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一生为奴恭亲王奕訢从辛酉政变甲申易枢到甲午战争的悲情人生

  提到清朝末年的恭亲王奕訢,虽不至于如雷贯耳,可也是鼎鼎大名的存在,喜欢历史的朋友一定不会对他陌生。作为道光皇帝的第六子,他历经了道光、咸丰、同治和光绪四朝,对维护和延续大清帝国做出过突出的贡献。
  恭亲王
  在满清王朝276年的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十二个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分别是和硕礼亲王代善、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和硕豫亲王多铎、和硕肃亲王豪格、和硕庄亲王硕塞、多罗克勤郡王岳托和多罗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入关以后,又出现了和硕恭亲王奕訢、和硕醇亲王奕譞与和硕庆亲王奕劻。
  看起来,恭亲王奕訢的地位是非常尊崇的。不过,他却是一个如假包换的悲情人物,始终都没有得到过命运之神的真正眷顾。错失皇位后,原本可以做一个悠闲富贵的王爷,但为了振兴祖宗基业,还是担起了"中兴大清"的重任;重新掌权后,原本可以施展自己的人生抱负,但却遭到了慈禧太后的猜忌和提防,终究还是壮志未酬。
  为了杜绝和防范抄袭现象,为了捍卫原创版权,文史不假只能在来源于网络的图片中附加标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同时声明,本人只对文字拥有原创权,整个图文作品只发表于"百家号"和"头条号"这两个平台,其余任何第三方均属于剽窃。
  清军入关
  1644年,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满蒙八旗主力骑兵倾巢而出入关,从此开始对中原实施统治。在经历了顺治、康熙和雍正三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后,到了乾隆时期国力和疆域都达到了鼎盛。
  从乾隆中后期开始,满清帝国逐步盛极而衰,自此开始走上了下坡路。嘉庆皇帝碌碌无为,除了登基之初的"三板斧"外余生再也无所作为。当爱新觉罗家的皇位传承到道光时,他除了墨守成规和抠门小气外,国家已经完全没有了"天朝上国"的雄风,还遭遇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奇耻大辱。
  道光皇帝
  道光所生的皇子并不少,但前三个都不幸相继夭折,使得第四子奕詝成为了事实上的皇长子。不过,他最宠爱的儿子却是第六子奕訢,甚至还准备传位于此子。
  经过长期的考量和比对,缺乏担当的道光帝担心"废长立幼"会引起政局不稳,还是决定传位于皇四子奕詝。不过,他实在是太宠爱自己的皇六子,在册立奕詝为继任之君的同时,也册立了奕訢为亲王。据《清史稿》记载:
  皇四子奕詝著立为皇太子,尔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赞辅,总以国计民生为重,无恤其他。皇六子奕訢,著封为亲王。
  通常,立储遗诏只会书写由谁来继任皇位,但不会写谁为亲王,这在满清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由此也不难看出,道光皇帝是发自肺腑真心宠爱自己的皇六子奕訢,真心想要传位于他。
  奕詝登基后,只好遵照了父亲的遗旨,正式册立六弟奕訢为亲王。不过,因为兄弟二人在储位争夺中早已经积怨甚深,为了有意提醒弟弟要恭敬顺从自己,故而赐号为"恭亲王 "。
  咸丰皇帝志大才疏,除了好色以外实在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炫耀的东西。因此,他十分忌惮奕訢的能力,从来都不让他涉足朝政事务,俨然当成了一个"吉祥物"。
  天平天国
  1851年1月,洪秀全借着为自己庆贺38岁诞寿之际誓师起义,从此拉开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序幕。在此背景下,咸丰只得起用奕訢掌管军机处,由他去直接镇压这次起义,充当了自己的"背锅侠"。
  受命以后,恭亲王奕訢在中央居中协调,同时在地方重用曾国藩和李鸿章等汉臣,成功稳住了局势。得到咸丰的嘉奖后,他请旨为自己的生母孝静成皇后追赐谥号,立即就遭到了斥责,被罢职后过起了"悠闲"的生活。
  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惶恐不安的咸丰只好带着自己的皇后慈安、皇妃慈禧、皇子载淳和肃顺、载垣等亲信大臣以"木兰秋狝"的名义逃往热河避难。临行前,他再次起用自己的弟弟奕訢为全权留守大臣,负责和英法联军进行和谈。你不是有能力吗?好,那就继续充当我的"背锅侠"。
  对于咸丰的不良居心,恭亲王奕訢自然是心知肚明。不过,为了维系江山社稷,为了结束国家战乱,他还是忍辱负重留在了北京,通过激烈的唇枪舌战签订了停战和约。
