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为何卫青一死,汉武帝立刻灭了他卫家,他犯了什么错误?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永远都在不断变化当中。
  卫青早年是平阳公主府上的一个马夫,他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宠幸以后,卫青也就飞黄腾达了,逐渐成为了汉武帝的心腹。
  那个时候窦老太后的外戚、王太后的外戚都在争夺大汉朝的权柄,窦婴、田蚡互相撕扯,忙得不亦乐乎,汉武帝就搬个小板凳,一边嗑瓜子,一边看热闹。
  为啥?因为他实在是插不上手,两位太后都是厉害角色,一个是奶奶,一个是老妈,他能得罪谁呢?但是汉武帝也有一颗夺权的心,所以他想到了扶植属于自己的外戚力量,因此卫青就这么发迹了。
  卫青逐渐担任了侍中、太中大夫、大司马大将军等重要职务。伴随着他在讨伐匈奴战场上的优异表现,卫青家族逐渐成为了大汉朝第一外戚,直接把老窦家和老王家给气晕了。可是你觉得这样一来汉武帝就会高兴了吗?
  一、一家独大,是汉武帝所不能容忍的。
  当时卫青家族有多强大呢?卫青本人是大司马大将军,他的三个儿子卫伉、卫不疑、卫登分别被封为长平侯、阴安侯、发干侯。
  此外卫青的外甥霍去病被封为冠军侯,霍去病的儿子霍嬗也被封为侯爵。连同卫青在内,一门六侯。事情还没结束,卫青的姐姐们也不简单。
  卫青的三姐卫子夫是皇后,另一个外甥是太子刘据。
  卫青的二姐卫少儿,原本和霍仲孺私通生下了霍去病,后来又嫁给了开国丞相陈平的曾孙陈掌做媳妇儿。
  卫青的大姐卫君孺也很厉害,她嫁给了当时的丞相、葛绎侯公孙贺做媳妇儿,他俩的儿子公孙敬声也是九卿之一,被汉武帝提拔为太仆。
  丞相、骠骑将军、大将军全部都是他们家的人,此外还有那么多侯爵,甚至跟汉朝元勋的后裔都攀上了关系。
  这老卫家是要做大做强,成为大汉朝第一大贵族啊!汉武帝作为一代明君,自然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卫青家族如此壮大下去,显然这是要威胁到皇权了。
  二、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遏制卫家。
  第一个措施,提拔霍去病。
  很多人有疑问,霍去病不是卫青的外甥嘛!提拔霍去病岂不就是助长卫青集团的力量?其实你需要换个思路看这个问题。
  当初卫青是这个集团的领袖,大司马大将军,一言九鼎,霍去病只好跟在后面打转。可是汉武帝把霍去病加封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地位和卫青相当,这就很有意思了。
  也就是说汉武帝在卫青集团中,选拔出了两位领袖人物。这事儿对卫青集团的打击是很大的,因为这会直接导致卫青集团分裂成两派。
  不得不说汉武帝手段太辣了,从外部进攻,只会让他们家族更加团结。从内部攻陷,才能让他们逐渐分裂。
  霍去病也成了大司马以后,显然就不怎么听话了。即使他的心还是向着卫青,可地位已经不允许了。因为那帮跟着他的兄弟们,不会允许霍去病再做卫青的马仔,他们希望自己的领导独树一帜。这么一来这帮人也会沾光。
  第二个措施,废除卫青三子的侯爵。
  霍去病死了以后,汉武帝辛苦栽培多年的心血也就这么没了。朝堂之中再次一边倒,全都倒向了卫青,这是汉武帝所料想不到的。
  为此进一步打击卫青集团,成为了汉武帝的重要工作。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去世。随后公元前116年,卫青的大儿子卫伉就因为"矫制不害"而被免除了侯爵。
  这事儿关联性太强了,所谓"矫制不害"其实就是善意地假传圣旨,没有造成什么伤害,甚至还有功劳。因此往日犯此罪者,不仅不会被责罚,甚至会受到嘉奖。
  可是卫伉就这么被免除了侯爵。又过了5年时间,公元前112年,卫伉的俩弟弟卫不疑、卫登,都因为进贡的黄金成色不好,从而被汉武帝免去了侯爵。
  一眨眼功夫,卫氏家族就失去了4位侯爵,要不是在公元前106年,卫青病逝的话,卫伉也不可能承袭长平侯爵位了。
  第三个措施,斩草除根。
  汉武帝狠啊,狠起来连自己的三族都要诛灭。巫蛊之祸爆发以后,汉武帝逼死了自己的皇后卫子夫、自己的儿子刘据,还在混乱之中,诛灭了刘据全家,只留下了刘据的小孙子刘询。
  此外丞相公孙贺和太仆公孙敬声,作为卫氏集团的成员,也没能幸免。早在巫蛊之祸爆发之前,就被汉武帝逮捕下狱逼死了。
  不久之后老卫家为数不多的侯爵卫伉,也在巫蛊之祸中被杀。而卫不疑和卫登都消失在了史料之中。
  真够狠的,汉武帝花了数十年功夫,悉心培养起来的外戚力量,最后却被自己一手给毁了。老婆孩子都不要了,还要卫氏外戚干嘛?
  总结:没了卫氏外戚,汉武帝该咋办?
  说实话,卫氏外戚对汉武帝还是相当忠心的,而且他们在汉武帝时期,一直都是中流砥柱一般的存在。
  无论军事上的卫青、霍去病,还是政务上的公孙贺、公孙敬声,都是比较负责任的。此外后宫之中的卫子夫也能做到一国之母的表率,太子刘据更是仁厚忠义之辈。
  所以说这集团的覆灭,对汉武帝本身来说,也是巨大的损失。不过我们不用为汉武帝担心,人家小手段多着呢!
