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五世纪中叶,西欧地区曾爆发了一场被称为沙隆会战的、规模庞大的战争。因为此战将会决定包括西欧地区在内的整个欧洲大陆的格局,参战双方投入了自己能够集结的全部军队! 在匈人阿提拉的野心和西罗马宫廷反抗意志的对抗之下,数以十万计的士兵被投入到了这场战争之中。虽然,最终西罗马人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但,一场阵亡十六万人(也有统计表示阵亡三十万人以上)的大战,已然让双方伤筋动骨。 也无怪乎会有历史学家,指责此战是人类的巨大灾难。毕竟,在古代极低下的生产条件之下,人口繁衍异常艰难,但,此战却战死了大量的青壮年,而原因并不是灾难,仅仅是因为君主扩张的野心! 除了大量的士兵之外,参战的高层将领、乃至蛮族国王也未能保全性命。此战中,西哥特国王狄奥多里克战死,可谓参战双方阵亡的权势最大的人物。 沙隆会战看似双方集结了数以十万计的士兵,但,主要有三方势力:阿提拉统帅的匈人及其盟友、西哥特国王狄奥多里克率领的哥特战士、西罗马帝国大公埃提乌斯的罗马军团以及联合的诸多蛮族部落。 作为西哥特士兵的最高指挥官,国王的战死,差点引起防线的崩溃。当时,阿提拉正想抓住机会猛攻,给予对手致命一击时,幸亏西哥特国王长子托里斯蒙德及时赶到,稳住了防线,抵挡住了匈人的进攻。 不然,匈人将会在击垮西哥特人之后,赢得战争的胜利。因为,西罗马人之所以能够组建起来这支庞大的军团,西哥特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旦阿提拉打败西哥特人,其他人便不足为虑,之后必然会迎来溃败,匈人将会吞并西欧,将会建立一个西抵大海东至东欧草原的庞大帝国。而早已苟延残喘的西罗马帝国无力对抗匈人,被消灭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其他的蛮族经此一战也无力对抗,只能选择臣服。 只是,对阿提拉来说,这个美好的未来未能实现。随着,西哥特人稳固防线,突入进来的匈人,不仅发现自己难以获得后续部队的足够支持,还难以保证侧翼的安全。 为了避免被围歼,阿提拉只能选择后撤,而这一决定也预示着匈人再也无法拿下此战的胜利了。若不是黑夜的降临,让匈人军团的撤退有了黑暗的掩护,他们必然会迎来对手的反扑,阿提拉的军队将会溃败,彻底失去争霸欧陆的实力。 万幸的是黑夜的到来,让阿提拉重新收拢溃败的军队,建立了一条新的防线,以对抗敌人的进攻。 只是,防线的建立,并不能让阿提拉安心,这位匈人国王此时早已没有了拿下西欧、建立辽阔帝国的豪情了,只有避免被对手俘虏的悲壮-若对手攻破防线,将会投入大火自决! 不过,黑夜不仅给匈人带来了喘息之机,也让对手陷入混乱之中。统帅们无法获得战场的准确信息,难以确定自己一方是赢了还是失败了,在混乱的战场中,难以组织有效的进攻,以彻底解决匈人的威胁。 到了第二天,在确定自己将会赢得战争的胜利之后,曾团结对抗匈人的联盟出现了裂痕。最终,阿提拉顺利撤回东方,欧洲大陆恢复了战前的格局。 感谢各位的关注支持,欢迎点赞、评论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