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有空军,有空中优势,为什么仍然打败仗?

  关于解放战争的胜败,看中共对国民党军队改造就能看出国民党必败无疑
  中国共产党对起义士兵的改造,侧重于人权的启蒙、人格的觉醒,从某种意义上讲,其着力点在于感性的顿悟。与改造士兵相比,对起义军官的改造,则更多着力于理性的觉悟。在所有的政治课中,社会发展史教育课对他们启发最大。
  杨协中起义时是国民党第六十军炮兵团少校营长,家居昆明,已经离休75岁那年,老人诚挚、坦荡依旧当年:"有些人在国民党那边反动得很过来,马上就进步了。我不,我从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刚起义时,我的思想很反动。我是被改造过来的,是学了社会发展史才转变的。"
  随即又坦言道:"说起来,还真有点好笑。撤出长春,刚进入解放区那天,我第一次看见毛主席像就觉得很不顺眼一这就是共产党的领袖?土里土气的,还想统治全中国?"当年杨协中心中崇拜的领袖是蒋中正:身着笔挺的呢质特级上将大礼服,腰挎珠宝镶柄的礼刀,胸佩赫赫勋章和金质宽辫饰绪,双肩金星闪耀,仪态肃穆威武,目光炯炯锐利。再看看毛泽东:穿的是粗布衣服,胸前、肩上空荡荡的,没有一点闪亮的饰物,哪像建功立业的统帅?头上戴的帽子也是皱皱巴巴的。尤其是帽檐,看着最不顺眼,又短又软又无光泽,扣在脑袋上,毛泽东就像个穷当兵的。
  还有,仰着个头,笑嘻嘻的脸,全然没有鹰扬虎视八面威风的领袖风采。风纪扣也没扣。从容貌到仪态,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形象!那位朱德总司令也是个样子,彻头彻尾的乡巴佬,不折不扣的土士包子!土包子农民还想坐天下?还能统治中国?根植于杨协中心底的国民党"正统"思想,最初是在鬼子铁蹄搅起的狼烟中熏陶出来的。1936年10月,15岁的杨协中正在云南大理中学读书,适逢上下各界人士踊跃捐款,支援国家购买飞机,为蒋介石五十大寿献礼。
  为答谢会国人民在"献机祝寿"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蒋介石于10月31日发表了生日感言《报国与思亲》。当北方流亡来的老师哽咽着声音为学生们朗读《报国与思亲》时,一个高高大大的民族英雄形象在杨协中的心头矗立起来1939年杨协中投笔从戎,报考中央军校昆明第五分校。从此,"一个主义(三民主义)、一个政党(国民党)、一个领袖(蒋介石)"的政治主张在杨协中思想深处生了根。
  直到起义,杨协中还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挨打,就是因为内部盘散沙。蒋委员长领导"匪戡乱,实现统一"那是强国富民的正道。所以,当杨协中进入解放区看到一幅"欢迎六十军弟兄参加革命"的标语时,很有点火冒三丈:我们打鬼子不算革命吗?国民党喊革命,共产党也喊革命,究竟什么是革命?从今往后,我是什么命都不革了,我当我的老百姓去!想解甲归田的杨协中没能回家,他被告之要进东北军大学习。
  杨协中漫不经心地想,无非是洗脑、毕业、失业一类的流水程序,去就去。此时的杨协中,百无聊赖,万念俱灰,无所皈依的心,冷得像数九天里冰封的江河、雪裹的大地进东北军大之后,杨协中冰冷的心逐渐回暖了。暖流源于共产党人与起义学员平等的人格交流。杨协中回忆说,入校第一天自己就被感动了。从齐齐哈尔火车站下车,已是深夜1点,到营房还有一里来路,大家背着行装,踩着半尺积雪,"咔嚓咔嚓"地埋头走着路猜度冰天雪地"劳改营"的滋味,情绪低极了。
  进营房,却意外看到学校的各级领导在等候从敌对营垒走来的新学员。食堂做好了热饭热菜,宿舍烧好了热炕火墙,直到大家入睡,领导们才离去休息关心部属生活本是共产党各级领导天经地义的寻常职责,但杨协中却从中看到了两种军队人际关系的巨大反差,这在讲究阶级身份、强调阶级服从、严格阶级秩序的国民党军队,是无法想象的。
  杨协中被编入第五团一营一连,即"将校官连"。不久,因为一次小小的误会,杨协中引起了指导员陈田夫的注意。一天,陈田夫找杨协中谈话:"你是党员吗?"是。"杨协中以平静的表情坦然回答。什么时候入的党?
  "民国二十八年(1940年)。"其实杨协中心里并不平静,他时刻准备接受审査。陈田夫很有些吃惊,继续追问:"你的介绍人是谁?
  "没有介绍人,一千多人集体入党。
  "集体入党?在什么地方?"陈田夫诧异了。"中央军校第五分校。"
  陈田夫笑了,他发现了彼此的误会。原来,一天前,士兵学员连通报过来一个情况:有几名士兵学员已经知道了共产党的土地政策,一问都说是营长杨协中讲的。这事引起了学校干部的猜测,于是有人以为杨协中是单线联系的地下党员或者是以某种方式进入国民党军队的解放军干部。谁知一问才发现,杨协中竟然是一位尚未开窍的国民党党员。
  杨协中告诉陈田夫,起义第二天,部队撤出长春城途中在卡伦吃饭,他见到了杨滨,杨滨送给他一本小册子。出于好奇,杨协中阅读了其中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并且摘要地在全营集合时念了一遍。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中共"家居乡村的国民党军队官兵、国民党政府官员、国民党党员及敌方其他人员,其家庭分给与农民同样的土地及财产"之规定,在土兵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杨协中关注共产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他的家庭也属于"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杨协中的做法完全符合情感与注意的自然流动方向。陈田夫知道,国共两党多年交恶,国民党中央军校毕业生对其校长蒋介石的崇拜,非三言两语的灌输教育所能清除。杨协中虽然起义了,但彼此的心依然隔着一道很深的鸿沟。要与杨协中沟通,就必须选择一个能引起杨协中同感与共鸣的认知层面,作为彼此感情与思想交流的平台。
  陈田夫的思想工作是从解剖自己开始的。他告诉杨协中,西安事变时,自己也在中学读书,听说蒋委员长被扣,曾痛哭了一场。那时,蒋介石在自己的心目中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参加八路军后才知道,在中国,蒋介石维护的是一种少数人剥削压迫多数人的旧制度,它必将被一种民主与平等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听了陈田夫的自述,杨协中吃惊不小:怎么共产党的团级干部也同情过蒋介石?还敢对我讲?
