一统六国的历程宣告结束。
  汉初三杰是萧何、张良和韩信,西楚霸王是项羽,范增是项羽的亚父。
  萧何约出生于公元前257年,秦王嬴政灭国开始时萧何已经27岁(按古代虚岁已经28),已经属于成年人。史书上记载,萧何是沛人,和刘邦算是老乡。年轻时候因为文笔厉害成为沛县的主吏掾,但这个官职是秦朝的官职,那应该是秦朝一统六国之后的事情了。史书上又记载,萧何性格随和,很善于识人,结交了许多好朋友,包括刘邦、樊哙、曹参、夏侯婴、周勃等人。这说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萧何应该正在沛县的乡下和刘邦等人到处流窜,或者在家里喝酒、打麻将、打扑克消遣,就是不知道是斗地主、拖拉机还是拱猪。
  张良约出生于公元前250年,韩国灭亡时也已经20岁。 史书上记载,"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也就是说从韩国灭亡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段时间内,张良散尽家财,四处找刺客,准备刺杀秦始皇。到了公元前218年的时候,张良就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这时候距离秦灭六国只过去了三年。因此此时张良应该还在四处找寻刺客的过程中。
  韩信出生于公元前231年,项羽出生于公元前232年。这两人在韩国灭亡时只有一两岁,很大可能还在吃奶。在魏国灭亡时,项羽7岁,韩信6岁,因为项羽是贵族,很大可能现在在学习诸子百家的知识;韩信应该是没落贵族,此时应该在玩泥巴。在楚国灭亡时,项羽的爷爷战死,项羽应该在叔叔项梁的带领下,在逃跑的路上;韩信还是在玩泥巴。在燕国、赵国(代国)灭亡时,项羽应该和叔叔项梁一起逃到了吴中,项羽开始学习各种知识和剑术。"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韩信此时9岁,继续玩泥巴。只过了一年,齐国就灭亡了。韩信项羽应该还是和之前一样。
  范增出生于公元前277年,年龄比秦始皇还要大,但历史上对于他的记载非常少,年近七十才出山辅佐项梁。之前他应该在四处躲避战乱。
  大情妇收官,说错了是《大秦赋》收官,原本以为看一场秦始皇灭六国,却没有想到了看一场楚,韩,赵后宫争霸赛。一部期待已久的的大剧最后是高开低走。让人遗憾。而秦始皇灭六国不到十四年,大秦帝国就灰飞烟灭,秦始皇希望大秦帝国传至二世,三世乃至万世,现在看来就是一个笑话和妄想 ,但大秦二世而亡也确实有些快了点。那灭秦的汉初三杰,刘邦和项羽在公元前221年的时候都在干什么呢。
  我们很难想象,作为西汉开国皇帝的刘邦居然和秦始皇是一代人 ,秦始皇生于公元前259年,而刘邦生于公元前256年。高祖皇帝仅仅比秦始皇小三岁。刘邦是沛县人,在战国属于楚国人人,依照《汉书·高帝纪》中记载: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从中可以看出,最初刘邦祖上是魏国人 后来迁徙到了楚地,二人虽然几乎同岁,但地位却是天地之差,一个生来就是皇子。一个呱呱坠地就是农夫。
  公元前259年,嬴政出生在赵国邯郸,公元前256年,嬴政3岁,刘邦出在沛县中阳里村一个农人家庭。二人就此开始了各自的道路,公元前250年,嬴政10岁成为太子。刘邦在家务农,嬴政13岁成秦王,10的刘邦在家务农,而且未必吃饱饭。公元前238年,嬴政22岁,开始亲政。19岁的刘邦在家务农。从此嬴政开始一人统天下。刘邦在家务农。公元前223年,嬴政37岁,秦军俘虏楚王负刍。34岁的刘邦成为"亡国奴",开始给嬴政打工缴纳赋税。公元前221年,嬴政39岁,统一六国,自称始皇帝。而36岁的刘邦在咸阳服役,正好赶上秦始皇出巡,大发感慨:"嗟乎呀!大丈夫当如此矣!"。公元前217年,嬴政43岁,40岁刘邦才娶上媳妇与吕雉结成亲。公元前210年,46岁的秦始皇驾崩。这时候,属于刘邦的时时代开始了。
  汉初三杰之萧何:汉朝建立后,论功行赏,刘邦钦定萧何功劳第一。萧何与始皇帝也是一个时代人,他比秦始皇小两岁,与刘邦是同乡,刘邦是亭长,萧何是县衙小吏(秘书)。家境应该是不错的,萧何这一生最值得骄傲的事情就是发现并培养了一个皇帝,并让自己家族昌盛一千余年,兰陵萧氏至今不绝,家族后人出现了两位皇帝(梁武帝萧衍和齐高帝萧道成)。公元前221你前后,37岁左右的萧何应该已经是沛县县令的的秘书了。
