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历史上的寇准包拯赵德芳是否同殿称臣?有什么历史依据?

  【坚持原创,杜绝抄袭,欢迎关注,为您解惑】
  寇准和包拯同是北宋名臣,但他们并未同殿称臣,赵德芳其事迹大多为小说演义杜撰,再加上他早逝,也没和前两人同殿为臣过。
  先说寇准,准确的名字应该是寇準。他的官场生涯经历了宋太宗、真宗和仁宗三朝,太宗朝进士及第,才二十岁,他刚正不阿,直言敢谏,甚得太宗看重,三十二岁那年,升参知政事,就相当于是副宰相。真正让寇準扬名的是在宋真宗时期,在他四十四岁那年,他出任同平章事,就是宋朝宰相。那一年,大辽南侵犯宋,来势汹汹,直逼汴梁。朝野上下一片迁都的呼声,宋真宗也准备南迁,这时的寇準力排众议,反对迁都,进谏皇帝亲征。经寇準力谏,真宗依谏亲自到澶州督战,宋军军心大振,打退了辽军的侵犯,最终双方议和,签下"澶渊之盟"。"澶渊之盟"为宋辽两国带来百年和平,为仁宗朝的盛世打造了一个发展的环境和基础,寇準也因此名留千古。但在北宋士大夫党争异常激烈的朝廷,寇準不断遭受排挤,曾两度罢相,最后被数度贬谪至当今广东湛江雷州,仁宗继位后不久他就在雷州病逝了,至终没能北归。仁宗曾为他追赠,复封莱国公。因此,寇準最主要的官场生涯是在太宗、真宗两朝。
  "开封有个包青天",包拯的大名如雷贯耳,千百年来其铁面无私的形象深入人心,小说演义也对他多有推崇。但历史上的包拯并没有演义那么传奇和神话,包拯是宋仁宗朝第五年的进士,二十九岁才及第。包拯对双亲至孝,为了侍奉年迈的双亲,辞官回家,等到他的父母双亡,他守孝期满,才又复出做官,那时他已经三十八九岁了。刚开始是在地方为官,出任过多地知县,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在端州,造就了他铁面无私的官场声名。小说演义中说他担任的开封府府尹,实际上他在开封府任职只有一年多还没到两年的时间,但他在任期间,改革了不少弊政,其中就包括告状者可直接持状纸至公堂见官,演义中改为击鼓鸣冤。包拯在仁宗朝是出了名的直言敢谏,在他出任言官御史中丞中,曾多次顶撞仁宗,但每一次仁宗虽然很生气,但最终都是依他之言采纳。所以,包拯之所以能有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美名,很大程度上是仁宗成就的,也可以说是宋朝刑不上大夫,对文人宽厚的国策成就的,换作别的朝代,包拯估计很难在朝堂中生存。六十三岁他才迁升枢密副使,枢密使是掌管军政的,大体的权力就是副宰相级别,演义中写他曾任宰相其实不大准确,第二年他就逝世了。因此包拯的官场生涯只在仁宗一朝,也就是说,寇準在包拯中进士前已经去世了,他们两不在同朝,也就没有同殿为臣的可能了。
  赵德芳的形象在文学作品当中出现较多,一般都是众人口中的八贤王。但这个人物在历史上,真正的事迹较少,他是宋太祖的第四子,本来可以说是有机会做皇帝的,但继位的却是凭借"金匮之盟"上位的他的叔叔宋太宗,因此,他在太宗一朝的地位甚是尴尬,在太宗继位仅仅六年之后,年仅二十三岁的他就去世了,历史上甚至有被太宗做掉的说法。不过天道循环,该是他的还是他的,靖康之变,太宗一脉除了高宗赵构其他尽皆被金兵俘虏北去,而赵构虽然继承帝位,保了半壁江山,但却因为早年被金兵的追击吓坏了身体,年幼的太子也早夭,自此一直无后,为了祖宗江山得以传承,只能在太祖一脉中寻找继位之君,过继到他的名下,赵德芳的六世孙赵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成为太子,并最终继位是为宋孝宗,这样皇位又回到了赵德芳的后裔之中。总体来说,赵德芳的事迹大多属于杜撰的,他也只是在太宗一朝为臣,时间不久,他逝世的时候,寇準也还没为官,故此他跟寇準有过同朝,但却没有同殿为官过。寇準主要的官场生涯是在太宗和真宗两朝,而包拯进士及第的时候,寇準也已经去世多年了,因此这三个人物虽是同为北宋时期的,但却没有同殿为臣过。至于文学创作中,说他们三人同朝为官,也是纯属杜撰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是羽菱君,个人观点,为你解惑,不正之处,敬请指出,洗耳恭听,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如今的古装剧中,经常在关于宋朝的剧目中,看到寇准、包拯、赵德芳等北宋名臣和王公同台演出,八贤王赵德芳"上打昏君、下打奸臣",帮助包拯办案,与寇准一起主持正义,拯救杨家将于危难之间,成为了那个时代正义的象征。然而在历史上,无论赵德芳与寇准,还是与包拯,都是没有过丝毫交集的,他们合力锄奸的故事,不过是老百姓的一厢情愿罢了。
