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正史上方腊的结局是什么?

  方腊这个人,只要是对《水浒传》有所了解的人应该都有印象深刻。因为水泊梁山的一百单八将在屡次击败宋朝官军和辽军都没有死多少人,结果征方腊却翻了船,在江南方腊那里损兵折将,被杀得七零八落。
  那么,历史上的方腊起义军真的有水浒小说里面描述当然那么厉害?方腊最后真的是被武松抓住?方腊最后的结局又如何?下面就来说说这三个问题。
  方腊起义的原因。
  方腊之所以要造反,纯粹是被宋徽宗给逼出来的。宋徽宗这个文艺皇帝除了整天不务正业的爱好书画之外,还喜欢奇花异草还有奇石。喜欢就喜欢吧,毕竟他是皇帝嘛。但宋徽宗的问题在于,他喜欢花钱,但他还不愿意为自己的兴趣爱好掏钱。
  上梁不正下梁歪。有什么样的皇帝,就有什么样的下级官员。在贪官污吏的压迫下,江南的老百姓被搞得民不聊生,然后就活不下去了。所贡物,豪夺渔取于民……及发行,必彻屋抉墙以出。……民预是役者,中家悉破产,或鬻卖子女以供其须。——《宋史》卷四十七
  而且,北宋时期的经济已经南移,首都汴梁每年所需消耗的六百万石粮食,以及北宋每年巨大的军费来源,都是出自富庶的江南地区 。也就是说,江南百姓的负担原本就很沉重。而从宋徽宗开始,老百姓又要增加为徽宗皇帝的花石爱好的负担 。
  方腊起义前夕,江南大旱,浙江一带晒得地裂叶枯,遍地焦黄,稻谷颗粒不收。百姓用树皮草根还填不饱肚子,官府却连连上门讨税,把百姓从山地里收起来的几颗杂粮,也搜括得干净。百姓的肚皮饿得精瘪,可粮食却一车一车把县里的粮库装满满。
  百姓负担重上加重,官府却为富不仁,这样一来,江南的老百姓也就只有造反这一条路可走了。只不过大家缺一个带头人罢了。也就是在此时,方腊登上了历史舞台。
  方腊起义的规模
  关于方腊的出身,有说他是开漆园的,也有说他只是个帮工。但不管其出身如何,方腊的战略眼光是很好的。
  按民间野史的记载,方腊起义后,他制定了一套比较合理的规划。大致上来说,就是组织群众,乘北宋朝廷没有反应过来之际,迅速扩大战果,割据东南,建立政权,然后与北宋划江对峙,渐图进取,计划用十年时间推翻北宋王朝 。
  按照这个计划,方腊起义的人数规模很快就扩大到了几十万,连续攻下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县。包括现在浙江省全境,以及安徽、江苏南部、江西东北部等广大地区都被起义军占领。一时间,东南震动。
  起义迅速被镇压
  应该说,方腊起义的计划还是可行的。可方腊他低估了宋军的反应时间 。
  就在方腊割据浙江,还没能按计划完全占领长江南岸,与北宋隔江对峙之前,宋朝的中央军就已经出动了。
  宣和三年(1121)正月 ,宋徽宗调集京畿禁军和陕西六路蕃汉兵共十五万,南下镇压方腊起义。宋军由童贯、谭稹统帅,十五万大军分兵两路,向江南进军。
  到了二月,宋军就收复了杭州。三月初,义军反攻杭州失利宋军杨可世、刘镇、王禀等部又分别攻陷歙州、睦州。
  进入四月,起义军驻守的衢州又失守,守将郑魔王被俘。当月十七日,重镇婺州再失陷。至此为止,起义军所占据的所有大城市全部被官军收复。
  四月十九日,王禀部攻陷青溪县。最后,方腊带领义军退守帮源峒。
  四月二十四日,宋军发动总攻。方腊等三十多人被俘,解往汴京。
  此后,义军残部仍在坚持斗争,但也是屡战屡败。到了宣和四年三月,起义完全被宋军镇压下去。整个方腊起义历时一年零五个月,但以方腊被俘来算,只有短短六个月 。
  起义失败的原因
  方腊起义的前期异常迅猛,可谓是一顿操作操作猛如虎。后期当宋军主力到了江南,就迅速败亡。这前后反差巨大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
  第一、北宋在江南的官军太弱。
  北宋自宋太宗灭北汉统一全国后,内地由于没有战争威胁,军队就很少进行军事训练了。尤其是南方地区军事训练情况实在不容乐观。除了南方士兵训练不足外,宋朝在南方的兵力也很少。就拿方腊起义的两浙地区来说,整个两浙禁军的兵力只有二万多人 。
  并且,就这么点人马。北宋朝廷还怕武将会造反,对江南的驻军进行打压。截止到方腊起义之前,朝廷把杭州驻军一分为五,交给五个指挥使指挥。后来又把五个指挥裁成三个,裁掉将近一千人。因此方腊起义后,杭州当地的驻军也就六千人。这么点人,而且还都是战斗力不强的兵。这哪里是几十万起义军的对手?
  士兵没战斗力、人数还不足,这也就不难理解方腊之前的势如破竹了 。其实别说方腊了,因为南方兵力过于空虚,宋神宗时期,越南人都曾经打进两广。仅在南宁一地,越南人就屠杀了50000多名北宋老百姓。
  第二,方腊起义军的实力不强。
  再说说方腊军。方腊军的兵源多是不堪压迫和裹挟过来的平民。因为,方腊起义军的军事素质并不高。
  起义军虽然最多时发展到几十万之众。但是要注意,史料记载中的"众有几十万",不代表方腊义军有几十万兵。方腊义军的真正兵力应该也就十几万人。与童贯率领的十五万北宋正规军的兵力应该差不多。
  并且,北宋强干弱枝,中央强,地方弱。这就导致了北宋在江南缺少兵器工匠,像什么兵器和甲胄之类的,南方基本没有(甲胄历来就被严管)。
  于是,方腊起义军虽然兵力不算少。但是常见的武器却并不多,义军使用的武器大多为大家熟悉的朴刀、拉力弱的弓,以及梭镖等非制式军械。
  这种武器和兵员素质上的巨大差距,使得方腊义军的实力非常的弱,很难扛得住北宋中央军的猛攻。
  第三,北宋中央军的实力比较强。
  实事求是的说,北宋官军的实力并不差,尤其是西北军。宋军真正差劲的是将领水平和指挥系统。也就是说,如果放开了限制,让宋军去虐菜,北宋的精锐虐方腊义军的能力还是有多余的。
  宋军在平定方腊起义的过程中五战五捷,这就是双方实力差距的真实体现。
  方腊的最后下场
  关于方腊的下场,其实很简单:起义被宋军镇压后,方腊被押送至汴京处死 。但是关于是谁抓了方腊,这就很有意思了。
  在《水浒传》原本小说中,是花和尚鲁智深擒住了方腊 。具体的小说原文如下:却说方腊从帮源洞山顶落路而走,忙忙似丧家之狗,急急如漏网之鱼,便望深山旷野,透岭穿林,脱了赭黄袍,丢去金花幞头,脱下朝靴,穿上草履麻鞋,爬山奔走,要逃性命,连夜退过五座山头,走到一处山凹边。见一个草庵,嵌在山凹里。方腊肚中饥饿,却待正要去茅庵内寻讨些饭吃。只见松树背后,转出一个胖大和尚来,一禅杖打翻,便取条绳索绑了。那和尚不是别人,是花和尚鲁智深 。拿了方腊,带到草庵中,取了些饭吃,正解出山来。却好迎着搜山的军健,一同帮住,擒捉方腊,来见宋先锋。
  在《水浒传》电视剧中,是武松单臂擒住了方腊 。不管是老版水浒电视剧还是新版的水浒电视剧,都是这么演绎的。
  在真实历史上,应该是韩世忠抓了方腊 。相关记载如下:世忠潜行溪谷,问野妇得径,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险数里,捣其穴,格杀数十人,禽腊以出。——《续资治通鉴》
  具体的过程是这样的。宋军收复杭州后,义军的形势急转直下。随后歙州、睦州、衢州先后失守,方腊从富阳、新城、桐庐一路退到青溪县,最后退守帮源洞 。
  此时义军虽然还有二十万人,但战斗力大大下降,不是官军的对手。为了躲避锋芒,方腊率残部躲在了帮源洞。由于石洞的位置极为的隐蔽,官军不知如何进入。当时在宋军中担任裨将的韩世忠侦查到了进洞的一条小路,便偷偷的潜入方腊所藏的洞中,在格杀数十人,活捉了方腊。
  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八月二十四日,方腊被杀于汴京。此时离方腊起义之时,仅仅才过了十个月的时间。
  历史上,方腊和宋江都确有其人,但实际上宋江并不算太厉害,他的起义规模较小,跟方腊声势浩大的起义相比要差很多。不过,宋江后来被宋朝将领张叔夜招安,成为朝廷征讨方腊的马前卒,这倒是跟演义中所讲有些许相似。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方腊结局如何,他与宋江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其实宋江和方腊之所以起义,完全要归咎于宋徽宗。
  大家都知道,宋徽宗不是个好皇帝,但却是个艺术天才,他的绘画技艺很出色,瘦金体的字写得那也是炉火纯青。除此之外,宋徽宗还喜欢从民间搜寻奇花异草,还有各种各样的奇石。
  作为一个皇帝,有些爱好倒也没什么,关键是宋徽宗还不喜欢自己掏钱为自己的爱好买单。各地官员为了巴结宋徽宗,便在宋徽宗的默许下,四处剥削百姓,打着进贡的名义抢夺百姓的财产。
  所以在宋徽宗执政时期,官场基本上被奸臣贪官垄断,百姓不但被各种苛捐杂税折腾得死去活来,而且还要为宋徽宗的兴趣爱好买单。在宋徽宗当皇帝之后不久,各地就开始不断出现农民起义,这里面就包含宋江和方腊的起义军。
  宋江要比方腊早一点起义。宋江是山东郓城县宋家村人,出生于1074年,祖上一直依托梁上泊生存,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家。
  1119年,由于朝廷强令将梁山泊归公,而且要求那些依靠梁山泊打鱼为生的人们必须缴纳沉重的赋税。宋江对朝廷的做法十分不满,所以揭竿而起,在梁山落草为寇,很多渔民和村民都加入了宋江的队伍。
