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杜月笙烧欠条后有无人主动归还所欠的钱?

  1951年8月1日晚,香港下着骤雨,病入膏肓的杜月笙躺在床上,面如死灰,神情沮丧,他在等一个人,杜月笙扫了众人一眼,长叹一声:"我许了个愿,若京士今天能来,我的病或许还有救,他来不来,我就知道我这病是不会好了。"
  原来杜月笙在等自己最为得意的弟子陆京士,打算在陆京士到达以后安排后事——订立遗嘱,分割财产。
  陆京士是杜月笙的心腹,也是杜月笙最为得意最为亲近的门生,两人相识二十多年,陆京士比杜月笙小十九岁,情同父子,这份交情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1951年7月29日,杜月笙派人拍电报给台北的陆京士,电文只有他口述的四个字:"病危速来!"接到电报以后,陆京士马上回电报,说8月1日一定赶到。
  从8月1日上午到8月2日下午,杜月笙一直在床榻上期盼着陆京士到来,而陆京士也着急见杜月笙,为了赶飞机,几乎一夜未眠,当一身风尘的陆京士看着已经瘦得皮包骨头的杜月笙时,不由得泪流满面。
  杜月笙一生朋友无数,可到了临终前,在他的心里、眼里,仿佛就只有一个陆京士,杜月笙终于把陆京士给盼来了,陆京士每天在杜月笙床前陪伴,尽心侍奉,用最大的努力来回报杜月笙的知遇之恩。
  8月4日一早,杜月笙安睡一会以后醒来,自我感觉神志清楚,呼吸也比较顺畅,杜月笙看了一眼守候一夜的陆京士,对他说:"京士,趁着我今天精神好,和你说说怎么办我的后事。"
  杜月笙神色坦然而平静地和陆京士商讨自己的身后事,杜月笙要求丧事一切从简,只是提出了三个要求,第一条是穿长袍马褂入殓,第二条是要有一口好棺材。
  这并不是杜月笙死了也要出风头,而是为了满足他的第三个要求,就是尸骨不能埋在香港,以后要带回上海去,葬在他的出生地高桥,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上海,终究是杜月笙魂牵梦萦的地方。
  随后杜月笙让女儿杜美如从香港汇丰银行的保险柜里取出了一个包裹,里面全是别人向他借款的欠条,少则5000美元,多的达上百根金条,这些签名的借款人,大多为国民政府的军政要员。
  这些借款人,有一定的还债能力,只要杜月笙想要回来钱,就会有大把大把的钱,然而杜月笙并不是让家人拿着欠条去讨债,而是当着家人的面,把这些欠条一张张撕碎烧掉。
  杜美如以及杜月笙的妻儿当时并不明白杜月笙为何要这样做,因为从那厚厚的欠条里面,随便拿出一张来兑现,就足够生活在困境中的杜家生活一段时间。
  而且这些钱,是别人借的,如果去要钱是天经地义,合理合法,于是杜月笙的妻儿们终于忍不住问杜月笙:"咱们的手头已经很紧了,怎么还要撕碎烧掉欠条呢?"
  杜月笙用自己一生的智慧给他的子女们上了最后一课,他说:"我杜月笙的儿子,不可以成为向人讨债之人。感我们杜家恩的,没有这欠条也会报答我们,不感我们杜家恩的,这条欠条反而会害了你们。"
  杜月笙接着说:"我不想让你们在我走了以后去打官司,我没有给你们留什么财产,好在你们兄弟姐妹都已经长大成人,以后要靠你们自己养活自己"。
  接着,杜月笙又断断续续地口述了三份遗嘱,一份是写给国家社会的,一份是训勉子女的,还有一份是关于财产分配的。
  其实他的妻儿最关心的就是财产的分配方案,但是他们不知道,一辈子在金山银海里打滚的杜月笙,此时并没有多少财产可以分配。
  杜月笙说自己打拼了一辈子,最终手里却只剩下区区11万美金,折合港币,也不过60多万,这些钱,每位太太拿1万美元,儿子拿一万美元,没出嫁的女儿拿6000美元,出嫁的女儿每人拿4000美元。
  8月6日晚上9点,杜月笙留在香港的3位夫人和4子3女,都聚在杜月笙的病榻前,陆京士代表杜月笙宣读了遗嘱稿,虽然妻妾儿女众多,听完遗嘱后竟然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这是杜月笙没有预料到的。
  从8月2日到8月16日,杜月笙5次昏迷,又被众人用强心针、输血等各种方法救活起来,但是这些都折磨得他生不如死,连氧气罩也缓解不了他的哮喘。
  8月16日下午2点15分,在外求学的杜维善在陆京士夫人的陪同下抵达香港,为父亲送终。2点30分,老蒋的特使洪兰友抵达杜公馆,他向昏迷中的杜月笙转达了老蒋的慰问。
  洪兰友在杜月笙的耳朵旁边,大声说道:"杜先生,总统对你的病十分关怀,希望你早日康复!"没想到杜月笙听得很清楚,他睁开双眼,清晰地说出了他在世界的最后一句话:"好,好,大家有希望!"
  老蒋代表的慰问成了送杜月笙最后一程的人间祝福语,多么类似于"一路走好"的话。
  1951年8月16日下午4点50分,杜公馆顿时陷入哭的海洋,杜月笙走完了漫长的死亡历程,曾经叱咤风云上海滩的杜月笙就这样客死他乡,从此也结束了他赌徒、流氓、大亨的一生。
  杜月笙去世以后,家人和亲友们遵照他的遗嘱,给他买了一口价值15000港币的楠木棺材,灵柩暂时放在了香港东华医院义庄。
  两年后,杜月笙的灵柩在台北南郊下葬,杜月笙想落叶归根,葬在上海高桥的心愿,终究没实现。
  杜月笙临终前烧欠条是为了告诉子女们,恩要等着别人主动来报,千万别去要。
  在杜月笙去世以后,他烧欠条的消息也很快传开,欠债人的心理各不相同,有些欠债人本身负债累累,实在无力给杜家还款,听说杜月笙烧掉欠条如释重负,也有些人佩服杜月笙的大义之举,心生敬佩,认为没有白交这个朋友。
  杜月笙烧掉欠条以后,是否有人主动给杜家还债,并没有确切的记载,在很多人的理解里,就算有欠条,别人都不一定还钱,就算催债也不一定还,更何况欠条还撕碎烧掉了,更没有人主动来还债了。
  虽然杜月笙向来有会做人、喜欢结交朋友的好名声,可是后来根据杜月笙的女儿杜美如回忆,父亲一生帮助朋友无数,借出的钱更是无数,但是几经周折来真正还钱的却只有一家人。由此可见很多人在杜月笙烧欠条以后,并不会主动去还钱。
  "人生要下好三碗面:人面,场面,情面"。这是杜月笙的"三碗面"论,杜月笙也常常说"别人存钱,我存交情"等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但是他做得到,别人做不到,在他烧欠条以后没有人主动来还所欠的钱,这个结果对于杜月笙常常说的话无异于是一种讽刺。
  国民党在逃离大陆去台湾之际,因为杜月笙曾经帮助蒋介石发动的4.12屠杀中利用黑社会杀害了大量的共产党人,老蒋曾经派人劝告杜月笙一起往台湾,但杜月笙却拒绝了,他私下对朋友说:我不过是老蒋的一个夜壶,尿了尿没有用处就扔一旁。所以,他自己选择了去香港。在去香港之前,他召集家人安排留在上海的有关事项。因为他平时对朋友很讲义气,经常把钱财慷慨地借与他人,所以保存了许多借条,大的有黄金几百两到几十两;钱款成千上万到几百几十不等的大摞欠条借据。他告诉子女这些不能留给你们,要统统烧掉。杜月笙为什么要烧欠条?这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是杜是个处事老道之人,他看透了人性是附强凌弱的自私本性,在他横行上海滩的岁月里,没有人敢赖他的欠账,所以欠条是个索要的凭据。二是社会的变局,新中国即将取代旧中国,他的黑势力再也没有市场了,因为他自己身负血债,连他自身的安危都没有保障,何况是纸写的欠条。三是把欠条留给自己的子女是给他们留下祸根,欠款之人看到时局变迁,为了赖账,更会把他的子女往死里整。四是人的良知不尽相同,昧良心的人即使有欠条也不准备还,有良心的即使没有欠条也会想办法还,所以烧掉可以让赖账者没有恶念来实施,让其子女免受加害。良心尚存者可能会从其他途径报答,更有利于子女在上海立足。所以说,杜月笙是个聪明绝顶之人,他也考虑到应该是有部分良心未泯的借款人会用各种办法归还的,但主要还是为其子女的安全考虑,他在黑道中混了这么久,应该看透了人性中的阴暗面。
  1951年8月的一天,63岁的杜月笙在坚尼地城杜公馆的卧榻上,气喘吁吁,面如死灰。坚尼地城杜公馆,位于香港,这是他最后的公馆,也是最寒酸的公馆,透露出一丝悲凉。只有三室一厅,还门可罗雀。
  杜月笙的哮喘病,尽管在中西医结合,双管齐下的治疗下,连回光返照也没有。他心里清楚所有的医生对自己的病已回天无力,他让家人叫来得意弟子陆京士,安排后事——订立遗嘱,分割财产。
  他那时只有10万美元的遗产,太太们和每个儿子各分一万,没结婚成家的女儿们各六千,结婚的女儿们各四千。所有人都出人意料,尽管分配上"重男轻女",对"嫁出去的女儿不公",可他的妻儿对这一决定没有任何异议,一点儿争夺财产的表现也没有。
  对于另外三个临终遗言,杜月笙的妻儿也没有异议。1、入殓要穿长马褂;2、要一口好棺材;3、要葬在他的出生地高桥。还有一个,也是最容易引起异议乃至不满的事,杜月笙的妻儿仍是无条件的支持,让曾经号称"春申君"的杜月笙,临终前客串了一把"孟尝君"!