  简单的说,赵德芳、寇准、包拯三人几乎是生活在三个不同时代的人,赵德芳是太祖、太宗时代的皇子、皇侄,寇准是太宗、真宗时代的名臣,包拯则是仁宗时期的名臣。
  就年代上来说,赵德芳生于959年,即赵匡胤称帝的前一年,逝于981年,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寇准生于961年,即赵匡胤建立宋朝第二年,逝于1023年,宋仁宗天圣元年;包拯则生于999年,即宋真宗咸平二年,逝于1062年,宋仁宗嘉祐七年。
  从三人的生死之期可看出,赵德芳去世时,寇准才20岁,从履历上看,他考上进士刚刚一年,所以,二人绝无同殿称臣的可能。而寇准去世之时,包拯24岁,4年后才中进士,步入仕途,寇准与包拯更没有政治上交集的可能。因此,赵德芳、寇准、包拯三人,是不可能同殿称臣的。
  不过,尽管他们三人在政治上没有来往,未共同处理过政治大事,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都对北宋的政治产生过较大影响,曾经参与过许多政治大事,甚至左右过朝局国运。
  赵德芳是赵匡胤最小的儿子,虽然赵匡胤将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光义,但按照赵匡胤母后杜太后去世前所立"金匮之盟"的安排,他也是将来继承皇位的人选之一,但由于宋太宗赵光义不想传侄,想要传位于自己的儿子,所以,通过一系列的手段,致使赵匡胤的两个儿子"德昭不得其死,德芳相继夭绝",赵德昭、赵德芳兄弟几乎是被谋害而逝,其结局十分悲惨,赵德芳最终并没能成为小说中的"八贤王"。
  在历史上,寇准曾在宋真宗时期出任宰相,当辽国入侵北宋时,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在澶州与辽军进行了殊死战斗,最后打个平手,挫败了辽国继续南侵的图谋,保住了北宋江山,寇准因此成为了力挽狂澜、改变历史的名相。
  作为宋仁宗时期的名臣,包拯为人刚正,铁面无私,他曾任开封知府。当时,打官司有一个规矩,老百姓不得直接到衙门递交状子,要由衙役转呈。老百姓为了让知府早些受理自己的案子,不得不上下打点往往赢了官司,输了钱财,得不偿失。
  包拯任开封知府后,一改陋习,使百姓能够直接在自己面前递交状子,且一文不取,既减少了老百姓的开支,又准确把握了案情,更缩短了审理周期。开封百姓非常感激,纷纷感叹:"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意思是打官司无钱疏通也不要紧,有包大人呢!而且,包拯立朝刚毅,皇亲国戚都怕他,因此闻名后世。
  历史上,赵德芳、寇准、包拯并没有同殿称臣。
  赵德芳:赵匡胤第四子,生于959年,去世去981年3月,年仅23岁。
  寇准:生于961年,980年中进士,授大理评事及知巴东、成安二县。去世去1023年10月。
  包拯:生于999年,1027年中进士,去世于1062年7月。
  三人之间没有交集。 赵德芳
  赵德芳出生于959年,是赵匡胤的第四子,这一年,后周世宗柴荣去世,第二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皇帝,而一岁的赵德芳成了皇子。
  976年,赵德芳十八岁,赵匡胤正式授其官职,结果到了冬天,赵匡胤在和赵光义喝酒后去世,宋皇后让心腹太监去召赵德芳进宫,欲扶其上位,结果太监却请来了赵光义。
  赵光义继位后,并没有为难赵德芳,依旧授其官职至检校太尉,到了981年,年仅23岁的赵德芳因病去世。寇准
  寇准生于961年,陕西人,980年考中进士,开始了做官生涯,寇准为人刚正不阿、敢于直谏,深得赵光义的喜欢,官至参知政事。宋真宗继位后,拜寇准为宰相,寇准是少有的主战派,1004年,辽朝大举南侵,大部分官员包括宋真宗想要南迁,寇准力排众议,带领宋军攻打辽军,节节胜利,宋真宗却主张议和,最终宋辽签订"檀渊之盟"。
  之后君臣见疑,遭人离间,寇准被贬为陕州知州,后来虽然重新启用,但刘皇后和寇准不睦,再次遭到打压,最后将其贬为雷州司户参军。
  1023年,寇准在雷州司户参军任上去世。包拯
