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代善没有当上皇帝,却有个铁帽子王爷的爵号,这个爵号有什么用?

  在大清王朝定鼎天下、一统江山的过程中,一共产生了八位卓越功勋的"铁帽子王",分别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而这八位初代"铁帽子王",不仅自己获得了极高的权势与地位,就连其子孙后代也享受到了世袭罔替、隔代不降爵的殊荣。
  在这其中,位居"八大铁帽子王"之首的礼亲王代善家族世系,无疑是最具代表意义的。
  因为在礼亲王爵位的传承经历中,不仅见证了整个"铁帽子王制度"从初创、到发展、再到最终确定的整个过程,同时也将"铁帽子王"所给予整个家族的特殊的"价值",进行了充分展现。
  代善被努尔哈赤废黜"太子"之位,进而引出了"铁帽子王"制度的雏形。
  纵观努尔哈赤的一生,一共经历的三次失败的"立储"。
  努尔哈赤最先为自己确定的接班人是他的弟弟舒尔哈尔。
  然而,随着建州女真势力的不断壮大,两人之间的矛盾也愈发的不可调和,以至于逐渐走向了决裂。最终,努尔哈赤为了维护建州女真部落的统一,选择将舒尔哈齐,这位自起兵时便与他共成长,同战斗、共患难的弟弟,幽禁而死。
  努尔哈赤第二次立储选择是他的嫡长子褚英。
  褚英跟随努尔哈赤征战多年,作战勇猛,深得努尔哈赤喜爱,年纪轻轻就被授予了"洪巴图鲁"和"广略贝勒"的称号。只不过褚英为人骄横,且心胸狭隘、生性残暴,引发了"四大贝勒"与"五大臣"的不满与抵制,之后他与努尔哈赤之间的关系也愈发的交恶,褚英甚至还公然诅咒努尔哈赤,还意图谋反。就这样,褚英也被努尔哈赤圈禁起来,进而被直接处死。
  努尔哈赤第三次为自己选择的接班人便是代善,同时他还留下话说在他百年之后,"诸位幼子和大福晋交给大阿哥代善收养",足可见努尔哈赤对于代善的信任和器重。
  然而,代善的表现却令努尔哈赤极为失望。
  先是在后金天命四年(1619年),代善在攻占叶赫东城的过程中,未经努尔哈赤的许可,擅自立誓,称要保全其妻弟、叶赫贝勒布扬古与布尔杭古的性命,并接受其投降,结果布扬古竟当众斥责努尔哈赤,让努尔哈赤很是下不来台。紧跟着就是"德因泽告密事件"的爆发,代善与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之间的"暧昧"关系引发了巨大的舆论反响,这更加让努尔哈赤对代善愈发的不满。而更为致命的是,由于代善对后期叶赫那拉氏的偏听偏信,长期虐待自己的前妻之子岳托和硕托,甚至数次请求努尔哈赤要处死硕托。
  终于,忍无可忍的努尔哈赤对代善进行了非常严厉的斥责,并且当众宣布:
  "先前袭父之国,故曾立为太子,现废除太子,将其专主之僚友、部众,尽行夺取。"
  就这样,代善的"太子"之位也被彻底的废黜。
  在这之后,努尔哈赤没有再选择册立接班人,而是不断平衡诸位统兵的子、侄、孙之间的势力与地位。
  天命五年(1620年)九月,努尔哈赤宣布:
  "立阿敏台吉、莽古尔泰台吉、皇太极、德格类、岳讬、济尔哈朗、阿济格阿哥、多尔衮、多铎为和硕额真。"
  并且规定众人"不得恣意横行",不能出于一己私怨而贬革勤理政务的和硕额真,如果和硕额真犯错,要对其罪行进行公议,达成一致意见后方可处理。而代善也没有遭到彻底的排斥,仍居"四大贝勒"之首,继续统领正红旗与镶红旗,佐理国政,统军出征。
  到了天命七年(1622年)的时候,努尔哈赤正式确立了"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制度:
  "继朕而嗣大位者,毋令强梁有力者为也。以若人为君,惧其尚力自恣,获罪于天也。且一人纵有知识,终不及众人之谋。今命尔八子,为八和硕贝勒,同心谋国,庶几无失。尔八和硕贝勒内,择其能受谏而有德者,嗣朕登大位。若不能受谏,所行非善,更择善者立焉。择立之时,若不乐从众议,艴然变色,岂遂使不贤之人任其所为耶!至于八和硕贝勒,共理国政,或一人心有所得,言之有益于国,七人宜共赞成之。如已既无才,又不能赞成人善,而缄默坐视者,即当易此贝勒,更于子弟中择贤者为之。易置之时,若不乐从众议艴然变色,岂遂使不贤之人任其所为耶!若八和硕贝勒中,或以他事出,告于众,勿私往。若入以见君,勿一二人见,其众人毕集,同谋议以治国政。务期斥奸佞、举忠直可也。"
  这其中,有三点内容影响最为深远。
  首先,努尔哈赤确定了未来汗位继承人的"选举办法",即"尔八和硕贝勒内,择其能受谏而有德者,嗣朕登大位",这既是确定了接班人的选取范围,同时也确定了"众人推举"这样一个选举办法。而此后的皇太极以及顺治皇帝,都是通过此制度成为了最高统治者。
  其次,"易此贝勒,更于子弟中择贤者为之",就是说只能废黜个人的爵位,而不能废黜整个家族的爵位世系,要保证其在家族内部的传承,这也成为了"铁帽子王"世袭罔替制度的一个重要模板和雏形。
  再次,"八和硕贝勒,共理国政",这也就是清朝初年为何"议政王大臣会议"会有如此大权力的根源所在,因为它遵循的是努尔哈赤的"祖制"。
  除此之外,努尔哈赤还规定此后要平均分配战利品和获得的人口,这也使得八旗之间的实力对比,直到清朝末年的时候,基本维持在这一时期的比例。
  至于"八和硕贝勒"的组成,"四大贝勒"必然位列其中,剩下的"四小贝勒"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