  "杜春申"是这样成为"杜孟尝"的。他把从不示人的保险柜的钥匙,让妻儿们去打开保险柜。妻儿们,此时百感交集,悲伤而又兴奋,不知道有多少价值连城的珍宝要分给他们。
  保险柜开启那刻,杜月笙一挥手随后发出脆弱而又坚定的命令——烧了,烧了!通通烧了!大家定睛一看,原来保险柜里是一摞厚厚的欠条,每一张欠条都是一笔巨款。就是最小面额的欠条也有是5000美金,甚至还有一张写着欠500根金条的欠条,署名王新衡。
  他这一句话,一挥手,顷刻间所有欠条变成了一缕青烟一把灰。据统计,这些欠条加起来过亿。
  这些过亿的资产(欠条),在杜月笙还是"上海皇帝"的时候,不过就是一个小目标。可今非昔比啊,他当年的小目标,现在可是难以企及的大目标,怎么说烧就烧了?
  孟尝君就那么好做,当年冯谖在薛城烧债券为孟尝君买义,人孟尝君不差钱。杜月笙很差钱,他这样做,他家人虽然执行,但他们愿意吗?理解吗?你留下一个好名声,可家人缺钱啊?杜月笙的妻儿当时并不明白杜月笙为何要这样做。
  他们面面相觑,除了不解脸上更多的是挂满惋惜,妻儿终于忍不住问杜月笙:"咱们的手头已经很紧了,怎么还要烧欠条呢?"
  杜月笙用了很大气力,平静地,一字一句回复,大致意思是:现在兵荒马乱,很多欠债的人流离失所生死未卜,很难找到他们,就算找到了也难保要回欠款。若留着这些欠条,我死后,你们就会放弃努力,去依赖要账过生活。这样不但毁了"人面"还会毁了"情面",你们还会丧失生活的斗志。对于那些知恩图报的人来说,就算没有欠条,当你们需要帮助时,也会出手相助的;大恩如大仇,如果是忘恩负义之人就算你们手握欠条也是要不回欠款的,说不定还会引来杀身之祸!
  8月16日下午2:15分,杜月笙在台求学的小儿子杜维善匆匆赶来为父亲送终。一会儿,老蒋的特使洪兰友送来老蒋的宽慰口信,杜月笙听了用尽最后的一丝力气,艰难地从口里挤出几个字:"你们有希望了",永远地闭上了双目,此刻4:50分,再过一天就是他64岁的生日。
  杜月笙是看重钱财,为了钱财他曾当过赌徒,做过摊贩,曾贩卖鸦片,杀人掠货偷盗,投机倒把……黑道白道通吃,各种刀尖火山上行走,终使自己腰缠万贯,成为上海的"土皇帝"。
  他奉行"义"字当头,为了兄弟,为了道义一掷千金,挥金如土,大批钱财付诸东流,而他只留下一抹潇洒的微笑。
  杜月笙又能放得下钱财,在他眼里钱财只不过是过眼云烟,是为人处世的一种手段而已,并不是他的终极目标。
  杜月笙花钱大手笔,又不善于理财,在杜月笙晚年时,他手里已没有多少钱可以挥霍了。但是他一生讲究三碗面:"人面、场面、情面",烧欠条是他在临终前为了"面"又做出的一个惊人之举。
  聪明的杜月笙这样做的确给那些借款之人留足了脸面,给足了"情面",他舍得了钱财却得到了交情和名望。
  历经人生凄苦的他,对生活的不易和被人看不起的痛苦深有体会,不愿让亲人朋友再丢尊严。
  杜月笙起初只是个社会最底层的人,他的父亲当过民工,当过跑堂的,做过小商贩,他的母亲是洗衣工,一家人活的相当卑微。
  杜月笙在牙牙学语时就没了母亲,4岁前又死了父亲,只读了半年私塾就辍学了,基本属于文盲级别。
  年幼的杜月笙常常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受尽欺凌,童年充满了心酸和泪水。当他14岁时,现在初中生的年纪,只身一人到上海十六里铺去闯荡。先是在水果行起早贪黑当学徒,后来在黄永祥的帮助下,免费回收老板卖不掉的水果削掉皮卖钱度日。卖得最多的就是梨子,杜月笙成了削梨高手,人送外号"莱阳梨"。
  除了卖梨他还干抛宫顶、摔暖瓶之类的"兼职",吃尽了别人的白眼,仅有的尊严被人反复践踏,压抑的情绪无处释放,他和一些小瘪三流氓混在了一起,还染上赌瘾。后来找到了"组织"拜了青帮的陈世昌为"老头子",正式入帮。结识了林桂生,攀上了黄金荣,把自己应得的赏钱全部分给身边的弟兄们,混了一段时间成了青帮老大,开启了他的传奇人生。
  杜月笙能坐上老大这把交椅,和他的重义讲情面分是不开的。当时,上海滩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
  要说杜月笙会做人,主要体现在他的讲情面上。他常说:"做人做事无需锦上添花,只需雪中送炭"。他在助人的过程中,常常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到别人的尊严,给足了别人面子。
  那时,国学大师章太炎的侄儿在上海法租界与人争房产闹出了事。当时章太炎在苏州,心中万分焦急,万般无奈只好写信请求杜月笙帮忙。
  此时的杜月笙在上海呼风唤雨,已成为那里的"土皇帝",要他帮章太炎的侄子只是动动小手指的事,哪里用得着亲自出马。
  可是杜月笙考虑到章太炎的面子,于是放下手里的事务专门从上海跑到苏州,去和章太炎商议此事。
  此时的章太炎已是垂暮之年,生活窘迫。细心的杜月笙看到后,诚心要帮助他,又怕失了老先生的脸面,因而在临别时,他趁老先生不注意,把折叠好的2000元银票偷偷压在茶杯下。
  此后杜月笙每月还派人悄悄给章太炎送钱送物。杜月笙对章太炎救之于水火,章太炎对杜月笙的大义重情面充满感激和敬佩,为了还报他的恩情,一代鸿儒大师冒着"晚节不保摧眉折腰事黑帮"的指责帮杜月笙改了名字,修了祖谱。
  因杜月笙出生在中元鬼节7月15日,他的父亲杜文清就给他起了个名字叫"月生"。章太炎引经据典,思虑再三,为他改了个非常有意义的高雅名字杜镛,号月笙,出自《周礼·太司乐疏》"西方之乐为镛,东方之乐为笙"。"月笙"和原来的"月生"谐音,好叫也不违背先人的意愿。
  杜月笙的讲情面并非是看中对方的利用价值,对乞丐依然如此。哪怕乞丐叫着他的外号,他也笑眯眯的有求必应。这不是回来事儿,这是太会来事儿了。
  杜月笙发迹后,与和黄金荣、张啸林比肩,号称"上海三大亨"。他常常开着车牌号为"77777"的汽车出门,所到之处风光独好。
  半路上常会碰到一些叫花子、小流氓小瘪三,他们跟在车后呼喊着杜月笙的外号:"莱阳梨,给钱花,再给点"。每当这时,杜月笙并没有像其他上层人那样厌恶地把这些乞丐赶走,而是不愠不火让司机停车。那些衣衫褴褛的人便蜂拥而至,呼啦啦围在汽车前,杜月笙吩咐手下说,多拿些钱给他们,每个人都要给到。
  还有在他和黄金荣做慈善给乞丐施粥发钱的事上,一样做到讲情面给人面。
  在布施的过程中,黄金荣怕有些乞丐会重复领钱,就吩咐下人把领过粥和钱的乞丐带到别处,专人看管,等布施结束后再放他们走。可是这样一来未免伤了乞丐们的面子。
  杜月笙却不这样做,每当杜月笙布施时就会对乞丐们放任自由,他说:"乞丐也是有脸的,多领一次也无所谓,我不过多花几个钱而已。但若派人把他们看管起来,让他们太没面子了。"
  杜月笙不在意眼前的利益,却在乎永久的情面,这才是真的明智和大格局。
  杜月笙的烧欠条,也是给足了欠钱人的情面和脸面。对多数人来说,欠人钱财不能及时还上,心里总会有负担有亏钱的。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去低三下四借人钱财呢,除非有些别有用心的"老赖"。欠债的那些人有人主动还杜家所欠的钱吗?
