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中国历代皇帝中,谁得江山的难度最大?

  当然是最具中华风骨的热血王朝开创者朱元璋,终大明一朝,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朱元璋虽是乞丐出身,却铁骨铮铮,实现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承诺。
  历史上,没有一个王朝夺取江山如此之艰难,也没有一个王朝如此之有血性,大明王朝是所有封建王朝中,最后一个汉族王朝,也是唯一一个出身最低的王朝。
  由于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混乱分裂时期,小的朝代与国家有很多,所以今天我们只在那些,真正实现大一统的王朝中进行对比。
  在中国历史上,从秦始皇称帝开始,历经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九个大一统王朝,总结起来,这九个王朝的开国皇帝,取得江山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分别是,欺负孤儿寡母谋朝篡位,取得江山(晋、隋、唐、宋);继承祖宗基业开疆扩土,取得江山(秦、元、清);白手起家纯靠敢打硬拼,取得江山(汉、明)。
  很明显,无论是谋朝篡位,还是继承祖宗基业的开国皇帝,打江山相对都要容易一些,毕竟基础良好,但白手起家的开国皇帝绝对是最不容易的。
  下面,我们就逐一分析,这九位开国皇帝,是如何取得江山的,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先从前两种,得江山相对容易的开国皇帝说起。01欺负孤儿寡母谋朝篡位的开国皇帝
  这里主要指的是晋、隋、唐、宋四个王朝,他们的开国皇帝,虽然说得好听,都是受到禅让,获得的皇位,但实际上都是强行逼迫人家孤儿寡母,才建立大一统王朝的。
  (一)晋朝(公元266年—公元420年)
  晋朝比较有意思,它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既结束了分裂,但灭亡后,又重新开启了分裂,使中华大地再次陷入混乱之中,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共传15帝,存在155年。
  晋朝的开国皇帝司马炎,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昭的嫡长子,经过司马懿与司马昭多年的经营,司马世家实力雄厚,已经掌控了曹魏的实权,特别是在司马昭时期,已经成为实质上的掌权者。
  比如,在《汉晋春秋》中,就有以下记载: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可就算包括曹魏在内的所有人,都知道司马世家的野心,也奈何不了司马昭,只能听之任之,可以说司马昭没称帝,只不过是他活得不够长,并且缺乏政治魄力。
  而在司马昭去世仅五个多月后,司马炎就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代魏称帝,史称西晋,可以说司马炎属于躺赢,随后在公元280年,灭掉孙吴,真正实现了大一统王朝的建立。
  (二)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隋朝的存在时间很短,只有38年,但它却结束了自西晋末年开启的,长达300年分裂局面,建立了大一统王朝,称得上功绩卓著,不过隋朝仅传3帝,并且最后一帝,从继位开始就是个傀儡。
  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出身豪族世家,是东汉太尉杨震的十四世孙,篡位前是北周的丞相,可谓大权在握,而当时北周的皇帝宇文阐年幼,禅让退位时年仅9岁。
  这个小皇帝对于杨坚来讲,还不是想怎么收拾就怎么收拾,当时杨坚利用手中的权力,把能威胁到他的宇文氏诸王诱骗到京城,并逐一杀掉。
  然后又把所有忠于北周的朝臣,逐一除去,最后整个朝廷上,除了小皇帝,几乎都是他的人,所以说杨坚建立隋朝,并没有费多大劲。
  于是杨坚很轻松的,在公元581年逼迫小皇帝禅让,建立了隋朝,随后又在公元589年,消灭了陈朝政权,真正实现了大一统王朝的建立。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西魏、北周都是鲜卑政权,所以杨坚的父亲杨忠,由于功勋卓著,还被赏赐了鲜卑姓氏"普六茹",所以杨坚还有一个名字叫"普六茹坚",不过在杨坚掌权后,就恢复了汉姓。
  所以,总有人谣传隋、唐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其实这是不对的,隋唐都是汉族王朝,只不过他们的祖上曾被鲜卑族赐姓而已。
  (三)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李渊,李渊的母亲和杨坚的皇后是亲姐俩,所以李渊是杨坚的外甥,李渊与杨坚的儿子杨广是表兄弟,李渊实质上是从杨广手中夺得的皇位,所以人们常说李渊与杨广是"塑料"兄弟情。
  而李渊同样有一个鲜卑族的姓氏"大野",原因跟杨坚一样,李渊的祖父李虎,被赏赐了鲜卑姓氏,所以李渊也有一个名字叫"大野渊",因此也有好事者称李世民为"大野世民"。
  但同样的,等杨坚恢复汉姓后,李渊也恢复了汉姓,而李世民是在公元598年出生的,那时候李渊已经改回了汉姓,所以李世民,从来就没叫过"大野世民",李家同样是汉族。
  那由于李渊是杨坚的外甥,属于皇亲国戚,所以杨坚建立隋朝后,对李渊非常信任,封李渊为千牛备身,也就是李渊的禁卫武官。
