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中国有哪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文物?

  我国历史悠久,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灿若星河,留下来的文物可谓数不胜数。在这些珍宝当中,像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越王勾践剑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所以答主就不在这里重复了,特地选择一个相对"小众"的介绍给大家。作冊班鼋
  这件文物的长相很别致,其实就是一只大鳖,当然,它不是真正的鳖,而是用青铜铸造的,全长21.4厘米,跟真鳖差不多大,最奇特的是,在鳖盖上,还插着四枚小箭头。
  作冊班鼋
  好端端的鳖,怎么就被人插上箭头了呢?说起这只青铜鳖的来源,我们可以从一件故事说起。
  话说那是在商代末期的某一天,某位商王带领群臣来到商代最后一个都城殷墟郊外的洹河,举行一个重要的礼仪活动——射礼。
  商代武士复原图
  只见岸边爬出来一只鳖,商王弯弓搭箭,正中鳖盖!鳖当然想跑啊,可是它哪里跑得过箭?紧接着,商王命令手下也去射,有一个叫作册般的人连射三箭,也全部射中了鳖盖!
  我想这只鳖的心里一定有句***想说。
  商王一瞧,呦,小伙子不错啊!于是就把这只倒霉的鳖赏赐给了作册般,而且命令他铸造一件青铜器来纪念此事。
  于是,作册般就老老实实让人做了这只青铜鳖,并且在它的背部铸造出铭文,详细记录此事,即:
  "丙申,王于洹,获。王一射,射三,率亡(无)废矢。王令(命)寝(馗)兄(贶)于作册般,曰:"奏于庸,作女(汝)宝。"
  作冊班鼋铭文拓片
  工匠们一定是以那只被捕获的鳖作为模特,准确描摹了它的姿态,当然也包括背上的四支箭。
  这只作冊班鼋,铭文跟造型能够完全对应上,还直接反映了商代的射礼情况,具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
  此外,了解一点青铜器知识的朋友都会知道,商周时期动物主题的青铜器,大多为抽象风格,很少以写实风格来塑造。比如著名的饕餮以及龙、虎等,都是想象出来的,或者进行高度抽象加工的。
  妇好墓出土枭尊
  而这件青铜鳖恰恰就是完全写实的,所以在当时的青铜器中可谓独树一帜。
  一、2000年,有人在纽约拍卖会的最新图册上,发现了从中国唐朝墓地盗走的浮雕。中方立即提出让美国卖家归还文物,却被美方拒绝了。
  画家袁运生先生在翻阅纽约佳士得拍卖会的最新图册时,觉得上面要拍卖的浮雕好面熟。
  仔细回想后,他确定这是他曾经研究过的"王处直墓地"中丢失的浮雕。因为墓地风格特别,令他记忆深刻。
  于是,袁运生立即联系了中国文物部门。果然,专家们仔细研究后,证实了袁运生的判断。这是晚唐时期王处直墓地中的门神。
  当年王处直墓地被发现时,陪葬品已经被盗墓贼洗劫一空,地上一片狼藉,只散落了两具尸骸。
  墓地中只留下了墙上的壁画和精美的石雕。石雕由汉白玉石材雕琢而成,却色彩缤纷,让人讶异。
  奏乐的侍女们乌发如墨,头戴各色鲜花。红色衣裙间或点缀着褐色、靛青和湖蓝等色彩。
  石雕均采用浮雕的形式,人物凸凹有致,具有立体效果,动感十足。完美地再现了唐朝"以胖为美"的审美观。
  墓门左右两边各有一处一米多高的空洞,残存着斧凿的痕迹,这里应该原本应该有两块守卫墓地的门神浮雕,看来是被盗墓贼野蛮盗走。
  面对着纽约拍卖会图册上的照片,专家们无不欣喜若狂,他们确定图册上的浮雕正是墓室空洞中被盗走的门神。
  专家组立即启动追讨程序,根据国际法:任何成员国如果历史文物被盗,无论流落到任何国家,都有依据该公约追回的权利。中国和美国恰好都是成员国。
  可是,美国方面却拒绝归还这座浮雕,理由是没有证据证明这块浮雕是被盗走的那一块。
  眼看拍卖日期临近,专家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取来墓地中的土壤,与门神浮雕上残存的尘土进行对比,如果土壤是一致的,就能够证明门神浮雕是墓地中的文物。
  果然,土壤对比结果显示门神浮雕确实是王处直墓地中的文物。面对真凭实据,美方只好根据国际法,将门神浮雕还给了中国。
  消息传出后,一位美国收藏家想起,自己库房中有一尊在澳门购买的唐代汉白玉浮雕与门神浮雕非常相似。