  杜月笙会不会玩漏了,坑了妻子,害了孩子呢?
  杜月笙烧欠条的消息很快传开,轰动一时,有些欠债人如释重负,也有些人佩服杜月笙的大义之举。关于是否有人主动还债,至今没有确切的记载,推测会有忠义之人去还欠条的,就算他们不按欠条上的数额去还,也会以别样的方式去还报杜月笙对他们当初的出手相助的,像章太炎这样豁出去报恩的人并不在少数。
  杜月笙死后,他的几位夫人在他旧友的帮助下,风光安葬了杜月笙。
  万国殡仪馆的老板听说杜月笙临终前要求要一口好棺材,他主动登门许诺把殡仪馆最好的一副棺材送上,提出只收半价7500块港币。他还免费让杜月笙的家人在万国殡仪馆正厅为杜先生治丧三日,各界名人义士纷纷前来送行,出殡盛况创战后第一。于右任、许世英、何应钦等人,亲自为他送灵柩到汐止镇大尖山上。
  还有一位老人,李开明老人,他与杜月笙素不相识,没有任何交情,只是听说他的事迹,敬重他的大义,佩服他的雪中送炭,就决定为杜月笙扫墓,而且一扫就是三年直到他离世。
  杜月笙的为人处世,及烧欠条的大义,也泽被后世。
  杜月笙告诫自己的子女后代不要走他的老路涉足黑帮,要堂堂正正做人,最终他的子女没有一人涉足黑道,有无数人为他们提供帮助,他们大都接受了高等教育,都留在了国外。并且在异国他乡都生活的很好。
  (杜维善左)
  杜月笙的七子杜维善定居在加拿大,是一位古币收藏专家,他还经常飞往上海为上海博物馆捐赠毕生所收藏的古钱币千余枚。
  我突然感慨,经商要学胡雪岩,做官要学曾国藩,做人要学杜月笙。不失"义",不丢面,不让人失望。人在情在,人不在了情依然存在。人,生于天地间,能千古留名,受人敬重,死后不留下巨资,杜绝儿孙奢靡庸碌,也是杜月笙的高明之处。
  杜月笙去世后唯一的一点遗憾的是,没有叶落归根葬回老家——高桥,而是在海峡对岸长眠。
  杜月笙是旧社会上海滩的一位传奇人物,被誉为上海滩三大亨之一(另两位是黄金荣和张啸林),是一个一时间风光无限的人。
  在杜月笙最风光的时候,他垄断了整个法租界的鸦片生意,并开设了大量的赌场。1935年到1937年,杜月笙手里有家公司叫三鑫公司,只是这一家公司一年的收入就有5000万大洋,什么概念?北洋政府一年的财政总收入才2点几亿大洋,一家公司的收入就占了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十几!此外,杜月笙还当过60多家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有的是挂名,有的是实职,有的是干股,有的是入股,也有不少是正经生意,有了这么多的产业,杜月笙自然是大发横财了。
  在杜月笙时代的上海,汽车是奢侈品,就连洋人也未必能用得起。而杜月笙的杜公馆就有9辆汽车,配备的司机和助手有18人,贴身保镖有十几人,整个杜公馆一年的用度高达200万大洋。就当时的生活水平来说,一个上海普通家庭一年如果能有100大洋就能过上不错的生活了,而杜公馆一年的用度就相当于2万个上海普通家庭一年的用度。假设现在一个上海家庭一年的花销是10万元的话,那么杜公馆一年的用度就相当于现在的20亿!可以说一个月的花销就近乎于2个小目标了。
  相对于他在上海滩的风光,晚年移居香港的杜月笙可以说是晚景凄惨了,比起在上海时期的多处房产,到了香港后杜月笙全家三十几口挤在了没几间能派得上用场的宅子里。失去了生活来源的杜月笙只能靠着离开上海时候变卖家产所得40万美元积蓄度日。
  杜月笙风光的时候,在整个上海滩是叱咤风云的人物
  按照当时的汇率来说,40万美元相当于230万港币,当时香港一名普通文员一个月的收入大约是300港币,按照这个消费水平来说,40万美元也够他们全家生活十多年了。但是当时的杜月笙身体已经渐渐不行了,哮喘病越来越严重,看病、吃药一个月也要花去两万以上的港币。这期间杜月笙也做过些生意,曾经将四川的蚕丝运到香港来卖,但是运送的飞机员工中途起义,飞机降落在了北京,一下子10万美元血本无归!这次打击使他病情加重,从此一病不起。
  在杜月笙临死前,只留下了10万美金的遗产,他将其中的5万美金平分给了他的五位太太,长子分得1万,未出嫁的女儿各6000,已出嫁的女儿4000。当然,除了他还留下的10万美金,最为值钱的就是别人欠他的欠条了,这些欠条究竟价值多少如今也说不清了,但可以肯定的是,价值连城!其中只是王新衡就欠了杜月笙500根金条,而这还是算欠的比较少的。不难想象,如果杜月笙拿着这些欠条去追债,他的日子肯定会好过很多,但令人诧异的是,他竟然把欠条全都烧了,并告诫家属不得追讨余债。
  在香港的日子里,杜月笙可以说的上是晚景凄凉
  以前我看到这里的时候一直没有理解为什么杜月笙会这样做,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当才多少感觉到了他其中的用意。杜月笙虽然是青帮出身,虽然是混黑社会的,但与我们一般所想象的穷凶极恶的黑社会不同,真正能在黑社会中混到超级大佬级别的,其实靠的并不是打打杀杀,而是做人。
  首先杜月笙是个仗义疏财的人,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比如在他刚进青帮的时候就有个没怎么帮得上忙的师傅叫陈世昌,在杜月笙发迹了之后也只是街头的一个烂仔,杜月笙对这个人却几乎是予取予求,什么都给。陈世昌的儿子不成器,经常赌钱,一次就输掉好几万,陈世昌便不停地找杜月笙借钱,杜月笙也从不吝啬,来一次给两万,再来再给两万,一直给到陈世昌不好意思再上门要为止。
  对自己的朋友仗义疏财,对于底层人民杜月笙也从不含糊,从1935年到1937年间,杜月笙有据可查的捐赠就有150万大洋,他老家有大概200户的穷人也就是靠着他养活的,每个月定时定点地来到杜公馆拿钱,就跟拿工资一样。包括在他的老家修铁路、造桥、开医院、学校,这样的好事杜月笙做了无数。
  这些都是杜月笙对别人好的例子,也就是杜月笙的会做人。但杜月笙的做人并不只是对别人好而已,杜月笙的做人讲究的是情面。
  这点怎么说呢?我们可以拿《水浒传》中的两个人物,小旋风柴进和及时雨宋江来做对比,这两个人都非常仗义疏财,但两人的仗义疏财又各有不同。就拿柴进来说,对于江湖上投靠他的人士,如果是小混混,即便就几碗饭、几吊钱就打发了,而对于江湖上有脸面的人物从来都是热情相待,他对待不同的人的态度是不同的,这也是为什么武松和他不对付,就是因为武松在他那里待过一段时间,待的非常憋屈。而宋江则不同,他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
  杜月笙就是一个对任何人都一样的人,这是他与黄金荣不同的地方。黄金荣虽然也做过很多慈善,比如在给穷人佘粥、发棉衣的时候,他在穷人拿了粥和棉衣后会命人把他们看起来,因为他怕这些人拿了东西后又跑到队伍后面排队再来 领一份。杜月笙有一次也是给全上海的乞丐发钱,一时间全上海三万多乞丐就跑来排队领钱,杜月笙就没有命人把领过钱的乞丐再看起来,对于杜月笙来说,就算跑到后面排队再来领一份他也认了。杜月笙后来就跟人说,乞丐也是有脸的,即使你给了他钱给了他吃的,但是你把他看起来,不信任他,他心里也不舒服。
  当时的很多罢工,当资本家搞不定的时候,往往都是由杜月笙出面搞定,而杜月笙的最终解决方案也不是让资本家出钱,而是他自己出钱搞定的。所以杜月笙在当时上海的底层,无论是工人还是乞丐都非常佩服杜月笙,这就是杜月笙的情面。