  随后李渊凭着杨坚的信任,一路高歌猛进,到了公元617年的时候,李渊已经是太原留守,按照后来唐朝的说法,时任皇帝杨广残暴昏庸,引发民变,隋朝面临土崩瓦解。
  于是,在公元617年5月,李渊在晋阳起兵,带着儿子李建成、李世民等人,以三万兵马挥师南下,当然了李渊打着的旗号是"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
  那这个代王是谁呀?代王杨侑是杨广的孙子,当时只有13岁,立这么一个少帝,很明显李渊之心,同样路人皆知。
  那此时杨广在哪呢?杨广在江都(今江苏扬州)溜达呢,李渊也是趁着这个空挡,于公元617年11月,带兵杀入长安,然后就拥立只有十三岁的杨侑为隋恭帝,强行摇尊远在江都的表兄弟杨广为"太上皇"。
  那这个杨侑很明显就是个傀儡,在他登基后,立即加封李渊为唐王,李渊将一切权力都掌控在手中,杨广随后在公元618年3月,由于手下兵变惨死于乱军之中。
  那杨广死后,杨侑还年幼,李渊也把一切都捋顺好了,就开始逼迫杨侑禅让,并于公元618年6月18日称帝,建立了唐朝,唐朝共传21帝,存在290年。
  唐朝灭亡后,又陷入了分裂时期,出现了五代十国,当时中华大地,生灵涂炭,异常混乱,不过在唐朝灭亡53年之后,宋朝就出现了,又重新建立了大一统王朝。
  (四)宋朝(公元960年—1279年)
  宋朝的出现,终结了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历史上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两宋共传18帝,存在320年,不过宋朝除了和亲以外,割地、纳贡、赔款的磕碜事都干全了,算是"积贫积弱"的一个朝代。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小名香孩儿,出生于军人世家,他在后汉时,入伍参军,在后周时,跟随后周皇帝柴荣南征北战,屡建奇功,不但深得柴荣信任,在军中也非常有威信。
  本来赵匡胤,应该能成为一个不错的武将,但柴荣在壮年时突然驾崩,给了赵匡胤机会,那是公元959年7月27日,柴荣突发疾病去世,享年39岁。
  在柴荣去世之前,特意提拔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也就是禁军最高统帅,颇有托孤之意,而新继位的皇帝柴宗训当时只有7岁,所以大权就落到了赵匡胤手中。
  赵匡胤当然不满足于手上的权力,他要当皇帝,于是在五个多月之后,赵匡胤在奉命率军抵御北汉和契丹联军途中,于960年1月31日,自导自演了一场"陈桥兵变",得以黄袍加身。
  那既然已经黄袍加身了,赵匡胤自然没心思再打仗,他顺势带着兵马回京,逼迫少帝柴宗训禅让,并于960年2月4日正式登基,定国号为宋。
  随后,赵匡胤就开始了一统天下的征程,采取先南后北的策略,逐一攻破,直到976年赵匡胤去世时,已经灭掉诸多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当时的中国。
  随后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继位,又经过三年的征战,于979年灭掉北汉,五代十国彻底结束,宋朝完成了大一统王朝的建立。
  以上四个朝代的开国皇帝,基本上都是欺负孤儿寡母取得江山的,在登基之前,他们就手握重兵,所以说这四位皇帝,夺取江山的难度并不大,是难度系数最低的一波,下面我就说说难度系数中等的那波。02继承祖宗基业开疆扩土的开国皇帝
  (一)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秦始皇当然不容易,因为他没有任何前人的经验可以参照,一切都凭超前的思维与理念。
  但其难度系数并不是最大的,因为当时的秦国,经过六代明君的努力,已经帮秦始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可以说当时是兵强马壮,只缺一位秦始皇那样的伟人出现,这正如贾谊在《过秦论》中所说:
  "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说白了,在贾谊看来,秦始皇的祖宗们都已经把饭做好了,就等着秦始皇吃了,但在真实历史中,秦始皇却没那么容易。
  秦始皇的一生也充满着坎坷,他出生于赵国,后来秦赵两国交恶,赵国甚至想杀了秦始皇母子,母子二人东躲西藏的,才是捡回性命。
  在秦始皇13岁时,成为秦王,但当时他并未掌握实权,朝政大权由丞相吕不韦把控,可以说没有足够的智慧,他很可能一直都是个傀儡。
  后来秦始皇他妈还养了一个小三嫪毐,这个人不但常常以秦始皇假父自称,后来竟然打算刺杀秦始皇,谋朝篡位,还好被秦始皇提前发现,躲了过去。
  可以说,在秦始皇的幼年以及青年时期,如果一步走错,他就无法活到长大成人,更谈不上平定六国了。
  而在秦始皇彻底掌控秦国权力后,他从公元前230年开始到公元前221年,耗时10年时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成功登基为帝,不过仅传2帝,存在15年。
  秦始皇的统一也奠定了此后,中国两千余年的政治格局,整体来看,虽然他的功绩彪炳千古,但难度系数只能算是中等。
  (二)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看到没有,这又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虽然不简单,但是比秦始皇建立秦朝可容易多了。
  元朝的开国皇帝忽必烈,在公元1271年,根据《易经》中的"大哉乾元",改国号为"大元",并于1272年定都于大都(今北京)。
  看起来好像丰功伟绩都是忽必烈的,实际上他是捡了个现成的便宜,他的爷爷成吉思汗,早在1206年,就替他结束了草原混战,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大蒙古国。
