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之妻曹秀清早年加入共产党,加入共产党之前她已经嫁给杜聿明,接触了进步的思想,希望自己和丈夫杜聿明能和这个国家和民族做点事情也不负青春年华。 此时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四分五裂的状态,在她支持下,杜聿明毅然南下考入黄埔军校一期。后来曹秀清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脱党在家做一名全职太太,相夫教子。 杜聿明和妻子曹秀清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一转眼就在1957年,此时的曹秀清和儿女们生活在台湾,而杜聿明身处北京功德林监狱中服刑,不由得让人命运得无常,当曹秀清收到一封密信后,为何千方百计回大陆,至死不再入台?曹秀清一直为丈夫担惊受怕 曹秀清多年来一直为杜聿明在前线指挥作战担惊受怕,杜聿明连年征战,积劳成疾,用杜聿明自己的话来说: 自己全身上下没有一块好地方,例如患有严重的肺结核,脊柱疾病等等。每次杜聿明上前线,妻子曹秀清都要千叮咛、万嘱咐。 杜聿明和妻子 在第一次远征军入缅作战,兵败野人山时,妻子曹秀清每天都去国民政府国防部打听丈夫消息,那段时间曹秀清一直为丈夫提心吊胆,一直为丈夫默默祈祷,祈祷丈夫平安归来。当她看见丈夫满脸胡子出现在面前时,她拥抱丈夫喜极而泣,仔细打量着丈夫。 曹秀清多想丈夫杜聿明时刻陪伴在她身边,过着寻常夫妻男主外女主内似的生活。 可是她明白丈夫一心为他的党国大业,为报答蒋介石的知遇之恩,游走于解放战争中东北和徐州两大战场中。杜聿明在指挥辽沈战役中肺结核和脊柱炎复发,导致不能正常行走需要人搀扶。 妻子多次劝丈夫解甲归田,回家养伤。在曹秀清看来什么党国大业都比不上丈夫的身体重要,多次对蒋介石夫妇建议: 杜聿明身体需要静养,而不是奔波。但是杜聿明明白自己就是老蒋身边的救火队长,此外杜聿明还受封建愚忠思想的影响,认为士为知己者死是理所应当的。 但随后发生的一件事让杜聿明心灰意冷,就是在回到南京那几天,他看见国统区物价飞涨,商人资本家在买空卖空,大发国难财。 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甚至国民党军官们与不法商贩进行勾结从事军火走私的勾当。 杜聿明每当想着这一幕就感觉心灰意冷,第一次萌生退出军界在家陪老婆孩子的想法,妻子曹秀清也感到高兴。 但是蒋经国在其母60岁大寿时送来3000元美金和老蒋的亲笔信,让杜聿明觉得军人应该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毅然拖着病体不顾妻子的阻拦去了淮海前线。 在临别之际,夫妻双方都不舍地看着地方,好像都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此次一别再难相见。 果然他们夫妻是有心灵感应的,陈官庄一役,杜聿明全军覆灭,杜聿明也被解放军俘虏,国民政府以为杜聿明阵亡。 那段时间曹秀清天天打听丈夫的消息,但她听闻丈夫阵亡的消息后,感觉整个天都要塌了,非常伤心欲绝,每日以泪洗面。 曹秀清在台湾寸步难行,知道丈夫还活着激动不已 杜聿明的长女杜致礼 他们夫妻之间感情很好,他们夫妻共同孕育了三儿三女,杜聿明也没有娶过小妾,这在国民党将领中可不多见! 国民党败退在台湾后,曹秀清只能和杜聿明老母亲、几个孩子依靠那点微薄的抚恤金相依为命。她明白这几位家人是丈夫的牵挂,她只有精心照顾这几位至亲至爱的人,才对得起丈夫杜聿明的在天之灵。 当时曹秀清还不知道丈夫杜聿明没有死,还在人世的消息。此时的杜聿明在功德林中接受改造,在功德林中非常想念自己的妻儿,但不知道自己的妻儿在哪里? 后来是一位来功德林看望自己丈夫的女子告诉杜聿明:你妻儿都在台湾,他们都以为你死了。杜聿明得知这一消息后百感交集,内心非常激动,希望自己好好改造,能早一天出去与妻儿团聚。 而此时的曹秀清一家生活也不如意,蒋家父子对他们爱理不理,不管不顾。当曹秀清的大女婿杨振宁在美国科学界小有成就时,蒋家父子也开始对他们一家进行拉拢,在杜聿明老母亲过生日时,老蒋亲自上门送贺礼。 杜致礼和杨振宁的结婚照 老蒋此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想请曹秀清出面说服杨振宁回国为党国服务,为国民党服务。曹秀清也没有答应也没有谢绝,只是表示一切看女婿自己的意愿,老蒋见曹秀清敬酒不吃吃罚酒,并继续冷落杜家。