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我国70年代的外交中,中美关系解冻的原因是什么?

  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开始了一段"三驾马车"时期。之后,赫鲁晓夫才逐渐成为最高领导人,随即开始就一系列的内外政策进行调整,以不断确立自己的权威。
  1956年召开的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严厉批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和迷信,提出了"三和路线"。他对斯大林的无情批判,尤其是对马列主义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进行了修改,使得我党颇为不悦,但尚未开始进行"修正主义"的批判。
  1958年,赫鲁晓夫提出在中国境内兴建"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因为事关国家主权和安全,遭到了毛主席的拒绝,双方的意见逐渐公开化。对此,毛主席在后来回忆时表示:
  事实上,我们同苏联闹翻是在1958年,他们想在军事上控制中国,我们不干。
  同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炮击金门。虽然只是一场"政治仗",但由于事先没有通报苏联而引起了赫鲁晓夫的强烈不满。
  1959年,苏联以"正在和美国谈判达成禁止核试验的协定"为由,单方面停止了对中国核项目的援助,之后更是召回全部在华的苏联专家。在中印边境纠纷中,苏联未与中国事先沟通,竟然不顾同盟条约发表了"对中印冲突秉持中立态度"的声明。
  1961年,为防止个人崇拜的死灰复燃,赫鲁赫夫竟然做出了一项震惊世界的决定,将斯大林的遗体从列宁墓中移出并且烧毁。在他的坚持下,苏共通过了这样的决议:
  在列宁墓中继续保留斯大林的水晶宫是不适宜的,因为斯大林严重地违反了列宁的遗训,滥用权力,大规模镇压正直的苏维埃人,以及在个人崇拜时期的其他行为使他的灵柩保存在列宁墓中成为不可能。
  对此,代表中共参会的周恩来当场就予以了严厉驳斥,并率代表团提前回国以示抗议。因为,赫鲁晓夫此举无异于否定十几年的中苏关系,否定中苏同盟的意义。毛主席曾经这样评价过:
  斯大林三分错误,七分成绩,总起来还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从此以后,中苏关系开始紧张,甚至还在1969年发生了"珍宝岛事件",双方出现了局部的边境冲突。
  说完了当时的中苏关系,再来聊一聊当时的中美关系。
  为了抵制某些人的原文抄袭和复制,文史不假只能在每张图片都附加水印标识,实属无奈之举。特此声明,本人只在"百家号"和"头条号"这两个平台发文,其余平台如有出现则皆属抄袭行为!
  自从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支持台湾当局而对中国采取了封锁和孤立的政策,更由于双方意识形态的巨大差异,两国的交往处于了隔绝的状态。
  由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影响,美国国内陷入了战争的泥潭,国际地位也相对下降,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了守势。1969年,共和党人尼克松上台后,为了扭转当前的窘境,开始谋求改善和发展对华关系。
  此时,中国不仅结束了"三年困难时期",而且取得了"两弹试爆"的成功,国际地位得到了大幅提高。最关键的一点,中苏关系越来越恶化,中国也有改善和发展中美关系的现实需要。
  1969年8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先后托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和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向中国方面传话,表示美国愿意同中国进行接触与和解。对于美国方面抛来的橄榄枝,中国也作出了积极的回应,表示愿意改善中美关系。
  当时,美国希望积极争取中国支持,而中国也希望恢复对美外交。很显然,中美双方都有缓和关系的意愿,只是缺乏一个合理的契机而已,直到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到来。
  1971年1月25日,就在世乒赛即将在日本举行之际,日本乒乓球协会会长后藤钾二访问中国,诚挚邀请中国乒乓球队能参加比赛。不过,当时日本国内的极右翼势力和台湾蒋系势力都放出风声,如果中国敢于参赛,就会遭到各种干扰和破坏。
  当年,中国和苏联关系交恶,中国和美国、日本都尚未建交,国际环境非常的复杂。但是,毛主席还是力主参赛,特意在报告上做出亲笔批示:
  我队应去,并准备死几个人,不死更好。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由于这是那场运动开始以来中国乒乓球队首次代表国家出征,所以党和政府都高度重视。1971年3月16日晚,周总理还在人民大会堂亲自接见了即将出发的全体代表团成员,接见一直持续了数个小时,他和代表团的所有成员都一一握手。直到几十年后,当时代表团成员黄韬朋还这样回忆:
  周总理的身体已经不好了,非常的清瘦。但当他握住我的手时,能感觉到他十分用力,眼睛盯着我充满了信任。
  为了提防敌对势力的破坏,代表团做了充分的准备,将60多人的代表团分成了两组,每组都有实力相当的男女运动员和教练员。而且,两组还是分乘两架飞机,要确保万一遇险还会有其他队员能够参加比赛。