  网络上,一般都是将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和济尔哈朗列为"四小贝勒"。然而这样的观点完全是结合其在皇太极时期甚至是顺治朝时期的表现所决定的,并不符合努尔哈赤时期的情况。
  可以肯定的是,"四小贝勒",必然是掌旗或者领旗的贝勒,并且是有着卓越军功的,从这一点来说,济尔哈朗、德格类、岳托、杜度、阿济格等人应该更有资格当选。而多尔衮和多铎因为年龄尚小,没有军功,特别是多尔衮,他连旗主贝勒都算不上,所以他们两人应该不在其中。
  代善家族,见证了"铁帽子王"制度的发展、演变与最终确定。
  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在代善以及他的两个儿子岳托和萨哈廉的拥立支持下,继任后金大汗,之后在崇德元年(1643年)的时候,正式改元称帝,建立大清王朝。
  皇太极称帝后,随即封代善为"礼亲王","礼"是谦让、恭敬的意思,足可见代善家族在拥立皇太极登上后金汗位的时候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与突出贡献,而代善也在皇太极时期位列"四大亲王"之首,并在文武百官中排名第一。
  与此同时,他的两个儿子也得到了封赏。
  长子岳托被封为成亲王,后降为郡王,并开创了"克勤郡王"的"铁帽子王"家族世系。
  代善第三子萨哈廉被封为颖郡王,去世后被追封为颖亲王。而萨哈廉之子阿达礼则是降爵继承了颖郡王的爵位。后阿达礼被处死,爵位改由萨哈廉的另外一个儿子勒克德浑袭承,而他也就此开创了"顺承郡王"的世系,其后代享受到了隔代不降爵的"铁帽子王"殊荣。
  其实,从萨哈廉、到阿达礼、再到勒克德浑,虽然爵位遵循努尔哈赤"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制度,在其家族内部成员之间流转,但爵位的名称已经发生了变化,而这一点,在代善本人爵位传承过程中,体现的更为明显。
  顺治五年(1648年),代善去世,他的和硕亲王爵位由第七子满达海袭承,只是名号被改为了"巽亲王"。
  在顺治十六年(1659年)的时候,满达海被人检举称其在清算多尔衮时期,侵吞了大量财产,引发了顺治皇帝的不满,然而满达海早在顺治九年(1652年)就已经去世,是他的儿子常阿岱袭承了"巽亲王"的名号和爵位,于是顺治废黜了满达海以及常阿岱的和硕亲王爵位,同时安排由代善之孙杰书袭承了代善的家族爵位。
  杰书,是代善第八子祜塞的儿子,顺治皇帝如此安排,就等同于将代善的和硕亲王爵位在其家族内部换了一个分支,保留了原来的爵位等级和待遇,同时包括此前满达海家族袭承的代善正红旗的旗主地位,也一并予以了转移。
  其实,杰书在顺治六年(1649年)的时候,就已经袭承其兄长精济的多罗郡王爵位,并成为了康郡王,于是在杰书袭承亲王爵位后,他的名号予以了保留,就此成为了"康亲王",但爵位的源头还是归属于礼亲王代善。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正式确定了"铁帽子王"制度,并就此厘定了"铁帽子王"的家族世系以及爵位名号,"康亲王"的名号也就此被改回了"礼亲王",在此之后,历任代善和硕亲王爵位的继承者,便全部统一使用"礼亲王"。
  代善为他的后世子孙留下了丰厚的"政治遗产"。
  代善曾被努尔哈赤确立为接班人,但是遭到了废黜,然而,在努尔哈赤去世后,以代善的实力和资历,并不是不能角逐后金汗位,但是他和他的两个儿子岳托、萨哈廉选择了扶保皇太极,并在皇太极去世后继续拥立顺治。作为回报,代善一个家族就出现了三个"铁帽子王"世系,尤其是代善本人,更是被尊为"清初八大铁帽子"之首。
  与此同时,代善也给子孙后代留下了极为丰厚的政治遗产。
  首先,就是这个"铁帽子王"的爵位,这是可以世袭罔替、隔代不降爵的,并且有着比其他爵位更多的俸禄,以及自己专属的王府,这样就确保了子孙后世的富贵与荣华。
  其次,代善一直以来都是统领着两红旗,并且是正红旗的旗主,这就使得他的子孙后代也在两红旗中被尊为"主子",地位尊崇。在一部电视剧中就有这样一个场景,乾隆朝时期的权臣和珅在见到自己正红旗旗主、代善的后人"金大烟袋"的时候,依然要下跪请安,这份"主仆关系"实际上就是从代善时期起,就已经确定的。
  再次,就是代善从"四大贝勒",到获封"铁帽子王",实际上就等同于把这个爵位世系留在了自己的家族里,不管家族怎么样变迁,都会有人来袭承爵位,享受这份殊荣,从而使得家族终究不会没落。
  而这些也无疑不在彰显着清朝时期"铁帽子王"的尊贵与显赫。
  清代宗室爵位有"世袭递降"之说。
  清代初期时候,爵位传承制度不是特别明确,世袭递降和世袭罔替的区别不是特别严格。到了乾隆朝,规定在皇族之中,只有因为军功封的爵位才能够世袭罔替,其余一律世袭递降。
  世袭递降是指,一位拥有爵位的宗室去世之后,虽然还是只有一个人可以继承其爵位,但是继承时要降一等。比如说一个亲王去世了,其继承者承袭爵位,就要降为郡王,同理,贝勒去世后,其继承者就要降为贝子。与之相对的,有些皇族的爵位由于比较特殊,被加恩"世袭罔替",便是指不用降等,民间俗称为"铁帽子"。
