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萧子升曾是毛泽东知己,建党前与毛争吵后分手,后飘摇海外40载

  "你去穿你的长袍马褂去吧!你做你的绅士,我走我的独木桥"——青年毛泽东和挚友萧子升的诀别之语。
  1921年3月,在法国留学一年有余的湖南名士萧子升回到了中国,他是因筹备中法(法国)大学和中比(比利时)大学等事宜,受北大校长蔡元培和李石曾的委托回国的。办完公事后他即回到了家乡湖南。他第一个要见的人,就是他最为亲密的伙伴—毛泽东。
  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原本充满期待的重逢,却成了两人决裂的开始。
  同年 7月,毛泽东和萧子升—这对曾经对理想中的"美好社会"心存向往的挚友,经过4个月 反复争吵后,在令人惋惜的情景中离别了,此生不复相见。
  萧子升一、初次相识,以文会友
  萧子升和毛泽东的友谊,是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开始的。
  1913年,20岁的毛泽东考进了不收学费的湖南省立第四师范,此时19岁的萧子升已经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了三年书了。
  1914年,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并入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毛泽东和萧子升成为了校友。
  据萧子升后来回忆,说自己那时一门心思放在学业上,不怎么愿意和低年级的同学来往,两人之间的相识,可以说是以文会友。
  钱枫扮演的萧子升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有个惯例,每周都要挑出几篇学生写的优秀作文,将之陈列在一个空的教室里供同学们学习。毛泽东英语、数学成绩都不太好,但作文写得十分出色。因此,他的作文经常会作为优秀作文陈列出来,同时经常出现在这里的还有萧子升的作文。于是,毛泽东经常能读到萧子升的文章,对他的才华很是敬仰,后来他直接跑去找萧子升,询问是否能看看他之前所写的文章。
  看到有人如此欣赏自己的文章,萧子升感到这是一位志同道合的好友,就很高兴地把自己往期所作的文章都拿出来给毛泽东看,还经常与他一起探讨历史和当前局势。二、志同道合,成为挚友
  真正让二人友情升温的,是在1915年秋。
  当时袁世凯意图恢复帝制,引起了梁启超的讨伐,毛泽东在湖南省立一师与老师徐特立、杨昌济等人发起了反袁运动。为扩大影响力,毛泽东编了一份反袁小册子,约请萧子升为这本小册子题写书名。
  袁世凯
  那时萧子升刚从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并在徐特立的推荐下到长沙楚怡学校任教,此时他也正为袁世凯的倒施逆行大为愤慨。
  接到毛泽东的邀请后,萧子升视欣然命笔,并将毛泽东视为同志。从此二人书信来往,共同探讨人生的理想、信念以及救国救亡之道等诸方面问题。从1915年6月到1916年7月的一年时间里,毛泽东给萧子升写了11封信,更是创下了一个月写3封信的"记录"。
  信中,毛泽东一般称呼比自己小一岁的萧子升为学长。
  毛泽东写给萧子升的信(来源于中央档案馆网站)
  1917年夏天,萧子升请毛泽东在他的学习笔记本上题写激励词,毛泽东没有怠慢,经认真总结,写下了330字的经验:"……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而成学。高以下基,洪由纤起,在乎人之求之而已……"
  在这样的交往中,二人感情日深,彼此之间已成为无话不谈的亲密挚友。
  1917年,毛泽东从《民报》上看到一则消息,说有两个中学生徒步旅游全国,一直走到邻近西藏的打箭炉(今康定)。毛泽东决定以"游学"方式进行效仿,从社会的最底层来看社会,来看人情世态,必定能够看到许多平日看不到的东西。
  他想到了挚友萧子升,决定约他一起去。
  就这样,1917年的暑假,二十三四岁的毛和萧开始了他们的"游学"生活。所谓游学,又可以叫作"打秋风",旧时有穷苦的读书人或失业塾师,到处给大户商号送对联或恭维话,作游学先生,以解饥困。
  于是毛和萧身上一分钱不带,开始了他们的长途旅行,一路就靠乞讨解决吃和住的问题。
  影视剧中的毛泽东和萧子升在游学路上