  惊异后是感动:人家信得过我杨某人,才把心里话掏出来!将心比心,杨协中下意识地解除了设置已久的心理防线,并把自己的身世也告诉了陈田夫杨协中父亲是位贫苦农民,因为穷娶不起媳妇,便做了一户有钱人家的上门女婿。按当地习俗,入赘是给丈人家当儿子,等于断自家一支香火,出门在外抬不起头,居家过日子也一样的命。
  父亲入赘后,每日披星戴月为亲戚家种田,生活却与亲戚家人截然两样,吃的是一日两餐,穿的是四季两单,比长工好不到哪里。上小学三年级时,一天,杨协中放学回家,像往常一样,放下书包就进了豆腐房,端起一盆豆渣去马厩喂马。不知为啥,那天有匹儿马(没骗的公马)特别焦躁,杨协中刚把豆渣盆端上马槽,还没来得及拌草料,它就伸过头来抢食,杨协中端起盆子往后一闪,儿马抢食不成,上来就是一口,咬在杨协中的手臂上"咣当"一声,豆渣盆被打翻,豆渣撒了一地。
  见杨协中血淋淋的手臂,亲戚夫妇当时都没有说啥。然而,晚上父亲收工后,杨协中却从门缝窥见一幕揪心至极的景象,父亲跪在亲成夫妇面前,低三下四地乞求:"豆渣,我当牛做马赔你们。求求你们一定供孩子把书读下去。"一吐为快的杨协中正要把自己的身世讲下去,不料,陈田夫的一句插话将他的思绪完全打断:"杨协中同志,你的父亲,就是你亲戚家变相的奴隶啊!"
  尽管陈田夫的插话语气平缓,却像一声炸雷,震撼了杨协中麻木的心灵。在国民党军队,受尊敬的是有钱、有势的人,穷人没地位。杨协中从来不敢也不愿向别人提及自己寒酸的家世、贫苦的家境和屈辱的家史,怕人笑话,怕人瞧不起。可此刻,指导员不但没耻笑自己,反而给予同情。这同情不是廉价的怜悯,是不带铜臭、没有功利色彩的人格尊重。
  杨协中用自己的良心,在道义的天平上,掂出其价值分量。特别是杨协中第一次听到共产党干部称自己为"同志时,不能不更为之一惊:我已经告诉指导员,我什么命都不革了,只想回家。他不但不斥责我顽梗不化,反而给予信任,称为"同志",这又是为什么?杨协中一夜没睡。翻来覆去辗转难眠的杨协中虽然对共产党尚有太多的不了解,但他的心已经被共产党干部平等的人格交流感化了。
  第二天,杨协中振作了精神,他决心遨游共产党的理论海洋,去求解心中的诸多疑问。
  东北军大的社会发展史教育,是在摸准了起义学员的思想脉搏后,对症下的药。当第五团政委曹孟朴上课讲到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这样由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发展过程时个个都听果了。
  认同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形态发展的必然趋势,学员们就不能不去思索:苦难的祖国,前途在哪里?迷茫的自我,出路又在何方?中国共产党奋斗的目标,是实现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杨协中摸着手臂上的伤疤,想着父亲屈辱的泪花,认同了共产党的无私追求。他认同的不是一己私利,是中国数万万穷苦百姓生存的权利、人身和人格保障的权利,这在道义上,有着无可抗拒的精神感召力。
  杨协中还记得,学到这一阶段时,仍有人不服,但不服的不是共产党的最终理想,而是实现理想的道路:共产党说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和对内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压迫,这也是国民党的政治主张。国民党之所以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就是因为外辱内患,战乱纷纷。这种曾经在起义军官中一统天下的政治观点,学习了社会发展史后,被一批又一批战场起义者逐出了思想阵地:
  国民党"平均地权"的民生主义,在其统治区有过实际履行吗?没有!连"二五减租"都没有兑现。广大农民得到的,是封建地主年复一年的沉重盘剥是贪官污吏日甚一日的欺凌压榨
  国民党"节制资本"的民生主义,在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实现了吗?没有!抗战胜利后,那么多国民党军政大员借接收日伪财产之机,大肆贪污、侵占,发"劫收"财,由此膨胀的官僚买办资本有几个受到了"节制"?
  国民党关于民主自由权利为"一般平民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民权主义,兑现给谁了?远的不说,就讲国民党军队,士兵的人格什么时候受到过尊重?士兵的权利什么时候有过保障?
  空谈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国民党政权,必然要失去民众,而没有民众基础的政权,在抵御外来侵略的民族战争中只能仰洋人之鼻息。于是,九一八事变后,有了拱手相让东北权益的不抵抗主义;七七事变后,有了战争初期丧师失地的单纯防御,有了战略相持阶段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方针,有了敌后游击战的百万国民党大军崩溃的崩溃,投降的投降,所剩无几的悲剧。如此的"民族主义"又有多大实际意义?
  在反复阅读了毛泽东的著作后,杨协中有了醍醐灌顶通体舒泰的感受,他不仅由衷钦佩毛泽东关于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理论,更为毛泽东哲学思想所折服在国民党军校,有人讲授过蒋介石的哲学思想一一万变中有不变,以不变应万変。如今与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一比,学识深浅不言而喻。重要的是,杨协中从中发现了蒋介石与毛泽东在为"中国之命运"选择道路时,其世界观、方法论上的根本对立:蒋介石强调事物发展的静止状态,毛泽东强调事物发展的运动状态。
  由此,有了维护与推翻旧制度的斗争。成为毛泽东的崇拜者后,再看中共领袖像,杨协中有了截然相反的感受:你看共产党领袖,那么高的地位,穿戴与普通人全无两样,人家没有私利可图,心里装的只有普天下的穷苦百姓。那么大的学问,却和蔼平实,全无高人一等以势压人的架子。越看越觉得可敬,越看越觉得可亲。
  杨协中下决心要彻底革命,他把自己的戒指、手镯和其他值钱的东西"全部献给革命",自己只留下一个装着衣服和日常用品28斤重的小包包。在国民党军队,营长是一级很威风的官了,家当自然不少,他全不要了。革命,就是要铲除私有制,就是追求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干革命,就要献出自己的一切,这些东西,都是在反动派的军队里得到的,就更不能要了。
  上缴东西第二天,指导员陈田夫将其中一枚戒指交还杨协中:"这个戒指是你妈给的那只吧?你拿回去。妈妈给的,家里传下来的,革命队伍允许留下。"戒指在贴身衣袋里装了一个星期后又交了上去:"我杨协中什么都不要了,只要彻底革命。"
  后来杨协中参加了抗美授朝,在战场上被提升为第一四八师炮兵主任,由师长赵鹤亭、师参谋长吕兆宣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5年从部队转业回云南,离休前为云南省铁路建设工程公司副经理。
  杨协中离休后,担任云南省黄埔同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一次,当他听到曾在昆明某中学任教的某黄埔同学宣称"中国最好的时期是抗日初期"时,当即理直气壮地批驳:"好坏要看全国人民,而不是看少数人,抗日初期你是地主家庭,当然生活好,贫雇农在过困难日子,你不了解,你立场还没有转到广大群众立场!…建议你加强学习,改造思想,要与人民大众在一起。"
  国民党的那些神操作,别说有空军。就是有高达,也是白搭。
  就拿淮海战役来说。制定战略方针的国防部第三厅厅长郭汝瑰是地下党。审批方案的国防部次长刘斐,也有通共嫌疑。(刘斐是不是地下党,存疑)
  众所周知。白崇禧被蒋介石踢走后,主持国防部工作的顾祝同根本就不管事。郭汝瑰的计划方案,顾祝同几乎就没有不同意的。
  地下党郭汝瑰制定计划,经有通共嫌疑的刘斐审批,再交给不管事的顾祝同拍板,最后下发给一线作战部队执行。
  这么神奇玄幻的操作竟然真实存在,国民党还想打胜仗?