  包拯生于999年,合肥人,1027年,包拯考中进士,被授大理评事,但父母不肯放他外出,包拯遂在家照顾父母,直到双亲离世,守孝期满,1037年,包拯才正式进入仕途。
  包拯为官清廉,铁面无私,不惧权贵,敢于直言,先后差枢密副使、三司史。
  在权知开封府任上,包拯敢于替百姓申冤,皇亲国戚都要怕他几分,固百姓称他为"包青天"、"包公"。
  1062年,包拯去世,追赠礼部尚书。
  寇准(961~1023),太宗朝任副相,真宗朝任宰相。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寇准一生胸怀大志,却屡进屡退。他为官清正廉明,政绩卓著。性情豪爽,喜爱歌舞,有"寇莱公,拓枝颠"之称。( 仕途的起起伏伏,人世的沧桑变化,都随着朝代的更迭而消逝。唯有一生忠肝义胆的""寇大人"在宋代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且异常浓重的一笔。)
  铁面无私包青天。本名包拯,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出生于庐州(今安徽合肥)的一个官僚家庭中。在包拯的为官经历中,(宋仁宗)。宋皇佑五年(1060),包拯出任三司使和枢密副使。这是包拯一生中做过的最高官职,相当于副宰相的职位。然而,此时的包拯已经年逾六旬,身体状况也日渐不佳。几年后,包拯死在任上,终年64岁。此后数年,包拯的清名远播四方,誉为:"铁面无私包青天""的一位清正廉明的好官。
  历史上的寇准、包拯、赵德芳并没有同殿称过臣,甚至没有交集过。 憋屈皇子赵德芳
  赵德芳【959-981】,是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第四子,十七岁出阁,授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就在他开始出任官职的那一年,开宝九年【976】,他的父亲赵匡胤神秘死亡,叔叔赵光义即位。
  由皇子变皇侄的赵德芳被叔叔接连加官,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加检校太尉。
  太平兴国四年【979】,赵光义伐北汉,德芳的哥哥德昭参战。太原之战失利,赵光义差点失踪,群臣都以为找不到他了,就有人谋立德昭,德昭拒绝了,去找寻皇帝,赵光义听说后很生气,迟迟不愿意论功行赏,德昭就去为诸将请功,赵炅那个怂货大怒,训斥德昭:等你做皇帝了再论功行赏吧!德昭气性很大,回去后就自杀了。
  二哥的死对德芳影响很大,知道自己作为先帝之子,在叔叔心中就是一根刺,如今哥哥死了,就要轮到自己,因此,惊惧交加,日日抑郁,没多久就憋屈死了,年仅23岁。大宋魏征寇老西
  寇准【961-1023】是陕西人,就在赵德芳死前的一年【980】中了进士,很被赵光义赏识,曾夸他是魏征。32岁就拜枢密副使,升参知政事。真宗时期,在毕士安的推荐下,二人同日拜相。
  景德元年【1004】辽国侵犯,局势危急,寇准力谏并督促真宗亲征,终于击败契丹,以胜求和,签订澶渊之盟。事后被王钦若以孤注一掷让皇帝亲临险地为由进谗陷害,被贬陕州。之后复起,又得罪掌权的刘皇后,再次罢相被贬,病死雷州,年62岁。龙图待制阎罗包
  包拯【999-1062】是庐州人,天圣五年【1027】进士,因为父母年迈就辞官回家奉养父母,父母辞世守孝后,景祐四年【1037】才出任官职,比较知名的官职就是权知开封府、知谏院、三司使、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人称包弹、包待制、包龙图。
  嘉佑七年【1062】去世,年64岁。
  小结
  这三位北宋名人在演义小说中是经常出现的,龙图公案、三侠五义、小五义、七侠五义、杨家将、呼家将、呼杨合兵等等等,小时候看的这些演义小说哪个少得了这正义的代表铁三角。
  八贤王赵德芳上打天子下打臣,威风八面的为杨家呼家主持公道,是开封府包青天的强大后盾,寇老西和天波杨府那关系是耿耿的,和八贤王更是莫逆之交,为国为民呕心沥血。
  但是,这些只是民间美好的想象而已,历史中的几位都没有强大到演义里的地步。这些演义故事的流行,其实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之下的百姓对明君、清官、好官的期盼,对大同社会的向往。
  请多多关注猴格,欢迎赐评!
