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从宁都起义走出的开国中将,志愿军39军政委,归国汇报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

  1931年12月,国民党第26路军1.7万余人在江西宁都举行暴动,改编为红军第5军团,史称宁都起义。此后,经过20多年的战争洗礼,从这支队伍中一共走出了30多位开国将军。他们驰骋于大江南北,奋战在各条战线,为中国革命、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开国中将李雪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曾任团政治处主任,团、旅、师政委,纵队政治部主任,军政委,志愿军后勤部政委,总后勤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后勤学院副政委等职,他将自己英雄的一生献给了军队政工领导岗位,为我们生动诠释了政治工作"生命线"的伟大意义。
  宁都举义旗,辗转踏上红色征途
  1910年10月14日,李雪三出生在河南修武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作为家中的长子长孙,长辈们对他寄予厚望。7岁那年,父亲将他送去学堂。他深知这个机会来之不易,因而倍加珍惜,发奋苦读,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街坊邻里都称赞他"有出息"。不幸的是,父亲的病逝,中断了李雪三在洛阳省立第四师范仅半年的求学之路。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陷入低潮。1927年冬天,李雪三在亲友鼓励下,冒雪前往郑县(今郑州),报考冯玉祥将军创办的西北军官学校,最终以第一名的好成绩被录取。
  军校的生活是紧张而又艰苦的,每天高强度的训练累得李雪三腰酸背痛。但他咬紧牙关,硬是坚持了下来,不仅练就了一副好身板,学会了射击、刺杀、投弹等基本军事技术,还从进步教员那里懂得了许多救国救民的道理。
  毕业后,李雪三被派往西北军任排长。冯玉祥、阎锡山联合反蒋的中原大战失败后,李雪三随部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被蒋介石调往江西"剿共"。转战半年多,国民党军"围剿"连遭失败。到了1931年7月,正值江西梅雨季节,许多北方将士水土不服,再加上蒋介石克扣军饷,士兵生活十分艰苦,痢疾、疟疾等疫病流行,思乡厌战的情绪开始弥漫整个军营。与此同时,他们也对红军有了不一样的认识,"打土豪分田地""天下穷人是一家!""士兵不打士兵,穷人不打穷人"等宣传标语,更是给他们带来了很大触动,让他们看到了新的希望,许多官兵也逐步对红军的主张产生了共鸣,李雪三也在心中萌生了投奔红军的念头。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九一八事变后,在全国反蒋浪潮的推动下,第26路军在参谋长、共产党员赵博生等人的率领下举行起义。起义部队被改编为红军第5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李雪三毫不犹豫地加入到起义队伍,从此汇入红色革命洪流之中。多年后,他如是回忆道,"这是我在人生道路上的最大转折点,是我走上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根本标志。"
  经过教育、整顿和改造,起义部队旧貌换新颜。李雪三留在红5军团第13军41师政治部工作。仅仅一个月后,他就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他被调到第38师政治部做宣传工作,从此与军队政治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1932年6月下旬,李雪三随部参加了赣州、龙岩、漳州、水口等许多重要战役战斗。水口战役中,他在冲锋过程中,发现一名狡猾的敌人躲在大石头后面负隅顽抗,接连射中了2名红军战士。李雪三怒火中烧,一个箭步迂回到大石头后面,举枪击毙了这名国民党兵。返回途中,他又机智地抓获2名俘虏。作为宣传队长,他既当战斗员,又当宣传员,冒着生命危险,一次次冲到了最前线,及时搞鼓动,记录红军将士们的英勇。9月,李雪三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李雪三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长征途中,红5军团担任全军后卫。