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二战轴心国错过了多少次翻盘的机会?

  到1943年轴心国已经必败无疑,但是在之前轴心国确实有几个胜利的机会,只不过错过了。第1个机会,终止对华战争,全面撤出,专心对付东南亚、南亚和大洋洲。
  日本帝国主义早就想征服亚洲了,好在过去1000多年的时间里东亚大陆都有一个极为强大的国家,这让日本征服亚洲的野心一直不能实现。直到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成为亚洲第1个初步完成了工业化的国家,并且打败了人口面积远在他之上的大清王朝,从此之后成为列强之一,同时为进一步侵略做准备。
  当日本发起全面战争之后,已经团结起来的中华民族发出了愤怒的吼声,虽然此时日本武装到了牙齿,但是在东方战场上他的几百万军队投入进去就如同泥牛入海,到1939年就失去了继续进攻的力量,双方进入战略僵持阶段。
  同时,东方战场没有像日本帝国主义期望的那样以战养战,这就导致日本在1941年的时候财政就已经陷入崩溃,外汇储备不到20万马克。
  一方面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另一方面财政面临崩溃,想要最终取得胜利只有一个办法,夺取东南亚,用这里的资源为东方战场输血,但这必然会导致日本和美英短兵相接。
  (二战太平洋战场的美国兵)
  所以,日本要想获得二战的胜利,最应该做的就是退出东方战场,如果觉得心有不甘敲老蒋一笔钱也就是了,然后把深陷东方战场的几百万军队全都调到东南亚一带,配合海军占领东南亚,并以东南亚为跳板攻打大洋洲和南亚。
  此时,美国军力还未成长起来,英国的主力在欧洲战场,南亚的英属印度又不愿意帮英国人打这场仗,而日本依靠从东方战场上撤下来的几百万军队完全有能力迅速拿下大洋洲和南亚次大陆。
  南亚次大陆和大洋洲都有一定的工业基础而且资源丰富,尤其澳大利亚是著名的优质铁矿的产地,再加上东南亚的橡胶、石油、印度的粮食和数以亿计的人口,那么日本可以迅速组织一支至少500万的仆从军,这支军队配合100多万日军兵分三路。
  一路北上,中亚地区夺取这个苏联的大后方;一路向西北经伊朗沿格鲁吉亚北上,准备和德国会师于莫斯科城下;另一路一直向西,经伊朗伊拉克攻打埃及,和意大利、德国联军会师于亚历山大港。
  每一路至少可以集中200万人马,这样一来北非战役就会很快结束,也切断了盟国通过伊朗向苏联援助的通道。
  苏联大后方中亚地区被占领,等同于整个乌拉尔山以东已经不安全了,苏联欧洲部分的工厂退无可退。
  同时,200万大军经格鲁吉亚挺进莫斯科,很快就会迎来第2次莫斯科保卫战,很有可能会导致德日联军的获胜。
  这意味着旧大陆地区几乎全部沦为法西斯的战领区,美国最多也就是保证新大陆不被染指。第2个机会,法国战役之后全力攻打英伦三岛。
  希特勒在占领法国之后,虽然发起了不列颠空战,并且在法国沿海地区准备了很多船只,做出一副横渡英吉利海峡占领英国本土的姿态,可是从希特勒的种种表现来看,他并没有下决心真的集中主力部队攻打英伦三岛。
  (希特勒)
  希特勒是一个拥有着强烈种族优越感的人,但并不是说希特勒看不上除了雅利安人以外的所有其他民族,意大利这个曾经建立过强大罗马帝国的民族,法兰西这个在近代曾经差一点统一欧洲大陆的民族,都在他眼里有一定的地位。
  而英国人在希特勒的眼中是和雅利安人一样的优秀,因为第1次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第2次工业革命发生在美国,而德国在统一之后也只不过在第2次工业革命中亦步亦趋罢了,真要是和央格鲁撒克逊民族比优秀,希特勒所谓的雅利安人的优越感是经不起考验的。
  希特勒的想法是,最好英国人认怂,只要英国人不给他拖后腿,他就心满意足了。
  可是英国人没妥协,所以希特勒就希望通过空战的方式让英国人妥协。
  这导致了一个结果,希特勒错过了拿下英国的最好的机会。
  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后,英国虽然保住了30万陆军主力,可这些人不仅把装备丢的一干二净,更重要的是他们成了惊弓之鸟。
  (从敦刻尔克撤退的士兵,从眼神看,他们被吓坏了)
  而且英国在英吉利海峡的另一侧没有建立起一道足以抵御德军进攻的防线,面对希特勒的百万大军,英国的空中力量虽然能够在不列颠空战中和希特勒有一战之力,但是如果英国试图依靠空军阻止德国军队那也是痴心妄想。
  敦刻克大撤退的时候英军损失了177架飞机,德国损失了156架飞机,与此同时英国还损失了200艘小型运输船,6艘驱逐舰,另外还有23艘驱逐舰被毁坏。
  这说明德国军空军在当时既有能力攻击英吉利海峡上的英军船只,还有余力把英国空军胖揍一顿。
  此外,英吉利海峡最窄处只有34公里,以第2次世界大战中的船只的行驶速度半个小时就驶过去了。英军如果希望依靠海军拦截也是痴心妄想,英军舰队一旦介入狭窄的英吉利海峡就会成为德国空军的靶子。
  (英吉利海峡很窄,到了二战谁有制空权谁就能控制这里)
  所以,如果希特勒能在法国战役结束之后迅速组织实施对英国本土的登陆站,英国根本拿不出有效的手段进行防守,只好在大英帝国舰队的护送下前往加拿大建立流亡政府了。
  如果英国本土被占领,北非、中东地区将会被德国、意大利人轻易拿下,如果这个时候再腾出手来和苏联开战,希特勒也少了后顾之忧,可以全力对付苏联,那么很有可能会取得胜利。
  一旦苏联被击败,整个旧大陆就成为法西斯的占领区,美国和英国联邦政府最多也就是依靠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天险确保法西斯国家无法染指新大陆了。第3个机会,不在北非进行添油战术。
  有人说,之所以苏德战争中德国失败,是因为希特勒为了支持意大利占领北非推迟了苏德战争爆发的时间,于是在莫斯科保卫战最关键的时候因为天气太寒冷德军不能适应才失败了,从此之后再无取胜的机会。
  其实在北非战场希特勒的问题是他采用了添油战术错失的机会。
  北非战场爆发战争的时间在1940年6月10号,也就是法国战役爆发一个月之后。
  意大利军队入侵利比亚的第2天,英军就对当地的意大利军队进行了一系列的突袭,随后双方正式爆发大战。
  (1940年北非的英国陆军)
  从兵力上意大利军队拥有绝对的优势,但是战斗力真是不敢让人恭维。
  例如,在1940年12月9号到1941年2月9号期间,意大利集中了15万大军,600辆装甲车,1600门火炮和331架飞机,英军只有3.6万人,275辆坦克,120门大炮、142架飞机的。
  (北非的意大利坦克部队)
  没想到再付出了10倍的伤亡之后,意大利是被打得屁滚尿流,15万人中13.3万人被俘。
  意大利不得不向德国求援,希特勒派出了他的悍将隆美尔。
  1941年2月,隆美尔被任命为非洲军军长,开始了在北非地区的对英作战。
  希特勒只派出了第十五装甲师和第五轻装师,总兵力要远远少于英国远征军,所以虽然隆美尔大多数时候能对英国远征军取得胜利,可却很难把这里的英军全部歼灭,经常因为兵力不足不得不在处于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停止进攻,然后再迎来英军的反击,又被迫后退。
  1941年到1943年,隆美尔率领着德国和意大利联军在北非地区和英军不断进行拉锯战,直到美英联军取得大西洋海战的胜利,将大批部队在北非登陆,形成了对德意联军的绝对优势,最终取得了北非战役的胜利。
  可以说,北非战场无论对希特勒来讲还是对墨索里尼来讲都是一个无底洞,消耗了大量的兵力、物资,最终还是被击败了。
  如果希特勒不是只调过去两个师,而是将兵力和物资翻倍,那么以隆美尔的才能应该在1941年底就夺取苏伊士运河了。
  (在北非指挥作战的隆美尔)
  一旦苏伊士运河被德国人控制,那么西班牙就会完全倒向轴心国,然后封锁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虽然不是墨索里尼的内湖,但已经变成了轴心国的内湖。