  并且这还不算什么。最神奇的还在前线。
  1948年11月,当黄百韬兵团被包围后,徐州剿总司令刘峙竟然惊慌失措的下令(刘峙平时什么事都不做,全仰仗副总杜聿明。但杜聿明当时在葫芦岛指挥撤军),将徐州战场所部能调动的军队,全部调到徐州外围保护他。
  而非常关键的战略要地宿县,则只留下了少量部队驻守。
  宿县是个啥地方?
  这是联系徐州与蚌埠交通线的关键要点!
  宿县掌握在国军手里,徐州与蚌埠的铁路线就能保持畅通无阻,徐州剿总近八十万国军就进可攻退可守。
  而一旦宿县丢了,徐州国军就被包饺子了。
  宿县的重要性,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郭汝瑰制定作战计划时,就是因为担心在这个要点留兵力太少,被内行说闲话,指责自己故意给解放军留下破绽,导致自己可能暴露,专门留下一个靖绥区的兵力驻守。(相当于两个军)
  结果在刘峙的骚操作下,兵力空虚的宿县等于是拱手送人,被中野轻松拿下。
  淮海战场上的八十万精锐国军,就这么被中野和华野包了饺子。
  中野攻占宿县后,中央当机决断,改"小淮海战役"为大决战("小淮海战役"就是寻机歼灭徐州剿总一个兵团),计划全歼淮海战场上的所有国民党军!
  眼见形势恶劣,蒋介石将到处灭火的杜聿明调回徐州。
  杜回到徐州后,就建议:利用黄百韬兵团吸引华野主力的机会,集中徐州国军主力与南线的李延年、刘汝明、黄维三个兵团,来个南北对进,在宿县一带与中野决战。先歼灭或击溃中野,再回头与华野决战,解救黄百韬兵团。
  按照杜聿明的这一方案,就算徐州国军抓不住中野,至少也能夺回宿县,恢复蚌埠与徐州的铁路交通线。万一徐州守不住了,到时候几十万大军也能从容南逃。
  但不想,杜聿明的建议,刘峙却不同意。
  一方面,他担心国军寻找中野决战,万一扑空了,没有战果,而黄百韬又被歼灭,自己要担责任。
  另一方面,他还担心徐州国军南下后,徐州空虚,万一华野围攻徐州,他这个徐州总司令有危险。(刘峙作为总司令,不能离开徐州)
  由于包括李弥、孙元良等人在内,也都认为杜的方案过于冒险。
  于是经过南京国防部的又一番骚操作后,徐州国军最后执行的是一个最差方案。
  即让李弥、邱清泉两兵团向东,去解决被围的黄百韬兵团。严令从武汉赶来的黄维兵团尽快收复宿县。留下孙元良兵团镇守徐州。
  这样一搞,本来在淮海战场具有优势兵力的国军,就被拆得七零八落。兵力反倒没有优势了。
  并且,八十万国军还丧失了机动性。只能团团抱在一起,龟缩于徐州。
  后来,邱、李兵团16万人被华野阻滞,救不出黄百韬兵团。
  约12万人的黄维兵团孤军急进,在双堆集一带又被17万余人的中野合围。(原本南线是李、刘、黄三个兵团收复宿县。结果黄维冒进被围,成了第二个黄百韬。李、刘两兵团只好改收复宿县为解救黄维)
  1948年11月23日,黄百韬兵团被歼灭。
  此时对于国军而言,陇海路方向已无奇迹。
  为了在南线创造机会,同时也为了解救黄维兵团。蒋介石让二儿子蒋纬国亲率战车团去淮海战场助阵,同时严令李延年、刘汝明两部去给黄维解围。
  但是士气低落的李、刘兵团,根本打不动中野的防线,最终又缩了回去。
  至此,津浦路方向也无奇迹出现之可能。
  摆在刘、杜、以及三十万大军面前的路,只剩一条,那就是跑路。跑出一个算一个。
  刘峙为了保命,先带着大笔金银财宝坐飞机跑到了蚌埠。留下杜聿明带着大部队走。
  那么,杜聿明具体要怎么逃呢?
  当时有三个方案。一是向东,从连云港走海路退到江南;二是走两淮,穿过淮海地区的河沟烂泥后,退到江南;三是沿津浦路西侧的大路向淮河撤退。
  这三条线路,第一条由于短时间内寻不到大量船,所以没有操作性;第二条线路并不适用机械化部队,也不适合;相比之下,唯一适合的就是第三条线路。
  所以杜聿明的决定,便是从徐州西南方向的永城、涡阳撤退。抵达淮河后,三个兵团再背靠淮河,回过头去寻找中野决战。
  应该说,杜聿明的方案又是当时徐州国军最可行的一条路。
  但当三十万徐州国军按照杜的计划,刚刚退出徐州不久后,蒋介石的骚操作来了。他空投指令,要求杜聿明集团停止撤退,掉头往双堆集方向,去解黄维兵团之围。
  再加上徐州国军主力撤退过程中,邱清泉第二兵团的第45师被围(负责掩护主力撤退的殿后部队),邱清泉听后,暴跳如雷,气的拍桌子,脑子发热,极力主张回去救45师,忘了45师本来就是掩护主力撤退的牺牲品,如果现在主力再去救45师,就会变成主力掩护45师,大家一起玩完。
  杜聿明不敢不服从蒋介石命令,也不好意思寒了邱清泉的心。便只好带着三十万大军在反复折腾中,救出了45师,但同时也因为贻误战机,被华野合围在了离徐州不到70公里的陈官庄。
  堪称是典型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
  孙元良本性发作,先率部突围。结果孙兵团全军覆没,孙元良只身逃出包围圈。李、邱兵团继续被围困。
  在这期间,黄维放狠话"我这12万大军放着这里,中野也啃不动"。结果中野、华野合力,几天就吃掉了黄维兵团。
  几周后,总攻开始。邱、李兵团被全歼。淮海战役以完胜结束。
  自此。在被吃掉一个黄百韬兵团后,因国民党高层的各种骚操作,徐州的孙元良、邱清泉、李弥,三个主力兵团也被全部歼灭。算是陪了个干干净净。顺便还倒贴了一个华中的黄维兵团。
  淮海战役,当然不能代表整个解放战争。
  但通过这个缩影我们不难看出,国民党一直都存在干啥都不行,擅长窝里斗,相互拆台的毛病。
  同时,作为最高统帅的蒋介石,用人准则也有问题。蒋用人,首先考虑的是忠诚,能力反而是其次。哪怕是在决定国民党前途的战略决战,蒋介石也不用白崇禧,仍然要用刘峙这种"忠猪"来守北大门。就是因为他不信任被他贴上二五仔标签的人。
  如果刘峙完全不管事,只当纸片人,那也倒还罢了。但他却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几次骚操作,间接或直接葬送了几十万国军。
  在这种三军统帅任人唯亲,前线总司令成天混日子,几个兵团司令或狂妄自大(邱、黄都是自负且目中无人之辈),或毫无斗志(以孙元良为代表),或勾心斗角(黄百韬被围与邱清泉、李弥和他勾心斗角还有些关系),且战略制定者还是地下党的情况下。
  别说国民党没高达,就算有高达又怎么样?