  包括他与上层文化人打交道,上门了以后非常礼敬地谈话,临走的时候要给人送钱,这场景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掏出一沓子钞票重重地摔在桌上,显得倍有面子。杜月笙是把一张小钱票折成一个小方块,压在茶碗底下,就怕别人不好意思。包括上海滩著名的律师章士钊,曾经在落难的时候得到过杜月笙的帮助,而杜月笙是生怕章士钊不好意思,就通过聘他为法律顾问的方式把钱送给了他。其实当时杜月笙是有自己的法律顾问的,姓秦,也是上海滩一位著名的律师。
  杜月笙在接人待物上有一种本能,就是我不仅要对你好,而且要以你最能接受的方式来对你好。不仅在外面要做的体面,而且在人情当中我们是相互尊重。我们也可以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来思考,当一个人落难的时候确实缺钱,也希望别人能帮助自己。但是如果这种帮助没有顾及他受助者的面子,当受助的人缓过来以后,就不会真的去感谢帮助他的人了。
  杜月笙与五太太孟小冬
  杜月笙在情面上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这也是为什么他能跟那么多人有很好的交情的原因。顺便再说一下,情面是内心一种非常微妙的感觉,是需要把握分寸的,但如果你是用一种技巧去把握分寸其实是没有用的,说到底还是取决于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也就是说,其实杜月笙的道德修养其实是非常高的。
  在解释了杜月笙的情面,我们再回到他烧欠条这件事情上来,他烧欠条的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其实当时还欠着他钱的,基本都是还不了的情况,如果能还的话应该早就还了,不至于会到杜月笙快死的时候还没还上。欠钱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没面子的事,我们可以想象,即便杜月笙的家人真的上门去讨要,人家一时半会也是拿不出的,与其上门讨要伤了情面,不如做人留一面日后好相见,便一把火全烧了。这样一来,就留住了欠钱人的情面,他们欠钱的事都随着一把火灰飞烟灭了,也就没人知道他们欠钱的事了。
  因此说到这里,我们应该能看出,至少在杜月笙生前,当时欠钱的人基本是没有主动还钱的。那么杜月笙烧了欠条后呢?或许有人还过,但能推断的是,绝大多数应该都没还,毕竟凭证没了,即便不还也没事。
  杜月笙把欠钱人的情面给保住了,可他的家属们呢?日子总还是要过的,没了钱又怎么过日子呢?其实虽然杜月笙烧了欠条,损失了大笔的财富,但是他却留住了情面,这些情面在日后给他的家属带来了相当多的好处。
  就拿杜月笙的小儿子杜维善来说,在杜月笙死后的一段日子里确实过得很苦,但是后来也是在杜月笙生前好友的帮助下逐渐发家致富,成为了一方富豪。杜维善能有钱到什么程度呢?他平时喜欢收藏一些古钱币,1991年他到上海博物馆的时候当时博物馆有一枚古波斯钱币,馆长跟杜维善说这枚钱币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杜维善看后便说道,这样的钱币他有很多。后来杜维善就为上海博物馆捐赠了2000多枚这样的钱币!其实就杜月笙的子女来说,他一生共有8个儿子2个女儿,他的子女们发展都很不错,儿子们大多在金融银行界工作,女儿虽然娇养但是不娇惯,结局都算是好的。
  杜月笙的子女们都能有好的人生,多少都与杜月笙生前所攒下来的情面有关。一个两个子女混的好很可能是因为这个人的能力强,但都混的不错,就不只是能力的问题了,而是因为有人帮忙,而且愿意帮忙了。这些人为什么愿意帮忙?其实这些人中的很多人都是杜月笙生前欠了钱,打了借条给杜月笙的人,杜月笙烧掉了这些欠条,碍于面子他们不愿意承认欠了钱,但心里总会觉得欠了杜月笙的,这种心里上的亏欠,他们也总会想方设法地偿还,只要条件允许的时候。所以杜月笙的子女们在人生中的许多时刻总是容易得到别人的诚意的帮助,就是因为杜月笙烧掉了他们的欠条,留了他们的情面。
  所以说,杜月笙烧欠条的做法其实是非常高明的,留住了情面,是否还钱其实也就不重要了。
  晚年凄凉的杜月笙,攥着过亿美金的欠条,发现唯一还钱竟然是王艮仲。那么大富豪王艮仲为何要找他借钱,后来还肯把把钱还了呢?
  末路枭雄临终为何遗言烧掉欠条?
  早年的杜月笙有多能耐有多威风,我这里就不说了,可晚年的杜月笙有多囧,估计知道的人不多,杜月笙在虽然在上海能呼风唤雨,可惜在一天夜里,杜月笙匆忙的带着全家坐上一条荷兰轮船离开上海,从原来豪华的大宅子,窝进了只有三室一厅坚尼地城杜公馆,
  刚开始杜月笙的名气,来看望他的人不少,可是毕竟强龙压不过地头蛇,杜月笙渐渐开始坐吃山空,短短两年的时候,以前挥金如土的他,却变得手头紧迫,可见此时的杜月笙已经是枭雄末路了。
  进入了1951年,当时已经有63岁的杜月笙,因为不适应南方炎热高温的天气,更重要的是身心疲累,卧床不起气喘吁吁,当年门庭若市的家里,却是门可罗雀,
  杜月笙犯得是哮喘,当时经过郎中和医生的双管齐下,依然只能熬到了回光返照。此时的杜月笙感叹自己的一生,心里清楚已经是回天乏力,立刻让家人唤来了徒弟陆京士,争取在清醒的时候吩咐后事,并且立下遗嘱,为几个妻子和子女分好家财。
  先给你们说一下,杜月笙在巅峰时候到底有多少家产?
  杜月笙在巅峰的时候,他可以用富甲天下来形容,根据现在的资料记载:当时的杜月笙连豪车,上海的杜公馆,杜公馆的开支,银行股份还有青帮的生意,巅峰期最少估算有三千万大洋。而当时的一个大洋换算现在1200元购物值算,他巅峰的身家估计值现在的360亿元。
  可是你们知道杜月笙临终,分家产给各房的时候还剩多少?
  根据杜月笙的儿子杜维善在后来对朋友的回忆:杜月笙的当时的财产,其实的大部分都是在上海主要的股份和不动产,而当时带走的现金其实不多,特别是在两年的时间里,又开销了不少的生活资费,导致他临终分给儿子们的,只有 10 万美元而已。
  10万美金换算现在最多就是70万的遗产,可是他家大业大,有好几房的太太和几个儿子女儿,所以最终太太们和每个儿子们,拿到手的不过就是一万美金。其他没成亲出嫁的女儿各得到了六千,出嫁的女儿就只有四千。虽然有点看上去"重男轻女",可是他能够在当时这样做,已经是对女儿们很照顾了。
  面对这样的安排,我们通常都会想,他的妻儿会不会私下异议,相互会为争夺财产而争执不一,可是杜月笙在这点做的还不错,各房的妻子和孩子们都没有任何的异议。
  他等来了爱徒后,对着众人说了是三个遗言。
  第一:必须要穿长马褂入殓;
  第二:要找到一幅上好质地的木棺;
  第三:想办法将他葬在高桥。
  最后,他拿出收藏的很严的保险柜的钥匙,并且让孟小冬去开启那个神秘的保险柜。妻子和孩子们都非常的激动,因为过了两年的苦日子,此时百感交集,心里既有一些悲伤可是更多的是兴奋,因为这个保险柜,谁也不知道里面到底还有多少财富分给他们。
  可是当孟小冬打开保险柜后,杜月笙看了看他们的表情后,一边咳嗽一边说,烧,烧!烧掉!