  然后,意大利和隆美尔的远征军就可以迅速调往苏德战场,让希特勒在1942年初多出几百万大军,甚至还可能有百万西班牙军队,苏德战场的形势就会起变化。
  希特勒还可以做另外一个决定,那就是让隆美尔率领意大利、德国联军占领伊朗,切断盟军从这里往苏联输送物资的通道。
  二战期间伊朗盟军通过伊朗向苏联运输了790万吨物资,占到了对苏联援助的45%之多,因为这里是唯一可以满足全天候运输的路线。如果这里伊朗被轴心国占领,苏德战场的形势会更加凶险。
  可是希特勒没有在最初投入北非足够的兵力,仅仅两个师根本无力彻底打败英国远征军,而希特勒在发动苏德战争之后又得不断向北非战场输送兵员和物资,这种添油战术不仅没有让北非地区的英军被击败,反而影响到了苏德战场上轴心国军队的军事力量。为什么法西斯国家没有抓住这三个机会?,
  如果让法西斯国家的那些决策者重新选择,我想以上三个机会也许他们会抓住,但在当时的环境下以上三个机会对他们来讲可能根本就入不了法眼。
  因为,二战之前盟国的表现和二战之后盟国的表现大相径庭!首先,没有人会想到东方战场会抵抗了那么久。
  那个时候的中国四分五裂,而且从1840年之后没有真正赢得过一场战争的胜利,哪怕战场上取得了优势也会因为朝廷的软弱不败而败。
  (在中法战争清军取得优势的时候,1885年6月9日李鸿章代表大清签订了《中法新约》)
  这个国家到了1900年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局面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时候也没有改变过来,让日本每一次得寸进尺都能得到他想要的结果。
  虽然当时全国上下发出愤怒了吼声,但好像雷声大雨点小,再大声音的怒吼估计都会被日本人认为黔驴技穷而已。
  更不要说当时的日本是一个初步完成的工业化的国家,不仅可以造步枪,还可以造飞机、大炮、坦克,甚至是当时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战列舰。这样国家虽然人稍微少一些,只有中国的1/8,但是工业国在面对农业国的时候是会产生降维打击效果的,所以日本帝国主义认为全面战争爆发之后只需要三个月就能取得胜利。
  这个时候有人说未来几年小日本会陷入战争的泥潭,会因为财政面临崩溃,物资极度匮乏,不得不冒险和美国打仗,肯定没有几个人信。
  可是,战争爆发之后这样的事情就真的发生了,数千万人抛头颅洒热血不惜和日本侵略军殊死搏斗,即使屡战屡败也绝不言投降,广袤的中华大地变成了让日本帝国主义深陷其中的泥潭,从而成为打败法西斯的重要战场。
  其次,没想到美国人不妥协还急眼了。
  即使深陷东方战场的泥潭,但是日本帝国主义野心并没有被浇灭,对日本来说拿下东南亚是迟早的事儿,甚至取得整个亚太也没问题。
  英国正在被德国人打,当时这里最大的对手就是美国,可美国看上去很拉胯。
  美国虽然有着世界第一的生产力,在日本人看来那里的人就是一帮花花公子,挣钱泡妞他们在行,打仗是不行的。
  而且,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国内普遍奉行的是孤立主义,不想参与到旧大陆的战争中来,罗斯福想把美国变成民主国家的兵工厂都会引起群情激愤。
  美国人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心态也让日本人觉得打起仗来之后美国人会迅速妥协,然后继续他的光荣孤立政策。
  在这样的心态下,日军认为最多半年就能结束太平洋战争,于是悍然发动了对珍珠港的偷袭。
  可日本没有想到一下把美国人给惹毛了,光荣孤立思想被几乎所有的美国人抛到脑后,大家纷纷请战发誓和日本帝国主义战斗到底。结果美国在欧战期间共动员了7%的人参军,并且生产了30万架飞机,200多条航空母舰,仅支援苏联的物资就有将近两千万吨,从而让盟军的实力实现对轴心国的翻转,所以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最高兴的就是中英苏三国领导人。最后,没想到苏联人这么能打。
  希特勒分别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扫平了波兰和法国,虽然对英的不列颠空战没有取得他想要的结果,可也让英国人损失惨重,所以希特勒认为打苏联也是几个月的的事儿。毕竟一战的时候沙俄出了名的拉胯,以至于被认为是帝国主义最弱的一环。
  战争开始之后苏联人措不及防确实损失惨重,战争的前三个月就损失了战前总兵力六成,按照这个结果来判断苏联应该已经投降了。万没想到的是,虽然损失惨重苏联不仅没有投降反而因为战争将苏联的潜力完全激发出来。
  战争开始三天以后苏联就成立了《战争动员委员会》,执行覆盖全国的总体战,苏联人民则团结起来和德国法西斯浴血奋战。
  列宁格勒早在1941年9月8号就被德军围困,在接下来的2年4个月2周又5天中,苏联付出了400万人的伤亡和损失(老百姓和苏联军人),以至于这场战役被称为人类历史上伤亡人数最多,经济损失最多的战役。
  (列宁格勒围城战期间,物资从拉多加湖上的一艘驳船上卸下)
  1944年1月27号列宁格勒解放,从此之后这一天被俄罗斯政府列为俄罗斯军人荣誉日。
  还有斯大林格勒战役,这场仗从1942年8月23号到1943年2月2号,苏军共损失140万人(老百姓和苏联军人),在这场战役中最惨烈的时候德军一天就损失了2000人,德军第94步兵师的前线部队曾经只剩下535人,每个步兵营平均只有76人。
  苏联损失就更大了,战役最惨烈的时候抵达前线的苏联新兵大多数人在24小时之内就会牺牲。城中的几乎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楼房都发生过激烈的枪战,战役结束之后80%的居住区被摧毁,到处一片瓦砾和废墟。
  (斯大林格勒,在废弃工厂作战的苏军)
  即使伤亡这么大,苏军却越打越强,越打越多,从莫斯科城下一步步推进到柏林,到了二战末期竟然还有1000多万军队!
  盟国中人最多,地方最大,工业最强的三个国家的出色表现,使盟国的实力变得远超轴心国,胜利也就不意外了。
  全面占领世界不可能,但是轴心国如果当年的战略不犯大的错误,有占领整个欧亚大陆的可能性,具体而言,分东线、西线和中线:
  西线的关键是拿下英国,当年不列颠空战最重要的转折点是德国空军低估了英国雷达的作用,转去轰炸城市。如果德国空军持续攻击英国雷达站,瘫痪掉英吉利海峡地区的雷达监控能力,并至少拖住英国空军使其不能有效地自空中控制住海面,海狮计划可以执行,将德国陆军送上英伦三岛,携闪电战的心理影响配合当时的高素质德国陆军,面对当时限于恐慌的英国人,德军可以很快拿下英伦三岛。
  拿下英国,德国海军最大的对手消失,虽然肯定有大量英军舰只逃往美国,但是德国人获得了英国的工业能力,德国海军以及当时投降的欧洲国家如法国海军军舰,都可以部署在自挪威沿英国一直到法国和西班牙海岸,从此彻底封死地中海,北非将彻底成为轴心国势力范围。而且美国从此再无靠近欧洲大陆的桥头堡,德美(英)之间有了大西洋这个巨大的缓冲区,美国能直接攻击欧亚大陆也仅有跨过北极一条路可用。德国在大西洋上可以先采取守势,同时在整合了欧洲工业强国的基础上放心的开始造舰计划,其效率将不会逊于美国。
  东线的关键是日本拿下中国。1937年到1938年间日本在战略上犯的最大错误是一心想着攻下江浙地区,占领中国首都,最后打成了添油战术,一支支师团逐渐投入到中国大陆战场,还沿着经过加强力量的长江沿线逆江而上,消耗了巨大的有生力量还没有迫使中国投降,从此尾大不掉。如果当时日军集合陆军主力,由东北沿北平武汉一线强行快速南插,并以海军配合在东部沿海施压,则可以迅速将中国的军力分隔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的工业设备也再无可能沿长江入川,之后再兵分两路,以当时日军素质,只要东西两部各来一次大的歼灭战,同时辅以利诱蛊惑等等政治手段分化国府,则可以很快控制中国,起码使得中国的反抗力度削减至极小。以较小代价拿下中国后,依靠中国伪军,则全面控制东南亚、中南半岛以及印度,驱逐英国力量易如反掌。而日本陆军部分兵力则出海控制太平洋诸岛,并压制澳大利亚,与历史一致。而以日军其余兵力和中国伪军为主力的部队则可以北上,先灭GCD,再屯兵中苏边境待命。