  汉初三杰之张良:汉初三杰里出身最高贵的就张良了。张良生年不祥,但基本上和刘邦差出多,依照战国的户籍制度,张良不仅是韩国人。而且张良先辈在任过五代韩王国相(宰相)。而秦始皇灭六国第一灭的就是韩国,因此,贵族出身的张良流落"海外",恨透了秦始皇,为了报灭国之之仇,张良成了"恐怖分子",在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东巡,张良秦始皇必经之地——博浪沙,意图刺杀秦始皇。用120斤大铁锥向秦始皇的高级马车击去,可惜以失败告终。此后张良开始辅佐刘邦灭秦。公元秦221年前后,张良应该在流浪。
  汉初三杰之韩信:韩信和秦始皇就是两代人了,韩信大约比秦始皇小28岁。按照战国国籍,韩信也是楚国人,也算是刘邦老乡,但最初家境应该高于刘邦,韩信是兵家四圣之一,公认的大军事家,大战略家。刘邦的江山一半是韩信打下来的,韩信出身平民,常常是无所事事,依靠他人接济糊口度日。20岁出头的时候还是个小混混,混吃等死,还被逼着钻裤裆。但到了28岁。咸鱼大翻身,成为三军主帅。这个逆转也太大了。公元前221年前后,10岁左右的韩信应该在家读书。
  西楚霸王项羽:项羽是地道的楚国人,世代将门。项羽,姬姓,项氏,名籍,字羽,泗水郡下相县人。与韩信是老乡,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项羽比韩信小一岁,比秦始皇小29岁。项羽和刘邦不同,作为望族后裔,自幼项羽应该接受了系统的贵族教育。秦始皇到会稽游玩,驾大船渡江,项羽对项梁说:"我可以取而代之"。这话比刘邦有气魄。公元前221年前后,11岁的项羽应该在家习文练武。
  项羽麾下范增:这里必须指出的是,范增既是武将也是谋士,他是项羽的韩信加张良。范增比秦始皇大22岁,也是两代人了。历史对范增记载不多。后来离项羽而去,在刘邦登基第三年的时候去世。公元前221年前后,实在是不知道干什么。唯一可以肯定是不是贵族出身。
  在这些人里面与秦始皇同时代的人应该是刘邦,萧何,张良。韩信与项羽是一个时代的人。而范增则是最年长的人 ,反秦的时候,已经是七十岁的古稀老人了。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原子弹爆炸后不是100年都不能住人吗?怎么广岛长崎居民没搬走?核辐射的危害核武器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具威慑力的武器,除了它巨大的爆炸威力外,还因为它在爆炸后会产生巨量的辐射。人体在接触到这些核辐射后,轻则变异癌变,重则因为NDA链被打碎导致细胞赵先有在战斗中喊出向我开炮,电视台多次播出他的英雄事迹作者胜利电影英雄儿女的剧本是导演武兆堤编剧毛烽根据巴金的小说团圆改编的,影片和小说描述的是在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慰问团,离开入朝部队前(1952年11月底前)志愿军战斗生活以及王芳与凭借这艘翘首木船,红军战士渡过不可逾越的天险党史天天读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里,一艘造型奇特的翘首木船,无声地诉说着一段光荣的历史。当年,英勇无畏的红军战士和当地船工,正是凭借这艘看似朴素的木船,以决心为舵勇气为桨,渡过了天险般余姚阳明武胜桥武胜桥,在余姚古城的武胜门外,又称大北门桥,在悠长的历史中屡毁屡建,现桥是民国年间重建,故外观齐整保存状况良好。武胜桥是一座高大的单孔石拱桥,南北走向跨候青江,因处于原余姚城的北门鸡鸣狗盗狡兔三窟的先贤放在现代社会孟尝君不愧为贤明的领导者,有诸多令人敬佩之处。他宽宏大量,海纳百川,不管是鸡鸣狗盗之徒,也不管是贫贱无能之人,只要前来投奔,他都乐意接受他礼贤下士,体贴下属,只要是合理1947年蒋介石秘访延安,参观毛主席窑洞1947年8月,一架飞机于延安的机场降落,飞机上一名军人着装的老人在众人的搀扶之下,踏上了这片黄土地。他就是国民党的首领蒋介石。1947年的延安之行,是蒋介石一生中唯一一次到访延安清末首富周扶九的可怜生活,可悲下场周扶九四岁丧父,靠母亲帮人浆洗缝补艰难度日。为了让这唯一的孩子有好的出路,母亲硬是省出一点钱送他去读了几年私墪。等到十几岁时,他母亲求亲友把周扶九带到一家绸布庄当了伙计。周扶九聪明开国少将金如柏要革命不能顾家来源党建网人如其名,他如松柏般傲然挺立于世间。他经历过枪林弹雨走过长征,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他就是开国少将金如柏。只要让我革命,什么都可以忍受。金房屋多了真能保命?两位皇帝的不同结局冬宫是原沙皇皇宫,位于原俄国首都彼得格勒,十月革命后改名列宁格勒,苏联解体后改名圣彼得堡。面积九万平方米。故宫是中国明清皇宫,位于祖国首都北京。面积是七十二万平方米。是冬宫的八倍大山东出土朱元璋爱子墓,刘伯温亲自为其选墓址,墓中发现九旒冕文副刻影史编辑副刻影史1969年,山东省邹城市中心店镇尚寨村,一群鬼鬼祟祟的人来到了村子附近九龙山南麓盗掘古墓。动静如此之大自然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专家勘探得知这儿居然是一座明代党史学习教育王阳阳党在我心中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我在派出所领导的带动下,主动学党史强信念感党恩,对百年党史中蕴含的伟大精神有了更多的感悟和理解。近日,我跟随母亲收拾家中老房子,在一个比她年龄还大的箱子里找到两枚
