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王安石变法最终走向失败,是有哪些原因造成的?

  王安石是北宋的大改革家。他在变法初期,得到了神宗皇帝的全力支持,也得到了当时统治集团其他头面人物的赞誉,照理说应该能取得预期的成效。可是为什么最后却失败了?我们试着找一找其中的原因。
  变法的重点,是片面的理财政策
  王安石变法的重中之重是为王朝理财。他想通过推行新法,让国家的钱袋鼓起来。王安石自然知道国家养了2万多的各级公务员、养了120多万的军队,也知道有多少贪赃枉法的现象存在。但是在他眼里,这些导致国家严重经济危机的主因,不是冗员、冗兵、冗费,而是没有取尽天下之财。
  他认为,不在于开支多少,而在于生产多少,通过生产发展就能维持政府不断增长的支出。所以从他颁布的十几项新法来看,似乎只有开源的政策,而没有节流的措施。
  他的新法政策,实际上就是尽可能地把民间的财富归到国库里去。"盖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就是他的理财目的。
  比如,青苗法,以政府贷款取代了民间高利贷;均输法、市易法,将原先由市场调节的物资流通和物价,变为政府垄断。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为朝廷理财着想。
  变法,富国不富民
  王安石在长期的基层工作中,深知农民的疾苦。他针对当时的社会状况,痛心疾首地说过,"富人兼并百姓的土地,使他们的财产布满州城;穷人失去土地,使他们惨死在山沟水渠之中。"
  因此,他认为变法首先要减轻农民的负担,让农民安心发展生产,不加赋而富民。
  他的初衷和本意是好的,可是现实却很残酷。
  比如,他推行了青苗法,本意是想让农民在青黄不接的时候,通过政府低息贷款,减轻经济负担,安心种田。可是他忽略了政策施行过程中的一贯性。青苗法在执行中大大走样了。本来,百姓向政府自愿申请贷款,半年2分利息,年息约40%。可是衙门官员却将利息提高到4分甚至8分,而且强制农民必须贷款。这样一来,利息超过了民间高利贷。青苗法就演变为过度剥削农户法。
  再比如,他推行了免役法,本意是想让民户出钱来代替服役,使他们安心农业生产。可是他没想到下等民户哪有多少钱买不服役。免役法反倒便宜了富户,他们出得起钱。
  王安石变法的宗旨,是富国强兵,不在如何救低层老百姓于苦难中,而是在如何为朝廷增加收入中,所以他在施行新法的时候,只是兼顾了农民的利益。如果影响了他理财的目的,他是很少顾着百姓死活。变法第六年,当北方大旱时,无数农民身无完衣,草根充饥。他照例按规定收取青苗税、免役税,害得在家灾民只好揭瓦拆木卖给官家以抵偿。
  变法确实大幅度地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以至国库钱粮可供7年之用,可是百姓生活依旧叫苦连天。
  变法,触及了地主豪强和特权阶层的利益
  北宋中期,地主豪强势力加快了对土地的兼并速度,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到嘉祐六年(1061),全国平均总户数为1051.5万户,其中有田的主户为656.27万户,无田的客户为395.2万户,即大约有37.6%的农户失去了土地。土地兼并的最终后果,必然造成悬殊的贫富差别,加剧社会矛盾,无地者无路可走,必然会激起民变。
  王安石看到了兼并势力的发展和官吏的贪暴腐败,看到了"丰年不饱食",荒年"弃饿婴"的百姓苦难情景,使他忧虑老百姓活不下去了万一掀起大规模造反,就会危及王朝统治。他知道光在宋仁宗期间,每年都有民变事件的发生(注:仁宗在位的42年间,发生"变乱"有60起,平均每年是1.43起),农村造反者不断,城里偷盗者不断,甚至大白天众"盗贼"在京城中呼啸而过的吓人情况发生。
  因此,他想通过变法,来抑制一下兼并势力的肆无忌惮,这样就不可避免地损害了豪强势力的经济利益。
  他推行了保甲法、方田均税法。前者在农村通过主、客户每10户为一保,每10保为一都保,每家出一个民兵的办法,让农户忙时耕种,闲时训练,既维护当地治安,又防止民变发生,还可成为军队的后备力量。后者在农村进行了土地清查,通过丈量土地,获得准确田亩数,按规定纳税。这样,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富民买田而不受税额,谓之有产无税;贫民卖田而不推税额,谓之产去税存"的状况。
  同样,市易法、均输法,也是抑制富商政策,以政府代替豪商操纵市场。
  王安石的新法不同程度上触犯了特权阶层的利益。我们知道,封建社会中无论哪一个朝代,上下都有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这些关系形成了巨大的利益集团,每一个豪强地主背后几乎都有后台老板,每一个后台老板本身就操纵着一条粗大的利益链。变法表面上损害了地方豪强的利益,实则更损害了后台老板的利益。这就引起了对王安石变法的强烈反弹,从普遍支持变法到公开反对变法。
  司马光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王安石刚开始进行变法准备时,司马光写信给他,盛赞王安石,说王安石天下大名三十余年,不论认识他或不认识他的人,都说王安石如果主事,天下就可大平,百姓也都得到好处。其他大臣也纷纷称赞他。
