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李白王维两颗巨星的恩怨情仇

  李白、杜甫、王维,同为盛唐三大诗人。
  李白字太白,崇尚道教,人称:诗仙。
  王维字摩诘,笃信佛教,人称:诗佛。
  李、王二人同岁,均出生于长安元年(701年)。
  去世也只相差一年,王维死于761年,李白死于762年。
  在世时,都以诗名享誉盛唐。
  有共同的朋友:孟浩然、玉真公主、杜甫、王昌龄、贺知章等。
  按理说,李白和王维,比李白和杜甫、王维和杜甫,更应该成为好基友。
  但他们,却没有留下任何的唱和诗词,甚至在其他诗人的作品里、宴会上,也不见二人同框。
  这是为什么呢?
  由于二人真实的历史资料太少,大多只是一些传说,我们也只能凭很少的线索去推测(瞎猜)。
  剑客-李白
  一·出身不同
  李白出身商人家庭,妥妥滴富二代。
  王维来自世家大族,河东王氏,父亲王处廉,官至临汾市副市长( 汾州司马 ),是真正的官二代。
  按照当下社会,他们应该有很多资源的可以互换,在利益的促使下,结成同盟简直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但是在士农工商的古代社会,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身为商人之后的李白,处在社会阶层的末端,尽管饱读诗书,却连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资格都没有。
  王维身为士族阶级,应该是看不起这个出身商贾的李白。
  渭城曲-王维
  二·成长经历
  李白四岁时,白父举家从 碎叶城, 迁到了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定居。
  碎叶城:唐属西域都护府,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
  五岁时,开始发奋读书,历经十年寒窗。
  十五岁时,他亦赋诗多首,经常发到个人微博,得到了一些大V的推荐。
  于是,他开始在社会上从事干谒活动,不停地把自己的得意之作,发给不同的名流,希望得到他们的点赞、转发。
  十八岁时,隐居戴天大匡山,跟随隐士赵蕤学习王霸之道,研究帝王统治之术。
  从李家对李白的培养可以看出,他们是希望李白走仕途的,并不甘于从商。
  从他的学习内容看,李白不仅想从政,而且野心不小,非宰相不做。
  这也可以印证他的唐室血统。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不妨猜测:
  李家当年在隋末或初唐时,因政治斗争,被削去爵位,流放西域。
  他们在那里,依靠老本和中原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做生意,成为一方巨贾。
  在政治环境开明时,悄悄地举家搬到中原地区,以丰厚的物质条件,再次谋求政治上的可能。
  这也可以说明,李白的身世一直是一个迷的原因。
  李白其父十分低调,历史鲜有记载。
  李白对其身世,也是三缄其口。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能理解,为啥一个商人之后,却如此的自信。
  这份自信来自两方面:血统的骄傲和对自己才华的骄傲。
  自信归自信,毕竟商人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没有士族家庭那么严苛。
  李白在读书的同时,还好任侠,是江油地盘的带头大哥,经常携剑出行。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据说,曾经砍死过一个劫道的强盗。
  他在隐居学道之时,除了王霸之道、帝王之术,还点了遛鸟技能、炼丹技能等一系列修仙技能。
  据李白的成长经历,我们大概能总结李白的性格与抱负:
  孤高自傲、狂放不羁,
  一方面想成为宰相建立不世之功,
  一方面想寄情山水修道成仙。
  王维出身士大夫阶级,接受的是精英式教育。
  这个别人家的孩子,从小聪慧,写得一手好诗,工于书画,尤其是在音乐方面更是表现出过人的天赋。
  不用家长逼着练琴,自己摸索着就成了创作天才。
  加之人长得帅,在京城这个文艺中心,早已成了王公贵族的团宠。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他和李龟年,便是在岐王李范举办的大唐文艺沙龙上认识的。
  后来,两人成为知音,并留下了《江上赠李龟年·红豆生南国》等名篇。
  金巧巧饰--玉真公主
  三·王维与玉真公主
  开元八年(720年),20岁的王维,春闱落第。
  不甘心的王维,积极奔走、干谒。