  并且在成吉思汗以及忽必烈父辈时期,一直在不断地进行扩张创业,先后灭了西辽、西夏、金朝、花刺子模等政权,其领土远到欧洲区域,当时的大蒙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国。
  反观忽必烈时期,由于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导致了大蒙古国的分裂,所以忽必烈是在大蒙古国的基础上,建立的元朝,并且元朝的版图要比大蒙古国时期小很多。
  在建立元朝8年后的1279年,忽必烈就非常顺利地消灭了,南宋的所有残余势力,完成了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所以,与其说是忽必烈的功劳,倒不如说是之前那四位可汗的功劳。
  而忽必烈虽然结束了,自唐朝末期以来,混乱分割的局面,但在接下来进攻缅甸、越南、日本等国的扩张中,都以失败告终。
  并且,元朝自从建立以后,一直没有走上正轨,反应迟钝僵化,加上后期腐败严重,矛盾加剧,导致元朝不足百年,就被大明王朝灭亡了,这些忽必烈都是要负责任的,元朝共传5世11帝,存在98年。
  (三)清朝(公元1636年—公元1912年)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虽然清朝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但是它夺得江山可比元朝难多了。
  清朝的开国皇帝皇太极,在公元1636年改国号为"大清",奠定了清朝的政权,虽然早在公元1616年时,努尔哈赤就建立了后金,努力为皇太极扫清障碍。
  但当时满族的势力范围,只在关外地区,而皇太极作为开国皇帝,直到1643年9月21日去世,也没有率军进入山海关以里,所以作为开国皇帝,他并没有完成大一统王朝的建立。
  直到1644年,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主动降清,清军才在多尔衮的带领下进入关内,当时清朝的皇帝虽然是顺治,但顺治继位时刚刚6岁,可以说啥也不懂,顺治属于躺赢。
  清军入关后,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才先后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基本统一了当时的中国,而康熙在1662年8岁时登基时,也是个小屁孩,刚开始依旧没有掌控实权。
  直到1669年,康熙在16岁时,通过智擒鳌拜,才重新夺回权力,开始亲政,经过数年的励精图治,于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1683年成功收复台湾。
  乾隆年间,清朝极盛之时的版图,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西北到达唐努乌梁海,北面到达漠北以及西伯利亚地区,东到太平洋(包含库页岛),南面到达南沙群岛。
  所以说,清朝夺取江山的难度系数要比元朝大得多,清朝共传12帝,存在277年。某种程度上看,在道光之前的皇帝,还是有一定远见的。
  以上三个朝代的开国皇帝,秦始皇属于开创历史先河,自然有很大难度;忽必烈纯属躺赢,祖宗不但把饭做好了,还喂到他嘴里,就差帮他嚼了。
  而到了清朝时期则比较艰辛,历经几代,才实现统一,但并不是皇太极的功劳,皇太极只不过把架子支好了,一切还得看后人的表现。
  所以这三个朝代属于难度系数中等,那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都累了?别急,马上到高潮部分,下面我们就说一说最难的两位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刘邦。03白手起家纯靠敢打硬拼的开国皇帝
  之所以把朱元璋和刘邦放在最后,是因为这两个人起点最低,都是草根出身,打江山的难度系数也是最大的,我们先简要介绍一下两个朝代,然后放在一起对比着看,这样大家的感受能更加的直观。
  (一)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
  汉朝是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共传29帝,存在407年,那说到这里,可能有读者就会说了,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220年,一共是422年,少的那15年是怎么回事?
  难道被小编吃了吗?其实说到这里,我们就得说王莽篡汉的事了,他建立了新朝,使西汉和东汉断开了,少的这15年,正是王莽导致的,虽然东汉刘秀也算是白手起家,但毕竟是汉朝的延续。
  所以根据通说,我们在这里不把东汉作为一个单独的朝代来说,否则被称为"位面之子"的刘秀,也足以大书特书,不过在文章结尾,我会把刘秀作为扩展资料,单独阐述,有兴趣的可以看到最后。
  那我们继续说刘邦,当时恰逢秦末农民起义时期,刘邦顺应历史大势,举兵反秦,在推翻秦朝后,他被封为汉王,随后又与项羽展开了楚汉之争,最终成功建立汉朝。
  (二)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明朝是非常有血性的存在,在文章开篇我们就说了,这里不再赘述,明朝上承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元朝,下启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清朝。
  明朝共传16帝,存在277年,那说到这里啊,可能会有读者提出质疑,那就是明朝不是只有276年吗?多出这一年是小编造出来的吗?