  后来宋江四处征战,没攻打下一座城池就将粮食分给百姓,这样宋江的队伍也发展得越来越大,最后达到数千人之多。宋江的起义军虽然都是农民,手中的武器也多是锄头和镰刀等农具,但是由于宋江为人仗义而又有领导力,大家都很服他,所以起义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遇到朝廷守军的时候完全不落下风。
  1120年,宋江连克青州,济州、濮州、郓州等地,将势力范围从山东扩大到河北,跨越距离达到数百里。宋徽宗听说之后,便派遣当地官兵前去捕杀。但是官兵低估了宋江起义军的能力,而且那时候官兵军备不休,官员又腐朽不堪,所以几次征讨宋江都以失败而告终。
  1120年10月,方腊在杭州起义。方腊是睦州青溪县堰村(今杭州淳安县)人,由于当地漆树和杉树等资源特别丰富,所以方腊家便开了个漆园,小日子过得倒也不错。
  可是好景不长,宋徽宗上台之后,当地官员不断搜刮百姓的花石,方腊家也被勒索了好几次名贵木材,损失惨重。方腊见当地百姓都怨声载道,所以他便暗地里联络一些受害者准备起义。
  到了1120年10月,方腊眼看时机成熟,于是拉杆起义,自称圣公,建号永乐,设置百官和将领。方腊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号召力,一方面是因为百姓都对朝廷不满,一方面是因为方腊十分擅长用旁门左道和神鬼难测之事来蛊惑百姓。那时候愚昧百姓很多,方腊这才有机会起义。
  方腊起义之后不久便攻占了青溪,他烧毁百姓房屋,抢夺百姓财产,强迫良民加入起义军。起义军所到之处还擂鼓呐喊,百姓闻之害怕,所以束手就命,不明就里地加入到起义军之中。就这样不到十天,方腊的起义军就发展到了万人之多。
  1120年11月到12月,方腊领军连克睦州、歙州、新城,桐庐,富阳和杭州等地,所到之处不仅残忍地杀死官兵,而且还对百姓烧杀抢掠,之后烧毁房屋。在此过程中,方腊的势力也急剧扩大,部队人数达到数万人之多。
  起义军如此肆虐神州大地,宋朝宰相王黼在得知战报之后,为了粉饰太平,他居然向宋徽宗隐瞒了军情。
  由于朝廷迟迟没有派大军征讨,所以方腊的起义军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壮大,最后人数达到几十万人之多;宋江也一路打到了江苏海州,准备拿下海州作为根据地;东南土地上也开始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起义军,与方腊和宋江相呼应。
  要知道,江南一直都是我国历朝历代的赋税重地,现在出了这么大的事,宋徽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以为只是小打小闹,没什么大问题,实在是不可思议。不过不久之后,各地守将关于前线告急的奏报不断送到朝廷,宋徽宗终于知道了事态的严重性。
  但问题是,此时方腊已经占领了浙江全境和安徽,江西南部和江西北部地区,宋江也盘踞在江苏境内,江南这个朝廷钱粮来源之地都被起义军给占领了,而且那时候宋朝刚好正在制定平燕计划,国库压力还是挺大的,这让宋徽宗十分担忧。
  不过这宋徽宗也不傻,他觉得如果打比较困难的话,那就招安,就先从宋江入手,他不是被海州知州张叔夜拦在了海州城外吗,就让张叔夜去招安宋江。张叔夜也不是个泛泛之辈,他颇有才学和谋略,知道宋江有几千人,所以就决定先设计挫败宋江,然后再跟他谈招安的事,这样才会成为可能。
  赵张叔夜首先贴出悬赏榜:
  有赤身为国,不避凶锋,拿获宋江者,赏钱万万贯,双执花红;拿获李进羲者,赏钱百万贯,双花红.....
  与此同时,张叔夜派细作到宋江那里探听虚实,得知宋江准备从海上攻打海州,于是在海边设下埋伏,让几十个士兵乘船去引诱宋江上岸交战。张叔夜还在城内招募了一千多名死士,让他们随时待命。
  宋江带着几十条船果然在深夜向海州而来,他发现只有几十个官兵,于是准备离船追赶官兵。等宋江上岸之后,伏兵马上纵火烧毁了宋江的船只,然后掉头追杀宋江。这时城内的死士也冲了出来,将宋江团团围住。
  宋江起义军大惊失色,开始四散突围。但是朝廷官兵和死士都想拿悬赏,所以作战十分英勇,起义军因此损失惨重,宋江面临生死困境。这个时候走张叔夜派人给宋江送去招安文书,宋江在万般无奈之下,率领众人投降。随后宋江等三十六名起义军首领受到了朝廷封赏,成为朝廷各路巡检使。
  宋江被平定之后,宋徽宗龙颜大悦,于是又派人四处招安了各地的小股起义军,只有势力最大的方腊难以被招安。宋徽宗不得不东拼西凑了些粮草,自己还拿出了了一些私房钱来支持平乱,并让大太监童贯从北方调兵十五万(原计划是用于平燕的),向东南征讨方腊,宋江的起义军也被编入到童贯手下。
  1121年,方腊部将方七佛率领六万人攻打秀州,秀州统军王子武据城防守,居然抵挡住了起义军的进攻。不久之后,童贯率领大军赶到秀州,与王子武合兵一处。
  童贯是宋徽宗时期的"六贼"之一,以前他收复陕右四州、与西夏人打仗的时候,他都是以监军的身份出现在军中,此次征讨方腊,宋徽宗出人意料地让其担任主帅,确实让很多人为他捏了把汗。
  不过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童贯这一次没有辜负宋徽宗的重托。
  童贯来到前线之后发现,方腊起义军的人数虽然多,但其实势力并不强,因为他们都不是正规军,而且武器装备十分拙劣。按照童贯的分析,方腊起义军之所以可以在东南横行无阻,是因为朝廷在东南的官兵人数太少而且势力羸弱,真正实力强的是宋朝中央军和北方的军队。
  在认识到敌我形势之后,童贯制定了平贼方略,他首先在秀州筑造了六座高台,然后布置弓箭手防守。等刘七佛打来的时候,童贯依靠弓箭手作为掩护,然后大军杀出,起义军果然溃败,被击杀九千余人。
  刘七佛见朝廷军势大,所以退到杭州与方腊汇合。童贯又率领大军水陆并进,向杭州杀将而去。方腊自起义以来,没见过这么多朝廷大军,惊慌失措之下,在杭州烧杀抢掠一番之后退离出杭州。
  此时起义军的弱点就有暴露出来了,由于是一群乌合之众组成的临时部队,所以完全没有任何军事素养,在我强敌弱的时候还可以一战,但是在敌强我弱的时候,完全就没了章法。在方腊败退的过程中,部下多半被斩杀,他占领的城池很快就被童贯收复。
  在此过程中,宋江作为朝廷的先头部队,立下了很多功劳,与朝廷军队一起将方腊等人逼到了绝境。方腊最后率领妻儿等五十二人藏身于睦州梓桐峒的石涧中,在十几万部下都被朝廷军队斩杀之后,方腊最终被俘。
  可以说,剿灭方腊的行动中,童贯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正是他正确地判断了敌我形势并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最后才将方腊剿灭。当然,这并不是童贯一个人的功劳,因为就在童贯与方腊交战的过程中,朝廷的多路军队也前后赶到增援,这里面就包含抓获方腊的韩世忠等人。
  韩世忠当时以偏将军的身份随刘延庆出征,在杭州设计斩杀了数量庞大的起义军,由于作战英勇,韩世忠还赢得了万人敌的美誉。后来,韩世忠带兵追赶起义军,来到睦州清溪峒一带,却不见了贼军的踪影。
  韩世忠便向当地百姓打听方腊的下落,被告知方腊大营在梓桐峒的石涧中,于是他亲自带兵,渡过十分危险的山涧,果真找到了方腊的大营。韩世忠率兵与方腊交战,很快就斩杀数十人,最终将方腊全家老小捕获。
  世忠潜行溪谷,问野妇得径,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险数里,捣其穴,格杀数十人,禽腊以出。——《续资治通鉴》
  1121年8月,方腊全家被押解到京城斩首示众,自此北宋末年最大的农民起义军被剿灭。
  而在方腊被剿灭之后,宋江因为功劳再次被封赏。但此时宋江的心思其实并不在朝廷这一边,他当初接受招安只是为了保存实力而已。
  1122年,宋江再次起义,但由于他的很多部将都被分散到其他军中,也有一些在征讨方腊的时候死掉,所以这一次起义很快就被朝廷平息,宋江等人也被朝廷杀害。
  历史上的并没有武松单臂擒方腊,方腊的结局非常惨。下面就来说一说正史上的方腊最终的结局。历史上的武松死的也很惨,武松和方腊并没有交集
  武松单臂擒方腊这段故事其实是纯粹源于民间评书和戏曲段子,后来被应用到了电视剧中的桥段,在原著小说中擒方腊的是鲁智深,并不是武松,因为武松在和方腊手下妖人包道乙交战时,被包道乙用法术暗算砍掉了一只手臂,所以后来武松一直在养伤并未参加最后与方腊的大决战。
  这是原著小说中的武松结局,抛开这些文学作品和戏曲桥段,历史上也是确有武松这个人,他也确实是参加了山东宋江起义,是宋江起义三十六名首领之一。
  在这里先说一说宋江起义,宋徽宗赵佶是个不务正业的皇帝,是一个被艺术耽误了的皇帝,他执政期间北宋政治腐败黑暗,所以激起了很大的民变,主要就是以山东宋江起义和江南方腊领导的起义。
  宋江起义爆发于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这一年北宋政府强加赋税,强行将山东八百里水泊梁山收为国家征税地方,在这里打鱼采藕的渔民们都要按船只强行缴纳赋税,本来当地的渔民靠着打鱼采藕生活并不富裕,这样再一加税那基本就活不下去了,于是以宋江为首的三十六人在水泊梁山揭竿而起。
  宋江起义初期首领是三十六人,义军规模人数大概在1万人左右,起义规模并不是很大,相比于方腊要小得多,但是宋江采取的是灵活性很强的游击战术,他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在山东与河北之间游走,攻陷了十多个州县,但他们又不贪图守住城市,只是四处游击,攻陷一个城市就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同时取走义军所需的粮食。