他们每天急行军、打掩护、走夜路,受风寒、忍病痛、挨饥饿,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艰难跋涉。当时,李雪三正饱受疟疾的病痛,一段时间内甚至只能躺在担架上,被抬着行进。即便环境如此艰苦、斗争如此残酷,他还是坚持宣扬红军指战员英勇顽强的战斗故事,采写的《紧急渡湘江》《艰苦奋斗的红五军团》等战地通讯,如同冲锋的号角一般,一次次激发起红军官兵的战斗豪情。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英明指挥下,中央红军两夺娄山关、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翻越六盘山,终于胜利到达陕北。此时,李雪三被派到红73师政治部任宣传科副科长。东、西征战役中,他带领工作人员耐心做好新区群众的政治引导,把宣传工作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很好地扩大了红军的影响。
  西安事变爆发后,李雪三调任军团政治部统战部部长,赴隆东赤安镇改编陕南抗日第1军,并任该军政委。他深入到士兵中间,运用集中教育和个别谈心相结合的方法,向战士们宣传红军的抗日主张,介绍红军的性质、任务、纪律和作风。不到一个月,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立竿见影,战士们的思想觉悟迅速提升。1937年3月,陕南抗日第1军被编为红15军团警卫团,正式归入红军建制,李雪三任政委。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委任弼时对他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称他"为壮大红军作出了贡献"。
  烽火豫鲁苏,毅然奔赴抗日前线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全民族抗战正式拉开序幕。红15军团奉命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344旅,警卫团改编为旅警卫营,何振亚任营长,李雪三任教导员。
  摘下红五角星,戴上青天白日帽徽,同有着血海深仇的国民党军一起并肩作战,不仅战士们想不通,许多干部也难以接受。李雪三看到部队怨声载道,心急如焚,决心亲自靠上去给大家解开思想扣子。他从民族大义出发,告诉大家眼下"打日本鬼子是最重要的",劝诫大家暂时把国共之间的矛盾抛在一边,"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即便戴上‘青天白日’,也不会改变我们的本色的。"经过一次次耐心劝导,终于打通了大家的心结。
  1937年10月下旬,八路军总部急令第344旅从侧翼增援国民党忻口战役,警卫营奉命策应第688团南下作战,阻止阳明堡之敌南下增援。
  受领任务后,战士们情绪高涨。经过一夜急行军后,部队进至阳明堡以东十余里处的中解村,迅速利用村子外围的土墙构筑掩体,设置伏击阵地。其时,阳明堡周围的村庄已被日军烧毁殆尽,到处都是生灵涂炭的悲惨景象,老百姓不得不逃离家园。
  八路军战士对日军的猖獗行径恨得咬牙切齿,当来犯日军进入我伏击阵地后,警卫营立即兵分3路予以出击。几百支步枪和几挺机枪一齐开火,日军顿时乱作一团,纷纷退至村内。不久,敌又依靠优势火力冲了上来,炮弹、枪弹刮风般地倾泻到我阵地上,十几名战士倒在了血泊里。何振亚带着营主力继续正面阻击,李雪三则带一个排兵力,迂回到敌右侧,突然向敌开火,打得敌人措手不及。经过激烈拼杀,警卫营先后打退了日军十几次疯狂进攻,在夜幕降临前击溃敌人,粉碎了敌人的增援计划。
  中解村战斗,是李雪三率部第一次同日军交手,成功牵制了日军,有效策应了第688团南下作战的任务,也使这支刚刚整编的部队经受了一次严峻的战斗考验。
  1940年7月底,八路军、新四军在皖东北会师。前排左起:常玉清、郭述申、韩振纪、韦国清、黄克诚、刘瑞龙;后排:吴信泉(左四)、田守尧(左五)、张爱萍(左六)、李雪三(右一)。
  是年底,警卫营并入第687团改为第2营,李雪三调任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1938年2月下旬,该团奉命增援晋东南,配合第129师粉碎日军九路围攻。此时,发生了团长张绍东、参谋长蓝国清(一说兰国清)叛逃事件,一时间人心惶惶,部队士气受到了很大影响。李雪三被抽调任该团政治处主任。他配合新任政委吴信泉,对全团官兵来了一个思想上的清理和改造。他带领人员深入营连一线,广泛开展大讨论,通过谈危害、挖根源、卸包袱,深刻总结此次事件的沉痛教训,肃清不良影响,部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不久,第687团参加了张店战斗,李雪三奔赴一线,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战前政治动员,提出"打好翻身仗,发扬老传统"的战斗口号,点燃了官兵的战斗豪情。经过两天血战,张店之敌被全歼,为最后粉碎日军九路围攻作出了贡献。接着,该团又在町店战斗中,威震敌胆,英名远扬。