  于是,他无偿把这件文物捐赠给了中国政府。这两座门神终于找到了彼此,再次团圆。
  二、"谁钉的钉子?这可是600年前的壁画!"法海寺壁画被钉了几枚钉子,调查集中到一个小战士身上,原来他借住寺中,为了晾衣服,拉了几根绳子。
  法海寺位于北京西郊翠微山南麓,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寺庙大殿中的明代壁画,是整座寺庙中的精华所在。
  全殿九幅壁画共绘人物77个,既有男女老幼,又有神佛鬼怪,姿态各异,神情不一。细节部分纤毫毕现,精美绝伦,让人叹为观止。
  1950年,经过多年的战乱,北京的老百姓刚刚获得稳定安静的生活,文物保护意识还不是很强。
  小战士在壁画上钉过7枚钉子,有的已经脱落,只留下了钉眼。有的钉子钉得比较深,拔出钉子会对壁画造成再次伤害。
  专家们对每一个钉子都进行了仔细研究,决定将钉子钉死在墙上,并对钉眼和裂痕进行了修复。
  本以为这些壁画经过重视和保护,可以重新焕发出风采。谁知道这些壁画的"生死考验"在十几年后才真正到来。
  1966年,一群学生冲到法海寺,要砸烂这些被定义为封建迷信的佛教物品。
  当时看守壁画的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他尝试着给学生们讲壁画的价值和保护文物的意义。
  但是热血沸腾的孩子们根本不听,只是叫嚷着让老人拿出大殿的钥匙。老人抄起了一把砍柴的斧子,威风凛凛地站在大殿前。
  学生们一看老人要拼命,就没敢毁壁画,砸了庙里的佛像和雕塑后,离开了寺庙。
  如今,法海寺壁画已经和圆明园遗址、三星堆遗址等一起名列国家第3批国宝级文物。可惜的是,佛像和雕塑被毁,法海寺再也无法恢复原貌。
  三、1976年,扬州工人朱立恒抱着一个花瓶来到了文物商店,他怯怯地问:"这个花瓶能给多少钱?"老师傅看了看:"18块!"
  当时朱立恒和老师傅都不知道,这个18块卖出的花瓶是元朝景德镇出品的梅瓶--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全世界类似的梅瓶仅有三件。这个梅瓶如今身价几亿,扬州博物馆还专门为它提供了一个200平米的单间。
  梅瓶是传统名瓷,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 、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
  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通体修长美丽,最大腹径与高度的比值近乎黄金比例,所以看上去格外高贵优雅。
  梅瓶的底色为霁蓝釉,色彩像蓝宝石一样纯正。而梅瓶身上的龙纹,360度无死角,每个角度都能够看到龙在延展腾飞,美不胜收。
  烧制这样颜色的瓷瓶,温度的掌控至关重要。这件梅瓶代表了元景德镇同类瓷器烧制的最高水平。怪不得是国宝级的文物。
  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是雍正赏赐给当时在朝廷做官的朱家先祖的。
  后来,朱家先祖退隐归乡,很多人打起了这个梅瓶的主意,有人愿意用十八石粮食来换,但朱家婉言拒绝了,也有日本人拿着整箱金条来购买,可朱家不愿祖宗珍宝流落海外。
  在那段特殊的时期,朱家为了防止文物被砸碎,用墨汁将梅瓶全部涂黑,层层包裹,藏在了床底下。
  70年代,地震频发,无数文物毁于一旦。朱立恒担心传承已久的宝瓶也遭此厄运,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将梅瓶卖给文物商店。
  现在,朱立恒也会带着孙子到博物馆看看这个传家宝。他说从不后悔当初的举动,他认为传家宝成为国宝供人们欣赏,比在家蒙尘要好得多,而且被博物馆收藏,能让宝瓶得到更专业的保护,也算是对先祖有个交代了。
  四、1971年,郭沫若在兰州文物仓库中发现了一匹锈迹斑斑的奔马。修复后,奔马展现出惊人的风采,它叫做"马踏飞燕"。
  这匹马现在已经被中国人所熟悉,因为它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中国旅游标志"。我们在很多知名的旅游城市和旅游景点,都能够看到这匹灵动的奔马。
  奔马的造型非常不可思议,诺大的一匹奔马三足凌空,昂首举尾,全身的重量支撑在蹄下的一只小小飞燕身上。