  因此宋江起义能得到当地百姓拥护,而且北宋政府拿宋江没辙,因为他们很难找到宋江义军的踪影,所以宋江起义虽然人数规模要比方腊小,但持续时间却比方腊长。
  据史书记载,北宋亳州知州侯蒙曾向宋徽宗提议招降宋江等人,但是宋徽宗的招降书被宋江撕得粉碎,由此可见历史上的宋江比小说中的宋江硬气得多。
  不过宋江起义最终还是失败了,宣和三年(1121年)五月,宋江遭到海州知州张叔夜伏击,在即将溃败情况下,宋江等人被迫接受了招安,投降了北宋政府。
  而历史上的武松正是宋江起义的三十六名首领之一,宋江被迫投降后,武松被安置在浙江杭州府做提辖,后来杭州府新任知府蔡鋆是贪官奸臣太师蔡京之子,蔡鋆在杭州搜刮民脂民膏,虐政害民,弄得杭州府民间怨声载道,老百姓背后称蔡鋆为蔡虎。
  武松与蔡鋆不睦,受到蔡鋆排挤,后来更是被蔡鋆罢了提辖的官职,被罢官之后的武松就越发气愤,想起民间对蔡鋆的不满,外加自己的私怨,于是武松爆发了,一天武松持刀藏匿在蔡鋆府前,等蔡鋆出府时武松高喊蔡鋆的名字,蔡鋆还没反应过来,武松已经趁机扑倒身前将蔡鋆乱刀砍死,随即武松也被蔡鋆手下所抓住。
  武松被抓之后很快就被得知讯息的蔡京派人秘密在监狱中折磨致死,武松死后杭州百姓怜悯武松奋勇为杭州府除了祸害一方的大贪官蔡鋆,于是将其尸骨收葬在杭州西湖西泠桥畔,为其立墓碑为"宋义士武松之墓"。至今800余年过去了西湖西泠桥畔还矗立着武松墓。
  武松是宣和三年五月跟随宋江被迫接受了招安,而历史上方腊早在宣和三年四月就已经被童贯所率大军擒拿,因此历史上不存在宋江接受招安又去征讨方腊,更没有武松单臂擒方腊的事情。
  武松是被招安之后,为民除害,杀害了虐政害民的贪官蔡鋆,最后被蔡鋆之父蔡京秘密折磨害死了,可以说历史上的武松与方腊没有任何交集。历史上方腊起义规模比宋江起义大得多
  方腊起义是北宋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方腊起义的规模比北宋历史上包括宋江起义在内的其他农民起义都要大得多,方腊于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在歙县起义,连续攻陷北宋六州五十二县,义军规模人数更是达到了十数万人。
  方腊在攻陷杭州府之后就已经自号"圣公",改元永乐了,可以说方腊在当时已经僭越了帝号和年号,这已经是达到非常大的规模了,相比于宋江起义漫无目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流窜式起义,方腊做得更加有规模有制度。
  宋江起义可以说是农民为了发泄不满,一时激愤而起,所以宋江起义就是胡闹,虽然战术很灵活,用的是游击战术,但始终并没有明确的宗旨和目标。
  而方腊则不同,方腊有宗教作为依托,他是北宋江南摩尼教首领之一,也就是金庸武侠小说笔下的明教,套用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的说法,方腊就是北宋时期的明教教主了。
  方腊早就有起义之心,正好宋徽宗给了他机会,宋徽宗是个艺术家似的皇帝,喜好玩艺术,经常喜欢摆弄一些花石竹木,为此宋徽宗成立了江南应奉局,由谄事奸臣蔡京的朱勔负责在江南为宋徽宗搜刮奇珍异宝和花石竹木。
  而江南应奉局的一切开销也都有江南百姓所承担,朱勔搜刮民财无度,外加强压在百姓身上沉重的开销,最终使得江南怨声载道。
  方腊正是抓住了这个机会,他先是利用宗教迷信来蛊惑民众,之后又借江南应奉局的问题大肆渲染民众对北宋政府和宋徽宗的仇视,最终使得当地百姓均愿揭竿而起,于是方腊看时机成熟就宣布起义。
  方腊起义最初没有被宋徽宗所重视,宋徽宗依旧沉迷于艺术之中,宋徽宗只当方腊和宋江起义差不多,就是一伙流寇而已。直到方腊攻陷杭州,改元称帝之后,宋徽宗才发现方腊义军规模人数已经达到十多万人,有将近两百余万百姓归属于方腊。
  这时候宋徽宗终于知道如果自己再不拿方腊当回事的话,那可能自己就当不成皇帝了,那么当不成皇帝了哪还有钱去玩艺术,于是宋徽宗派了历史上最会打仗的大太监童贯率大军去剿灭方腊。
  宋徽宗一面派童贯率大军去镇压方腊,另一面宋徽宗也觉得是自己太过分了造成了尽失江南百姓人心,于是宋徽宗下诏宣布裁撤江南应奉局,并向江南百姓认错。而童贯这个太监很会打仗,大军到了江南之后,方腊起义就基本被镇压下去。方腊的结局非常悲惨
  童贯大军挥师江南,很快就平定了方腊起义,宣和三年二月北宋的政府军先是收复了杭州之后就基本收复了被方腊所攻陷的州县,方腊在这时就已经出于战略被动阶段了,到了三月份时方腊已经基本变成宋江了,开始采取游击战术了,边打边跑了。
  四月份之后方腊就开始退守老家睦州清溪一带,童贯早就看透了方腊已经是败亡在即的机会了,所以根本不给方腊喘息之机,直接围攻睦州最终方腊全军覆没战败被擒,方腊所部义军七万余人基本都被童贯的政府军就地杀害。
  被政府军擒获的不止方腊还有他的家人,妻子邵氏,儿子方毫,以及他的弟弟兼宰相方肥,几乎算是全家被捉。
  方腊全家都被政府军抓住之后,随即被押送赴首都开封接受审判,当年八月,宋徽宗亲自勾决了方腊。
  由于方腊建立了政权,称帝改元,所以宋徽宗必须要将他杀一儆百,因此方腊及其妻子邵氏以及儿子方毫被凌迟处死,弟弟方肥被斩首示众。可以说方腊的结局是非常惨。
  方腊虽死,但是方腊起义并没有完全熄灭,方腊的部下吕师囊和俞道安在方腊被抓后扛起了义军大旗继续在江南领导起义。
  一直到这一年十月,吕师囊和俞道安相继在战斗中牺牲,方腊起义才算是基本被平复,但还有零星义军在各地继续打着方腊名号起义,直到第二年也就是宣和四年(1122年)的三月才彻底被北宋镇压下去。
  方腊起义从宣和二年十月一直持续到宣和三年四月,前后半年左右,时间虽然不算太长不过规模却是十分浩大,因此影响力也是很大的。
  宋江起义虽然人数和规模都远不及方腊起义,但是宋江是自宣和元年就宣布起义,比方腊早了一年多,之后又是在宣和三年五月份才被北宋政府彻底平定,前后持续了将近3年多时间。
  外加后世《水浒传》的影响,所以让宋江在历史上的影响来看似比方腊还更具影响力,其实方腊与宋江就差一部《水浒传》而已。
  历史上方腊起义和宋江起义都是沉痛的打击了北宋晚期的腐败统治,削弱了北宋国力,加速了北宋的灭亡。写在最后
  其实历史上的宋江在被战败投降之后,曾经还掀起了短暂的二次起义,不过宋江二次起义很快就失败了,最终宋江被北宋朝廷枭首示众。历史上的宋江可谓比小说中的宋江更加有骨气更加具有反抗精神。
  同样方腊也是和宋江一样,他们始终都是坚决对北宋末期的腐败统治说不,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他们俩都代表了封建社会穷苦民众的反压迫精神。
  历史上的方腊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他有着近代的革命思想,他不肯向腐朽的统治妥协,他坚持与腐朽的统治抗争到底,可惜的是他的所作所为在封建王朝时期没有人会去赞扬他,因此他没有像《水浒传》那样的"传",封建王朝统治者也不会让民间给他树碑立传。
  所以即便历史上方腊的结局是非常惨,甚至比宋江都惨得多,但至今大家都是更同情梁山泊起义,毕竟一部《水浒传》影响力太大了。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我们通过看《水浒传》这部书,了解到,方腊是被鲁智深所擒,这也应了方丈送给鲁智深的四句偈语。
  "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水浒传》的作者施大爷有点迷信和宿命观,新版电视剧《水浒传》则改为了"武松单臂擒方腊"。
  那么真实历史是不是方腊被两位水泊梁山好汉所擒呢?(秉烛读春秋)将给亲们聊聊历史上真实的方腊。〖方腊(? 1121年),北宋末年浙江农民起义首领,又名方十三,睦州青溪(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西)人,一说原籍歙县(今安徽歙县)。雇工出身(一说家有漆园)〗
  单就老方的身世就有好几种说法,可见方腊神龙见首不见尾。
  说实话,方腊和宋江是宋朝一南一北的英雄好汉。这从宋江受诏安后,平方腊可以看出来,北方众好汉,死伤十之八九,侥幸活下来的不是断臂就是少腿。
  老方起义和宋江起义如出一辙,因为南方出奇石异树,奸臣高俅和童贯,需要这些孝敬皇帝的东西。
  但老方不堪花石纲之扰,于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秋,利用摩尼教的"二宗"(明、暗)、"三际"(过去、现在、未来)之说,组织群众,在睦州帮源发动起义。(讲真,我对老方的宗教一窍不通。)
  说实话,南方人头脑就是灵光,太平天国洪秀全就是南方人,也是利用宗教起义的,看来南方利用宗教起义由来已久了。
  方腊起义也是筹谋已久的事了,别看势力范围不大,但振臂一呼响应的很多。很快人数扩大到几十万,连续攻下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县,方腊计划十年内推翻宋王朝。
  宋徽宗赵佶一看这阵势,说,老虎不发威,当我是病猫是不?