  萧子升做惯了公子哥,放不下架子,向人问路,都要先整整衣服,干咳两声,然后开腔;讨饭还只愿进大户人家。毛泽东却态度谦和,谈话亲切,愿意进小户人家,尤其热心于访贫问苦,同什么人都谈得来。这次"游学",他们漫游了宁乡、安化、益阳、沅江等5个县,行程900多公里,一路了解农民和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以及社会风俗人情,使二人获得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他们在旅途中写的"游学"笔记,被第一师范的同学好友争相传阅,称赞他们是"身无半文,心忧天下"。这8个字,后来就一直成为朋友们对毛泽东的一种亲昵的赞誉。
  这一段旅程也成了两个人共同的美好记忆。三、成立社团,矛盾初显
  灵魂的交流,思想的碰撞,让两个热血青年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建立一个属于进步青年的组织。
  对于组织的名字,萧子升取名"新民会",源于《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而毛泽东取名"新学会"。
  后来两人商量综合一起,就成了"新民学会"。1918年秋,新民学会正式成立,当时萧子升在团体中影响力比毛泽东大,所以萧子升被选为总干事,毛泽东为干事。
  新民学会的成立,可以说是毛泽东和萧子升两个热血青年把救过救民的理想付诸行动的尝试,但也正是有了新民学会,有了会员间的广泛交流,二人之间关于革命路线之争也日益明朗。
  之所以二人对革命路线的看法不同,关键还是受成长环境的制约。
  萧子升的父亲萧岳英是湘乡有名的教书先生,在省里也小有名气。萧岳英留过洋,人很开明,还有人喊他假洋鬼子。受家庭环境影响,萧子升成长比较顺利,没吃过什么苦,也没有真正看到当时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其主张温和的改革,比较倾向于改良派,和康有为、梁启超类似。
  而毛泽东出身于一个贫农家庭,尽管他的父亲通过努力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贫穷的生活,但年少时期挨饿、干农活的记忆一直深深烙印在毛泽东的心中。毛泽东对底层人民受苦受难现状的了解和背后深层次的原因,看得比萧子升更加深刻。
  不过此时无论萧子升,还是毛泽东,都尚未形成明确的革命路线思想,所以虽然偶有纷争,但并未导致二人分道扬镳。
  第4排右起第2人为毛泽东
  新民学会成立的第二年即1919年,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法国缺少劳动力,北大校长蔡元培发起了一个赴法勤工俭学的项目。新民学会很多会员想要参加这个项目。于是,毛泽东、萧子升和蔡和森三人一起踏上了北上的列车,来到了北大校园。
  蔡元培成立了华法教育会,并任会长,李石曾任副会长。他们看中了萧子升的才华,要萧子升做华法教育会的秘书。萧子升做了秘书后,和毛泽东、蔡和森一起组织了五百多个学生去法国。萧子升、蔡和森也在其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赴法国勤工俭学团体因为革命理念不同,慢慢形成了两派。
  一派以蔡和森为首,蔡和森受苏联革命影响,希望中国向苏联一样,他认为中国必须要组织共产党、实行无产阶级专政,要进行暴力的革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一派以萧子升为首,萧子升认为,不能通过暴力的方式改变社会,而要通过教育的手段一点一滴的改造社会,进行"温和的革命"。
  湖南新民学会会员赴法留学成员在法国合影,前为萧子升,右一为向警予
  蔡和森和萧子升争论了许久,谁也说服不了谁,因此他们决定写信给毛泽东,都希望毛泽东能够支持自己的观点。于是1920年7月,蔡和森给毛泽东写了一封长达2700字的信,希望毛泽东能支持自己的主张。三、理念不同,分道扬镳
  就在蔡和森和萧子升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毛泽东进入了北大图书馆担任图书管理员。在这里,他认识了很多革命的先驱人物,比如胡适、李大钊。受他们的影响,毛泽东开始了解"民主、科学"等新文化、新思想。
  没过多久,十月革命的浪潮席卷中国,李大钊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毛泽东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19年积极参与了五四运动。
  后来,毛泽东回到湖南创办了进步报刊《湘江评论》,宣传革命思想。
  后来皖系军阀张敬尧率领北洋军进入湖南,该人作恶多端,封禁了毛泽东的《湘江评论》。曾秉持"温情革命"的毛泽东,想通过写文章来"呼吁呼吁",于是主持"平民通讯社"专门报道"驱张活动",并赴京请愿。
  可现实狠狠的教育了他!