  果然,中国代表团刚到日本就遭到了极右翼势力的骚扰,但日本政府和民众都对中国队表现得非常热情。
  虽然来到了日本名古屋参赛,但如何同美国乒乓球队接触却是一个问题,一个大问题。别忘了,当时正处于冷战时期,双方打完朝鲜战争也没过多久,两国尚处于紧张状态,中美关系依然还是敏感的政治问题。
  恰在此时,意想不到的插曲出现了。当赛程过半时,美国运动员科恩竟然错上了中国队的专车,坐在最后一排的庄则栋想到周总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嘱托,毅然上前主动握手交谈,还送给他一块杭州织锦作为纪念。第二天,科恩刻意等侯,准备了一个别有美国纪念章的运动衫回赠给庄则栋。
  除了庄则栋和科恩的这次接触外,美国队多次表达了想到中国访问的想法。这些信息,由国家体委迅速汇报给了周总理,最终,毛主席同意中国乒乓球队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当尼克松总统深夜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发电给美国驻日大使,明确同意了中方的邀请。事后,他还这样表示:
  我从未料到,对中国的主动行动会以乒乓球队访问北京的形式实现。
  第三十一届世乒赛落幕后,中国乒乓球代表团为整个世界乒坛注入了一股"中国旋风",一举拿下了男团、女单、女双和混双的冠军。更关键的是,他们还完成了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邀请到美国代表团访华。
  1971年4月10日,以美国乒协主席格雷姆·斯廷霍文为团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应邀访华,经香港后抵达了北京,成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批获准进入的美国运动员。对此,美国美联社这样报道:
  20年来,在恢复美国和中国已经中断的对话方面所采取的最有意义的一个步骤,竟出现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乒乓球比赛场。
  抵达北京后,美国乒乓球队观看了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参观了故宫、颐和园、天安门广场和万里长城等著名的历史景点。几天后,周总理亲自接见了美国乒乓球代表团,会见中这样盛赞:
  你们这次应邀来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我们相信,中美之间的友好往来将会得到两国人民的赞成和支持。
  当周总理会见美国乒乓球队的消息传到美国后,尼克松在不到10个小时便做出积极回应,宣布同意给中国人签发赴美签证、中国可以使用美元等措施,第一次松动了对中国的封锁和制裁。对此,法国法新社发表了社论:
  这是"中国新的外交战略",北京选择了在政治上最中立的方式向美国舆论及世界舆论伸出手……。
  美国盖洛普的民意测验提供了一项数据,从1950年到1970年期间,大多数美国民众都反对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但是,在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结束中国之旅后,有45%的民众表示支持,只有38%的民众继续反对,支持者首次超过反对者。
  1971年4月21日,就在美国乒乓球队离开北京短短四天后,周总理通过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向美国传递口信,表示愿意在北京接待美国总统的特使或者总统本人。接到口信后,尼克松当即表示:
  我准备在北京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诸位领导进行认真交谈,双方可以自由提出各自关心的问题。
  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作为总统特使秘密访华,坦诚表达了美国的各种看法外,更为日后尼克松总统亲自访华铺平了道路。
  1972年2月21日11:30分,尼克松总统及其夫人所乘坐的"空军一号"飞抵北京,刚走下飞机就迫不及待地向欢迎自己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了手,高兴地表示:
  我是跨越太平洋与中国人民握手。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周总理马上回敬道:
  您的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我们两国已经有25年没有交往了。
  作为第一个访问尚未建交国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尚在为自己的第二个总统任期而努力,他面临着美国国内反华势力的强大压力,因此非常难能可贵。2月28日,就在他结束访华行程后,中美两国联合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确立了双方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共识。
  不过,中美"乒乓外交"并未止于尼克松总统的访华,真正画上完美句号的是中国乒乓球代表团的回访。1972年4月12日,就在尼克松总统访华两个月后,中国乒乓代表团一行16人搭乘"友谊号"专机飞抵美国,还得到了尼克松总统在白宫玫瑰园的专程会见。