  命童贯为宣抚使率军十五万镇压,果然方腊是银枪腊枪头。起义军战斗失利。
  宣和三年(1121年)夏,方腊率余部退守睦州青溪帮源洞和梓桐洞,后被叛徒告密,情况岌岌可危。
  我觉的方腊起义失败是肯定的,只是早晚的事,因为农民起义本来胜利的概率就低。从头算起,陈胜吴广失败了吧,李自成失败了吧,宋江被诏安了吧天平天国洪秀全失败了吧……。
  但是谁擒的方腊呢?这个问题没说清呢。别着急,咱接着聊。
  话说童贯包围了方腊,方腊手下还剩下几十名义军兄弟,他们见"圣公"危险,都争先恐后地围到方腊身边,用身体挡住敌军的砍杀……。
  后来,宋朝士兵一拥而上将方腊砍成了肉泥,方腊便在松毛岭这个地方英勇就义了……。
  这一天是农历八月二十四日。
  历史真实情况大致是这样的,至于具体是谁砍的,没有记载。这也给后世留下了想象空间,
  就连《宋史》和多种版本的史书,都记载方腊最后的结局是被擒受俘,而后被宋朝廷砍了头示众,然而方腊究竟是被何人所擒?一直语焉不详。
  刚开始文章说方腊是武松和鲁智深所擒,实际是小说家之言,不足为信。
  后来我查资料,《宋史.韩世忠传》记载擒得方腊的是偏将韩世忠,韩世忠是南宋抗金英雄,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但我觉得韩世忠名气太大,似乎有贪天之功的嫌疑。你还不如说是岳飞所擒呢。我更喜欢岳元帅。
  另一说法说是方庚擒的方腊,桂林方氏族谱记载:"庚遂得生擒腊,献军中。"
  方庚带宋军搜帮源洞,收买了叛徒方京,找到了方腊等人的藏身地点,生擒方腊。
  说到底,方腊被谁所擒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更希望是一个大英雄擒的方腊,这样不会辱没方腊。
  【我是春秋君,欢迎点赞和留言评论,加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方腊,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首领,他领导了北宋末年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对于他的籍贯,史学界目前尚无定论,一说是睦州青溪(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西)人 (《青溪寇轨》载:"睦州青溪县碣村居人方腊"),另一说是安徽歙县人 (《歙县县志》载:"方腊,青溪人也")。当然他的籍贯虽不确定,但可以明确的是他是在宣和二年(1120年)于睦州青溪帮源峒 发动起义的。
  北宋徽宗宣和年间,以徽宗、蔡京为首的上层统治阶级,对人民进行了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为了满足那如同无底洞般的欲望,他们肆意侵占民田,巧立名目无限地增加百姓赋税,征收所谓的经制钱(所谓经制钱就是"取量添酒钱及增一分税钱,头子、卖契等钱,敛之于细,而积之甚众") ,百姓为此被弄的是苦不堪言,同时他们公开卖官鬻爵("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 致使朝廷日益腐败。更甚者徽宗为了个人享受,还大肆"铸九鼎,建明堂,修方泽,立道观",大兴土木,百姓更是怨声载道。
  如此,随着越来越多的百姓失去了土地,越来越多的百姓活不下去,正所谓"哪里有剥削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有斗争", 最终自宣和元年开始,北宋各地终于开始爆发了遍及全国的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宣和二年(1120年),佣工(有说他是家有漆园的小富户)出身的方腊利用摩尼教的"二宗"(明、暗)、"三际"(过去、现在、未来)之说,创建了"食菜事魔教"的秘密组织,并利用这个组织招揽了一大批对朝廷不满的百姓。十月,在一切准备就绪后,他先是在支持者的面前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讲,他说道当今皇帝是全国最大的剥削者和压迫者,从事农耕的百姓"终岁劳苦,少有粟帛" ,而上层的统治者却能"父兄悉取而靡荡之" ,且一旦百姓稍微让他们不开心,他们往往就"稍不如意,则鞭笞酷虐,至死弗恤"。 因此百姓要想摆脱这种局面,要想当家做主,就只有推翻他们的统治,只有这样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
  如此,方腊决定"仗义而起",率领着百姓一起推翻北宋的统治,还百姓一个安定的天下,他决定"十年之间"统一全国。在演讲完成后,方腊就以睦州青溪帮源峒为据点,假托"得天符牒",率众起义,自称"圣公",建元"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政权。此后随着青溪义旗的高举,浙江灵山洞的朱言、浙江温岭的陈十四、苏州的石生、浙江仙居吕师囊等都相继起义响应。 初期方腊的部队因无兵器,所以只能是以鬼神之说来诱逼良民加入起义军,而那些百姓本来就被朝廷弄的是怨声载道,再被方腊这么一忽悠,自然就踊跃的加入到了方腊的队伍中,因此不久方腊的队伍就拥有上万人。
  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方腊军在青溪县息坑(今浙江淳安西)全歼两浙路常驻官军五千人,兵马都监察颜坦被杀,随后,乘胜进取青溪县,俘获县尉翁开,自此开始方腊军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块根据地。此后,方腊军的势力不断扩大,十二月初,方腊攻克睦州,占据寿昌、分水、桐庐、遂安等县。不久方腊又兵分东西两路,先是西路攻克歙州,全歼宋东南第三将郭师中部,再是东路又攻克富阳、新城,直驱杭州。
  二十九日,起义军攻入杭州,杀死两浙路制置使陈建、廉访使赵约,知州赵霆逃走,自此方腊的势力步入了极盛时期,此时方腊势力拥有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六州52县的疆域,遍布今浙江省全境和安徽、江苏南部、江西东北部的广大地区, 兵力更是"众殆百万",成为宋王朝威胁最大的一股武装势力。
  当时的北宋王朝虽已是病入膏肓,可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方腊军人数虽众多,但装备极差,且战斗力也不比宋军高多少,只是当时方腊军的突然袭击,宋军猝不及防,才让方腊军有了可乘之机。此后随着宋徽宗等北宋上层统治阶级都逐渐反映过来,并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方腊军开始节节败退。
  十二月,宋徽宗派童贯任江、淮、荆、浙等路宣抚使,谭稹任两浙路制置使,调集京畿的禁军和陕西六路蕃、汉兵十五万,南下镇压起义。宣和三年(1121)正月,童贯、谭稹分兵两路,由王禀、刘镇等分别率领,向杭州和歙州进发。二月,宋军包围杭州,方腊军经过苦战,终因粮尽援绝不敌,杭州失守。自此方腊军的形势急转直下,离灭亡不远矣。
  三月,宋杨可世、刘镇部攻陷歙州,王禀部攻陷睦州。四月初二,衢州失守,方腊军大将郑魔王被俘。十七日,婺州失陷。十九日,方腊军大本营青溪县失陷。而随着青溪县的沦陷,走投无路的方腊只得率领义军退守帮源峒,随后宋王禀、刘镇等各路军会合帮源峒,将其层层包围。
  二十四日,宋军发动总攻,方腊军奋起抵抗,可终因寡不敌众,七万多人壮烈牺牲。方腊及其妻邵氏、子方亳(二太子)、丞相方肥等三十多人力竭被俘,解往汴京,宣和三年(1121)八月二十四日方腊在汴京被宋徽宗下令斩首示众,自此轰轰烈烈的方腊起义彻底宣告失败。
  当然方腊起义虽宣告失败,但是它的意义注定是非凡的,它不但给予了北宋政权一个沉重的打击,同时方腊所提出的一些理念在当时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并冲击着北宋固有的体系,如方腊在起义时就超前的提出"男女无别"的政策。
  众所周知在宋朝,妇女的地位无疑是最低的,"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饿指的就是人欲,节指的就是三纲五常)的这个所谓的德操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摧残着北宋的女子,她们被这个所谓的"德操"是折磨的苦不堪言,她们没有丝毫的地位,让男子是随意欺辱。而方腊起义时,方腊在占据的州县就宣扬"男女无别"的理念,就是男女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下之分,男子有的,女子也该有。
  可以说方腊起义在北宋末年绝对是正义的,绝非是《水浒传》所杜撰的那般非正义。只是可惜,因当时北宋的实力还是很强大,最终方腊的义举还是失败了。
  正史上的方腊极其残忍,只要俘虏官员皆开肠破肚,但最终自己也落了个秋后处决的下场。
  在电视剧《水浒传》中,宋江带着梁山好汉接受朝廷招安后,接受的最大一个任务,就是征讨同为起义军的方腊,双方经过惨烈的厮杀后,梁山一方获得了最终的胜利,而方腊本人也被梁山好汉生擒。
  但在正史上,方腊和宋江带领的梁山好汉却没有什么交集,并且,正史上的梁山在方腊眼里,只不过是一群瞎胡闹的流寇而已。
  真正的方腊,曾经一度是北宋末年令朝廷闻风丧胆的起义军首领,他所领导的起义,范围之广,破坏力之大,不仅严重的削弱了北宋王朝的实力,更间接导致了北宋王朝的灭亡。
  而方腊本人,也是极其残忍的一个人,在他起义期间,只要朝廷的官员被其抓获,无一不被施以酷刑,或开肠破肚,或大卸八块,总之怎么残忍怎么来,而这名做的目的,就是方腊为了发泄对朝廷官员的愤恨。