  开元九年,在岐王的引荐下,王维 认识了他生命中第一个贵人 (抱上了他生命中第一大腿)--玉真公主。
  其实,早在岐王府上,玉真公主就被王维的一曲《郁轮袍》撩动心弦。
  四哥李范,看穿了九妹的心思,于是假借求仕之名,将王维引荐给九妹。
  虽然玉真公主大王维10岁,已经是阿姨了,但面对这个阳光帅气又多才多艺的小鲜肉,玉真公主爱得不要不要的。
  她疯狂向三哥李隆基,安利王维。
  果然,第二年王维状元及第,没有参加制科考试,直接任 大乐丞 。
  从这个职位,我们也能大致猜出,玉真公主是如何安利王维的。
  无非就说他是当代方锦龙,十八般乐器样样精通,创作才能比肩周董、许高 嵩 。
  所以才会给王维,安排一个 皇家乐团总监 的职位。
  该职位品级不高,但好处是,可以正当理由出入王公贵族府(包括玉真公主)。
  王维、玉真公主打得火热。
  另一方面,王维也老大不小了。
  中状元,又当官,这是古代文人士大夫结婚的标配,也可以说是最晚期限。
  母亲天天打电话催婚王维。
  而玉真公主碍于 女冠子 的身份,不能结婚,准确地说是不能正大光明的结婚,孩子还是可以有的。(这是公主的特权,并不是一般女冠子所具有的。)
  女冠子:女冠子即女道士。说起唐朝女道士,比较有名的如鱼玄机、李冶等。因唐朝女权思想走强,一部分女孩不愿意嫁人,宁愿单身,过更为自由更多选择的爱情生活。"女道士"就是比较体面的身份掩饰。"女道士"可以自由地接待男客,宛如沙龙的女主人。还有一些女孩是借"女道士"的身份躲婚,躲一年半载的,再重新配人(如杨太真)。
  最终,在家人的催促下,王维结婚了。
  玉真公主醋意大发。
  在一次排练狮子舞的过程中,王维手下的伶人误用皇家专属的黄色,被检举揭发,王维负连带责任,被贬为 济宁市粮站站长 ( 济州司仓参军 )。
  玉真公主还在气头上,并没有为王维说话。
  人淡如菊--孟浩然
  四·李白、王维与孟浩然
  这一贬就是四年。
  王维在这个微小闲散的官职上,寂寂无聊,迟迟没有转调的消息,看不到任何希望。
  开元十四年(726年),王维辞官而去,在洛阳附近的淇上隐居了2年。
  开元十七年(729年),王维回到长安,遇见了落第的孟浩然。
  相同的作诗风格,二人很快成了忘年交(孟浩然比王维大12岁)。
  这次孟浩然来长安之前,就见过李白。
  当时的李白刚作了大唐第一赘婿,与前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安家于安陆(湖北孝感)。
  赘婿,在古代是一个微贱的身份。
  李白碍于出身,又想谋求仕途,所以这个前宰相家的赘婿,是他最好的选择。
  婚后,李白在家附近游历,于江夏(湖北武汉),遇见了诗名更盛的孟浩然。
  李白以一个粉丝、晚辈的姿态,拜访孟浩然。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从文学的角度,这首诗写得非常好。
  但仅是初次见面的孟浩然就不这样想了。
  夫子,天下,中圣,高山,清芬 ,这些词是不是恭维的过火了?
  爱 字,是不是情感强烈了一点?这才初次见面呀,且古人羞于说这个字。
  可李白就是这样的性格: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第一次干谒韩朝宗(时任京兆尹)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第一次约会汪伦(一介布衣)
  李白把他文学上的夸张,用在了夸人上。
  如果是夸李隆基,杨贵妃,玉真公主等,就算夸到天上也不为过。
  但是他夸韩朝宗: 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
  这让接到书信的韩朝宗很是为难,因为李白的说得话语,只有当时的宰相李林甫或皇帝李隆基能承受得起。
  所以,韩看完也就一笑了之,并不会理会李白。
  就算理会,也肯定会引起李林甫的猜忌。
  李白奔走、干谒多年,几乎没有人理他。
  一方面是他的出身,一方面也是他在官场上的情商不够,经常说出、做出一些逾矩话语或行为。
  李白一生,其实都混得是文艺圈,并没有真正进入政治圈。
  这也是他和王维没有交集的一个原因。
  弃轩冕、不事君。 要知道,就在李白见完孟浩然不久 ,孟就启程去长安再次应试了。
  这那是夸孟浩然,显然与孟浩然内心真实想法是相反的。
  李白的眼力见不够,一夸起,就不知道东南西北,见了好词都往上整。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他们再次会面于江夏,李白为孟浩然写下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但是孟浩然从来没有回复过李白。
  说回此次,王、孟的初次会面。
  两人在京城,大约厮混了一年。
  有一天他们说起了李白。
  孟浩然:  小摩呀,这次我来京城前,见过一个诗人李白,不知你听过没有?