  1978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互利共赢是中美关系的本质,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
  今天,中美关系正经历着自"乒乓外交"以来最不平静的时刻。在美国政客冷战思维的影响下,来之不易的中美关系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甚至有人提出"现在的中美关系不是新的冷战,而是更复杂的冷和平"。
  敢问:未来中美关系,路在何方?@文史不假
  苏联咄咄逼人的全球攻势,美国实力相对衰落,而中国和苏联发生武装冲突陷入外交孤立。中美被迫报团取暖,共同对付苏联。
  进入70年代,苏联凭借高价石油,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与美国的国力差距急剧缩小,并在全球展开战略攻势。
  在欧洲,苏联一方面巩固"东欧大家庭",宣布"有限主权论",加强对东欧的控制,打击捷克斯洛伐克这种敢于逆苏联体制的国家。
  苏联避开欧洲与美国硬碰硬的争霸,而对第三世界展开猛烈的扩张攻势,并制定了一套政治、经济、军事三管齐下的全球攻势战略。它频繁插手以在中东、非洲的新独立国家,对它们大举援助,建立亲苏政府,以此来实现自己侧翼迂回,争夺战略要地、战略资源和海洋通道,逐步夺取对美战略优势的目的。
  1964年中苏边界谈判失败后,中苏关系持续紧张。1969年更是爆发了的中苏边界冲突和武装军事对抗。其中珍宝岛保卫战险些导致中苏之间爆发全面性战争。
  1968年8月,苏联领导华约武装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镇压布拉格之春,让中国认清了是苏修帝国主义想要控制弱小国家、称霸世界的野心。
  而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跟着苏联的指挥棒,也纷纷与中国交恶,中国在外交上陷入了孤立。
  再加上当时国内文革动乱,可谓内焦外困,只能大规模援助亚非拉和阿尔巴尼亚这样的穷破小国家已获得外交支持。
  所以,中国迫切需要打破外交孤立,与西方阵营恢复外交关系。
  而美国此时,日子也不好过。
  1969年尼克松就任总统时,美国面临国内外的困难局面: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削弱了美国的实力,尤其越战,让国内反战势力日益高涨,国内民众撕裂;
  随着西欧和日本经济实力的恢复,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相对下降,与西欧、日本矛盾加深,西欧和日本摆脱美国控制的意愿加强;
  苏联的军事力量与美国相差无几,美国丧失了50年代对苏联的军事优势;
  因此尼克松提出了调整政策,以应对国内外的困难局面,建立一个针对苏联的更广的封锁连:
  美国从实力地位出发,放弃与实力强大的苏联硬碰硬的强硬政策,而通过对话和谈判稳住苏联,缓和与苏联的关系;
  承认西欧、日本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与它们建立"伙伴关系",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地位平等,巩固他们对美国的支持,以此来防止其倒向苏联或中立;
  针对中苏决裂,积极拉拢中国,分化社会主义阵营,在东亚制约苏联,使得美国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广泛的支持,在外交上有更大的主动权。结论:
  中美和解,除了苏联因素之外,也有中美各自的国内外因素,所以中美需要联合起来抵抗苏联的攻势。
  国与国之间没有友谊,只有利益。
  打开历史秘籍,展现历史风云。那一段段峥嵘岁月,让人不胜感叹。
  70年代,两霸相争,势均力敌。而大国却是唯一敢同两霸相抗衡的刚烈之国。中苏边境,雄兵对峙,一触既发。
  美国在国际上感受到苏联的争霸气势,已经将目光转向东方,一个唯一打败过美国的中国,让他产生了从无有过的感想: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叫中国…
  苏联内部,有一种叫嚣,用最新式武器踏平邻国。
  中国此时被国际封锁,坚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全民一心,全不惧怕一切外来势力。
  陈毅老总担负观察全球军事动态之大任,他和众老帅一起审时夺势地判断无误后,提出了应和欧美联络结成统一战线可能性,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北方侵略意图。
  这年国庆节,中国请来了美国老朋友斯诺,登上了天安门广场中心,毛主席和他谈笑风生,一同观看国庆盛会。
  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务卿基辛格已经在探讨与中国对话的可能性,却没有注意到北京国庆的一幕。
  历史却让一个小小的"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第一次民间交流。日本名古屋31届世乒赛中,美国运动员凯恩无意间登上了中国代表团大巴士,和三届男打冠军庄则栋照面,欣喜若狂,双方交换了礼物。凯恩表达了想到中国旅游的意愿。
  第二天,庄则栋代表大使馆向凯恩发出了口头邀请美国队访华。消息传来,全世界都被震惊到一时无言以对。
  从无外交丶且长期敌对的两大国,却玩起了"乒乓外交"。美国队一行到了北京,得到了大国周总理亲自接见,轰动了海内外。名不见经传的美国乒乓球运动员,拜见了驰名天下的周总理,有得激动地热泪盈眶: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大的官!