  虽然都是野史里红得发紫,且经常一道并肩战斗的北宋名人,但放在真实历史上,这几位北宋"红人",真没在一起呆过。
  首先可以瞧瞧,其中一位在北宋野史里,"霸屏"时间极久的角色:赵德芳。身为宋太祖赵匡胤的宝贝儿子,野史里的赵德芳,有着"八贤王"的光环。 宋初年代背景的"杨家将"故事里,就常见他手持八面金锏为杨家将鸣冤,到了宋仁宗年代背景的"包青天"故事,乃至江湖上杀得血雨腥风的"白眉大侠"故事里,更见他雄赳赳气昂昂站出来,力挺包青天为民做主。甚至到了宋徽宗年代背景的"小八义"故事里,照样有这老当益壮的"八贤王",逮住高俅蔡京斗的你死我活。堪称"霸屏"宋朝一百多年。
  不过放在真实历史上,这位身子骨无比硬朗,疑似百岁高寿的"八贤王",历史上却是英年早逝:父亲宋太祖去世后,他被叔叔宋太宗加封为兴元尹,一直做到检校太尉,却在公元981年,年仅二十三岁就英年早逝。 生前从没拿过八面金锏,更没做过"八贤王",去世后才被加封为"楚王"。
  而他去世的981年,大名鼎鼎的"包青天"包拯,根本没有出生,要到999年时才呱呱坠地。至于寇准呢?已经是20岁的青春年华,不过那时他刚刚考取进士,还在巴东担任知县,后来又将去成安做知县。直到989年左右,寇准才会到汴京城为官,并逐渐崭露头角。虽说寇准与赵德芳,确实曾生活在一个时代,但也不曾同殿称臣。 那么寇准与包拯呢?
  当寇准在1004年,在澶州城上演他辉煌一幕时,那年的包拯,也不过是个五岁的小朋友。这以后寇准历经浮沉,多次遭到陷害。最终在1023年客死雷州,此时24岁的包拯,还在为金榜题名伏案苦读。直到1027年才科场登第,又为了照顾父母辞官,十年后,才以38岁的年纪步入仕途。而那时,野史里曾极力栽培他的"八贤王"赵德芳,已经去世了五十六年。野史里曾和他同朝斗奸臣的寇准,也已去世了十四年。 把这三个毫无关系的人物,糅合进野史里精彩纷呈的故事中,中国古代的"文艺工作者",着实非常有才。这样的"有才",说到底,还是寄托了古代的草民百姓,渴望公平正义的简单愿望。
  参考资料:《宋史》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岐王赵德芳、宰相寇准、副相包拯根本不可能同殿称臣的,因为他们分别是50后、60后、90后,当然是一千年前的50后、60后、90后。赵德芳薨逝前一年,寇准才考中进士。赵德芳薨逝十九后,包拯才出生。包拯在寇准去世五年后才中进士。现在福垊就跟您讲讲详细讲讲历史依据。
  50后的八贤王赵德芳
  宋太祖赵匡胤有6女4子,赵德芳是赵匡胤最小的儿子,民间传说都称呼他为八贤王,福垊猜想是不是按照兄弟姐妹的排行计算的。960年,大年初三赵匡胤黄袍加身,初四即位称帝,而这时赵德芳才1岁,他出生于959年。
  976年三月初六星期六,赵德芳出阁。这里的出阁可不是出嫁,他年满18,不在是未成年了,任检校(jiao)太保、贵州防御守捉使。防御守捉使简称防御使,与团练使级别相同,州郡有防御使无团练使,反之亦然,仅次于节度使和观察使,赵德芳遥领贵州。