  王维  略带讥讽地笑了一下道:听过。
  孟浩然:  你觉得他写诗怎么样?
  王维:  过于轻浮而真诚不足,豪放有余而雅致不足,自由散漫而韵味不足。
  孟浩然  会心一笑,没有再搭话。
  王维回到京城闲居期间,深居简出,完全一个安静的美男子。
  孟浩然的到来,才使他活跃了起来,领着他游遍京城,重要的是引荐孟浩然认识各种达官贵人。
  毕竟,这次孟浩然来是谋求仕途的。
  自从上次玉真公主拉黑王维后,官场上的旧友见了王维,只谈论音乐、书画、诗文,对于政治闭口不谈。
  所以,此次王维的引荐,对孟浩然并没有多大帮助。
  这年冬(729年),心灰意冷的孟浩然离开京城,要回襄阳去。
  临别前,他们二人相互赠诗。
  留别王侍御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送孟六归襄阳
  杜门不复出,久与世情疏。
  以此为良策,劝君归旧庐。
  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
  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
  他们都对仕途,表现出了消极情绪。
  孟浩然更失望,王维衷心相劝。
  近一年的交往,二人感情非常深厚,也全部写进了诗里。
  这年冬,孟浩然回到襄阳,写了这首诗:
  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笔者认为,孟浩然在王维家里见到唐玄宗的传说不实,故没有采用。
  大唐林徽因--玉真公主
  五·李白与玉真公主
  开元十八年(730年)夏,30岁的李白,第一次来到长安。
  他先是干谒宰相张说,结识了其子张垍。
  张垍, 太常寺卿 ,娶宁亲公主为妻,是为驸马,玉真公主是其妻的姑母。
  亲戚的缘故,张垍可以经常见到玉真公主。
  于是,李白在终南山玉真别馆住下,希望通过张垍的引荐,结识玉真公主。
  再看王维这边。
  王虽然劝孟,归乡隐居,但他自己的求仕之心并未完全泯灭。
  通过去年一年帮助孟浩然求仕的经历,使他明白了,要想在京城这地界谋求个一官半职,不搭上玉真公主这条线是不行的。
  于是,他拟与玉真公主重修旧好。
  玉真公主也接受了他,但是当王维去了才知道,这时公主身边有了另外一位当红人士, 卫尉张卿 。
  卫尉张卿:卫尉寺卿张某,具体名字不可考,此人后来成为玉真公主的丈夫(隐形的),并育有儿女。
  自然,公主就没有像第一次那么在意王维。
  这时,正好遇到李白投赠诗文。
  玉真公主让张卿和王维点评如何。
  王维一顿批判,张卿倒是没说什么。
  鉴于此,玉真公主也就没有理会李白。
  李白干谒失败。
  这也使李白认清了张卿的重要性。
  这年,暮秋之际,阴雨连绵,李白在玉真别馆百无聊赖。
  在他离开的时候,想着给张卿写诗试试,说不定通过他能攀上玉真公主这条线。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
  秋坐金张馆,繁阴昼不开。
  空烟迷雨色,萧飒望中来。
  翳翳昏垫苦,沉沉忧恨催。
  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
  吟咏思管乐,此人已成灰。
  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
  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
  张卿并没有及时回复李白。
  李白离开终南山后,在长安周围游历,又谒见其它王公大臣,均无结果。
  潦倒的李白,逐渐自暴自弃,暴露了他往日任侠的本性,与长安的市井之徒交往。
  就在这时,李白终于收到了张卿的回信。
  张卿:  白兄别急呀,以后有机会我一定推荐你。
  这姗姗来迟的回信,算是对李白的一点点安慰。
  但是干等着也不是办法,731年夏,李白离开了长安。
  这一次的交锋,王维虽然间接地挤掉了李白。
  但是他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王维与张卿,整日在玉真公主面前争风吃醋,从而冷落了妻子。
  妻子郁郁寡欢,心病成疾,还没有及时诊治就撒手人寰。
  这一切,王维的母亲都看在眼里,她替儿媳不值。
  母亲把王维叫到祠堂,狠狠地批了一番。
  王维幡然醒悟,从此与玉真公主划清界限。
  出于对妻子的愧疚,王维发誓终身不娶。
  料理完妻子的后事,精神上苦闷的王维,开始师从大荐福寺的道光禅师学习顿教。
  饮中八仙
  六·李、王分属不同的圈子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李白在洛阳为玄宗献上《明堂赋》。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猎,李白乘机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在这两篇赋中,李白写尽开元盛世的雄伟景象,明确表示自己"大道匡君"的政治理想,并在文章结尾处大谈道教玄理,以迎合玄宗崇尚道教的心理。