  既然能够扶植起卫氏外戚,为什么就不能再扶持另外一个外戚集团呢?于是乎,李氏集团再次走到台前。
  李夫人深得汉武帝宠幸,她的儿子刘髆也是汉武帝比较聪明的儿子。此外汉武帝还特地重用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将其封为贰师将军,率军攻打匈奴、大宛等国。李夫人的另一个哥哥李延年,更是汉武帝十分钟爱的音乐家,他被封为协律都尉。
  老李家看样子要走上汉朝前台了,可惜的是他们家跟卫家完全没法比。李广利比不上卫青和霍去病,打匈奴不给力,反而投降了匈奴。李延年就更别想跟公孙贺相提并论了,一个唱歌的,咋能治理国家呢?
  至于李夫人,也比不上卫子夫。昌邑王刘髆,也无法取代刘据的位置。所以李广利死后,老李家又被汉武帝给灭了。昌邑王刘髆也是郁郁而终,和汉武帝同一年去世。
  这怎么说呢?两次灭掉自己亲手扶持起来的外戚集团,也就汉武帝做得到了。人狠起来,真的是六亲不认。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这问题问的?
  卫青死于前106年。巫蛊之乱发生在前91年,差距15年呢,阁下这个卫青死后汉武帝立刻灭了卫家 的立刻二字,是不是拖延得太长了一些?
  所以,卫青无错。是卫青嫡长继承人长平侯卫伉,因牵涉巫蛊案被杀。
  公元前92年,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升贪污北军军费1900万钱被逮捕,公孙贺请求立功赎罪,汉武帝同意了。当时游侠朱安世在逃,公孙贺利用丞相权力大索后顺利抓住朱安世。
  玩脱线的阳石公主
  朱安世是大游侠,纵横黑白两道,知道很多秘密,自然报复公孙家,直接上书汉武帝揭发:公孙敬升与阳石公主私通,还共同诅咒汉武帝。
  两个公主都是死刑,当然就不能说汉武帝这是故意针对卫伉。
  经查证,汉武帝确认揭发内容,愤怒将公孙贺父子族灭,阳石公主处决。卫子夫嫡幼女诸邑公主因知情不报处死(没有所谓腰斩 )。因卫伉是太子姑表兄弟,也是公孙敬升两姨表弟,被牵连处死。
  但是这也仅仅只涉及卫伉。他的两个弟弟卫不疑、卫登并没有被牵连。比如汉宣帝在位的前62年,卫登儿子得到赏赐60万铜钱复家。汉成帝在前16年任命卫登孙子 卫玄 以侍郎。王莽则在公元4年赐卫登曾孙 卫赏 以关内侯。
  卫青和汉武帝的关系很特殊,既是君臣,又是亲戚。汉武帝娶了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后来卫青又娶了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如果单攀亲戚,二人就尴尬了,都不知道该如何称呼对方。不过,从古皇权面前寡谈亲情,汉武帝尤其冷漠薄情。
  (卫青与汉武帝剧照)
  但是关于题目提到的"卫青一死,汉武帝立刻灭了他卫家"是不准确的。道理很简单,只拿平阳公主足矣说明情况。因为她既然嫁给了卫青,那就属于卫家人,可是史书上并没汉武帝杀平阳公主的记载,相反到是平阳公主在临终前主动要求与卫青和葬。卫青是平阳公主的第三任丈夫,二人感情可见一斑。
  卫青去世于公元前106年,平阳公主的生卒年月不详,但肯定不是在卫青死后就"立刻被杀"的。另外,巫蛊之祸时卫青家族确实受到牵连,但那是他去世十几年后的事情了,所以与"立刻"也相差甚远,也不是举家被灭。至于说卫青犯错,翻遍史书也找不到蛛丝马迹。
  汉武帝对卫青有知遇之恩,卫青也处处给汉武帝长脸
  卫青随母亲姓卫,他父亲姓郑,名季。他的母亲卫媪是平阳侯曹寿(曹参曾孙)家的女奴,父亲郑季是一名县吏。郑季经常到平阳侯家处理公务,于是便与卫媪产生情愫,后生下卫青。在生卫青之前,卫媪已经有了卫长君、卫君孺、卫少儿及卫子夫几个子女,在卫青之后,又生下卫步、卫广两个子。
  大将军卫青者,平阳人也。其父郑季,为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侯妾卫媪通,生青。青同母兄卫长子,而姊卫子夫自平阳公主家得幸天子,故冒姓为卫氏。字仲卿。长子更字长君。长君母号为卫媪。媪长女卫孺,次女少儿,次女卫子夫。後子夫男弟步、广皆冒卫氏。——《史记 •卫将军骠骑列传》
  起初卫青随父亲生活,后不堪兄弟姐妹的欺凌又改随母亲,稍大些即做了平阳侯家的骑奴。
  公元前139年,卫子夫被汉武帝一见钟情。一年之后,卫子夫开始受宠,于是,卫青也被汉武帝召入宫中当差。
  (卫子夫剧照)
  汉武帝宠幸卫子夫,自然就冷落了皇后陈阿娇。陈阿娇喝下卫子夫酿的一坛子醋,心情烦躁,于是将卫青关入监狱,准备加害。后多亏好友公孙敖及时出手相救,卫青才幸免于难。汉武帝知道情况后勃然大怒,立即将卫青升为建章监,并予以保护。之后,随着卫子夫身份的提高,卫青又晋升为太中大夫。不过,真正让卫青走上人生巅峰的是战争。
  公元前129年,卫青在龙城之战中牛刀小试,战绩卓著。龙城之战是汉武帝继马邑之谋之后第一次主动出击匈奴。当时汉武帝派出了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卫青将各率一万人马,杀奔匈奴。结果是前三路损兵折将、灰头土脸,只有卫青奇袭龙城,斩首俘虏匈奴700余人。
