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令古人头疼的匈奴,到了今天是哪个民族?

  "匈奴",是中国古代历史绕不过去的话题,它伴随着中国原始文明而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可深远的影响,关于它的典故遗迹随处都是,如长城就是为防御匈奴而建,再如蒙恬、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还有著名的的"昭君出塞"都与匈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奇怪的是,匈奴自南北朝之后,就再无声息,这个民族真的从历史上消失了吗?
  从上古到汉朝,匈奴人的演变
  古老的匈奴民族伴随中国原始文明而生,早就远古时期就曾与黄帝部落交战,被驱赶至荒漠草原上,那个时候它叫"荤粥(xun yu)";之后商代妇好征伐灭掉的小国"鬼方",也属于匈奴族;武王伐纣时,关中之地一度被"猃狁(xian yun)"占领,直到周宣王派兵将其驱逐至北方,此时的它们被史学家称为"戎狄";战国时期,北方这些少数民族有了真正的名字——匈奴,这个名字的本意是"驱逐到远方",这也是中原人第一次给游牧民族起名字,自此"匈奴"成为中原人的噩梦。
  匈奴人善于牧马,故而来去如风,汉人士卒多以步兵为主,追又追不上,防也防不住,只能被动防御。被动防御中原人最为拿手,那就是建城墙,于是赵武灵王、燕昭王与秦昭公与匈奴接壤处分段开工建设城墙,这就是后来秦长城的雏形。正如泰戈尔对长城的评价:"长城展示了生命的力量,因蜿蜒而映射着古老的国度。"这句话在我看来,不仅仅说的是消失在历史中的秦汉王朝,也包括北方的匈奴政权。
  这个北方民族政权来自于匈奴人的一个伟大领袖冒顿。他用过人的智慧和带血的马刀统一了匈奴族,然后向北击败了丁零、屈射等部,势力到达如今的贝加尔湖畔;向西征服了月氏、楼兰等26个国家,向南将势力扩展到河套以南,成为一个幅员辽阔的草原帝国。
  为此,从汉初的刘邦开始,便不断酝酿对匈奴帝国的战争,此间开始不断涌现出让我们耳熟能详的战争名场面和历史人物来,如"白登之围"、"马邑之谋"、"河南之战"等等,再如李广、卫青、霍去病、苏武、班超等等。当然随着汉朝与匈奴的战争,也涌现出中国历史以来的第一批汉奸,如中行说、李广利等。
  在汉朝的强势攻击下,匈奴大败退回漠北,随后在公元前57年,匈奴内部又发生了内讧与分裂,形成两个对立的匈奴政权,此后匈奴帝国再也不是汉帝国的对手。公元前51年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汉宣帝接受了他的投降,这宣告了"胡、越不受中土正朔"惯例的结束,开创了北方民族政权接受中原王朝领导的先河。
  消息传到漠北,北单于首领郅支夺路西逃,于初元五年占据康居国,封闭了汉朝与西域的商道。
  公元前36年,汉朝西域都护甘延寿和大将陈汤矫诏发兵,南路翻越葱岭,北路穿过乌孙国,对郅支城形成了合围。睡梦中的匈奴人仓促应战,但终究无力回天,单于郅支被军侯杜勋剁掉头颅送回长安。此后陈汤给汉元帝的报告中写下了激励人心的千古名言——"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就这样,汉匈两族和平度过了六十余年。
  王莽篡汉时期,匈奴人趁势向南渗透。可惜上天没给他们机会,漠北先是发生了旱灾,紧接着蝗虫也不期而至,匈奴人畜死伤多半,他们的死对头乌桓人借机来袭,匈奴再次分裂为南北将部。
  呼韩邪单于的孙子比带领着八部南匈奴部落成立了南匈奴国,公开与北方的奴蒲单于叫板。但是比毕竟是自封的匈奴王,根本与真正的单于相比,于是在光武帝建武二十六年,向汉朝求援,光武帝将他们安置在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代郡等地。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曹操继续分化融合南匈奴部落,将南匈奴正式分为五部,分别安置在陕西、山西河北等地,从此中国北方边疆聚集了大量汉化或者半汉化的匈奴人,而这也正为后来的南北朝乱象带来隐患。
  再说回北匈奴,奴蒲单于因汉朝庇护南匈奴的原因,对汉朝发起了数次大规模用兵。汉和帝永元三年,耿夔率领汉军在阿尔泰大破北匈奴,蒲奴单于混战后失踪,北匈奴被迫西逃,从此书写了一部四百年的迁徙史诗。
  南北匈奴的不同命运
  南匈奴的命运
  晋惠帝时期,女汉子贾南风一手制造出"八王之乱"使得中原王朝大伤元气,人口直接下降四分之三,这为内迁的匈奴人逐鹿中原提供了绝佳良机。
  永安元年,匈奴屠各部首领刘渊自称南匈奴于夫罗单于左部帅刘豹之子,尊蜀汉刘禅为孝怀皇帝,宣布"复国",自称"汉王",史称"北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异族建立的中原王朝。接下来,匈奴人有样学样,在北汉灭亡后,刘曜称帝,国名为"赵",这个王朝仅仅十一年后就被石勒所灭;另一位卢水匈奴首领蒙逊支持段业建立了"北凉",之后又接连灭掉西凉、南凉,成为"河西走廊"的霸主,但立国39年后被北魏鲜卑人所灭,余部远走高昌建立了流亡政府,公元460年被柔然所灭。
  南匈奴最后的绝唱是铁弗部落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让其名声大噪的有两件事。第一件就是公元413年征调十万人修建的"统万城";第二件就是公元417年攻破长安血洗汉人。但这个王朝也仅仅维持了25年,就被北魏鲜卑人所灭,族人尽皆被屠,属于南匈奴人的光辉也成了历史。
  南匈奴还有没有分支存在我们不得而知,但史书记载隋文帝杨坚在开皇元年,"发稽胡修筑长城,二寻而罢",在唐武德四年,有"稽胡"起兵扰边,被太子李建成灭掉,这里的"稽胡"恐怕就是南匈奴人最后的记载。从此后生命回归土地,小族归入汉族,所有的匈奴人再也无法在中国史书中见到,它永远的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北匈奴的命运
  比起南匈奴的命运,北匈奴要比他们光彩耀眼的多。
  匈奴帝国虽然消失,但作为匈奴人的余脉依然在延续,他们曾经迁徙到准格尔盆地的康居国,被汉朝驱赶;然后继续西行,到了泽拉夫善河的粟特国,又被草原新兴霸主柔然压迫着离开一路向西……他们踌躇满志,决心远离汉人再次建立属于匈奴人的帝国,恢复往日荣光。
  公元四世纪,北匈奴人进入了钦察草原,然后迅速征服了当地霸主阿兰人,实力大增。在休养生息二十年后,已经壮大的匈奴人开始向顿河以及多瑙河流域进军,兵锋直指东哥特国。
  对于东哥特国来说,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绝望战争,这些黄皮肤黑眼睛的骑兵来去无踪,刀箭共用,哥特人引以为傲的步兵方阵在他们面前犹如纸糊的一样,仅仅两仗东哥特人就被迫投降,他们号称"哥特人的亚历山大大帝"的领袖亥尔曼绝望自杀,就连他的女儿也成为匈奴领袖巴拉米尔的玩物。
  战火烧到多瑙河边,西哥特人在河西布下了一条"钢铁防线",以随时应对这支东方部队。但匈奴人受汉族影响深远,他们在战争中学会了孙子兵法上的所有计谋,巴拉米尔上游偷渡成功,从背后对老实等待的西哥特人发起了进攻,西哥特人不战自溃。公元376年,他们走投无路的向罗马皇帝瓦伦斯投降。
  由于北匈奴的到来,导致了欧洲百年的动荡。西哥特人不久后发动起义杀死了罗马皇帝瓦伦斯,灭掉了西罗马帝国,然后来到西班牙建立了西哥特王国;原来的西班牙汪达尔人渡过地中海,到北非建立了汪达尔国;莱茵河下游的法兰克人版图扩展到高卢,建立了法兰克王国;而东哥特人则逃到了意大利和西西里岛,建立了东哥特王国。欧洲古典文明的版图被北匈奴人摧毁的面目全非。
  这时的匈奴人在首领乌单的带领下声望大涨,渐渐的,乌单有些飘了,他带领匈奴人不重生产,四处劫掠。终于在公元408年的一天,遭到罗马军队伏击,匈奴人损失惨重,声望大跌。
  这时,另一个匈奴领袖站了出来,他叫阿提拉,还有一个令欧洲人闻风丧胆的名字"上帝之鞭"。
  公元445年,阿提拉独掌匈奴帝国大权,他先后发动了对北欧、东欧的大规模战争,他的军事策略是"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在他的征战下,盎格鲁撒克逊人败退到英伦三岛、斯拉夫人纷纷投降,罗马帝国被三番五次的蹂躏。
  至此,匈奴帝国以班诺尼亚为中心,东至咸海,西至莱茵河,南达巴尔干,北临波罗的海,疆域横跨欧亚大陆,成为一个四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帝国。这时的阿提拉意得志满,匈奴帝国又恢复了往日荣光,一切皆在掌控中。
  公元453年,19岁的金发美女伊尔蒂科阿提拉的大帐之中,这位比西罗马奥诺基亚公主更为美貌的姑娘得到了阿提拉的临幸。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伟大的"上帝之鞭"阿提拉国王竟然因为临幸了一位姑娘便血管爆裂,血流进咽喉窒息而死。
  在阿提拉死后,继承者们的无能迅速断送了强大的匈奴帝国。次年,阿提拉的长子埃拉克战死,还有三个儿子投靠了西罗马。还有一个儿子邓格西克率部向南俄撤退,中间一度重建了匈奴帝国,然而实力不济,先攻东哥特人无果,后对东罗马发动战争失败,自己也战死疆场。
  之后,北匈奴的历史仅限于一些匈奴雇佣兵的记载,随后就慢慢消失,再无音信。
  就这样,伴随中原文明共生的匈奴人走完短暂的辉煌后,再次陷入沉沦,而这次再也没有单身机会,永远恒定在历史长空中。
  现在哪个民族是匈奴后裔呢?