  虽然玄宗并未回复李白,但这两篇赋也为李白赚得了一些名声。
  他认为时机成熟,决定第二次进击长安。
  刚一来到长安,李白就找到了上次答应引荐自己的 卫御张卿 。
  张卿也没有食言。
  于是,李白赋诗一首,请求张转赠玉真公主。
  玉真仙人词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
  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李白得到了玉真公主的接见,席上,公主和张卿对李白的诗才赞不绝口。
  李白又去了紫极宫,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
  他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
  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
  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 "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 "。
  就这样,李白的声名愈来愈大,一步步地接近上层统治阶级。
  这位号称:四明狂客的贺监(任 秘书监 ),为人旷达不羁,好酒,又有"清谈风流"之誉,与李白性情臭味相投。
  他俩经常纠集一批京城的风流名士,去盛唐酒楼喝酒烤肉,喝到尽兴处,没了酒钱,贺知章竟解下腰间的金龟换酒,继续喝,一直喝到天亮。
  这批人,就是后来杜甫笔下的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八仙里,有官员大臣,有皇亲国戚,有书画名家,有文学之士,还有好酒的平民。
  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他们出身不一,在一起只谈风月,不谈政治。
  纯粹的文艺圈。
  李白在长安待了三年,虽然没有像第一次那么潦倒,但他的政治理想仍未达成。
  离开时,他写下了《行路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再说王维这边。
  733年,王维丁忧期满。
  734年,已经闲居8年的王维,再次寻求仕途的可能。
  玉真公主这条路是不能走了。
  于是,他专门跑到洛阳,毛遂自荐,献诗当时的 中书令 张九龄。
  献始兴公
  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
  不用坐粱肉,崎岖见王侯。
  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
  任智诚则短,守任固其优。
  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雠。
  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
  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注:始兴公,即始兴伯张九龄。
  说到底,这是一首干谒诗,但写得不卑不亢。
  身为下属,王维写诗给上司,既表达了愿意有一番作为的求进之意,又表明自己不愿为了追求富贵而阿谀巴结王侯(指玉真公主、岐王李范等)。
  写得既谦卑,又刚直。
  张九龄非常欣赏王维的才华,便推荐其为 右拾遗。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十月,王维随唐玄宗回到了长安。
  此时,李白也在长安,诗名正盛。
  但王维已经很久不混文艺圈了。
  他和王昌龄等,围绕在张九龄身边,相同的政治主张把他们紧紧连在一起。
  文艺圈里没有王维,政治圈里没有李白,他们属于不同的圈层。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四月,
  张九龄罢相,被贬为荆州长史,历史上著名的奸相李林甫登台。
  当李林甫正在清算张九龄的政治盟友时,王维却写下了《寄荆州张丞相》: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这样的话语。
  这年秋天,在京城待了不到一年的王维,就被赶到了边塞。
  出发前,他写下了《使至塞上》这首诗,表达被放逐的苦闷。
  张九龄
  七·李白、王维再次交锋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
  在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下,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钦慕,便召李白进宫。