  而飞燕探首回顾,收足展翅,让人感觉到奔马风驰电掣般的速度和转瞬千里的动感。
  古人的创造力真是惊人,直到现在,也没有出现比"马踏飞燕"更精巧,更为完美地融合了想象和现实的造型。
  这匹马侧面看起来雄劲有力,威武雄壮。正面看却非常搞笑,奔马表情自带笑点,让人忍俊不止。
  出土铜奔马的墓地是一座东汉晚期的大型砖石墓葬。被称作"雷台汉墓"。
  墓葬中除了铜奔马,还有金、银、玉、陶器等文物 231 件,古钱币近 3 万枚,铜车马仪仗俑 99 件。
  不过,墓地中没有墓志铭,也没有找到带有主人标记的记录。因此,这座墓的主人到底是谁?仍然是个迷。
  无论是谁创造了这个铜奔马,它都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艺术和文化瑰宝。它从千年前奔腾呼啸而来,带着岁月沧桑,掠过历史风霜,惊艳了后人,荣耀了时光。
  简单地说,中国历史上文物收藏第一大户,那一定是端坐在龙椅上那位。因此,目前还在中国国内的那些让人叹为观止的文物,基本上是收藏在北京、台北两处故宫博物院中的那些。
  下面,土鳖君列举五个相对比较冷门的,但确是巧夺天工的皇家收藏。为大家盘一盘皇家文物的绝世芳华。TOP5:东坡肉石
  提到台北故宫博物院,那不得不提他们的镇院三宝——大名鼎鼎的"白菜猪肉火锅"。
  其中的锅是指被称为"海内三宝"之一的毛公鼎。白菜是珍妃娘家发送给光绪的"翡翠白菜",而猪肉就是下文所说的"东坡肉石"。
  所谓的东坡肉石,其实是一块"肉型"的玛瑙石。这块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奇石,身高5.73cm,宽6.6cm,是一块未经过任何雕琢加工,浑然天成的天然玉石。
  定睛瞧来,这块"肉石",通体呈现酱红色,并且分出五花三层,肌理清晰,反着丰腴的油光,让人满眼肉香。
  如果您细细的看,还会看到肉皮上的那些粗糙毛孔和肉上包裹的浓油赤酱。如果把他放到盘子中,估计刚出锅东坡肉基本别无二致,绝对让人垂涎三尺。
  这块产自阿拉善戈壁的奇石。是第二任阿拉善札萨克阿宝王爷给康熙爷进献的贡品。康熙皇帝在得到之后,一直收藏在内府中把玩。在他之后的历代皇帝也都把这块奇石当做手把的爱物,随身携带,时时把玩。
  1931年,9.18事变之后,这块奇石从北京故宫博物院转运出来,经过一番颠沛之后进入南京中央博物院。1948年,被从南京转运到中国台湾,放入。TOP4:翠玉白菜
  这棵高18.7cm 宽9.1cm 厚5.0cm的翠玉白菜,是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三宝"之二。
  以草虫为主体的翡翠玉雕,是流行于清中晚期的陪嫁玉雕作品。人们以白菜来代表女子的冰清玉洁,以螽斯和蝈蝈代表娘家对此女子多子多福""的美好祝愿。从嘉靖一直到光绪年间,每逢富贵人家的姑娘出阁,一般都会陪送一颗草虫玉雕。
  台北故宫的这棵翡翠白菜显然不是一般人家所能陪送的物件,先不说翡翠的质地如何,但看那巧夺天工的雕工,就让人叹为观止。琢玉的匠人,极为巧妙地利用了翡翠的原色,以白色的翡色为水嫩的菜帮,以碧绿的翠色为微卷的菜叶,在白菜的头上还趴着两只晶莹剔透的螽斯和蝈蝈,将这块水头十足的老坑翡翠利用到了极致,没有浪费掉一点材料。
  据史料记载,这棵翠玉白菜主人就是那位被慈禧逼着跳井的珍妃。这颗翡翠也一直原珍藏于珍妃的寝宫—永和宫内。后于与东坡肉石一起被转运到台北故宫博物院。TOP3:牙雕《月曼青游册》
  牙雕,是我我国传统的工艺制品。它主要以象牙为主要原料,以极细致的手法在象牙上精心的雕刻出各种精美的形象。清朝时,我国的牙雕工艺水平达到了顶峰。这本在乾隆四年由内务府造办处出品的《月曼青游册》便是清朝牙雕巅峰代表作。
  这本牙雕画册是以乾隆时期宫廷画师陈枚的《美人图》为底稿,由造办处的五名工匠在百日之内精雕而成。这本画册共12幅牙雕画作,呈对开制式,每幅画作长38.5cm,宽32.5cm,厚3cm,用象牙和珠宝精妙的展现出贵族女子一年十二个月的娱乐活动。
  细看之下,画中人物衣衫飘逸,步幅轻盈,表情灵动,栩栩如生,堪称顶级的微雕艺术神作,曾被评为"镇国级别的工艺品"。
  目前,该画册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TOP2:大禹治水玉山子
  玉山子,是我国传统的装饰庭院用巨型玉雕。