  众人才拿里面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里面都是厚厚的欠条,而每一张的欠条上都记录的是一笔巨款。小到5000美金,大到一个叫王新衡千的500根金条,不一而足,而这里的价值起码是过亿。
  当时他的子女很犹豫,现在自己的情况那么差,为何要烧掉欠条,为何不去让那些人还清欠条呢?
  此时杜月笙一挥手,叫家人赶紧把欠条烧个一干二净。家人很迷茫和很不理解,特别是几个太太和子女,可是他的徒弟陆京士却非常明白,为何他要这样做。
  因为当时能给杜月笙欠条的人,都是非富即贵,而且还有一定的影响力,而现在的杜月笙不同以往,他从不差钱到很差钱,如果子女或者太太们,拿着欠条去兑现;
  那么对于杜家来说无疑是没顶之灾的,而更重要的其中许多人,找也找不到了,无疑这样做会徒劳无功还风险很大,所以都收不回来,杜月笙干脆就全烧了,这样一来,反而断了太太和子女们的想法,反倒是保住了一家的性命,无疑杜月笙的确想到周到。
  为何杜月笙手里有那么多的欠条?
  杜月笙从一个卖水果的,混到了成为上海滩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一生很传奇,特别是孤胆救出黄金荣的一件事,更是让他作为了青帮龙头的位置,而杜月笙之所以能崛起,他曾经归类自己的成功之道,就是讲究三碗面:"人面、场面、情面",
  杜月笙能从一能从一无所有,到坐上头把交椅,他在江湖上名声最好的,就是重情重义,特别是给人情面。在上海滩曾经评价他:"杜月笙很会做人"。杜月笙曾经对孩子说了:"做人做事无需锦上添花,只需雪中送炭"。他非常懂得什么时候给人情面,而他思考问题都会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同时考虑别人的名声和需求。
  例如,国学大师章太炎,因为自己的侄儿房产意事,万分焦急写信求杜月笙帮忙解决。杜月笙亲自不远千里见到了老人家,还细心发现章太炎的生活窘迫。怕老先生不答应,临别时,他留下了2000元银票,悄悄的压在茶杯下。
  章太炎此时正急需这些财物度过难关。章太炎对杜月笙后来是充满感激,还冒着文人大讳报答了杜月笙的恩情。除此以外还有不同的人,因为不同的原因,来求杜月笙帮忙,而杜月笙都会很大方的帮助他们,当然这样的做法,到了晚年杜月笙的开支就开始有点紧。
  不过杜月笙能成功,就是在于能维护别人的情面,以明智和大格局给于别人帮助反而从中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利益。因为杜月笙把握住了人心,在当时如果欠人的东西不及时归还,人们心里多少会有负担。所以在那个年代,万不得已许多有头有脸的人物,都不会去低三下四求人借东西。
  可是杜月笙最后是把欠条都烧了,并且出于对家人的考虑,还给了欠条人留下了情面。但是对多数人来说,留下欠条的那些人,有没人主动还杜家的呢?
  杜月笙烧欠条的事很快街知巷闻。有写千条的主人是如释重负,更多人是钦佩杜月笙的舍得。可是主动登门还欠账的一个都没有。而反而是有两个素未谋面的人,听到了杜月笙此举一个送来的上好的棺木,给了一个半折还提供了场地给杜月笙的家眷,让杜月笙能风光大葬,另外一个则仰慕杜月笙的为人,为他扫墓三年,直到自己离开人世,
  而在杜月笙制众多的朋友中,唯一只有叫王艮仲的人赎回了自己的欠条,王艮仲作为浦东当时一个地主,虽然没有杜月笙那么富有,但是在上海也是个土豪,本来他可以不换欠账,但是他却变卖了自己产业,将欠账还上了。这是为什么?
  其实王艮仲当时找杜月笙筹款,就是为了抗日,当时他抗日态度是非常坚决的。王艮仲,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王师和,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人。我们的亲密朋友,还是一位爱国人士,他自小就立志爱国、救国。
  在抗日期间,他利用自己的关系,通过朋友联系上了名震一时的林钧,并且资助组织了一支游击队,游击队由林钧率领,主要的人物就是在浦东阻击日军。后来,游击队不断扩大,到过东海,浙西,可以说是在抗日中屡建奇功。
  王艮仲利用自己的身份,对于新四军游击队给了很多的帮助,其中新四军的许多队伍供给等困难,都是他从中协调解决。抗战胜利后,他毅然辞职,他家乡南汇为基地,创建了农场和建设公司,并且还打通了浦东交的交通。在海滨拿出一千亩田地,组建"新农村"建,在上海滩曾经轰动一时,但是许多名流包括杜月笙都前去参观。
  上海解放后,他投入到了新中国的建设中,并且出力颇多,为新中国快速的成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他的一次找杜月笙,正是为抗日游击队和新四军筹款,因为时间紧手头上一时资金不够,于是就欠了杜月笙二十万大洋。当时杜月笙一时也没那么多,但是既然他能出声,杜月笙也就大笔一挥:让自己股下的银行拨了给他。
  王艮仲就拿着杜月笙写的调制,拿了20万大洋去给游击队和新四军送去了物资。王艮仲算是比较厚道的,后来为了还欠条,他还变卖了自己的产业,最后如数偿还给杜月笙。杜月笙没想到,一向有借无还的欠条。竟然王艮仲会归还,而且也是唯一归还的人,不禁对王艮仲心生敬意。
  王艮仲老在2013年去世,终年110岁,这位值得尊重的老人家,可谓是善有善报,比起杜月笙以"人面、场面、情面",不存钱,存情面的做法,依靠各种的心计和钻营虽然是风光一时,可是对于家国的贡献太少,杜月笙更多的是为了自己利益。而王艮仲先生,一生都在为民族抗日和新中国经济和教育建设上努力,甘愿交出自己的产业和公司投入到了新中国的建设中,他虽不如杜月笙知名,可他为中国做出的贡献,却受到人们的敬仰。
  看到这个题目,突然想起了网络上疯传的两句话:你喂狗三天,它能记住你三年;你善待人三年,人三天就把你给忘了。这人跟狗的区别就是,狗永远是狗,但人不一定是人。
  再结合时下的人性现状,就算有欠(借)条别人都不一定还,就算你再三去催债别人也不一定还,更何况你不去要,也没有欠(借)条了,还有人会主动还债吗?
  不过,杜月笙向来有会做人、好交朋友的名声,也因此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秘书饶汉祥曾为其写下一副对联: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虽然如此,但不知他借出的钱,在自己死后别人还会还吗?
  据杜美如回忆,1949年5月27日,杜月笙带着家人乘坐"海燕"号荷兰轮船,从吴淞口默默地离开上海。数日后,来到香港,并隐居。
  左图:少年杜月笙,双目炯炯有神,意气风发;右图:晚年杜月笙,愁眉苦脸,心事重重。长相乎!命运乎!