  在这里小编要跟大家解释一下,本篇文章中,所有的王朝存在计算方法都是:灭亡年-定国号年+1,也就是说小编这里算的是,所有王朝存在的虚年。
  包括上面我们提到的清朝,也有说是276年的,那小编将算法统一后,表述为它存在了277年,在这里希望大家不要喷小编,只是为了便于大家理解,以及文章的整体协调性。
  因为历朝历代的国祚(国运气数)都不一样,有着复杂严格的计算公式,有时候与实际值一样,有时候大于实际值,而我们这篇文章,不是专门研究国祚的,所以统一采取虚年计算。
  那至于说,哪个时间算王朝灭亡的时间,历史上的说法又不一样,比如以明朝为例,有人将南明灭亡时间,作为明朝实际灭亡时间,但在这里小编采取通说,敬请谅解。
  那我们言归正传,继续说明朝,在元朝末年,爆发了红巾起义,当了几年乞丐(和尚)的朱元璋,加入了郭子兴的队伍,后来一步步建立了自己的势力,最终于1368年称帝,定国号为"大明"。
  朱元璋时期,明朝定都南京,后来到了朱棣时期,又把国都迁往顺天府(今北京),南京只作为陪都,直到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于景山自缢,宣告了明朝的灭亡。
  不过明朝宗室,先后在南方建立了多个政权,历史上称之为南明,1662年南明永历皇帝被杀,南明宣告灭亡,1683年,清军收复台湾,至此明朝旧部尽皆归顺清朝。
  (三)明朝与汉朝打江山难易程度对比
  其实,我们在开篇就说了,朱元璋打江山最难,虽然朱元璋和刘邦,都是在没有任何背景的情况下,夺得皇位的,但如果非要比惨,朱元璋绝对要更胜一筹。
  可以说,朱元璋在开局的时候,只有一身衣不蔽体的乞丐装,手里拎着个破碗,连根像样的打狗棍都没有,就开始闯天下了,他受过的苦,遭过的罪,刘邦根本比不了。
  虽然刘邦同样出身布衣,但是刘邦的家庭,至少能保证他饿不死,更不用他出去要饭,并且比起放过牛、当过和尚、做过乞丐的朱元璋,刘邦好歹当过泗水亭亭长。
  这个职位大小也是个官,毕竟先经历了点仕途的历练,而朱元璋却没有这种机会,估计他只能在跟狗抢食物的时候,偶尔练练"打狗棍法"。
  而且朱元璋的对手都异常强悍,当时陈友谅和张士诚都不是省油的灯,并且元朝虽然气数已尽,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也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可以说,朱元璋凭借着自己过硬的本领,以及开了挂一样的人生,才能把这三个强大的对手逐一灭掉,而且朱元璋钱粮不多,人才也没多少,处境非常不乐观。
  可刘邦在这些方面,却比朱元璋好太多了,强劲的秦军,基本上都是项羽凭着血厚在硬抗,而刘邦却在偷偷地保存实力,偶尔还背地里使绊子,挖项羽墙脚,没少从项羽那抢人才。
  等到楚汉相争的时候,项羽基本上已经众叛亲离了,既缺少文臣又缺少武将,而刘邦却有着萧何、韩信等大把的人才,自然把项羽耍得团团转。
  而且同样是对手,陈友谅可比项羽难缠多了,刘邦灭项羽属于水到渠成,而朱元璋灭陈友谅,绝对是把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是真正的硬碰硬。04总结
  综上所述,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中,起点最低,打江山最难的皇帝,所以他自然是得江山难度系数最大的皇帝,就连"位面之子"刘秀,在难度系数上也跟他比不了。
  扩展资料:"位面之子"刘秀的开挂人生
  历史上,从公元8年西汉灭亡,到公元25年东汉建立期间,出现了两个极不寻常的人物,就是人们常说的"穿越者"王莽和"位面之子"刘秀。
  之所以称王莽为"穿越者",是因为王莽的很多政策和想法,都超越了那个时代的同龄人,比如他在掌控西汉大权后,在汉平帝第二年,把年号改为元始元年。
  元始元年是不是感觉有点特别?没错,元始元年,恰好是公元1年,早在两千多年前,王莽就跟国际接轨了,神奇不?如果说这只是一个巧合的话,我们继续看王莽篡汉后推出的政策。
  公元9年,王莽建立了新朝,不说别的,"新"这个国号就很特别,似乎别有深意呀!如果说这个也是我们想多了,那就继续往下看。
  王莽在建立新朝后,首次提出了人人平等的理念,并废除了奴隶买卖制度;同时他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严禁任何人买卖。
  同时,王莽还搞起了国有垄断,他规定山川河流、货币、酒、盐、铁等资源,全部收为国有;王莽还建立了贷款制度,并专门设置了贷款机构。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当然没有,王莽在新朝时期,大力提倡发展科技,全力培养科技人才;除此之外,王莽还搞了一套平衡物价的手段,这种理念在今天都不过时。
  当然了王莽的理念虽然不错,但步子迈得太大了,导致各地百姓揭竿而起,本来王莽凭借着先进的理念,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但很可惜他遇道了"位面之子"刘秀。
  之所以称刘秀为"位面之子",是因为这小子的运气实在太好了,仿佛开了挂的人生一样,自带主角光环,所以也有人称刘秀为"天选之子",那刘秀的运气到底有多好呢?