  976年的双十一(十月初八)星期三,其叔宋太宗任命授任赵德芳为兴元府府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宰相)。
  981年三月,赵德芳病逝,其叔追封他为中书令、岐王,谥号康惠。三年前979年,赵德芳次兄赵德昭自杀。《宋史·卷二百四十四·列传第三》:六年三月,(赵德芳)寝疾薨,年二十三。车驾临哭,废朝五日。赠中书令、岐王及谥。后加赠太师,改楚王。
  因为这年宋太宗对辽御驾亲征,仗打得很狼狈。群臣很久不见宋太宗凯旋归来,还以为宋太宗驾崩殉国了,准备拥立武功郡王赵德昭时,宋太宗回来了。赵德昭看叔叔打仗很狼狈,将士很辛苦,就劝叔叔奖赏犒劳将士!谁知道,宋太宗来了句等你当皇帝后再说吧。赵德昭因此自杀,故而有人怀疑赵德芳也是被逼死的,然而没有文献证据。60后的宰相寇准
  寇准比赵德芳小三岁,宋太祖继位两年后的962年7月14日 出生。寇准是书香门第,名门望族,官僚世家,其父是学神——状元寇湘。寇准在980年中的进士,那时他才19岁,而赵德芳是22岁。当时最小的进士寇准,就被外放当归州巴东当知县了, 成为了最小的知县 。他们两个不要说同朝为官了,就是有一面之缘都很难。那么寇准有没有见过包拯呢?这个也很难!999年八月,38岁的寇准拜相,绝对的人才啊! 1006年2月,寇准犯了错误,被下放到陕州任知州。1017年,寇准再次拜相,1020年 寇准卷入宫变,连续遭贬, 1023年10月24日,在流放地雷州病逝。 年十九,举进士……雷州逾年(1023年),既卒。《宋史》 90后的副相包拯
  999年八月寇准拜相,早在999年3月5日包拯出生。观察上面的寇准任职经历,寇准没有在包拯的家乡庐州(合肥)任职,认识包拯的可能性为零。而且即便是寇准有可能去庐州游玩,也未必能认识年龄相差很大的包拯。
  《包拯墓志铭》:天圣五年进士甲科。
  包拯为包令仪第三子,包拯也是出于书香门第,名门望族,29岁(1027年)中进士,大理评事,外放建昌县(今江西永修)知县。这年,赵德芳去世19年了,而寇准也去世5年了,他们怎么同朝为官呢?包拯博学多才,历任地方官、外交官、财政官、军务官,其中包拯的最高职务就是三司使,相当于今天的财政部长。在宋朝三司使,相当于副宰相,被称计相。后来任枢密院枢密副使,枢密院枢密使,相当于美国的国防部长,被称为枢相。包拯任副使,也就是副相的副相。
  赵德芳(959~981)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四子,也就是传统戏曲中的八贤王。
  赵德芳的叔叔是宋太宗赵光义。本来他有继承皇位的机会,但他的叔叔赵光义在哥哥赵匡胤驾崩后抢先继位,声称是奉皇太后,即杜太后(太祖、太宗的母亲)"金匮之盟"的遗诏才称帝的。
  叔叔对赵德芳说:"你奶奶(指杜太后)活着时说「你爸去世后由我(指赵光义)来继承皇位,等我去世以后,皇位再传给你或者你哥哥赵德昭(太祖的次子),这样就可以避免"主弱被欺失江山"的事情」。
  赵光义一指赵德芳,说:"你可能不知道,当时你刚满周岁,你老爸就是夺了后周皇帝柴宗训的江山,柴宗训当时8岁,你奶奶吸取前朝的经验教训才规定这样做的。"