  当时的李白还在山东济宁的家中,接到诏书时,李白欣喜若狂。
  正如李白所说,这一次他真的乘风而起。
  出发前,他写下: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高兴得太早了,他以为从此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然而,盛世繁华表象之下的大唐朝廷,昏庸腐朽,潜藏的社会危机已无可挽救。
  沉迷声色犬马的君王,只喜欢阿谀奉承的奸臣,不可能在政治上对李白委以重任。
  再者,李白对自己也认识不清。
  他是玉真公主、贺知章推荐的。
  他们只是肯定李白的文采,并没有对其政治才能做出评价。
  推荐给玄宗的目的,也是当一个歌功颂德的御用文人。
  恃才傲物的李白,并不甘心做个应诏填词的侍从之臣。
  在写下《清平调·三首》《清平乐·禁庭春昼》等词后,他越来越觉得自己像个伶人,而不像官员。
  其后的《宫中行乐词》中,他隐约地表达对朝政的讽刺,加上他平时目中无人的行径,招来了权贵们的打击。
  李白愈发地散漫、放纵。
  举杯消愁愁更愁。 为消解愁闷,他继续和贺知章等,狂歌痛饮,混迹于长安城的大小酒吧。
  此时的王维,也在长安,刚升任 左补阙。
  注:补阙和拾遗一样,都是皇帝身边的谏官,区别是补阙比拾遗高一级。
  平时放假,他就一个人去山里隐居,出来玩也是和裴迪、王昌龄一起。
  但李白的一切,王维都看在眼中。
  对于他的遭遇,王维是同情的,他的诗文,王维是赞赏的,但是对于他过分的行为,王维是看不惯的。
  尽管如此,王维也没有在玄宗面前主动提起过李白。
  越来越多的人,在玄宗跟前说李白的不是,特别是宠臣、权宦们。
  玄宗为此,十分头大。
  有一天,  玄宗  想问问王维的意见:
  小王,你和李白都是咱们大唐的顶流诗人,你们私底下熟吗?
  王维  恭敬地答到:回陛下,臣对李翰林略有耳闻,不熟。
  玄宗:  哦,真的不熟吗。那你对李白此人如何看?
  王维:  李翰林,文采瑰丽,构思雄奇,精妙词句,信手拈来;然,平时作风飞扬跋扈,狂放不羁,恐不被宫中人士所容。
  玄宗:  你说得对呀,近来批判他的人太多了。可他毕竟在宫里快两年了,写过很多富丽的歌词,供奉翰林又是一个虚职,并无实际品级。这样冒然逐出朝廷,应该不妥吧?
  王维:  陛下可说他,喜好自由,难以适应宫中规矩,赐他千金,放他归去,便可。
  玄宗:  嗯......甚好,甚好。
  744年,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
  在离别的前夜,他写下了《古朗月行》: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对大唐王朝的现状,表现出极大的失望。
  李白离开长安后,王维也开始在辋川营建别墅。
  此后,二人再无交集。
  《妖猫传》-玄宗出逃
  八·安史之乱中的二人
  安史之乱的第二年(756年),
  永王李璘以抗敌为号召,率军沿江东下,途经九江时,派人三次上庐山,请李白入幕。
  李白感其诚意,应邀入幕。
  其实,永王李璘只是想借李白的名气为自己带流量,壮声势而已。
  图样图森破的李白,却作组诗《永王东巡歌》抒发建功报国的情怀。
  不久,永王与肃宗的矛盾,演变成了内战,永王也被扣上谋反的帽子,后被肃宗镇压,兵败被杀。
  李白被捕入狱,难逃一死。
  幸好有郭子仪、宰相张镐等为其求情,其妻宗氏积极奔走、救援,李白终免一死,被判流放夜郎,后遇赦归还。
  李白的晚年是凄凉的,狼狈的。
  同样是安史之乱的第二年(756年),
  六月,安禄山攻陷潼关,进入长安。
  玄宗带着爱妃、儿孙等出逃,王维没有赶上,为叛军所俘,被带到了洛阳,囚禁在菩提寺中。
  此时,王维已被称为"天下文宗",安禄山需要他装点门面,在刀剑的逼迫下,王维做了伪官。
  王维先是服药,假装失声,以此想逃脱囚禁,但没有成功。
  一天,裴迪来探望王维,王维趁机写下《凝碧池》,为日后平反,提供有力的证据。
  《凝碧池》原名为:《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
  果然如王维所料,这首诗在暗地里流传,竟传到了肃宗那里,也因此救了他一命。
  两京收复后,其弟王缙,平乱有功,已为 刑部侍郎 。
  他上奏朝廷愿意削官,为哥哥赎罪。
  最终,王维只是被降为 太子中允 。
  到了上元元年(760年),
  王维官至 尚书右丞 (正四品),这是王维做过最高的官职,相当于部级干部。
  纵观王维的仕宦生涯:从他一开始跟随张九龄的 右拾遗 ,历经李林甫、杨国忠这样的奸相,甚至于安史之乱的打击,但,大体上王维都是一路高升的,从正八品干到了正四品。
  王维的官商比李白要高出很多。
  尤其是在李林甫、杨国忠的手里,他半官半隐,安静内敛,以超强的耐力和佛家的性空,包容或躲避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打击。