  至此轴心国便能以较小代价控制欧亚大陆东西两端,两端与美国都有大洋相隔。西线事成后都不要主动招惹美国,东线日本可以发动偷袭珍珠港,但是目标设为美国航母,同时大造航母,德国可以支援日本以提高潜艇生产效率和无线电技术,日本使用潜艇向德国学习,不再派潜艇去对大型舰艇进行自杀式攻击,而是破交战和侦察为主,在太平洋上布下潜艇网络,以海军航空兵的力量将美国的大型战列舰逐步消灭,并形成对美国航母战斗群的预警能力,至少取得日军海航对美军海航的均势。
  中线则是在东西线都达到目的后控制苏联,之前轴心国需要和苏联虚以委蛇(历史上也是如此),然后以德日陆空军为主力(41年的日本装甲兵弱于苏联,但空军质量已经不错,在德国人帮助下至少空地配合能有样子了)东西方向以闪电战同时进攻苏联,德日海军则东西方向拦截美国对苏联的援助,因为已经攻下了英国,德军的拦截将极有效率。同时德日可以在挪威和西伯利亚部署空军力量,以逐渐控制北极地区的制空权。即便苏联仗着空间大和坏天气硬挺,在断绝了美国后援的情况下,可以将其包围,慢慢蚕食。而美国就算有了原子弹,也需要轰炸机从北极地区飞来攻击德日本土,只要美国轰炸机过不来,短时间内可以不担心原子弹。待形势稳定之后德国为主开发原子弹,同时如历史那般开发V2火箭,只要轴心国先于美国同时拥有原子弹和V2 火箭,将获得通过北极上空使用火箭发射原子弹到美国本土的战略优势,从此稳稳占领欧亚大陆。
  德国方面:第一次,敦刻尔克千万不该放走英法联军,这是第一次失误。
  第二次,法国沦亡后,没有第一时间接收强大的法国海军,致使德国只能凭借潜艇在大西洋上与强大的英国海军海军作战,这是第二次失误
  第三次,不列颠空战时,空军不该由空炸英国的机场、雷达站等设施转而轰炸伦敦,致使英国空军恢复元气,这是第三次失误
  第四次,不该救援意大利,致使战线拉长,并且深陷北非泥潭,拖累了德国的世界战略,这是第四次失误
  第五次,不该在对英作战结束之前进攻苏联,面临两线作战的困境,这是第五次失误
  第六次,在苏联战场,北方集团军群不该对列宁格勒"围而不打",应该立即攻克;中央集团军群不应该接受希特勒的命令,应全力进攻莫斯科,而不是南下乌克兰,给了莫斯科喘息的机会,因小失大,这是第六次失误
  第七次,没有说服日本进攻苏联,致使强大的西伯利亚军队及时驰援了莫斯科会战,这是第七次失误
  第八次,不该主动对美国宣战,应该先缓缓,否则美国没有正当的理由对德国采取敌视态度,这是第八次失误
  第九次,斯大林格勒战役时不该分兵,致使进攻力量不足,导致形势逆转,输掉了斯大林格勒战役,这是第九次失误
  第十次,库尔斯克会战时,不延误战机,应该有获胜的可能,这是第十次失误。
  这十次失误,都被德国错过了,也就错过了翻盘的机会
  日本方面:不该在德国进攻苏联之际偷袭珍珠港,直接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拉进了战争泥潭,这是最大的失误,美国参战后,轴心国失败是早晚的事。
  意大利方面,墨索里尼就不该参战,也不该与德日结盟,意军的战斗力真的是笑掉大牙,不仅丢人,还脱了德国后腿,使得整个轴心国都被他毁了。
  我反对几乎所有的回答!
  二战什么时候开始?1939年,此时日本已经全面侵华两年陷入泥沼了!
  没有翻盘机会的。
  只有希特勒有体面结束战争的机会,德国,是没有的。
  从一开始,德国占领整个西欧,也没用!
  因为希特勒决定进攻苏联了,并非是因为英国打不下来,而是一时难打转头打苏联!
  这两个国家能打起来就是希特勒个人仇视共产主义,这没办法,人家独裁,除非希特勒暴毙否则一定会打起来!
  就算希特勒没有仇视,意识形态决定了苏联是欧洲的异类,二者必有一战!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只是给两方准备时间,就算41年小胡子不打过去,等苏联建设完毕直接就打过来了!瓜分波兰,还有北边摇摆不定的芬兰都是两国的缓冲区!不单单德国有巴巴罗萨计划,苏联的元帅也在考虑进攻的计划,只是没料到德国人下手这么早。
  另外还有罗马尼亚油田和黑海出海口的问题!
  以上我说的是告诉各位谁冷静都没用!苏德一定打起来。下面说怎么打?
  然后呢?猪队友意大利?要是意大利自己能解决阿尔巴尼亚和希腊,巴巴罗萨计划就可以提前5个月发动,但是!希特勒那种个人主义军事越权还是会让苏联撑到冬天!
  那么希特勒不贪呢?德军在努力一点?没有管乌克兰的油水先下莫斯科?
  嗯,莫斯科以战斗民族那种剽悍还是不一定陷落,咱们按照莫斯科打下来算。
  打下了莫斯科,苏联能退到叶堡,退到喀山,还有很多地方,大不了退到西伯利亚!这就是战略纵深最大的国家。英美虽然和毛子不对付,但是援助肯定随便给,英美又有钱又有理由:英美绝不想看见欧陆统一成一个整体!
  再说说日本?日本和德国合攻击苏联呢?德国能得到巨大的人口东欧的土地和各种资源,日本人?去西伯利亚砍树?去贝加尔湖畔弹吉他?没什么战果谁会干?政客都不会同意!
  如果日本进攻苏联,肯定派关东军啊!当时日本可是吧东北当作殖民地的,地位仅次于本土的殖民地!各种建设,41年的时候移民过来的日本人都百万以上了!关东军负责占领东北,岂能妄动?
  还有多年前的诺门坎战争,关东军已经对毛子有阴影了好嘛!你再打仗心里有阴影,海军还在外面说陆军马鹿!这仗怎么打?
  日本二战根本没大局观好嘛,就一个赌徒,打到哪里算哪里,甲午日俄九一八赌惯了还总嬴,这把就不知道自己姓啥了。
  战争是政治的延伸,日本政客呢?明治维新的老怪物都死光了!甲午到二十一条的中国通也死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呢?都被天诛了!九一八反对进攻中国的政客都被兵变杀死了,没了这帮政府人员日本就成了军国主义野兽,国家都被军队绑架了,军队必须要打仗才有话语权啊!打哪里?中国战场一团糟,不想打苏联,海军一致决定南下怼英美荷,为啥?抢资源啊,人家禁运,中国抗日消耗还大,国内都揭不开锅了!北边有啥资源?听海军的!南下!接着赌国运!
  说到海军陆军都得说到德川幕府时候了,萨长不两立!日俄你们陆军死那么多人,人海军一战工程干掉沙俄绕地球一周的舰队,然后呢?海军天天要经费造船!陆军人多还没钱!还有参谋部和军令部之争!海陆军不和,天天互怼你告诉我轴心国翻盘?
  行,没石油!你说大庆?大庆50年代出的油,日本要30年代发现了呢?没用!当时的技术根本达不到!美国来也发现不了,咱们开个挂,日本人发现了大庆油田!啊啊啊,欧姆西漏以!然后呢,当时的技术开采不了!不信去查,我国开采大庆苏联援助了多少啊!就算能采建设油田到有成果太费钱了,还需要时间!日本40年经济就崩溃了好嘛!国内都不行了,军方还给你经费让你开矿?直接去强吧!东南亚油田橡胶园都是现成的啊!
  珍珠港,这个怎么说?已经是大胜好了吧!咱们再给轴心国来个挂!当时美军在太平洋的航母还在珍珠港,全让山本炸了!6不6!如果这样日本在太平洋的优势期延长5个月不能再多了!不信自己去看看美国自己的工业能力!
  二战前美国20多万在役军队,二战结束时军队人员1050万,二战前美国就几艘航母还得分大西洋一些,二战后100多打过仗存活下来的还有几十艘在建设!就这种实力还不够,一边打一边扩军美国还搞出了原子弹这种bug!日本宣战美国常凯申简直笑醒了好嘛!
  要是中途岛打赢了呢?南云没有操作失误甚至能把陆战队送上岛呢?美军残存力量gg了呢?
  可以,这样日军在东南亚可以为所欲为了,但是,日军战线太长了!!!日本在二战的国防圈计划简直扯淡,美国建设1年直接蛙跳战术好嘛,最难受的是,澳大利亚,这个大陆都可以作为英美的反攻基地!日军得守卫本土,得在东北陈兵数十万维护利益,得用90万部队在正面战场打中国军队!得稳定朝鲜台湾,西太平洋多少岛?东南亚多少国家!而且缅甸的日军必须进入印度切段中印的援助线路!这个目标得多少兵力!哪有部队进攻澳大利亚啊,也就是轰炸下澳大利亚北方的城镇港口在开几枪吓唬一下,战线过长,日本这样的蛇吞象岂能不死?怎么翻盘?