  公元900年左右,起源于伏尔加河流域的渔猎民族高举"匈奴人"的大旗,迁徙至多瑙河中游一带,马扎尔部首领阿尔帕德宣称自己是阿提拉的曾孙,并且得到了代表阿提拉身份的"战神之剑",其后裔伊斯特万于公元1000年左右建立了"匈牙利"王国,其中"匈"是匈奴的意思,而"牙利"则是人的意思,翻译出来就是匈奴人。
  那么匈牙利人究竟是不是北匈奴人的分支呢?
  按照后来的调查来看,奥匈帝国根据语言学溯源,认定匈牙利人是有真正祖先的,那就是乌戈尔人的一支,而且肤色,发色以及眼球颜色都不具备匈奴人的任何特征,所以认定匈牙利人并不是真正的匈奴人后代。但匈牙利人对此并不同意,一直以自己是阿提拉的后代而自豪。
  看来,纯种的匈奴人的确已经在欧洲被同化,分散于罗马人、哥特人、日耳曼人以及匈牙利的马扎尔人当中了,再难分辨出真正的匈奴人。
  那么,南匈奴又和现在哪个民族接近呢?
  在我看来,南匈奴的覆灭,鲜卑族的崛起,一直到隋唐时代的突厥,都是有着一脉相承的因果的。有一少部分匈奴人融入鲜卑宇文部落,进入东北地区以及朝鲜半岛,与唐朝黑水靺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现在与黑水靺鞨血缘关系最近的民族则是满族,以此推来,满族有一定的匈奴血统。
  另外,匈奴的大本营在蒙古草原,那么蒙古土生土长的游牧民族肯定有其后裔,依照现在看来,蒙古族有着匈奴的血统也是能说过去的。
  当然绝大部分的匈奴人已经融入汉族,山西楼烦、临汾、大同、岢岚一带是其传统聚集之地,内迁之后,全部改为汉姓,如刘、贺、金、丛、呼延、万俟等都是其传统姓氏。
  但总的来说,现在根本没有单独存在的匈奴族,更没有血统纯正的匈奴人,它作为一个民族已经完全从历史中消失,留下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华夏族的融合。
  结语
  一个种族的终结往往是另一个种族的开始,匈奴人的南进西迁给鲜卑人留下了宝贵的政治遗产。事实证明,游牧民族、渔猎民族同与农牧业和工商业为主的汉族发生冲突时,无论最终胜败如何,游牧民族和渔猎民族最终都将无法摆脱被击溃和融合的命运,这就是文明的先进性所在,更是历史的铁律,匈奴人、鲜卑人、突厥人等等从历史上的消失即可看出。
  参考资料:《匈奴史研究》、《匈奴史话》、《北方文化与匈奴文明》等
  匈奴作为一个民族,早已消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但是匈奴人其实并未消失,你或者你身边的人,都有可能是匈奴人的后裔。
  匈奴是生活在中国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他是一个由多部落融合的混合民族。匈奴人建立的政权,存在了四百多年,其疆域最鼎盛的时候,北到伏尔加河,西至中亚各国,南到汉朝的河朔地区,东边包括辽东和俄罗斯西伯利亚一带,面积远大于现在的中国版图。
  关于匈奴的起源已经不可考,按司马迁的说法,他们是"夏后氏之苗裔",由商朝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东胡、楼烦等部落融合而成。
  随着匈奴部落的强大,他们大约在战国末期,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并与汉民族不断发生军事冲突。秦朝末年、西汉初年,匈奴迎来其鼎盛期,迫使新生的汉政权,只能以和亲的方式,维持边境相对安宁。
  汉武帝登基后,将对匈政策由和亲改为主动的军事进攻,经过汉帝国举国之力,四十多年的持续打击,匈奴人基本退出了漠南地区。至此,强大的匈奴帝国也开始走向衰败。
  汉宣帝时期,汉帝国经略西域,彻底断绝了匈奴联合西域夹击汉境的局面。不久匈奴南北分裂,南匈奴投降西汉,而北匈奴在汉帝国和南匈奴的打击下灭亡。
  东汉时期,匈奴再次分裂为南北二部。这也标志着匈奴帝国,步入灭亡的倒计时。
  汉和帝时期,汉军在稽落山和金微山,两次击败北匈奴,其残部被迫西迁康居。接着南匈奴又出现内部分裂与战乱,建安七年,曹操分南匈奴为五部,设置都尉官,以汉人出任。至此,匈奴政权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不过,匈奴人的主体政权虽然灭亡了,但是匈奴民族还在,他们的后人甚至还一度重现祖上的荣光,只不过昙花一现。那么,匈奴政权灭亡后,匈奴人哪儿去了?西征欧洲:上帝之鞭改变了欧洲的历史
  在金微山惨败于东汉的北匈奴,一路西迁,从康居进入中亚锡尔河一带讨生活。那里就是今天的哈萨克、塔吉克、乌兹别克诸国,在那里匈奴人逐渐恢复了元气。
  两百多年后,再次强大的匈奴民族,诞生了一位成吉思汗式的军事天才,他叫阿拉提,被欧洲人惊恐地称为"上帝之鞭"。
  阿拉提率领匈奴骑兵,从中亚一路西征,征服巴尔干半岛,又入侵君士坦丁堡,再攻陷西罗马帝国的首都拉文纳,赶走瓦伦丁尼古拉三世,灭了西罗马帝国。
  从此,匈奴人的后裔,从中亚一直绵延至土耳其、斯拉夫、匈牙利、希腊、意大利、法国。史学界认为,匈牙利马扎尔人就是匈奴人的后裔,此外保加利亚沙皇和查理曼大帝,都是匈奴后裔。入主中原:刘渊建立了"汉赵政权"
  公元304年,一个叫刘渊的人在长安登基,建立又一个汉政权,以蜀汉后主刘禅为祖,史称汉赵政权,或前赵政权。前赵政权成立14年后,灭了东晋,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动荡时期。
  其实这个刘渊与刘禅八竿子打不着,刘渊是个匈奴人,他是南匈奴于罗夫单于的孙子。不过,刘渊有自己的道理,他说自己身上有汉高祖刘邦的血脉,当初汉匈和亲,他就是汉朝公主的后代,所以恢复了汉姓刘。
  不过,前赵政权只存在了25年,就被石虎的后赵政权打败。铁弗联羌:赫连勃勃建立了"大夏政权"
  赫连氏出于铁弗部,铁弗部的历史很短,他是由匈奴人和鲜卑人通婚,所产生的"新族群"。不过,这个部落却真真切切地流淌着汉帝国皇室的血脉。
  光武帝刘秀与皇后郭圣通有一个儿子叫刘辅,封沛王。刘辅的六世孙刘进伯,以度辽将军的身份攻打匈奴,却兵败被俘,后在匈奴娶妻生子。被赫连勃勃追尊为"正皇帝"的刘去卑,就是刘进伯的孙子,赫连勃勃的五世祖。
  所以,赫连勃勃也叫"刘勃勃",是汉匈混血儿。跟刘渊改汉姓不同,刘勃勃把自己的汉姓,改成了"赫连氏",意思是"云赫连天"。
  公元407年,赫连勃勃联合羌人,在凉州建立"大夏"政权。不过,大夏政权也仅仅存在了24年,就被北魏消灭。东合鲜卑:并入鲜卑宇文部
  除了以上三支匈奴部落,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匈奴人,则逐步融入了强大起来鲜卑宇文部和慕容部。
  匈奴绝唱:楚瓦什人是最后的匈奴?