  刘秀是刘邦的九世孙,本来应该不错,但是自从汉武帝搞了"推恩令"之后,刘秀的祖上就越混越差,到了刘秀父亲刘钦这一代时,只是个小小的济阳县令。
  本来,凭着刘钦的县令职务,一家人倒也能丰衣足食,可在公元3年,刘钦突然在县令任上去世,一时之间9岁的刘秀就成了孤儿,虽然被刘秀的叔父刘良抚养,但刘秀兄弟也一步到位的成了平民。
  那说到这里,大家有可能觉得,刘秀也没啥特别的啊!单看这命运也实在太惨了!别急,我们接着往下说,好戏马上就要开始。
  那本来啊,刘秀与大哥刘演、二哥刘仲,啥也没有了,可王莽建立的新朝不得人心,各地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作为刘氏宗亲,刘秀、刘演、刘仲等人就都跟着起义了。
  起义后,虽然人数有限,但进展却也还算顺利,刘秀很快就杀死了新野尉,为了进一步壮大声势,他们几路绿林军就进行了联合。
  随着起义军逐渐形成了规模,起义军经过讨论,决定必须要师出有名,也就是推举出一位汉室宗亲当皇帝,这样才能让天下响应。于是,在公元23年,一名叫刘玄的刘氏宗亲继位,成了更始帝。
  刘玄继位后,让王莽异常恼怒,连忙派出四十二万大军,攻打昆阳一带,打算快速消灭这个汉所谓的朝政权,防止汉朝死灰复燃。
  而此时守在昆阳的是刘秀等人,他们手中只有不足一万名将士,可以说一万对四十二万,任谁看都必败无疑,可刘秀却不信邪,连夜率13名骑兵出城求援,带回了一万七千余名士兵。
  而刘秀的开挂人生,也迅速显现,根据《后汉书》记载,正当王莽的四十二万大军准备围歼刘秀等人时,突然天降陨石,砸入王莽的大军之中,随后又开始打雷、狂下暴雨。
  甚至出现了猛兽,这一切都朝着四十二万莽军席卷而去,瞬间令莽军死伤无数,随后刘秀率军出击,四十二万莽军,竟然被刘秀的兵马杀得全军覆没。
  这种特殊的异象,包括天降陨石、暴雨、雷电、猛兽等情景,就像游戏中的法师,召唤出的法术一样,在场的人自然把功劳归功于力主抵抗的刘秀,大家都觉得刘秀非常神奇。
  刘秀并没有沾沾自喜,立即率军乘胜追击,带兵杀入长安,直接把王莽杀死于乱军之中,至此"位面之子"顺利收拾掉"穿越者",可还没等刘秀高兴,就突然传来噩耗。
  自己的哥哥刘演突然被更始皇帝刘玄杀死,原因是刘演名气太大,威胁到了刘玄的皇位,刘秀闻讯悲痛欲绝,但为了不引起更始帝的猜忌,刘秀忍辱负重,主动向刘玄请罪。
  刘玄见刘秀非常诚恳,加上刘秀刚打了胜仗,所有起义军都盯着刘秀,所以不好直接杀了刘秀,只能选择封刘秀为武信侯。
  后来,刘玄又安排刘秀去河北招抚叛军,但是只给了刘秀很少的军队,本来这是一个必死的局,但由于刘秀的威望很高,所以各地起义军纷纷拥护刘秀,很快刘秀就顺利完成了任务,并拥有了足够的兵力。
  见刘秀没死,反倒拥有了更多的兵权,一时之间让刘玄非常害怕,于是刘玄就以皇帝的身份下令,封刘秀为萧王,让刘秀交出兵权,并立即返回都城长安受封。
  刘秀也不傻,他当然知道,只要自己回去,那肯定是必死无疑,加上哥哥刘演的死,所以刘秀决定拉着队伍单干,于是刘秀就以河北未平为理由,抗命不回。
  各地起义军听说刘秀单干后,纷纷前来投降,一时之间,刘秀实力大增,到了公元25年,刘秀已经拥有百万兵马。
  公元25年6月,在众多将士的拥护下,刘秀公开与更始帝刘玄决裂,在河北登基为帝,继续沿用"汉"的国号,史称东汉。
  不久以后,刘玄就在赤眉军与刘秀所率军队的夹击之下,迅速溃败,走投无路的刘玄只能向赤眉军投降,但没想到投降后,竟然被赤眉军直接给杀了。
  而刘秀率领将士,继续征战四方,再一次开启了他开挂的人生,只用了十二年的时间,就消灭了所有地方割据势力,完成了东汉的大一统王朝建立。
  那由于刘秀的整个人生经历中,充满了很多传奇的色彩,所以后世的人们,才戏称其为"位面之子",而刘秀也确实对得起这个称号。