  不过,方腊最后还是落到了朝廷手里,在其起义末期,由于叛徒告密,最终导致其兵败被俘,之后,方腊被押往京师,不久便被当众处决,而在方腊被处死六年后,随着金兵南下,"靖康之耻"也随之爆发,北宋王朝宣告灭亡。
  方腊原本是一个漆园主,日子过得虽说不算富庶但也有滋有味,而他之所以起义,完全是被宋徽宗给逼的。
  所谓漆园,是专门栽种漆树的园子,这种漆树,是一种十分古老的经济树种,其籽可榨油,漆液是天然树脂涂料,因此,漆树也被称作"涂料之王"。
  而方腊正是经营者一座这样的漆园,本来按照其种植的规模,衣食无忧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他却常常穷到连买树种的钱都没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就要说一说极具"艺术天赋"的宋徽宗了。
  宋徽宗赵佶是北宋王朝的第八位皇帝,据说在他即将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宋神宗曾做过一个梦,梦到南唐后主李煜前来拜谒,随后赵佶便降生,这种巧合让宋神宗一度认为儿子是李煜转世。
  当然,这种说法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从赵佶身上,却依稀有不少李煜的影子,其中最大的体现,就是他在艺术上的造诣。
  根据史料记载,赵佶很小的时候,就展现出对艺术极高的天赋,琴棋书画、笔墨丹青,可以说是无一不通,尤其是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颇具大家风范。
  如果赵佶是一个普通人的话,那么在他长大后,就会成为一名书法、绘画大家,但雅不是普通人,他是皇子,并且未来还是北宋王朝的皇帝。
  公元1100年,由于赵佶的哥哥宋哲宗英年早逝,在一番论资排辈之后,本是端王的赵佶意外地成为了皇位继承人,并在当年二月即皇帝位,史称宋徽宗。
  在他登基成为皇帝后,对于自己极度热爱的艺术,并没有身份的转变而削减,而是更加的变本加厉,同时借助于皇帝的特权,以举国之力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比如,宋徽宗十分喜欢奇花异石,而下面阿谀奉承的大臣们,就千方百计的满足他的爱好,为了搜罗能让宋徽宗开心的奇花异石,官员们巧取豪夺,甚至在看到某户人家有这种东西后,不惜拆房破屋,也要将此物弄走,因官员们掠夺而导致倾家荡产的百姓比比皆是。
  像前文提到的漆树,正是宋徽宗为创作艺术作品时,必不可少的物件之一,因此,全国上下的大小漆园,基本上都遭了秧。
  而方腊的漆园,自然也不能幸免,当地的官员们时不时的就来砍伐漆树,砍完之后,分文不给,并且,一旦有所不满或者反抗,马上就会招来差役的一顿毒打。
  对此,方腊是敢怒不敢言,他的漆园也因为官员们的掠夺,几乎到了破产的地步。
  与此同时,方腊家乡所在的苏州,也同样遭受着官员们的剥削和掠夺,由于宋徽宗十分喜欢花石,而苏州又出产这种东西,因此,宋徽宗就派了宠臣朱勔前来搜罗,既然是皇帝下令,那么朱勔更是有恃无恐,在搜罗花石的过程中,极尽所能的压迫苏州百姓,致使当地怨声载道。
  而随着对官府不满的人越来越多,让一直深受盘剥之苦的方腊看到了机会。
  什么机会呢?自然是反抗的机会,他寻思着把那些对朝廷和官府不满的百姓们联合起来,大家伙一同反抗,但这毕竟是一件大事,一旦失败那就是杀头的罪过,因此,方腊一时间也不敢轻举妄动,只是暗中联络着当地百姓。
  真正让方腊下定决心的,是他的家乡睦州青溪县的邻居淳安县,曾经出现过的一个英雄人物。
  在唐朝年间,淳安县曾有一个叫做陈硕真的女子,她原本是一个孤儿,自幼父母双亡,历经磨难好不容易长大后,以为当地的地主家当仆人为生,但在有一年,当地遭受洪灾,庄稼几乎是颗粒无收,不少人因此饿死,陈硕真于心不忍,就偷偷打开了东家的粮仓,开仓放粮赈济百姓。
  东家对她这个举动,自然是极为不满,当场就差一点将她打死,最后还是善良的百姓们将她救了下来,而为了逃避东家的追捕,陈硕真不得不躲进深山逃命。
  就在她躲进深山的那段时间里,陈硕真发觉只有推翻朝廷,才能挽救百姓,因此,就对外宣称自己已经得道,借此召集了大量的信徒,在势力达到一定程度后,陈硕真发动起义,自称"文佳皇帝"。
  虽说陈硕真的起义最终失败,她本人也被杀害,但她却成为了历史上女性自称皇帝的第一人,而关于她的传说,在其家乡淳安县周边流传甚广。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既然有前人走过这条路,加上当地历来流传有天子基和万年楼的说法,因此,方腊逐渐地信心十足起来,最终,他下定决心,在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正式起义。
  一场北宋年间最大的,也是令北宋朝廷损失最惨重的农民起义,就这样拉开了序幕,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方腊这个名字,将会成为北宋各级官员的噩梦。
  方腊起义后,对外自称"圣公",并仿照北宋朝廷制度,设置了官吏将帅等各级职务,其职务高低最大的区别,就是用头戴的红巾区分。
  只要是方腊起义军的一员,都要头戴红巾,根据职务不同,红巾又分为六等,这种方式虽说简单,但确实也较为实用。
  不过,在起义之初,方腊以及其部众多为一些失去工作,导致破产的无业游民,因此就注定了没有什么财力来武装自己,因此,在最开始的时候,方腊的起义队伍,只能是利用人们对神鬼之事天生的恐惧来吸纳更多人的加入。
  而人数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方腊仗着人多,就开始对当地周边的富户进行劫掠,烧其房夺其银,总之也是无所不用其极,来一步步壮大自己的实力。
  并且,为了快速吸纳人加入,方腊更是采用诱、逼等方式,让那些安分守己的百姓加入,几种策略加在一起,让方腊的起义军迅速的膨胀起来,最快的时候,仅用了十天的功夫,就吸纳了十万余名民众。
  人一多,自然就需要占领城池作为基地,而方腊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家乡青溪县城。
  当年十一月,方腊派兵攻打青溪,说是派兵,其实用派一群普通百姓前去游行差不多,毕竟他们没有什么像样的武器,如果靠着他们攻打官军,那几乎是有去无回,但方腊却胸有成竹,信心十分饱满。
  之所以方腊信心满满,是因为他已经设计好了如何击败官军。
  在他的计划里,是先派一部分人,将官军吸引到青溪附近的山里,这里有方腊提前布置好的各种陷阱,并且,还能借助地形优势,对官军实行各个击破,最终围而歼之。
  不得不说,方腊确实是一个比较有头脑的人,他能结合自己的优劣势,有效地进行起义,而他能在后期声势浩大,令朝廷极为头疼的原因也在于此。
  既然有了计划,那就展开行动,当时闻听起义军攻打青溪后,朝廷派出了两浙都监蔡遵带领五千兵马前来清剿,结果,大意的蔡遵当真着了方腊的道儿,被一群衣衫褴褛的农民引到了山谷之中,最终五千人几乎全军覆没,蔡遵本人也死在起义军的乱棍之下。
  这次胜利,极大的加强了方腊的信心,更鼓舞了起义军的士气,同时,由于占据了青溪,让起义军不管是在装备上,还是在实力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受到朝廷压迫的百姓,如潮水一般向青溪涌来,加入了起义军。
  借助这个势头,方腊一鼓作气,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占据了睦州、歙州两地,其中,在攻下歙州时,因为郡守彭汝方拒不投降,在城破后,方腊派人直接将年逾六十六岁的郡守当街杀害。
  在之后的时间里,起义军犹如猛虎下山,横扫了周边各州县,一些州县在听闻方腊到来后,干脆直接不抵抗,直接弃城逃走,因此,方腊的地盘范围越来越大。
  到了公元1121年初,起义军已经逼近杭州,而杭州郡守也是一个胆小鬼,没有任何抵抗就将整个杭州城献了出去,自己则找了个机会,脚底抹油溜了,留下来的制置使陈建、廉访使赵约皆被方腊杀害。
  在方腊起义的过程中,有一个特殊的行为,那就是对那些没来得及逃跑的官员十分残忍,但凡是被他俘虏的,都逃不过被施以酷刑的结局,并且,他所施展的酷刑,残忍程度令人不忍直视。
  "凡得官吏,必断脔支体,探其肺肠,或熬以膏油,丛镝乱射,备尽楚毒,以偿怨心。"---《宋史》
  之所以方腊会对那些朝廷官员下手这么狠,其实还是源自他内心中的愤恨,并且,这也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十分有效地树立其权威的方式。
  前文讲过,方腊一直就对那些欺压他的官员怀恨在心,因此,在一朝得势后,自然是要对官员们进行报复,这实际上就是一个人最本能的行为。
  与此同时,起义军里绝大多数都是穷苦人,既然是穷苦人,那就基本上都多多少少受过官员们的欺压,换句话说,他们对官员同样也是怀恨在心。
  既然大家心中的"仇人"一致,那么在俘虏官员后,对其施以报复也就不足为奇。
  并且,方腊的起义不同于历史上门阀、贵族的谋反,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是极度缺乏自信心的,而其强大自信的最好方式,就是将原本高高在上的官员们踩在脚下,并施以酷刑,只有这样,才能显得他十分强大。
  这不仅是他一个人的心理,更是当时起义军大多数人的心理。
  占据杭州后,方腊的实力再次增强,与此同时,杭州周边的各种反对朝廷的势力,看到方腊势大,也纷纷前来投奔,一时间,苏杭两地,乃至整个东南地区,都为之震动,不少地方官员只要听到方腊军的逼近,几乎是望风而逃,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城池落入了方腊的手中。
  那么,此时的"艺术家皇帝"宋徽宗在干什么呢?