  以上大体呈现了匈奴政权灭亡后,匈奴人的四个分支走向。第一支随着西迁的脚步,在欧洲散枝开花,融入欧洲各民族之中。第二支迁徙进入中原,融入汉民族之中。第三支在河西走廊,与西羌、羯族等少数民族融合。第四支融入了鲜卑族,又随着鲜卑逐步汉化,并入汉民族。
  其实我们今天很多汉人,身上都有匈奴人的血统,刘姓是汉化匈奴的第一大姓,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就是匈奴人的后裔。此外贺兰、贺、赫、金、伏、韩、公孙、姚、盖、宇文、呼延、慕容,甚至李、陈、赵、王、徐这些大姓,都有匈奴人的后裔。
  目前在中国,匈奴作为一个独立民族早已消亡,那么世界上还有"纯种"的匈奴族存在吗?
  俄罗斯境内,有个民族叫楚瓦什族,从遗传学,人们把他们定义为蒙古人种和欧罗巴人种的混合型。有人考证,他们很可能是匈奴人的"嫡系"后裔。
  不过,这种说法尚没有科学论证,从理论上来讲,也不大可能。匈奴族本就是一个各民族大融合的产物,在近两千年的迁徙中,他们又不断与周边各民族杂居,脚步遍及欧亚大陆,政权又早就灭亡,不大可能出现所谓的"纯种"匈奴人。
  东北这边有个民间传说,小脚趾指甲盖分叉的人,就是匈奴人的后裔。我当年到东北读书,同寝室的东北同学,还煞有其事地给人展现他的"劈叉"指甲盖。
  据传,李世民的脚趾甲盖就是分叉的,搞得他很恼火,下令宫里人都检查一遍指甲盖,结果却发现,一大半的人跟他一样。
  其实这个说法毫无科学依据,它体现的无非是中国人传统的"寻根拜祖"情节而已。
  匈奴人已经不存在了。关于匈牙利人,要知道盘踞匈牙利平原的不止一个民族,在几千年的岁月里,来到匈牙利平原的主要有两拨移民,第一拨是西迁过来的匈奴人,但是西方一些史籍记载,在西罗马帝国末期,西迁过来的匈奴人已经没有东方游牧民族的特点了,战法也和西方的没什么不同,"放风筝","大迂回"都没有了,就剩下集团冲锋,硬碰硬。很明显,这拨匈奴人已经全盘西化,到了后来已经没有他们什么事了。只留下高卢油画叙述着阿提拉的事迹。到了第二拨移民来到匈牙利平原,当年匈奴人的痕迹已经抹的一干二净。虽然匈牙利人一直声称他们就是匈奴人的后裔,还组织一个团队到中国西部认亲,但是他们并没有拿的出手的证据。至于土狗,可以说跟匈奴,突厥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你能说现在的韩国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就因为当年他们那个破岛曾经依附过明,清?(土狗当年是小亚细亚一个突厥王国的封臣)。
  一看到匈奴这几次,就想到了历史上几个憋屈的和亲,可其实匈奴的发展历程也挺丰富的。题目所说的问题,也恰好验证了匈奴的发展史。
  这个问题我们分几部分来回答:
  一、匈奴,最初的梦想
  匈奴,我最早知道这个词是在汉朝的时候,刘邦跟匈奴打仗,输了被困白登山下。但这就是匈奴最早出现的时间了吗?
  并不是。
  请往前翻一翻,历史上的那个大瓜:孟姜女为啥会哭倒长城?
  不就是因为秦始皇抓了壮丁修长城?为啥要修长城呢?
  因为要抵御匈奴的进攻。
  这是匈奴最早出现的记录,就是在秦朝。秦朝嬴政时期,大将军蒙恬率军与匈奴打仗,将匈奴赶出了中原地区。记载中写到:"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但是年年打仗不是长久之计啊,后来嬴政就开始修筑长城了。
  匈奴为啥要进攻呢?天时地利啊。
  匈奴人依靠打猎和畜牧为生,他们的饮食只有肉制品和乳制品,碰上个天灾,那就更加惨淡。处在这种环境中的民族,求生是本能,中原地区的繁华和富裕,自然也让他们眼红了。
  但是他们并没有经历过农耕式生活,草原上的生活让他们更擅长使用野蛮和残暴,对中原地区的人民也就很残暴。
  从汉朝开始,几乎每朝每代都能见到匈奴活跃的身影,看见他们出现在中原的王朝政坛上。为此,前往匈奴和亲的人,也不再少数。四大美人之一的昭君,讲的不就是昭君出塞嫁到匈奴的故事嘛。
  二、匈奴的位置和迁移
  要知道匈奴的变迁,就要了解历史上匈奴所处的地理位置。
  古代匈奴所处的疆域主要还是以蒙古高原为中心,东至内蒙古东部一带。南沿长城与秦汉相邻,并一度控有河套及鄂尔多斯一带。向西跨过阿尔泰山,直到葱岭和费尔干纳盆地,北达贝加尔湖周边。因为多组融合,所以也被称为"百蛮大国"。
  按《史记》中记载:"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獯鬻、熏育)。唐虞以上有山戎、猃允、薰粥,居于北边,随草畜牧而转移"。
  翻译一下,大意是:匈奴人的先祖是夏王朝遗民,西迁过程中融合了月氏、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的人。
  也因为匈奴所出的这个地理位置,所以很多人会把匈奴和蒙族人混为一谈。但其实并不是。有专家经过研究对比发现,匈奴人的遗骸中的血统非常复杂,蒙古人的DNA虽然和匈奴相似,也只能说如今的蒙古人是匈奴的后代,但根据历史的记载发现,如今的匈牙利人也是匈奴的后代,还有土耳其人也有匈奴的血统。
  如今匈奴的后代已经遍布世界各地,无论是欧洲和亚洲都有匈奴人的后裔,所以很难一言以蔽之,匈奴如今到底是哪个民族。
  毕竟在两千年前,就有一部分匈奴南下进攻中原,还有一部分匈奴进入西域,南下的匈奴被汉化,而进入西域的匈奴还曾和罗马发生过战争,早已散落在欧洲各个角落。
  随着时间的流逝,匈奴这一游牧民族逐渐消失在史册中了。
  三、匈奴的政权变迁
  作为古代战斗力最强悍的种族,匈奴又是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历史变迁呢?