  与英国政府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同意赔偿对方800万两白银的军费,同意割让九龙地区并且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与法国政府签订了《中法北京条约》,同意赔偿对方800万两白银的军费,同意法国自由传教并且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与俄国政府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同意割让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以及西北部分地区,并且允许在边界进行自由贸易。
  尽管这些都是丧权辱国的条约,但恭亲王奕訢也算是完成了一次弱国的外交,最终促成英法联军撤出北京,为满清又一次化解了危机。不过,咸丰还是觉得愧对列祖列宗,以至于一直都待在承德长期"外狩",迟迟不肯还朝。
  1861年8月22日,咸丰皇帝以三十一岁的"高龄"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行宫,走完了自己浑浑噩噩的一生。据《清史稿》记载:
  咯疾大作,令取鹿以供,仓卒不可得,遂崩。
  在临终前,咸丰于病榻上托孤于肃顺和载垣等八个人作为顾命大臣。同时,又安排了慈安和慈禧联合听政,明令朝中所有的重大事务都须经两宫太后加盖"御赏 "和"同道堂 "两章后方可执行。
  咸丰帝剧照
  表面上看起来,咸丰皇帝的安排很周到,可以实现前朝和后宫的相互制衡,共同扶保自己的儿子载淳。不过,由于双方实力的极不对称,这场权力的游戏根本无法持续。
  八大臣平时就嚣张跋扈惯了,而今又成为了顾命的大臣,更加不把慈安、慈禧和幼帝放在眼里,时时都加以教训。据《清史稿》记载:
  声震殿陛,天子惊怖,至于啼泣,遗溺后衣。
  面对尸骨未寒的大行皇帝咸丰,顾命八大臣就敢对着孤儿寡母们大吼,还吓得载淳浑身发抖和尿了裤子。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慈禧太后终于说动慈安太后与自己共进退,两人准备联合发动政变。不过,她们经过仔细盘算后却发现完全没有胜算,如果贸然政变无异于一次以卵击石的自取灭亡。必须寻找外援!
  很快,慈禧想到了长期以来一直都坐冷板凳的恭亲王奕訢,他在镇压太平天国和媾和英法联军中的表现深得人心。那么,如何才能与他取得联系,而又不惊动顾命八大臣呢?
  慈禧和安德海剧照
  一日,慈禧太后的亲信太监安德海和慈安太后的贴身宫女发生冲突,被两宫太后在"盛怒"之下责令押解回京交由内务府严惩。就这样,他秘密面见了留在北京主持朝政的恭亲王,不仅将事情的来龙去脉都和盘托出,而且还传达了两宫太后的口谕。
  根据清朝祖制,大行皇帝的灵柩回京时必须要由新帝在城门外跪迎。于是,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便要求带领幼帝载淳先行回京准备,自然谁也不敢对此阻拦。
  经过商议,顾命八大臣分成了两部分。载垣和端华等人护送载淳和两宫太后先行回京,肃顺等人则亲自护送咸丰的遗体随后而至。
  奕訢利用这个时间差,在载淳和两宫太后刚回京后就立即拥立登基,还下旨除掉了载垣和端华等人。此次计划非常缜密,以至于八大臣集团竟然措手不及。
  等到肃顺等人护送咸丰帝的灵柩回京后,两宫太后又公布了他们的数条罪状并且全部问罪下狱,要么斩杀,要么流放。最后,还将之前拟定的新年号"祺祥"改为"同治",取"一同治理"的寓意,史称"辛酉政变"。
  垂帘听政
  辛酉政变后,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真正掌握了朝政大权,从此开始垂帘听政。而作为促成此事的大功臣,奕訢也自然因为站队正确而被委以重任,成为了议政王大臣和领军机大臣。
  为了进一步彰显荣宠,两宫太后下旨为恭亲王的生母孝静成皇后追加封号"康慈太后"。作为儿子,这是他多年以来最大的夙愿,还曾因为此事惹怒过咸丰皇帝,直到此时才终于如愿以偿。
  1862年,两宫太后将恭亲王奕訢年仅八岁的长女入宫收养,还晋封为"固伦荣寿公主"。"固伦"是满语,有无比尊贵之意,而"固伦公主"是清朝公主的最高等级,通常只有皇后所生的嫡女才能获此殊荣。
  为了投桃报李,奕訢也肩负起了自己的使命,拼尽全力捍卫江山社稷。期间,他不仅成功镇压了席卷江南各地的太平天国运动,而且还发起了自上而下的洋务运动,将满清帝国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甚至还打造出了一种起死回生的迹象,史称"同治中兴"。
  恭亲王
  随着功绩的与日俱增,恭亲王的政治地位也水涨船高,还被朝廷上下赞誉为定乱绥邦的一代贤王。于是,他内心的豪横劲儿也上来了,对慈禧太后不断干预朝政事务产生了抵触情绪。
  这些微妙的变化,自然引起了慈禧太后的警惕。在她看来,今日的恭亲王已经拥有了当年顾命八大臣的苗头,必须解决这种隐患才是。
  在慈禧的暗中支持下,许多言官御史们开始纷纷上疏弹劾奕訢,罪名也是五花八门。据《清史稿》记载:
  四年,编修蔡寿祺疏奏恭亲王,命大学士倭仁等察奏。
  1865年春,恭亲王按例入值东暖阁觐见两宫太后,慈禧表示"有人劾汝",说着还把奏折递出。谁知,奕訢并不接折,反而追问何人所为?当被告之是蔡寿祺时,他有些失仪地叫道"他不是个好东西"!