  电视剧中的"八贤王"历史上的"金匮之盟"是不是赵光义伪造的始终是一个谜。
  后来赵光义觉得对不起赵德芳,于是封他为八贤王,并赐予他尚方宝剑,上管君下打臣,各种戏曲大肆渲染了这件事。
  真实的赵德芳是个短命人,23岁时就死了。野史传闻说是被叔叔赵光义下毒毒死的。
  寇准(961~1023)是历太宗、真宗、仁宗三朝元老,他三起三落两次拜相。
  大家印想中寇准是山西人,人称"寇老西",实际他是陕西渭南人,寇准之所以有山西口音,是他从小在山西工作的原因所致。
  澶渊之盟
  寇准19岁时中进士,32岁时拜枢密副使,43岁时在和辽国死磕的"京城保卫战"中,力谏宋真宗放弃逃跑,鼓励皇上御驾亲征。
  宋真宗采取了寇准的建议,加封他为同平章事(宰相),经过寇准等人的拼搏,最终北宋取得了这次战役的胜利,随后和辽国签订了互不侵犯的"澶渊之盟"。
  讲真北宋的胜利寇准功不可没,寇准因此在朝中声名显赫。这就引起了另一个宰相王钦若的羡慕嫉妒恨。
  王宰相在背后诽谤寇准,他对宋真宗说:"寇准是拿皇上的生命为赌注,澶渊之战,如果北宋稍有失误,皇上御驾亲征必死无疑"。
  有道是:"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宋真宗越琢磨越不对味儿。从此后开始疏远了寇准。
  寇准
  景德三年(1006年),45岁的寇准被宋真宗罢免了相职,随后寇准离开了京城,到地方任官。
  天禧三年(1019年),朝中发生了变化,后起之秀丁谓弄权击败了宰相王钦若,丁谓自知自己没有十足的把握做宰相,毕竟年轻资历浅。于是他推荐寇准再当宰相,丁谓不过是让寇准过渡一下。
  果然不出所料,两年后丁谓就夺了寇准的权力,丁谓做了宰相,寇准被一贬再贬,最终于1023年病逝于荒凉的流放地——雷州,享年63岁。
  从上面赵德芳和寇准介绍中,可以推断出二人有可能同殿为臣,各种戏曲也有这方面的演绎。
  我们从二人出生日期入手分析,赵德芳死于公元981年,此时寇准20岁,寇准是在19岁中的进士,也就是说寇准此时进入了朝廷的权力中心(进士乃天子门生)。
  电视剧中的八贤王和寇准
  当时赵德芳是同平章事(宰相)、检校太尉。由此看来,二人只有一年同殿为臣的时间。
  包拯(999~1062年)是北宋名臣,人称包青天,人们说他"白天断人间案,夜晚断阴间案"。
  从出生日期来看,包拯没有和"八贤王"赵德芳同殿为臣的机会,包拯没出生赵德芳就挂了。
  从出生日期来推断,包拯和寇准有同殿为臣的机会。但实际情况又怎样呢?
  包拯出生时寇准38岁,寇准的官职是枢密副使(军政长官)。寇准二次为相时(1019年),那时包拯刚满20岁,他还在求学。
  电视剧中的包拯
  包拯是天圣五年(1027年)的进士,这一年包拯28岁,换言之,当包拯进入朝廷为官时,此时寇准已经死去4年了。
  从上面来看,包拯和寇准没有同殿为臣的机会。换言之,寇准晚年失意时,正是包拯崛起日。
  综上所述,寇准除了和赵德芳有短暂的交集外,包拯和寇准、赵德芳没有同殿为臣的机会和可能。不知道亲们赞同不?