  1、战国末年,头曼单于组成北方游牧民族部落联盟,建立匈奴国;
  2、冒顿单于杀父篡位,先后击败东胡、月氏、河南楼烦、白羊,控弦三十万。
  3、前177——前174年,西域楼兰、乌孙、呼揭等26国役属匈奴。北含丁零、坚昆,西含呼揭、乌孙,东接东胡、乌桓,秽貉、朝鲜;南至秦长城以外,西至塔里木盆地。
  康居东部受匈奴羁縻,西部羁縻于大月氏。
  4、前124年,卫青率六将军出击,大胜右贤王。
  5、前119年,霍去病率四将军出击,大胜左贤王,其后"漠北无王庭"。
  6、前119年后,东胡脱离匈奴伇属汉朝。
  太仆公孙贺将万五千骑出九原二千余里,至浮苴井【在杭爱山北】,从票(骠)侯赵破奴万余骑出令居数千里,至匈奴水【翁金河】,皆不见匈奴一人而还。匈奴左贤王也一直未彻底放弃对乌桓的羁縻和役属,直到汉宣帝五凤年间匈奴分裂。
  7、前68年后,丁零、坚昆等匈奴属国纷纷叛离。
  东汉时期,北匈奴又接连遭到打击,部落趋于瓦解,幸存者也开始了漫长的迁徙之路;而南匈奴则被逐渐汉化,后来掀起动乱的五胡十六国中,就有许多割据政权的建立者是南匈奴的后人。
  到了隋唐时期,匈奴这一曾经困扰过古人几百年的胡人部落已经彻底消失在史册中,除了已经被汉化融合的南匈奴以外,还有着当年向北迁移的北匈奴。
  四、题外话
  那些历史上跟匈奴有关的故事和成语:
  李广难封:西汉时期,中郎将李广任边境上谷太守,他英勇善战,匈奴称他为飞将军,闻风丧胆。他一生不被重用,没有受到封侯的奖赏,最后被逼自杀。他的部将因军功而封侯的人很多,他的堂兄弟李蔡才能不如他却官至丞相。
  振臂一呼:汉武帝时期,李陵带领五千步兵和三万匈奴骑兵作战的故事。
  犁庭扫闾:犁平他的庭院,扫荡他的村庄,出自《汉书·匈奴传下》,指汉哀帝时期和匈奴交往的故事。
  苏武牧羊:苏武是汉朝时人,指苏武宁死不屈情愿牧羊也不投降匈奴。
  小结:
  匈奴作为一个强悍凶残的游牧民族,对中原地区曾经造成过十分严重的影响。而在与农耕文明对峙几百年后,匈奴人还是败给了吃苦耐劳的汉人。
  接连遭到打击,实力衰退的匈奴部落最终分崩离析,没有远走的匈奴人在汉化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自己的民族符号,而远走的匈奴人最终也未能抵挡历史浪潮的冲刷,今天的世界民族中,已经没有匈奴的一份子了。
  中国的北方,沧海桑田的变化,我们今天看见的大沙漠,大型的盆地,蒙古高原,西伯利亚黑土地,大片的原始森林。这里曾经的远古时代,是气候宜人的水草丰美,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的地方。
  这里是人类的发祥地,人类文化的起源之地。大型的湖泊干涸,变成了盆地,地形的抬高,纵横的河流地貌消失,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变成了千里草原。
  人口大量的迀移。草原变成了游牧民族的家园。沙漠千里无人烟。整个西部地势隆起,造就了喜马拉雅山。人类开始往适应人类生活的地方迀移,这种移民的惯性一直延续着。
  地势的抬高造就了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势,长江,黄河向东流的地形。而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诞生之地,这里原来有肥沃的土地,养育了中华民族的先人们。由于地势的不断抬高,变成了黄土高原。
  在黄土高原的北方就是蒙古高原,这里养育了许多的游牧民族,他们有四处游牧的生活习惯。
  而黄河流域土地肥沃养育了许多农耕民族。
  几万年过去了,黄河流域诞生了中华文明,蒙古高原诞生了游牧文明,而农耕民族固守家园的习惯的养成,而游牧民族游荡放牧习惯的养成,使游牧民族在遇到干旱草场荒芜的时候,就会南移放牧,进入农耕民族的家园,而发生冲突,战争。
  造成几千年的游牧民族南侵破坏农耕民族的生活秩序。
  这些游牧民族今天演变成许多的国家,他们还生活在中国的北方,北方的各个游牧民族,南方的农耕民族统称他们为匈奴。
  今天人类生产工具的进步,触成了社会的进步,生存条件的改善,使古老的生存习惯不复存在。今天各民族都和谐的生活在自己的家园。文明发展,安居乐业。
  匈奴,可以说是最早就出现在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从上古时代一直活跃到两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一笔。
  匈奴人在远古时期被中国史书称为"荤粥"(xūn yù),因为越界抢劫被中原部落首领黄帝赶到了荒凉的草原,所以在商代又被称为"鬼方"。后来,被西周史学家命名为"狁"(xiǎn yǔn)。当周武王率军渡过黄河进军朝歌之际,狁乘虚挺进关中,一度占据了周部落留下的权力真空。多少年后,周宣王才派出大将尹吉甫将狁赶走。之后,他们和氐羌一起被泛称为"戎狄"。直到战国时期,才有了令人恐怖的名称——匈奴。
  一、北方强敌
  自匈奴出现的那一刻,他就成为了中原王朝挥之不去的阴影。中国最早的长城就是为了抵御他的进攻而修建的,秦国、赵国都为阻止其南下而做出了贡献。秦统一华夏后,匈奴确实老实了一阵。但到了西汉初年,匈奴卷土重来,甚至还在白登山困住了汉高祖,从此开始汉匈和亲之路,不过汉武帝时期开始了反守为攻,匈奴遭到了重创。不过在昭宣时期,西汉较少对匈奴的攻伐。
  二、南北分裂
  汉宣帝刘询本始三年(前71年),汉朝与乌孙组成联军向匈奴发起进攻,匈奴亲王连同部下4万人成了俘虏。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驻守西域的匈奴日逐王因为对新单于屠耆堂不满,毅然率领部下带着西域版图归顺了汉朝。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不久,匈奴发生饥荒,继而发生分裂,以致在汉宣帝五凤元年(前57年)出现了五个单于争位的局面。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火并,最终剩下南北对峙的两个单于。北方的单于叫郅支,是哥哥;南方的单于叫呼韩邪,是弟弟。哥哥的拥护者显然要多过弟弟,因而弟弟逐渐败下阵来。万般无奈之下,弟弟于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率领南匈奴全部人众牲畜向汉朝投降称臣。从此匈奴分裂为南北。随后北匈奴在各方的攻击下逐渐灭亡,少数逃往欧洲,而南匈奴重新统一了匈奴各部。
  三、南匈奴的归宿
  南匈奴一直在汉朝的管辖下,比较安分。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他们又重新走进人们的视线中。当时曹操把南匈奴分为五部,从此这些匈奴部落逐个在乱世中亮相。
  1、屠各匈奴,公元304年,出身屠各匈奴刘渊建立汉赵(前赵)帝国,这是匈奴在中原建立的第一个政权,公元329年被后赵所灭,这一支逐渐融入了汉族;
  2、卢水胡,由南匈奴与月氏、羌人杂居而成,因世代居住在卢水(今青海西宁西)而得名。他们杰出人物沮渠氏蒙逊建立了北凉政权,后来被北魏所灭,其族人流亡到高昌,但又被柔然所灭,这一支融入这西域一带的少数民族;
  3、铁佛匈奴,所谓"铁弗",指的是匈奴父、鲜卑母的后裔。他们的代表人物就是赫赫有名的赫连勃勃大王,公元407年他建立了大夏国,后来被北魏所灭,这一支融入了汉族;
  4、稽胡(也叫步落稽),在北汉和前赵衰亡之后,他们辗转来到晋、陕北部的山谷,与当地的女人组成家庭,过起了寂寞而安定的日子。他们比较安稳,没有建立什么政权,到了唐朝时期,他们不知道犯了什么浑,竟然找起了唐帝国的麻烦,被当时的太子李建成所灭。
  至此,南匈奴基本都融入了汉族,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四、北匈奴的消失
  北匈奴虽然被汉朝剿灭,但其中的一支在经过几百年的流亡后,出现在了欧洲地区,他们击败了阿兰人、哥特人横扫了东欧大陆。其中最有名的单于就是"上帝之鞭"阿提拉。
  当时在匈奴在阿提拉的领导下,让东罗马帝国低头,并准备入侵西罗马帝国。不过在一次迎娶日耳曼裔的少女伊笛可后,阿提拉意外死亡,从此北匈奴帝国逐渐衰落,帝国再次分裂,并逐个被其他国家吞并。
  公元500年之后,北匈奴彻底消失。有人认为他们是现在匈牙利人的祖先,那么是真的吗?