  卫青的胜利让汉武帝看到了战胜匈奴的希望,兴奋之余,赐封卫青为关内侯。此后,卫青逢战必胜,遇攻必取,仿佛韩信附体一般。在卫青的率领下,汉军与匈奴先后进行了漠南、河西、两出定襄、漠北等大小数次战斗。汉军鲜有败绩。
  (卫青与平阳公主剧照)
  最终卫青因功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受长平侯爵位。漠北之战结束的四年后(公元前115年),在汉武帝的牵线搭桥下,卫青与平阳公主喜结良缘。值得一提的是,在娶平阳公主之前,卫青已有卫伉、卫不疑、卫登三子。
  然而就在漠北之战结束后,再无卫青率兵征战的记载。而卫青本人处事又极其低调,虽然位高权重,但是没有豢养一位门客。因此,如果说卫青因生前触忌汉武帝而死后家族遭报复是不大可能的,况且史记上也没有相关记载。公元前106年卫青去世,陪葬茂陵,谥号"忠"。卫青死后,家族的受损情况
  卫青的哥哥卫长平死于卫青之前,也曾随军出征匈奴;弟弟卫步卒年不详,但与卫青之死没有关系;另一个弟弟卫广曾率兵平定南越,立有功勋,卒年同样不详。
  卫青的大姐卫君孺嫁公孙贺为妻。公孙贺最终官居宰相。公元前92年,公孙敬声因挪用军资获罪,公孙贺为子赎罪,奏请捉拿游侠朱安世。朱安世被抓入狱后上书汉武帝,揭发了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及使用巫蛊诅咒武帝的罪证。最终公孙贺被灭族,卫君孺不能幸免。
  卫少儿同在平阳公主为奴婢,先与霍中孺发生关系,后被抛弃,二人生有儿子霍去病。之后,卫少儿又与陈掌(陈平的曾孙)建立感情,并成立家庭。卒年不详。
  公孙贺被灭族后,诸邑、阳石两位公主、及卫青长子卫亢受株连。巫蛊之祸发生时,卫太子刘据及其三子一女遇害。卫子夫被逼自尽。当时,卫青其他两子平安无事,他们的后代还在汉宣帝、汉成帝及汉平帝时期受到优待。
  综上所述,卫青家族成员获罪被处置是他去世十四后的事情,所以题目提出的"立刻被灭",还有待商榷。最重要的是,也不是被汉武帝杀的一个不剩。在一些史籍中确实有"卫氏悉灭"的表述,但实际上所指卫家势力,而不是家人。结语:
  西汉是从外戚专政走出来的。开国皇帝刘邦去世,吕后把持朝政15年。当时外戚碾压宗室,刘邦子孙处境艰难。吕后去世后,汉朝又经历一番腥风血雨,外戚集团被军功集团及刘姓宗室杀的人头滚滚。
  经历文帝、景帝之后,汉朝又落入外戚擅权的圈套,致使汉武帝即位的前六年间沦为一个挂名皇帝,而军政大事均由窦老太后决断。另外,当时汉武帝母亲王太后、舅舅田蚡、岳母刘嫖等人也追权夺利,不亦乐乎。
  (窦老太后剧照)
  窦老太后去世之后,汉武帝才逐步掌控皇权,并一步步驱离外戚势力的干扰。因此,汉武帝对于外戚势力始终有一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警惕。而卫青身上"准外戚"的标签是撕不掉的,所以汉武帝对卫青家族持打压姿态也是一种必要手段。但是,汉武帝并没有因此在卫青去世后就立刻灭了整个卫家。
  不可否认,卫青去世后,卫家势力呈现衰退。恰逢汉武帝晚年的汉朝危机四伏,本人陷入暴戾多疑,不能自清,于是被江充等人蛊惑利用,致使太子刘据及卫子夫等人含冤而终。毋庸置疑,如果卫青健在,肯定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即便照常受汉武帝打压,但整个家族也不会落到惨不忍睹的下场。
  这么说吧,也就是卫青死得早,不然卫青得让汉武帝亲手给弄死,怎么说呢,刘邦这一家子,有一说一都是天性凉薄之人,前有刘邦不管戚夫人,后有汉武帝宠妾灭妻!汉武帝当年为了当太子弄了个金屋藏娇,可是过后当了皇帝立马卸磨杀驴立了卫子夫,然后晚年又因为钩弋夫人杀了卫青满门。
  老刘家可以说第一爱自己,第二爱江山,剩下的都不值得去爱,这期间谁要是给他捣乱他就弄死谁!卫青和霍去病,大家都知道封狼居胥的人物,汉武帝能够作为名传青史的皇帝,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卫青和霍去病能够驱逐匈奴的原因。可是不幸的也是卫青功劳太大了,他有个姐姐叫卫子夫!
  当年,卫子夫就是个小侍女,因为长的漂亮被送给汉武帝,原本卫子夫娘家没什么人,可是后来卫青和霍去病的崛起,让汉朝满朝尚下都是他们的门下客卿。汉武帝活着的时候这些人还能老实,可是汉武帝一旦死了会不会重蹈覆辙变成老刘家最不想提及的吕后干政呢!
  虽然,吕后最后也没有篡权自己称帝,可是吕后干政那些年,一直是老刘家这些人一块心病,汉武帝绝对不允许自己死后出现这种情况,后宫必须的解决掉,不能出现母强子弱的情况,更何况他还打算另立太子,他可不想自己死后自己喜欢的儿子重蹈刘邦覆辙,所以必须除去卫子夫朝中最大的臂膀。
  要知道,汉武帝为了自己天下能够顺利传承下去,另立了太子,然后把自己亲儿子的妈给宰了,虽然钩弋夫人是汉武帝晚年最喜欢的女人,可是在自己老刘家江山面前说杀就杀一点不带犹豫的!所以卫青一族被汉武帝除去一点都不奇怪!
  要知道,卫青活着的时候,汉武帝动过废太子的念头,可是卫青为太子求情的时候,结果是整个朝廷的人都站在卫青一边,就是那时候汉武帝就动了杀心了!