  这种以玉为山的装修风格起源于北宋宋真宗年间,是以巨型的玉石为主料,在玉石上精细的雕出人物、动物、园林等各种造型。玉山子,对复杂元素安排之巧,对细节处理之精,反映出我国玉器雕琢最为精湛的工艺水准。
  玉山子,脱胎于文人书案上的玉摆件,但更进一步地注入了了意境深远的文化内涵,,使原本非常具象的玉器具备了水墨山水画般的深远意境,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审美的一大特色。
  这尊大禹治水玉山子,高2.24米,宽约1米,重达5吨,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宁寿宫乐寿堂中。其原玉是一块产自新疆和田密勒塔山的青玉。造办处的玉匠们在巨型玉石上雕刻出崇山峻岭,急流叠瀑,苍木虬藤,深穴幽谷,以及悬崖峭壁上辛苦劳作的先民,以反映出大禹治水的艰辛。
  其吨位之大,人物之多,元素之繁皆是世界之最。TOP1:明孝端皇后点翠凤冠
  点翠工艺,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将翠鸟的羽毛镶嵌到金属首饰上的传统工艺。经过点翠处理的饰品会呈现出一种极为靓丽的翠蓝色光泽,与首饰制品的辉煌金色交融之后,凸显出一种雍容华贵之美,霎时间便将人的眼球抢夺而去。这便是我们所说的"珠光宝气"。
  明清皇后在参加重要庆典和仪式时所佩戴的"凤冠",就大面积应用了点翠工艺。点翠的云翅搭配上珍珠、红宝石、金丝等装饰之后,呈现出一种庄重、典雅、雍容、贵气的无上美感。
  明孝端皇后凤冠,是明神宗万历帝原配皇后王喜妹的礼冕,1955年出土于明定陵,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冠高48.5cm,重2.3kg,以细竹丝编成,通体装饰点翠如意片,18朵以珍珠、宝石所制的梅花环绕其间。冠前部饰有对称的翠蓝色飞凤一对。冠顶部等距排列金丝编制的金龙3条,其中左右两条口衔珠宝流苏。冠后部饰六扇珍珠、宝石制成的"博鬓",呈扇形左右分开。冠口沿镶嵌红宝石组成的花朵一周,极富立体感。造型庄重典雅,繁而不乱,贵而不骄,是我国凤冠中登峰造极的作品。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助您。
  我是土鳖君,一位爱极了中国的书生。
  点关注,不迷路。
  为您持续输出有质量的答案。
  必须是战国水晶杯和西汉玻璃碗啊,岂止是叹为观止,简直是刷新三观!我坚信那是穿越者带回去的物品!
  战国水晶杯
  一切语言文字在她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
  杯高15.4cm、口径7.8cm、底径5.4cm,不仅跟现代使用的玻璃杯一毛一样,更可怕的诗,她竟然是用一整块水晶打磨而成的,竟然运用了弧面打磨工和抛光工艺,也就是说,她摸起来的手感也犹如少女的肌肤,光滑圆润。
  要知道,战国时期是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即使这个水晶杯被鉴定为战国晚期的物品,距今也有2000多年历史了。在那时候的中国,并没有如此成色如此完整的水晶,所以从源头开始,就是一个迷,更别说她的制造工艺,上宽下窄,还要抛光,外部抛光也就算了,她的内部,根本连手都伸不进去,是怎么做到这么光滑的?
  这一定是某个穿越者落下的东西!
  西汉深蓝色玻璃碗
  这个玻璃碗,是西汉晚期的物品,距今也是2000年的历史了。
  碗是半透明的,腹部还有三道凸起的纹路,而且从碗口到底部,是由薄到厚的。
  现珍藏于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下,没时间去也没关系,网上可以搜数字博物馆,近距离围观。
  北魏蓝玻璃小碗
  这个玻璃小碗是北魏时期的物品,距今1500年。
  你看这颜色,这形状,晶莹剔透,珠圆玉润,简直美到爆炸!
  据说这个碗是罗马使者来到大同市的时候,带了这样一批玻璃器具,后来中国人自己也烧制出了类似的玻璃器,这不仅仅是一个文物,更是国际文化交流的见证!
  王莽卡尺
  光看图就足够震惊了!
  西汉王莽时期的卡尺,比国外足足早了1600多年,跟咱们现在用的卡尺一毛一样!
  经常有人半开玩笑地说王莽是穿越者,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啊!
  战国齿轮
  还是看对比图把,不服不行!