  清代一共封了十二家亲王、郡王为"世袭罔替",也就是所谓的"十二家铁帽子王"。指的是礼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郑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这八位都是入关时候立下大功的军功皇族。还有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都是清中叶或者晚清立下功勋的皇族。
  所以说,"铁帽子"的意思就是"与国咸休",让子孙后代永保身份和地位,在清代来讲,基本就是皇族的最高待遇了。
  代善的后裔中,第一子岳托的后代有克勤郡王和贝勒喀尔楚浑,第三子萨哈璘的后代有顺承郡王和镇国公杜兰,第四子瓦克达的后代是一等镇国将军,第五子满达海的后代是一等辅国将军,第八子祜塞的后代承袭礼王府大宗,所以代善的后裔一共是一个铁帽子亲王、两个铁帽子郡王、两个镇国将军、一个辅国将军、一个奉恩将军,可以说门地相当高了。
  代善是努尔哈赤的嫡次子,他文武双全,性格稳重。早在16岁的时候,便随努尔哈赤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努尔哈赤对他颇为器重,特别是在处死嫡长子褚英后,代善还被立为太子。努尔哈赤出征时,不仅令他代为执政,而且为了增强他的势力,还将八旗中的镶红旗和正红旗交给他来管理。
  有军功,又有权势,代善在后金的地位和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巩固。
  (代善剧照)
  不过,代善却因"作风"问题,让原本锦绣的前程成了水中月镜中花。
  原来,有人揭发代善与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有染。
  尽管努尔哈赤曾当着众人的面,说过要把"诸幼子及大福晋交由大阿哥(代善)抚养"的话,但是努尔哈赤之所以这样考虑,也是因为满族历来就有父死子妻的风俗。就是父亲去世后,儿子在继承其财产的同时,庶母也会成为儿子妻子的风俗。
  可是,努尔哈赤毕竟还没有去世呀。在他的眼皮底下,儿子和妻子居然发生了不可描述的事情,这让他情何以堪。
  努尔哈赤经过调查后,他发现阿巴亥曾几次送食物给代善,同时她还在深夜出宫私访代善。
  虽然不知道究竟有没有发生不可描述的事情,但是大妃和代善的关系显然逾越了该有的分寸。
  作为男人,努尔哈赤非常生气,于是废掉了代善的太子之位,而代善也因此丧失了威望。
  努尔哈赤去世后,由于他没有指定继承人,因此居四大贝勒之首的代善实力最强。再加上他又独管两旗,手下颇有些骁勇善战的勇士。因此,如果他要争夺汗位,胜算还是很大的。
  (努尔哈赤剧照)
  不过,代善知道万一刀戈相对,势必会引起后金动荡。所以他不仅主动退出争夺汗位,而且听从了儿子岳托和萨哈璘的建议,推举皇太极成为了新的大汗。
  1636年,皇太极称帝后,以军功的方式,给战功最为显赫的8位宗室皇亲进行了封爵,他们分别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还有克勤郡王岳托和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代善之所以被排在第一位,皇太极自然有他的想法。
  一方面,代善在皇室宗亲中,资格最老,影响力最大,功勋最卓越。
  另一方面,代善于皇太极有拥立之功。
  当然,这8位王爵的待遇也非一般人可比,他们的爵位不仅可以让子孙后代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而且还享有配飨太庙的殊荣。
  要知道在清朝的分封制度中,由于清朝统治者吸取了前朝教训,因此在分封上采取了两种形式:一种就是"世袭罔替",还一种就是"世袭降递"、而"世袭罔替"的一定是有功于国家所得,而"世袭降递"则是恩封所得。两者之间,不论是待遇还是承袭都有很大区别。
  (乾隆剧照)
  当然,不管是"世袭罔替"还是"世袭降递",都并非哪一任皇帝就完善了分封制度。
  比如,代善被封为亲王后,他的爵号后来还发生过多次变动,直到乾隆四十三年才又恢复为礼亲王。
  还比如睿亲王多尔衮,他在后来还被降袭为很长一段时间的辅国公,还是乾隆替他翻案后,才恢复了他睿亲王的爵位。
  至于铁帽子王,也是乾隆为了区分"功封"和"恩封",才将"功封"定下了"世袭罔替"的制度。于是,代善等因功被封为王爵的8位就成了铁帽子王。
  其实除了世袭罔替外,铁帽子王还享有优厚的俸禄及朝廷赐给的铁帽王王府。
  总之,能成为铁帽子王,不光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殊荣,而且还有着有着许多常人不可比的好处。
  好在清廷在分封上还颇为公正,因此整个清朝时期,因功封而得的铁帽子王就只有代善等8位。此后,虽然陆续又封过4位铁帽子王,但在分封上,他们也只能算是恩封,和代善等人还是有区别的。
  (参考史料:《清史稿》等)
  爱新觉罗·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嫡次子,他在努尔哈赤嫡长子褚英被废掉赐死之后曾一度被努尔哈赤确立为继承人,可是最终代善没有成为努尔哈赤的继承人,他两次在关键时刻让出了皇位,而他也获得了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待遇,成为清朝历史上铁帽子王之首。
  那么为何代善会放弃皇位,而他获得的世袭罔替铁帽子王爵位又有什么好处?