  军阀张敬尧垮台了,但和他没有一毛钱关系,而是吴佩孚和冯玉祥军阀之间的派系矛盾。毛泽东认识到,"温情革命"、"呼吁革命"的路走不通。
  1920年12月1日,思想方面发生了极大转变的毛泽东在给蔡和森、萧子升的回信中写道:"历史上凡是专制主义者,或帝国主义者,或军阀主义者,非等到人家来推倒,决没有自己肯收场的" ,"我对于绝对的自由主义,无政府的主义,以及德谟克拉西主义,依我现在的看法,都只认为于理论上说得好听,事实上是做不到的" 。
  而对于萧子升的通过教育的方式改造社会,毛泽东也提出了自己的质疑:"教育要有钱,有人,还要有机关。但是现在的世界,钱掌握在资本家手里,主持教育的也是资本家。总而言之,现在的教育是资本主义的教育!"
  这一封信的内容,意味着毛泽东已经站在了好友蔡和森"暴力革命"的一方,也站在了好友萧子升"温良革命"的对立面。
  自此,毛泽东与萧子升的内心越走越远。
  1921年3月,萧子升离开法国,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等待他的,则是一场激烈的争吵。
  新年刚过,新民学会要召开会员大会,因为萧子升这位总干事从法国回来了,大部分在家的会员都参加了这次大会。
  时值残冬,天气阴冷,飘着洋洋洒洒的雪,会场的气氛也有些阴沉。这种阴沉的感觉多半来自萧子升。他发现,一年多不见,他与这些会员似乎有些陌生,一方面来自他的穿着,他穿着新式的洋服,梳着溜光的头发,另一方面来自思想。
  毛泽东在大会上侃侃而谈:"留法诸会友有人主张不叫‘改造’世界,而称为‘改良’,叫‘促社会进化’,我认为,改良是补缀方法,应主张大规模改造中国与世界,用激烈的共产主义方法,即所谓‘劳农专政’。子升带来的和森的信中对此主张极为倡导,我亦坚决赞同。 "
  萧子升说:"像你们所推崇的刘邦、项羽式的革命,在耶稣看来就像是两个小孩为了一只苹果而打斗一样。 "
  毛泽东说:"你当你的绅士,我走我的独木桥。 "
  一如当初与蔡和森争吵,萧子升和毛泽东两人也就此发生了激烈争吵,甚至有人后来回忆说"毛泽东在辩论中动了肝火,指着萧子升说:‘你去穿你的长袍马褂去吧!’"