  1938年8月,第687团主力北上临淇地区,李雪三率一个营留在焦作开展斗争。他率部铲除匪霸,打击敌伪,收编国民党军队,建立地方抗日武装和民主政权,老百姓额手称庆,许多青年慕名前来要求参军,革命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12月,李雪三率部归建第344旅独立团,之后该团被整编为八路军冀鲁豫支队第1大队,李雪三任政委。部队先后参加了护送延安干部、开辟鲁西南根据地、坚持金乡和曹县地区游击战、夺取定陶、粉碎日军大"扫荡"以及讨伐石友三等数十次战斗,连战连捷,打出了名号。1940年,部队先后又被整编为八路军第2纵队新编第2旅、第5纵队第2支队,李雪三均任政治部主任。
  1943年,张爱萍与李雪三(中)、陈志(右)合影。
  皖南事变后,第2支队被编入新四军第3师8旅,李雪三先后任8旅副政委、政委,奉命开赴盐阜地区。针对当时存在的语言障碍,李雪三要求宣传队员抓紧学习当地方言,学会"南腔北调",畅通与当地群众的交流渠道。他还创办油印小报《战斗报》和《战斗半月刊》,登新闻、发通讯、写评论,构筑起一块新的战斗高地。在李雪三的亲自推动下,盐阜地区的基层青年队员活跃起来,文化生活也搞得丰富多彩,一扫艰苦战争条件下的阴霾,给当地军民带去了快乐和信心。
  随着抗日民主政府相继建立、地方武装不断壮大,日军惶恐不安,连续向盐阜地区发起进攻和"扫荡"。1943年2月,日伪军出动2万多兵力,对盐阜抗日根据地发动"梳篦式"大"扫荡"。新四军机动灵活地运用内线与外线、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打法,浴血奋战近2个月,作战600余次,毙伤俘日、伪军1800余人,拔除日、伪据点30多处,并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军用物资。李雪三深入做好战斗中的政治工作,强调战斗越是艰苦,越要切实抓好战前动员、战斗鼓励和战后收尾等重要环节,为作战胜利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黄克诚师长对此战给予了高度评价,专门在总结大会上指出,"8旅在反‘扫荡’斗争中的政治思想工作开展得不错,对保证战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应该很好地总结一下。"之后,李雪三组织人员认真总结,亲手起草了4000余字的《陈集歼灭战政治工作总结》,刊登在师刊物《先锋》7月号上。
  解放大东北,政治工作喜结硕果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觊觎抗战胜利果实,国内斗争形势扑朔迷离。1945年9月23日,新四军第3师主力3万多人奉命开赴东北。长途跋涉3个月,纵横驰骋5个省,部队到达东北时已是冰天雪地。恶劣的生存环境加上后勤给养严重不足,许多战士得了冻伤。李雪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一方面想方设法筹措棉衣和药品,一方面指示干部做好战士们的思想工作,向战士们讲明建立东北根据地的重大意义。
  1946年1月,新四军第3师8旅奉命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8旅,随后参加了支援四平的战斗。李雪三在动员大会上强调:"为保卫四平,我们每个指战员,都要准备身上穿两个洞,包括我在内。"战士们坚定信心,奋战到底,直到奉命撤离。然而,接连放弃四平、长春、吉林等城市,让部队产生了消极情绪,甚至还发生一起性质恶劣的"卖枪事件"。李雪三对此十分重视,严肃处理当事人后,立即决定利用部队休整之机,在全旅开展一次系统的政治思想教育活动。通过分析斗争形势、讲清"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道理,开展光荣传统教育,使官兵较好地澄清了模糊认识,克服了一些不满情绪。同时,李雪三还狠抓了部队的组织建设,发展优秀干部战士入党,使基层党组织恢复了活力。
  全面内战爆发后,东北民主联军将第8旅改编为第2纵队第4师,李雪三任政委。1947年1月上旬至3月下旬,李雪三率部参加三下江南作战,战胜零下40度的低温严寒,出色完成了战斗任务,第4师10团被纵队授予"铁的连队"光荣称号。