  大家都知道按照战损和战果其实德军赢了库尔斯克战役的!但是没有卵用,苏联也是个怪物,两个五年计划直接让苏联用两三倍于德国的速度造坦克,根本不怕损失!斯大林格勒嬴了又怎么样?那种战役赢了也是残胜必须休整,即使切断了高加索苏联仍有退路,而且最重要的是就算打下了高加索土耳其当时的情况也不可能倒向德国,综合原因很多。
  既然说到了土鸡就再说说同为法西斯的西班牙,弗朗斯根本阻止不了英美对自己手下的渗透,而且他在国内敌人太多,需要谨慎行事,他不能贸然参加轴心,他本人也是个摇摆不定的商人性格。
  意呆利?可以告诉大家,作为法西斯创始人,墨索里尼在意大利的地位绝对没有希特勒在德国地位高,意大利的王室和黑手党和反对派势力很大,墨索里尼做不到令出必行,而且意大利本身民族性格和国内对扩张的需求就不大,战斗意志不够,军队建设也差,很难有什么作为。
  还有很多,发出来太费劲,都手打,评论里再说。
  一句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法西斯是反人类的,必败无疑。
  日本对美国,没有任何胜算。
  实际上当时日本国内像东条英机、杉山元这类自大狂,像山本五十六这类赌徒,对开战设想的最好结果,也只是复制当年的日俄战争。
  即先重挫美国海军,再尽全力与美国在太平洋打成僵持局面,最后争取迫使美国放弃西太平洋的领地,与日本平分太平洋。
  至于完胜美国,日本人根本不敢想。
  意大利,纯粹的拖油瓶。墨索里尼的目光仅限于南欧和北非,这两个战场无论成败,都对大局无碍。不提它了。
  只有德国,才是轴心国翻盘的唯一希望。
  但德国以一敌众,以小打大,以弱打强。完全就是在刀尖上行走。
  赢一把,未必能全赢。但输一把,那大概率就是全输。
  所以"轴心国错过了多少次翻盘的机会?"
  其实是个伪命题。二战轴心国想与同盟国打成平手,都是奢望。哪里存在什么"错过了多次翻盘的机会"?
  如果一定要说轴心国有翻盘机会,我觉得就只有一次——赶在苏联下手前,集中全力,解决英伦三岛。并承诺保证美国在英国的利益。
  实际上当时的德国是有能力,完成对英国全力一击的。但希特勒并没有这样做,他只是来回"蹭"。错失好局。
  如果他当时拼了,把英国本土拿下,又能第一时间稳住美国,后面就好说了。
  因为一方面,一旦英伦三岛沦陷,地中海战场和中东、北非战场也会不攻自破。到时候德军和意军不仅可以控制欧洲、北非,以及近东地区。还可以顺势拿下大西洋上的亚速尔群岛等岛屿。
  这样一来,美国就失去了登陆欧洲和北非的跳板。就算国力再强,美军也不可能在没有立足点的情况下,横跨大西洋与轴心国全面开战。
  另一方面,英国本土沦陷了,苏联还敢轻举妄动吗?还敢实行大雷雨计划吗?还敢对德国全面开战吗?还敢试图称霸欧洲吧?
  我觉得以斯大林偏保守的性格,以及苏军当时的现状而言(刚经历完大清洗,西线部队松松垮垮),这种可能性不大。
  就算苏联敢打,那也得重做计划。因为按照苏联人的战略构思,只有当德国陷入双线作战之时,苏联才有西扩的可能。
  如果德国无后顾之忧了,苏联先前制定的计划都得推翻重来。而重做计划,以及重新调配资源,都得花时间来做这事。
  所以我觉得,既然不靠谱。那最可能出现的情况,应该是苏德在互不侵犯条约的基础上,再签署一份结盟条约。
  德国放弃反共,苏联放弃制霸欧洲。苏德联手瓜分英法殖民地。
  对苏联而言,这才是当时最靠谱的。
  至于分赃不均,苏德再翻脸,那是后话。
  再一方面。失去了跳板,苏德结盟。美国还会出兵干涉吗?
  这种可能性当然存在,但也不大。
  我觉得一旦如此,以美国人价值观。大概率会明面上继续保持所谓的中立,但实际肯定是积极参与轴心国瓜分英法的既得利益。
  因为美国如果此时下手,它还能捞点油水。
  而如果不下手,那就真的只能在美洲玩"光荣孤立"了。
  说到这里,需要强调一个概念——因为我们作为后来人,知道历史结果,所以我们是带着上帝视角看待二战。比如,我们先入为主的在心里就有了轴心国的概念。
  但作为当事人来说,当年的人对未来是不清楚的,他们是走一步看一步的。
  为什么当德国欺负弱邻,苏联跟在德国后面喝汤时,英法美都在一旁看戏?
  为什么法国、低地三国与德国开打,英国人假装帮忙,美苏会在一旁看戏?
  因为英法美苏,都没有开启上帝眼。
  都并不知道德国人的胃口会那么大。
  当时的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可能更关心的是德国到处扇阴风,点鬼火,自己本国的军工股,钢铁股、石油股会不会大涨。自己能不能趁着机会捞一笔。
  至于演变成世界大战,死伤近亿人,谁能想得到呢?
  谁又敢做这种预测呢?
  谁又敢呼吁大家联起手来,团灭德国呢?
  大家都没开上帝眼,都不知道波兰灭亡,法国投降,仅仅只是噩梦的开始而已。谁能想到真正的困难还在后面呢?
  当时谁要敢这么想,这么呼吁,赶提倡先灭掉德国。怕是会被当时的圣母贴上战争贩子标签,被舆论咒骂八辈祖宗。
  同样的,德国人也不是一开始就有打世界大战的计划。德国人也是在摸索过程中,胆子逐渐肥大起来,有了鲸吞欧洲的想法。
  所以,这也正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认为拿下英伦三岛,是轴心国翻盘的唯一希望的原因。
  只有在1940年8月至12月这个时间段,趁着大家都还在迷茫中,对未来还有幻想时,德国才有操作翻盘的空间。
  而一旦过了这个时间段,且德国又没能拿下英国。那德国就没戏了。顺带着,整个轴心国也没戏了。
  因为从1941年开始,美国的参战计划,就开始摆上台面,并且逐步得开始落实。
  1941年3月25日和4月2日,罗斯福授权美国的船坞可以修理英国的船只,并将10艘汽船转让英国舰队,帮助反潜艇作战,同时扣留轴心国在美国港口的30艘船只。
  1941年4月3日,罗斯福批准美国海军护航计划,从太平洋舰队抽调3艘战列舰,1艘航空母舰,4艘巡洋舰及其它军舰到大西洋上执行护航计划。
  1941年4月10日,罗斯福决定把美国的安全区延伸到大西洋的中点。美国海军负责巡逻的区域扩大到格陵兰岛和亚速尔群岛。在这个月,美国的一艘驱逐舰与一艘德国潜艇发生交火。
  1941年5月初,美国太平洋舰队约四分之一的舰艇,转移到大西洋。
  1941年5月27日,罗斯福发布公告:"一切运送物资必须的其它措施都将采用"。并宣布全国处于"无限期的紧急状态"。
  1941年7月初,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冰岛的雷克雅未克接替英国驻军的防务。自此,美军进驻冰岛,来往于冰岛与美国间的美国商船将由美国海军负责保护。美国实际上放弃了中立态度。
  1941年7月,罗斯福的顾问团制订了《联合局关于美国通盘生产需要的估计》文件。文件中明确指出,美国必须要在西半球以外夺取军事胜利。为了胜利,联邦政府预计将投入1500亿美元,将陆军扩充至880万人,空军扩充至220万以上。该大纲文件表明,美国即将进入战争状态。
  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在纽芬兰外海的一艘军舰上签署了《大西洋宪章》。
  1941年9月,美国一艘驱逐舰向英国战机发出德国潜艇所在位置信号时,遭水雷攻击。罗斯福于翌日发表了被称为"总统对德国潜艇的宣战"的激烈演说,宣布从即日起,美国海军对进入"美洲中立区"的轴心国船只,将一见就打,一经发现德国或意大利潜艇,即予以击沉。这表明美德两国显然已经处于事实上的战争状态了。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
  为什么希特勒不悲反喜,扬言打得好?