  就是此后不久,身为华法教育会秘书的萧子升提出,赴法的勤工俭学生队伍已嫌臃肿,毛泽东不必赴法。毛泽东残存的留学念头,也被这位曾经的好友打消了。
  毛泽东和萧子升就这样慢慢疏远了。
  随后就在7月份的那辆前往上海的轮船上,二人再次争吵,毛泽东说要改造中国,仅靠办书店、办教育是不行的。但萧子升仍然坚持自己的说法,不希望牺牲,只希望通过文化和教育的逐步改良,来获得后代的幸福。毛泽东不得不讥讽他:"你这种理想,1000年也不可能实现",而萧则回答,他愿意等1000年。
  据萧子升回忆:"那是最后一个夜晚,我们同床而睡,一直谈到黎明,毛泽东一直劝说我加入共产党,他说,如果我们全力以赴,不要一千年,只要30年至40年的时间,共产党就能够改变中国。"
  萧子升不相信,于是中途在武汉下了船,返回法国,毛泽东则只身前往上海。
  自此,这两位湖南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主要组织者,就这样分手了。
  与毛泽东分道扬镳,萧子升的心中是郁闷的。他忘不了1917年的暑假,两个初生牛犊不带分文,徒步行乞,绕行洞庭八百里时所遇到的困难和趣事:当他们走投无路,投宿在那位古怪的刘秀才家中的时候,不知是润之的口才还是子升的书法打动了那个惜才之士,他慷慨地施以饭食,临别还拿出四十铜圆相赠。那是他们友谊的见证,也是他们两个少年英才共同创造的第一笔财富。
  1919年,他们一同走出湖南,远赴北京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他们的才干和能力,令蔡元培、李石曾等"大人物"不得不刮目相看。正是由于他们二人和蔡和森的共同努力,才使得中国大地上掀起了留法勤工俭学的高潮。
  1920年、1922年,邓小平和周恩来先后赴法勤工俭学
  如今,他们却连共同的话题都没有了。
  去上海的毛泽东,在7月23日参加了中共一大。
  去法国的萧子升,于1924年学成回国,并受国民党元老李石曾的影响加入了国民党。四、或许从未忘记彼此,但终于渐行渐远
  尽管毛泽东、萧子升二人党派不同,但偶尔也会有书信往来,1926年,二人再次因主义之争彻底中断往来。
  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积极展开革命斗争,而萧子升陆续出任了国民党北平市党务指导委员、《民报》总编辑、中法大学教授、国立北京大学委员兼农学院院长、华北大学校长及国民政府农矿部次长、国立历史博物馆馆长等职,都是高官厚禄、名噪一时。
  1930年, 杨开慧在长沙被国民党逮捕,身为国民政府要员的萧子升还曾多方营救,但遗憾的是,杨开慧身为毛泽东夫人,是国民党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最终没能成功。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感到了华北难以固守,打算将故宫博物馆南迁至南京。这时候,爆发了被传得沸沸扬扬的文物倒卖案,萧子升作为故宫博物院长,被牵涉在其中。
  萧子升快要绝望了。
  1932年,对萧有知遇之恩的李石曾(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后来长期参与文化事业,是故宫博物馆、私立南通大学的创建者之一)在法国办了个中国国际图书馆,就请萧子升去法国当馆长。
  1936年,毛主席在延安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不无遗憾地说:"萧瑜(即萧子升)盗卖了博物院里一些最珍贵的文物,于一九三四年卷款潜逃。"
  1951年,中国国际图书馆搬到了南美洲乌拉圭,萧子升也跟着去了。
  毛泽东也从未曾忘记这个曾经的老友。建国后,他要求重审当年的"故宫盗宝案",从而为萧子升查明了冤屈。
  1955年,新中国已经成立6年多了,毛泽东通过当初新民学会的会员给老朋友萧子升写信,请他回新中国工作,却被断然拒绝。
  再后来,有一次新中国派出一个文艺代表团到乌拉圭访问演出,团长正好是湖南人,当时这位湖南人是否收到主席的指令已无史可考,但这位湖南人曾通过华侨组织,想要见萧子升一面,亦被拒绝。
  1972年,萧子升听说美国总统尼克松即将访问中国的消息,他感到坐立不安,并亲自致函给乌拉圭总统和联合国的有关官员,请求他们不要支持中国大陆政府,而只支持台湾国民政府。1973年,已经年过八十的萧子升竟然在乌拉圭组建了一个青年组织反对中国,表现了他对蒋介石的死忠决心。