  在完成大一统王朝建立后,刘秀整饬吏治、发展经济,励精图治、大兴儒学,开创了号称中国古代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光武中兴"时代。
  以上就是,"位面之子"的开挂人生,虽然他也是以平民身份起家,但他身上的汉室宗亲光环,绝对帮了他大忙,同时他也拥有着足够好的运气,所以说刘秀打江山的难度,远远低于朱元璋打江山的难度。
  要说创业之君,最难的肯定是朱元璋。
  乞丐出身,开局一个碗,后面全靠自己努力。
  就算是刘邦,好歹也是亭长出身,大小是个秦朝基层公务员。
  朱元璋就惨了,家里父母哥哥都饿死了,自己只能做和尚养活自己。
  后来还长期过着讨饭的日子,别提多辛酸了。
  不过要是比继位难度的话,我认为雍正继位是最艰难的。
  为啥?因为雍正的竞争对手,又多,又强大。
  康熙老爷子厉害啊,南征北战不说,还生了一堆儿子。
  关键是,这些儿子们不仅寿命长,而且还都很有能力。
  头疼也就头疼在这里,雍正排行老四,母亲是普通的妃子。
  论年龄,他排不到前面,上面还有3个哥哥,
  论背景他也排不到前面,因为康熙有一堆皇后、皇贵妃和贵妃。
  如此艰险的条件下,雍正还能脱颖而出,没点能耐真办不到。
  当时的太子胤礽是最热门的继承人,他是赫舍里皇后的亲儿子,是康熙的嫡长子。此外大阿哥胤褆,也是夺嫡的热门人选,因为他是康熙的大儿子。三阿哥胤祉,文武双全,深得康熙喜爱,也是夺嫡的重要人物。最厉害的当属著名的八爷党,以八阿哥胤禩为首,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为辅,是夺嫡大热门。后来十四阿哥胤禵出来单飞,在康熙晚年成了大将军王,手握10万大军,又成了夺嫡热门。
  雍正跟这几个人比起来,几乎没什么优势。
  雍正的母亲德妃是很普通的妃子,对雍正夺嫡的帮助并不大。
  雍正身边的十三阿哥胤祥,是康熙很不看好的皇子,还被圈禁过,所以对雍正来说帮助也不大。
  雍正基本属于没背景没帮手,单打独斗的状态。
  就这样他还能夺取皇位,就问你牛不牛?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第一步,大家合伙搞垮太子胤礽。
  其实如果太子胤礽不垮台,那所有人都是在意淫,没有任何用处。
  因为太子才是皇位正儿八经的合法继承人。
  所以这个阶段,雍正和其他皇子们一样,不断给胤礽使绊子。
  胤礽本身没犯什么错,而且还算仁厚。
  结果兄弟们一个个长大成人了,逐渐把胤礽当成了眼中钉。
  一个人在康熙耳边说胤礽坏话,康熙或许不会在意。
  可是一群人轮番来说,康熙自然就会对胤礽很不爽。
  兄弟们齐心合力,终于把胤礽给赶下台了。第二步,消灭各路对手。
  雍正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他发现胤礽被废了以后,各路皇子争相夺取太子之位。
  这事儿康熙肯定很不爽,所以他压根就没参与这件事,
  反倒是置身事外,冷眼看着兄弟们夺嫡。
  其中闹得最欢的,就是八爷党了。他们拉帮结派,让大伙儿全都选八阿哥胤禩为太子。
  这下子胤禩的野心就被康熙发现了,
  康熙无奈之下,只好重新复立胤礽为太子。自此八爷党就失去了夺嫡的机会。
  大阿哥胤褆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他看康熙废了太子胤礽,便打算趁热打铁,索性建议康熙杀掉胤礽。
  为啥?因为胤礽是嫡长子,而胤褆是长子,杀掉了嫡长子,那自然是长子最大了。
  可康熙却觉得胤褆是个没心没肺的家伙,便将其圈禁了起来。
  三阿哥胤祉跟太子胤礽关系不错,但是大阿哥胤褆诅咒太子胤礽的事情他早就发现了,
  却没有在第一时间告诉康熙。等到太子胤礽被废了,胤祉才出来举报大阿哥胤褆。
  为啥要选这个时间?那里面门道就太多了。
  胤祉是三阿哥,太子胤礽被废,如果大阿哥胤褆再被圈禁,那谁最大?