  后来尼克松急令回请中国队访美。二十年来,中国人第一次正式踏上美利坚国土。
  在双方石破天惊地运作下,尼克松突发奇想还要玩更大的。他派基辛格秘密地转道巴基斯坦,飞越喜马拉雅山来到北京打头站。安排好了一切,就是尼克松访华了。
  消息一经发布,震惊了整个西方世界,老大甩下了众跟班,独自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而苏联也目瞪口呆,再也不敢随心所欲,有所收敛,大大缓和了两国边境。
  中美外交后,日本丶韩国丶以色列等老美小弟,都争相来访华,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从四面受敌,到广交朋友,一下打开了世界之窗。数年后,还回到了联合国五常席位,借势安定了南方边境,中国更加扬眉吐气了!
  越南战争后期,美国政府深刻认识到:孤立、敌视、围剿中国是重大战略失误。尼克松总统为此提出"接触中国"的外交政策;此前,1966年3月,美国198位专家联名发表公开声明,呼吁美国政府面对亚洲的现实,采取灵活的对华政策,与中国建立联系。这样,美国舆论已经为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创造了条件。进入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布林顿森林体系崩溃、苏联执行"全球进攻"战略,让美国内外交困;美国高层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联华制苏"的战略利益远高于"防苏制华";而中国政府评估的结果也是"联美制苏"的利润大于"抗美防苏"两线作战;在这个大前提下,美国首先尝试"乒乓球外交":试探中国政府对美国的态度。结果,中国热情接待来自美国体育代表团,并且传达了改善中美两国关系的讯息!美国政府接到讯息之后,尼克松立即派遣自己信任的基辛格担任特使"偷访"中国:基辛格特使团为了保护任务,跑到巴基斯坦。
  在巴基斯坦总统和周恩来总理周密安排下,巴总统对外界宣布:基辛格以"德里肚子疼"的名义前往自己的总统别墅"疗养"——此时,特使团已经在飞往北京的航班上休息了。当特使团抵达北京,周恩来总理、伟人接见特使团。双方于1971年7月15日发表基辛格访华消息和《公告》,震惊了世界!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解冻、世界战略格局发生质的变化!
  我这里主要谈谈美国为什么要在20世纪70年代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想要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主要是因为美国总统尼克松想搞一个"反苏大新闻"。
  为什么尼克松想搞一个"反苏大新闻"?
  原因就是在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逐渐到达了它国力的顶峰;苏联不但首次在洲际导弹数量上超过了美国,而且苏联还雄心勃勃的要把苏联海军建设成为一个能与美国海军争雄的海军。
  而且勃列日涅夫还借着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的当口,大力缓和与西欧诸国的关系,并且卓有成效。
  勃列日涅夫的"缓和外交"在当时看,西欧诸国是买账的,"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以及会议形成的"赫尔辛基精神"更是代表着西欧与苏联关系彻底缓和。
  这在美国人看来就是苏联在大力拉拢西欧国家,而且效果很好。
  美国认为,一旦西欧与苏联达成某种程度的"和解",很可能发展成苏联会联合欧洲诸国把美国从欧洲排挤出去。
  说白了,美国整个国家从精英到普通人,都彻底高估了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
  当然,那个时候的美国人并不知道自己高估了苏联。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美国本土出版了大量科幻小说,主题都是苏联统治世界后的美国人如何生活/核战之后的美国人如何在末日求生的,可以说,美国人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悲观。
  对于尼克松来说,还有什么比得上把苏联在亚洲最主要的邻国"拉拢过来"更能提振美国人的士气?更能抵消苏联与西欧"缓和"带给美国的冲击?