武则天嫁给李世民12年没有身孕,为何跟了李治一年就有了孩子?武曌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鉴于她的身份,让她的一生都颇具传奇色彩。武曌的厉害之处在于,别人是两朝为官,武曌是做了两朝皇帝的老婆,她不但侍奉过唐太宗李世民,而且还伺候过李为什么法国会发生法国大革命我们来说一下法国大革命,法国为什么会引发革命呢,我们把时间拨到1774年,法国穷奢极欲的路易十五去世,他曾经说过一句话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他死后法国陷入了低谷,法国面临着各种矛盾,内蒙小伙意外救下一喇嘛,获赠一土黄珠子,38年后才发现价值2亿从古至今,拾金不昧助人为乐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971年,内蒙一位小伙子在大雪纷飞中对于一位年迈喇嘛伸出援手,而38年后,他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回报。故事要从1971年说起。那年,朝鲜人民骨子里最尊敬的三位中国人,有什么丰功伟绩?他们是谁?文书史万卷编辑书史万卷历时近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让中朝两国建立了友好互助的关系,朝鲜人民因此从骨子里极为尊敬三位中国人,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毛主席,周总理和彭德怀元帅。说起这事,就不得73年,毛主席收到广西女儿的寄信,毛主席请她来中南海作客前言1974年,一个叫岑荣端的女子在中南海探望了毛主席后,回到广西南宁,遵照毛主席的嘱托,去见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书记韦国清,拿出一本书,这本书是毛主席送给她的,扉页还有毛主席的亲刘静怡抗美援朝水门桥战役之感作者成都市温江区二十一世纪学校八五班刘静怡真正的战争远比电影中描述的恐怖。真正的战土远比电影中演绎得英勇。真正的人民的毅力远比想象中坚强。真正的中国远比我们想象中强大。真正的历史远殖民化发展工业其实是个伪命题所谓的殖民地,是从古希腊流传下来的名词。在古希腊时代,殖民地是一个城邦的一帮人跑到另一个地方,建立另一个城邦。新的城邦和原城邦一般没有从属关系,最多是同盟关系,甚至最后反目成仇的也咸丰帝驾崩后,相国肃顺的三个失误,导致了慈禧太后的上位1860年9月22日,英法联军逼近北京,咸丰帝出逃热河,清中央政府由此分成两半。在热河随驾的有御前大臣载垣端华肃顺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等清一色肃党。在京师,是以恭亲王奕訢桂良等在京55年8月2日彭德怀上报的中将名单与9月27日实授名单有何不同1955年8月2日,彭德怀主持召开军委第43次会议,会议经反复研究后取得一致意见,同意了总干部部上报的关于现役军官授予少将以上军衔名单,其中中将名单在作了大的缩减后,确定为177人清末首富看上妙龄少女,7000两买下做妾,次日给你2万两,走吧清朝作为我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关于这个朝代的说法,可是特别的多。有的人批判的是当时的政权,有的人却比较赞同一些政策,反正是众说纷纭,但是在晚清时期,我国确实是落入了一个,比西方国清朝时期的女囚犯,大多下场悲惨,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后果呢?清朝女囚犯的下场为何都比较凄惨呢?首先,清朝的女囚犯大部分时间,都是和男囚犯关在一个监狱的。就这一点,你就可以想象一下,女囚犯和男囚犯共处一室能发生点什么?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