  五、关于匈牙利
  大约在公元900年前后,一支起源于伏尔加河流域的渔猎民族高举着匈奴人的旗帜(自称匈牙利),经南俄草原迁徙到多瑙河中游及蒂萨河一带。在其七大部落中,以马扎尔部落最为强大,马扎尔部落首领阿尔帕德因此被推选为大公,他对外骄傲地宣称自己就是阿提拉的曾孙,而且得到了阿提拉的"战神之剑"。匈是"匈奴"之意,牙利则代表"人",匈牙利译成汉语就是"匈奴人"。
  那么这支马扎尔部落是匈奴人的后裔吗?其实匈奴人在当时的欧洲影响很大,他们与当地民族通婚也是很正常的事儿,而马扎尔人打着匈奴的旗号也是为了树立威信,但他们的血液中流淌着匈奴的血也是有可能的。
  公元1867年匈牙利被兼并进奥匈帝国后,官方依据语言学认定匈牙利人的祖先是芬兰——乌格尔人的一支(马扎尔人是其七大部落之一),与匈奴人没有什么关系。他们与芬兰人和爱沙尼亚人是近亲。
  匈奴人的消失证明,当以狩猎为主、靠地上野草和天上飞鸟生活的原始部落同以农牧业、工商业为主业的文明种族发生冲突时,也许前者能以剽悍的身体和机动的战法盛极一时,但却终将无法摆脱被击溃和融合的命运,这就是历史的铁律。
  ——唐僧本人写的《西游记》,就记载他在进入大沙漠前,就雇了一个胡人保护他走过大沙漠,而胡人估计就是匃奴人。主要分布在新疆蒙古一带地区。后来胡人变卦不想进入大沙漠,决定离开唐僧,后又决定杀了唐僧,夺其财物再走人。夜沉沉,胡人举刀,一轮明月月光下,看到的是唐僧无比慈祥丶端庄丶俊秀的脸庞,顿消恶念,不取一物而去!阿弥陀佛!这是菩萨保佑啊!阿弥陀佛!后来吴承恩写的戏说《西游记》,把此胡人改写为猢狲,进一步改写为孙悟空。而胡人又多成为了匈奴人,初唐时期屡屡进犯唐界,凶悍无比,杀戳成性,唐太宗决定镇压剿灭匈奴人以平定外患。大战匈奴。为此,不少匈奴人迁移到了中亚丶东亚及东欧一带,匈牙利就是以匈奴人为主的国家。唐太宗后又对匈奴人实行抚慰策略,在他们缺粮时,调运中原和江浙粮食救济匈奴人,以后匈奴人停止了进犯,之后又分别融入其它民族,有的融入了汉族,此后,除了匈牙利外,无人称自己是匈奴人了。
  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上,有这么一个群体是十分特殊的,他们被古人称之为匈奴。想必不管是在研究秦朝历史,还是汉朝历史的时候,都会经常看到匈奴这样的字眼,尤其是汉朝深受匈奴的影响,经受了太多挫折。
  既然匈奴这么厉害,于是很多人就比较好奇了,匈奴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他们的历史如何呢?为何在唐朝以后,就再也没有听说过匈奴这样的说法了,难道是匈奴消失了?还是说匈奴后来变成了其他民族?匈奴的大一统历史时期
  根据现在可参考的历史资料来看,匈奴这个群体应该在夏朝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在《史记》中还有相关记载,只是那个时期因为年代过于久远,没有更多资料来进行考证,匈奴在那个年代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我们也不得而知。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匈奴在不断发展壮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匈奴已经成为中原地区的一个威胁了,比如在战国时期,我们会发现,不管是秦国、赵国还是楚国,这些国家都有被匈奴骚扰的记载,大家为了抵御匈奴,还专门修建一些城墙,这些城墙就是后来秦朝修建万里长城的基础。
  在战国时期,赵国深受匈奴干扰,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赵国派出一代战神李牧出马,李牧巧用拖延以及麻痹对方的战术,歼灭了匈奴十万余人,就是这样一场历史性的辉煌战争,让匈奴有了一段时间的安分守己,不敢再轻易骚扰中原地区。
  随着秦国灭六国建立秦朝的战争,中原地区没有时间去管匈奴,匈奴趁乱又发展强大起来,到了秦朝建立之后,匈奴不老实起来了,他们经常在河套地区闹事,对中原造成极大的影响,秦始皇一生气,就派出自己的亲信大将军蒙恬率领30万大军去收拾匈奴。
  当时秦朝军事实力正是强大的时候,所以蒙恬出马很快就打得匈奴服服帖帖,乖乖离开河套地区,不敢侵犯中原,为了更加方便抵御匈奴,秦始皇就让蒙恬以及30万军队留下来开始修建长城,可以说万里长城最初的修建初衷就是为了抵御匈奴的。
  蒙恬一直在修建长城,后来扶苏也去成了蒙恬军队的监军,大家都不明白原来秦朝内部已经发生太多事情,赵高在秦始皇去世后矫诏立了胡亥为皇帝,还把扶苏、蒙恬以及蒙毅等人全部除掉,秦朝在赵高以及胡亥的统治下二世而亡。
  在秦朝灭亡的途中,天下大乱战乱纷纷,匈奴趁机做大做强,更加重要的是,后来匈奴迎接来了他们历史上最为厉害的领导人冒顿单于,当刘邦建立大汉朝的时候,冒顿单于也已经实现了匈奴内部的大一统。
  从此以后,匈奴也成为了一个统一的帝国,对刚刚建立还不够稳定的汉朝形成严重威胁,刘邦一生气率领大军想要去攻打匈奴,结果被冒顿单于搞了一个白登之围,刘邦很是无奈退回,后来为了与匈奴友好相处,汉朝才会出现那么多和亲,比如我们人尽皆知的王昭君,就是和亲产生的故事。
  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就这样表面友好地相处了一些年,这些年匈奴依旧在骚扰中原地区,只是汉朝当时实力悬殊,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隐忍,一直到后来冒顿单于去世,匈奴内部经历了几次变革之后,匈奴的实力开始衰弱。
  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下定决心要和匈奴死磕到底,于是先后派出卫青、霍去病等人收拾匈奴,在长达数十年的战争中,汉朝终于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匈奴被大汉帝国打怕了,无奈只能分裂。
  在大汉帝国与匈奴的战争中,还出现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比如有汉奸的产生,也有类似于苏武牧羊这种感人肺腑的故事,正是在这些故事的流传中,我们对匈奴的印象才会更加深刻,那么匈奴在分裂之后情况如何呢?匈奴的分裂以及灭亡
  在大汉帝国的重重打压之下,匈奴实在是力不从心了,最后没有办法就分裂成了两部分,一部分靠近南边,我们称之为南匈奴,一部分靠近北边,我们称之为北匈奴。在分裂之后,南匈奴经过一段时间的混战,最终认清形势开始投靠汉朝,成为汉朝统治下的一个民族和群体,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南匈奴逐渐被汉化。
  后来为了能够更好地收拾北匈奴,南匈奴还帮助支持了汉朝统治者,在双方的合力攻击下,北匈奴没有办法只能不断向西而去,也就是向着欧洲方向而去了。在北匈奴远去之后,中国历史上就没有北匈奴的记载了。
  至于南匈奴,实际上就算是归附了汉朝,后来还是经历过一些变化的,在东汉末年,汉献帝时期,匈奴已经有些类似于雇佣军的感觉,当时曹操还曾分化了一波匈奴,三国时期,匈奴有所成长,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在一次次混战中最终不知所踪。
  后来也就几乎没有关于匈奴的记载了,只是到了隋唐时期,出现了一些所谓的鲜卑人,还有宋朝时期出现了所谓的金人,根据他们所处的环境来看,和当年的匈奴有着比较大的关系,因此后人推断,鲜卑人与金人,应该与匈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当然了,匈奴最开始就生活在草原地区,所以蒙古人应该也和匈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换言之,要说今天的哪些民族和匈奴有关,我想蒙古人应该是在内的,还有满族(清朝就是金人建立的,后来改成满族)应该也算其中之一。
  说完南匈奴的归宿,我们继续讲一讲北匈奴的归宿,北匈奴在西去之后,曾经和罗马帝国之间发生很多战争,后来北匈奴甚至成为一方霸主,就连罗马帝国都对其十分恐惧,不过后来匈奴还是逐渐没落了。
  在匈奴不断西化的过程中,他们的民族也开始不断发生变化,可以说后来匈奴是彻底灭亡了,已经没有真实纯粹的匈奴,但是因为在西化的过程中,匈奴曾经与很多种族之间有过结合,所以很多民族都和匈奴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现在的匈牙利、土耳其等,都和当年的匈奴有着很大的关系。结语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匈奴也曾辉煌过,可是最后还是在汉化的过程中逐渐消失了,现在要说寻找纯粹的匈奴,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了,不过匈奴在不断融合的过程中,一定是留下很多痕迹的,至于更加具体准确的关系与历史,想必还需要我们去不断探索研究!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古时,习惯把蒙古一带游牧民族统称为匈奴。匈奴,属于三大古老游牧民族之一的蒙古系。
  蒙古系三大民族: 匈奴、蒙古、突厥。他们分别建立了匈奴帝国、蒙古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据说匈奴原为华夏族一分支,后裔逃至北方,与其他游牧民族合并,组成一强大北方外族集团。因此,匈奴历史非常悠久,但构成有点乱。
  战国末,赵国名将李牧曾让匈奴闻风丧胆。秦汉时,匈奴成了我们熟悉的那个北方强大民族。
  匈奴野性好战。公元4世纪后期,匈奴疯狂扩张,挺进匈牙利草原,并以此为据地,掠夺大片欧洲地盘。公元5世纪上半期,匈奴帝国达到鼎盛时期。最终在南北朝时退出历史舞台,从此消失。
  匈奴族分解后分为三个流向
  南匈奴附汉丨这部分匈奴人居住山西河北一带,大部分慢慢融入了汉族,被同化而消失。
  留驻草原的匈奴被吞并丨蒙古草原这部分匈奴被鲜卑人兼并,经过混合通婚,自然就成了鲜卑人。草原上的这批匈奴也消失了。当然,如今一些蒙古人是他们的后裔。
  北匈奴西迁到欧洲丨匈奴曾经打到欧洲,那里自然也有匈奴人,不过人数比较少。最后在突厥各族中不知所踪。小编陈词
  尽管世界某些地方仍有匈奴人后裔,但匈奴这个曾经强大的北方民族,已不复存在。
  据匈奴瓦解后流向可推测,匈奴后人: 一部分融入今天汉人中;一部分在今天蒙古人中;还有少数流向了匈牙利和土耳其等欧洲(匈奴说突厥语,曾经依附于突厥)。
  总之,匈奴早已消失在历史舞台,有的只是理论上流淌匈奴血液的后裔。阿门!