  从1947年5月至1948年3月,第2纵队接连发起夏季、秋季、冬季攻势作战,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其中,尤以1947年秋季的季家堡歼灭战最为勇猛。
  1947年10月15日晚,第4师获悉国民党新1军一部正在季家堡休息,当机立断,趁夜将季家堡围得严严实实。翌日清晨,国民党军企图突出重围,一次次发起冲锋,试图打开突破口。战斗持续到午后,国民党军突然在2架飞机配合下,集中优势炮火,向我阵地和指挥所猛烈轰击。李雪三果断命令炮兵开火,向敌人发起全面进攻,取得了全歼国民党新编第1军1个整团2600多人的战果,极大地提振了部队士气。
  1947年12月,李雪三调任第2纵队政治部主任。次年3月,冬季攻势战役结束后,部队转入大休整。第2纵队在"诉苦教育"的基础上,开展了以土改政策为基本内容的"五整一查"(整思想、整作风、整纪律、整关系、整编制和查成分)新式整军运动。李雪三带头进行自我批评,并主动来到第4师听取同志们的意见和建议。他通过纵队政治部,发出了关于在部队内进行政治整训的指示,在连队开展以"诉苦三查"(诉阶级苦和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为主的土改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广大指战员的阶级觉悟,激发了革命热情。期间,李雪三还结合自己多年来开展政治工作的经验,撰写了《在战斗与整训中的政治领导工作》《在报纸上要树立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风尚》《政策教育中的两个问题》等文章,为各级开展政治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
  1948年9月,第2纵队参加辽沈战役。李雪三带领机关干部下沉到基层,传达纵队党委提出的"五好"(打好仗,巩固好部队,执行好政策,遵守好纪律,与兄弟部队搞好关系)号召,要求全体指战员下定决心,鼓足勇气,死打硬拼,夺取锦州,全歼锦州之敌。根据党委分工,李雪三调集人员,组成接管工作小组。于是,一边是攻打锦州的战斗正酣,一边是接管工作小组冒着枪林弹雨,快速向城内行进。由于接管及时,极大地避免了国家的财产损失。
  攻克锦州后,第2纵队奔赴辽西,围歼国民党军廖耀湘兵团;接着向东挺进,围歼困守沈阳之敌。辽沈战役结束后,李雪三立即领导纵队政治部大张旗鼓地表彰英模、宣传英模,通过《西满日报》《东北日报》和广播电台将英雄模范的典型事迹宣扬出去,在部队树起了学习典型、崇尚典型、争做典型的良好风尚。
  参加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党中央和毛主席高瞻远瞩,迅速组建东北边防军进行突击整训,为后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准备了必要的军事力量,争取了战略上的主动。驻扎在漯河地区的第39军奉命北上,编入东北边防军,李雪三时任该军副政委。
  当时,部分官兵中流行着麻痹松懈的情绪,有的开始产生当"和平兵"的想法,有的怕出国作战"引火烧身",还有的面对美军优势兵力装备存有畏惧心理……李雪三组织人员,分头深入部队了解思想反映。在此基础上,他在部队中开展了形势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强调必须使部队牢固树立"必打""敢打""能打"的意识;还亲自给部队作报告,与干部谈心交心,帮助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有效凝聚了官兵的战斗意志。
  10月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组建。部队入朝前,李雪三主持军直机关入朝作战出征誓师大会。行军间隙,他在部队开展了仇视、蔑视、鄙视美帝国主义的教育。22日,第39军全部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踏上朝鲜土地。
  入朝之初,第39军就在兄弟部队的密切配合下,发起了云山围歼战。对手是美国王牌部队——骑兵第1师。李雪三参与指挥了这场战斗。此战,共歼灭美军1800余人,创造了志愿军首次以劣势装备打败具有现代化装备美军的记录,极大地提高了战士们的信心和士气。
  战后,李雪三积极向军党委建议,利用在秦川地区休整的时机,进行自上而下的思想教育,引导官兵破除轻敌速胜和怕飞机怕炮火两种思想苗头。他还要求各级政治机关,认真搞好第一仗的战评总结,深入扎实地宣传英模事迹,掀起一个学习英雄、争当英雄的热潮。
  入朝不到两个月,志愿军接连发起两次战役,迅速扭转了朝鲜战场的局势。12月31日,第三次战役打响,第39军负责突破临津江。临津江是朝鲜的主要河流之一,东西横贯敌我阵地之间,因而成为南朝鲜防御的重点,敌人工事坚固,防守十分严密。
