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这部小说里,塑造了一众英雄人物,其中"双枪老太婆"这个角色非常特别,她是一个年迈的老太太,可是她身手不凡,手持双枪,带领同志们同敌人斗智斗勇,既有现代革命者的风骨,又有古时豪侠的风范,因此多年以来,这个角色都备受人们喜爱,以她延伸出的评书、电影、电视剧也花样百出。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双枪老太婆并非小说作者完全虚构的人物,历史上是存在一个真实的双枪老太婆的,但可惜的是,真实的双枪老太婆却没有小说里那样完美。 抗日义举 历史上那位双枪老太婆叫做赵洪文国,生活在辽宁,曾经组织别动队,带领东北人民抗击日寇,也堪称巾帼英雄。赵洪文国是地主出身,她的丈夫早亡,精明强干的赵洪文国独自支撑起了偌大的家业,并把几个孩子都送到了外面念书,平日里赵洪文国时常赈济乡民,是个很讲道义的女中豪杰。 要说赵洪文国最为痛恨的,那必然是日本侵略者,赵洪文国从小到大,眼睁睁看着日寇进犯东北,烧杀抢掠,内心对此非常痛恨。"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寇更加嚣张,东北民众纷纷举起抗日的大旗,这时候,赵洪文国的儿子赵侗忽然从外地回来,原来他也是为了挽救家乡,因此回来打算组织队伍抗日。 听了儿子的打算,赵洪文国非常赞成,她把家产拿出来支持儿子抗战。很快,抗日别动队轰轰烈烈组建起来,成为了一支颇具规模的抗日队伍。看到大家充满抗日热情,已经年过五旬的赵洪文国也决定加入抗战队伍之中。别看赵洪文国年纪不小了,可是她照样跟着大家一起训练,一起上前线作战。她还跟着队伍里的战士们学了一手好枪法,成了别动队里数一数二的神枪手。 当时赵洪文国往往手持双枪与敌人作战,因此得了一个"双枪老太婆"的外号。她是别动队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作战勇猛,令日寇闻风丧胆。所以日本人恨不得把她除之而后快,他们派出特务四处打探,终于确定了赵洪文国的身份,于是伪军将赵家的宅子团团包围,把全村老少都抓起来审问,烧了赵家的房子,赵洪文国和儿媳带着队伍逃入深山之中,这才逃过一劫。 诱惑面前 虽然敌人穷凶极恶,但是赵洪文国依然坚持和日寇斗争,她把剩余的家财全部拿了出来,继续组织队伍,几年时间内,别动队的规模扩大了数倍,成了东北地区主要的抗战队伍之一。1939年,由于赵洪文国的美名满天下,国民政府邀请她前往重庆,老蒋亲自接见了这位抗日英雄。 可是,这却是一件祸事。赵洪文国原本是一个义薄云天的英雄,可是重庆的一番经历却让她的思想悄然发生了变化。赵洪文国到达重庆之后,宋美龄先请她到府里做客,给她送了一堆礼物,老蒋亲自对她提出表彰,还为她写了牌匾,称赞她是"抗战之母",这一切光彩的待遇让赵洪文国不由得飘飘然起来。 赵洪文国的性格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她有着一腔爱国热血,可是另一方面,她并没有逃脱地主阶级的局限性,在内心深处,她渴望着功名加身,渴望像如今这样大权在握,光鲜亮丽的日子。而老蒋所做的一切正好满足了她的追求,老蒋给她和赵侗都封了官,让他们当了正规军,这让赵洪文国内心非常激动,以为老蒋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可是老蒋做这一切,不过是让赵洪文国代替自己在东北和八路军作对。 可惜赵洪文国没有看清楚这一点,在老蒋糖衣炮弹的攻势之下,她成了老蒋手中的一杆枪,指哪打哪,其中受害最深的正是当地其他的八路军武装及游击队,一个抗日英雄就这样一步步滑落深渊。 当然,在奉命和自己人对战的时候,赵洪文国依然没有放弃抗日,她的功勋是值得肯定的,但是1945年抗战胜利之后,一切被掩盖的矛盾彻底暴露出来,这一次,双方真的要真刀真枪的开战了。有始无终 故事的结局我们都很清楚,老蒋失败了,他在1949年逃往台湾,可是他却没有放弃自己的野心,临走之前,他召集了赵洪文国等地方队伍的将领,让他们在西南一带继续顽抗,赵洪文国早已被老蒋洗脑,自然唯命是从。 她带领人马,跑到四川一带,四处攻城略地,成为土匪。为了维持自己的军备粮草,赵洪文国开始纵容自己的手下劫掠百姓。当地百姓对这支土匪奋起反抗,但是这反而激起了赵洪文国的怒火,此时,她早就不是那个心系百姓的英雄了。 为了镇压当地百姓,她派人把带头反抗的三百多人抓了起来,当众处斩,而且她极度仇视我党,凡是有可能与我党有所联系的人,赵洪文国都下令斩除,一时之间,当地人人自危,待到解放军兵临城下,我方念及赵洪文国抗日有功,特意派人劝降,可赵洪文国顽抗到底,带着自己的人马持续发动攻击,最终在我军的部署下,赵洪文国被活捉。 由于赵洪文国身份特殊,这个消息被报到了中央,周总理和毛主席得知此事,不由叹息,真是一步错,步步错。原本,周总理考虑过对赵洪文国从宽处置,但是得知赵洪文国在西南大肆屠戮百姓的事情,大家都沉默了。最后主席一锤定音,他回信说:"赵洪文国罪大恶极,应该判处死刑,但是对她的家人要善待。" 昔日的巾帼英雄,最后结局如此,不禁令人唏嘘!她曾经的功绩是那样的辉煌,可是她的罪过也是那样的不可饶恕。 当年赵洪文国举起手中的旗帜,为的是救国救民,可是讽刺的是,最后"双枪老太婆"举起了手中的枪,对准了她曾经保护的百姓。 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