  同时,把中国"拉拢"过来,也意味着美国形成了"完美无缺"的苏联包围网,这也可以变相警告西欧诸国不要在美苏之间反复横跳。
  从美国角度看,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美国更多的是从"提振国内低迷士气"这个角度出发的。
  事实证明尼克松此举确实起到了"提振国内士气"的作用,美国从精英到普通人,对华印象最好的就是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个时间段。
  很多回答已经指出了,苏联的因素是促使中美抛开分歧走到一起的重要原因,这一点是正确的。
  但是如果回到毛泽东和尼克松会见的历史场景,就发现尽管苏联因素的存在,促使中美合作,但这种合作是战术层面的,是权且联手共度时艰。对于尼克松所设想的中美的深度联合称霸世界的构想,毛泽东是顾左右而言他的,也就是故意不接尼克松抛来的绣球,在会谈中至少有4次故意不接话,岔开"中美国"的话题。
  所以无论是在题目本身,还是很多其他的回答上,都没有强调这种外交合作的策略性的特点。这是毛泽东与之后时代的一个根本的不同,他对于中美国的设想是不屑一顾的,因为美帝国的本性是没有改变的,作为坚定的社会主义者,不可能与这样为非作歹的帝国做什么深度的联合更不用说一起称霸世界了。
  而且,虽然毛泽东对尼克松本人是善待的,后者对前者也是崇敬有加,但实际上两个人的层次相差甚远。尼克松虽然是美国政坛的老江湖,但在毛泽东这样的哲人和伟人面前,稚嫩得像个小学生。他其实只是美国资产阶级的马仔而已,毛泽东从阶级分析的角度也是看不上他的(当然在外交场合的善待是做得很好的,当尼克松因为水门事件倒台后再度来访中国的时候,毛泽东仍然以总统的规格接见了他)。
  说这些只是对于问题本身和其他人的回答做一个补充:70年代这种中美外交合作是表层的,不可能是后来甚嚣尘上的中美国式的那种合作,而且我们也知道所谓的中美国里中国的地位仍然是仰人鼻息的。
  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解冻。在此前的二十年中,两国关系是处于敌对和互不信任的。
  其中的原因就是,两国在六十年代末期的战略环境问题的改变,使两国的战略选择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中国,在此时期前的战略环境问题是集中在,朝鲜半岛、台湾,中南半岛。但在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到末期,中苏关系迅速恶化。1965年3月23曰,《人民曰报》、《红旗》杂志,联合发表了题为《评莫斯科会议》的社论。基本上是公开宣布与苏联决裂。在1969年2月,苏联远东边防军进入一级战备状态。3月四次入侵中国领土珍宝岛。又在8月13曰,在中国新疆铁列克提地区,挑起了武装冲突。苏联还威胁中国,要使用核武器。中苏边境漫长,苏联还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机械化装甲部队,而中国的首都北京及东北、华北地区的大城市离中苏、中蒙边境并不算太远。所以,苏联对中国的威胁,已远超过来自南面的、己深陷越战的美国。中国需要在外交等方面进行转变,以便集中力量来应对来自北方的威胁,并且也可以改善中国在国际上的环境
  到六十年代末,美国已在越南进行了四年大规模的战争,消耗了惊人的各种资源。在1968年,美军在越南部署了54万军队。可是,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是在欧洲,却在亚洲的越南部署了最大量的军队。而且,美国原先在亚洲地区的重点是朝鲜半岛和台湾。在美国,深陷越战这个泥潭之中的时间里,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特别是在军亊方面极大的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并且,美国国内已发生了持续不断地、大规模的反对越战运动。还有的是越战是一场打不赢得战争。尼克松总统已表示,"要尽快地并且尽可能体面地结束战争"。这些原因,使得美国要改善美中关系,并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
  尼克松总統上台后,在访法期间与戴高乐总统会晤时说:"考虑到将来,在我和苏联人进行对话时,我也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自已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后来在庆祝联合国成立25年之际,尼克松总统分别与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和罗马尼亚领导人齐奥塞斯库会面时,要求他们给中国领导人传话:"他要走向同中国和好,美国绝不会同苏联合谋反对中国。可以派高级特使秘访中国。"此后,中美两国通过巴基斯坦等国传话,终于促成了基辛格博士秘访中国和尼克松总統公开访华。中美关系正式解冻。
  中美关系的解冻,是因两国要在国家安全方面应对共同的、威胁最大的敌人——苏联,以及还有经济、国际地位等因素合力塑造成的,可以说是典型的利益上的汇集。
  这主要取决于领导人的广阔胸襟,过人气度,超远眼光,超高睿智!与敌对国放下成见学习对方共同发展,这不是一般领导人能做到的!
  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形势所迫!