  匈奴,这曾经是一个很强大的民族,他不仅仅是"令人头疼"那么简单,他还给中原的农耕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了防御匈奴人的侵袭,汉民族人们用了几百年时间,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牺牲了无数人的生命,修建了雄伟的"万里长城"。可以说,匈奴是秦、汉两朝绕不开的历史,他与中华民族的关系千丝万缕。但是,匈奴在最鼎盛的时候,遇到了雄才伟略的汉武帝刘彻。强强对战下,匈奴落败,开始极速衰弱,最后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那么,这个曾经令人头疼的匈奴,是否真的消失了?到了今天演变成了哪个民族?匈奴民族的由来与发展
  在历史上,匈奴民族几乎是伴随着原始的中华文明诞生的,其古老程度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史记·黄帝本纪》记载:"(黄帝)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这里的荤粥(xun yu),就是匈奴人先祖。此后,商朝时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这些都是匈奴民族早期的别称。后来史学家们把史书中所见的鬼戎、义渠、燕京、余无、楼烦、大荔等各个异民族,也都称为匈奴。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这是对匈奴民族最原始的注释。事实上,直到春秋战国中期,中原民族才统一称这些强大的塞外民族为"匈奴",这两个字所代表的含义是"驱逐到远方"。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匈奴民族开始成为中原民族的"心腹大患"。他们逐水而居,以放牧为生,不会种植,文明相对低下,靠着与大自然的斗争获取食物,生存条件恶劣。也就是这样的情况下,锻造了匈奴人强健的体魄和凶狠的性格。他们每到灾年,或者自身强大以后,就会组织起来,在强大的单于带领下,向中原发起战争,掠夺物资以填补自己的不足。
  公元前3世纪前,匈奴人都是以氏族部落的形式生存在广大的东北亚草原上。那时的匈奴部落:"时大时小,别散分离";是"各分散居溪谷,自幼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余,然莫能相一。"后来这些部落慢慢开始走向兼并壮大的道路,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匈奴人的统治结构基本形成,分为中央王庭、东部的左贤王、和西部的右贤王。单于带领最强大的氏族居于中央王庭,统治着整个匈奴部落;左右贤王听令于单于,辅助他管理,同时自己也有着强大的部族效忠于他。这个结构看似松散,但却非常适合匈奴部族的现状。
  形成了统治结构的匈奴,对中原民族展现出了极其强大的威胁。起初都是单个部族,几千骑前来袭扰,现状单于振臂一呼,轻易就能召集几万骑兵,有组织地进行大规模掠夺。针对匈奴骑兵来去如风,转移速度快的特点,缺少骑兵的中原农耕民族表示很无奈。最后,既然无法剿灭匈奴人,那就被动防御吧。于是就有了雄伟的万里长城。赵武灵王、燕昭王与秦昭公在与匈奴接壤处分段开工建设城墙,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更是征召了上百万人修筑长城,彻底将原来的分段式城墙连成一片,让匈奴人不再可以随意进入中原腹地掠夺。
  战国末年,赵国名将李牧出动战车1300乘、骑兵13000人、步兵5万、弓箭手10万,与匈奴会战,大破匈奴十余万骑,从此匈奴十余年不敢南犯。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公元前215年,命蒙恬率领30万秦军北击匈奴,收河套,屯兵上郡。"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秦朝之前,在与匈奴的大战中,中原民族虽然没有强大的骑兵,但仍然依靠精锐的士卒,先进的武器,获得了大多数的胜利。直到匈奴最伟大的单于冒顿的出现,这种态势才发现扭转。
  公元前209年,冒顿杀父而自立,成为匈奴新一代的大单于。他有着过人的智慧,雄才伟略,依靠手中的弯刀,和部族勇士的英勇,带领匈奴人首次统一了北方草原。他向北征服了浑窳、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国,向南兼并了楼烦及白羊河南王之辖地,重新将河套以南的肥沃土地收归囊中。此外他还征服了楼兰、乌孙、呼揭等20余国,建立起了一个:南起阴山、北抵贝加尔湖、东达辽河、西逾葱岭的庞大匈奴帝国。
  这时候的匈奴帝国,是最为繁盛的时候,号称:将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 ,拥有控弦之士三十余万。这时候中原大地楚汉之争刚刚结束,民生国力遭到重创,无暇顾及匈奴的发展。到刘邦建立西汉时,匈奴已经强大如斯。他本想利用征讨韩王信叛乱之际,连匈奴一起收拾了,可惜遭遇了冒顿单于的40万匈奴大军的包围,险些丧命。最后还是通过送礼给阏氏,和答应嫁女儿和亲,才解了困境,这就是著名的"白登之围"。
  从此之后,面对强盛匈奴,西汉只能采取和亲的方式,以换来匈汉边境的短暂安宁。但这是一种屈辱的方式,不仅要将公主外嫁,还有忍受匈奴的"不守信用",暗中派兵掠夺边境。对此,西汉忍辱负重,暗中积蓄国力,训练精锐骑兵,时刻准备着一雪耻辱。
  公元前141年3月21日,雄才伟略的刘彻登基为帝。此时的西汉帝国经过近百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已经非常强盛,粮草充足,兵员精锐。再经过8年时间的准备,汉武帝终于亮出了"獠牙",于公元前133年设下了陷阱,要对匈奴帝国动兵。可惜的是,西汉的计谋没有成功,伊稚斜单于被惊退。虽是如此,匈汉两国也彻底地撕破了脸皮,和亲政策被终止,大战一触即发。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发动河南之战,派卫青收复河南地区;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再度发起河西之战,此战霍去病夺取了河西走廊,受降匈奴右部十万人,设武威、酒泉、敦煌、张掖四郡;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率五万骑兵分两路出击,开启影响深远的漠北之战。此战中,卫青击溃伊稚斜单于,霍去病追歼左贤王7万余人,封狼居胥。共歼灭匈奴军9万余人,让匈奴人不敢再进入漠南放牧,王庭也被迫迁往贫瘠的漠北地区,再无力南下袭扰汉朝。