  卫家的覆灭,确实是卫青死后才发生的事,不过这事跟卫青没啥关系,甚至跟卫家其他人的所作所为也没什么关联。"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所处的位置意味着既定的结果。如果我们把时间线拉长,就会发现一个微妙的规律:两汉时期那些曾权倾一时的家族,极少能够善始善终。
  西汉初期,吕后掌权期间,诸吕封王封侯、风光无两;但吕后死后,诸吕全灭。
  汉文帝的外戚窦氏(代表是窦婴)、汉景帝的外戚田氏(代表是田蚡),都曾经管居大将军/太尉、宰相,但后来他们的家族都因人为因素而败落;
  汉昭帝至汉宣帝期间,霍光家族执掌权柄十几年,俨然有"刘与霍、共天下"的架势;然而霍光一死,霍家族诛;
  西汉末期,王政君家族执政权柄数十年,最终由王莽完成了篡汉一击,但最终也落得家族灰飞烟灭的结局;
  到了东汉,这一趋势并没有任何改观。外戚窦氏、邓氏、梁氏先后威风一时,甚至可以操弄皇权;但最终这些家族都像韭菜一样,被一波波的收割,窦宪、邓骘、梁冀最终都死于非命。
  因此,如果把卫氏的命运放在整个两汉四百年中来看,就显得极为平常。这种外戚家族的兴与衰,是那个时代的"大势"。
  作为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封建王朝,西汉在如何强化皇权这一课题上进行了大量尝试、探索。其中,外戚家族扮演了重要角色,与皇权之间形成了微妙的关系。
  汉初官员的录取渠道,虽然也有"举贤良方正"这种公开招聘的渠道,但主流的官僚集团还是出自功勋群体,这对皇权而言无疑是个制衡力量,对于那些刚刚即位的皇帝尤其如此;
  因此,新君即位后,为了树立权威、加强对朝政的掌控,往往向一个群体寻找倚仗——外戚,要么是自己舅族,要么是自己皇后的娘家人。
  相对于同姓宗室、官僚集团,外戚对皇帝而言有这些好处:关系最亲近,不具备继承皇权的法理条件,权力完全来自跟皇帝的关系。这就意味着他们是最好用、最值得信赖的群体。
  因此,新君即位后,往往会马上起用外戚,用来制衡官僚集团,强化自己的皇权;
  但一朝天子一朝臣,当下一任皇帝即位后,上一代的外戚显然已经成了拦路虎,为了给新一茬外戚让位置,他们主动也好、被动也罢,都会黯然退场,除非像王莽那样,直接掀桌子、自己当老大。
  而卫青家族的兴衰,既有上述这些共性,也有那个时期的特性,我们结合《汉书》、《史记》的记载捋一捋。
  卫氏出身低贱,卫青的出生,是身为底层官吏的父亲与平阳侯家小妾(卫媪)私通的产物。无论在任何年代,这种身份都是上不了台面的。因此,卫青小时候就当了平阳侯家的仆人,后来回到亲生父亲那里时,也被自己的同父异母哥哥们当成下人。
  那个时候的卫青,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有出人头地的一天,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我是人奴所生的孩子,能不挨他人打骂就心满意足了......"
  卫青的命运得以改变,得益于他成了汉武帝的外戚。
  机缘巧合之下,卫青的异父同母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宠幸,并且生下了太子刘据。当时的汉武帝已经29岁,在那个年代算是"老来得子",卫子夫因此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甚至成功取代了无法生育的陈阿娇,被立为皇后。
  而卫青的人生轨迹则与姐姐完全挂钩。卫子夫怀孕时,他被汉武帝召进宫,充当建章监、兼任侍中;卫子夫成为夫人,卫青随之被升为大中大夫;卫子夫被立为皇后,卫青当车骑将军......
  卫青的其他亲属、朋友也青云直上。卫青的大姐卫孺被许配给太仆公孙贺;二姐卫少儿原本与陈掌私通,于是汉武帝直接赐予陈掌荣华富贵(三姐就是卫子夫);甚至卫青年轻时的铁哥们公孙敖也随之越发显贵。
  至于金钱上的赏赐就数不胜数了,史书称"赏赐数日间累千金"。
  卫青家族确实是靠着外戚身份改变了命运,但他们随后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直至位极人臣,则是靠着对汉武帝本人、对整个大汉王朝的杰出贡献。
  自公元前133年马邑之战起,汉武帝就开始了对匈奴的反击战,但直到公元前130年卫青首次带兵出战,西汉朝廷才首次获得胜利:那一仗,公孙贺、公孙敖、李广都表现糟糕,只有卫青一鸣惊人、取得了"斩首虏数百"的战功。别看数量不起眼,但这可是汉军在野战中的第一次。
  从此,让人眼前一亮的卫青就当仁不让地成了汉军的主将,在他的带领下,大汉战胜匈奴逐渐成为了常态。因此,即使一些对他的外戚身份颇有微词的史官,也不得不承认,"青虽出于奴虏,然善骑射,材力绝人;遇士大夫以礼,与士卒有恩,众乐为用,有将帅材,故每出辄有功。"同时,一力提拔、重用卫青的汉武帝也获得了知人善任的美名:"天下由此服上之知人"。
  万事开头难,在汉匈战争最为艰难的初期,卫氏成了汉武帝最为依仗的军事骨干,不单单是卫青,后来因战功封侯的公孙贺、公孙敖也都是卫家的亲朋;至于不世出的军事天才霍去病,也是由于卫青外甥的关系,才在18岁就当上了汉武帝的侍中。后来更是获得了跟随卫青出征的机会,得以脱颖而出、名震天下。