  文/秉烛读春秋
  在许多戏曲和评书等民间艺术作品中,赵德芳、寇准和包拯等人经常一同出现,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上,他们三人并不生活在同一时代,可以说从未有过交集。他们三人按年龄排序,顺序为赵德芳、寇准、包拯。
  1、赵德芳(959年—981年)
  赵德芳是宋太祖赵匡胤四子,在《杨家将》《包青天》等戏曲演义中被塑造成手持金锏,上殿打昏君、下殿打奸臣的八贤王形象。其实赵德芳只活了23岁,先后当过地方军政官员和同平章事、检校太尉等职务,宋太宗初年去世。赵德芳生前并未封王,死后才被追赠岐王,后改封楚王、秦王,八贤王只是一个传说。
  2、寇准(961年—1023年)
  寇准
  寇准比赵德芳小2岁,太宗初年考中进士,开始进入官场,这时赵德芳已经去世了。寇准主要在宋太宗和宋真宗年间为官,与历史上的杨家将属于同一时期。寇准曾担任参知政事和枢密使,就是我们常说的宰相。寇准于宋仁宗初年去世。
  3、包拯(999年—1062年)
  包拯是中国老百姓最为熟悉的清官形象,他刚直不阿,两袖清风,不畏权贵,人称包黑子、包青天。
  戏曲中的包青天
  包拯比赵德芳和寇准年龄小很多,他主要生活宋仁宗时期,这时赵德芳和寇准都已去世多年了。1027年,包拯中进士,历任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龙图阁直学士、三司使等职,历史上的包拯职务并不高,与人们印象中的包大人相去甚远。
  总之一句话,赵德芳、寇准、包拯不但从未同殿称臣,还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他们三人终生未见一面。
  赵德芳是959年-981年;寇准是961年-1023年;包拯是999年-1062年。赵德芳是宋太祖赵匡胤第四子 ,也就是宋太宗赵光义的侄子。我们先来看看赵德芳跟另外两人是否能"同殿称臣"
  第一,包拯出生之前,赵德芳已经死了18年!想起了彭佳慧的那首《走在红毯那一天》 看一看身边
  好朋友都有好姻缘只剩下我 只剩下你
  还继续 苦守寒窑
  一等十八年
  包拯和赵德芳是没有缘分了。包拯也只能叹一声"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第二,寇准是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中的进士,被派往归州巴东任知县。
  也就是说,寇准出道的时候,赵德芳还没死。但是,寇准是个知县,肯定没资格和赵德芳"同殿称臣"。
  所以,赵德芳基本肯定不会和另外两人同殿称臣。我们再来看看包拯和寇准是否能同殿称臣。
  寇准死的时候,是1023年,那一年,包拯还在读书。包拯直到1027年,才考中进士。也就是说,包拯出道的时候,寇准已经死了四年了。
  所以,包拯只能再感叹一次"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陌刀对弯刀,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碰撞怛罗斯之战公元八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经过战争扩张成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空前大帝国,向西占领了整个北非和西班牙,向东则吞并了整个西亚和大半个中亚,控制了地中海南岸的整个地区。阿拉伯帝国疆域此56年,年过6旬的毛主席坚持要游长江,中央调20名运动员来1956年,毛泽东来到了长江边上,准备实现他多年以来的畅游长江的梦想。毛泽东打小就喜欢游泳,他的一生,有很多诗词都和水有关,足见他对游泳这项运动的热爱。然而,毛泽东这次来到长江游泳长江讲坛,陈胜前教授告诉你,什么是北斗九星长江讲坛丨陈胜前你知道北斗九星么?长江云湖北网络广播电视台官方网站发现于20世纪30年代的河南荥阳青台遗址又有了新发现。自2015年以来,文物部门对青台遗址又进行了系统调查勘探和发75年,钱韵玲写信给毛主席希望今年能够演出我丈夫的黄河大合唱图冼星海前言1975年9月27日,冼星海的妻子钱韵玲写信给毛主席我希望今年能够演出广播出版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及其他作品,集会或发表文章,以示纪念。毛主席收到信以后,于10月3日批复印第二任秘书长哈马舍尔德坠机事件,是意外还是谋杀?古今各国的史书中,记载了许多所谓的悬案,诸如冈比西斯二世死因之谜秦始皇遗诏之谜等等。如果有人写一部联合国史的话,那它同样不能免俗,联合国短短七十多年的历史中,已经产生了不少迁延日久西安机场发现神秘战国古墓,出土千年狗肉汤,专家惊呼这不可能陕西西安咸阳机场扩建预备扩建,没成想,这下让专家们犯了难了,只因这机场扩建地下方那可是有古墓的!