  非但没有自省和请罪,奕訢还以这样的态度回应弹劾,当即就遭到了两宫太后的喝退。这下,就连慈安太后也感受到了恭亲王的尾大不掉,决心予以惩戒。
  奕訢走后,两宫太后随即召见大学士周祖培、瑞常和吏部尚书朱凤标等人。期间,慈禧更是垂泪表示:
  王植党擅政,渐不能堪,欲重治罪!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在场的诸位大臣们都是一脸懵圈,谁也不敢率先表态发言。据《清史稿》记载,慈禧见此情形继续表示:
  诸臣当念先帝,无畏王。王罪不可逭,宜速议!
  经过核实,蔡寿祺的奏折中大都属于"风闻言事",并没有任何的真凭实据。正当朝臣和恭亲王本人都以为此事很快过去时,慈禧却颁布了罢黜奕訢的手谕,除了保留王爵以外免去一切差事。
  慈禧本以为这次必定能够赶走恭亲王,但她显然是低估了对方的能力和实力。深谙权术的奕訢明白这是故意在找茬,于是动员所有的宗室贵族和各国公使都联合起来,不断进行施压。
  受此影响,慈禧太后只得同意恭亲王复职,但却坚决不同意恢复他议政王的头衔。从此以后,奕訢和慈禧已经是面和心不和,相互都看对方不顺眼。
  作为慈禧的心腹太监,安德海仗着自己曾在辛酉政变前的通风报信之功,变得越发骄横无比。甚至于,他全然不顾大清"太监不得出都门,犯者杀无赦 "的祖制,以"下江南置办龙袍"的名义出宫。而且,沿途还敢招摇过市和聚敛钱财,途经山东时被巡抚丁宝桢下令抓捕。
  慈安太后
  为了出一口恶气,恭亲王火速将此事呈报给慈安太后。甚至,就连弥补和斡旋的机会都没给慈禧留下,干脆利落地处决了安德海。
  慈安太后虽然平时对于慈禧的小过并不在意,但在这种事关朝廷颜面的问题上却毫不手软,直接就下旨处死了安德海。这件事,慈禧不敢怪罪于慈安,只能将黑账记在恭亲王的名下,二人关系越发变得微妙。
  同治帝长期都处在两宫的垂帘听政中,始终没有真正掌握大权,犹如提线木偶一般。久而久之,青春叛逆的他开始步其父亲咸丰帝的后尘,整日都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甚至还跑到宫外去寻花问柳。
  身为六叔,恭亲王奕訢自然是痛心疾首。无奈之下,他数次进谏同治帝勤勉治国,叔侄之间也出现了感情的裂痕。
  1874年,同治为了摆脱慈禧干政,希望在自己亲政之际重修圆明园以供两宫太后颐养天年。不过,当时的清廷一方面要支付战争赔款,一方面还要兴办实业和购买机器进行洋务运动,国库已经耗费殆尽,哪里还有闲钱去修缮圆明园?