  卫氏的杰出贡献,为他们带来了巨大回报:"青三子在襁褓中,皆为列侯。及皇后姊子霍去病亦以军功为冠军侯,至大司马票骑将军。青为大司马大将军。卫氏支属侯者五人。"
  卫氏支属就包括公孙贺、公孙敖家族,一时间,内廷与外朝几乎被卫氏家族所垄断。
  卫氏虽然出自外戚,但对于他们的成功,连同情李广的司马迁也叹服:"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
  但在另一方面,即使是凭借战功位极人臣、权倾朝野,卫氏家族的特殊地位也给自己带来了危机。
  我们知道,汉武帝在位期间,在用人方面还有个特点:喜欢重用酷吏。所谓"酷吏",指的是那些信奉严刑峻法、手段严酷甚至残暴,而不讲人情的官员。这些人的名声虽不怎么好,但有个最大优点:听话,对皇帝恭敬顺从,绝不拿所谓的圣人教诲跟皇帝对着干;而且讲规则,按照法律条令行事;而且,这类人正是由于名声不佳,所以不会沽名钓誉,更不会拉帮结派。
  所以,酷吏之所以被汉武帝重用,是因为这些人的特点符合他大破大立、开天辟地的实际需要:想要开创一番前所未有的新事业,不能指望那些固守一些祖宗规则的腐儒,执行力极强又听话的酷吏才是最佳的工具人。
  因此,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既有卫青这些英雄将领的功劳,也有那些臭名昭著酷吏的贡献。然而,这两类人是不对眼的,太子刘据就是双方矛盾的体现点。
  汉武帝的身体不错,所以刘据当了近三十年的太子。在前期,父子俩倒也和谐,汉武帝每次外出,都任命太子监国,还赐予他自行裁决事务的权利。当然了,只需要在汉武帝回来后将重要事项汇报即可。
  但这样一来,父子俩的执政理念冲突就日益凸显。汉武帝用法严厉,朝廷里的主事官员大多是酷吏;太子饱读诗书、为人宽厚,反感酷吏、喜欢儒生,他经常更改官员们对事务作出的判决。
  这么一来,太子以仁厚之名越来越得人心,但那些官员们自然不会高兴。更为严重的是,朝廷里的大臣们也开始拉帮结派、寻找山头了:"群臣宽厚长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毁之",即那些执法宽厚、信奉儒家的依附太子,酷吏们则与其对立,诋毁太子。(更重要的是,这些酷吏是汉武帝的代言人)
  但当战功赫赫、德高望重、势力庞大的卫青还活着时,太子刘据的地位稳如泰山。毕竟汉武帝也不愿意引发内部矛盾,他甚至还刻意让卫青转告刘据,自己不会废立太子。
  然而,当卫青在公元前106年去世后,卫氏的势力明显开始被削弱,我们举几个例子。
  公元前96年,卫青的铁哥们公孙敖被腰斩,罪名是他的妻子以"巫蛊"害人;
  (插一个信息:公元前94年,刘弗陵出生)
  公元前91年正月,公孙贺被族诛,罪名也是巫蛊;四月,卫青的儿子长平侯卫伉也因此而被处死。
  而随后,太子刘据也被牵涉其中,皇后卫子夫自杀、刘据全家几乎被灭门,史称"卫氏悉灭"。
  整个卫氏的毁灭,竟然都是因为"巫蛊"这种比莫须有还扯淡的理由,也太离奇了。
  按照一般的说法,卫家之所以失势,是源于卫子夫逐渐年老、宠爱丧失,当了几十年太子的刘据与父亲关系淡化、刘弗陵受宠,再加上霍去病、卫青先后去世,失去了皇权和战功庇护的卫氏由此败落。
  此外,我们还可以注意两点信息:
  第一,一手处理"巫蛊"案、将刘据逼上绝路的江充,是汉武帝的宠臣,此人被任命为"直指绣衣使者",专门督察皇亲国戚、天子近臣;刘据的使者曾经擅自使用皇帝专用的"驰道",被江充依法检举,甚至刘据出面说情也没用。而正是因为不给太子面子,江充才在汉武帝面前"大见信用",以至"威震京师"。
  其二,汉武帝把刘弗陵立为太子后,悍然处死了太子的生母赵婕妤,理由是不想让自己的朝廷重蹈当初诸吕乱政的覆辙:"汝不闻吕后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
  结合上述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卫氏之灭,不过是帝王铲除既有利益集团、强化皇权的常规操作罢了。
  立刻灭了他卫家?这个措词不严谨。
  卫氏外戚,这个是当时太子刘据的支持者,但是卫青(前106年)死后,汉武帝有一个钩弋夫人很得宠,且怀孕十四个月,于太始三年(公元前94年)为63岁的汉武帝生下一个皇子,取名刘弗陵。
  老来再得子,心情很高兴,以前的尧帝也是经过十四个月怀胎,现在钩弋生的儿子也是一样。汉武帝就将钩弋的儿子所诞生的房间门命名叫尧母门。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大家猜测太子可能要换人了,于是后来的事对太子就越来越不利,以至巫蛊之祸刘据自杀。
  卫氏作为太子党,当然被牵连了。但这一切都是卫青死后10多年的事情了,跟卫青没有多大关系。所以你问卫青犯了什么错误,其实卫青也没有啥错误,只能说汉武帝太能活了,太子又不得宠,所以被有心人利用要废除太子(江充是巫蛊之祸的制造者,也是逼迫太子造反的直接责任者),卫青的儿子卫伉就是这么被巫蛊之祸牵连而死。跟卫青没有关系!!!
  为何卫青一死,汉武帝立刻灭了他卫家,他犯了什么错误?