  接到任务后,李雪三抓紧进行战前动员,部署火线政治鼓动工作,激励战士克服严寒,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战斗。他亲自组织起草了《为突破临津江防线告全体指战员书》,以军首长的名义发放到每个连队,传达到每名战士,广大指战员主动请战蔚然成风。接着,他主持召开各师政治部主任会议,对作战中的政治思想工作进行具体部署。为了确保攻击的突然性,李雪三亲自为江岸隐蔽部队规定了防空纪律、伪装纪律,推动和组织部队进行了深入的遵纪保胜利教育。
  突破临津江的战斗中,第39军打了一场漂亮仗。各部队政治思想工作及时有力,为战斗胜利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而此战中的政治工作经验,后来被载入《志愿军政治工作经验总结》一书。
  接着,第39军又参加了第四、第五次战役。之后,李雪三被提升为该军政委。他对入朝以来的政治工作进行了反思,撰写《入朝作战的政治工作》《入朝作战以来的立功创模运动》《关于党委领导和干部工作问题》等系列文章。同时,他在同军长吴信泉商量后,决定利用整训开展一次系统的爱国仇美教育,运用"三算一查"的方法,即计算罪行、推算灾难、清算仇恨,查抗美援朝斗志,引导官兵提高阶级觉悟,消除"怕苦""厌战"等情绪。
  1952年5月,李雪三(右一)作为志愿军归国代表团团长、39军政委在中南海受到毛泽东接见。
  1952年1月,李雪三奉命率志愿军归国代表团回国汇报。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了他们。代表团从北京出发,分赴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等地,向祖国人民汇报。李雪三还在《人民日报》撰文《感谢祖国人民》《不辜负首都人民的热爱与支持》,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了题为《感谢全力支援我们的祖国人民》的广播讲话,在全社会引起了良好反响。后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亲切接见代表团,中央首长还同代表们一起合影留念,李雪三将其视为一生的荣耀,称"这是党和国家给我们全体志愿军指战员的莫大光荣"。
  奋干新战位,投身后勤呕心沥血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遇到了以往作战中从未遇到过的困难,因敌我双方武器装备优劣悬殊,特别是志愿军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能不能打、能不能守、能不能保证给养运输,成为贯穿始终的难题。志愿军总司令兼政委彭德怀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一半靠后勤。"鉴于此,志愿军总部尤其重视后勤工作。
  1952年8月7日,李雪三调任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政治部主任,正式投身抗美援朝后勤工作中。志愿军后勤摊子大、业务杂、任务重,且当时几位领导相继因病或职务变动回国,李雪三甫一到任就挑起政治工作的担子。他清醒认识到,志后工作的重心是物资供应和运送伤病员,因而建设"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至为关键,政治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展开。上任不到一周,他就主持召开了志愿军后勤第一届功模代表大会,表彰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功臣模范,总结之前立功运动经验,明确今后立功运动的方向和任务。
  在基层走访调查中,李雪三还发现后勤系统开展的"爱伤员、爱车辆、爱物资"运动存在走过场的现象。他在认真思考后,提出将"三爱"运动与单位特点结合起来,与立功运动结合起来,与中心任务结合起来,一改过去突击式运动式的做法,将其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抓得扎实深入,大大提高了活动质效。