  因为美国在1941年的动作,压的德国喘不过气来。用希特勒的话说:"德国不得不在下半年解决所有欧洲问题,因为到了42年,美国就会完成参加欧战的准备"。
  此时的希特勒,非常希望拉日本下水,与美国对抗,减轻自己压力。
  后来希特勒又以美国必然参战的理由,断然拒绝了雷德尔元帅先征服英国的提议:"必须吞并欧洲大陆以作为对付美英的基地,在达到这个目标后才能按海军的要求办。"
  这表明,拿下英国才是德国最好的翻盘机会。希特勒拿不下英国,这才退而求次的去打苏联。想通过拿下苏联,获得与美国对抗的基础。
  但打苏联,德国就能翻盘吗?我不认为。
  历史结果已经证明了——德国陆军无法完全吞掉苏联。而日本的陆军又没有配合德国夹击苏联的实力。
  苏德开战,必然是僵持局面。而一旦苏德战场打成僵持战,情况对德国就不妙了。
  对于德国而言,它在苏德战场上理论上存在的唯一的翻盘时间点,是随着巴巴罗萨行动的持续推进,德国在后方进行总动员。争取在1941年10月前后,将德国本土和德占区(被德军占领的西欧地区不算在内)的军工生产能力超过苏联本土的军工生产能力(包含美英援助)。从而支持前线的德军,持续不断地将胜利发展下去,并最终闪电般的压倒苏军!
  如不能通过总动员,闪击打败苏联,苏联即便丢了莫斯科,也仍然可以坚持。只要苏联把乌拉尔山一代的军工企业恢复生产,再加上美英援助的物资。天平终究还是会倒转,德国终究还是会陷入持久战。
  但是,当时的德国想完成这一总动员,并闪击打败苏联。谈何容易?
  希特勒不是不想这么干,他实在是做不到。
  如果希特勒在1941年就搞总动员(历史上是1943年以后),他可能就被享受战争红利而又不愿意自己流血的德国人和德国国防军联手推翻了。可能就坚持不到1945年了。
  第一:德军在法国敦刻尔克的时候,德军坦克最近离这个港口仅十六千米,但德军却收到了希特勒亲自下达的停止前进命令,导导致33.8万英法和其他盟军逃离了法国渡过海峡,进入英国,这次撤退为盟军日后的反攻保存了大量的有生力量。
  第二:希特勒在轰炸英国的时候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他命令德军轰炸机轰炸目标从英国机场、雷达站、飞机工厂和补给设施改为轰炸伦敦。实际上希特勒如果坚持原来的空袭战略不变一格德国空军很快就能赢得这场战争,但希特勒一心头的是考虑尽快完成"海狮计划"。
  第三:在苏德战场上,希特勒的第二个目标是列宁格勒,列宁格勒眼看就要被占领,希特勒却命令勒布的装甲部队在列宁格勒城外停止前进,结果该城还在苏军之手。
  第四:希特勒不顾将将领们的反对,下令同时在南路的乌克兰方向和北路的列宁格勒方向发起主攻,莫斯科留在最后解决。正向莫斯科逼近的坦克部队去增援北方集团军,包围列宁格勒;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去增援南方集团军夺取基辅。德军参谋总部和中央集团军的将领们都认为莫斯科一旦被夺取,苏联的军事工业不仅会受到严重损害,而且苏军的防线会一分为二,使苏军无法组织起统一的防御。此时希特勒己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无法听取将领的意见了。
  第五:只留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攻击斯大林格勒。
  第六:把大量兵力投入到毫无希望的北非。使十几万德军被俘。
  第六:在盟军诺曼底登陆时捉摸不定失去战机。
  没有可以翻盘的机会,只是能让德国晚一点死。
  按时间线来捋。
  法国敦刻尔刻,放跑了30万英法联军。事实上即使德军全力进攻,所能拿下的也不过多十万垫后军而已。并不是伸个手指头就能完整地吃掉30万部队。德军会因此给南线法军更多的时间组织防线。一旦南线形成僵局,德国就可能提前进入两面作战。1940年德军再陷在法国战场的话,别说斯大林,列宁的棺材盖都可能按不住了。
  再说海狮,空军远程奔袭英国对德空军来说就是灾难。大把的优秀飞行员要么摔死要么被俘。可是连英国的海军都封锁不住,又没有战略轰炸的条件,破坏不了英国的军事和工业(甚至其中任一),只能拉仇恨而已。
  再说莫斯科,德军如果全力攻打莫斯科而不抽调兵力去增援基辅战场,一旦南乌克兰的苏军完成突围,中央集群和南方集群都会不好过。毕竟有70万苏军,四五十个师。人、地哪个重要?毛老先生讲过,"失地存人,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斯大林格勒时期,德军已经与苏联进入了消耗战,即便斯大林格勒德军赢了,也无力继续延伸战线,能守住既有防线两到三年就不错了。
  到了库尔斯克,德军就算打赢也只是拉平双方差距,对整个战争而言,不存在决胜的意义。但是能让1944年好过很多。
  北非次要战场,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诺曼底是个二选一的题,德军选对了的话盟军就换边,选错了就是和历史一样了。最多反应迅速一些,提前一周把装甲部队调来到诺曼底,让盟军多死此地人,战事再拖久一点。为什么?因为美国开挂了,空中都是他的。战争迷雾对盟军而言不存在。
  再之后就没有什么更大的机会了。
  就影响而论,最大的我认为是库尔斯克。如果在43年打残苏军的中央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1944年在东线会舒服很多。而且柏林也可能得以体面地向盟军投降。
  其次是海狮行动,不是让他去炸机场雷达站,那一样是把优秀飞行员去送死。是把这么多战斗力拉去东线,说不定能促使苏军在某个战场上提前崩溃。
  综上所述,德军虽然有失误,没有哪个是可以翻盘的机会。
  最后,我要说明的是,我不是德黑,我是德粉,我是德粉,我是德粉。
  二战轴心国没有任何翻盘的机会,只有被灭亡的结局。
  现在网上有很多人老是觉得轴心国,特别是德国只要不犯错:
  比如说敦刻尔克不放走被包围的英法联军,那么就能摧毁英国的抵抗力;
  比如说海狮行动时德国空军别去炸伦敦,继续轰炸英国的机场、雷达站、飞机制造厂等等,就能夺取夺取制空权,进而登陆英国本土;
  比如说德国不向苏联宣战,集中精力进攻英国,那么就不会两线作战;
  比如说只要多给隆美尔一些部队,那么他就能拿下埃及,夺取中东,和日本会师;
  比如说日本不偷袭珍珠港,那么美国就不会参战等等等等。
  总之在他们眼里,轴心国距离胜利只有一线之隔,不过实际上这纯粹是想当然。
  轴心国在二战里最大的问题是他们既想改变世界局势,又想自己独享所有好处,不肯让出一丁点,还极端反苏。这就造成了他们不仅和老牌的强国英国、法国关系不好,新兴的美国、苏联也对轴心国极为警惕。
  早在二战爆发前,苏联就一再谋求和英法联合制衡德国,甚至不惜在一些外交问题上做出让步。只是当时英法特别是英国对于德国还有一些幻想,苏联不得不转而暂时和德国签订和约,以争取时间,这才让德国有了可乘之机。
  不过这不意味苏联和德国的矛盾就可以调和。双方都对对方抱着极大的警惕,随时准备有机会就干掉对方。
  而另一方面,在击败法国以后,德国看上去确实控制了大半个欧洲。但是为了让德国人满意,继续支持战争,德国不得不对占领区极尽搜刮之能。这一方面加剧了被占领地区的抵抗情绪,另一方面因为德国独占了和占领区的经济往来,而欧洲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迫使美国迅速转向和德国对立的立场。
  因此在1940年6月,美国就开始向英国提供援助,将美国陆军的库存武器低价卖给英国。1941年3月11日,美国又通过了《租借法案》,宣布支持一切和轴心国交战的国家,此后又派军舰为英国船队护航,事实上卷入了战争。
  很明显,无论有没有珍珠港事件,美国都不会改变参战的决心。
  当然在美苏参战前,英国的处境确实看上去有些危险。不过英国有着绝对的海上优势,德国海军实力有限,又缺乏登陆舰艇,根本无法真正威胁到英国本土。加上美国的援助又给了英国抵抗到底的决心,英国也不可能和德国和谈,必然是抵抗到底。
  所以即使扣除早早被击败的法国,轴心国也是在和英美苏三大强国同时开战。按照这两大集团之间实力的对比,起码差了两三倍,轴心国即使不犯错,也不可能取得胜利。
  1942年7月,希特勒把他的"元首战时大本营"前移,推进到乌克兰文尼察地区的一片森林里,这个秘密营地的代号为"狼人",此公的作息时间也有异于常人,每天大概工作到凌晨3点,有时候甚至是4点钟以后再去睡觉。于是,汇报战况和接受命令的纳粹将军们,就不得不深夜前来晋见,当然也包括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大将。