  在汉武帝不遗余力的打击下,匈奴丢失了原本肥沃的河南、河西、漠南等牧马地,只能龟缩在苦寒的漠北休养生息。同时,连年的大战和战败,使得匈奴的畜牧业遭受了沉重的打击,曾经辉煌的帝国开始极速衰落。但连番征战,同样使得西汉损失惨重,加上征伐朝鲜、西羌及西南夷等国,使得汉朝暂时停止了对匈奴的用兵。直至公元前71年,汉朝与乌苏国联合出兵二十几万合击匈奴,大获全胜,直捣右谷蠡王庭,再次重创了匈奴。
  公元前60年,因与新单于屠耆堂争权失利,日逐王降汉。此后几十年,由于领地缩小,天灾、战争不断等原因,匈奴的处境日益困难。为了争夺本来就不多的资源,匈奴内部爆发了内乱,在公元前58年出现了五单于争立的现象。公元前54年,战败的呼韩邪单于带领族人向汉称臣归附,终结了北方政权不受中原朝廷管辖的惯例。
  公元前36年,汉朝西域都护甘延寿和大将陈汤矫诏发兵,南路翻越葱岭,北路穿过乌孙国,对郅支城形成了合围。睡梦中的匈奴人仓促应战,但终究无力回天,单于郅支被军侯杜勋剁掉头颅送回长安。此后陈汤给汉元帝的报告中写下了激励人心的千古名言——"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就这样,汉匈两族和平度过了六十余年,直到王莽篡汉为止。
  公元48年左右,匈奴领地内再次遭受严寒天气袭击,人畜饥疫,死亡大半,统治阶层为争取仅剩的资源,再次分裂。呼韩邪单于之孙日逐王比,带领八个部族的人投靠了汉朝,被安置在河套地区,称之为南匈奴,而留居在漠北地区的则被称之为北匈奴。南北两部匈奴陷入混战状态。
  此后几十年间,北匈奴也对汉朝发起过几次大战,但都无功而返。到了73年,东汉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对匈奴的用兵又被提上了日程。连续不断地攻击,使得北匈奴疲于奔命,实力进一步被削弱。公元89年,北匈奴居住的漠北地区遭受严重的蝗灾,牧民无以为继,内部矛盾不断升级。东汉趁此机会,与南匈奴共同出兵,联合夹击北匈奴。双方于稽落山下大战,汉军大败北匈奴大军,俘杀一万三千余人,北匈奴先后有二十余万人归附。窦宪、耿秉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燕然勒功)。而北单于则带着剩余的匈奴人,开始西迁,谱写了一部400多年的迁徙史书。
  曾经辉煌的匈奴帝国,自此灰飞烟灭,不复存在。而他们的遗民则开启了另一段新的征程。南匈奴的命运
  南匈奴在归降后一直被安置在河套地区,随着北匈奴的西迁,慢慢接收很多以前的部族归降,势力得到了扩大。其内部由于部族成分太多,也使得南匈奴变得难以控制,时常有反叛的情况出现。到了东汉末年,南匈奴首领归附曹操,一起参与了中原大战,而后216年,曹操为了更好地控制南匈奴,强制将他们分成了五部,即左、右、南、北、中,分别安置在陕西、山西、河北一带,结束了他们的"单于"制度。这一举动也造成了周边异族纷纷涌入中原,形成了:"关中人口百余万,戎狄居半,汉匈杂居"的局面,为以后的"五胡乱华"埋下了祸根。
  晋惠帝时期,"八王之乱"使得中原王朝大伤元气,人口直接下降四分之三,这为内迁的匈奴人逐鹿中原提供了绝佳良机。
  永安元年,匈奴屠各部首领刘渊自称南匈奴于夫罗单于左部帅刘豹之子,尊蜀汉刘禅为孝怀皇帝,宣布"复国",自称"汉王",史称"北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异族建立的中原王朝。接下来,匈奴人有样学样,在北汉灭亡后,刘曜称帝,国名为"赵",这个王朝仅仅十一年后就被石勒所灭;另一位卢水匈奴首领蒙逊支持段业建立了"北凉",之后又接连灭掉西凉、南凉,成为"河西走廊"的霸主,但立国39年后被北魏鲜卑人所灭,余部远走高昌建立了流亡政府,公元460年被柔然所灭。
  南匈奴最后的绝唱是铁弗部落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让其名声大噪的有两件事。第一件就是公元413年征调十万人修建的"统万城";第二件就是公元417年攻破长安血洗汉人。但这个王朝也仅仅维持了25年,就被北魏鲜卑人所灭,族人尽皆被屠,属于南匈奴人的光辉也成了历史。
  从此,我们翻遍历史也没有再找到南匈奴人的痕迹,他们剩下的人在那个混乱的年代,与各族人通婚,慢慢地被同化。到了现代我们已无从查究,这些曾经的南匈奴人具体是哪个民族了。曾有考古学家提出,根据地理位置和人种特征判断,山东人很有可能是匈奴人与汉民族结合后的后裔。
  北匈奴的命运
  比起南匈奴的命运,北匈奴人要比他们活得精彩很多。
  北匈奴战败后,被迫舍弃最后的栖息地漠北,开始了悲壮的西迁。他们第一站来到了准格尔盆地的康居国,汉军紧追不舍;无奈下继续西行,到了泽拉夫善河的粟特国,在这里又被草原新兴霸主柔然压迫。只得再次起航向西。到了公元四世纪,北匈奴人进入了钦察草原,然后迅速征服了当地霸主阿兰人,实力大增。在休养生息二十年后,已经壮大的匈奴人开始向顿河以及多瑙河流域进军,兵锋直指东哥特国。仅两次大战后,东哥特人就被迫投降,领袖亥尔曼绝望自杀;紧接着,大获全胜的北匈奴人偷袭了西哥特人的钢铁防线,让他们不战而溃,国王在公元376年被逼向罗马皇帝瓦伦斯投降。
  由于北匈奴的到来,导致了欧洲百年的动荡。西哥特人不久后发动起义杀死了罗马皇帝瓦伦斯,灭掉了西罗马帝国,然后来到西班牙建立了西哥特王国;原来的西班牙汪达尔人渡过地中海,到北非建立了汪达尔国;莱茵河下游的法兰克人版图扩展到高卢,建立了法兰克王国;而东哥特人则逃到了意大利和西西里岛,建立了东哥特王国。欧洲古典文明的版图被北匈奴人摧毁得面目全非。
  这时的匈奴人在首领乌单的带领下声望大涨,渐渐地,乌单有些飘了,他带领匈奴人不重生产,四处劫掠。终于在公元408年的一天,遭到罗马军队伏击,匈奴人损失惨重,声望大跌。
  这时,另一个匈奴领袖站了出来,他叫阿提拉,还有一个令欧洲人闻风丧胆的名字"上帝之鞭"。
  公元445年,阿提拉独掌匈奴帝国大权,他先后发动了对北欧、东欧的大规模战争,他的军事策略是"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在他的征战下,盎格鲁撒克逊人败退到英伦三岛、斯拉夫人纷纷投降,罗马帝国被三番五次地蹂躏。至此,匈奴帝国以班诺尼亚为中心,东至咸海,西至莱茵河,南达巴尔干,北临波罗的海,疆域横跨欧亚大陆,成为一个四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帝国。这时的阿提拉志得意满,匈奴帝国又恢复了往日荣光,一切皆在掌控中。
  可惜的是,不幸再次降临到了匈奴人身上。公元453年,他们的首领,"上帝之鞭"阿提拉国王,竟然因为临幸19岁的金发美女伊尔蒂科时,血管爆裂而亡。听起来有点荒谬,但这却是事实。
  在阿提拉死后,继承者们的无能迅速断送了强大的匈奴帝国。次年,阿提拉的长子埃拉克战死,还有三个儿子投靠了西罗马。还有一个儿子邓格西克率部向南俄撤退,中间一度重建了匈奴帝国,然而实力不济,先攻东哥特人无果,后对东罗马发动战争也失败,自己也战死疆场。
  之后,北匈奴的历史仅限于一些匈奴雇佣兵的记载,随后就慢慢消失,再无音信。
  匈奴在现代是哪个民族?