  这同样是战国时期的物品哦!这还不是孤品,在考古中,出土了很多战国、秦汉时期类似的齿轮。
  给我一个杠杆,我可以撬动地球。你可知道,有了这玩意,就相当于是用了杠杆原理,用来搬运、吊重物什么的,都不在话下。
  青铜差速器
  看看百科是怎样解释差速器的:汽车差速器能够使左、右(或前、后)驱动轮实现以不同转速转动的机构。
  据说是西周时期的物品,是运用在战车上的,我不太相信。
  【文藏来答】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令人叹为观止的文物有很多呢,大气如青铜器,精美如瓷器,温润如玉器.......数不胜数,各花入各眼,今天来看看故宫博物院藏的这件莲鹤方壶有多令人叹为观止吧~ 故宫文物编号:新五五三八
  底账名称:新鄭大壺(春秋立鶴方壺 對)
  文物级别:一级甲
  公元前七七〇年 公元前四七六年(春秋时期)
  青铜质 通高一二二厘米 宽五四厘米 重六四千克
  故宫博物院藏 一九二三年河南新郑郑公墓出土
  莲鹤方壶
  故宫博物院藏「莲鹤方壶」形体巨大,纹饰新颖,设计复杂,铸造工艺精湛,是故宫一级甲等文物。饰双层镂雕莲瓣的铜壶上铸有一只展翅欲飞的立鹤。镂空双龙耳巨大,壶体四面以蟠龙纹为主体纹饰,并在腹部四角各铸一飞龙,圈足下以两只伏虎形兽承器。
  莲鹤方壶局部
  龙耳、虎足及盖上立鹤,均采用了春秋时期先进的分铸法制成,全器则采用圆雕、浅浮雕、细刻、焊接等多种技艺细腻铸造,既显示出春秋时代卓绝的青铜铸造水平,又反映了当时青铜器动物造型肖像化的潮流,堪称春秋时期青铜艺术的典范之作。
  莲鹤方壶局部
  「莲鹤方壶」出土于一九二三年发掘的河南省新郑市李家楼村春秋时期郑国国君墓。包括成对大型莲鹤方壶在内,郑公大墓共出土完整青铜器近百件,史称「新郑彝器」,为春秋中期极具代表性承前启后的器群,在当时中国这一空前大发现曾轰动一时。
  莲鹤方壶局部
  抗日战争时期为保护国宝,「新郑彝器」随大批古物一起装箱西迁,几经辗转周折直至一九四九年冬运抵重庆,其后一部分文物被运至台湾,另一部分则留在大陆。而这两件莲鹤方壶最终留在大陆,其中一件由文化部拨交故宫博物院保藏,另一件则收贮于河南省博物院。原文来自:《紫禁城》2014年1月刊《镇院之宝-莲鹤方壶》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文藏】头条号!
  该文章摘选自《紫禁城》杂志APP,欲知晓更多藏品故事请前往应用商店下载。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
  中国上下五千年,现在馆藏的和民间收藏的令人叹为观止文物已经太多了,还有多少未知的谁也不知道
  个人认为: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文物应该是《兵马俑》。
  首先,数量多。去过兵马俑的都见过俑坑巨大,而且不是一个坑,当时参观的时候我基本是走蒙圈,累蒙圈。场面太大啦。在外面休息时候,遇到当地人在用洛阳铲探查,聊天得知,说地下还有没有发现的文物,具体是什么没有说。
  其次,人物造型的复杂。大量的人物泥塑,姿态各异,没有重样的,这是个难题,即使用模具制作,也是浩大的工程。其中坑里还有马车,骏马的泥塑。据导游讲解,当时出土的时候,俑身涂有彩绘,但遇到空气迅速氧化褪色,发髻,盔甲,服饰,塑造逼真,栩栩如生。
  最后再估测一下,当时做这个工程,需要多少技工制作,需要多少画师绘画,需要多少力工运输,摆放,烧制及窑口,大量泥料的选择、淘洗,大量彩料的制作与采购,还有其他的辅助材料(砖)等等。所以我认为兵马俑不光是叹为观止的文物,更是一项巨大的艺术工程。
  拜中国辉煌的历史文化传承所赐,如果要以"叹为观止"为标准,中国历代"达标"的文物,着实一抓一大把。而下面几样公认"叹为观止"的文物,却有着更深远的意义——既颠覆了许多人对传统历史知识的认知,更深藏了多少超越成王败寇范畴的思考。
  一、老官山汉墓织机
  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成都西汉老官山汉墓里获得震撼发现——陆续发掘出土了四台蜀锦提花机模型,是为"老官山汉墓织机"。虽然历经两千多年时光考验,但这四台竹木结构制成,高45至50厘米的"织机",出土时依然以其精巧复杂的构造惊艳众人。而它更重要的意义,却是扭转了学术界对汉朝纺织业的误区。
  如果说农业冶铁军工,代表着汉王朝的硬实力,那么纺织业则是汉王朝的软实力,特别是那绚丽多彩的汉代锦,撑起了中国人满满的自豪,山东江苏等地出土的"画像石",也生动还原了汉朝纺织业的热闹场面。可一个问题也叫人大惑不解:那些栩栩如生的画像石上,汉代的织机都保持着原始的样式,作为古代纺织核心技术的"提花技术",虽然在典籍里有记载,可在"出土实物"里几乎没影。那么,那些复杂艳丽的图案,又是怎么织上去的?