  像刘峙那样的人,只会派人开着高达,替他往各地走私紧俏物资,赚黄金白银,然后都揣自己兜里。
  高达在国民党手上,用不到它该用的地方。
  更何况,国军根本没高达。
  当年的国军,总计约920架战机。这个规模的空军,如果只投入到一个战场,比如山东或东北,勉强还能形成所谓的局部"空中优势"。但投放到全国,那就是"洒洒水"了。根本就不够看。
  装备上,也就那么回事。有优势,但没有碾压性优势。
  政治、经济、文化、舆论宣发,也不行。坐拥最富裕的江南财赋重地,却离了美国援助就维持不下去。
  组织力,也不行。如此这样,国民党怎么可能不输呢?
  解放战争,输的必然是国民党。只是大家没想到,貌似强大的国民党只坚持四年就输了。
  这真是个好问题!
  49年的渡江战役,我军在长江上有一万多条船,如此多的目标,国民党的空军为什么没有大的动作呢?
  孟良崮和淮海等战役,华野几十万人将敌军围起来,人员密度很大,国军为什么不用空军攻击解放军阵地呢?
  其实在内战时,国军的空军也多次上阵,很多重要的战役空军都参加了,但没有发挥出空军应有的威力。国民党空军数量问题
  整个内战时期,国军空军虽有900多架飞机,但相对于广阔空域来说,其实少得可怜。
  那时国军空中力量主要由陈纳德的美国第十四航空队负责,而美国是不会直接介入中国内战的。
  因此国军空军,就靠那四百架左右的战斗机和轰炸机来支援如此广阔的中国内战战场。这无论如何是不够的,中国领空面积太大,而我军出于战术原因又分散隐蔽在山区和村庄之中,大部分时候敌人轰炸目标不明确。
  因此空军对于陆军的支援力度总体上非常有限。
  当然,如果能将空军集中使用在某一战役的话,局部效果也是有的。
  就像淮海战役的徐东会战时那样,邱清泉兵团之所以能够在最初能突破华野的阻击,靠的就是那近二百架飞机的支援,但是最终也没能解了黄百韬之围,而这已经是国军空军的极限作用了,并未造成难以招架的局面。国民党空军机型搭配问题
  国军战机的机型搭配极不合理。不要小瞧这个因素,飞机并不是越多越好,而要结合作战目的来使用。
  在国军众多飞机之中,近一半以上是运输机,只能运兵员和物资,不能直接攻击。
  轰炸机刚更少,并且轰炸机大多数是美国援助的战略型轰炸机,如B17等型号,这种飞机不同于执行俯冲轰炸任务的战机,投弹量大但精度和速度都不高,不适合攻击我军的炮兵,而适合进行大规模无差别攻击。
  在自己境内当然没有无差别轰炸的道理,所以这些飞机在中国完全不实用,也就达不到执行轰炸任务的目的。国军在当时多以战斗机进行扫射,战斗机是用来空战,夺取制空权的,而我军并无飞机与其争夺制空权。
  换句话说,敌人没有合适的作战飞机,被迫使用战斗机执行不匹配其特点的作战任务。对于国军方面来讲,使用战斗机执行任务,在大规模战役中的威慑力远不如俯冲轰炸机来得实在,对我军威胁非常有限,可惜他们没有俯冲轰炸机。我方军队战术原因
  我方军队一直都是能打则打,不能打则及时转移。
  内战之初很多的战役作战时间都非常短,仅仅两三天就解决了战斗。
  这样短时间的战斗,敌人空军甚至都来不及做出支援行动。
  而且我军打仗历来是讲究绝对优势兵力的,一旦形成大规模战役,敌人有限的空中支援(如前文分析)对战况的实际影响很小。
  还有就是战时物资供应不及时的因素,空军是极其耗费物资的,比如油料、零配件、弹药。淮海战役到中后期,敌人空军支援力度的下降就是因为补给跟不上了.。
  人心向背,将介石打着孙中山领导国民党三民主义旗号,收买各地军阀,和汉奸伪军收剐民财各自以自己地盘为主,保存自己实力心怀鬼胎盼着共产党消灭对方好壮大自己实力根本就是不为百姓提高生活和生产力发展,将介石下野回到奉化老家看到家乡生活百姓二十多年没有半点提高反尔民不聊生深感愧疚,将介石领导国民党就会内斗怎样能不败之理,飞机大炮也挽救不了腐败无能将家王朝!