  代善两次谦恭让位,因此也成为清朝铁帽子王之首
  努尔哈赤的嫡长子褚英在被赐死之后,努尔哈赤让嫡次子代善接替了褚英的执政贝勒身份地位,在努尔哈赤的后金时期,执政贝勒的权力地位等同于明朝的皇太子,这也就是说努尔哈赤在赐死嫡长子褚英之后,就改立嫡次子代善为皇太子了。
  后来努尔哈赤更是对外宣布自己百年之后,诸幼子和大福晋都将交由代善抚养,这也是明确了代善成为自己皇位继承人的标志。
  此后代善也不负努尔哈赤的期望,他替清朝开疆拓土,南征北战,作战极为骁勇,战功赫赫,被努尔哈赤授予了"古英巴图鲁"的名号,这个名号的意思是像钢铁一样的勇士,是满洲勇士中最高的荣誉称号,清朝历史上仅代善一人获得了这个称号。
  按照代善这么表现下去,他很可能顺利地在努尔哈赤去世后成为大清的合法继承人,但是代善却因为一个女人最终与皇位失之交臂。而这个女人不是别人,正是代善的继母,阿济格和多尔衮以及多铎的生母,努尔哈赤的继任大妃阿巴亥。
  努尔哈赤在43岁的时候迎娶了年仅12岁的乌拉部贝勒满泰之女阿巴亥,两人年纪相差31岁之大,是典型的老夫少妻,而阿巴亥为人颇有心计,她很可能当时想到自己与努尔哈赤年龄差距太大,努尔哈赤早晚要死在自己前面,所以她想提前讨好努尔哈赤的继承人代善。
  要知道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政权,满族人属于游牧民族,有着收继的习俗,在父死之后,儿子可以继承他的一切,包括他生前除了自己生母之外的妻妾。因此阿巴亥很可能是认为努尔哈赤死后接替他的必定是代善,自己早晚会嫁给代善,不如提前与代善处好关系,也能让自己将来的生活好过一些。
  所以阿巴亥刻意与代善的关系走得亲近了一些,虽然努尔哈赤曾经说过自己死后幼子和妻妾都将由代善照顾抚育,但这说的是他死之后的事,可不代表着他活着时,儿子代善就可以提前关照一下继母阿巴亥,那岂不是让自己生前就戴上一顶绿王冠了。
  因此阿巴亥与代善关系过于亲近后来被人举报,努尔哈赤开始猜忌妻子和儿子,可是努尔哈赤却不能公开处理他们俩,毕竟这是一桩家庭丑闻,况且他自己曾经也确实说过他死后代善是可以娶继母阿巴亥的。
  最终努尔哈赤还是以其他借口处理了代善,努尔哈赤借代善对前妻的两个儿子岳托和硕托不公为由,对外宣布废除了代善的执政贝勒身份,这一下代善认识到了自己触怒了父亲,因此代善回家杀了现任妻子向努尔哈赤请罪。
  努尔哈赤虽然猜忌儿子代善,但是已经废除了代善的继承人身份,还吓得代善杀了妻子请罪,因此努尔哈赤看他认错很诚恳,于是宽恕了他,保留了代善执政贝勒的身份。
  但努尔哈赤还是废除了代善继承人的身份,因为他同时设置出了由八大贝勒轮流执政共议国事的规矩,也就是说代善虽然还是执政贝勒,但他不再是唯一的执政贝勒,他的权力被分散给了其他的执政贝勒,不过代善为八大贝勒之首,因此也被称为大贝勒,当时还是后金的清朝也由此进入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时期。
  此后一直到努尔哈赤去世,清朝都属于八贝勒共同议政时代,努尔哈赤去世后,由于他生前没有确立继承人,因此他的继承人选将由满洲王公贵族在八大执政贝勒中推举而出。
  当时的八大贝勒分别是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济尔哈朗、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在这八人之中势力深厚的就是代善、莽古尔泰和皇太极,因此努尔哈赤去世后皇位的继承人选也大概就从这三人中选出。
  在这三人中势力最为深厚的却是代善,在努尔哈赤时期代善曾被明确册立为继承人,并且屡立战功,还掌管着正红旗和镶红旗,而且代善的儿子们成年的也不少,他的这些儿子也早已跟随他统兵打仗,代善的儿子岳托和硕托都是当时独当一面手握重兵的大将。
  而代善还是褚英的亲弟弟,在褚英被赐死后,褚英的儿子杜度对叔叔代善是马首是瞻,杜度作为长孙很受努尔哈赤喜爱,努尔哈赤临死前曾让杜度出任镶白旗旗主,杜度在满清贵族也极为有话语权。
  因此代善和他的儿子们本身就掌管着两红旗,再加上他的侄子杜度的镶白旗支持,所以代善在当时八大贝勒中势力最强大深厚,但是代善却并没有自己想着继承皇位,而是听从了儿子岳托和萨哈廉的建议决定支持皇太极。
  其实代善也是看清了后金所处的局势,在当时努尔哈赤亲率八旗军在宁远之战中败给了明朝的蓟辽总督袁崇焕,努尔哈赤都为此抑郁而亡,也让后金一度处于内忧外患之下。
  后金内部就在于努尔哈赤制定的八大贝勒共议国政的制度,这个制度使得努尔哈赤的子侄们的势力都得到了长足发展,极为强大,助长了他们的野心。在八大贝勒中像莽古尔泰、皇太极和阿济格三人就都不是善茬,如果代善继承皇位的话,这三人都肯定不会服从,也会给代善带来不小的威胁。
  而且努尔哈赤的宁远之败让八旗军信心低落,努尔哈赤晚年的弊政也激起了辽东人民的反抗,众兄弟的野心威胁和辽东人民的反抗都是当时后金客观存在的内忧。
  外患则更大了,当时袁崇焕借着宁远大捷的余威,广修城池,训练士卒,欲图乘机收复辽东失地;朝鲜国又积极联合明朝的皮岛总兵毛文龙意图助明反金;与此同时蒙古察哈尔部的林丹汗也一直意图联明攻打后金,这些也都是当时对后金威胁极大的外患。
  基于这些因素,代善很清楚如果自己继承皇位将面临的是怎样内忧外患的后金,即便登上皇位他也未必能处理好这些问题,所以代善才会听从儿子们的建议,改为支持拥立机智敏锐且善于操控权术的皇太极。
  也正是因为有了代善的支持,皇太极才得以顺利继承皇位,但是皇太极继位之初,是由代善和努尔哈赤的侄子阿敏以及努尔哈赤第五子莽古尔泰外加皇太极本人四大贝勒联合执政,皇太极只是拥有汗位名号,核心权力其实是分散于四大贝勒之手中,皇太极的皇权并不集中。
  后来又是代善主动放弃了与皇太极平起平坐的机会,主动向皇太极称臣,谦退到了皇太极之下,因此代善主动让位对皇太极有着很大的拥立之功,所以后来莽古尔泰和阿敏都受到了皇太极的政治清算,而代善却能得以幸免,并且在皇太极建立清朝之后被册封为礼亲王。
  皇太极后来猝死,也没有明确册立继承人,因此清朝再度陷入了继承人选的问题中,在皇太极去世后,最有实力参与争夺继承人位置的总共三人,分别是代善和多尔衮以及皇太极长子豪格。
  虽然这一次依旧还是代善势力最强,他掌控着两红旗以及他的子孙都手握兵权,但是代善当时已经年老,他不欲再参与争位,因此当时主要争夺皇位的人就是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和长子豪格。