  当然是他这个三阿哥胤祉了!原来文武双全的胤祉才是藏得最深的一个对手。
  雍正在暗处看着兄弟们互相撕扯,却丝毫不敢有任何动作,一切只听康熙的安排。
  康熙也看出了胤祉的野心,而且发现他太狡猾,深藏不露,所以也就放弃了他。
  这么一来啥也不做的雍正,偏偏成为了诸位皇子中最年长也最有德行的一个了。
  不争才是大争,这一原则在雍正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可以说雍正击败大阿哥胤褆、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八爷党依靠的就是隐忍不争。
  那么还有一个对手呢?十四阿哥胤禵,这可是个棘手的对手,因为他很特殊。
  胤禵和雍正是一母同胞的兄弟,都是德妃乌雅氏的儿子。
  不过兄弟俩感情并不好,因为乌雅氏生雍正的时候,地位太低,没资格抚养自己的儿子。
  可是等乌雅氏生胤禵的时候,她已经是德妃了,所以有资格抚养自己的儿子。
  这么一来,这亲哥俩并不是在一起长大的,自然也就离心离德了。
  胤禵也是个文武双全的人,关键他很年轻啊,比雍正小10岁。
  有能力、又年轻,如果你是康熙,你会怎么选?
  雍正登基的时候已经45岁了,很多皇帝都活不到这个岁数。而胤禵当时只有35岁,正值壮年。
  所以从国家稳定的角度来说,选择胤禵似乎更加合适。
  尤其是康熙在晚年,居然将胤禵提拔为大将军,让他带着10万大军前往西北平叛。
  一时间风言风语就出现了,大家都觉得康熙会传位给胤禵,否则没理由给他兵权。
  结果众人都搞错了,康熙最终看中的还是四阿哥胤禛,也就是雍正。
  雍正这个人虽然年纪大了点,可是老成持重,而且隐忍有度,是个值得托付江山的人。
  雍正登基以后,立刻召回胤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了胤禵。
  此后更是将胤禵弄到皇陵去守陵了,自此解除了这最后一个大敌。
  这一路走来,雍正是真心不容易,要对付的人太多,如果一一出招,他早就被打得遍体鳞伤了。
  所以他采取了最合适的办法,那就是坐等。
  当然,这种做法风险是很大的,因为如果光坐着等,不干事儿的话,也不可能赢得康熙的赏识。
  参考资料:《清史稿》

他冒死助红军过大渡河,为躲避抓捕沦为奴隶,解放后中央点名找他1952年,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势力,在大凉山深处纠结了一帮土匪,危害乡里,企图与人民政府对抗。中央得知后,派西康军区副政委鲁瑞林带军队到大凉山剿匪,并组成民族工作队展开土改工作。经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所以很多人的祖先来自河南吗?只说两个字,实情!赞祈祷玫瑰提问表述不准确。若问中华文明的发源地,非陕西山东莫属。三代之前,中华文明满天星斗。而在黄河流域有两颗最亮的星,一个是黄土高原上的仰韶文化,一个是以山东为三国曹操称赞谁为此吾家千里驹也?他一生征战的战绩如何?曹操大宴铜雀台,曹营诸将为了争夺西川红锦战袍,进行射箭锦标赛。曹操将战袍挂在百步外的柳枝上,下立一箭垛,内有红心。只见一位少年将军骤马而出,飞马驰骋三次,一箭射中箭垛红心。金鼓齐鸣为何康熙晚年会出现诸子夺位?这些皇子安稳做富贵王爷不好吗?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一生擒权臣鳌拜,平定三藩之乱,收复了台湾,抵抗沙俄,击溃准噶尔部噶尔丹等等事迹,可以说康熙作为皇帝是一路的顺风顺水,但康熙在晚年皇位继承人的问题朱元璋为什么不删改他做过乞丐的历史?实际上老朱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乞丐,人家是从黄觉寺出来的游僧,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咱是僧人,咱是下山来诵经施法求布施的。但你说他是游僧吧,其实,老朱又不算真正意义上僧人,进入皇觉寺后,康熙寿命最长的儿子,手握重兵却不参与夺嫡,70岁依然被乾隆重用康熙皇帝可是清朝最有作为的一个皇帝,他8岁登基,14岁亲政,16岁除鳌拜,在位61年,是清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他一生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的完整和统一。他一生最引以为傲的是智擒鳌说谍真实的潜伏之一原中共北平情报小组负责人李成碎片潜伏的男主角叫余则成,而在中共地下情报组织中,有无数个真实潜伏。其中,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北平的中共情报组织负责人之一,名字中也有个成字,他叫,李成。1921年,李成生于河陶侃一个贫贱寒门的单亲少年,如何花40年时间打造魏晋豪门?