  我不是阴谋论爱好者,但我也不认为刘彻跟卫青有那么鱼水君臣。
  和电视剧无关,仅就史书而言,我不会脑补漠北决战把精锐都调给霍去病且更改路线这种举动是对卫青的宠爱,也不会认为击败一只猹之后全军无封赏任由所有人离开卫青去投奔霍去病是神马商量好之后的正常交接。
  汉武帝就是个喜新厌旧刻薄寡恩的人,他对卫青表现出来的就是不耐烦的淡漠,
  我也不认为卫青死后他会多怀念卫青,有江充金日磾接棒他不缺心腹宠臣,
  我感觉最多也就是后期接连吃败仗才会怀念一下,估计霍去病还放在卫青前面,
  然后巫蛊之祸之后可能会惊觉原来自己以前还算明君是因为有个人一直在默默帮他填坑,至于陵墓的规格嘛,毕竟官位在那里,还有尚公主这层身份,所以不说明神马问题。当然我也不认为汉武帝在漠北决战之后就冷藏了卫青,肯定还在正常履行大将军的职责,这个我不怀疑,但那只是汉武帝也没别的更好的人选,卫青也没犯过什么足够被罢免杀头的罪而已。
  顺便说一句,我个人对汉武帝的评价介于历代儒生和当代翻案文之间,没有儒生说的那么残暴糟糕,但也没有当代翻案文说的那么英明神武,更不像现在的文艺作品同人小说里写的那么深情长长情,"刻薄寡恩,喜新厌旧,中人之姿,善善不用,功过参半,运气逆天",这是我对汉武帝的看法,再重复一遍,个人看法,不求认同。
  卫青本人的功业名位离不开汉武帝的栽培,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他的品格功业早已足够独立存在于青史之中,因此真的不需要强调他有多受到汉武帝的宠爱和重视,那根本不重要,我感觉喜欢推刘卫千古君臣的,恐怕隐隐有替汉武帝的刻薄寡恩喜新厌旧的人品洗白的意味。如果大将军拿钱不干活难道不好吗?
  大将军工资多高啊,白拿啊,还有大司马的工资啊啊啊,我也想白拿钱不干活。
  卫青尚主是小霍死了之后,那时候已经算是后期了,提起卫青还是天下至尊贵,而且平阳是因为要嫁给卫青才成为了长公主。
  我觉得漠北之战之后,那个卫青的门人去小霍那里更类似于权力交接,汉武帝是想让小霍主管军事,卫青去管内政后勤和监察之类的事情,所以卫青本来的那些管军队的下属要往小霍那里转,而任安是本身和军队事务关系不大,走不走无所谓,所以没走,反而让汉武帝觉得这人还不错【宁愿跟着老上司不去找未来升官的机会】。而且汉武帝不会傻到看不出来霍去病护舅舅护成什么样子的,认为去拿小霍打压卫青,是看不起刘彻智商的行为。
  因为汉武帝太强势了,让人感觉卫青这个大将军和后来军机处那些大臣一样就是个形式……其实完全不是,你看看霍光后来的权柄,汉武帝把大将军给他就意味着大将军有这样的权力,只不过霍光因为没昭帝太弱势,权力会更大。汉武帝这种爱玩的皇帝,又不停的把权力从丞相和御史大夫的身上扒下来给内朝【内朝之首就是大将军啊】,指望他自己像雍正一样每天睡几个小时剩下都干活不现实,所以我合理怀疑大将军只会更忙。
  对比一下太初之前和之后的汉武帝的决策能力 对外战争胜负,卫青不可能不影响朝堂的,只不过他通常是顺毛和影响,让刘彻舒舒服服地接受建议而不是直接顶回去,润物细无声,不为他人所知。
  到了卫青的晚年,汉武帝一方面忌惮卫青的威望及他身后的势力,一方面又深知卫青的为人,一向谦恭谨慎,丝毫未有嚣张跋扈。
  所以,卫青即使在姐姐失宠,外甥太子位置难保,自己三个儿子都失候的情况下,汉武帝都没有动卫青,卫青最后还是善终的。
  在卫青的晚年,汉武帝一方面防着卫青,打压卫青,一方面也深知卫青的为人,只要卫青安分守己,形势没发展到必须出掉卫青的地步,汉武帝也还是愿意让卫青善终的。否则,以汉武帝的杀伐果断,就算十个卫青也早就身首异处了。
  卫青在漠北决战后,只有更加的谨慎小心低调,尽量减少汉武帝对他的关注,以得善始善终。
  一代抗匈名将就在孤独寂寞凄凉中度过余生,实在让人感慨万千……
  卫青的功劳实在太大了,再加上卫家势力崛起,势必影响到皇权。外戚,后宫干政的传统在汉朝一直有。皇帝不但打压外戚,后宫也要打压。
  功臣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在人生巅峰时必须是死的是时候,不能死得太早或者太晚,落得个好名声,像霍去病。或者做人要特别低调。像明朝的汤和,朱元璋把功臣杀个遍,汤和却能老死。
  汉武帝之前除了刘邦,几代君王都是在外戚的阴影中生活了好长时间,卫青对汉武帝忠心耿耿,可是卫家后人会一直对皇室忠心耿耿吗?这是一个一定会出现反复的因素。卫家在卫青,卫子夫这一辈已经是权倾朝野,即使在低调,作为皇帝不会不防备。后世之君要顺利继位,汉朝要稳定发展就必须有一个权利均衡的环境。汉武帝除卫家,也是为继任者扫清隐患,排除可能存在的最大障碍,更是给其他臣子敲响警钟,告诉他们即使你权倾朝野也不过是刘家的奴才,我让你们好你们就好,我让你们走你就得走。这是为了树立皇上的绝对权威。打消臣子的非分之想。保证皇室在最安全的状态下运行。作为孤家寡人的君王做这些其实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作为臣子,要懂得在适当时间急流勇退,放下心中的野心与权利。如果没有绝对取而代之的本事。在权极之时低调而退是最明白的选择。一旦被权利的欲望吞噬蒙蔽双眼,那后人的路就会被堵的死死地!