  九·两颗巨星在各自的领域闪耀
  李白,永不言败。
  就像他临终前的那首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王维,与世无争。
  恰如他在《积雨辋川庄作 》中写道: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二人在性格上的差异也是巨大的。
  一个,狂放不羁的任侠,
  一个,安静内敛的隐者。
  一个,虚无缥缈的道士,
  一个,性空淡然的沙弥。
  在政治理想上,李白要比王维坚定得多。
  他一生都在追求建立不朽功勋,然后,翩然归去,但最终都没有实现。
  在现实层面上,王维要比李白实际得多。
  无论是否尸位素餐,王维总需要官位来维持自己精致的生活,以至于在若大的辋川别业中,光是扫尘的童子就多达十几个。
  出身的差异,使得他们常常混迹于不同的圈子,而无交集。
  性格和原生家庭的原因,使得他们即使在交到同一朋友时,朋友对他们的感情也是不一样的。
  玉真公主和王维有男女之情,他们有相似的成长经历和教育经历,对其欣赏是全方位的,对李白仅仅欣赏其文采。
  孟浩然把李白当做自己的小迷弟,却把王维引为知己。
  狂客贺知章,会欣赏李白狂傲的性情;
  狂夫杜甫,能理解李白佯狂背后的痛苦。
  张九龄明白王维心中潜藏的抱负;
  裴迪能与王维一起体味隐逸之趣。
  盛唐诗坛,这两颗耀眼的巨星,
  他们有太多的不同,致使一生都无任何交集,没有留下一首唱和的作品。
  但这并不遗憾,
  他们在不同的领域,
  都让后人见识到了:
  最美的、最壮观、最伟大的诗心、情怀和人格。

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美国为何没有使用一票否决权?1971年10月25日,这一天对新中国来说,是非常重要,非常有纪念意义的一天,因为这一天,新中国取代了台湾当局在联合国的席位,重返联合国,不仅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而且还自动成为联人类发明出了打火机,为何没有淘汰火柴?作为一种物质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强烈氧化反应,火在地球上存在的历史或许远比人类想象的更为漫长。但是在亿万年的演化岁月中,那些源于太阳照射岩浆喷发和自然放电所蔓延而成的火焰,纵然绵延万距今600年天安门原本另有名字?其实,明朝的叫法更霸气想必经常看清宫剧的观众都注意到在皇宫中有很多地方都是双语的,其中汉字是必不可少的,而另一种语言满文,自然就是源于清朝统治者满族人的身份,满人统治中原王朝,为了不像元朝一样激起汉人的9位甘肃籍开国将军7人系宁都起义出身,3人曾任大军区副职纵谈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历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欢迎关注青史观,每天为您带来新鲜有趣干货满满的历史故事。今天,我们为您聊的是甘肃籍开国将军的故事。黄德魁少将在1955年首次抗美援朝硬抗17国,事后各国对志愿军有何评价?美英集体沉默众所周知,抗美援朝作为我国的立国之战,在历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但是很多人对于抗美援朝了解得并不是很多,比如中国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与多少国家交过手?恐怕这样的问题很多人都无法给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毛主席回信寄500元,与我夫人同穴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人人都奉行孝道,并且民间还经常流传着百善孝为先的俗语,以及一些讲孝道的故事,比如王祥卧冰求鲤江革背母逃难等等。圣人孔子也曾教导他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蒋英钱学森夫人,金庸表姐,晚年住60平米旧公寓,靠退休金度日蒋英她出生于战乱频发的民国,却是那个年代女性中的佼佼者。不仅拥有让人惊艳的美貌,而且出生名门,她的丈夫是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还有一个表弟是大文豪金庸。1947年,在春天已经进入末尾钩戈夫人传说据说钩戈夫人从小双手握成拳状,不能伸展,汉武帝狩猎途径河间国时,听闻了此事,命人将此女子找来,想一看究竟。见到钩戈夫人时,果然如传言所说,她双手卷曲不能伸展,但汉武帝轻轻一掰,钩戈寸门虎将寸性奇年龄最小的佩剑将军,滇军中最能打最猛的将领一hr寸性奇,生于1895年,云南腾冲人,字念洁。寸性奇刚出生没多久,腾冲便惊雷勃发,暴雨骤降,狂风卷石,黑云压山,还发生了地震,很多老百姓的房子都榻了,寸性奇一家也不例外,好在没驰骋沙场的汤和,到了晚年却变了,是胆子小了还是他的聪明?汤和是大明朝的开国功臣,一代名将。驰骋沙场多年,可以说都没有怕过。可是到了晚年,汤和变了,他变得小心谨慎,明史汤和传记载和晚年益为恭慎,入闻国论,一语不敢外泄。那么一代名将,为何到毛泽东与米高扬会谈纪要(七)关于苏中条约和新政府的结构等问题关于苏中条约和新政府的结构等问题毛泽东与米高扬会谈纪要(1949年2月6日)1949年2月6日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朱德举行了例会,参加会谈的有翻译师哲和我