  与此同时,李雪三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上下了很大功夫。他在详细了解干部的德才表现后,从组织调整入手,将学非所用、年老体弱、家庭确有困难的,安排回国;将300余名经验丰富、干劲大、有潜力的优秀干部充实到薄弱部门,为他们施展才华和抱负提供了广阔平台,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李雪三在志后工作近4年,探索总结推广了一系列关于后勤政治工作的经验。1955年5月,他被任命为志愿军后勤部政委。9月下旬,共和国首次授衔,他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6年10月,李雪三调任总后勤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当时,经济建设如火如荼,但后勤仍然是军队建设的薄弱环节,轻视后勤的思想依然十分突出。针对这一问题,李雪三在后勤领域大抓思想政治工作,结合后勤工作特点,接连开展"全心全意为部队服务、为战备服务""严格执行政策纪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走‘又红又专’道路"等专题教育,为广大官兵廓清了思想迷雾,纠正了认识偏差,推动了军队后勤工作的发展。
  "文革"期间,李雪三身陷囹圄,身心受到了极大摧残,但他始终坚定信念,从未向任何势力屈服,顽强地挺了过来。
  1977年9月,中央军委批准复建后勤学院,67岁的李雪三临危受命,担任筹建小组组长。当时,各项工作百废待兴,困难挑战接踵而至,李雪三带领筹建小组,主动谋划设计,协调各方关系,筹备教学物资、选调干部教员、拟制招生计划,为开学创造了初步条件。后勤学院成立后,李雪三任副政委兼纪委书记,他又将精力投入到学院建设之中,为学院发展贡献了力量。
  离休之后,李雪三没有停下忙碌的步伐。他坚持读书学习,笔耕不辍,先后撰写了《新四军三师八旅的成长与发展》《苏北盐阜地区五十三天反"扫荡"》《回忆两淮战役》《东北解放战争中的第二纵队》等回忆文章,并牵头组织编写第39军军史,为后人学习研究军史战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1992年10月,身患重病的李雪三,依然十分牵挂第39军军史的出版工作,在病床上强忍病痛,提笔写下遗言,"拜托你们齐心合力、共同奋斗,早日完成这件心系万千人的大事……"
  1992年12月22日,82岁的李雪三在北京病逝,走完了他革命、战斗、光辉的一生,实现了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铿锵誓言。新华社在摘发其生平时称,"他的逝世是我军的一大损失。他为革命建立的功勋将永载青史。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

开国中将,因足智多谋人称诸葛,挥师66军首批入朝作战一次比一次打得好,授衔时身份特殊全军唯一文马荣升1955年共和国将帅授衔时有一位特殊人物,当时既未担任军队职务,也未担任地方职务,但却被授予中将军衔。此人就是萧新槐,因足智多谋而被人称为萧诸葛。他曾任红军团长师长,八路军40年代,给毛主席送老虎肉的耿飚,后来怎么样了?1940年,毛主席和朱老总正在陇东留守司令部商讨接下来的军事行动,突然冲进来一个眉清目秀的青年军人,肩膀上扛着一只剥了皮的老虎。主席,我打死了一只老虎,刚剥了皮正新鲜着呢,年轻人刚1951年,毛主席亲自下令夺回邓仕均遗体,70年后烈士遗骨仍在韩国2014年3月28日,首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登上了回家的专机。北京时间上午十一点,飞机在沈阳机场缓缓降落。与此同时,沈阳烈士陵园外,十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高举着迎接亲人回家的横幅,焦在深山生活几十年的俄罗斯人从未与外界联系,二战打起来都不知这个奇迹一般的故事发生在西伯利亚,一个被称为全世界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那里遍布着无边无际的针叶林,冬季则漫长而极度寒冷。一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科学家都认定那里没有人能够生存。德国的辅助部队希特勒青年团希特勒青年团于1926年由库特格鲁伯创立。作为冲锋队的一个分支,希特勒青年团最初的名称是纳粹党青年团,这一组织的成立反映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整个欧洲如火如荼的青年运动。在1蒋经国唯一千金性格低调,与丈夫一生远离政坛,她的后代如何?蒋经国与蒋方良一共有四个孩子,他们是孝字辈,名字皆由祖父蒋介石赐予,依序分别为文章武勇。这四名孩子中,只有一个女孩儿,就是老二蒋孝章。