  所以,许多专家也都猜测:汉朝确实没有"提花技术",那么精美图案,都需要"在普通织机上使用挑花棒织成花纹的"。简单脑补下就知道,织一小块锦就得汗珠子摔八瓣。但2012年,火热亮相的"老官山汉墓织机",终于彻底纠正了这个误会:谁说我大汉朝没有提花机。
  就是在这老官山汉墓里,考古队小心翼翼挖掘出的四个"织机模型",属于提花机中的"勾综式提花机",在出土的时候,这四架模型上竟还有残留的丝线。一同出土的,更有"整经""摇纬"等一整套纺织工具。"提花技术"的历史,因为这惊艳的模型,一口气被推进到西汉。
  后续同样惊艳的是:以这四台"老官山汉墓织机"复原的汉代提花机,织出的丝织品纹样,竟与湖北凤凰山汉墓里的丝织品高度一致。这也就意味着,西汉时代的中国不止有了"提花技术",更有了成熟的"产业链"。如此奇特一幕,也就交相辉映了另一段中国历史:就是在老官山汉墓的背景年代——西汉中期时代,蜀锦成为了中国丝织品的"头牌",甚至沿着丝绸之路火遍西方,被称为"赛里斯"的丝绸,更成为中国的别称……
  汉王朝的黄金岁月,两千年前古代中国的一段辉煌时代,不止由追亡逐北的战功撑起,更是由精美"提花技术"默默铺就。
  二、吉隆唐碑
  比起那"袖珍"的"老官山汉墓织机"来,另一件同样出土于西南大地的"叹为观止级别"文物,是个"稍大一点"的家伙:位于西藏自治区后日喀则西吉隆县的吉隆唐碑。
  1990年6月,西藏自治区文管会文物普查队根据当地群众提供的线索,发现了这块已无比残破的石碑。整个石碑宽83厘米,残高53厘米,刻有"大唐天竺使出铭"七个大字,经过一千多年岁月的磨砺,石碑上仅残存了222个文字,但内容却十分轰动——它记录的,正是唐朝外交家王玄策出使印度的历史。
  在大唐外交史上,"王玄策打印"的历史,今天知名度极高。这位官职不高的唐朝名将,从唐太宗年间到唐高宗年间,三次作为使节出使印度大陆,还介入了"中天竺国"的内乱,把胆敢劫掠唐朝使团的"中天竺叛军"轻松屠灭,抓了上万俘虏来长安报功。但自近代年间起,这段辉煌往事,也常惹来"海外专家"质疑,一个曾"呼声很高"的理由是:唐朝的交通条件下,青藏高原交通环境如此恶劣,这王玄策们别说扬威印度半岛,他有多大能耐能经青藏高原走过来?
  而这曾经看上去很有道理的理由,也在重见天日的"吉隆唐碑"面前瞬间稀碎:王玄策不但确实经青藏高原进了印度,还在唐高宗年间立了碑,残存的文字,生动记录了这支由"函谷关内清白人家之子"组成的使团,一路走过来的艰辛,还有"自应刻石勒铭,读大唐盛法"的豪情。每一个斑驳的字,缩影了一代大唐男儿的慷慨身影。
  与这块碑一道重回历史视线的,更是一条往青藏高原的黄金通道:蕃泥古道。这"基隆碑"的所在地,东西两边群山环绕,北面是宗喀山口,南边是通往宗喀乡的公路。而放在一千多年前,这里更曾是吐蕃道南段的"蕃泥古道",经青藏高原来到拉萨,然后沿着这条道路进入尼泊尔,最终进入印度大陆。
  在唐王朝的"天可汗"时代里,这条后来沉浸千百年的"蕃你古道",也正式进入了其全盛岁月,不止是王玄策们在这里走过了"杨威异域"的人生巅峰,印度大陆的熬糖等技术,也沿着这条道路进入中华大地,变成深远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史的"石蜜",还有无数的僧侣沿着这条大陆,踏上"弘法"的路途,把一卷卷经文带入中华,最终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沉默的吉隆石碑背后,是一条"黄金线路"的辉煌记忆,亦是"开放强国"的真理。
  三、"仿阿姆斯特朗炮"
  说"叹为观止"的文物,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都是古代史上的种种辉煌。难道在落后挨打的中国近代史上,就没有留下些"叹为观止"的物件?还真有,比如一个差点扔垃圾的"大物件":仿阿姆斯特朗炮。
  1979年2月7日,上海废旧物品回收公司龙华加工厂在清理废品时,从即将"回炉"的废铁堆里,发现了一个样子奇怪的大家伙。闻讯赶来的上海文管会经过鉴定,发现这竟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东西:1888年,晚清江南制造局成功仿制的近代陆战大杀器——仿阿姆斯特朗炮。
  而这尊"炉口脱险"的"仿阿姆斯特朗炮",此后也静静呆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里,以其威武风姿震撼了一拨拨观众:长3.36米,炮膛直径12厘米,重一吨半左右。每一个细节都代表着19世纪末军工业的高精尖水平。好些啧啧称奇的观众,看后还严重表示怀疑:腐败无能常签不平等条约,战场上被人暴揍的晚清政府,能造出这玩意?