  帕麦斯顿那句有名的话:"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中美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不计前嫌开始接触,从"乒乓外交"到后来的守望相助,整个冰融的过程当中都离不开一个庞大国家的影子,那就是苏联。
  中苏交恶
  建国初期,中国外交上奉行"一边倒"策略,完全倾向于苏联,双方之间也度过了一段蜜月期,尤其是在斯大林时期,双方在很多问题上立场也比较相近。而关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苏之间越来越浓郁的厌恶气味儿,很多人也仅仅是听说了当初"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的事。
  1958年,赫鲁晓夫带队访问中国,期间双方谈了很多问题,也在很多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比如对斯大林的历史功绩评判问题,还比如苏联打算放弃阶级斗争而与西方国家和平共处的问题,双方都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当赫鲁晓夫提出"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的主意后,被当场拒绝。
  按照赫鲁晓夫的提议,他认为有必要对中国进行军事性援助,而针对中国海防薄弱、装备短缺的情况,苏联将帮助中国装备现代化的军舰,并且帮助中国训练一支海军。但是,作为"联合"的体现,在装备的战舰之上,将配备有两国的海军将士,共同训练、共同指挥,即使将来发生战事,也将一起参加战斗。与此同时,苏联还将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建设一个长波电台,主要作用是指挥太平洋内的苏联潜艇。
  尽管赫鲁晓夫描绘的蓝图很诱人,但苏联这个举动对中国主权来说存在很大风险,也有被军事控制的隐患,所以中国直接予以了拒绝,这让赫鲁晓夫很是不爽,不欢而散后,苏联和中国之间开始产生裂痕。
  其实,当时中苏间的分歧远不止这些。
  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向西方靠拢,意图缓和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这让还在与美国进行斗争的中国感受到了"背叛"的滋味,而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也让中国难以接受,中方认为斯大林虽有过错,但也应该是七分功而三分过,赫鲁晓夫此举是在故意丑化斯大林形象而让西方阵营看了笑话。
  1958年,金门炮战之后,赫鲁晓夫谴责中国不该炮击金门引发矛盾,又公开嘲笑中国当时的很多政策,种种举动都令中国不满,而后苏联又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援华专家,致使当时多个在建项目被迫中止,加上中国当时正值自然条件不好的年代,苏联此举无疑是釜底抽薪,让中国人雪上加霜。
  1959年的时候,赫鲁晓夫向美国靠拢的政策终于取得了回报,收到了美国的访问邀请,高兴之余,作为回报,赫鲁晓夫在当时的中印边境冲突时间当中站队印度,对中国进行公开指责。
  六十年代开始,苏联又陆续开始加强中苏边界军事力量,不仅在中苏领土边界上增兵和添加新式装备,还帮助蒙古在中蒙边界上陈兵,并不断的勾起一些小争端、引发一些小摩擦。
  这些摩擦终于在1969年的时候突破了红线!
  1969年的3月初,在珍宝岛这么一块巴掌大的地方,中苏之间爆发了冲突,作为中国领土,苏联为了制造事端向中国施压,几次三番越线阻挠边防人员,并进行武装挑衅,这种挑衅发展到了最大化,双方开始了热兵器对战,而一开始就没有占到什么便宜的苏联军队,更是动用了坦克装甲车,意图靠着装备优势打击中国军人,并占领珍宝岛,奈何遭到了中国军人的顽强抵抗,最终不得不乖乖退了回去。
  珍宝岛事件是中苏交恶的一个缩影,此后,中苏间火药味越来越足,常年在边境屯兵对峙,甚至做好了大战的准备。
  由此,中苏之间长期的交恶以及得不到有效解决,为中美日后靠拢提供了一个契机。
  苏美争霸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争霸是苏联占据了主导地位的。
  七十年代的美苏争霸发展到了最高潮的时候,而总体态势上呈现的是苏攻美守的架势。
  二战后的美苏争霸中,虽各有胜负,但美国优势明显,而到了七十年代的时候,美国却丢掉了主导地位,造成这一结果的则是耗时较长的越南战争,美国深陷其中二十年,国力衰退严重,而同一时期的苏联,则是各方面全面追赶美国,尤其在军事领域更是明显,美国从越南战场抽身出来,却惊愕的发现苏联已经发展的如此之迅速了。
  苏联的经济实力,在1970年的时候,已经相当于美国的六成以上,而在1950年时,还不到美国的三成而已。军事力量更是明显,战略力量方面,苏联的洲际导弹数量与美国基本持平,两者之间核能力处于一个水平线上;陆军方面,苏联拥有最为庞大的一支军队,数量上达到了美军的两倍,而坦克数量则是美军的4-5倍,苏联的钢铁洪流一直都是西欧各国挥之不去的脑海阴影;与此同时,苏联在"古巴导弹危机"之后也开始大力发展海军,摒弃延续多年的潜艇发展战略,转而积极建造大型水面舰艇,远洋海军实力大增,美军也开始感受到压力和挑战。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也象征着苏联的霸权主义达到了顶峰。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攻防转换原因上,同样都是因为这样一场类似的战争。之前,是因为美国参与的越南战争,让美国深陷其中,耗时耗力,还丢失了美苏争霸中的主动权。
  而苏联参与的一场阿富汗战争,同样是耗时耗力,也让深陷其中的苏联苦不堪言,最终又丢失了美苏争霸中的主动权。
  苏联入侵阿富汗,耗时共9年时间,也让苏联和阿富汗两个国家的人们深受其害,阿富汗损伤130万人,几百万人沦为流浪的难民。而苏联先后投入兵力一百多万,造成了5万多人的伤亡,最主要的是经济上负担太重,不得不在全球战略上采取收缩状态,让美国人又占据了主动权。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来,在当时的美苏争霸中,苏联的咄咄逼人让美国急需寻找一个有力的帮手,一起来制衡苏联的霸权主义。
  中美解冻
  因为建国初期的"一边倒"政策,中美之间没有多少交集,更多的则是对抗。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拒绝承认新生政权,并且还怂恿和阻止其他国家承认,除了政治上孤立外,还在经济和军事领域对新中国予以围堵和孤立,这个时期的中国得到苏联不少帮助,政策上也实行了"一边倒"策略,积极靠拢苏联,与美国交集很少。
  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美之间关系开始缓和,并逐步走上正轨,最终建立了外交关系,两个长期敌视的国家怎么会走到了一起呢?