  司马光本来和王安石是好朋友,他自然希望王安石变法能够给社会带来安定,给政府增加收入。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王安石变法代表了整个封建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愿望。但是,当变法一旦造成了对特权阶层的威胁后,司马光就立刻换了一张脸,变成了反对变法的头面人物。
  变法,没有得到皇帝的倾心倾力支持
  神宗皇帝对王安石的态度,从十分支持倚重,到有所保留,最后如王安石自己所说,只得五分。这从王安石两次辞职中可以看出。
  第一次辞职,是在熙宁七年(1074)。熙宁六年以来,北方连续大旱。司马光、郑侠等人借旱灾攻击新法引起天变,说大旱是变法引起的,只有罢免了王安石的官,废除了推行的新法,天就会下雨。
  王安石可以不畏天命,神宗是畏天命的,他犹豫以后,终答应了王安石的辞职请求。
  第二次辞职,是在熙宁九年(1076),当时代替王安石主持变法的吕惠卿,向神宗诬告王安石"犯命矫令,罔上耍君"(欺上欺君),神宗半信半疑。同时,神宗在对契丹、西夏用兵策略问题上与王安石存在歧义,再让吕惠卿他们一告状,可想而知,就又一次同意了王安石的辞职请求。这一去,王安石的政治生涯基本结束,过起了读书写诗的生活。
  另外重要一点,神宗皇帝不对保守派进行严厉打击,相反有牵制变法派的意思。如司马光并不是神宗贬出的,是他主动辞职;文彦博一直当他的枢密使;富弼女婿冯京做御史时,就上书弹劾王安石,神宗不但没有按照王安石意思解其职,反而提升他做上枢密副使,后又升参知政事。因此在京城就始终存在着一股庞大的反对派力量。所以神宗一去世,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后,保守派就能在短时间内一拥而上,推翻变法。
  变法,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机构
  王安石实行变法,是关系到北宋王朝国计民生的大事,照理应该有一个能负担起改革大任的坚强有力的专门领导机构。但是王安石的变法机构似乎是临时的,班子力量似乎也很薄弱。
  改革伊始,王安石设立了制置三司条例司,作为变法领导机构,看似权力极大,掌握全国变法事宜和国家财政收支。可是好像条例司没有发挥过轰动性的作用,而且仅仅存在了一年零三个月。以三司条例司名义颁行的新法,除均输法、青苗法若干外,其余大部分的新法,如农田水利法、免役法、保甲法、方田均税法等都是由司农寺颁行的。司农寺管辖的范围相当现在的农业部。由它负责颁行新法,其权威性可想而知,基层执行不执行还是一个问题,效果好坏更是说不清楚。
  如果王安石在相位倒还好说,在他第二次辞职后10年多里,各项新法尽管继续执行,但执行结果,很大程度上与王安石的预期愿望相反。
  除上述原因外,变法派内部日趋分裂,如吕惠卿原来在推行新法中做出过重要贡献,后来却为私利与王安石反目。另外,王安石还有自身的毛病。如:用人不当,性格固执、气量不够,不善于团结人,树敌过多。这也可能是变法失败的一个因素。
  如果在新法施行过程中,他能够听取朋友们的一些正确意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变法政策,也许变法的效果会显著一些。遗憾的是,他是属于一根筋的"拗相公",听不得反对意见,有人越是反对,他越是坚持到底。司马光说他,虽然贤良,但很固执,这话好像并不过分。
  结论
  王安石属于向前看的政治家,他代表整个封建地主阶级,从维护和巩固王朝统治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推行了一条改革之路。他的变法最终失败与其它封建王朝进行的变法失败一样,归根结底是由于封建制度所造成。它不可能产生犹如现代的经济体制,任何变法也不可能改变封建王朝的根本性质,而达到富民强国的目标。

1953年毛泽东视察海军,询问陶勇水兵每天伙食费,陶勇7000多元1953年的春天,陶勇站在南昌号军舰的甲板上凝望着远方。军舰缓缓地靠近南京下关码头,岸边充满着节日的气息,原来是毛主席今天要登舰检阅中国海军。陶勇在这里静候主席的到来,心中有种说不美军眼中的战场判官,志愿军传奇兵王胡修道,1人超度280美军他被美军称为战场判官,可以1人坚守两大阵地,一天打退美军41次进攻,在毫发无损的情况下,歼灭了美军280余人。他就是志愿军中的传奇兵王,最后一位金星勋章获得者胡修道。他到底是如何凭这就是人性休言人情冷似铁,古来遭难莫寻亲,这些名人都吃过亏历史的职场智慧这就是人性休言人情冷似铁,古来遭难莫寻亲,这些名人都吃过亏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和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两句俗语是基于人性的判断,朴素而准确。因此历史上曾有一营未打下U一支部队打了胜仗,首长盛装出席迎接部队凯旋召开庆功会,这都无可厚非。然而在空军历史上,有这样一件事。地导一营战斗失利,还是地导部队首次败仗。空军副司令成钧特意换上了笔挺的将军制服,沙涌榕荫疍家情乡情罗铭恩广州我每次到广州南沙区东涌镇的沙涌村,都要去看一看村头的那棵大榕树。而每次看到这棵大榕树,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20世纪八十年代那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榕树下路边一棵榕树下,是我怀哪个姓氏人才最多?