  原本,杜月笙想带着全家和跟随他一起来到香港的140多名忠心手下,从香港转往法国。谁知,他在清理钱财时,却发现手头仅有10万美元,而办理去法国的各项手续费,至少都需要15万美元。
  受此打击,向来极好面子的他,心情极为郁闷,只能对不起这些跟随自己的兄弟们了,并留下一句感叹(有人认为是名言):"每个人都有床头金尽的时候。"
  此时的杜月笙,再也没有了曾经做人要"人面、场面、情面"面面俱到的那份气度与淡然了。
  不久,新中国成立后,有关方面让《新闻报》总编钱永铭给杜月笙写信,希望他返回大陆,为新中国建设做贡献。于是,杜月笙很是高兴,并打算返回上海定居。
  然而,他的回信却因钱永铭醉酒,阴差阳错之下被其装错了信封,居然寄到了蒋介石的手中。因此,引发蒋介石大怒,自己和家人也受到了香港国民党特务的监视。
  晚年的杜月笙与美貌的五太太孟小冬
  同时,对于这切,大陆方面并不知情,杜月笙自然也就收不到任何回信了,心情更加郁闷。
  后来,杜月笙终于得知详情,因此大为失意,情绪非常糟糕。据说,一直自称"不赌、不嫖、不吸毒"的杜月笙,居然对吸鸦片和算命颇为爱好,身体更是每况愈下。
  其实,坠入谷底的人,似乎都曾对命运感到迷茫过。
  或许,他想用鸦片来麻醉自己苦恼的身心,用算命来拨开命运的迷雾吧。
  传言,当他死后,家人在清理遗物时,发现了一张算命的命批,上书:西元1951年,岁在辛卯,天克地冲,绝难度过。落款是一个叫"六月息主人"的"半仙"。
  也就是说,杜月笙过不了1951年七月十五日这个坎,这一天也是阳历8月16日。结果,杜月笙还真就在这一天死的。不知,这是不是巧合。
  但是,杜月笙在临死之前,也是家里非常窘迫之时,他将大女儿杜美如唤到床前,让其到汇丰银行取出当年寄存的一个包裹。杜月笙拿到包裹后,将全家人叫到跟前,当面打开包裹,大家发现里面是一沓欠(借)条,数额有大有小,最少的有5000美元,最多的是保密局原上海站站长王新衡欠了500根金条。
  大家原以为,杜月笙要用这些欠条来讨债。结果,杜月笙竟然拿起一张张欠条全部撕碎,并丢进水盆中弄湿,再揉成一团,碎纸上几乎再看到一个完整的字了。(注:并非网上流传的烧掉)
  这下,大家都很是不解,纷纷疑惑地看向杜月笙。
  见此,杜月笙严肃地说道:"借出的,表面是钱,实际是人情,感恩的,永远会记得我们杜家的好。不感恩的,你去要账,可能换来牢狱之灾(杀身之祸)。大恩如大仇,你们要记住这个道理!"
  杜月笙墓,蒋介石题字"义节聿昭"、 张群题字"誉闻永彰"
  意思就是告戒家人不要去讨债,以免讨债不得,反遭杀身之祸。
  接着,杜月笙又将身边仅有的11万美元,全部分给了家人。每个太太1万、儿子1万、未出嫁女儿6千,出嫁女儿4千。
  数日后,63岁的杜月笙留下一句临终遗言"我没有希望了,可你们大家有希望,中国还有希望!"一代枭雄,就此黯然落幕。
  后来,据杜美如回忆,父亲一生帮助朋友无数,借出的钱更是无数,而几经周折主动还钱的却唯有一家人。
  虽然,有人将杜月笙常说的"杯中酒常满,桌上无虚席。"以及"钱财用的完,交情吃不光。所以别人存钱,我存交情。存钱再多不过金山银海,交情用起来好比天地难量!"等话,称为做人的名言警句,但这样的结果对于这样的名言来说,却无异于是一种讽刺。还真是"朋友千千万万,真心有几人"、"人走茶凉,世态炎凉"、"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少"啊!
  图片来源网络
  欠钱和杜烧欠条是两件事情,虽有紧密联系,但实质上是完全不同的。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对君子而定的,除此之外就不用多说了。杜心里很清楚,他离开了家族成员之后会是怎样的生活状态是心里有数的,看似烧了欠条吃亏,实质是为了给后代平安稳定的生活来考量的。因为欠条中的那些人能还的能帮的早就来扶助了,不会等到现在。放过了他人也放过自己,留下这些也是个祸害,反而会给子女带来更多的麻烦。所以人情练达是文章。他是个很聪慧的人。
  1951年,杜月笙在病榻上让儿子烧欠条。这些欠条金额高达十几亿,儿子有些犹豫,杜月笙却拍着桌子咆哮:"烧!这是你们的催命符!"
  当时,杜月笙已经病入膏肓,躺在卧榻上都气喘吁吁。
  烧掉欠条后,他就只剩下11万美元了。
  其实,早在他来香港后,势力就消退了,上门拜会的人更是寥寥无几。一家人蜗居在坚尼地城杜公馆,只有3室1厅,是最寒酸的杜公馆。
  杜月笙记挂着身后事,嘱托得意弟子陆京士过来安排。
  1951年8月1日晚,病入膏肓的杜月笙,躺在床上,长叹一声:"我许了个愿,若京士今天能来,我这病还有救,他若不来,我就知道,我这病是不会好了。"
  然后,他就昏迷了,不省人事。
  8月2日,风尘仆仆的陆京士,跪倒在杜月笙床前,痛哭流涕。
  杜月笙临终前的交代
  陆京士是杜月笙最得意的门生,两人相识20多年,情同父子。
  7月29日,陆京士收到杜家的电文,只有4个字:"病危速来!"
  此时,陆京士在台北,收到消息后,立刻回电报:"8月1日前必到!"
  然后,他匆忙赶飞机,几乎一夜未眠,但最终,还是没能在8月1日抵达。
  8月2日,陆京士抵达香港,看着床上瘦得皮包骨的杜月笙,不禁放声大哭。
  只是,杜月笙的状况很不好,时而清醒,时而昏迷,虚弱不堪。
  陆京士就守在床边,衣不解带,尽心照顾。
  2天后,杜月笙醒来,感觉神智清晰,呼吸顺畅,看着在旁边守了一夜的陆京士,开始为自己安排后事。
  对自己的后事,杜月笙提出三点要求:
  第一,穿长袍马褂入殓;
  第二,要一口好棺材;
  第三,尸骨不能埋在香港,以后要带回上海,葬在出生地高桥。
  杜月笙曾是上海滩的传奇,巅峰时,跺一跺脚,整个老上海滩都要"地动山摇"。
  他为避难来了香港,魂牵梦绕的还是上海。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只是,第三条要求,至今都没能实现。
  烧欠条
  交代完葬礼后,杜月笙让长女杜美如,从银行的保险柜里,取出一个包裹。
  太太儿女们都以为,里面装满了金银珠宝,谁料打开之后才发现里面全都是纸。
  每一张纸上,都有数额、落款和签名。
  那是一摞比金银财宝,还要值钱的欠条,借钱人大多是国民政府的军政要员。
  这些欠条里,最少的一张都价值5000美元,多的高达上百根金条。
  随便拿出一张,都足够杜家富裕一段时间。
  但杜月笙却派人取来火盆,让儿子把欠条一张张焚烧。
  整个包裹里的欠条,价值上亿,儿子有些犹豫,杜月笙见状,却拍着桌子咆哮:"烧!这是你们的催命符!"
  见儿子还不动手,他干脆直接自己挣扎着,把欠条一张张撕碎,然后烧掉。
  无人敢质疑,无人敢反对。
  只是,还是有人忍不住问:"咱们的手头已经很紧了,怎么还要撕碎烧掉欠条呢?"
  自从搬来香港,杜家人的日子,就捉襟见肘,没有当年的风光。
  杜月笙扫了一眼儿女,郑重开口:"我杜月笙的儿子,不可以成为向人讨债之人。感我们杜家恩的,没有这欠条也会报答我们,不感我们杜家恩的,这条欠条反而会害了你们。"
  这话,很通透。
  只是,几十亿的欠款,说烧就烧了,这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魄力。
  遗产分配
  烧掉欠款以后,杜月笙手上的财产,就只剩下11万美元了。
  他一共有5房太太,对每位太太的感情都不一样,但在遗产分配时,他尽可能做到了公平。
  杜月笙当着大家的面,算清了遗产总数,然后缓缓说道:"这些钱,每位太太拿1万美元,儿子拿1万美元,没出嫁的女儿拿6000美元,出嫁的女儿每人拿4000美元"
  话音落下,屋子沉默许久,在场的3位太太和7个孩子,无人提出质疑。
  在男女之事上,杜月笙并不好色,他的一生仅五位妻子。
  大太太沈月英是原配发妻,她是黄金荣夫人林桂生的贴身丫鬟。
  在某种程度上,这段婚姻有一定的拉拢色彩,不论杜月笙是否愿意,他都不能拒绝。
  刚结婚时,两人也有过一段琴瑟和鸣的时期,只是后来随着妾室进门,沈月英争风吃醋不得,不仅偷偷与表哥暗中苟且,还染上了鸦片瘾。
  杜月笙对鸦片深恶痛绝,自此几乎与沈月英断了往来,只吩咐人给她好好安置,安稳度日。
  10年后,本就身体不好的沈月英郁郁而终。
  杜月笙和沈月英没有亲生子女,唯有一个养子杜维藩,很是受宠。
  二太太陈帼英,是上海夜总会的舞女,以舞吸引杜月笙,为他生下了三个儿子。
  三太太孙佩豪,苏州人,16岁就嫁给杜月笙,而后生下了两个儿子。
  四太太姚玉兰,是京剧演员小兰英的女儿,在上海黄金剧院演出时与杜月笙见上,成了他的妾室。姚玉兰生了2子2女,其中便有杜月笙最宠爱的长女杜如美。
  五太太孟小冬,是著名的京剧"冬皇",也是杜月笙最后一位妻子。
  少年时,孟小冬被前夫梅兰芳伤透了心,从名正言顺的妻子被人骂成"第三者",不被梅家承认。
  当时,梅兰芳以"兼祧"为名,想坐拥"三人之福",但二夫人挺着孕肚,拿刀相逼,梅兰芳就只能委屈孟小冬。
  这段感情里,孟小冬遍体鳞伤,4年婚姻宣告终结,孟小冬扬言:"再嫁人一定不会比你差!"