  事实是,还真能!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战败后,战场上巨大的装备差距,也叫多少有识之士猛醒,洋务运动从此红红火火开展起来。虽然清王朝昏聩依旧,朝廷上下尽是一批吵架捣乱有精神,实在本事半点没有的坑货。但艰难起步的中国军工业,到底踉踉跄跄发展起来了。江南制造局,就是其中的翘楚。
  1874年起,经过多年发展的晚清江南制造局,就成功仿制了西方火炮,结束了近代中国人不能造炮的尴尬历史。从此之后,这个云集了近代中国诸多英才的工厂,就开始紧追世界先进脚步。1888年更成了江南制造局历史性一年——成功仿制了当时世界上的陆战利器"阿姆斯特朗后膛钢炮",这也就意味着,此时中国的重炮技术水平,已经追近了世界先进水平。
  四年以后,江南制造局又完成了"阿姆斯特朗快炮"的仿制工作。19世纪末世界上最先进的"陆战火炮款式",江南制造局已经包圆,而且不但有数量更有质量。连当时许多外国观察家都惊叹说,江南制造局的工人"技艺不下于欧洲工人"。而比起同时期正"维新图强"的日本来,仅看1892年的成果,江南制造局就领先日本军工9年以上。
  只可惜,这时的大清朝,上上下下已经烂透。哪怕到了战场上,坐拥先进火炮,那些使用武器的"清军名将精锐",也多是些敌人一亮刺刀就跑的货。各级蝇营狗苟的官员,更是一个赛一个坑。这样烂透的王朝,多好的火炮在手,照样逃不了马关的耻辱与辛丑的浩劫。
  但即使如此,此时立在上海博物馆的"阿姆斯特朗炮",依然在默默诉说着那段耻辱岁月的另一面:即使在那样一个看不到希望的年代里,落后挨打的中国,依然有人没有放弃,依然有人在苦苦求索。哪怕造一门炮,也依然努力追求着世界最好。从"仿阿姆斯特朗炮"的1888年到1949年,那个曾让人看不到希望的中国,就是因为永远不缺这样的人,才终于艰难站起,浴火重生。一门大炮,不止藏着屈辱,更当得起后人多少敬意。
  参考资料:《70件文物里的中国》、《晚清的军工建设》、《辽朝科技述略》、《废物堆里发现的珍贵文物》、《大唐王玄策天竺出使铭考》《唐代吐蕃道与中印佛教文化交流》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越王勾践剑,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从刃锋利,前锋曲弧内凹。宽格上铸阳文篆书〝越王鸠践,自作用剑〞。茎上两道凸箍,圆首饰同心圆纹,铸工精湛,被称为〝天下第一剑〞。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厚重而博发,滚滚长江延绵了中华子孙的文明,万里长城筑起了一道古老人民智慧结晶,中国历史文物数下胜数,不上枚举,是古人留下的保贵遗产,推动着一代又一代的历史的繁荣进程,彰显了一个大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1939年河南安阳出土了司母戊鼎,当时震惊了世界,司母戊鼎的问世揭开了几千年的神密之物,被称之中华第一鼎,它是至高无尚权力,家族多种荣誉的象征,此鼎为方形双耳,重达875公斤,上刻有司母戊,是商王为祭祀母亲特找工匠制心打造,是真正的国家重器,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神童少年甘罗12岁拜相,不动兵将白得16座城池,后来却没了音讯如今的父母每当想要教诲子女的时候,就会引用古人的故事,比如甘罗拜相孔融让梨的事迹等等。从古至今,有无数个少年英才,他们的头脑和智慧从不逊色于阅历丰富的大人。神童甘罗就是这样,他在十商鞅规定秦国士兵斩获一颗首级就能晋升一级爵位,那秦国爵位含金量如何?斩获一颗首级就晋升一级爵位,那砍20个脑袋岂不是直接满级了?别净想美事,商鞅的套路,远比你想象中的还要多。商鞅前后共进行了两次变法,第一次是在公元前356年,当时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南宋为什么坚持了这么久?因为钓鱼城之战给南宋续了二十年的命。钓鱼城之战前,南宋独抗蒙古24年。这与西夏的22年(12051227),金国的23年(12111234),没多大差距。如果钓鱼城之战,宋军没打赢蒙古族有哪些汉姓,都是怎样演化的?说起蒙古人的汉姓,这真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话题!我们知道,中国有好多少数民族,是没有姓氏的。就是直接取个名字,比如,藏族,扎西,珠玛。蒙族,巴特,桑布,道尔吉。等等。具体到蒙族的汉姓,曹操曹丕曹睿这三个人中司马懿最怕哪个?司马懿最怕曹睿,最不怕曹丕,最烦曹操!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毛主席麾下的五虎上将,谁战功第一?谁书法最好?毛主席麾下将星如云,10位元帅,10位大将,57位上将,177位中将,1360位少将,个个都是能征善战战功赫赫的帅才或将才。其中,尤以4位元帅彭德怀刘伯承林彪徐向前与大将粟裕的战功美国是我们的朋友吗?辛丑条约条款大家好,我是温家老三,最近1年,每周是福报(996),有时周天也上班。所以,好久没有更新了,向大家道歉哈,不好意思。