从古至今姓氏人才最多的姓氏要数李姓,姓李在古代有好多人才,现在李姓人才也不少。古代李姓有唐朝的皇帝,还有李姓的丞相,将军,还有好多文化名人。唐朝皇帝名君李世民,道家始祖老子(李耳)祖国的诉说作者郝建华1921年的春雷和圣火,惊醒了沉睡中的苦难祖国,马列和共产主义的理念,培植在多少志士心窝!以铁锤和镰刀,用青春和热血!砸破旧制度,改造旧中国。南湖的画船上,至今还铭刻着党杨小楼最后一张照片我的外祖父杨小楼已经故去世60年了,这张照片是他最后的留影,面对这张弥足珍贵的照片,抚今追昔,不胜感慨,使我不觉回忆起当年拍摄这张照片的情景。(从左至右)刘宗年友人(名字不详)刘砚家有犟子不败家,国有诤臣不亡国1974年9月,重病中的彭德怀元帅曾经艰难地说过这样一番话我这一生有许多缺点,爱骂人,骂错了不少人,得罪了不少人。但我对革命同志没有搞过两手,我从来没有搞过那种阴谋。这方面,我可以历任浙江军区司令员中,有9位开国将军,后来谁的成就最大?新中国成立后,浙江先后隶属于华东军区和南京军区管辖。在浙江军区的历史上,一共已经有一二十位司令员了,其中有9位是共和国的开国将军,他们都是谁,什么军衔,后来成就如何呢?先说第一位,叶剑英诗词中的浩然之气叶剑英是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帅,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同时他还是一位素有儒帅美誉,深得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度评价的诗人。他的许多诗句饱含深刻哲理,令人展卷仰
陈赓不愿搭档徐向前,认为老同学太沉闷,打完一仗却改口误会了徐向前沉稳多谋,陈赓勇猛如虎,两位黄埔一期生在大别山双剑合璧,给曾经的校长蒋介石制造了天大的麻烦。一命运多舛的黄埔一期在中国战争史上,黄埔军校是一座丰碑。从军阀混战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今天,世界慰安妇纪念日,她们还在等道歉今天,世界慰安妇纪念日,传递真相,勿忘历史!1931年到1945年,侵华日军强征20多万中国妇女做性奴隶,慰安妇成为强加给她们的称号。她们中,有人被殴打强奸,有人因那段经历子宫变形瞿秋白独女瞿独伊14岁丧父,曾是新华社记者,荣获七一勋章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一百年中,中国人民在党的团结带领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国家的富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法律视域下秦汉寡妻之财产权光明学术笔谈随着秦汉简牍资料的出土,有关女性封爵立户承产等材料受到广泛关注,其内容大多从女性地位出发,得出的结论是秦汉时期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较高,寡妻亦然。然而我们从国家管理老农民给马看病成兽医,毛主席派人来请,村民才知他的身份不简单1964年,中共中央决定召开纪念红军30周年的活动,对于这次的活动,毛主席非常的重视,准备从当年的老红军中选出来一批代表参加活动,在拟定代表名单的时候毛主席突然说道这次活动,红一团红楼梦中王熙凤也是大家闺秀为啥不识字呢?读红楼,很多人都奇怪,王熙凤是四大家族中金陵王家的小姐,身世如此显赫,怎么会不识字呢?也有人说,王熙凤其实是识字的,只是识字不多。其实在我看来是一个问题,说王熙凤不识字,也不是绝对绝密照片,还原百年韶关的真实面目本文首发今日头条,罕见老照片工作室杨莹韶关,位于广东省北部,是客家文化的发源地和广东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有岭南名郡之美称。韶关旧称韶州,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将原先的东衡州之名靖难之役后,建文帝朱允炆是否还活着?其实结局很惨也很真实朱元璋去世后,朱棣揭竿而起,成为了明朝历史上的第三位皇帝,但朱棣的皇位却坐得一点都不安稳,他在继位后,疯狂的寻找建文帝的身影,甚至专门派人远走海外。但根据历史记载来看,建文帝终究是如果中国遭到了核攻击怎么办?毛主席给出答案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中国也倒向社会主义的一边。而由于新中国刚刚建国,中苏关系密切,边界问题自然也被搁置。但在1950年代末,中苏两党在方针政策上援助200亿却养出白眼狼!对越反击战中,看中国有多狠?在我国的历史长河当中,本着和平友好的交往原则,我国与多个国家都有着友好的合作关系,并且在我国发展建设过程中,也有许多国家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成长。在过去我国也曾帮助过许多的国家渡过难袁绍家族覆灭的主凶审配河北多名士,谁如审正南!命因昏主丧,心与古人参。忠直言无隐,廉能志不贪。临亡犹北面,降者尽羞惭。审配字正南,魏郡人,为忠烈慨然有大志,有三军不可夺之气节。袁绍谋士审配建安九年,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