  我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吧。
  1947年春天,国民党部队向山东解放区全面进攻,苏北解放区的党员干部,除了留下部分人坚持斗争之外,大部分奉命北撤。(有的叫东撤)
  这一天,留下来坚持斗争的运河区民兵中队,按区委书记苗宗才的命令,到腰庄集合,准备领取新武器。
  当他们来到指定地点时,却发现区委书记不见了,就在他们东张西望时,一个国民党军官在副官陪同下,大摇大摆地走来,战士们大惊失色,伸手去摸枪,这才想起来,旧枪全部按命令上交了。再一看,周围全部架上了机关枪,他们已经被包围了。
  那个军官冷笑着说:实话告诉大家吧,你们的区委书记苗宗才,已经投降了国军,你们的枪支弹药全被我们缴械了。
  就这样,几十个战士被押到县城。第二天,他们被押去游街,一个国民党士兵敲着锣喊:大家看看,土八路都被我们赶到大海里淹死了,就剩下这几个,全被我们活捉了。战土们屈辱地低着头,对叛徒苗宗才恨的牙根痒痒。
  就在他们秘密地商量着,如何逃出魔窟去找组织时,,这一天牢门突然打开了,一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走进来,他向战士们拱拱手说:众乡亲受惊了,我是李宗义,从小在外读书,回来后在县党部做事,我向县长作保,放大家回家,临行之前,我备了薄酒恭请大家,还望众位乡亲赏光。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这位少爷羔子玩的什么花招。
  到了饭店,李宗义亲自给每个人都满上了酒,他说:众位乡亲可能会感到奇怪,一个敌对阵营的人,为什么会请我们喝酒呢?如果大家怕酒中有毒,我先喝为敬。说着,随便端起桌上一杯酒一饮而尽。
  他说:我虽然给国民党办事,但是,我断定国民党必败。为什么这样说呢?国民党征兵,都是用绳子绑着送去的,这样的兵能真心实意去打共产党吗?再看看你们共产党,能当上兵比得状元还高兴,敲锣打鼓送着去。再说,国民党部队到了哪里,老百姓像避瘟神那样躲着,而共产党呢,老百姓像见了亲人那样欢迎。所以,共产党的兵,一个能顶十个,就拿诸位来说吧,不是你们区委书记出卖,就是几百个人也捉不到你们几十人。
  别看现在国民党有飞机大炮,共产党只有小米加步枪,这没有用,终有一天,那些掌握大炮的人,会调转炮口去打自己人,到那时,这些先进的武器都会落到共产党手里!
  他连喝了几杯酒,情绪有些激动。
  一个战土说:既然你看到这一点,为什么不弃暗投明归顺共产党呢?
  他叹了一口气说:这也是我心里最矛盾的事,我知道,要不了几年,我们这些人将死无葬身之地,但是,我又下不了决心,我的岳父来信让我去国外避祸……
  说到这里,他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的日子了!所以,我今天特备薄酒,一来给诸位压惊,二来拜托诸位,将来共产党掌权,请诸位放我家人一条生路。
  有个战士说:你能不能想个办法,把苗宗才交给我们。
  李宗义说:这一点,我没有这个能力,不过,大家放心,这样的人,不会有好下埸。
  吃过饭之后,这些人全部被释放,仅仅一年时间,共产党就打回来了,这几十个战士全部投入到淮海战役之中去了。叛徒苗宗才,也在五十年代初被枪毙。
  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共产党入关时仅几万人,出关时拥有雄兵百万,这绝不是偶然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什么叫做空中优势?
  海湾战争美国打伊拉克,那才叫空中优势,可以将一线部队炸掉百分之三四十,把二线部队炸掉百分之二三十。
  只要伊拉克大部队一动,空中轰炸立即就来,导致伊拉克军队几乎无法作战。
  这才叫空中优势。
  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国军空军有什么实力!
  当时二战欧洲战场,无论德军、苏军、美军、英军都有数万架作战飞机。
  英美对德国随便一次战略轰炸,一次作战可以出动六七百架重型轰炸机。
  德国在1944年,仅仅战斗机产量就有3万6000架。
  而1940年战争还没打响之前,苏军就装备了1.8万架战机。
  而当时国军空军什么实力?
  二战结束时,国军空军有8个空军大队21个中队,飞机936架。
  诸位没看错,是936架,也就是苏军一个零头而已。
  其中 ,轰炸机最强的主要是美制B-24、B-25轰炸机。
  运输机则是C-46、C-47运输机。
  侦察机主要是P-38型侦察机。
  因解放军没有空军,所以国军战斗机其实意义不大。而战斗机即便可以俯冲扫射,对地面支援,意义更是有限。
  实际上,国军可以对解放军进行轰炸的轰炸机,有多少?
  当时轰炸机的主力,为美制B25中型轰炸机。
  抗战胜利时,国军有B25区区60多架。二战结束美军从中国撤退时,将大约50架B25转交给国军。
  这样满打满算,B25只有110架。
  而B25一次可以携带1.1吨炸弹。
  大家想想看,就算是1945年解放军也有100多万规模,分散在北方各省辽阔的地区,区区110架轰炸能够干什么?
  如果按照北方交战的共12个省份计算,平均每个省只能有9架B25轰炸机,基本只有象征性作用,制造一些恐慌而已。
  大家知道美军装备多少B25?
  二战期间,美军共生产9816架B25,绝大部分装备美军自用。
  国军唯一的重型轰炸机,是美制B24,抗战结束时只有37架。这点数量,也就是略胜于无而已。
  而且,解放军虽没有空军,但不代表没有防空能力。
  苏联转交的武器装备中,有大量的日式防空火炮,从高射机枪、小口径火炮到大口径高射炮,什么都有。这是因为日军还是比较重视防空的,师团中防空武器很多。
  所以,B25轰炸期间是有威胁的,也有战损,轰炸有效是非常有限的。
  说来说去,国军空军实力其实非常弱小。
  因为抗战期间空军以防御为主,主要装备战斗机,导致对地攻击能力薄弱。
  到了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国军的轰炸机实力非常弱,对于几百万解放军来说根本只是具有形式上的意义。
  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就积极准备内战。但国民党军队大部分都在大后方,把部队运送到前线需要时间,筹措战争物资也需要时间,而久经战火的全国人民更不希望打内战。
  一.内战前国共双方的较量。
  1.重庆谈判。1945年8月,蒋介石接连三次给毛泽东发出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和平建国事宜。蒋介石断定毛泽东不敢来重庆,那么就可以把打内战的罪名强加给共产党人。
  毛泽东看出了蒋介石的阴谋,但为了争取和平、揭穿蒋介石的阴谋,毛泽东以惊人的胆魄来到重庆,经过谈判,国共两党于1945年10月10日签订"双十协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全国人民似乎看到和平曙光。
  打内战的准备工作,蒋介石就先输一局,没能实现把打内战罪名强加给共产党人的阴谋。
  2.中共中央派林彪到东北建立东北根据地。东北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土地肥沃、有工业基础,又接壤蒙古、苏联、朝鲜三个社会主义国家,是发展壮大人民军队的风水宝地。从四平战役开始苏联加大对林彪的帮助,加之东北的天时地利人和,东北野战军迅速壮大,1948年,东北野战军兵力达105万,这是解放战争时起到及其重要作用的军事力量,几乎打下半个中国。