一直以来,我们总听说,八国联军外国列强日本鬼子帝国主义之类的抗战刘焕解读国号系列曹操建立的封国为什么叫魏国?为何不叫赵?解读国号系列,欢迎大家关注。1为什么中国秦汉之后的国号有叫秦齐魏赵楚燕梁宋的,但就是没有一个叫韩的,为什么没有韩?2为什么和秦国差不多强大的楚国,作为国号在后世使用频率极低,不如燕宋太祖赵匡胤武将出身,他难道看不出军事制度有问题?宋太祖赵匡胤,在建立北宋王朝之前,本身就是后周的高级将领,也做过后周禁军的最高指挥官,按理说赵匡胤应该在军事领域很有一套。最后建立北宋王朝之后,他着手建立了许多制度,尤其在军事制度红军夫妻失散,妻子被地主霸占,建国后才得知丈夫已是开国上将有人说,战争年代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是常态,虽然这句话并不一定能够代表所有人,却至少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本性。人间悲剧莫过于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可是,失而复得又何尝不是一种慰藉呢?在上世纪淮海战役,陈毅为何被主席调去中野?是被迫让位,还是另有原因?陈毅是开国元帅,在解放战争中,陈毅本是华北野战军的司令员,后来却被调遣到了中原野战军担任副司令员的职位。从正到副的变化让他离开了最为强进的华野军,也就失掉了军权,可是在面对组织的决
叶挺9个子女,多得贵人相助,老大是中将,还有3位企业董事长叶挺是南昌起义的前敌总指挥,广州起义后的红军总司令,还是新四军的首任军长,共和国36位军事家之一。以他的这份傲人的革命资历和历史贡献,绝对是可以评元帅的。非常痛惜,叶挺在1946年乾隆微服出访时路边吃瓜,还大赞瓜农,回宫路上却下令杀了他冻酥岸觉看波漾,春到物知听雁还。今日悦心真恰当,窗凭积素慰开颜。乾隆数风流人物,于历史浪潮中起起伏伏,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谈中。谈笑间,时针拨弄到清代乾隆年间,我们惊呼这时的中国大改筷子是怎么来的?专家很遗憾,现在人的用法是错误的筷子是我们现在人最常用的一种物品,每天在吃饭时,人们都会使用它,已经成为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那筷子有着怎样的历史?古人又为什么要发明筷子?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虽然不能判断出中刘备去世前,曾叮嘱诸葛亮切不可重用赵云,这是为何?魏晋时期天下纷争不断,各方势力经过一番角逐之后,最终魏吴蜀三政权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在这一时期也不断涌现出一大批的著名英雄人物,这为罗贯中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基于历史事实第三次战役有多惨烈?联军掩护李奇微逃跑,被50军打掉一个重坦克营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毅然决定抗美援朝。无数热血儿郎响应国家号召,加入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在异国的土地上拼死奋战,抵御敌人的侵略。得益于志愿军的英勇作战,在第一次战役中,我军四野将星闪耀名将辈出,为何都对沉默寡言的林彪奉命唯谨?(本文不涉及政治,不吹捧也不抹黑,仅客观评述史实,如有谬误,恭请指正)在解放军历史上,第四野战军(包括其前身东北野战军东北民主联军),是四大野战军当中公认编制最庞大打仗最多战力最强孙尚香为何毅然离开刘备,返回江东?建安十六年,刘备应邀,进军益州。邀请刘备的人,正是看不清形势的益州之主刘璋。刘备入主益州,名义上是说要帮刘璋抗衡北边的张鲁。实则,是要取刘璋的土地。刘璋引狼入室,还一个劲称谢。然而牺牲67年后,终于找到了她的名字,铭记历史这是一张80多年前的老照片,照片中的少女俯身在草坪上,可爱温婉而又美丽。但你可知这么一个温柔的姑娘确曾用石头砸死过一个R本军官。80多年前,一场杀得昏天黑地的血战中,作为护士她跑上唐朝宰相只是三品官职,那么一品二品到底是谁呢?导语神探真的存在吗,有一部电视机就是神探狄仁杰,在里面狄仁杰是主人公,狄仁杰我们都非常熟悉。历史上在武则天在位的时候,狄仁杰是担任宰相,我们都知道这个官职,一国宰相不是一般人能当得东北土匪黑话在中国历史上,东北是土匪活动最为猖撅的地区,自清末以来从未绝迹。旧时的东北土匪叫做胡子。土匪在整个民国时期大体可以分三种。第一种是纯土匪,即红胡子。这种匪多则数百,少则十余,主要勾关羽镇守荆州时,刘备为何不派人去辅佐他?其实仔细看一下关羽的性格就会发现,不论是三国演义,还是正史三国志中,关羽都是一个心高气傲,眼高于顶的人。尤其是在三国志关羽传中有这么一句话羽亲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意思就是说,关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