杜聿明为何要妻子马上离开台湾,与蒋家王朝一刀两断呢? 杜聿明在功德林中听见自己的女婿在1957年获得诺贝尔奖时感到万分的高兴,但是随后一则消息却让杜聿明感到万分的悲痛。 就是老蒋父子断了长子的学费贷款,导致长子因想不开而自杀。他想不到老蒋对他如此的绝情,自己为蒋家王朝奋斗几十年,到头来是这个下场。 晚年的杜聿明夫妇 杜聿明此时是哀莫大于心死,对蒋家王朝彻底死心,于是给妻子写信,托人带去台湾,要妻子离开台湾回大陆来定居生活,再也不想和蒋家父子发生任何联系。 几经转载,杜聿明的信终于来到妻子曹秀清手里,她一眼就看出这是丈夫的笔记,知道丈夫还在人世激动万分,多想马上到丈夫身边,与丈夫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曹秀清为了能与丈夫早日团聚,骗老蒋她要去国外面对面游说女婿杨振宁回国,为党国服务。老蒋很高兴答应她出境的请求,曹秀清就这样来到香港,此时曹秀清对回归内地还是心有疑虑的,多年以来受到蒋家父子对内地反动敌视的宣传,让曹秀清一时间举棋不定。 晚年杜聿明 在香港曹秀清与杨振宁父母见了面,杨振宁父母告诉曹秀清内地一片欣欣向荣之景,对原国民党将领的家属们也是照顾有加,曹秀清越听越有兴趣,越听越感到希望。在杨振宁父母的安排下,曹秀清终于回到内地,回到北京。 在北京功德林中,她终于见到阔别十年之久的丈夫,在看到丈夫的面容时,她以为自己在做梦,有点恍如隔世的感觉。 她轻轻抚摸丈夫的脸颊,丈夫虽然有点清瘦的感觉,但丈夫看她的眼神还是这么温柔,还是那么熟悉的感觉。她非常吃惊丈夫身体疑难杂症全部被解放军治好了,她不由地感叹毛主席和共产党人的胸怀。杜聿明特赦后,与妻子过得平静的晚年生活 杜聿明夫妇与女婿杨振宁 1959年,杜聿明作为第一批被特赦的战犯,出狱后两夫妻喜极而泣,杜聿明看见妻子这几年为一大家人操心不少,从一代美女变成普通的老太太。 觉得自己很是对不起妻子,决心用后半辈子好好补偿一下妻子,当天老杜亲自下厨做了几道妻子喜欢吃的菜。在饭桌上两人多年以后又一次在一起吃饭,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给对方夹菜,看得对方吃。 1959年底,周总理亲自给杜聿明安排工作,任命他为政协的文史专员,杜聿明再一次感觉到毛主席、周恩来和共产党的宽宏大量。为了给曾经的黄埔学生打气,周总理特意请他们吃饭,鼓励杜聿明等人通过写文史材料为新中国做贡献。 杨振宁与岳母 杜聿明等人表示以前的所作所为对不起周总理在黄埔军校时的教导和人民,周总理表示以前是各为其主,各自为不同信仰而战没有谁对谁错。 况且你们都是抗日战争中的英雄,在抗战中打出中国军人的威风和血性,从这一点来看你们有功于国家和人民,身为你们的老师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杜聿明回来给曹秀清一讲,说他非常敬佩共产党人和毛主席、周总理的胸怀,只可惜自己觉悟得太晚。 曹秀清安慰他现在也不晚,尽可能做一些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事情。在曹秀清安慰和鼓励下,杜聿明晚年通过自己所见所闻写了一些有价值的文史资料,为后人进一步了解历史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杜聿明晚年只有女儿和女婿来看自己,好在妻子对自己不离不弃才度过略显孤独的晚年生活。1981年杜聿明因病逝世,临终之前给妻子留下两道遗言: 希望能见儿女们最后一面,和自己百年以后妻子哪里都不要去,不要去台湾,不要去美国,就留在北京,看一看祖国的强大。 杜聿明与溥仪等人 妻子曹秀清告知远在台湾的儿女们; 父亲快不行了,想见下人们。儿女们第一时间从台湾出发,哪知道台湾方面拒不放行。曹秀清再三与他们沟通,没想到他们无动于衷。 结果杜聿明临死之际,没有一个儿女在身边,开追悼会只有杨振宁夫妇从美国赶回来。妻子曹秀清也答应丈夫,杜聿明百年以后,曹秀清哪里也没去,仍生活在大陆。曹秀清最后的晚年生活 1982年6月,她在香港与台湾的三个儿女见面。这是与儿女们分离了二十余个春秋后的第一次聚会,母子相拥,泪水涌流,说不尽离别思念之苦。 儿女们念她年近八旬,邀她到台湾颐养天年,以尽孝心。但她宁愿舍弃天伦之乐,也不愿离开生她育她的祖国,不忘杜聿明的遗言,仍生活在大陆。 曹秀清临逝世时,她还为家乡曹家沟小学赠送了书籍,没有忘记哺育她的家乡土地。 杜聿明夫妻可能没有太多花前月下的浪漫的故事,但是他们患难见真情的故事同样值得后人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