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的中英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华民族一次百多年屈辱史的开始,自此之后,清政府非但没有奋发图强,反而却想苟且偷生,想通过让步割地来取悦西方列强,殊不知狼子野心,帝国主义的贪婪是填不满的,清政府愈发沉沦。相反,日本作为旁观者,作为之前中华帝国的崇拜者反而受到了很大的震动。 日本的社会各阶层看着西方列强将在东亚称霸几千年的"巨人"打到,心里感觉到焦虑和不安。武士教官吉田松阴就是代表人物之一。 鸦片战争过后的1853年1月,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培理率美国舰队驶入日本江户海湾,强迫日本政府签订《美日友好条约》。吉田松阴等日本有志青年痛定思痛,深感大和民族已经临近深渊,日本即将成为印度和中国之后的西方狩猎的下一个目标。吉田认为,新技术虽是必需的,但改革旧的体制才是根本,他们建议政府促进国家文明实质转型和武士道的改革。 吉田为了学习西方国家使国富民强的方法绞尽脑汁,不择手段,他甚至要偷渡到国外考察学习,结果被美国大兵抓住,被判了一年徒刑。 吉田推崇的是"近代化武士道"救国,并为此不断奋斗。恢复自由后,他创办了专门培养武士的训练基地—"松下村塾",培养了大量精英。其中包括后来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以及日本明治维信达主要推动者井上馨等人,为日本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精英人才。 在吉田改革武士道以前,所谓的武士只需要对主人效忠,而吉田将武士对个人的效忠上升为国家和人民的效忠。正所谓"天下兴亡,武士有责"。日本武士自此开始与国家民众忠信相依,生死与共。他培养这些武士不断学习西方先进的知识,促进了日本新型知识分子的产生。这些新思想为日本冲破旧思想的桎梏,走向新兴社会提供了动力。 吉田认为,清王朝的那套封建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过时。他对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满清为夷所侵,瓦解土崩,无足论者也,卒之山金请和而后止,然其间不见复有唱义焉者,何其不振之甚也。盖由纲纪废驰,而贤才不用,操习不熟尔"。 他认为清王朝之所以失败,最根本的原因不是西方列强的强大,而是清王朝内部政治腐败,民族凝聚力基本没有,各族人民一盘散沙。他认为国家要强盛,要不受外侮不是靠精明的外交,而是繁荣的内政,保持国家安全的方法不是如何去打败洋人,而是如何治理人民。"民内也,夷外也,谋外而遗内者凶;治内而制外者吉"。只有自己强大了,民族团结了,才不会惧怕外敌入侵。吉田断言改革后的日本必定是一个强大、先进的整体。 随后发生的一系列历史事件验证了他的想法,洋务运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国,但是治标不治本。因为清王朝的本质没有变,即使有新技术,新军队,仍旧是那个思想封建,制度落后的王朝 吉田松阴出生在1830年,他二十几岁就成了日本幕府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与他培养的日本新型知识分子没有像清王朝的大臣幕僚们那样慎言慎行、只求无过,而是敢想敢干、实言实行。1859年,为了推动日本社会改革、对外开放,吉田松阴策划刺杀幕府重臣间部诠胜,结果事情泄露,被日本幕府处决,享年29岁。吉田松阴牺牲后,他的学生伊藤博文、井上馨等人继承遗志、继续改革,最终开启了让日本开天辟地的新篇章——明治维新。 少年强则中国强,作为当代青年,我们一定要心怀家国,提升自己的思想,开拓自己的视野。不断学习,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