  忆往昔、峥嵘岁月,将军意气风发,战旗烈烈,铠甲如铁,夺龙城、收河套、袭高阙、破匈奴、平北疆,七战七捷,用脚步丈量壮丽山河,却身死门灭。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事实上,卫青的童年并不像他的功绩一般耀眼夺目,他是一个不光彩的私生子,在父亲家,是被当作奴隶畜生一样对待的。骨子里的倔强让卫青不愿遭受这样的屈辱,便选择回到母亲身边,做了平阳公主府的骑奴。姐姐卫子夫因为貌美,能歌善舞,做了平阳公主府的歌女。姐弟二人出生不高,但运气不错。先后得到刘彻的宠幸,帝王的宠幸也是有条件的 ,姐弟二人有幸时,恰恰他们此时并不得势,得势的是窦家和王家,武帝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卫青才入了法眼。
  历代帝王,若论凉薄非老刘家莫属,刘邦逃亡途中可以弃亲生儿女的安危不顾。刘恒借刀杀人淮南王刘长,刘启逼死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大功臣梁王刘武和太傅周亚夫,腰斩老师晁错,这一桩桩一件件可说是血淋淋的反面教材。到了刘彻这儿呢,更是攀上了刻薄寡恩的顶峰,为啥,因为刘彻既有一个冷血无情的爹,也有一个六亲不认的妈,双向基因一融合,妥妥的凉霸天。
  卫青发迹虽然是靠姐姐的裙带关系,但他是一个有大作为的将领,受封受赏,官至大司马大将军,是汉朝的陆海空三军总司令。他进朝堂议政,比当时宰相的地位略高。有了这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权势之后,各种流言蜚语纷至沓来,"功高盖主"等等。
  虽然卫青没有逃脱这样尴尬的局面,凭心而论,卫青在世时汉武帝并没有打压过卫青。两个人属于君臣加知己。再加上,当时有霍去病和舅舅平分秋色。卫青很谨慎,不养门客,不胡作非为,坚决辞受皇帝对三个儿子的封赏,更不结党营私,因此在卫青在世之时,他的地位很牢固。
  但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最不好掌控的就是人心。
  就卫青而言,虽然他是一匹千里马,但刘彻却是发现千里马的伯乐,因此对于刘彻的知遇之恩,他是打心底里感激涕零的,从一个奴骑到万户侯,拜刘彻所赐,卫家满门朱紫,权倾朝野。然而,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元封五年,卫青逝世,谥号"烈"。卫青死后的第十五年,卫氏家族被汉武帝灭族。
  那么,我们就奇怪了,为何刘彻要屠杀卫氏满门呢?难道真的是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忠臣灭?也是也不是。自古以来,帝王想要坐稳自己的位子,就要四处提防:兄弟,臣子,近侍,就连母亲和妻子也是他们必须要提防的对象。无情帝王家!刘彻得位不正,是在馆陶公主的帮助才当上太子的,他为了得到最高权利,逼死表叔窦婴,舅舅田蚡。杀了七七八八干政的外戚,铁血手腕,让人齿冷心寒。他更加害怕陈阿娇的事情重演。卫家权势滔天,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卫家一门除了大将军卫青之外另外还有几位侯爵,皇后、太子、大将军、丞相也都是卫家人,再加上卫青在民间声望很高。事实上,卫青在世时,言行谨小慎微,对家族管教甚严,汉武帝十分信任他。卫青晚年时,有不少人在汉武帝跟前进谗言,汉武帝也只是削弱了卫青的权利,转而提拔霍去病。卫青去世后,隆重的葬礼,赋谥号、亲选墓地,此时的汉武帝肯定是痛苦的。
  十五年后,刘彻却毫不犹豫灭了卫家满门。起因是巫蛊之祸。晚年的刘彻越发冷酷无情,而巫蛊之祸的主角便是公孙敬声。公孙敬声是卫子夫的外甥,母亲卫君孺,卫子夫大姐。公孙敬声和表妹阳石公主私通,并且扎了汉武帝的小人,被一个江湖大侠朱安世举报了,且属实。在汉武帝看来,一石二鸟之计有了,①,严惩卫家可以削弱他们实力,②,杀鸡儆猴。公孙贺父子皆被处死在狱中。武帝亲女诸邑公主,阳石公主也一并被处死,卫青长子卫伉连坐被杀,卫青次子卫不疑,幼子卫登被夺去侯爵之位。至此,卫子夫母子在朝堂上再无人撑腰。
  到后来巫蛊之祸愈演愈烈,长安城血流成河。武帝宠臣江充趁机分一杯羹,他诬陷太子刘据,借此公报私仇。为了自保,刘据不得不起兵诛杀江充等人。汉武帝以此为契机讨伐太子,父子兵戎相见,刘据兵败自杀身死。卫子夫眼看大势已去,交出皇后玺绶,自杀身亡。自次,卫氏一族终于退出历史舞台。
  当然,也可以理解成,刘彻宠幸谁,谁就会被灭门,卫家如此,李家何尝不是这样?从头至尾,只有刘彻稳坐钓鱼台,看人家斗得你死我活,他坐收渔翁之利。不得不承认,刘彻把帝王权术运用得简直就是炉火纯青!
  这就叫: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更加其乐无穷!