  萧子升或许没能忘记毛泽东这个老朋友,却因为理想信念的不同,以及所处党派的不同,而彻底的决裂了。
  1976年9月,毛泽东与世长辞。2个月后,萧子升亦在乌拉圭病逝,从1932年起,飘摇海外44年的萧子升,人生就这么结束了。后记
  毛泽东和萧子升,这对曾经的挚友,从1914年相识,到1921年分道扬镳,7年时间,他们是亲密无间的同学、同志,却终因革命思想路线的不同而渐行渐远;从1921年分手,到1976年先后辞世,55年时间,他们共同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壮大,谁的路线正确自不必多言。
  萧子升和毛泽东、蔡和森并称为"一师三杰",和毛泽东相比,他缺少的当然不是才华,而是对贫苦百姓的感同身受,是把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主人翁意识,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霸气,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不知道晚年的萧子升,是否曾经为1921年7月那次争吵而深感遗憾。参考资料:
  《赤光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实》(河北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我和毛泽东的一段曲折经历》(昆仑出版社,1989年出版)
  中央档案馆网部分资料。
  我是@环球历史猫,讲述历史,过好当下,欢迎大家关注交流。

得知毛岸英牺牲的真相后,刘思齐痛不欲生,毛主席默默守护10年刘思齐嫁给毛岸英,可以说是嫁给了幸福。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太短暂。作为伟人的儿媳,新婚丧夫,尚在青春年华的刘思齐的余生该如何度过呢?毛岸英和刘思齐金童玉女,新婚燕尔1949年10月4用兵棋推演粟裕对决胡琏失利的南麻战役粟裕在南麻战役与胡琏整编第11师交手,为什么不能全歼胡琏整编第11师,通过兵棋推演看看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战神难道不神了吗?一战役背景解放战争第一年,(1946年7月至1947年6长津湖战役杨根思抱炸药包与敌军同归于尽,美军呆滞许久在抗美援朝中,美军迎来了他们的噩梦长津湖战役,即便是武器装备精良的美军,在中国志愿军们面前瞬间失去了杀伤力,战斗英雄杨根思的最后一击,为何美军会如此惧怕志愿军?志愿军又是如何击溃美谁是最可爱的人?这就是答案19502021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今天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1周年纪念日对这场有着深远意义的立国之战创作者们在影视表达中大展拳脚值此重要时刻重温这些抗美援朝题材的影视作品刘伯温遗言此人不死,不要跟朱元璋说实话,先把这筐死鱼送过去刘伯温这个人大家都很熟悉,他是朱元璋的开国功臣,号称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他生前的各种传说,终归随着他的去世烟消云散了,可是他死前的遗言却留下了一些谜团。一方面,他给朱元璋送去了世人只知和珅贪,无人识得乾隆局鱼羊史记。看新鲜的历史撰文风林秀编辑吃硬盘吧插画发达蚊嗨,大家好,我是和珅。没错,就是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经常调侃纪晓岚的和珅也是宰相刘罗锅里智斗刘墉的那个和珅。先说说我的官职吧。乾隆没完没了的内乱,不死不休的兄弟865孝武帝刘骏对刘宋最重要的改变,是其通过自己上位的经历,以及刘义宣的叛乱,对刘氏皇族再不像之前他父祖辈那么信任,开始大幅度限制和削弱诸侯王的权力,设置专门的职位,监督诸侯王,同时一改和珅一生身世谜团穷困少年话说乾隆年间,有一位位高权重,一手遮天,贪赃枉法,无法无天的大贪官。没错,他就是家喻户晓有着奇迹般的发迹过程深得乾隆皇帝宠爱的军机大臣兼户部尚书和珅。和珅是满人,他并不姓和,而是姓毛泽东回乡,五弟在见面名单里被划掉,主席我弟弟能害我不成1959年6月25日,伟大领袖毛主席,终于回到了他的故乡韶山。此时,他已经在外漂泊了32年。在外漂泊的这数十年光阴里,毛主席无时无刻不想回到故乡,回到二老的身旁尽孝。但眼看国家遭受细说唐朝(37)高宗李治的第一次危机李治终于当上了皇帝,在长孙无忌和禇遂良等一干名臣的辅佐下,前几年干得也是有模有样,颇有他老爹贞观时期的政风。李治当太子时的太子妃王氏,也顺理成章地立为皇后。王皇唐朝由盛转衰的导火索是什么为什么说王朝覆灭是注定的详细讲解唐朝,上承隋朝下启五代十国,是中国第五个大一统王朝,在享国祚289年后到了终点。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从长安到洛阳,从北庭到临邑,盛唐气象从泱
