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第42军的前身是东北民主联军第5纵队,而5纵又是以辽南的三个独立师为主组建起来的,在当时的东北民主联军各纵中,实力相对较弱。后来5纵虽然改称42军,兵力也达到了4万多人,但和38军、39军及40军等老大哥相比,实力依然不足。后来四野进军中南,42军先是归13兵团指挥,不久后又被划入14兵团建制,1949年6月的时候,又调归河南军区指挥,奉命在豫西和豫东南等地剿匪。 这样一来,42军也成了四野当中唯一一支没有打过长江的部队。剿匪任务完成后,42军被调到东北,归东北军区建制。当时东北地区已无战事,上级便打算让42军集体转业,垦荒种地。很快,东北军区的司令员就向吴瑞林宣布了42军集体转业垦荒的命令。吴瑞林17岁就参加了红军,先后经历过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身经百战,功勋累累。 现在全国解放了,居然要他扔掉枪杆子去垦荒,打了半辈子仗的吴瑞林心中多少有点怨言。42军中的不少战士对此也不理解,很多人还为此发了牢骚,吴瑞林和政委周彪专门召开会议,解决了战士们的思想问题。之后42军数万人开进北大荒,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垦荒运动。就在吴瑞林以为自己将要彻底告别战场的时候,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42军奉命紧急入朝。 当时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已经越过了三八线,正在大举北进。麦克阿瑟的部署是:西线沃克的第8集团军全力向朝鲜北部推进,东线阿尔蒙德的第10军经成兴向黄草岭进攻,占领该地后在江界与第8集团军会师,以便在感恩节到来之前结束战争。针对敌人的部署,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决定"西攻东防",在西线集中10个步兵师加两个炮兵师对沃克的第8集团军进行反击,东线的阿尔蒙德则由42军的124师和126师负责阻击。 以两个师的兵力阻击十余万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吴瑞林身上的压力可想而知。黄草岭位于长白山脉南麓的长津湖地区,是朝鲜东北部的军事要冲,有铁路和公路直通江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虽然任务艰巨,但42军的将士们却豪气云天。政委周彪把正面防御任务交给了苏克之的124师,126师为预备队。战前,周彪把苏克之叫到军部,当面叮嘱:"你们必须据险坚守,把黄草岭、赴战岭变成鬼门关,除了游魂和俘虏,一个敌人也不准放进来。" 1950年10月25日,黄草岭阻击战正式打响。124师的第一个对手是南朝鲜首都师,经过三个昼夜的激战,将该敌击退。这期间,370团第4连连续打退敌人20多次冲锋,以伤亡40人的代价歼敌260多人,战后被授予"黄草岭英雄连"荣誉称号。10月29日,南朝鲜第三师接替首都师继续对黄草岭进攻,但同样被124师击败。眼见南朝鲜伪军不是志愿军的对手,美国人坐不住了。从11月2日到6日,美陆战一师亲自上阵,连续对124师发起冲击。 敌人的飞机、坦克和重炮轮番上阵,凶猛的火力把124师的阻击阵地炸成了一片火海。124师的爆破筒数量有限,为了对付敌人的坦克,师长苏克之命令工兵用炸药把半个山都给炸塌了,20多辆美军坦克被生生压扁。战斗最激烈的时候,124师的通讯员和司号员都投入了战场,战士们用枪托、刺刀、手榴弹和石块把敌人砸了下去。 最终124师和126师在黄草岭与敌人血战了13个昼夜,歼敌2700多人,出色完成了志司交给的任务,为第一次战役的胜利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凭借黄草岭这场铁血阻击,42军一战扬名,从此迈入了主力部队的行列。不久后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爆发,124师一个副排长带着4名战士和敌人一个营遭遇。敌我兵力相差如此悬殊,副排长不仅没有撤退,反而下令:"包围他们"。最终5个人击溃了敌军一个营。42军当时的战斗力有多强,由此可见一斑。 抗美援朝是我国的立国之战,这一战打出了军威和国威,令全世界对新中国刮目相看。著名作家李峰所著的《决战朝鲜》以翔实的史料全面揭开了朝鲜战争台前幕后的诸多历史真相,如中美苏朝最高领导层的博弈较量,朝鲜人民军南征的真相,中国出兵朝鲜的真相,中美军战力真实对比,苏联对华军援、空军参战的内幕,志愿军战俘的真实境遇,板门店谈判过程等等,破除了有关朝鲜战争的种种迷思与误解,非常真实出彩。是一本不能不读的好书。白金珍藏插画版现价只要49元,点击【去看看】就可以购买。 决战朝鲜 2册全【翰墨书屋】 49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