内蒙古发现辽代公主墓,墓主面戴黄金面具,揭开尘封千年的恋情众所周知,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公元前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可汗,在公元916年始建年号,建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赤峰巴林左旗)。第二年,辽太宗耶律德吴王阖闾篡位后的吴国更加强盛春秋时期,吴国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诸侯国,其地处荆蛮,很多礼制与中原诸侯国不同,例如,国君死后无谥号。第19代国君吴王寿梦在位时期,吴国开始强大,吴国最强大的时期应该是吴王阖闾和儿子吴武则天的治国才能与建言十二事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从30岁被立为皇后(公元655年)到公元683年唐高宗死的30年时间内,武则天辅佐高宗治理国家。她用李绩刘仁轨平定了高丽,占领平壤用裴行俭黑齿常之等皇太极的长子,被多尔衮冤杀,11代后出了个闻名全国的汉奸1644年,年仅6岁的顺治(也就是福临)成为清军入关的第一位皇帝。他本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皇太极共有11个儿子,有3个是中间夭折的。也就是说顺治前面有能征善战的哥哥们,他在生下来之时明朝最大疑案朱棣篡位后,建文帝究竟是生是死?历史最大的魅力就在于神秘,让人充满好奇心。过去的一切我们从未亲身经历,却能在史料文献遗迹古物中去寻找蛛丝马迹,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试图还原故事的真相,这探秘解密的过程就十分吸引人。历这个伪满汉奸被移交回国,结果当上监狱干部,真实身份是红色特工1950年7月18日深夜,一辆神秘的闷罐列车,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从前苏联境内到达了绥芬河车站。很快,在办完交接手续之后,这辆闷罐列车上的近千名人员,被迅速转移到了一辆有座位的列车上大太监李莲英,真实死因到底是什么?为何棺材内只剩一颗头呢?大太监李莲英,慈禧太后身边的大红人,但在慈禧死后便失去了靠山,结局也十分惨,惨到什么程度呢?被人发现时,棺材里只剩下一颗头颅,身体却不知所踪。关于李莲英真正的死因,大概有着三种说法李建成陵墓中的55个字,暴露了李世民最真实的为人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上下五千年从未中断的历史,积累了无数的璀璨的文化。在这其中,也涌现出了无数能人异士,在历史的长河下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有的甚至对于整个世界的发展都产1938年,周恩来下令严查宣侠父下落,蒋介石我杀的,他背叛了我1938年7月底的一天,西安城内正笼罩在夏日的闷热中。即使夜幕已经降临,气温依然很高。一名男子在夜色中独自骑车前行,周围的一切跟往日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危险正在悄悄临他是毛主席的亲弟弟,24岁就是军政委,邓小平都对他赞赏有加中国的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领导人,他们对中国的发展和人民的安居乐业都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我们的一代领袖毛主席,他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全中国的各族人民,毛主席的一家也都是满门珍珠港事件,美国死了多少人?珍珠港事件,美国死了多少人?对这个数字,我没有在意过。但是最近,我重温电影珍珠港的时候,我突然对这个问题充满了兴趣。原因是,我看日本飞行员驾着战斗机,在美国大兵完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