  一方面,中国的国际地位持续提升,尤其是苏联撤出专家之后,中国人凭着自己的智慧与能力,先后创造了经济提升、粮食自足、核武器实验成功和卫星发射升空等一系列成就。而且,我们奉行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先后与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友好关系,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关系环境。种种成果表明,美国一直以来施行的孤立中国政策是完全失败的,而就在此时,美苏争霸中美国不得不战略收缩防守,为了牵制苏联,只能向中国传达出改善关系的的意思来。
  另一方面,这个时候的美国经济也出现了问题,因为战争的拖累和影响,欧盟、日本的经济实力已经大大缩小了和美国的差距,不仅如此,美国的财政赤字、国债以及通货膨胀严重等情况,使得其不得不采取收缩状态。而在下一步争霸计划中,美国认为重点还是在欧洲,所以为了改变两面受敌的不利局面,美国有必要改善亚洲环境,从越南撤军和改善中美关系,都是在围绕这个目的来做的。当然,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给苏联施加压力。
  结束语:两国关系的根基还是国家利益。中苏之间"一边倒"是因为如此,中美关系"破冰"亦是因为如此。不过,还是那句话,"只有永恒的利益",也可以结合苏联解体之后的情形再来对照一下,一家独大的美国是怎么对待中、俄的呢?

马乃富红色传家宝档案主人马乃富,原名马乃福,1917年出生,淄博淄川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先后担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等职务。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任爆破团团长,战绩显赫,被授予一等功勋章。经历过孟良崮1945年重庆谈判,监视毛主席的宪兵落泪,营长含泪感叹天下少有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终于结束,饱受战争之苦的中国人民迫切需要和平,以休养生息,医治战争创伤,重新建立家园。但是代表大地主大资本家利益的蒋介丑女入宫享荣华平安康乐得善终按我们普通人的理解,古代选进皇宫侍奉皇上的女子自然应是十分美丽的,但是后宫佳丽三千,女人多的地方是非也会多,自然不少美女是没有好下场的。所以说啊,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种情从刘巧儿案看马锡五审判方式1956年,评剧电影刘巧儿在全国放映引发巨大轰动。剧中,刘巧儿反对封建包办婚姻争取婚姻自由的故事,感染和影响了一代人。刘巧儿的生活原型为封捧儿(后改名封芝琴)。刘巧儿案源自1943武则天为何要杀死贺兰敏之?大唐第一妖孽贺兰敏之,他之所以被武则天杀死,是因为他干了太多让人难以启齿的事情了。贺兰敏之是唐朝时期的外戚,他是武则天的外甥,他的母亲是武则天的姐姐武顺。当初,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娶志愿军瞒天过海,首批入朝战士26万人,美军为何只发现5万?1950年10月,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率领着以美国军队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向鸭绿江挺近,对此我国作出了严厉警告,麦克阿瑟十分嚣张,他认为中国人不敢插手朝鲜半岛的战争,为了安抚美1949年看到外滩睡满解放军战士,荣毅仁明白国民党再也回不来了荣毅仁1916年出生于江苏无锡,生长于一个富裕的实业家庭中,父亲去世后,他继承了家族的企业,在他的勤奋学习和努力工作下,家族企业越做越大。他早年接受过中西方文化的启蒙教育,有着实业马文彪一个西路军战士的,历经苦难,见证了盛世中华见到风烛之年的马文彪是在他屋檐下的病榻上,他双腿行动不便,颤抖的双手不能端杯子,喝茶用一把旧茶壶咂,说话困难得若嗫嚅,句子不长却连贯。他声泪俱下地向我们讲述他的长征故事。