  坦白来说,宋徽宗在方腊起义一段时间后,居然还对此毫不知情,这其实也不怪他,而是下面有人故意隐瞒了真相。
  当时,朝中有个叫做王黼的宰相,此人善于巧言献媚,并且极为贪财,在他当上宰相之后,更是利用职权中饱私囊,正是他隐瞒了方腊起义的事情。
  他这么做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怕宋徽宗因为起义之事迁怒于他,将他的官职罢免,这样他就会失去捞钱的门路,为了一己私欲,他选择了把方腊起义的事情压了下来。
  但纸包不住火,尤其是方腊的起义规模越来越大,等到方腊占领了六个郡后,终于被宋徽宗得知,惊慌之余,宋徽宗来不及处置王黼,赶忙命童贯带领禁军前往镇压。
  此次镇压,宋徽宗共做了两项安排,其一就是集结大军十五万,由童贯统一指挥,赶赴东南围剿起义军,另一项安排则是,他亲自下诏,废除了之前为他搜集奇花异石的部门应奉局。
  第一项自不必说,而第二项其实正是宋徽宗的"高明"之处。
  在得知方腊起义的事情后,宋徽宗与部分心腹大臣进行了商议,最终得出结论,此次起义必须要镇压,同时,也找出了爆发起义的根本原因,当然,这个原因是他们认为的。
  这个原因就是,朝廷搜集奇花异石,但下面的官员却无所不用其极,并借此巧取豪夺,因此导致了百姓不满,所以才爆发了起义。
  鉴于这个原因,宋徽宗认为,把负责搜集这些东西的应奉局撤掉,应该就能平息民怨。
  且不论这个方式究竟有没有效果,前方的禁军已经展开了与起义军的正面对抗,虽说当时宋徽宗治下的北宋官场一片腐败,但禁军不管怎么说,也都是正规军,因此,在起义军和禁军开战后,战场形势很快形成了一边倒的状态。
  倒的自然是起义军,占上风的也自然是朝廷的禁军。
  历时三个月,被方腊占据的东南六郡,全部被朝廷收回,而起义军也损失惨重,眼见大势已去的方腊,不得不带领残部撤回发源地青溪,想以此为最后的阵地,以图东山再起。
  之所以回到这里,是因为在前期方腊四处征讨的时候,他将掠夺而来的金银珠宝,以及各种物资全部藏到了青溪山中的帮源洞里,并且,这里还有方腊抢来的数百名良家女子。
  在这里,方腊重整队伍,巩固了实力,同时,又在山中四周布置了各种陷阱机关,依托着地形来继续对抗朝廷。
  根据部分史料记载,当时的方腊,兵力应该还有十万人左右,正是还有这样的实力,方腊才会有信心在青溪这里图谋发展。
  只不过,朝廷没有给他太多的时间,在当年四月初,大军赶到青溪,借助起义军叛徒的告密,大军得知了帮源洞的位置,双方的最后之战就此爆发。
  这场战役的结果,是朝廷在付出了一部分代价后,彻底击败了起义军,虽说起义军在作战时极为勇猛,奈何战术和实力上,与正规军并不是一个等级的,因此,在阵亡七万余人后,方腊宣告失败,剩余的起义军也皆被俘虏。
  当然,方腊本人也没能逃出去,在看到大事不妙时,方腊带着妻子、儿子,开始在山里逃命,但最终还是被追上并被生擒。
  关于方腊最终是被谁生擒的,《宋史》中并没有注明,当然肯定不是武松,而根据《韩世忠传》的记载,方腊在最后是被韩世忠亲自俘虏的,韩世忠也因此功官升了好几级。
  "世忠穷追至睦州清溪峒……潜行溪谷,问野妇得径,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险数里,捣其穴,格杀数十人,禽(擒)腊以出……转承节郎。"---《韩世忠传》
  而在被俘虏后,方腊被押送往京城,并在审讯之后,于当年八月二十四被当街处决。
  综上所述,正史上的方腊,并不是像小说中被鲁智深擒获的,也不是被武松独臂捉拿的,而是被朝廷的官军抓获的,至于是不是韩世忠所为,还有待考证,而方腊的最终结局,也是难逃一死,毕竟他曾经给北宋朝廷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况且,古代封建王朝对于起义也一直是零容忍态度,因此,方腊被处决,也是必然的结果。
  方腊并非小说虚构人物,历史上确有其人,方腊领导的方腊起义是北宋末年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方腊的结局并不好,他是被叛徒出卖后被俘杀害。
  北宋初期有王小波起义,北宋末年有方腊起义,这两次农民起义对北宋影响都很大。其中尤以方腊起义规模最大,在南方轰轰烈烈与北宋王朝分庭抗礼,极大动摇了腐朽衰弱的北宋王朝的统治根基。方腊与摩尼教
  熟悉中国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中国的农民起义,总会掺杂着宗教的成分,比如东汉末年张角的五斗米道、元末的明教、清末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而方腊,则是依靠摩尼教迅速扩大义军规模和影响力。
  方腊,又名方十三、方世腊,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首领,雇工出身,典型的底层贫苦老百姓。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秋发动农民起义。
  方腊起义的精神纲领,来自于摩尼教,这种宗教,诞生于公元三世纪的古巴比伦,后来传播到世界各地,摩尼教最早是从中国福建传入的,之后在南方广泛流行。方腊利用摩尼教的"二宗"(明、暗)、"三际"(过去、现在、未来)之说,吸收了大批教徒,摩尼教主张的"是法平等,无分高下"深得人心,教徒亲如一家,无尊卑之分,团结对外,钱财物用全部公共享用,无分你我,真好似个大同世界的理想社会。
  当时的江南,因征收花石岗导致民怨沸腾,特别是朱勔受徽宗命负责江南花石岗事后,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在江南胡作非为,弄的民怨四起,人思反抗。方腊正是利用百姓的反抗心理,迅速揭竿而起,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抗北宋王朝暴政的农民起义。方腊起义与宋江起义没有交集
  作为北宋末年两大最重要的农民起义,宋江起义比方腊起义要早上一年(宣和元年,1119年),但论起义规模,宋江起义就远非方腊起义能比了。虽然是同一时期的两大农民起义,但其实他们并没有任何交集。
  《水浒传》里面说梁山好汉接受朝廷的招安后,掉头来以官兵的身份攻打方腊,宋江征方腊,是朝廷利用梁山义军,来达到宋江与方腊两败俱伤的目的,这就是所谓的"以寇制寇"。结果是梁山泊整整折损了59名好汉,浪里白条张顺在杭州涌金门下更是被射成了筛子,死的极其惨烈。
  当然在付出了这么大代价的情况下,梁山众将士还是艰难的攻下了杭州城。在影视剧中,方腊在与武松交战中,断去了武松的一条臂膀,经过一番苦战,为武松单臂所擒,演义了脍炙人口的"武松单臂擒方腊",不过,在小说中却是臂力过人的鲁智深擒拿住了方腊。但不管是哪一种说法,方腊都绝非泛泛之辈,他与宋江义军没有任何交集,更不可能轻易被梁山好汉轻易拿下。方腊死于叛徒出卖
  方腊义军主要活动在浙皖两省,至宣和三年(1121年),在朝廷大军压境下,方腊被迫困守杭州。宋军将杭州围的水泄不通,宋徽宗下旨招抚方腊,但招到了方腊的严词拒绝(这一招在硬汉方腊这里行不通),但是由于城中缺粮,方腊被迫杀出重围撤出杭州城。不久又来夺杭州,却在城外为王覃所败,义军开始节节败退,歙州、睦州、衢州先后失守,方腊不得已,从富阳、新城、桐庐一路退到青溪县的帮源洞。
  四月宋军包围帮源洞,但由于洞穴隐秘,宋军迟迟未能找到方腊,此时有义军叛徒奔宋军大营,方腊的藏身处最终被发现。宣和三年(1121年),方腊和妻子、丞相方肥被忠州防御使辛兴忠俘虏,躲在洞中的七万义军将士全部被杀。方腊等人被押解至东京汴梁,八月被处死。轰轰烈烈的方腊农民起义就这样被剿灭了。
  谢邀!文献记载,方腊是北宋睦州清溪县(今浙江淳安县)人,他本是漆园主,家中颇有些资产,因不堪劣吏屡屡敲诈勒索,遂于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10月聚众反抗。史家将这段历史称作"漆园誓师"。
  彼时,宋徽宗宠信奸相蔡京和大太监童贯,这两人排斥忠良,祸乱朝纲,弄得朝野一派乌烟瘴气,时人称蔡京为公 (老头)相,童贯为媪(老太太)相。"艺术家皇帝"宋徽宗痴迷奇山异石,蔡、童二权奸投其所好,派人到江南去搜括珍奇稀罕的花石(太湖石、灵璧石),再用船运到京师用以修葺、点缀园林和万寿山,以供徽宗玩赏。运奇石时,每十条船为一纲,故名"花石纲"。地方官吏们打着皇帝御用的旗号四处搜略奇石,见谁家院里有奇花异石,砸门闯进去用黄纸一贴,就是皇帝的私人收藏了。运走时,若花石体量庞大,必拆墙毁屋,还不忘恐吓勒索一番,弄得是鸡飞狗跳,民怨沸腾。很多人早就被花石纲折腾的倾家荡产了 。大家早已憋了一肚子气,今见方腊挑头扯旗造反,众人群起响应 、揭竿而起。
  史载,方腊在漆园中动员大伙道:"天下家国本是一个道理,好比子弟们辛苦一年勤于耕织,才积攒下一点点粮食布匹,当家长的却夺去挥霍掉,稍不如意还随意打人,打死了也白死,你们甘心如此吗"?众人答:"不甘"!他接着说:"家长肆意挥霍民脂民膏,还大方奉献给敌国(指辽国和西夏),敌人吃饱喝足,又反过来打我们,家长却驱使子弟们去抵御。子弟们抵挡不住,还要挨其  鞭笞羞辱。你们愿意如此吗"?众人群情激奋,异口同声地喊道:"岂有此理!坚决不能"!方腊见气氛热烈,火候已到,又说:"诸君若能仗义而起,四方必闻风响应,旬日之间,万众可集,一鼓作气攻下江南各郡,划江而守,轻徭薄赋。十年之内,必能统一全国。不然,就等着被官府屠戮吧"!众人高呼:"愿听从你的号令"!