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儿女情长被乱世左右谁来煮酒陶丹一边操练一边哼着歌,他望着主席台上的东吴领导班子总有一天,我也能坐在台上,灭下面人的灯!出征!冲杀!为了荣耀!陶丹死了,死的豫西悍妇张寡妇的悲惨人生今天我们来讲讲一位奇女子,人称张寡妇。她原名贺贞,1880年出生于河南省洛宁县,草庄村。家里贫苦,幼时母亲无奶,靠清汤寡水,口嚼相喂成人,母女感情甚好,贺贞性格开朗,通情达理。18曹操一生中最耻辱的败仗,连失二子和一员大将,起因是一个寡妇熟读汉末三国历史的人,都了解曹操这个人。曹操是东汉末年权臣,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在曹操的事业中,最大的支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凭借着奉迎汉献帝的功劳,让他在征讨四方的不臣三千孤儿入内蒙,是一段怎样的传奇?蒙古族没有为逝去亲人立碑的习惯但在镶黄旗的草原上却有一块独特的墓碑这是6个汉族孩子为他们的蒙古族父母立的墓碑上刻着慈父道尔吉,慈母张凤仙。这6个孩子都出生在遥远的南方与道尔吉张凤仙
28天的帝王,吃错药的皇帝红丸案里的明光宗明一代,有励精图治积聚民生的勤奋帝王,也有数十年不上班,修仙玩蝈蝈的顽儿主。形形色色,情况各异,但身在皇家,无论他们如何,身份地位使然决定了他们肯定会享受到最无微不至的服侍。三宫六本来上级准备牺牲这个连了,结果歼灭400个美军后,他们回来了在志愿军战史的宣传中,被志愿军称为两大阻击战之一的华川阻击战是宣传得很少的。2020年纪念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我接新华社瞭望智库的约稿,写了华川阻击战一文(参见美军司令设下朱老总位列十大元帅之首,却拿了004号证书,那么001号证书是谁?十大元帅的前五人分别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以及贺龙,这个基本上是大多数人都知道的,朱老总能够成为十大元帅之首,不管根据资历还是在革命中做出的贡献而言,都是实至名归的。可是很少有人知人死后,为何要停尸七日才能下葬?并非只是封建迷信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就连丧葬礼仪也有一套完备的流程。而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人死后通常不会立刻下葬,必须过了头七才可以。为何要这样规定呢?很多人认为是封建迷信。其实并漫说清明军校学员是这样缅怀英烈的每个时代,都有英雄每个英雄都是民族和国家的脊梁是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英烈值得铭记,优良的革命精神值得传承惋惜其英年早逝,追随其百世流芳勿忘其红色品质,赓续其红色血脉承先辈之继盘点姓氏名人黄黄姓,远古称黄氏,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官位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政治家黄歇,楚国人,楚国大臣,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辩,封为春申君与魏国信陵君董卓只是一个三流将军,为何能成为东汉王朝的掘墓人?受影视剧和游戏的影响,人们对董卓的印象是一个满脑子坏水的死胖子,兼大奸臣大色批杀人狂等一系列反面名词的复合体,用四个字来总结的话,没有比祸国殃民更合适的词语了。确实,董卓摧毁了东汉读史忆人典故拜客,什么人那里我都去1945年8月28日,为争取抗战胜利后中国和平民主建国的光明前途,毛泽东飞抵重庆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人民热切希望和平民主建设新中国,但历史的发展道路仍然是崎岖曲折的。首先是国民党古代大臣见君王都需要下跪吗?跪还是不跪,这是个问题。清乾隆五十八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来访,他受英国国王派遣,向乾隆皇帝祝寿。不过祝寿只是表面理由,其真实目的是为了开辟中国市场。在这次来访期间,双方发生了激烈的累得扛不住了疑似叛徒袁崇焕要进城崇祯心想我拿太监跟你打吗?是国贼还是英雄?要看参照物和时代背景,因为我们民族的定义一直在改变。这一点,袁崇焕和岳飞类似。非要咬文嚼字往深里说,是时代,视角,和参照物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不同。今天所说的民族是顺治皇帝为何独宠董鄂妃董鄂妃的父亲长期在江南为官,她从小生活在父亲身边,必然也是在江南长大。江南的烟雨滋润了董鄂妃的容貌,江南的文化也熏陶了董鄂妃的才情皇帝为何独宠。她的江南生活经历让她与当时的满蒙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