  3.国民党的腐败,"四大家族"疯狂压榨人民,国统区物价飞涨,令国统区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返回日战区的国民党军政接收大员们,大肆侵占各种财物,各个都顿时暴富,就是这一时期国民党迅速腐化。"四大家族"中的宋子文更是贪婪,他竟然用1法币兑换日战区200伪法币,一时间日战区人民财富以200倍的幅度缩水,人民生活比日本人占领时还困苦,工厂也大批倒闭,失业工人剧增,人民对国民党政府失望透顶。
  4.1946年6月2,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内战。蒋介石打内战的真实目的大白天下,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全国人民对国民党政府彻底失望,充满了对共产党人的同情和支持。
  内战爆发前,蒋介石就大失人心,为其最终失败埋下伏笔。
  二.解放战争(内战)中双方的较量。
  1.军事对决。
  战争初期,在敌强我弱情况下,毛主席要求"不计一城一地得失,大量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虽然丢失一些城市,甚至延安也主动放弃了,但实现了大量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战略目的。战争中中期,毛泽东要求把战火燃烧到敌占区,就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加大国民党的战争代价同时控制战略要地,有利于后期战争发展。后期,抓住战机,发动"三大战役",几乎消灭敌人的精锐军事力量,1950年6月,人民解放军解放大陆。
  整个战争过程中解放军战略战术运用得当,而国军相对则是顾此失彼、因小失大、将帅不和。
  2.解放区土地改革。1947年,解放区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翻身农民获得土地,受到广大农民拥护。为了保卫胜利果实,解放区农民踊跃报名参军;同时客观上也瓦解了国民党士兵的士气,尤其是家在解放区士兵的士气。
  3.解放战士。战争中解放军优待俘虏的政策,又对国民党军队产生巨大瓦解作用。国民党军队在战争中后期,开始出现大规模投降、起义事件,不但有效减少解放军的伤亡、也使敌军减少战斗人员,如果投降者(绝大部分士兵都是农民子弟,尤其是家在解放区的士兵更愿意加入解放军)加入解放军,这样的士兵当时称为解放战士,这对加速解放战争胜利意义也是巨大的。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工作者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周恩来负责、李克农领导的地下工作成绩斐然,战果繁多,最著名的就是北平和平解放。当然,意义更为重大的是敌后第二战线的开辟: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合作,发动爱国学生、工人等进步力量,与反动的国民党政府作斗争,有利支援了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束了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反动统治,推翻了压在中国人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翻身做主,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力量,对世界格局和亚非拉人民的解放斗争都具有深远影响。
  先讲一个笑话。
  1945年解放战争爆发前,粟裕大将作为新四军代表到徐州与国民党军商谈摩擦问题。离开徐州时,国民党军徐州绥靖公署副参谋长戴之奇指着空中国民党空军的美式P—51战斗机飞行编队说:"现代的空军威力真是伟大!"外柔内刚的粟裕来了一句:"遗憾的是,天上的飞机不能到地面来抓俘虏!"
  粟裕大将短短一句软中带硬的话,一针见血地道破了国民党空军的短板,虽然那个时候的他也不是太懂空军。
  在制导武器出现之前,空军基本上就是数量决定作战力量。高超的战术也许会让数量少的能取得一些胜利,但基本上都是局部的,很难起到砥柱中流、扭转乾坤的作用。需要说明一点是,笔者所说到的"数量",不仅仅是飞机的多少,还包括飞行员、机场、燃料、弹药等等这些主要配套设施的数量。如果再往大地说,这个时候的空军还不是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主力军种,要发挥优势,必须有陆军、海军的密切协同。
  国民党空军组建于1932年,在世界范围内来说算是比较早的了,到解放战争时期已经有十年以上的历史。而在这10年里,国民党空军与日军航空兵殊死战斗过8年,同时也受到过德国、苏联、美国这些空军大国不少的帮助,可以称得上是有工作经验、有国际背景的"青年才俊"。
  经过8年的战火洗礼和大国空军的培养,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空军按说应该具备了世界一流空军的潜质。要知道,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空军两年多时间以损失200多架飞机的代价总共打下300多架敌机,就被美国空军参谋长称之为"空军大国"了,更用说在抗日战争中打下过1500架敌机的国民党空军。可为什么拥有900多架美式作战飞机的国民党空军无法帮助陆军打败从来没有取得过制空权的人民解放军呢?
  为了读者能直观地了解,笔者通过一个经典战例说明。
  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人民解放军的第一个铁拳砸向了连接东北与华北的咽喉要地——锦州。蒋介石也知道东北的重要性,亲自带着空军司令周至柔、海军司令桂永清来到沈阳,指导作战。从这一规格不难看出,蒋介石决心搞一次陆海空协同作战。
  敌我双方把作战焦点远在了锦州西部30里外一个叫塔山的村子。作为守方,我军投入两个纵队约10万人,在毫无险要地形的塔山一锹一镐构筑野战工事。作为攻方,国民党军11个师集结于葫芦岛,数十艘军舰在渤海列阵,炮口对准塔山。
  空军呢?
  前面说过,机场、飞行员、燃料、弹药是飞机的主要配套设施。东北大地经过3年战争,到了辽沈战役之前,除了沈阳、锦州、长春三个大城市及其周边的小城镇还在国民党军手里外,大部分成为了解放区。也就是说,在辽沈战役前,东北50多万国民党军的吃喝用,大部分都得靠飞机从千里之外运来放到这三个大城市的机场,然后转运。而只有百十来架一次能装几吨物资的C—46、C—47运输机能起多大作用?更不用说全国战场需要空投物资的可不止东北这一处。而大战前夕,往东北运的东西可不止是物资,更多的还是兵和那些预感大难临头要逃跑的国民政府达官显贵们。
  根据东野8纵封锁锦州机场的报告可知:锦州机场最多的时候每天起飞47架次飞机、降落32架次。而现代战争中执行任务的美军飞行员最多的时候也就是每昼夜2次。国民党空军的飞机既没有现代飞机舒适的驾驶室,更没有超音速,只能是大量飞行员填进去工作。飞行员都飞运输机了,谁来驾驶执行作战任务的战斗机、轰炸机?
  辽沈战役一开始,长春、锦州很快被我军包围,为了切断外援,我军很快攻占两座城市的飞机场。这样一来,国民党空军在东北能用的机场就只有沈阳一处了。试问,仓促应战的国民党军能在沈阳机场储存多少飞机用的燃油和弹药?更不用说国民党空军用的燃油和弹药大部分是进口产品。全国战场都吃紧了,国民党空军又能把多少架航程短、又没有加油机供油的作战飞机转场到沈阳机场?