  应该说,德军在1942年春夏之交发动的攻势开局非常不错,曼施坦因第11集团军以寡击众,攻下克里木半岛和塞瓦斯波托尔要塞,并因此封帅,其实这也是斯大林格勒会战的前奏曲,也就是德国人1942年"蓝色计划"的一部分。这个计划的核心,用最通俗的语言说,就是德军南方集团军群需要在顿涅茨河与顿河之间,消灭铁木辛哥西南方面军、南方面军的主力,拿到进入高加索地区的"通行证",然后一挥而蹴。
  曼斯坦因的巨大成功,让德军瞬间解除了进攻侧翼的威胁,南方集团军群在深入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地区时,右侧的不安全因素不复存在,罗马尼亚的油田也将不受到苏联空军的袭扰,在南方集团军群编成内,60个德国师和43个仆从国军队的师级单位,总共接近150万大军完成了战役集结,准备扑向斯大林格勒。
  (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
  就在这个时候,铁木辛哥还适时给德军"送上大礼",在克里木战役期间,盲目地发起了哈尔科夫反击战。苏军进攻初期貌似很有些进展,然而已经完成战役集结的德军很容易便展开反攻,战至1942年5月23日,苏军进攻部队遭到克莱斯特第1装甲集团军、保卢斯第6集团军、鲁夫第17集团军的战术合围,斯大林刚刚还在嘲笑自己的总参谋部胆子太小,转眼就是一团糟。
  此役最终苏军遭遇大败,伤亡无算仅被俘即达25万人,包括西南方面军副司令员在内的三名中将阵亡,损失坦克1249辆和火炮2026门。更要命的是,铁木辛哥手头的机动预备队在这次战役中损失殆尽,他已经没有什么力量,来阻挡德军即将发起的"蓝色计划"的大规模攻势了。
  哈尔德7月23日晋见希特勒的主要目的,是在战场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请求批准南方集团军群下一步的作战计划细节,为了防止希特勒胡乱插手战役指挥,他在计划中给集团军总司令包克元帅留下了很大的"自由操作空间"。也就是说,何时攻向斯大林格勒、何时深入高加索、集团军群战斗序列内的兵力如何分配,尽量交给包克在战场上视具体情况而定。
  显然他低估了希特勒的"军事能力",后者很快发现计划中包克的"自由度"很大,这是他一直不能接受的,因此拒绝签署命令。鉴于铁木辛哥刚刚遭遇惨败,希特勒思考片刻后作出了一个近乎疯狂的决定:拆分南方集团军群,仅给包克元帅留下第4装甲集团军、第2集团军和第6集团军组成"B集团军群",继续追歼铁木辛哥正在溃退的部队;另以第1装甲集团军和第17集团军组成"A集团军群"(还准备编入刚刚结束克里木战役的第11集团军),由李斯特元帅指挥径直杀向高加索。
  (克莱斯特)
  哈尔德表示强烈反对,他认为铁木辛哥的部队并未完全崩溃,仍然拥有一定的有生力量,建议不要分散兵力,首先集中力量拿下斯大林格勒,及至德军在顿河、伏尔加河的侧翼和后方得到充分的稳固后,再发起对高加索的进攻。希特勒斥责哈尔德的担心是"胡说八道",判定"苏联红军已被彻底击败,我们不知道他(铁木辛哥)在那里还有什么预备队",最后总结说:在这两个重要的方向,我们绝不能给俄国人丝毫喘息之机,但主攻必须放在A集团军群对高加索的进攻上面。
  解释一下,哈尔德的意见是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地区尚有余力,不可轻视,应该集中现有力量完全摧毁之,再稳妥地进军高加索;而希特勒的判断是铁木辛哥主力已经崩盘,仅用第6集团军即可完全扫荡,李斯特的集团军群不应该耽搁,必须立即向高加索推进,也就是传说中的"两翼齐飞",哈尔德抗争了几个小时仍然无效,直到凌晨才沮丧地离开元首大本营,在日记里悲哀地写道:他对敌人潜力荒唐可笑的低估,让我军形势变得危险起来。
  (包克在战场上)
  灾难还在后头,希特勒在稍后发布的训令中,又下令将原拟加强给A集团军群的重要兵力:曼施坦因第11集团军的五个主力师调往列宁格勒,以摧毁那个让他特别烦躁的冰冷堡垒,这就意味着,李斯特A集团军群的兵力也遭到严重削弱。也就是说,经过希特勒细致的分拆和胡乱的调遣,两个作战方向上的集团军群实力都不够充足,哪一边完成任务都有些困难,然而希特勒的神操作还在继续:
  克莱斯特第1装甲集团军的骨干部队"警卫旗队师",即刻调往法国休整,并在那里完成从摩托化师向装甲师的升级,这道命令不允许被延误;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第48装甲军的骨干部队、德国国防军的头牌"大德意志师",在配合主力进至马奇内河大坝后,也必须立即转调法国,改为最高统帅部直辖,理由是风闻美英盟军要在西线搞事情,"可能"要实施登陆作战,必须加派力量作为预防性措施。
  就整个苏德战争的进程来说,自德军在1941年底兵败莫斯科、闪击战彻底破产的情况下,战前态势一片大好的斯大林格勒会战,是整场战争中唯一"翻盘"的机会,如果德军在南线取胜,苏联将丧失乌克兰的小麦、顿涅茨的煤和高加索的石油,并且伏尔加河这条水上重要运输通道也将被彻底切断。这种灾难性的后果,即便不能使苏联趋于崩溃,也必然使其战争潜力遭受重创,未必说苏联一定会战败,但是在1945年之前不可能转入反攻。
  更为可怕的是,如果德军兵临中亚地区的高加索,就极有可能前出中东大油田,再如果希特勒脑袋突然开窍的话,适当加强北非战场隆美尔的部队力量,两路德军就有可能完成会师,对英国的打击也将是致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水区必然困难重重。而从此以后,德军再无这样的大好机会,因为斯大林格勒会战失败后,德国人已经丧失了大规模战略进攻的能力,所以它才被称为二战的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会战中的苏军)
  在这个关键时刻,由于希特勒对苏联军事力量习惯性的低估,他不仅把德军力量从拧成一股绳弄成两个都不太有力的拳头,还从其中抽出了至少七个精锐师他调,致使两路德军都无力单独完成任务,先是保卢斯啃不下斯大林格勒,后是克莱斯特拿不下高加索。而一旦朱可夫集结预备队吃掉了保卢斯第6集团军,侧翼和退路受到威胁的A集团军群,又不得不匆匆回撤,德国人的"蓝色计划"就此彻底破产。
  1942年7月25日,希特勒根据他病态的自信,下达了几乎全盘推翻蓝色计划蓝本的"第45号元首令",给两个集团军群重新划分了战场范围,并且给攻取两个战略目标的行动都取了代号,B集团军群的行动代号为"苍鹫",A集团军群的行动代号为"雪绒花"。没有人能够更改这道命令,在不远处陆军总参谋部喝咖啡的哈尔德,只能默默祈祷上帝来保佑德国军队了,因为他知道,德国人的前景并不美妙。
  (铁木辛哥)
  李斯特元帅接到指令时也很迷茫,在他看来,克劳塞维茨军事学说的主要观点是要"始终构成优势",而希特勒分散力量的决定让他难以理解。战后他在被关押时曾经回忆说,他的"罪过"在于,他跟他的参谋长一致相信,希特勒发出这道在军事上完全莫名其妙的指令,原因有且只能有一个:德军最高统帅部肯定获得了关于俄国人态势和部署"特殊而可靠"的情报,这才制订了新的作战计划。
  于是李斯特元帅遵令而行,于是德国人面临的灾难就要开始了。
  (注意三个红圈的位置关联)
  对于二战轴心国为什么会失败呢?其实我的观点那是一贯的:自从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美军珍珠港基地招致了美国人参战了以后,德日法西斯就已经回天无力、必败无疑了。我还是那句话,实力的碾压才是最无情的碾压——美国人在二战中的战争实力对于德、日来说过于强悍了。
  二战的轴心国有好多个,不过大部分都是滥竽充数的存在的,甚至连意大利都是处于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状态。说白了二战的轴心国主力军只有两个,德国和日本而已:一个开始主打欧洲、一个开始主打亚洲。
  说句良心话,二战轴心国确实错过了好几次翻盘的机会,甚至还出了几次昏招。最终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德日法西斯彻底地被击败了、整个国家都被占领和瓜分了。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日本和德国这两个二战期间的战争狂人到底错过了哪些翻盘的机会呢?
