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句话原意是一个普通平民本没有罪,但是因为他家里拥有一块美玉而获罪。这是因为一个草民如果不是作奸犯科或者杀人越货是很难取得一块真正的宝玉的。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句话的释义也渐渐被改变,后来常常被用来比喻人因有过高的理想或强大的能力而受到迫害。而这句话也是上官婉儿之死的最好注解。 要搞明白上官婉儿最终为什么成为李隆基的刀下亡魂,就要从上官婉儿贯穿一生的三位贵人说起,分别是武则天、唐中宗李显和武则天的亲生女儿太平公主。 上官婉儿之所以能一步步走向唐朝权力中心,离不开三位贵人的加持,而之所以得以结交并取得这三位贵人的信任,得到可观的政治资本和权力,是因为上官婉儿三个特殊的怀璧之才。但最后因"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三个特殊才能也成了李隆基将其力斩旗下的直接原因。一、文采斐然遇伯乐 "持此称量天下士",这是上官婉儿的母亲郑氏梦到的神谕。梦里一个面容庄严,鹤发童颜的老神仙,拿着铁秤,并说上官婉儿将来会持此秤称量天下人,成为权力巅峰的贵人。所以上官婉儿虽身为女子,但自小得到母亲郑氏的文化启蒙和悉心教导,长大后不仅精通诗书,文采斐然,更明达吏事,颇有巾帼不让须眉之态。 仪凤二年,这一年上官婉儿才满十四岁就已经才名远播,因此被武则天召见,武则天面对面出题考试。面对武则天的考验上官婉儿应变机警,而且文章畅达,词藻华丽,仿佛是早已打好腹稿一般。 武则天十分欣赏,当即让其留下成为自己的左右手,辅佐自己的政务。武则天称帝之后,对上官婉儿更为倚重,让其负责草拟诏令,很多时候草草看过就批准执行。婉儿成为名副其实的"内舍人",掌握生杀予夺的大权。 这是上官婉儿走入政坛的开始,但锋芒毕露的背后是惹人忌惮,李隆基对此就一直颇有疑虑。卓越的个人能力和敏锐的政治嗅觉也成为了上官婉儿的第一道催命符。二、正统出身得贵人 历史的时针不断转动,女皇武则天的时代很快落下帷幕。但上官婉儿的政治生涯却并没有因此结束,反而越走越远。在神龙政变后,武则天彻底倒台,政权重新回到李唐宗室手中。那么为什么上官婉儿有被武则天赏识的经历,但还是能够得到李唐宗室的信任和亲近呢? 这就要从上官婉儿的出身说起了。上官婉儿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是高宗的宰府上官仪。这样的显赫出身既给上官婉儿遗传了聪慧的头脑和敏锐的政治嗅觉,也给她带来了第一场无妄之灾。 麟德元年,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起草了一份废黜武则天的诏书,引得武则天勃然大怒直接将其杀害。而遗腹子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也因此被贬为奴籍。 所以虽然武则天一直重用婉儿,但对于李唐宗室来说普遍相信上官婉儿与武则天有天然的仇恨和矛盾,迟早进入自己的阵营。这就使得中宗李显对她有天然的信任感,比之当年武则天的恩宠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恩宠的背后是更大的政治能量,上官婉儿从一位上听下达的女官,逐渐发展为一个能够左右政治局势的政治力量,开始在权力风暴的漩涡中翩翩起舞。 也正是其背后蕴藏的巨大政治影响力,成为了李隆基不得不杀她的第二道催命符。三、心怀大志投新贵 唐中宗李显早年境遇坎坷,受挫不得大志,导致终其一生性格软弱怕事柔弱性格,其皇后韦后就一心想效仿武则天,自立为帝。上官婉儿很快意识到中宗李显不是一个可以长久依仗的靠山,所以开始寻找新的政治力量进行合作。 很快她物色到了另一位传奇女性——太平公主。 在众多而儿女之中,太平公主可以说是最能得到是武则天宠爱的一个。武则天不仅在生活中处处宠溺这个小女儿,更是将其作为重要的政坛帮手进行培养。直至武则天退位之后,太平公主都把持着一定的政治权柄。 太平公主自小浸染于权力中心,是政治斗争为玩物,是权力为依仗,心性和行事模式都一定程度效仿自己的母亲武则天,是上官婉儿非常信任的政治伙伴。而且两人年龄相仿,同在宫中长大,自幼就结下了一定的友谊基础。 景龙四年,李显驾崩。面对瞬息万变的朝局,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共同草拟了遗诏,立皇太子为李重,又写明由李旦辅政,并立韦后为摄政皇太后,希望借此实现朝局的暂时稳定。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多股势力交织缠斗的局面绝非一纸诏书可以平息的。韦后一直以来都在做皇帝梦,见此时机更是权欲熏心,欣然接受宰相宗楚客、韦温的劝谏希望修改诏书,效仿武则天自立为帝。 另一边临淄王李隆基也得到韦后将自立为帝的消息,决定先下手为强。唐隆元年六月二十日,李隆基发动唐隆之变,率禁军闯入皇宫之中,在取得实际控制权之后诛杀了韦后、安乐公主及其他韦后党羽。 千钧一发之际,上官婉儿无奈率宫人一同迎接,并把自己起草地将李重茂立为皇太子的诏书拿给刘幽求观看,希望表明自己的立场,避免杀身之祸。刘幽求认同上官婉儿所讲,并将遗诏拿给李隆基,但李隆基不为所动,决心杀死上官婉儿,以绝后患。 先从武则天,又从李显,最后结盟太平公主,上官婉儿不断摇摆立场,但又始终在权力中心搅弄风云。这样摇摆不定的政治立场成为了上官婉儿最后一道,也是最为致命的一道催命符,使其最终难逃杀身之祸。总结 一代才女的陨落是时代的损失,但对于上官婉儿本身可能更多得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在历朝历代的政治斗争中,锋芒毕露都是公认的大忌。 上官婉儿从步入政坛的那一刻起就竭力彰显自己的政治才能,用手中的政治砝码不断撬动更大的资源,这是她得以呼风唤雨的前提,也是李隆基最后无法容她于世的根本原因。 锋芒毕露的行事风格之下,无论是深受李唐力量支持正统的出身还是自身不让须眉的雄才大略,最后都变成怀璧之罪,变成了李隆基不得不杀她的直接理由。 以史为鉴,要想在风暴中心站稳脚跟,就一定要戒骄戒躁,不能急于一时的名声权势,而断送了长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