  多尔衮和哥哥阿济格以及弟弟多铎手握两白旗实力不可小觑,豪格则得到了皇太极的两黄旗旧部拥护,因此叔侄二人为了争位一时形成了僵局。
  眼看着满洲八旗内部居然要为了皇位之争挑起内战,因此代善出于对清朝的大局考虑,他主动站出来调和多尔衮与豪格叔侄二人,多尔衮也在两黄旗重臣索尼和鳌拜的施压下,不得已做出了让步,提议让皇太极的幼子福临继位,多尔衮与努尔哈赤的侄子济尔哈朗辅政。
  代善为了消弭清朝内争,也同意拥护福临继位,因此福临才得以继位,也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
  所以代善两次在关键时刻让位避免了清朝内斗,他也对皇太极和顺治父子两代帝王都有拥立之恩。代善两次让位的举动都让自己的敌人当时明朝的抗清名将夏允彝十分佩服,夏允彝曾评价代善让位其弟皇太极之举犹如古代圣人,国家有如此皇子其国焉能不兴。
  而代善两次的谦让皇位也足以让后世清朝皇帝对其感恩戴德,因此代善也由于德高望重以及地位尊崇,被清朝后世评为开国贤王之首。
  铁帽子王地位极为尊崇,身份地位在清朝历史上仅次于皇帝
  清朝的爵位制度其实承袭于明朝,皇太极在改国号为大清之后,他就效仿明朝的爵位等级制度,取消了原来满洲的最高爵位和硕贝勒的爵位,改为和硕亲王爵位。
  虽然清朝的爵位制度承袭于明朝,但是在明朝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改革,明朝的亲王基本都是父子传承,而且明朝的亲王都是有爵位有封地但不治事,清朝的亲王则是有爵位没封地并且还都要留在京城的朝廷中兼办差事。
  而且清朝为了避免出现像明朝那样皇室宗亲数量过于庞大,拖累了财政开支,清朝在爵位传承上特意进行了改进,改为降级承袭爵位,也就是说老爹是亲王爵位,那儿子就得降一级承袭郡王爵位,依次递降,几代人之后爵位就降到公爵了,而亲王爵位的俸禄比公爵的俸禄则要多很多,这样一来限制了亲王人数,朝廷就能节省一大笔开支。
  但是在清朝也有一些对国家贡献极大的亲王获得了世袭罔替的待遇,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铁帽子王,这些亲王爵位的后人是不需要降级承袭爵位的,清朝历史上总共也只有十二家铁帽子王,其中铁帽子王之首非代善莫属。
  和硕亲王每年的俸禄是1万两银子和1万斛米,还能报请一名亲王世子,每年还可以领取6000两银子和6000斛米,亲王爵位的收入也是清朝爵位之最。而获得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也就确保了子孙后代永远都是这个收入,可以富贵绵长。
  因此代善获得了铁帽子王的待遇也就相当于给后世子孙谋求了一个富贵保障,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代善后人的亲王待遇永远不变,代善家族也永远都是清朝的顶级王公贵族。
  其实代善的礼亲王铁帽子王待遇是在乾隆时期正式厘定的名号,代善死后他的第七子满达海继承了亲王爵位,但是满达海的封号是巽亲王,满达海去世后其子常阿岱承袭了亲王爵位也就是承袭了礼亲王世系。
  但是由于满达海在顺治对多尔衮进行政治清算后,侵吞了多尔衮的家产,他去世之后这件事被人揭发出来,于是顺治追责满达海的儿子常阿岱,将其降为贝勒,并将礼亲王世系爵位转到了代善的另一个孙子杰书这里,由于杰书此前已经有了康郡王封号,因此承袭礼亲王世袭后被赐封为康亲王,世袭罔替的待遇和正红旗旗主的身份也一并转到了杰书这一支脉上。
  杰书是清朝宗室中非常有军事才能的一位,他在后来帮助康熙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征讨蒙古准噶尔部立下赫赫战功,为人骁勇善战,还非常谦逊恭谨,因此深受康熙的信任和器重,杰书也巩固了礼亲王世系的地位。
  到了乾隆时期,乾隆正式厘定出铁帽子王封号,将原来的礼亲王世系的封号从康亲王改回了礼亲王,由此礼亲王爵位才继续世袭罔替的传承下去。
  代善除了自身拥有一个世袭罔替的亲王爵位之外,他的两个儿子岳托和萨哈廉也都获得了世袭罔替的爵位待遇。
  岳托是代善长子,与皇太极关系密切,在劝导代善拥立皇太极时出力最大,他骁勇善战,统领镶红旗,也是镶红旗的旗主,死后被皇太极追封为克勤郡王,并获得了世袭罔替待遇。
  萨哈廉也是与皇太极关系亲密,死后被追封为颖亲王,他的儿子勒克德浑为清朝统一全国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顺承郡王,并且获得了世袭罔替的待遇,萨哈廉这一支系历代都是正红旗小旗主。
  因此代善整个家族算是出现了一个世袭罔替的铁帽子亲王和两个世袭罔替的铁帽子郡王,可不止是单单一个铁帽子王,这可是三位铁帽子王,清朝历史上总共有十二位铁帽子王,这也就代表着代善和他的儿子们就占了铁帽子王总数的25%,要知道很多清朝皇帝的嫡系子孙在世袭递降的制度下,到最后大多都混成了公爵,而代善一家子就出了三个铁帽子王,这待遇可是真不低了。
  虽然清朝中后期对旗主王爷压制得很厉害,削弱他们的权力,但旗主王爷的身份地位在清朝历史上却依旧是超然尊贵。
  即便一些手握实权的高官像大学士、军机大臣这类的朝廷重臣,只要他们是旗人,有旗籍在身,见到旗主王爷们依旧得下跪行礼。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就有一段,讲的是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和珅看到了自己所在的正红旗旗主王爷金大烟袋,依然得跪地请安行礼。
  这个段子其实很符合清朝的规矩,按照电视剧中的设定,金大烟袋是正红旗旗主,也就是代善的后人,世袭礼亲王爵位和正红旗旗主的身份地位,而正红旗出身的和珅即便官当的再大见到本旗旗主还是铁帽子王的礼亲王也得下跪请安。
  因此代善这个正红旗旗主身份和铁帽子王的待遇,在清朝绝对是仅次于皇帝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身份地位,即便如和珅这样的高官也得对其下跪请安。所以代善的铁帽子王爵位还是非常尊贵显赫的。写在最后
  代善没能当皇帝,主要还在于他的性格,他顺应了局势发展,从大局出发,为了清朝更好的发展,牺牲掉了自己继位的机会。