  日本二战期间最大的问题就是:自我定位不准、好高骛远、过度自负了
  时间回到1853年,这一年对于近代的日本来说是改变其历史命运的一年。在这一年,美国人佩里带着先进的舰船砸开了日本人的大门。
  此时的日本整体上与1840年的大清朝很类似,可是日本却走向了另外一条道路,不过这同样也是一条不归路……
  日本被列强砸开大门以后,没有一味地抱残守缺,而是开始了其近代最华丽的一次转身——明治维新走起了。日本靠着明治维新的巨大变革红利,综合国力得到了巨大而彻底的发展。
  往后的日本走上了一条对外侵略扩张的不归路。一开始的时候,日本对外扩张的道路走得很顺利、很愉快:
  1895年打败了自己上千年的师傅——大清朝;
  1905年左右又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沙俄;
  这一时期的日本那是妥妥的"亚洲一哥"、妥妥的亚洲的领导者了。此后日本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在1931年悍然的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全面的侵略我们了。
  不过这一切都在1945年8月15日彻底地结束了,美国人用两颗原子弹彻底让日本屈服了。
  日本人经过了100来年的崛起、侵略、对外扩张,最后又回到了原点——无条件投降了。
  那么日本从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一直到1945年8月15日战败投降,到底犯了哪些能够翻盘的错误呢?
  错误一:不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人兵不血刃地占领了东三省。大家应该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所以物资和资源那是极度缺乏的。
  1937年7月7日,日本人毅然决然地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这样一来,日本虽然在前期取得了重大胜利,可是也深深地陷入到了战争泥潭之中了。
  1939年以后,日本人在侵华战争中基本就陷入到了僵持战、持久战之中了。
  此时的日本那是退也不可退、进也不可进,那真是处于左右为难的状态了。
  试想一下,如果日本占领东三省以后不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而是把东北作为后勤基地、步步蚕食,最终把东北变成自己的稳固后方的话。这样一来,日本也许还能够有所作为的。
  错误二:日本的战略方向发生了重大失误,不该去招惹美国人
  1931年——1941年这黄金十年的时间里,日本的战略方向发生了重大的失误。日本人不应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而是应该不遗余力地向东南亚进军。
  大家想一下,如果日本完全占领东南亚,然后进一步地占领印度的话,这对于日本的战力将会是飞跃般的提高。印度和东南亚本来就是列强们的殖民地,认同感本来也不高。
  此时的日本如果打着:驱逐欧洲列强,恢复亚洲人的亚洲的旗号的话,我想日本可以很轻松地组织起上千万的军队。有了东南亚和印度的资源作为后盾的话,日本也不会导致自身的资源匮乏了。
  另外我坚定地认为:日本人完全没有必要去招惹美国人的。其实在日本偷袭珍珠港的那一刻,就无情地决定了自己最后的命运了——战败。
  当时日本的工业产值约为90亿美元,美国的工业产值却达到2000多亿美元;
  美国的钢产量是3300万吨、日本只有区区的两百万吨;
  煤炭产量,美国也是日本的七倍;至于石油产量,当时的美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石油生产国。
  综合国力来看的话,日本对决美国那是毫无胜算可言的。太平洋战争开打的时刻,就注定了日本一定会必败无疑了。
  错误三:没有与德国人配合好
  日本人在1939年的时候与苏联人爆发了一次诺门坎战役。此战的结果是:日本人失败了,损失还是比较大的,伤亡人数达到了6万余人。
  此战过后日本人从此患上了"恐苏症"了,并在1940年与苏联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其实日本是有一雪前耻的机会的。
  1941年6月22日,德国人发动了突袭苏联的战争——苏德战争爆发。此战一开始的时候,苏联人几乎处于被德国人吊打的局面。
  试想一下,如果此刻日本人集结大军从北面夹击苏联的话,我想苏联估计不一定能够抵挡得住了。
  毕竟德国人的攻势过于猛烈了,莫斯科都差一点失守了。如果日本占领了苏联的广大地区或者苏联就此倒下的话,二战的历史估计就要改写了。
  大家别忘了一个关键的因素:美国人此时并没有参战。
  总结一下日本人在二战时可以翻盘的机会大概如下:
  一是,占领东北以后不要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而是养精蓄锐、看清形势再做下一步打算。
  二是,日本绝不要跑去偷袭珍珠港、不要去主动招惹美国这个战争怪兽。日本应该去进攻东南亚或者印度,掠夺更多的资源以及人口。
  三是,日本在1941年的时候,应该义无反顾与德国人一起去夹击苏联。
  说完了日本人的问题以后,我们再来看看德国人错失了哪些翻盘的机会呢?
  其实近代的德国与日本有点相似,都是因为错过了第一次瓜分世界的狂潮,所以毅然决然地发动了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德国人那是标准的战败国,于是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大制裁。不过整个德国也憋了一口恶气,一定要一雪前耻、一定要再次雄起一把。
  德国人经过20年左右时间的卧薪尝胆,最终在1939年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9月1日,德国人集中了55个师、上千辆坦克、上千架飞机闪电突袭波兰,拉开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可以认为这是德国人的——复仇之战。
  德国人在二战的初期那可谓是势如破竹般的存在,
  1940年开始,德国人把闪电战发挥到了极致,4月9日攻击丹麦和挪威;
  5月10日迅速完成对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等国的占领。
  同时,德军绕过法军重兵设防的马其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法国在二战中表现特别的差,德国人只用了几十天的进攻,法国人就彻底投降了——1940年6月22日,法国宣布投降。
  此时此刻,整个欧洲大陆上也就剩下两个国家尚可一战了——英国和苏联。
  不过从此时开始:德国人就走向了战略失误的误区之中了……
  德国人的错误一:在敦刻尔克放过了40万英、法联军
  1940年5月21日,德军前锋直逼英吉利海峡,把近40万英、法联军围逼在法国北部狭小地带。当时只剩下敦刻尔克这个仅有万名居民的小港可以作为海上退路。
  当时英法军队几乎就是处于绝望的状态了,按照他们的测算:当时最多只能撤除3万人左右。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人大跌眼镜了。
  希特勒居然命令德军停止追击英、法联军,如果此时德国用炮火强烈袭击或者一路追击的话,英法联军几乎是没有活路的。
  可是最终的结果是:英国人动用了无数的民船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从容地用这支杂牌船队,救出了三十三万六千人。这一期间的德军被人称为"奇怪的战争"。
  伦敦的街道
  德国人的错误二:在没有彻底搞定英国人的情况下,又跑去进攻苏联
  1940年7月开始,德国人对英国发动了大规模、地毯式的战略大轰炸——伦敦大轰炸。
  不过英国人依靠着英吉利海峡的巨大优势始终坚持抵抗。但此时英国人已经自身难保了,德国人只要再坚持一下,英国人还是有可能屈服的。
  如果英国人被德国彻底打败以后,那么德国人就完全能避免后来的两线作战了。
  德国人的错误三:苏德战争中德国人错看了黄历、也没有组织好盟友的配合
  1941年6月22日这一天,希特勒出动了550万大军、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从三个方向以"闪击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突然袭击——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苏德战争一开始的时候,德国人完全是吊打苏军的。开战第一天就击毁了苏联空军1200架战机;
  开战的头四个月里,苏联损失兵力在300万人以上,武器装备的损失更是不计其数;
  苏德战争开打4个多月的时候,德军就已经兵临莫斯科城下了。可是德国人最终倒在了莫斯科的城门之下,从此苏德战场的形势开始朝着对于苏联人有利的一面发展了。
  为什么德国人会在莫斯科失败呢?其实除了苏联人誓死抵抗的决心以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关键因素:
  一是,德国人在攻打莫斯科以前发动了基辅战役——耽误了宝贵的时间
  基辅这一战德国人那是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一次性俘虏了苏军66万人以上。
  可是此战有一个巨大的副作用,那就是严重地耽误了德国人进攻莫斯科的时间了。
  当时德军的装甲之王古德里安已经距离莫斯科非常近了,如果不回头去进攻基辅的话,估计莫斯科已经唾手可得了。此时,时间对于德国人就意味着生命、意味着一切。
  当德国人掉过头来继续攻打莫斯科的时候,此时的苏联严寒的冬季就到来了;
  苏联人在德国进攻基辅的间隙期间修筑了人类史上最坚固、最漫长的工事和反坦克壕沟;
  这些因素后来也成了德国人的噩梦。
  大家还不要忘了一件事情,莫斯科战役的关键时刻——美国人的援助也到达了苏联。如果德国人早一点拿下莫斯科的话,美国人也许还没有参战。
  不得不说的是,美国人来了以后,不管是德国还是日本也就彻底丧失了战争胜利的机会了。
  二是,德国人的盟友日本居然按兵不动
  德国人前期进攻苏联的时候,苏联人几乎是毫无还手之力的。日本人如果此时从北面夹击苏联的话,估计苏联很可能就此倒下了。但是日本人居然采取了隔岸观火的战略。
  举个最直接的例子:由于苏联摸清了日本的战略套路,所以在莫斯科战役的关键时刻把驻守远东的精锐部队调回莫斯科参战了。这样一来,实力那是此消彼长的存在,德国人也就无力回天了。
  试想一下,如果苏德战争最关键的时刻,日本人发动数百万大军从北面进攻苏联的话,岂不是会改写二战的历史。
  总结一下:二战德国人怎么打才能彻底地翻盘呢?