  离婚后,杜月笙闯进了孟小冬的世界。
  或者说,早在孟小冬年少时,他就注意到了她的天赋。
  杜月笙爱戏,自然也惜才。
  于是,他帮着孟小冬和前夫打官司,为孟小冬赶走闹场子的流氓,甚至还千里迢迢寻找古玩字画逗孟小冬开心。
  那时候,杜月笙已经40多岁,却因为孟小冬,活成了未尝人事的小伙子。
  他是流氓出身,此举也有趁虚而入的味道,但他始终十分尊重孟小冬。
  就连示爱的时候,也只是以"带盖子的美人肩插花瓶"暗示"梅没了,用我这个盖子配你这个美人瓶",生怕太直接,让孟小冬觉得唐突。
  被梅兰芳伤透心的孟小冬,虽不敢轻易再踏足婚姻,始终没有点头。
  但她并非没有动心。
  在国难当头的日子,杜月笙给了她自由,还不忘在危险时用直升机去接她,可见真心。而这些,都是梅兰芳做不到的,梅兰芳只会叫她忍。
  后来,孟小冬跟了杜月笙,多年里,她的地位不亚于正房太太。
  临去香港前,杜月笙询问孟小冬的意见,孟小冬反问:"我跟着去,算使唤丫头呢?还是算女朋友?"
  此话一出,即便杜月笙身体不好,但他还是放下一切,立马与孟小冬结婚。
  比起其他的太太,孟小冬是杜月笙最特殊的存在。
  她是杜月笙苦苦求了多年,才得来的,某种程度上,也是他的最爱。
  但即便是最爱,在遗产分配上,杜月笙也没有厚此薄彼。
  只是,分配完遗产后,杜月笙嘱托儿女,要把孟小冬当成妈咪看待。
  杜月笙为什么要烧掉欠条?
  杜月笙曾是上海滩的传奇,他手里握着的欠条,随便一张就能应付杜家的困顿生活,为何他要烧掉呢?
  第一,   为了保护家人周全。
  杜月笙活得非常清醒。
  签下这些欠条的人,都大有来头。
  若他们愿意还钱,即便欠条不在,也依旧会有人找上门来还钱。
  若他们不愿意,打官司闹事也未必有用。
  烧掉欠条,还能落一个仗义疏财的名声,否则,子女可能会被有心人报复。
  毕竟,斗米仇升米恩,杜月笙精通人性,自然比任何人都能看清这一点。
  根据杜月笙长女杜美如回忆:烧掉欠条以后,只有一人来还了钱。
  这个人是谁,杜美如并没有说,或许是为了低调,也或许是为了保护那个人。
  第二,   和杜月笙的金钱观有关。
  早在杜月笙借钱出去时,他就没有真正想过一定要对方还钱。
  在金钱这件事情上,杜月笙一向非常大方,不仅对兄弟朋友阔绰,对路边的乞丐也很大方。
  发家之前,杜月笙曾经是黄金荣和林桂生手下的小弟。有一次,林桂生吩咐杜月笙办事,给了他一笔钱财,事后杜月笙把剩下的钱如数奉还。林桂生当即对他刮目相看,此人不贪财。
  随后,林桂生便把钱都拿给杜月笙当赏钱,结果杜月笙二话不说,直接拿着钱与手下的弟兄瓜分了。
  从此之后,林桂生便开始重用杜月笙,还把自己的贴身丫鬟沈月英嫁给了他。
  干青帮的,有勇有谋,还不贪财、讲义气,未来定会有大作为。
  果不其然,杜月笙后来成为了上海三大青帮之一,比起黄金荣还要受人尊敬。
  杜月笙地位高了,却从来不喜欢摆架子,助人也会顾及对方感受。
  章太炎晚年生活窘迫,又十分好面子。杜月笙前去探望时,偷偷把2000元银票压在茶杯下,算是接济老先生。
  面对大街上的乞丐,绝大部分富贵人家都嫌弃至极,可杜月笙见了,都会给上一些散碎银两。
  如果见对方情况不一般,他还会毫不吝啬地多给一些。
  久而久之,杜月笙一出门,汽车前面总围着一群乞丐。
  别人劝他,对于这些贪婪的乞丐,不如吓唬几次,一味如此纵容也不是长久之计。可杜月笙却说:"乞丐也是有脸的,多拿也无所谓,我不过多花几个钱而已。"
  在杜月笙的信念里,人生有三碗面十分重要:人面,场面,情面。
  如果不是到了万不得已,又有多少人愿意放下脸面,去求人给钱、求人借钱呢?
  因此,几乎只要有人求到杜月笙头上借钱,他都会尽力答应,这便是他看人情面、给人脸面。
  至于对方是否一定会还钱,反倒不是杜月笙看重的。
  可惜这样宽容豁达、通情理的杜月笙,晚年落魄时却少有人帮扶,门庭也远不如当年热闹。
  到了弥留之际,来看他的也寥寥无几,除了几个亲近的弟子和旧友,就是老蒋派来的特使洪兰友。
  第三,   对子女的期盼。
  杜月笙虽然自己当了流氓、入了青帮,却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可以好好求学,成为有智慧的人,自己养活自己,不要再沾染青帮分毫。
  弥留时,杜月笙告诫子女:"你们要学会自谋出路,不要再像我一样,我已经没有希望了,可你们大家有!"
  恰恰是对子女的期盼,让杜月笙一定要烧掉欠条。
  如果他留下这一箱子欠条,儿女们后半生都自以为有依赖,不断打官司要欠款,便和他的心愿背道而驰。
  杜月笙的苦心没有白费,他的子女在各自领域,都颇有成就。
  杜月笙的长女杜美如,在约旦开了一家中餐馆,悬挂五星红旗,经常招待约旦的国王和王后。
  杜月笙的长子杜维藩,一步一个台阶,在香港交通银行,从末等办事员做起,一直做到了交通银行存款部主任。
  其他儿子都受到了很好的教育,留学英美,老三杜维屏还考入了麻省理工学院。
  杜月笙的七儿子杜维善,成了地质学家,业余爱好是收藏古代货币。临终前,他把自己收藏的价值18亿的文物,捐给了上海博物馆。
  杜月笙在世时,时常教导孩子:"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虽然他无法回上海,可对祖国,他有着无限的眷恋。
  杜维善曾回忆说:"大家都以为杜家的儿子会很有钱,但实际上除了一个‘杜’字什么都没有。"
  杜家的孩子,没有万贯家产,但他们的"杜"字里,藏着父亲杜月笙的言传身教。
  这一个"杜",也是孩子们毕生的财富。
  尾声
  杜月笙去世后,家里的几位太太和孩子在昔日好友的帮助下,为他风光大葬。
  他的棺材,是万国殡仪馆的老板主动登门送来的,特意提出只收半价。
  葬礼当天,送行的人很多,其中有不少人与杜月笙素不相识,只冲着杜月笙的事迹而来。
  这样一个讲义气的青帮大佬,令人敬重。
  细数杜月笙对后事的三个要求,第三点至今都没有实现。
  杜月笙,病逝于香港,妻子姚玉兰将他的骨灰带到了台北安葬。
  在台北县汐止秀峰小学后山上,坐落着昔日青帮大佬杜月笙的墓葬,祭奠的人很少。
  如今,人们提起杜月笙,还是会想起他临终前烧掉欠条的义举,不由得夸赞他有智慧、为朋友着想。
  可是,根据杜月笙女儿杜美如所说,在那一堆被烧掉的欠条里,只有一人想尽办法前来还钱。至于其他人,恐怕从得知欠条烧掉那一刻起,就已经当欠款一笔勾销了。
  有人说,杜月笙烧掉欠条的举动是明智的,保护了太太和儿女。
  也有人说,杜月笙识人不清,把钱借给了一帮不义之徒。
  如果再给杜月笙一次重来的机会,想必他依旧会如从前般借钱,也仍然会烧掉欠条,不为别的,只因他是杜月笙。
  杜月笙曾说:一等男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男人有脾气有本事,末等男人有脾气没本事。
  他真的是非常睿智的人。
  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杜月笙烧欠条是最聪明的,因为,能借杜月笙钱还拖着不还的绝对不是普通人,杜月笙死了如果杜后人去要债是交恶找死,相反,如果杜月笙烧了欠条是那些人欠杜月笙一个人情,这些人情会给杜月笙后人更宽更好的路走,没了欠条杜月笙后人自食其力也对后人更好,否则!躺在欠条上只能让后人变成收债的人渣,因此,杜月笙烧欠条才是聪明之举,不愧是上海滩黑老大。
  杜月笙先生是明智之举,如果让儿女追债不但讨要不回来,还可能惹来杀身之祸。
  当年刘秀烧毁与敌方通信的将领信函一样都是收买人心,社会是现实的,任何时候都一样,人走茶凉,杜先生不愧是上海滩第一大佬,有气魄,有胸襟!