  而代善家族一下就获得了一个铁帽子亲王和两个铁帽子郡王爵位,也算是非常不错的待遇了,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也保证了代善及其子孙后代在清朝的尊贵身份和显赫地位。
  其实这也是代善的明智之选择,他如果继承皇位,未必会比皇太极做得更好,而且还要面对当时复杂的局势而劳心劳力,而他选择了拥立皇太极,给子孙后代也换来了延绵不尽的荣华富贵和超然显赫的身份地位。
  铁帽子王源自清朝的封爵制度,指世袭罔替的王爵。
  清朝爵位大部分是降等世袭,也就是每承袭一次,就要降一级。而世袭罔替则不同,是原爵位承袭。
  清朝共有十二位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清朝开国有功的皇室宗亲。
  虽然代善没有成为皇帝,却足有能力和资格成为铁帽子王。
  代善是努尔哈赤次子,从统一女真各部到对明朝战争,他都屡立战功,有"古英巴图鲁"的称号。
  代善地位极高,四大贝勒之首,又是两红旗旗主。
  1636年,代善被封为和硕礼亲王,是十二位铁帽子王之首。
  该爵位除了世袭罔替,还拥有丰厚的俸禄和奢华的王府。
  最后,世袭罔替更是一种殊荣,代表皇家的信赖。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纠正两个问题。"铁帽子王"不是爵号!这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而已。礼烈亲王代善一脉远不止一顶"铁帽子","铁帽子"克勤郡王、顺承郡王也都是代善的后代。换言之,代善一家就占了清王朝所有十二顶"铁帽子"的四分之一!
  礼烈亲王代善"铁帽子王"到底是什么
  清王朝的宗室爵位承袭与明王朝不同,明王朝袭爵不降等,而清王朝实行了宗室爵位降等承袭制度。什么意思呢?亲王的袭爵人在明朝是可以直接承袭亲王爵位的,但清朝亲王的袭爵人只能承袭郡王爵位。其他爵位类推,亲王爵位降至入八分镇国公之后才能"世袭罔替",也就是不再需要降等承袭。郡王、贝勒、贝子等类推,贝子爵位降至不入八分辅国公为止。
  降袭果郡王的果毅亲王允礼过继嗣子弘曕
  但是,有一类爵位除外,那就是"铁帽子王"!所谓"铁帽子王"并不是一级爵位,它包括亲王和郡王两类。爵位本身与其他亲王、郡王没有太大差异,唯一的不同是享受"世袭罔替"待遇,也就是袭爵不降等。这里有必要说一说,"铁帽子王"本身的"级别"并不比其他王爵高。比如"铁帽子"克勤郡王、顺承郡王,他们的一应待遇都是郡王级的,要低于其他不世袭罔替的亲王。
  晚清的"铁帽子"顺承郡王訥勒赫
  除此之外,"铁帽子王"的"世袭罔替"只限于袭爵的一支,"铁帽子"亲王、郡王的其他儿子与其他亲王、郡王没有袭爵的儿子一样,都必须参加"考封",并没有什么提特殊优待!如果考试考得太差,"铁帽子"亲王的儿子也可能什么爵位也捞不着……比如晚清的端华、肃顺兄弟,端华承袭了郑亲王爵位,而肃顺只考封了一个三等辅国将军,与其他亲王没有袭爵的儿子一样,并没有受到什么特殊优待。
  晚清宗室肃顺"铁帽子"到底有什么用
  "铁帽子"亲王、郡王在俸银、禄米、礼仪待遇等方面与普通的亲王、郡王并没有太大区别。换句话说,"铁帽子"并不多拿"工资"……那么, 这顶"铁帽子"到底有什么用呢?首先是荣耀!清王朝总共只有十二顶"铁帽子",有多荣耀不言而喻……而且,清王朝历代统治者对"铁帽子王"的态度虽然各异,但台面上的尊崇还是都要做起来的。这难道还不够吗?如果没有郑亲王这顶"铁帽子",端华一个远支了不能再远支的宗室能搭上清文宗咸丰帝、进入权力中枢?要知道,他家的祖宗连清太祖努尔哈赤都不是!而且努尔哈赤的胞弟舒尔哈齐……
  庄亲王舒尔哈齐(剧照)
  此外,因为"世袭罔替",使得"铁帽子王"的小家族每一代都会产生一位亲王或郡王,从而保证了其家族不会没落。如果没有这个待遇,数代之后降成了入八分镇国公或辅国公,这一支基本也就没落了……清末还有礼亲王、郑亲王、肃亲王,您见过晚清时还有裕亲王、和亲王吗?至于庆亲王爵位之所以会"复兴"并成为"铁帽子",那是庆密亲王奕劻自己钻营而来,与他祖父庆僖亲王永璘无关。
  清王朝最后一定"铁帽子"庆密亲王奕劻"铁帽子"真的那么"铁"吗
  所谓"铁帽子"的"铁",只针对了爵位本身而言,并不是具体的某位亲王或郡王。简单说就是,"铁帽子"亲王、郡王没有"免死金牌",该罢罢、该杀杀……晚清的郑亲王端华、怡亲王载垣不都被"赐死"了吗?但是,某位"铁帽子王"虽然可以被杀,但爵位本身不会被废除,再找旁支承袭就是了……比如怡亲王爵位,在载垣被杀后,怡亲王了爵位短暂停袭了一段后便从怡僖亲王弘晓一脉转为了宁良郡王弘皎一脉,但怡亲王爵位依然还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再说白一些就是——"铁打的王爵、流水的王爷。"
  怡亲王载垣
  所谓铁帽子王,是清代的爵位制度。
  实际上,清代一直到了乾隆43年才最终正式确定铁帽子王的规则,明确规定满清建国初期具备大军功的6个亲王和两个郡王,加上雍正封的十三阿哥怡亲王合计9王属世袭罔替。后面又增加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合计12个铁帽子的王爵系列。
  铁帽子王,顾名思义就是这个王可以不降低爵位,永远当王,与汉族王朝的与国同休是一个意思。但如果铁帽子王本身犯了罪,则更换为皇帝喜欢的其余旁系来继承王位。
  就是说,王爵虽然是铁帽子,但王爷这个人不是铁位置,也是可以换的。比如,代善的和硕礼亲王系传10代12王,两个被剥夺王爵。郑亲王济尔哈朗传10代17王,5个被剥夺王爵。豫亲王和庄亲王各有2个被夺爵,克勤与顺承两郡王则各有3个被夺爵。这么算起来,所有121个铁帽子王就有17个被夺爵,14%的比率也着实不算低了。
  作为努尔哈赤在世的嫡长子(次子),代善本身功劳大,但因为很多原因没当上皇帝,后面也一直支持皇太极和顺治,所以代善及其两个子孙获得正红镶红两旗和三个铁帽子王,分别是礼亲王系、顺承郡王系、克勤郡王系。正因为如此,满清的历代封王之中,代善这一系就占据4成之多。
  "铁帽子王爷"放在其他王朝也许没什么特殊之处,但在清朝就是比一般的王爷厉害。一、清朝一共有12位"铁帽子王爷"
  清朝前后296年,皇帝有12位,铁帽子王爷也只有12位,分别是:
  清初8大铁帽子王爷——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乾隆年间被特许"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爷——"十三爷"怡亲王胤祥。
  清末3大铁帽子王爷——恭亲王奕䜣、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二、清朝"铁帽子王爷"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初
  满族人建立的清朝,在王位世袭制度上与前代王朝有所不同,最主要的一个特点是:
  "功封"者世袭罔替、"恩封"者降袭。
  什么意思呢?
  简单的说,清朝时侯,封王有两种途径:
  一是凭借军功封王,被称为"功封";二是凭借身份封王,被称为"恩封"。
  当然,这么区分有一个前提,即使是"功封"王爷,也是以皇子身份为必要条件的,而那些没有军功的皇子,才被封为"恩封"王爷。
  "功封"的王爷世袭罔替,意思就是如果你被"功封"为亲王,你百年之后,你的儿子继承你的亲王位,你的孙子也继承你的亲王位,你的子子孙孙都将继承你的亲王位。
  即使"铁帽子王爷"犯罪,被罢免爵位,该该家族王爵的爵位也不削除,而是改由亲属中的其他人承袭。
  但"恩封"就不同了,如果你是以皇帝儿子的身份被"恩封"被封为亲王,你百年之后,你的儿子继承你的爵位时,就会降一级成为郡王,你的孙子再降一级成为贝勒,以此类推,每传一代都会降一级。
  而在历史上其他的朝代,除了极少数时期,大部分王位的继承都是"世袭罔替"的,也可以说其他朝代的王爷绝大部分都是"铁帽子王爷"。
  代善如果在其他朝代就是很普通的王爷,但是因为清朝的"恩封"王是隔代降级,所以就显现出"铁帽子王爷"的不一般了。三、"铁帽子王爷"代善
  这个代善不简单。
  清太祖努尔哈赤嫡次子,母亲是元妃佟佳氏,被封为正红旗旗主,和硕礼亲王;因作战勇猛,被赐"古英巴图鲁"称号。四、巨贪"铁帽子王爷"奕劻
  再说个"铁帽子王爷"中的败类:庆亲王奕劻。
  奕劻是清朝最后一位"铁帽子王爷",还是领班军机大臣、内阁总理大臣,四朝元老、大清权臣。
  就是这样一位位高权重的"铁帽子王爷",让他"扬名立万"的不是他的政绩,而是贪腐。
  据统计,奕劻一生中贪污索贿受贿金额共达白银1亿两以上,而当时清朝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8000万两白银。
  庆亲王府邸当时被称为"老庆记公司",专门卖官鬻爵。
  凡是到奕劻门下求官的官员,都要献上大笔银两。
  比如杨士骤为当上山东巡抚,就向奕劻出了十万两银子。
  又比如1911年奕劻公开卖官,为邮传部尚书一职标价白银三十万两。盛宣怀有意要买,奕劻知道他身家丰厚,敲诈他:
  "别人三十万可以,你就非六十万两不可"。
  清代皇室的爵位分为六级: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国公、将军,按照制度来说这些爵位是代代递减的。也就是说如果某人是亲王,那他的儿子将来就是郡王,孙子就是贝勒,除非皇帝奖赏给晋升。但是有些亲王爵位是"世袭罔替"的,也就是世世代代不降级承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铁帽子王"。
  (第一代礼亲王 代善)
  清初有八家以军功封爵,他们是礼亲王(一度改封巽亲王、康亲王)代善、郑亲王(一度改封简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一度改封信郡王)多铎、肃亲王(一度改封显亲王)豪格、承泽亲王(后改封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一度改封衍禧郡王、平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清代中后期,又新册封了四位铁帽子王:铁帽子王所享有的特权:怡亲王允祥、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一是"世袭罔替", 隔代不降爵;二是俸禄优厚,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三是赐予世袭罔替王府,又叫铁帽子王府。
  (永恩)
  代善凭借其努尔哈赤次子的身份、赫赫战功的经历,得以被封为和硕礼亲王,从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至清朝逊位后三年(公元1914年)共278年,礼亲王一爵共传十世,有十五人袭爵,三人被夺爵。堪称"清代第一王"。

解放战争时陈赓提意见,毛主席一拍桌子你想把我交给蒋介石吗?1947年6月的一天,正值解放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陈赓接到中共中央的命令,从山西南部回到陕北。党中央这次召他回来,是有重要的任务传达。没想到的是,在几天后的一次饭局上,一向个性华夏文明之南北朝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南北朝时期中国南方和北方处于分裂状态,是两晋以后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时期,从公元420年开始,到589年结束,共169年。304年之后,长征日历1月1日2022年1月1日农历冬月廿九(1365)长征,是一部史诗,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英勇的红军谱写,流传并影响整个世界。长征,是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矗立在中国牺牲在雪山草地的红军张赤雄1935。7团团政委川西波罗子牺牲邓文玉湖北21935。8曾任红8军团23师68团团长在四川西北部草地牺牲刘瑞龙1935。8曾任红一军团二师二团团长在四川西北部草地牺牲杨挂林彭德怀去世前留下遗言,遗产给景希珍3000,他们到底啥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在彭老总身边,人们总会看到这样一位年轻的小伙子。他皮肤黝黑,身材魁梧,一脸的憨厚。