  一是,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时候,应该坚决的消灭英、法联军的有生力量,根本就不给他们撤走的机会。
  二是,德国人应该彻底拿下了英伦三岛或者让英国人彻底臣服以后,再开始发起对苏联的战争。一定要避免两线作战的不利因素。
  三是,坚决的制止日本人挑衅美国的举动,一定要日本不惜一切代价的去夹击苏联。
  四是,一定要孤注一掷的拿下莫斯科,永远不要忘了:闪电战才是德国人唯一的机会。时间对于德国人来说比生命还重要,当苏联漫长冬季到来的时候,德国人已经输了一半了。
  最后我想说,德、日法西斯的失败不一定完全是战略的问题,根本上还是国力不济造成的。德国和日本的战争潜力以及人力资源不足以支撑其称霸世界的梦想。
  1941年12月8日,美国对德日宣战以后,其实已经从客观上宣布了二战最后的结局:盟军必将胜利、德、日必将失败。

志愿军欲全歼2万美军,毛主席却让撤退,战后彭总称赞高瞻远瞩第二十二十六和二十七三个军撤围,暂不要包围这一规模的美军部队。1951年5月下旬,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战事过半时,远在北京的毛泽东向身处朝鲜战场的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下达的一道撤军指皮定均追悼会上,一老兵痛哭失声,有人认出是冷枪英雄张桃芳1976年的7月7日,开国中将皮定均在演习中不幸遇难。消息传出全军上下哀痛不已。几天后,组织上为皮定均中将举行了追悼会。无数皮定均将军的战友部下纷纷前来哀悼。就在此时,一个大家不熟四川黑帮血战白龙江,淘金终归是一场梦世上有黑龙江,那你知道白龙江吗?四川白龙江,古称桓水,是长江支流嘉陵江的支流。白龙江水长又长,一亩土地万斤粮。白龙江水深又深,一捧砂子一两金,这首赞美白龙江土地肥沃,盛产黄金的歌谣百闻不如一件写下这封家书时,他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图说中共一大纪念馆百件革命文物进课堂活动现场新民晚报记者孙中钦摄上海市第六十中学礼堂,两张泛黄的信笺铺陈在展架上,也铺展出百年前,一名24岁爱国青年救亡图存的豪迈气概。写信者叫俞秀全视角透视共和国将军大使周恩来总理麾下的12位开国将军外交官陈辉编者按党史博采杂志从2022年第一期开始为晨晖点兵作者陈辉开设共和国将军大使专栏,共12期,每期一个人物,共推出新中国首批12位开国将军大使最悲壮的抗日女英雄,年仅22岁被日军活剐吃肉,至死没有屈服1943年9月的阜平县平阳惨案,位于太行山中北部东麓,沙河上游的河北省保定阜平县,短短的80天时间里,小惨案40多起,残杀了平阳地区上千的群众,烧毁房屋5000余间,损毁财物无数。记周总理关怀马寅初先生的几件事(下)作者徐汤萃在反右和文革的政治风暴中一九五五年,马老根据在浙江上海等地实际调查的第一手材料,写了一份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的发言稿,准备在人大一届二次会议上发言。为了慎重起见,他先在人大领导南昌起义的6个人,建国后,一位当总理,三位当元帅八一南昌起义又称为南昌起义,它是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1枪。这次起义也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对人民的好总理一一周恩来(四)蔡升元整理道德楷模伟大的人格如河汉星辰,可穿越时空而光芒长存。尽管周恩来同志离开我们已40多年了,但人们还是常常缅怀他,从他光辉的一生中感悟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他夙夜在公殚精竭虑,司令员和政委出现分歧,导致军分区损失严重,毛主席痛心改了政策中国共产党能有如今这样发扬光大的局面,属实不易。一路走来,我们面临了太多的艰苦和低谷,经过多次的自我检讨,逐渐完善自身有所成效。可这些都是建立在失败的基础之上。要知道,国内纷乱时期解放军损失一个营,是什么概念?孙子兵法讲唯至德者可用间。共产党把这句话实践的淋漓尽致。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是传奇的存在。红军时期,龙潭三杰贡献不可估量,几次三番在危急时刻挽救了党中央,钱壮飞,胡底,李克农,这三个
利益引发斗争,你手里有利益,别人就会斗你,除非放弃所有利益职场智谋潜心研究古人的智慧,总结提炼智谋精髓,古今结合,详细揭秘职场潜规则以及办公室政治参考书籍资治通鉴晋纪十七(公元332)事由秋季,七月,石勒病危,颁布遗命说石弘兄弟,应当好好本以为去世的儿子却成为开国少将,老人激动万千,少将心中内疚没有体会过贫苦,是无法想象得到人们如今这繁荣盛世有多么来之不易,多少革命先辈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新中国的建立中,那一位位背井离乡随着部队东征西战的人,他们所承受的不单单是身体上的困苦,希伯来文明罗马帝国征服下的犹太人(4)重返家园的犹太人立刻着手建立被毁灭的耶路撒冷圣殿。大约经历四年的时间,圣殿算是建造完毕,时间是公元前516年。这一时期尽管有波斯人的监管,但犹太人还算是过着和平生活。不过在公元前3夏朝的简史及帝王夏约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中国史书上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统治者在位称后,去世后称帝。建立者为禹,定都阳城。禹传位益,益让位于启。帝王1,姒启。前1978前1963年。秦淮八艳人物介绍柳如是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伎才女,她个性坚强,正直聪慧,魄力奇伟,声名不亚于李香君卞玉京和顾眉生。柳如是名是,字如是,小字蘼芜,本名爱柳,因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诸葛瑾才能如何,他为什么能担任东吴大将军?诸葛瑾我们不全面了解,他是主持处理与刘备,关羽联系的外交大臣,也是专门防守关羽将军的大将军。孙权成为皇帝后,被封分是大将军,右都护,官职在陆逊之下,指挥过曹丕去世后,魏国国葬时率兵东吴吕蒙斩杀关羽立奇功?还是自掘坟墓?深度解析三国中,吕蒙的扬名是因为奇袭荆州,逼得不可一世的关羽败走麦城,并将其伏获斩杀,而名垂青史。可是在杀了关羽后,吕蒙也随后离世,更奇怪的是不管正史还是演义,都没有对此给以交代说明,让人读通鉴(34)纸上谈兵唇亡齿寒读通鉴(34)秦赵赌国运的长平之战1冯亭移祸给赵国武安君白起攻伐韩国,攻拔野王。上党与韩国的通路被截断,上党太守冯亭与其民讨论说郑道已绝,秦兵日进,韩国不能对应,不如把上党送归赵国曾把珍妃扔进井中的老太监,直到晚年才道出心里话她真了不起珍妃是清朝光绪皇帝最宠爱的一个妃子,她也是清朝末年勇敢探寻国家出路,学习西方思想的一个代表人物。这位从12岁入宫,25岁跳井身亡,她短短的一生有一半的时间是呆在宫里。珍妃性格活泼开朱德位列十大元帅之首,授衔编号却是004,那么001号究竟给了谁?1955年9月26日晚上11点,整个中南海怀仁堂内灯火通明,上百名工作人员正在布置会场,为次日的首次授衔做准备。就在所有人都对这场授衔仪式期待不已的时候,毛主席却坐在办公室里紧皱眉1955年授衔时,有3人嫌军衔评低了,闹得最凶,结果如何1955年秋季,新中国举行了一次盛大的授衔仪式,以表彰在革命战争年代,为我党革命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优秀将领们。在这场授衔仪式当中,产生了包括10位开国元帅和10位开国大将在内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