  因此,表面上看,塔山阻击战是我军以单一的步兵在少量炮兵配合下抵御陆海空一体的国民党空军,实际上国民党空军根本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也就是蒋介石在葫芦岛督战的几天里从北平、天津、沈阳出动几架B—24轰炸机匆匆飞临塔山投弹,完事后又急匆匆回去。基本上就是例行公事、敲边鼓的节奏。等蒋介石一走,空军也就不管舍命冲锋的步兵兄弟了。
  所以,塔山阻击战中我军能够在没有险要地形可以依托的情况下,将火力占优势的国民党军死死挡住,代价也不算高(伤亡4000余人),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国民党军空有火力优势,却无法有效协调。而这次作战是蒋介石亲临现场督促下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陆海空联合作战都打成这个样子,更何况没有蒋介石的战役能打成什么样?
  所以,国民党空军没有在解放战争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建立一套可以和战争适应的空军作战系统,空有装备。造成这一切的,一方面是国民政府根深蒂固的腐败顽疾,另一方面就是轻视了人民解放军。
  政治问题后面再谈,先说军事因素。
  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也不是一直都在打败仗,解放战争对解放军而言同样是场艰苦的大战。
  比如金门战役,解放军不就打输了么?这场1949年10月发生的大战,登岛解放军血战三天三夜,最终因外援不济,作战组织过于乐观草率,登岛三个团9000余人大部战死,余者被俘,成为解放战争时期一大败仗。
  指挥金门战役的胡琏,此前在1947年的南麻战斗中,也给了华野重重的一击。
  胡琏当时率领整编11师镇守南麻,他采取了死打硬撑的做法,竟然用10天时间修筑了2000多个碉堡和无数个大小据点、壕沟,砍掉了所有影响视野树木,然后靠这个乌龟壳硬撑了华野的4天狂攻,解放军以巨大的伤亡勉强拿下了数百个堡垒,随后在国民党军又增援4个师的情况下撤退。
  南麻的战斗造成了华野4个纵队不小的伤亡,但他们为了给解放区解围,随后继续发动了对临朐的战斗。
  守卫临朐的是李弥的整编第八师,他正是援助南麻的部队之一,这支部队在战斗发起后才开始临时修筑工事,在城关、朐山和附近的盘龙山派重兵镇守。
  解放军各纵队对临朐的战斗非常不顺利,朐山始终拿不下来,南关也陷入反复的争夺战中,李弥将指挥部设在城墙边,直接指挥炮火进行轰炸,又用汽车绞盘索为朐山进行不间断补给,最终解放军不得不退出战斗修整,歼敌1万8,损伤2万1。
  还有1947年林彪打四平,东北民主联军此前连战连捷,偏偏在陈明仁镇守的四平面前打得头破血流,10万人打国民党71军2万人残军(陈后来在城内拉警察和壮丁,增加到3.5万),在人数和炮火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10天不能破城,几成林彪的心理障碍。
  解放战争并非电影电视中描述的那么激情洋溢,似乎到处都是漫卷的红旗和气吞万里的革命大军,国民党军也不像有些人称的"抗战拼光了老本,只剩老弱病残。"
  恰恰相反,1945年正是蒋军最盛的时候,国民党当局接收了日资、日械和部分日军人员,岗村宁次,豺狼参谋辻政信等将领都摇身化为国民党军的顾问。在外的远征军回国,大量的学生参军,美援的到位……简直让国军升了几个档次。
  为了解放全中国,解放军牺牲了师一级以上干部多达15人,甚至有不少高级干部。
  比如涟水保卫战中,遭遇国民党军狙击手狙击牺牲的华中野战军第10纵队司令员谢祥军,他当时面对的是整编第74师。
  比如我军"炮王"朱瑞,他是解放军炮兵奠基人,曾任红三军政委,东北军区炮兵司令员、炮校校长,46年时牺牲在辽沈战役打义县的战斗中。
  比如我军工程兵奠基人韩联生,他1948年已经是正军级(特纵参谋长),淮海战役时围攻双堆集之敌,为解决炮弹不足的问题,韩联生跑去研究用迫击炮发射炸药包的"飞行爆破"技术,因发射故障牺牲。
  比如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中共滨江省副省长李兆麟,他在1946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没有抛头颅洒热血,哪能打跑国民党顽军?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解放军之所以能打倒这样的国民党军,主要在于他们是一支更先进的部队,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军事上。他们有铁的几率,有严肃蓬勃的军营文化,扫除了文盲,有荣誉有头脑有思想,有崇高的革命精神。
  国民党军,始终是一支旧式的军队,喝兵血吃空饷,制度崩坏纪律涣散。某些部队开始军纪据说比共军还好还严,可打着打着,也就变成了流寇,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拉壮丁吃大户更是没少过,连有些地主都反对他们。
  军事上国军更不行,哪怕有部分经过了外军的培训,上过国战的战场,他们也并没有从战争中学习到什么精髓。
  八年抗战,国军在打阵地战,与日军拼火力比碉堡。八年抗战打完,国军还在玩这一招。如此呆傻的军队,除非占据绝对的优势,否则很难在解放军那种极富科学的现代步兵战术上取得成功。
  如果不是火力、人员在早期还能抗两下,以及早期的解放军也并不熟悉大规模的战场,国民党军恐怕早就完蛋了。
  共产党的军队无时无刻都在总结各种经验教训,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速度相当惊人,像前面提过的四平之战,林彪回去搞了个大练兵,很快就将部队变得焕然一新,从此攻城拔地无往不利。
  金门战役也是,虽然这里失利了,但后面打海南岛,经过总结后表现的完全不一样,到50年代打一江山岛,海陆空协同作战都用上了。
  这种学习和总结能力在朝鲜战争中再一次表现了出来,极短暂的时间内,志愿军迅速适应了美军的狂轰滥炸,然后找到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让敌方的火力优势无从发挥。
  这么可怕的对手,老实说让国民党军这帮榆木脑袋对阵,实在是有点抬举了。
  如果撇除军事因素,其实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大多数中国人民的胜利,这是一场被压迫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翻身之仗,共产党真正站到了人民的一边,这才能革掉站在封建地主、半殖民地买办、帝国主义势力、家族式垄断资本主义、腐败官僚一边的国民党的命。
  不需要多少道理,只要看到共产党的执政,以及解放区的新气象都能明白,天是真的亮了,除了破屋子里的那些寄生虫,谁还会希望偌大的中国继续黑暗下去呢?