  方腊树起义旗,以诛杀奸贼朱勔为口号,个把月麾下便聚集了十余万人,他稍加整编训练,便指挥他们往北打去,一路势如破竹,不久便攻占了东南重镇杭州。方腊率先举义,又接连攻城拔寨,声势大振,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的很多州县纷起响应,大家都来投效他,队伍很快就发展至百余万人。
  方腊见形势一片大好,遂匆匆建立了政权,年号永乐(不是明朝那个永乐),自称圣公。
  方腊义军横扫东南,引起宋廷恐慌,徽宗立即派"媪相"童贯率15万大军南下镇压,同时,为平息民怨,他宣布罢免"花石纲" 。方腊义军虽然人数众多,但仓促聚义,兵卒大都是刚刚洗脚上田的农夫,器械粗劣,缺乏训练,组织纪律性较差,更缺军事经验,面对前来围剿的朝廷正规军,义军虽然奋勇冲杀,浴血抗敌,但多次失利。第二年(宣和3年)4月,宋军攻陷清溪帮源洞,方腊力战不支,旋即被俘。8月,方腊被官军解送汴京,后惨遭处死。 方腊起义是宋朝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虽历时不长,旋起旋灭,但历史影响深远。
  方腊举义,拥众百余万,纵横江南数省,他们冲州撞府,抢掠富豪诛杀官吏,先后攻占了6州52县,极大地冲击了宋廷在江南的统治。
  童贯以残酷的手段镇压了这次声势浩大的起义,《宋史》载,共有300万起义者和无辜普通民众被其屠杀。方腊起义是被童贯领兵剿灭的,和水泊梁山的宋江毫无关系。而宋江领导的起义规模很小,还没有形成燎原之势就被海州知州张叔夜领兵扑灭了。方腊功亏一篑,兵败身死,但早已风雨飘摇的北宋王朝在奇葩皇帝宋徽宗的操弄下也是摇摇欲坠,寿命已进入倒计时的读秒阶段。
  转载请注明出处 剽窃必究
  插图源自网络
  北宋末年有两大农民 武装  反抗组织,以宋江为首的梁山集团和以方腊为首的江南集团。
  尽管两支农民武装都失败了,但后世对他们的评价不同:梁山成了好汉们的典范,是草莽英雄,成了  "忠义"的象征,在社会世俗价值观中得到了肯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官府的认可;方腊他们则成了地地道道的造反者。  这可能多拜于《水浒》所赐。为了塑造梁山好汉的正义形象,不得不将同为起义者的方腊放在对立面。
  《水浒传》中所描写的宋江接受诏安后远征方腊的一战可以用 "惨烈"形容,在这场战役中,梁山集团与江南集团两败俱伤。梁山一百零八将,竟然死了 59 个,一蹶不振;而方腊集团则全军覆没。
  话说当时方腊从帮源洞山顶落荒而逃,在深山旷野中脱了赭黄袍,丢掉金花啐头,脱下朝靴,穿上草履麻鞋,乔装打扮,然后翻山越岭,急忙逃命。连夜翻过五座山头,走到一处山凹边,见一个茅屋嵌在山凹里。方腊肚中饥饿,却待正要去茅屋内寻讨些饭吃,这时松树背后走出一个胖大和尚来,一禅杖将其打翻,然后取条绳索绑了。那和尚不是别人正是花和尚鲁智深。拿了方腊后带到草中取了些饭吃,将方腊带出深山后,迎面碰着搜山的军队,然后一同绑住捉来见宋先锋。
  以上是《水浒传》中描写方腊被鲁智深所擒,场景,那真实的历史场景,方腊的结局是什么样 呢?
  宋史上方腊没有单独的传记,方腊传是附在童贯传中,作为童贯的战绩出现的,在《宋史 ·卷四百六十八·列传第二百二十七·宦者传三·童贯(附方腊) 》,记载如下:
  话说三年正月,腊将方七佛率领军队进攻秀州,统军王子武利用坚固的城防固守不出。待大军抵达之后,一起合击贼(方腊),斩首9000,但方腊依然不出。二月,贯、稹率前锋部队抵达清河堰,水陆并进,两路合击。方腊没有办法只能焚烧官舍、府库、民居,连夜逃走。然后诸将刘延庆、王禀、王涣、杨惟忠、辛兴宗相继前来增援,收复了全部失地。四月,在梓桐石穴中生擒方腊及其妻邵、子毫二太子、伪相方肥等五十二人,并杀敌七万。四年三月,余党悉数得以平定。
  下面梳理一下方腊起义的最后阶段:
  宣和三年正月,方腊派大将方七佛率众六万进攻 秀州  (今嘉兴),秀州统军 王子武   乘城固守,不久宋军援兵赶到,大败起叛军。
  宣和三年二月,宋军进攻 杭州  ,方腊不敌,放火烧城,之后撤出杭州。之后起义军所占城池逐个被官军收复。
  宣和三年四月,方腊及其部属被宋军包围。方腊在某石洞中躲藏起来,做最后的抵抗,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方腊和妻子、宰相 方肥  等人被忠州防御使 辛兴宗   所俘虏,藏匿在洞中的七万起义军被杀,方七佛等人逃走,方腊等人被押往汴京。
  《宋史》关于方腊个人的描写到此为止,至于压到汴京后如何,没有记述,但估计难逃一死。
  方腊起义只嚣张了短短半年:武松也没有单臂擒方腊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萨沙讲史堂第七百三十期】(历史系列第299讲)
  大家看水浒,都伤痛于宋江和方腊的自相残杀。108将被方腊杀了三分之二,方腊自己也被生擒完蛋。真实历史上,宋江没有打过方腊,方腊也没有嚣张多久。听萨沙说一说吧。
  历史上的今天,方腊被小将韩世忠生擒,方腊的摩尼教起义由此失败。
  北宋的浙江人方腊是摩尼教,也就是明教的教主。方腊是一个优秀的宗教领袖和组织大师。他利用宋徽宗的花石纲错误政策,巧妙的煽动浙江民众一起叛乱。
  宣和二年(1120元)十月,方腊教众起义。
  方腊的起义和历史上很多起义,有一定区别,倒是酷似太平天国。这是有浓厚宗教色彩的起义,宣称明尊降世,会推翻宋朝。
  方腊的核心人物,全部是宗教狂,类似于日本战国时代的僧兵。
  这些人非常疯狂,认为为明尊战死可以直接升入天堂,所以作战毫无畏惧,凶狠残忍。
  而北宋地方的武力虚弱,只有厢军和民兵,兵无斗志,将领无能。
  精锐的中央禁军都驻扎在首都开封,一时间是赶不到的。
  于是,方腊的军队迅速席卷浙江,不到十天就有数万人参加义军,在息坑大败宋军,杀死宋将蔡遵。
  十一月攻占青溪,十二月攻占睦、歙二州。南面攻克衢州,杀死郡守彭汝方;北面横扫新城、桐庐、富阳各县,进逼杭州。
  方腊部队迅速增加到20多万,但骨干部队很少。
  在方腊凶悍的部队面前,浙江地方军队根本招架不住,也毫无抵抗的决心。说白了,厢军是混饭吃,根本不愿意打。民军则素质低下,无法打。
  随后,浙江宋军吓破了胆子,几乎都是闻风而逃。
  杭州郡守弃城逃走,义军占领杭州,杀制置使陈建、廉访使赵约,放火烧了六天,死者不计其数。
  然而,此时不太懂军事的方腊,犯了战略错误。
  他错误估算了宋军禁军的反应速度和战斗力,没有及时调转兵力北上决战,而是向南占领江浙和江西广大地区。
  这边,北宋朝廷反应也很快。垃圾宋徽宗还是比较聪明,立即取消花石纲政策,并且自我批评,获得了政治上的优势。
  同时,大将童贯率15万精锐禁军,大举南下,同方腊决战。
  这边,方腊却分兵应付,结果连长失败,南京、杭州先后丢了,北方部队伤亡惨重。
  此时方腊才知道犯了错,紧急将主力在3月北上争夺杭州,只是大势已去。
  4月,宋军攻破方腊老巢青溪县,方腊起义被扑灭。
  有意思的是,中后期的方腊,并没有得到浙江老百姓支持。
  为什么?