  首先,匈奴人起源于蒙古草原,作为他的起源地,土生土长的蒙古人应该是有匈奴人血统的。事实上,后世的考古学家用匈奴人遗骨的DNA和现代的蒙古族人对比,发现他们有着非常相似的DNA样本。这样推测的话,蒙古族很可能就是匈奴的后代,且可能性非常的大。
  另一个,在南匈奴归降汉朝后,又经历战乱等原因,南匈奴这一部分人已经融入了汉族,或者被鲜卑族兼并。有一少部分匈奴人融入鲜卑宇文部落,进入东北地区以及朝鲜半岛,与唐朝黑水靺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现在与黑水靺鞨血缘关系最近的民族则是满族,以此推来,满族有一定的匈奴血统。
  另外,按照后来的调查来看,奥匈帝国根据语言学溯源,认定匈牙利人是有真正祖先的,那就是乌戈尔人的一支,而且肤色,发色以及眼球颜色都不具备匈奴人的任何特征,所以认定匈牙利人并不是真正的匈奴人后代。但匈牙利人对此并不同意,一直以自己是阿提拉的后代而自豪。但又有研究表明,匈牙利人、奥地利人和土耳其人的DNA样本中,有着很多与匈奴人相似的地方。
  看来,纯种的匈奴人应该已经不存在了,他们在西迁的过程中已经在欧洲被同化,分散于罗马人、哥特人、日耳曼人以及匈牙利人当中,再难分辨出真正的匈奴人。
  结语
  总的来说,匈奴这个几度辉煌的游牧民族,已经彻底从世界历史上消失,现在再难觅其踪迹,我们无法再分辨他属于哪个民族。只能从一些历史的蛛丝马迹中,推断其后裔的去向。同时,也证明了一个道理:当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发生冲突时,无论最终谁胜谁负,游牧民族都摆脱不了被融合的命运,这就是农耕文明的先进性,也是为什么中华文明能屹立几千年不倒的根本所在。

颠覆你的想象,古人在夏天的穿着其实一点都不保守小满过后,天气就要越来越热啦,又到了依赖空调生活的日子了。但是在中国古代没有电的时候他们夏天穿什么呢?我们在古装剧中看到的古代人一年四季都穿着长袖,好几层叠在一起,这样穿夏天难道不赵云七十多岁病故,诸葛亮好像是五十四岁病故的,二人到底谁的年龄大?赵云到底出生在何时,正史并无记载,史载他因病逝于公元229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出祈山,命赵云为先锋破敌,赵云力斩四将,后人有诗忆昔常山赵子龙,年登七十建奇功。独诛四将来冲阵,犹似为什么人一死,脸上要盖上布?看到这题目就会想到令人惊恐的一面,实际上,这是一种丧葬习俗,背后有它的历史渊源和一定的道理。我们抛开恐惧来了解这一现象的原因。在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医院中有人去世后,医生他随手捡了块肉吃,却因此得到贵人的扶持,留下一道有名的美食文疯癫史鉴网上流传一个段子,吃东西的时候如果不小心掉到了地方,可以趁灰尘不注意赶紧捡起来吃掉。这个说法看起来挺逗,不过成由勤俭败由奢,珍惜粮食的确是一种美德,有时候甚至能成为让人时明天三月三,记得用这菜煮鸡蛋,人称赛灵丹,寓意家人好身体再过一天,就是清明节假期了,其实在清明节之前,还有一个节日上巳节。每年三月初三,是我国汉族,壮族,壮族,苗族,瑶族为主要典型的传统节日。所谓上者,通尚,巳者,本意为胎儿,因此上巳,周总理住所对面开了家诊所,罗瑞卿去了一趟后,决定将医生逮捕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逼蒋抗日。当时中共中央与张学良部多有交流,得到消息后,赶忙派周恩来叶剑英等代表前去西安,共同协商此事。罗瑞卿负责在外面的侦测和守86年,一老妇去烈士陵园给前夫扫墓,政府人员您那块墓碑咋办?1985年,河南一位老妇人不久前刚经历丧夫之痛,正值失眠。作为小儿子的赖先生不忍心看到母亲寝食难安的样子,在于妻子商量后,为老母购置了一台电视机以便她消遣。儿媳知道母亲喜欢看革命电中国文字统一之前文字差别比较大,但是同源一体华夏文字其实是历史上唯一的文字,因为文字的起源离不开文明,文明是对天文历法的总结和运用,从伏羲画卦开始,人类开始有了结绳记事,结绳记事不是随便记录生活琐事,绳子那么贵重只能记载重要本文主要浅析的是日本投降的原因每一位中国人民都值得纪念的日子,那是中国摆脱日本侵略者残酷迫害的日子,那是1945年的8月15日,日本天皇在广播上宣布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消息一经传出,举国欢全球衰而不落的3个国家?全球衰而不落的3个国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历史上,曾有三个国家,盛极一时,不过最终因为种种原因也盛极必衰。从巅峰跌落。不过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事实上,他们如今依然很强大。英国就为何美苏两大强国攻打阿富汗都均以失败告终?阿富汗被称为帝国坟场,无论多强大的帝国对阿富汗发动了战争都会以失败告终,苏联如此,美国亦如此。那为何两大强国却攻打不下一个小国呢?一是攻城容易守城难。在阿富汗与美国苏联很好地体现了
1949年,军区领导来到一餐馆,老板娘才知结婚31年的丈夫是特工总有学生问我咱们的红色特工,真的像电视上演的那般有魅力吗?对于这类问题,笔者用熊蕾女士的一句话来回答,她曾说父亲的潜伏生涯远比影视剧精彩。熊蕾的父亲叫熊向晖,中国最牛的特工之一。于世界上臭名昭著的三大发明本应该拯救人类,结果变成了杀人机器科技是我们的第一生产力。如今我们幸福的物质生活,全是归功于以前成千上万的科学家们的发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实际的意义悠扬深远,这些发明促进了全球经济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向上发展。造纸武则天和李治两人,谁先动情?武士彟病逝两年后,十四岁的武则天被李世民召到宫中,任命为才人,专门负责李世民的饮食起居。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武则天与李世民的接触机会非常多,加上她容貌不俗,必定会被李世民所宠信。但若是朱标没死,由他当皇上来削藩,朱棣还会造反吗?唐宋元明清,从历史的远近来看,除开清朝,如今人民最为熟悉,影视剧作品最为丰富,坊间传闻最为精彩的毫无疑问就是唐朝了。从朱元璋这位充满了传奇色彩的皇帝登基开始,仿佛按下了传闻逸事的播祝融是一位啥样的神?2021年5月22日,中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成功到达火星表面。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最早的火神之一。中国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也与火星之名呼应,可谓徐庶离开刘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他发现了刘备的秘密小晏说史优质创作者快来关注吧!刘备对荆州的把控曹操和刘备是三国时期的两大主角,在三国演义里面孙权集团似乎都只是这二者的陪衬。曹操是一朝宰相,有权有势刘备一介布衣,没权没势,所以二者岳飞死后五个子女悲惨下场长子被杀长女自杀,另外三个生不如死岳少保同于少保,南高峰对北高峰。绍兴十年六月下旬,岳飞在李若虚的支持下挥师北上,拉开了第四次北伐的序幕。这次出征前岳飞做了详细的计划,如果不出意外可以大获全胜。一切如民所愿,岳飞完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皇位弑兄杀弟,为什么不一鼓作气干掉李渊?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皇位弑兄杀弟,为什么不一鼓作气干掉李渊?我们看历史的时候,确实有些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李世民在夺得皇位的过程中,虽说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是最大的障碍。但是皇位汉奸结局都很凄惨!袁克勤充当日本人的间谍究竟会有怎样的下场?纵观历史,中华民族最瞧不起的就是汉奸和叛徒。近日为日本人效力,回国从事间谍活动的北海道教育大学教授袁克勤,就是其中之一。5月26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表示,袁克勤是中披露国民党中正剑是一把什么剑?提到中正剑,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就是一部名为佩剑将军的老电影,电影中顾祝同亲临前线给国军高级将领贺坚,严军(原型为何基沣将军,张克侠将军)授中正剑的桥段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国焘众叛亲离,想要回归祖国,毛泽东热烈欢迎,但必须写检讨1951年4月,一位叫做张国杰的农民匆匆来到江西萍乡上栗县派出所,将一封信交给所长李明志。信件是张国杰的大嫂杨子烈从香港写来的,大意内容是自己生活拮据,只能靠着大儿子教书勉强养家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