东北的扶余人到底去了哪里?日韩争相认祖,扶余人成了香饽饽在中国古代,东北的白山黑水间曾经活跃着一个强大的民族,这个族群历史上称作扶余人,如今的吉林省扶余市名字便是由这段历史延续出来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个北方强大的族群却意外地消失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周恩来问谁来指挥?贺龙统一归彭德怀指挥跟上!不要掉队,准备与中央红军会师!1936年8月3日,中央军委向全体指战员宣传了三大方面军即将大会合的消息,红一方面军已在部署迎接红二四方面军的准备。这一鼓舞人心的消息很快就沸腾FENG说丰台史话(69)丨京西南的创新发展最早的一区三园之一(下)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丰台区融媒体中心与丰台区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共同推出有声栏目丰台史话,为您讲述发生在丰台的红色故事丰台史话京西南的创新发展本期丰台史话我们来讲述京西南的创新发中将王尚荣爱上女兵黄克,写信求爱不成,贺帅亲自出面促成姻缘一见钟情也许就是上天给的一场缘分。一提到开国将军,我们脑海中总是会浮现一个驰骋沙场,冲锋陷阵的英雄形象。他们不惧危险,出入生死,为我们带来安居乐业的生活。我们不禁会想,这样一个铮铮乾隆皇帝为什么耗时13年才编成四库全书?它是如何保存下来?乾隆年间,有一天,安徽的学政朱筠向乾隆上奏,他请示对永乐大典重新进行整理,搜集更多的图书文献。事实上,乾隆很支持这件事,随后他便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书籍,鼓励普通老百姓把家中藏书贡宋朝何时开始重文轻武宋太宗画像这两年,宋朝题材的影视剧扎堆上播,大宋文学天团仁宗与曹后的政治智慧,一度为大家津津乐道。但如果把目光聚焦在宋朝的对外关系上,会发现,这个王朝的确有些内强外弱,打仗屡战屡败打了9年多的老山战役,我军调集八大军区参战,双方战况如何?1984年4月28日,为了维护边防稳定和震慑越南当局的企图,继1979年对越大规模自卫反击之后,我解放军再次集结优势武装,对老山及其附近的众多中越边境要地展开正式的收复和防御之战,北大少年,与国同行今天是新中国成立72周年的日子游目八荒,河清海晏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抚今追昔,斗转星移曾经满目疮痍,如今安居乐业曾经的北大少年们见证并推动了新中国的成长腾飞如今他们已满头华发一个美丽的传说据传有位新科状元,身材秀气,貌似潘安,被皇上相中,欲收为驸马。但状元已婚,家中娘子漂亮非凡,贤惠孝顺,于心不忍。就通过大太监告知皇上,皇上生疑,就派贴身太监御林军数人急速将状元娘子不识字的放羊老头,53岁当上刑侦专家,只因有一独门绝技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以通过侦察勘探推理构思就能破案入神的神探,他们的故事一直流传到了今天,依然为人们所传颂,有的还被改编成了电视剧,出现在了电视的屏幕上,例如神探狄仁杰大宋提刑官和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留下5个负面影响,为靖康之耻埋下了伏笔北宋时期有两次比较著名的改革,一次是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还有一次是王安石主持的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从一定程度上吸取了庆历新政的失败经验,所以对北宋王朝的改革更加彻底。王安石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