巫蛊之祸害死太子,悔悟的汉武帝是怎样报仇雪恨的?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一生开疆扩土,使得汉朝国力达到巅峰状态。但晚年崇信神鬼,猜忌多疑,最终酿成巫蛊之祸。成为他一生中一个最大的遗憾,也制造了西汉时代父子刀兵相见的悲剧。不得不让人嗟叛军都城被攻破,李秀成被生擒,为何曾国藩宁愿抗旨也要将其灭口得意门生至交好友全部都是朝廷重臣,不得不说曾国藩在满清政权中有着相当重的话语权,甚至可以说是清朝官场中的移动的半壁江山,大事皇帝说了算,小事不用告知皇帝。尤其是湘军攻破太平天国都城张佩纶日记中的1894年俯瞰刘公岛一朝被贬,余生羁旅。张佩纶恐是外放的清流人中仕途生涯最不济者,晚景以诗人终老。贬谪是张佩纶人生轨迹的重大拐点。而后,张佩纶与宦海保持距离,但作为局内之人,对诸多大事件的认17岁花季少女为劝降日军,被拖向洞穴深处,只留下一块红头巾二战时期,有三大国家,它们的好战让世界人民一度陷入黑暗当中无法自拔。战争结束,将和平重新迎回大地,回看二战历史,满目疮痍触目惊心,可当转眼于日本的罪行时,人们的心跌入冰谷,实难相信你都听过哪些民间故事?1969年一位猎人好心救下一只野狼,并且将野狼生下的幼崽带回家细心照顾,时间长达一个礼拜,最后野狼报恩一年多,最后这位猎人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从前有几位居住在山村,并且以打猎为生斯大林为何一再强调有账要和日本算?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首先谢谢邀请。斯大林?一丝不苟的大背头,高鼻梁,毛刷一样的大胡子,嘴巴里永远叼着一直只黑色的大烟斗,一米七的个头,严谨的着装,从骨头缝里都透着那么一股子倔强。事曹操为何让曹丕防着司马懿,而不是将其除去?曹操曾察觉到司马懿有雄心大志,而且鹰视狼顾,心里非常忌讳,提醒曹丕要防着司马懿。但是,曹操为何不把这个危险分子提前除掉?其实,这主要有5方面原因其一曹操暮年司马懿才逐渐崭露头角,况刘邦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皇帝,为什么人们称呼刘邦为汉高祖?这就是一个习惯上的约定俗成,起源是司马迁的史记这么写,估计也是时人对刘邦的一种尊称。但你不能说这种叫法错了,因为当时根本没有标准规范,又何来对错?(周秦二代无庙号,汉朝庙号虽承袭与据传,在哀牢山藏有300箱金条迄今未找到,是真的吗?哀牢山最后一任土司李润之,生前搜刮大量财宝。在他死之前深夜安排马队,将宝藏埋葬在哀牢山深处。而关于宝藏的埋藏地点,则隐藏在土司府大厅四块青石板上!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已经有五千多年彝族的由来是什么,为什么叫彝族?彝族主要来源于古羌人,刚开始并不叫彝族,是建国之后才改的名字。千万不要低估彝族,它是我国六大少数民族之一,人口主要是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和广西的山区和沿海丘陵之间。自去年年底,彝族总有人说曹操是可爱的奸雄,你怎么看?曹操,小名阿瞒。瞒,欺骗隐瞒。小时就很聪明,有主张,还不让大人知道。他贪玩,喜欢飞鹰走狗,他的叔父就批评他。有一次,他叔父路过,他故意倒地装病。他叔父告诉了他父亲。等他父亲来看他,
是毛主席重塑了中华民族性格,其伟大思想中国人民要世代继承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董卓4稳定权力的三把火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一卷甲戌,卓复会群于崇德前殿,遂胁太后策废少帝,曰皇帝在丧,无人子之心,威仪不类人君,今废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协为帝。袁隗解帝玺绶,以奉陈留王,扶弘农王下殿,北面称臣同样是狼牙山五壮士的幸存者,一个老死农村,一个晚年享师级待遇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众所周知,曾经在小学课本上也出现过狼牙山五壮士的课文,他们的英勇事迹激励了无数人,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狼牙山五壮士并没有全部牺牲,而是有两人幸存。那是在1941年菲律宾买来就得负责,美国想薅我羊毛,门都没有,快独立吧菲律宾,一个曾被美国花2000万美元买下的国家。随着1898年12月10日,美西巴黎和约的签署,打了三个月的美西战争终于结束了,根据和约,西班牙放弃了古巴主权将波多黎各关岛等地转让承前继后的古埃及第3王朝,从左塞尔法老的时代开始经过漫长的消失,我们又肥来了。废话不多说,下面继续讲第3王朝。第3王朝一直被考古学家们视为早期王朝时期和古王国时期的重要转折点,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朝代,在我们开始赞颂这个王朝的各种非缅怀我的姑父姑母我的姑父姑母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第二十军。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抗美援朝。姑父姑母和周岁的表姐在抗美援朝结束后合影我的姑母,童养媳出身,裹着封建小脚,曾受尽了苦难隐姓埋名女间谍偷军火送给八路军,直到90岁才知道真相毛主席曾写下一首专门夸赞女兵的名诗,诗中最后两句,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表明了当时的女兵并不弱于男兵,从古到今,华夏土地上的女英雄层出不穷,从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到到不畏强敌的衰落与崛起中间的插曲,塞尔维亚如何孕育了一种国家意识的诞生从外部看,中世纪塞尔维亚帝国的短暂历史不过是希腊拜占庭帝国的痛苦衰落和奥斯曼土耳其的强势崛起之间的一段插曲。但从内部看,这却是一项令人震撼的成就它孕育了一个教会一种文化以及一种将民至今让韩国人魂牵梦绕的大韩帝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韩国人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尤其是各种毁三观的观点言论,早就名扬亚洲乃至世界了。然而现实却是,无论从历史的哪一个方向看,韩国都是一个可以说是无足轻重,只能作为背景板和陪衬存在的国家,在解密三星堆(03)真的是外星人创造了三星堆?(上)有都市传说,三星堆是由外星人创造的,突然而来,出道即巅峰,没有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又有都市传说,三星堆是苏美尔人带着他们的青铜文明来到四川盆地,三星堆文明是苏美尔文明的汉化版本日本人切腹自杀的12个原因1战争失败这一条比较好理解,很多吃了败仗都要自杀,比如有项羽,比如有希特勒。原因我想主要有两点,一是无颜见江东父老,二是怕受到敌人的侮辱。2引责对过失承担责任。因为过失而要自杀这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