那会,彭老总走到哪儿,年轻人就跟到哪儿,已经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每次遇到突发情况时,常令名节不堕地来源党建网明朝名臣于谦在静夜思中写道豪华一去难再得,壮气销沉土一丘。但令名节不堕地,身外区区安用求。大意是,富贵失去了固然难以再得到,但如果人的壮志消失了,虽生犹死。只要能保持名节雷锋受伤为啥没抢救活?1940年12月18日,湖南长沙雷锋镇简家塘一户贫苦的农户人家里,诞生了一位感动了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先锋人物,他的名字叫雷锋。雷锋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在我国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蔡威为何称他手中有雄兵百万蔡威,1907年4月生,福建宁德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上半年,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在上海参加了党中央举办的特科无线电训练班,是红四方面军无线电通信与技术侦察工作的创大秦帝国之仲父吕不韦吕不韦不愧是千古第一商人,投资堂堂一个大国的君王,当上秦始皇的仲父,在秦始皇一统天下的大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果说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一个人,那么吕不韦就是对秦始皇对韶关红围从这里发出的红色电波指挥广东抗日战争1938年10月,广州沦陷,为更好地适应抗日形势,中共广东省委机关从广州迁到韶关。约4年的时间里,中共广东省委机关先在韶关市区驻地办公,1939年12月辗转迁到南雄,不久再迁往江西清朝北京九门提督和步军统领权利谁大,谁管的兵马精锐?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简称九门提督或者步军统领,所以说作者提问的这两个官职其实是一个职务,不同称谓而已。既然说到这了,顺便介绍一下吧!九门提督也就是在清宫戏中常常出现的步军统领
苏俄红军的中国军团之谜(十四)传奇战将包其三(中)1918年夏天,北高加索的哥萨克在英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发动反革命叛乱。到7月初,白匪军先后占领莫兹多克纳尔奇克和交通枢纽普罗赫拉德纳亚(现为俄联邦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的普罗赫拉德内真的穿越回古代,你拿什么洗衣服?最近读了一些穿越小说,看到很多作者其实真的不了解古代的生活,计划写些系列文章,给大家介绍介绍古代生活的真实面貌。先说说怎么洗衣服吧。现代人几乎已经一天都离不开洗涤剂了,不管是洗衣服代善没有当上皇帝,却有个铁帽子王爷的爵号,这个爵号有什么用?在大清王朝定鼎天下一统江山的过程中,一共产生了八位卓越功勋的铁帽子王,分别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而这八位刘备临终前为何无视子龙,把兵权交给李严?1年后诸葛亮给出答案东汉末年,汉室衰微,天下便成了群雄逐鹿的舞台。曹操励精图治在统一了中原北方之后,便将自己的铁蹄伸向了江南吴国。在曹操数万精兵的威胁下,刘备被迫与孙权联合,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后南海的行政区划沿革作为中国版图重要组成部分的南海,从来都是行政区划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南海与相邻陆地的相互依托,构成了一个十分完美的地理区域。南海与陆地之间的天然联系,以及南海中陆地自然延伸的地质1969年,中苏战争一触即发,毛主席指示在京领导人要疏散到外地1958年,由于苏联的一贯的霸道和中苏意识形态的分歧,再加上苏联提出的在中国领土领海上建立所谓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等具体问题。最终,曾经亲密无间的中苏关系急转直下,从蜜月逐渐转为对抗红墙深处,带你从日常生活和喜怒哀乐中,了解真实主席的书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无论是古今,还是中外,可以说领袖或历史人物的生活(包括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总是对作家和历史学家具有极其强大吸引力的,同时,也深深吸引着无数的读者。只不过比之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国将和平演变的枪口,重点指向中国通过意识形态渗透,分化瓦解颠覆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和敌国政权,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采用和平演变战略的重要实施手段。1953年2月26日,60岁的艾伦杜勒斯,被艾森豪威尔泰坦尼克号唯一幸存日本人,逃生后受尽唾骂,他真曾女扮男装?作为史上最大的海难悲剧的泰坦尼克号沉船事故,至今已经一百多年。仍然有很多人关注并试图探寻当年船上发生的一切,以及那些在海难中得以幸存的人们,后来都怎么样了?幸存者里面有个名叫细野正长津湖打到第7天,金日成提个问题,毛主席坚决提醒美国不可信这是我们美国军队和美国国家永远的耻辱和疮疤。此话是2015年,我国记者采访一位西点军校军官时,对方说的肺腑之言。当时,正在参观西点军校的记者,对这位军官的提问是为何你们很少提朝鲜战毛泽东时代真是伤痕文学中那样封闭落后痛苦吗?毛泽东时代怎么样?是什么,能让衣食无忧的人对那段困难时期念念不忘而无法自拔?也让一些人用伤痕文学去抹黑?一环境1949年,老一辈接手的中国是什么的状况?1新中国一穷二白。从清朝的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