蒋家的后人是男多女少,因此女孩在蒋家很受长辈们这三位国军的太太,为何蒋介石执意带到台湾,她们结局有多凄凉1949年12月,蒋氏父子的美梦彻底破碎,无奈之下乘坐飞机逃往台湾,他们在临走之前,把能带走的金银财宝,全部都搜刮走了,除此之外他还叫来手下,着重点名三位将领的太太,表示一定要把她98岁丈夫离世,2人携手71年2个月后,89岁的王昆追随而去在中国乐坛上,没有人能和王昆一样,既是泰山北斗又是开路先锋。她所塑造的喜儿一角,是中国人最熟悉的角色之一。每个人都对她赞叹不已,毛主席和周总理对她称赞有加,摇滚先锋崔健更是对媒体坦毛主席祖先江西到边陲,又从边陲到湖南云南永胜毛家与韶山毛家同根同源,整个毛氏家族构成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宗亲体系,同时也构建了一个极富特点的精神谱系一是坚忍不拔。毛氏先辈毛太华历经战乱,立过军功。从江西到边陲,又从边陲到三国谈名将张郃解析无双的良将刘备拿下益州后,下一步计划必定是攻取汉中。为了不让刘备的美梦成真,曹操准备提前出手。公元215年三月,他亲率十万大军征讨张鲁,并于十一月接受了对方的投降。在这次的行动中,担任先锋的明成祖朱棣伐安南之战明建文二年(1400年),安南权臣黎季牦废原国主陈少帝,大杀陈氏宗室而自立,并改姓为胡。相传明成祖朱棣夺取帝位后,曾派遣御使李琦行人曾欢出使安南责问其篡杀之罪。当时,已改名胡一元的
核战争,成就了他也毁了他罗伯特奥本海默从来都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位科学家,戴着厚厚的眼镜,实际上,他热情富有活力,奥本海默还被认为是一个左倾分子,不过他本人倒也从不否认自己的激进倾向,甚至在早年间,他直接资28万亿苏联财富被白白套走如今的俄罗斯,恐怕是真的穷咱们今天来讲讲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手段最高明的一场盗窃行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至少继承了前任七成的家底即便旧体制的瓦解大大削弱了自身实力,单从账面数字来看,彼时的俄罗斯依旧算得上是世他曾担任轻工业部副部长,54岁被免职,至今仍被老百姓铭记在心我国的轻工业部正式成立于1949年,主要负责不属于重工业燃料工业纺织工业食品工业四个部门管理的工业,听起来有点复杂,其实就是其他部门不管的工业都归轻工业部管理,因此,轻工业部是个业1949年周恩来给李银桥打电话,毛主席得知后下令1点钟叫我起床1949年的某一天的清晨6点,这也已经是周总理第三次给李银桥打电话了。卫士值班室的电话铃声一响,大家纷纷喊来李银桥接电话。李银桥接起电话,周总理便着急地询问主席睡觉了吗?李银桥叹了卢克文连湖南的问题都讲不好,讲天下事有多少可信度(二)昨天我说,卢克文把湖南近代史上人才崛起归功于湘军平定太平军后带来巨量财富兴办教育,这种滑稽的观点不仅严肃的书籍从来没有过,就连地摊杂志都不会这么写。WHY?第一,卢克文的观点在逻辑新中国卫生部长李德全是怎么成为冯玉祥夫人的趣事冯玉祥,民国时的风云人物,著名的爱国将领。她的前妻刘贞病故后,给他留下三男二女。冯玉祥幼年丧母,中年丧妻,十分伤感,两年不娶。1924年初春,冯玉祥在发动举世闻名的北京政变前,他的一代女皇武则天,为什么仅退位一年便猝死,其中有什么猫腻?武则天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唐朝森严的等级制度,封建制度下,作为一名女子,能成为一名女皇,夺取统治权是十分不易的。她身为一个女皇帝,其能力不输于历史上任何一位皇帝。但是身在权力中秦以诈力得天下,亦以诈力亡天下新过秦论伏麟子曰读秦始皇本纪,知道开始的时候,秦王嬴政并不如史家所批评的那样不通事理,应该算是人间的英雄豪杰。尤其在对待人才方面,比如见尉缭亢礼,衣服饮食与缭同,更是超过古圣贤帝王之所为,朱买臣的老婆羞愧自杀朱买臣是汉武帝时期的名臣,但此人属于大器晚成型,到了四十多岁还一事无成。他老婆忍受不了苦难要和他离婚。朱买臣说你都跟了我20多年了,我绝非池中之物,早晚我会发达的,你就不能多等几年与和珅狼狈为奸,清朝第二大贪官,为何没被处死?1799年2月22日,这已经是和珅在天牢里的第十天。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到现在的生不如死。在这十天中,他无时不心惊胆战。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好的预感也越来越强烈。果然,就在这一天,乾隆皇帝赐给大臣每人一个猪肘子那些大臣为啥一出宫门就扔了?乾隆是清朝历史上生活最好的皇帝。他没有经历过大的起起落落,他经历过的一些小风暴都过得很顺利。由于这种成长环境,乾隆的人格非常跳跃,即使跳出性格,也不会脱离宗法制度。清朝的皇帝非常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