  在于他的可怕政策。
  方腊和其他农民起义一样,手段凶残,滥杀无辜。
  历史记载:方腊抓住宋军官吏,一律残杀。包括凌迟、分尸、剖腹、乱箭穿身,甚至或者下锅熬油。
  在攻打杭州市,方腊毫无顾虑的放火,烧死大量无辜民众。
  浙江人总体没有这么凶悍,被方腊吓住了,开始抛弃他。
  所以,方腊前一年10月起兵,第二年4月就战败,嚣张半年而已。
  至于宋江呢?
  他带着35个头领,大约和方腊一起行动,不过是转战山东、江苏等地。
  两人在不同区域作战,根本遇不到。
  然而,宋江垮台更快。
  宣和三年(1121年)2月,海州(今连云港)知府张叔夜"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大破宋江。
  宋江副将被杀,部队伤亡很大,被迫投降。
  宋江投降后,时任亳州知州的侯蒙曾经建议招安宋江去打方腊,但皇帝"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
  看看,宋江根本没有打过方腊。
  就算他想打,宋江2月被收编以后,3月赶到浙江,方腊已经大败,节节败退。歙州、睦州、衢州先后失守,军队从从富阳、新城、桐庐一路退到青溪县,4月就全军覆没。
  可见,宋江也没有机会参战。
  不过,历史上的宋江也是很厉害的。
  初期带着区区35个头领和一群小喽啰,竟然周旋于几万宋军之间,如若无人之境。
  也许不是宋江多强,还是宋军地方部队太弱。
  用杨志的话来说:相公给我1000人也没用。这些厮们,一见到强盗自己先跑了!
  所以,武松单臂擒方腊也是不存在的。

为什么有些人会恶意攻击诋毁明朝?你怎么看?年轻的朱元璋自从加入到郭子兴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以来,不但解决了吃饭的问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连那标志着最高权利的皇帝宝座,也在不断的向他招手。后来,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朱元璋真的做曾国藩平生五大耻辱之五被江西同僚所排挤曾国藩在江西抵御太平军时,本是支援帮助处于困境中的江西,但是遭到了江西官僚的排挤。1。1军饷难筹太平军攻打江西,咸丰皇帝命曾国藩率领湘军前往支援。到了江西,湘军的军饷需要就地解决,建国后,陈毅要求释放一国民党人员,毛主席知道后,为何不怒反夸1953年的3月,上海按照惯例,召开了民主座谈会,主持会议的就是上海市市长陈毅。座谈会与会人员来自各个阶层,有高级知识分子,民主党派的代表,无党派人士等。就在陈毅到达的时候,他巡视清官为何难断家务事来自客观条件的解释作者陈雅雯沈玮玮来源正义网清官最早被称为循吏良吏廉吏。司马迁史记专辟循吏列传,最早对清官的形象进行了描画其一要宅心仁厚,爱民如子其二,奉公守法,以身殉法。自太史公之后,正史均将清官圆周率已被算到31。4万亿位,科学家如此执着,到底为了什么?有人说,圆周率中蕴含着宇宙的奥秘,也有人说,如果解开了圆周率,就证明宇宙间没有绝对的圆,以前很多科学家的理论就是错的,人类将颠覆如今的认知。2011年,圆周率小数点被算到了10万亿连刺5个美军,6人跪下投降,惊动毛主席此人英雄,我要见他在那个医疗条件十分落后的年代,身患肺结核也就意味着是绝症了,没有有效的药物,只能眼睁睁地慢慢等死。但就是这样一位得了肺结核的战士,仍旧奔赴朝鲜战场,在白刃战中一人杀死5个美军,吓跪总书记讲述的英雄儿女故事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这是1990年时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中写下的。习近平总书记崇尚英雄关心英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引领全社会学习英雄弘扬英雄精神。李大钊陈美国不爱俄国不爽?为何说弃俄投美后,印度再不可能有声有色?印度,一个有声有色的草鸡大国,更是一个有声有色的超级奇葩。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落下帷幕后,美苏一跃成为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并旋即拉开了冷战的序幕,英法等殖民帝国则被彻底打回原形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苏区精神永放光芒在江西东南部,有一座红色之都瑞金。它是红色中央政权的诞生地,是共和国的摇篮。1931年11月7日,瑞金城东6公里的叶坪村张谢家祠堂,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如今,在叶他一生命运多舛,极少冲锋陷阵,为什么还能被评为十大元帅之首在中国的近代史中,每个中华儿女都不应该忘记中国饱受了近百年的战争苦难,也正是因为这场苦难使得中华民族走出封建社会的道路,踏上了富民强国的泱泱大国,而在百年的艰苦奋斗中,许许多多的先唐玄宗的最后岁月被儿子软禁,权力爱情尊严自由都没有了公元756年6月13日凌晨,长安城下着蒙蒙细雨。唐玄宗带着妃子,儿孙,近臣,宦官,禁卫军等悄悄地离开了长安,就在前一天,唐玄宗还当众宣布他要御驾亲征,消灭安禄山指挥的叛军。唐玄宗灰
袁世凯问张作霖你要军队还是地盘?张作霖机智回复保住了命文凯哥鉴史编辑凯哥鉴史他稀里糊涂就成了东北的领导人!在袁世凯对张作霖起杀心的时候,他只说了18个字就逃过一劫,张作霖究竟说了什么让生性多疑的袁世凯都相信了?放虎归山的袁世凯结果又是人类仿生学的鼻祖竟然源于女娲补天,爱因斯坦看后都恍然大悟女娲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女娲补天的相关传说,在上古奇书淮南子。览冥训,列子。汤问上均有记载。所以,女娲补天就成了家喻户晓的故事。相传远古时代,天塌地陷,世界陷入巨大的灾难。女娲不普京为什么说苏联解体的根源在于列宁?是真的吗?背后有何深意?就在二零二一年底,普京在年度大型记者会上说对于列宁当时提出将苏联改造成邦联制度时,斯大林曾强烈反对过这种国家设置,但是斯大林最终还是没有改变列宁的决定。斯大林之所以表示强烈反对,是党史天天读开国大典当天,琼崖大地上第一面五星红旗准时升起!图片来源共青团海南省委1949年10月1日,当新中国第一面国旗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空时,远在3000多公里外的海南岛上,也有一面五星红旗徐徐升起,与之遥相呼应。彼时的海南岛尚未解放,楹联的故事和传说(52)一副讽刺谭延闿的对联民国时,曾两度担任国民政府主席的谭延闿,因为没有军事实力,处处受到蒋介石的压制和排挤,为了消弥蒋介石对他的敌意,就不问政事。1912年在长沙,他问律师贝元昕近来刘湘发现石达开藏宝地,正要挖掘却被蒋介石阻止,后来下落如何?抗日战争时期,四川军阀刘湘派出一千多工兵,用炸药等现代化手段,凿穿峭壁,在石棉县高升店一处高山中挖出三个洞穴。这三个洞穴,门口都均匀地垒着石条,用三合土封得非常完好,看起来极其神秘火井的奥秘天然气的发现和利用自古以来,我国四川一带吃的食盐,都是靠开凿盐井开采出来的。在开凿盐井时,盐工们发现,有的井中冒出的气体可以点燃。盐工们就把这种井称为火井。但他们并不知道火井里的这种气体到底是啥东西法史故事从张尧佐任职争议看北宋御史的监察权殷啸虎北宋建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大大强化了御史台的监察权能。一方面,赋予御史台实际的司法审判权限,对于涉及官员职务的案件,御史台有独立的审判权。我们之前谈到过的乌台诗案,就充分齐鲁大地,革命根脉向阳生山东省军地合力推进红色资源保护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图抗日战争时期棋山战斗旧址。毕言圣摄图微山县铁道游击队纪念碑。张印东摄图华东革命烈士纪念塔。乔小兵摄图广饶县共产党宣言陈列馆。孙洪明摄图沂蒙山根据地纪念碑。刘红兵摄制图扈硕英烈碑廊毛泽东深藏心底的泪滴,一个父亲的爱和痛1990年,中央警卫局在清理毛泽东同志的遗物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小柜子,里面装的是毛泽东亲手珍藏的毛岸英的几件衣物,有衬衣袜子毛巾和一顶军帽。这些物品不是身边的工作人员收拾的,他们开国皇帝杀戮功臣,是一个父亲对于子孙后代极致的呵护看完吴晗的朱元璋传,特别是杀戮功臣这一段,以前觉得朱元璋残酷无情,不念旧情,有点没有人性。昨天儿子被开水烫伤,带他去医院治疗时,听着孩子痛苦的哭喊,我泪如雨下,心如刀绞。那一刻我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