  如果在这种情形下解放军仍然败给国民党了,那中国就没有出头之日了。
  关键是;蒋介石国民党军队属于雇佣军,靠搜刮民财供养军队,军队官兵思想涣散。毛泽东领导人民军队,是解救劳苦大众的英雄人民军队,二万五千里长征,官兵平等爬雪山过扫地,人民军队从军官到士兵,冲锋陷阵,作战勇猛,勇于献身,涌现出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刘胡兰,江姐等英雄事迹。国共两党性质截然不同,国民党军兵官待遇优厚,军队装备精良,交通工具,枪支弹药先进于我军,并拥有强大空军,却被毛泽东领导的人民军队,打的丢盔卸甲,慌忙逃窜台湾岛,从此苟延残喘,过上了岛居生活。

宋朝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奸臣?秦桧奸臣历代都有,但是好像大宋王朝尤其多,即便是没有专门学过历史的人,也能随便说出一些宋朝奸臣的名字,比如蔡京秦桧等等。北宋时期出了六个著名的奸臣,分别是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和李同为老将,古稀之年的赵云和黄忠谁更强?不要小看黄忠赵云和黄忠一个出场便是老将军,一个从少年登场,慢慢熬成了老将。而且两人征战疆场时都已经年过古稀,也就是七十岁。现在很多朋友都认为,黄忠是武艺最强的老将,甚至都提出年轻的黄忠估计比吕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大年初一,我们一家三口去观看了长津湖之水门桥,是描写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片子,片长接近三个小时。片中杨根思在长津湖战役中打退了敌人八次进攻,最后只剩他一人的时候,他毅然决然地抱起炸弹与言官奏请斩杀丁汝昌,日军鱼雷艇破坏了威海卫港口防材1885年2月3日,旧历十二月十九日。北洋军舰自朝鲜陆续返回,该天,超勇和镇边返回旅顺,带回丁汝昌信件,丁汝昌称朝鲜防务没有问题。吴大澂乘坐康济,巩绥军乘坐利运普济,三天后启程回华回族人的姓名有些经常参加宗教活动和到穆斯林国家公干旅游的回族人,都在名片上姓名一侧,附有经名。回族人所以使用两个名字,是有一定历史原因的。回族的形成有一定的历史条件,因此,其姓名也与其他民族有汉奸李士群死时全身脱水,身形干枯如纸片,亲历者回忆毒杀全过程前言1943年9月9日下午,杀人魔窟76号的创始人李士群,在家中身亡,死时全身水分脱尽,身形干枯,如同纸片一般,大汉奸李士群死时年仅38岁。1942年至1943年时的李士群可谓春风太平天国猛将如云,最厉害的五个人分别是谁清末,太平天国席卷大半个中国,达到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太平天国坚持了14年,势力发展到18个省,攻克过600余座城市,可以说非常强大。在太平天国存在的14年中,与清廷的战斗从没有断过武则天称帝15年,82岁把江山还李唐后没了权力,为何无人动她?这就不得不说说武则天的心计了,纵然她退位时已经八十多岁了,还病倒在床上,但她依然可以做到全身而退,还在儿子李显心中埋下了向五王复仇的雷。立子立侄之争,狄仁杰一语惊醒武则天。当初武则最后的格格金默玉,改名换姓活到2014年,临终前说出一些秘密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临朝称制,以太后的名义颁布了退位诏书,清帝溥仪退位,清朝正式灭亡。从此,养尊处优的八旗子弟也失去了往日的骄傲,无法再安心做国家的蛀虫。按说清朝都灭亡了历史上臭名昭著的3大发明,本该造福社会,最后却适得其反发明是应用自然规律解决技术领域中特有问题而提出创新性方案措施的过程和成果。百度百科发明的最初目的,无疑是为了解决问题,最后造福人类。但是总有别有用心之人将原本造福人类的发明,用在了传说中的四川江口张献忠沉银宝藏到底有多巨大?你怎么认为的?我认为目前四川省眉山市江口区江口镇岷江河道的沉银宝藏数量在所有张献忠的金银宝藏中,充其量只占十分之一。究竟张献忠在四川留下多少金银珠宝首饰,恐怕张献忠即使悠悠醒来,他也说不清楚!我
从多元一体视角认识仰韶文化重要性1921年,仰韶遗址的发掘和仰韶文化的命名,开启了以考古学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科学探索。百年探索得到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中华文明的形成在辽阔的地理背景中展开,经历了各地区多元发展相互碰撞最周恩来邀请卫立煌回国,8位元帅设宴款待,毛主席你是有功劳的卫立煌和三位重要人物孙中山毛主席蒋介石都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卫立煌是孙中山的卫士,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更是毛主席的朋友,曾做过八路军的上司,是被我党通缉的战犯,后来又担任中华人民共千年第一思想家的珍贵手稿图片摄影董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在中国那时做饭是一项很保密的紧急任务71年前抗美援朝战场的志愿军战士把冻土豆当口粮71年后吃过冻土豆的志愿军老战士吃到单兵自热食品竖起了大拇指味道很香很好!这,不禁唤起了北京市公安局内保局退休干部元杰在学生时代支援前大女儿嫁给书生病逝,二女儿和他结婚也去世,岳父三女儿还嫁你导语大女儿嫁给书生病逝,二女儿和他结婚也去世,岳父三女儿还嫁你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古人对于仁义礼信极其推崇,财帛动人心,但在危难关头,还是有不少文人墨客守住了这份坚守。张孝纯虽然名抗美援朝前的一幕麦克阿瑟飞临半岛,为何还敢飞到鸭绿江上空?二战结束后,美国作为战胜国很风光。特别是麦克阿瑟,曾是盟军总司令接受过日军投降,然后又以胜利者进驻东京,麦克阿瑟可以说达到人生中的辉煌,很飘很牛X。对于麦克阿瑟的历史,我曾看了看他宋朝有多厉害?北宋鼎盛时期的GDP占当时全世界GDP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北宋是当时世界第一经济科技大国,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富庶最繁荣的国家。宋朝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实力在封建社会登峰造极是众所周知,宋为什么宋朝被认为是一个统一王朝?宋朝,从来没被认为统一。北宋,地处中原北有女真,西有西夏。何来统一?南宋,偏居一隅,更不值一提。从来没有人认为宋代是统一的王朝,包括明朝,版图比宋朝大,但是也只有两京一十三省,严格宋朝连北京和大同都没统治过,为什么认为是大一统王朝?宋朝,这里指的是北宋,因为南宋只是偏安一隅的南方政权。北宋,根本算不上是大统一王朝,因为与北宋同时期共存的政权真不少,包括辽金西夏大理,这几个政权都是北宋势力所未触及的,这又何谈大宋朝为何会灭亡宋朝之灭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是,过于迷恋知识和工具。认为工具能战胜一切,既不好好培养军官,也不训练军队,磨炼军人意志。导致两个方面问题一,军官不会打仗,得按文人的剧本来。人手一个战争古代有哪些酷刑?刑罚之中以死刑为最。在电视剧中,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刑罚,比如凌迟斩首等,更有甚者扒皮菹醢车裂等,不过电视剧是为了热闹,真正历史中,死刑花样多的很从古到今死刑的方式不断汇集进步,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