普鲁士立国德国崛起的开始德国处于欧洲中部,被称作欧洲心脏,在一战和二战几乎单挑了所有大国,二战后虽然遭到了肢解,但德国依然在二战后发展为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在欧洲第一大经济体,那么德国是在欧洲是何时崛起远征乌桓,曹操押上了自己的全部身家,他到底是图什么?曹操戎马四十余年,一生打过许多仗,有一生最得意的官渡,也有损失惨重的赤壁,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战事中,曹操得到过领地美人,也失去过儿子得力干将,其本人更是几度游走在生死边缘,可有这么一李连庆守卫毛主席15年,76岁放弃副军级生活,贷款100万回乡养牛图丨李连庆老人前言放着北京的大房子不住,来这里受罪,您这是何苦?李连庆的女儿回乡看望老父亲时,泪流满面地问道。李连庆25岁开始在毛主席身边担任警卫员,后来又担任叶剑英的卫士长。191963年,赵朴初写了首诗被人送到毛主席手里,主席看后拍手叫好赵朴初前言赵朴初的身上有很多称号著名社会活动家佛教领袖书法家,以及诗词大家。这些称号下,是他奉献的一生。周恩来对他大加赞扬,称他是国宝。毛主席对他的作品,拍手叫好。周恩来评价赵朴初西汉王朝的两代军功集团1背景我们首先从秦末乱世楚汉争雄开始说起。秦国之所以能以关中之地为基本盘席卷海内,靠的是什么?核心是跟商鞅变法有莫大的关系。其实这场变法的精髓是,通过军功封爵,来打通社会上升渠道。他从未上过前线,却被封为开国将军,真实姓名鲜为人知,化名响亮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有一位从未上过前线的人被授予了少将军衔,他就是一直隐姓埋名从事地下工作,成功将反方38军整体赤化的郝克勇。少小立志,勤奋学习郝克勇1914年出生在陕西,父亲金国无敌大阵阻住了岳飞的几十万大军,却被三员传奇虎将意外攻破被称为金国智囊的哈迷蚩,是岳家军的一位暗中较量的对手,金兀术屡建奇功和化险为夷,都离不开哈迷蚩的多次相助。当金军在小商桥多次战败之后,哈迷蚩又开始了新的方式,集结了几十万大军与几百讲好一餐一饭里的红色故事青少年期刊讲党史光明日报记者任鹏颜维琦没多久,周边的榆树叶几乎都被吃光了,哪怕饿到全身浮肿,工程兵战士们也没有停下施工的脚步。为了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确保试验基地如期完工,战士们时古代奇案公主嫁妆被盗,苏无名从胡人出葬中发现破绽,抓获盗贼唐朝武则天在位的时候,曾经赏赐给他女儿太平公主一盒珍宝,价值黄金千万。太平公主把珍宝收藏在仓库里。过了一年多,公主取珍宝的时候,发现珍宝全被盗贼偷走。公主告诉武则天,武则天大为愤怒西方文明的摇篮为何变为婴儿?现代希腊因何而沦落?希腊之殇1453年,在奥斯曼帝国大军的重重围困之下,孤立无援,弹尽粮绝的君士坦丁堡被攻破,历经千年沧桑的东罗马帝国正式宣告灭亡,同它的历史一起消失在尘埃中。就这样亚美尼亚人和希腊人在奥斯曼中国家门口怕过谁?中国体制优势往往被忽略,解放军强有力的后盾在近百年历史中,只有一个国家曾经在战场上打败过美军两次。这个国家就是中国。在抗美援朝抗美援越战争中,中国军队英勇奋战,最终帮助朝鲜和越南赶走了强大的美国侵略者军,并保持了对美作战不
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来源人民日报张富清穿着老式军装敬军礼(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程敏摄7月1日,97岁的张富清早早端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直播。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她23岁为国牺牲,初恋为其守墓一生未婚,弟弟苦寻64年在墓地痛哭2019年9月4日,河南漯河市烈士陵园里来了一群奇怪的人。一位耄耋老人拄着拐杖步履匆匆地向前走,后面还跟着一群人,嘴里止不住地劝说爸,您慢点儿!图1然而他却对儿子的话置若罔闻,又走两朝风云(五二)高湛为高纬继承皇位费尽心机,却竹篮打水一场空高湛继承高演的皇位后残暴不堪,干出了不少昏君暴君的事情。高湛的执政也引发了高氏宗族和鲜卑贵族的诸多内乱,使得北齐处于内忧外患中,国力不断地衰退。由于高湛的皇位不稳,所以他采取了很多乾隆死后没多久,嘉庆帝就赐死了和珅,纪晓岚的下场如何乾隆为什么这么喜欢和珅呢?因为见不得人的事,他可以让和珅干,比如国库没钱了,又不好向老百姓加税,所以让和珅去贪。给和珅权利,想贪多少贪多少,这样和珅肯定会死命效忠,以乾隆的能力权利刘邦临死前为何不处死吕后,以确保戚夫人母子安危?自秦始皇一通六国,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四个皇帝,前面三个都在秦朝,秦朝因为秦始皇死之后,胡亥赐死扶苏,以阴谋上位,又将自己的兄弟姐妹二十多人全部杀害,胡亥本人又死于赵高之手,秦朝因为鸿门宴前后的刘邦刘邦和项羽原来同在楚怀王的属下。在武装反秦目的下,他们站在同一面旗帜之下,表现出非同凡响的气概。公元前208年,秦王朝派兵攻打自立不久的赵国,赵王向反秦势力最强的楚怀王求援。楚怀王89岁王心刚,与患病妻子恩爱60年不离不弃,儿女已是亿万富翁在新中国加紧建设的时期,文艺界也出现了很长一段百花齐放的光辉岁月。在这段期间,我国诞生出了很多优秀的演员,很多年龄稍长的人对于王心刚这个名字肯定不会陌生,他是那个时代文艺界的佼佼者开国大典上,40名女便衣潜伏天安门城楼,军统赛狸猫知难而退1949年10月1日,当中国的开国大典进行之时,正在巡逻的北京市公安局便衣警察大队发现一个异常的情况。一个穿军装的美国军官正站在原美国驻北平总领事馆的围墙附近,频频用照相机进行拍摄股场如战场,师出必有名建安四年(199年),袁绍派出十万精兵,万名骑兵,企图攻占许都,夺回汉天子,消灭曹操,以便自己称孤道寡,取汉而代之,结果没想到自己因为师出无名,公然与朝廷作对,犯了众怒,最后被曹操假如曹操同意华佗做开颅手术,结局会是怎样?大夫只有一种下场当今人们形容一个人医术高超时,往往会说其是华佗在世。提起华佗,人们都很熟悉,他是东汉末年有名的神医,许多疑难杂症,到了他手里,都能轻松解决。就连一代枭雄曹操,都对华佗尊敬有加,只因九一八的时候这两人在哪里?张学良晚年回忆我去剧院看梅兰芳了九一八这个悲惨的时刻,相信很多中华民族的同胞都不会忘记。然而就在当天,中国政府和东北当局的军政要人,居然什么也没有觉察到。关于九一八最重要的两个当事人,那一天他们在哪里?而当天,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