  圆明园
  作为领军机大臣,奕訢以"耗费国帑太巨"为由反对重修圆明园,不仅引起了同治帝的不满,而且也引起了慈禧的不满。很快,他
  被再次革除了所有的职务,甚至就连"世袭罔替"的权力也被剥夺,从亲王爵位降为郡王爵位。看来,所谓的"铁帽子王"也没有多么瓷实!
  在慈安太后的干预下,在满朝文武的保奏下,同治帝以处理台湾军情为由很快就恢复了奕訢的爵位和职权。经此打击,恭亲王变得收敛不少,在许多问题上都尽量避免与慈禧太后直接交恶。
  同治帝剧照
  无才无德的同治帝亲政仅仅一年多时间就突然离世了,后世对他的死因多有猜测,但现今已经确定是死于天花。经过两宫太后商议,最终拥立了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为新帝,继续由两宫垂帘和奕訢辅佐。
  1881年,也就是光绪七年,唯一能够压制慈禧太后的慈安太后过世了。从此以后,两宫垂帘变成了一人垂帘,恭亲王奕訢也丧失了先前的锐气和干劲,遇事变得犹豫不定和徘徊不前。
  不过,慈禧太后依然对于恭亲王疑虑重重,担心他危及到自己的权力。她之所以还没有动手,只是找不到合适的机会下手罢了。
  到了1884年,慈禧太后终于借助中法战争找到了扳倒奕訢的机会,一举发动"甲申易枢"彻底改变了晚清的整局,彻底成为了事实上的女帝。
  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爆发后,奕訢跟随慈禧摆出一副主战的立场。不过,随着清军"不败而败 ",左庶子盛昱将责任全部归咎于军机处,还联合众多言官御史一同上书弹劾。
  借此机会,慈禧索性借坡下驴,以丧权辱国为由下旨罢免了军机处的所有大臣,除了奕訢,就连宝鋆和李鸿藻等人也被全部罢黜。于是,军机处自雍正朝设立以来,第一次出现了"关门打烊"的局面。
  奕訢下台后,慈禧很快就起用奕劻、奕譞和世铎等毫无能力和唯唯诺诺之人进入军机处,完全听命于自己。对于这次影响深远的"甲申易枢",后世形象地形容为"易中枢以驽马,代芦服以柴胡",讽刺这些新进的军机大臣全都是徒有其名。
  慈禧太后
  "甲申易枢"后,所谓的军机处已经形同虚设,完全沦为了慈禧太后的傀儡和木偶。从此以后,她独自掌握了满清的所有权力,也一步步成为了那个权势熏天的"老佛爷"。
  从此以后,恭亲王奕訢被彻底排除在了政局之外,眼见慈禧带领一班人胡闹却无计可施,再一次过起了"悠闲"的日子。这一眨眼,就是十年的时间。
  恭亲王
  1894年,面对一触即发的中日战争,朝中却已经无人可用,个个都是酒囊饭袋之徒。直到此时,慈禧才想起已经被自己搁置了十年的奕訢。据《清史稿》记载:
  二十年,日本侵朝鲜。兵事急,太后召王入见,复起王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并总理海军,会同办理军务,内廷行走。
  那年的奕訢已经六十多岁,而且接连遭遇了儿女的早殇,早就对政治丧失了信心。加之,他在军机处也是孤掌难鸣,继续受到慈禧太后的掣肘,根本无法施展拳脚,只能不断"和稀泥"。
  镇压完朝鲜东学党起义后,日本不仅没有从朝鲜撤兵,反而以保护侨民为由继续增兵。最终,以突然袭击清朝运兵船的方式挑起了两国战争,史称"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
  战争爆发后,北洋大臣李鸿章任命叶志超为统帅驻守平壤负责指挥。结果,此人却因为贪生怕死而弃城逃跑,导致日军轻易占领平壤,导致朝鲜尽数落入日军之手,使得战火很快就烧到了中国本土。
  陆战失利的同时,海战同样也不容乐观,被所有人都寄予厚望的北洋舰队表现让人大跌眼镜。
  面对日军的第一波攻击,北洋舰队虽然损失严重但是主力尚存,只要重整旗鼓仍可与敌再战。不过,李鸿章瞻前顾后,竟然命令舰队"保船避战",甚至躲进威海卫的军港内不准出海迎敌。最终,在日本海军和陆军的两路夹攻下,中国海军全军覆灭。
  威海卫失陷后,慈禧太后求和之心更切,遂派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赴日本议和。1895年4月17日,清廷与日本签订了又一份丧权辱国的条约——《马关条约》,极大地加深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进程。
  李鸿章
  签订《马关条约》后,李鸿章和洋务派都遭到了弹劾,成为甲午战败的"背锅侠"。借此机会,以翁同龢为首的清流派占据了上风,看来什么都不干的人的确不容易犯错。
  在翁同龢的煽动和蛊惑下,留京待考的各省举子们发起了"公车上书"运动,还将其视为"维新第一导师"。经过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的多方奔走和呼吁,维新运动逐渐开展了起来。
  光绪皇帝
  面对人生的数次大起大落,晚年的恭亲王已经看透了许多人和许多事。面对雄心勃勃但却不切实际的光绪皇帝,他进行了这样的劝导:
  闻广东举人康有为等主张变法,请皇上慎思,不可轻信小人也!