无奈之下,施工部门只得请来了专家对于这即将开发的地区来了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尽管专家3平方米墓穴发现百余件国宝,一把宝剑值3亿,专家简直是宝藏库3平方米墓穴发现百余件国宝,一把宝剑值3亿,专家简直是宝藏库考古专家发掘3平方米墓穴,却发现百余件国宝,一把宝剑就值3亿多。那么,墓中主人究竟有何来历?为什么仅3平方米的墓穴就发掘李德在中国娶了一位大明星,为何又匆匆离开,再也没有相见历史客栈之前介绍过女红军肖月华,是李德在中国的第一位妻子。当年李德来到中国后,给红军带来了很多前所未见的新东西,但是他的私生活也让红军很是头疼,只要是漂亮的女性,他都会去送礼物,追中国解放六十年的60张照片1。1950年,上海,参加庆祝解放一周年游行的运动员代表。2。1951年,青海,土改后农民在自家田里耕作。3。1952年,秦皇岛,一位老人。4。1953年,天津,军人。5。1954踏寻北京红色印记平北抗日根据地的第一个战斗堡垒延庆城区东南50公里外的军都山中,一条几十里长的深谷间排列着颇像北斗七星的后七村。全民族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曾三进平北,来到后七村。在其中的小村庄沙塘沟,6名普通农民成长为共产党员上官婉儿在遭受墨型后,在留下的疤痕上画了朵梅花,变的更有魅力唐朝是中国古代较开放的朝代,也出现了中国唯一女皇帝武则天唐代才女上官婉儿太平公主促进唐朝和土藩文化与交流的文城公主与金城公主等杰出女性。其中我觉得最为出名的女性莫过于武则天和深受女
河北老人隐居37年,直到2019年中央邀其进京,村民才知他英雄身份在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天,全国上下都在欢呼着,在天安门广场上正在举行着阅兵仪式,在现场的人们纷纷记录着这美好的时刻。还有的人们都在电视前看着着激动人心的阅兵仪式,就在河北省邢台市的武则天称帝15年,82岁把江山还李唐后没了权力,为何无人动她?武则天之所以有恃无恐地做皇帝,一来是因为她的能力足够强,二来主要就是因为她有俩儿子是唐高宗李治的嫡子,有儿子在怕什么?武则天做了15年皇帝,执掌李唐江山长达45年之久,是李唐王朝手慈禧太后是怎么死的?(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死,年74岁(1835年生)。也就是说,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未刻(下午1点到3点之间)慈禧死于中海仪鸾殿,其时年已经七十四岁。慈禧太毛泽连毛泽东堂弟,江青十分敬重他,甚至亲自给他包饺子吃晚年身患重病的毛主席躺在床上给李敏,李讷说我恐怕是不行了,但有件事情我一直放心不下,就是在韶山老家有两个叔叔,他们的生活很苦,你们要经常回去看看,他们一个叫毛泽荣,一个叫毛泽连。而蒋介石优势那么大,为什么还是输了?优势到底有多大?许多人对解放战争中双方的实际作战兵力至今是一头雾水,总是以为蒋军有800万部队,其实那是三年战争中被我军累歼累补的总数字,并非一股脑都在。至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雍正王朝中佟国维的侄子为什么叫隆科多而不姓佟?说起来可能比较复杂一些,历史上对佟国维的族籍记载比较复杂,有满洲镶黄旗之说,也有汉军镶黄旗之说。佟氏可以追述到明代辽东佟氏,一世祖佟达礼,二世佟敬让,三世仅让有三子升昱昊,昱过继敬西夏王朝的创建者李元昊,为何死在自己儿子手中?公元1048年1月15日的晚上,搂着美女喝得酩酊大醉的李元昊忽然看到太子来了,还没反应过来,就看到一阵白光闪过,下意识的一仰头,只觉得鼻子一阵剧痛,伸手一摸,顿时大怒,原来自己英挺刘伯温临死前送朱元璋何锦囊,改变了朱元璋儿子们的命运正所谓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有一个伟大的女人,朱元璋就是这样幸运的男人,马皇后真正做到了你穷我陪你东山再起你,你富我陪你君临天下。做过乞丐和尚的朱元璋,打仗可能还行,你要他领导军队三星堆出土的方向盘到底是干什么用的?此物名为青铜太阳轮,总共发现了六个青铜太阳轮,是国内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之一,这个文物距今4800年到3600年之间,而三星堆遗址的文物每一件都是轰动的,用英国媒体的观点来说,三星堆为什么诸葛亮让关羽去堵截曹操?若是派张飞前去,结局会怎样?诸葛亮没发疯的话,就只能让关羽来执行这个任务。要是派别人去的话,曹操会死的。曹操一旦死掉,对刘备集团,百害而无一利。曹操意外死亡,可能带来三种后果1曹氏子孙,稳定住局面2汉朝遗臣,美军轰炸九兵团指挥部,宋时轮麦克阿瑟是怎么知道我在这里的1950年,南北朝鲜之间的战火被美联合军点燃之后,整个朝鲜半岛就处于一片动荡局势。当时我国刚建国不久,刚刚完成除旧迎新清扫敌对势力的重任,却在我们的邻国发生的这样的大事,让全民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