一hr马文汤瑞仁开毛家饭店,外国记者如果毛泽东在世,会允许你开饭店吗72年前,她嫁到了韶山,成了毛主席的邻居62年前,她有幸在家中见到了毛主席34年前,她在韶山开了全国首个毛家饭店1年前,她荣获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称号今年,她拥有全国300多家毛家饭店汪东兴保卫毛主席30年,深受其信任,拒绝在西方出版毛泽东回忆录前言毛泽东曾这样评价汪东兴他(汪东兴)是一直要跟我走的,别人我用起来不放心,东兴在我的身边,我习惯了,人还是旧的好一点。他的长处是心细,缺点是理论水平差不喜欢动脑子。不要小看了厚重清朝海军总司令萨镇冰,活到新中国建国,得知志愿军胜利喜极而泣萨镇冰的一生经历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他亲眼见证了中国是怎么从腐败的屈辱的清朝,一步步走向独立自主的。他逝世于新中国的时代,一生见识了很多,也做了很多事。半封建半殖民的清朝时
朝鲜战争李承晚做了什么?志愿军1000门大炮发射,伟人打服他1953年,伟人一声令下上大炮!打服他!就此,一场彻底把美国,和南韩人征服了的战役,在朝鲜战场上拉开了序幕,毛主席口中的他是谁?这场战役的结果,又会是怎样了呢?新进来的小伙伴,记得云南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执笔人苏红军余红)1950年2月22日,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最大的城市昆明,10多万各族群众和各阶层人士在昆明拓东运动场举行盛大集会,热烈欢迎解放大军入印度学者说,英国人称鸦片战争为英中战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上痛斥西方为永恒的殖民心态和殖民结构的印度学者维贾伊普拉沙德近日在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说,(英国人更习惯)把鸦片战争叫英中战争。南宋与金的战争与对峙前言建炎元年(1127年)五月,赵构即帝位于应天府,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南宋建立后即南迁扬州,在金军奔袭下又南逃杭州,金军渡江南侵,高宗自明州下海南逃。金军追击不及,后退兵时受挫动荡两晋,风云南北(四)说起八王之乱的诱因,我们在之前的文章霍乱根源中讲解过了,司马衷孱弱,贾南风干政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从贾南风干政到最后司马伦称帝算是八王之乱的第一阶段,紧接着发生的事情,比第一阶段更苏俄红军的中国军团之谜(十五)传奇战将包其三(下)在阿斯特拉罕稍作休整后,包其三又接受了新任务。1919年3月10日,阿斯特拉罕爆发了由当地资产阶级哥萨克白军颠覆组织共同发动的叛乱,几天内被中国支队平息。然而,在阿斯特拉罕码头,几日本为什么二战必败?带你从经济方面分析,二战中日本存在的问题在现代战争中,决定战争胜负的绝不仅仅只是军事力量的强弱,毛主席就曾经说过战争不但是军事和政治的竞赛,还是经济的竞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关于日本为什么会战败这个问题,除去其发动侵略战穿航日本对峙美舰的中国舰队请记住36年前那艘孤独却勇敢的重庆舰今天的故事从下面这张跨越36年的对比照片讲起。跨越36年的对比照片上图1985年8月,东海,排水量仅为3600吨的中国海军重庆舰,孤独却勇敢地开足马力,冲向当时苏联海军最大的伏龙芝一生为奴恭亲王奕訢从辛酉政变甲申易枢到甲午战争的悲情人生提到清朝末年的恭亲王奕訢,虽不至于如雷贯耳,可也是鼎鼎大名的存在,喜欢历史的朋友一定不会对他陌生。作为道光皇帝的第六子,他历经了道光咸丰同治和光绪四朝,对维护和延续大清帝国做出过突一万六千多字的奏章,读一半还没扯到正题,朱元璋急得把大臣揍了话说有一年,全国各地连接发生地震。明太祖朱元璋相信天命,认为是他做错了什么事,老天爷在警告他。于是特意下了一道诏令,鼓励臣民上书指出他的过失,批评朝廷政策的利弊。这天凌晨,皇宫里灯抗战时,鬼子战斗力很弱?看看日军的单兵装备,别再被神剧骗了在看抗战神剧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情节。八路军的枪炮不管往哪儿打,都特别准,不是准确打中日方军官,就是轻松轰倒一大片人。反而日军这边,怎么都打不准,眼睁睁看着八路军赤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