  在恭亲王病重期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亲自前来府邸探望。期间,他挣扎着从病榻坐起,还握着光绪的手交代遗言,告诫朝廷切不可重用像翁同龢这种沽名钓誉的小人。据《清史稿》记载:
  若用此人,所谓聚九州之铁不能铸此大错!
  1898年6月11日,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为标志,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开始了。当时,恭亲王已经过世,但过程和结局却和他生前预料的如出一辙。
  戊戌变法
  由于盲目自信和用人不当,光绪皇帝不仅搞砸了戊戌变法,而且还使得自己被软禁瀛台,至死都没有再继续掌权,充满遗憾地走完了一生。或许,他当年听从六叔之言,以谨慎和稳妥的态度进行维新变法,满清帝国尚有一线生机。
  《一生为奴》剧照
  纵观恭亲王奕訢的一生,可谓是曲折坎坷,可谓是命运多舛。他数次被重用,又数次被罢免,经历了太多次的起起落落和风风雨雨,至死都心系着江山社稷,实属晚清时期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同时,他还是一个充满悲情色彩的历史人物,一生壮志未酬郁郁而终。
  《一生为奴》剧照
  2005年底,中国内地上映了一部由李惠民执导,由陈宝国、袁立和王刚等人联袂主演的古装历史剧,真实再现了恭亲王奕訢的传奇人生。其中,文史不假对于这部电视剧的剧名非常佩服,可谓准确至极地概括了他的悲情命运——《一生为奴》。@文史不假

他是原炮兵学校校长,却因力挺彭德怀被下放,邓小平他有贡献开国中将万毅,大家还记得吗?万毅将军的人生履历也是极为传奇和坎坷的,他最初的时候是为国民党效力的,可是后来却对我们中国共产党产生了极大的好感,特别是蒋介石的所作所为让万毅感到无比的爱家乡讲党史执笔为剑赴国难记仓夷烈士爱家乡讲党史家乡,承载着无数美好记忆,拳拳赤子心,浓浓故乡情。100年来,从石库门的星星之火,到嘉兴南湖的点点波澜,无数共产党人为祖国强大家乡繁荣人民幸福献出青春和热血,我党在泥泞炎黄子孙华夏文明,夏商周,建都史的演变最近看到很多朋友对黄土高原文化很感兴趣,随着历史的演变,黄土高原经历了几度春秋,几度沧桑,时至今日,时常被人提起是贫寒之地,但是它曾经的辉煌已经被黄土历史掩埋,黄土高原也是孕育出了张治中见到熊向晖感慨地说蒋介石在军事政治和情报上都远远不是共产党的对手在中国共产党的情报工作史上,有大名鼎鼎的龙潭三杰,除了前三杰李克农钱壮飞胡底,还有后三杰熊向晖陈忠经申健。出身官宦之家的龙潭后三杰之一的熊向晖,是一位充满着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在没有游击战毛泽东的战争艺术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在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在高高的山冈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我国古代的皇帝为什么没人愿意当太上皇,提前几年让太子继位以保持政局稳定?首先,我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其中有几个关键词提前几年让太子继位,到底太子提前几年继位合适呢?这里涉及到皇帝年龄的问题,谁能预料自己能活多少岁,古代皇帝死的时候都很年轻,除了开国皇帝年从通信员警卫员到侦察员,从八路军到新四军,这位小红军都干过小红军冯来福,山西人,1920年生,先参加山西红军游击队,后加入红一方面军。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冯来福调到115师344旅工作。刚开始冯来福给687团团长田守尧当通信员曾文正公毛泽东的半个老师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关羽埋葬在什么地方?关羽攻樊城,水淹七军,锋芒一时无两,曹操为避其锋芒,欲迁都也。此时东吴孙权手下的谋士吕蒙看准了时机,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成功。关羽获知消息后,急忙回援荆州,夜走麦城,后被吴将马忠所获太岁究竟是什么?一位农民发现了它!科学家经过化验解开太岁之谜你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吗?相信大家都听过这句话。在我们中国古老的历史中,太岁一直被视为极阴之物,历史中认为这个东西性格非常凶猛,一旦你碰了它,那就倒大霉了,所以古来便有太岁头上动土一说苏联王牌女间谍,爱因斯坦也为之倾倒,自愿交出原子弹机密文件你知道燕子吗?这里说的可不是那种鸟类,而是强大的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训练出来的女间谍。这些燕子们受过严格训练,不仅身手敏捷貌美如花,而且擅长多项技能。她们利用自身的出色条件执行各种任
海瑞夜审郑泌昌,接连5个记录在案,将其彻底征服浙江台州此时是一番炮火连天的景象岸上一团团炮火轰向海里倭寇的战船!海里一团团炮火轰向岸上的炮台!无数的倭船上放下了无数的小船满载着倭寇挥刀齐吼划向海滩随着倭寇狰狞的面孔清晰可见无数佛祖为什么允许藏经阁的阿傩迦叶向唐僧师徒收受贿赂?无字经书才是真经,唐僧师徒苦行十数载,最终也只是一场空!经不可轻传,免费的东西,大都不会珍惜!一佛祖凭什么不能收钱?在世人眼中,佛祖是神圣的象征,是完美的化身,怎么能够纵容手下索要好大喜功的明成祖朱棣,除了成就了个郑和,还成就了谁明成祖朱棣打败了他亲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在南京登基为帝,年号永乐,庙号太宗,明世宗嘉靖时改为成祖。这位皇帝一生和战火硝烟结缘,出生于元末乱世的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应天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当时高句丽不过是个不听话小国!何必征发百万大军,打得国破家亡?高句丽已经在东北修长城了,你还能把它当成一个不听话的弹丸小国吗?巅峰时期,高句丽有六十万军队,完全就是东北一霸主,什么样的小国能折腾出这么多军队。而且,高句丽征服了契丹靺鞨等胡人部据说骑兵的马刀是不开刃的,真的是这样么?我是萨沙,我来回答。萨沙第8947条回答。这个说法也对,也不对。我们一点点来说。第一点世界任何国家的实战骑兵都是用开刃马刀作战。世界上著名的一些马刀,都是非常锋利的。比如哥萨克骑兵武则天死后为什么不埋在陪都洛阳,而要选择京师附近的乾陵埋葬?关中是唐朝的埋葬地,你这样一个西人的马仔居然这点知识都没有。武则天虽然建都洛阳,但是曾经是唐高宗的皇后,武则天死后葬在唐朝的埋葬地是天经地义的事。关中作为唐朝的埋葬地,难道不允许武明朝第一冤案,兵部尚书于谦为什么会被以谋逆罪判处极刑?为什么于谦会被扣上迎立外藩的罪名?究竟什么叫迎立外藩?这究竟是一项怎样的罪名?而这样的罪名又是怎么扣到于谦头上的呢?今天的故事,咱们从五百六十多年前令人悲愤的一幕说起!那是明朝的天丁玲三岁丧父,20岁加入中共,29岁入狱三年,出狱后直奔延安1908年的一天,湖南安福县(今临澧)的一户人家大门挂满写满了字的白布,院里的人都穿着白色的粗麻布衣服来来往往。走近一看原来写满字的白布就是孝联,也就是过去家中有逝者为之写的挽联。他是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晚年生活简朴,儿子吸毒他大义灭亲中国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路上留下了太多不可磨灭的印记。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是那些无数的革命英雄和先驱怀着不畏生死之心,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坚硬的城墙,让无数军民蓝玉究竟干了什么?让朱元璋对他痛下狠手,处以剥皮酷刑朱元璋最初从一个要饭的和尚一路披荆斩棘奋斗成了开国皇帝身边围绕了一群文臣武将可以说没有他们单凭朱元璋自己估计也不能开创出大明王朝只是到了后期朱元璋宛如着了魔一样开始大肆屠杀开国功臣徐福出海后,为何会一去不复返?他是不是真的骗了秦始皇作为我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戎马一生,被称为千古一帝。他这一生为我们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非常多。比如,统一度量衡,统一街道,统一车轮,统一使用文字。这些举措为我们民族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