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赵匡胤传位给弟弟后,他的子孙后裔受到宋朝的优待了吗?

  宋太祖后裔在北宋的待遇差别很大。混的好的高居郡王之位,而且还是世袭郡王(宋朝世袭的爵位很少,大多数爵位都只是不世袭的终身爵),并不比太宗后裔混的差。
  混的不好的形同老百姓,比如太祖六世孙宋孝宗,它的生父赵子偁,官至宣教郎,只是从八品的文官(秦王赵德芳后裔)。孝宗被宋高宗选为储君前,还在乡下玩泥巴。
  宋太祖赵匡胤有四子,长子赵德秀,次子赵德昭,三子赵德林,四子赵德芳。其中赵德秀和赵德林早亡,无后。活到成年的只有老二赵德昭和老四赵德芳 。
  赵匡胤死后,皇位没传给德昭、德芳,而是出人意料地传给了弟弟赵光义。
  至于原因,有两种说法。民间怀疑是赵光义杀了赵匡胤,而官方史书则是说杜太后鉴于后周世宗因传位于幼儿而失国的教训,死前与赵匡胤立下"金匮之盟",让他把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其目的是为了巩固和发展赵宋江山。
  不管什么原因吧,总之就是赵匡胤创立的大宋政权传到了赵光义的手上。
  赵光义继位后,如杜太后之愿,为巩固赵宋政权作出了努力。并且,他也封了德昭、德芳兄弟为王。但是他对大哥的后裔总是不放心,对德昭、德芳兄弟一直很警惕,变着法的迫害两兄弟。
  首先受迫害的是燕王赵德昭。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德昭以检校大尉之职随叔叔赵光义出征幽州。由于太宗的失策,宋军被辽军打的惨败,军心动摇。某一天德晚上,军中忽然谣言四起,谣传太宗皇帝失踪了。于是有人就谋立德昭为帝,而此事也传到了赵光义的耳中。
  事后,太宗对德昭恨之入骨。当德昭替幽州之战的有功将士向太宗行赏时,结果身为亲叔叔的赵光义居然冷冷的说:"等你做了皇帝时由你自己行赏也不迟。"
  这种明显带有挖苦、讽刺、嫉妒的话,让赵德昭惶恐不己,知道自己被叔叔猜疑。面对此情此景,德昭没办法,只得在回府后,当晚便自刎而死。时年28岁。
  赵光义听说侄子自杀后,非常惊悔,赶紧跑去抱着赵德昭的尸体,大哭着说:"痴儿何必这样呢?"。
  然而,哭归哭,懊恼归懊恼。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赵光义还要继续对侄子下手。德昭被逼死后,下一个该死的就是赵德芳。
  公元981年,即赵德昭自杀两年后,赵德芳突然病逝,时年23岁。
  赵光义听说后,也就伤心不已。他除了亲临德芳的灵堂哭祭,还下旨停止朝会五天,追赠赵德芳为中书令、追封为亲王。(之前只是郡王)
  关于赵德芳之死,民间也普遍怀疑是赵光义下的黑手。不过从宋代至今的各种史料,包括各种正史、文人笔记、以及野史、小说当中,均无"赵德芳是被宋太宗所害"的记载 。
  因此,赵德芳或许真的只是病死。不过,德昭和德芳死后,赵光义的心情确实很好。因为他对侄孙们(德昭、德芳的儿子),非常的大度哦。
  赵德昭生有五子,赵德芳共有三子。在北宋一朝,兄弟二人的后代一直都以皇族宗室的身份存在 。比如靖康之变时,协助宋高宗赵构在江南复国的延康殿学士,镇江知府赵子崧就是赵德昭的五世孙。
  还比如安定郡王一脉,在北宋就是唯二能世袭的爵位(还有一个是濮王)。宋神宗曾经就下过旨,宗室子孙必须有一人袭封安定郡王,且必须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世世代代不能断绝。所以在北宋一朝,太祖的后裔封王的人并不在少数。靖康之变时,当时的安定郡王叫赵令畤,他也是扶持赵构在江南复国的重要支持者。
  赵子崧、赵令畤这些人能当上那么大级别的干部,这就说明北宋一朝没拿他们这些太祖后裔当外人。
  不过,有混的好的,肯定就有混的差的。比如宋孝宗的父亲,那就混的真不怎么样。
  宋孝宗的爷爷叫赵令譮,获封庆国公,待遇还算可以。可是孝宗生父赵子偁却啥都不是,仅仅只是一个八品县丞。后来还是因为孝宗被立为太子,他才获封秀安郡王。
  宋孝宗登基后,太祖一脉的后裔才算是真正翻身了。由此,宋朝历史上就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北宋除了赵匡胤以外,其余皇帝都是出自宋太宗一脉;南宋除了赵构以外,其余皇帝都是出自宋太祖一脉。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赵孟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十一世孙,赵德芳的嫡系子孙。
  总的来说,太祖赵匡胤的后裔在北宋的待遇还算可以。除了不能掌握实权,皇族宗室成员该有的名利,太祖后裔都能获得。(恰恰就是因为没有实权,所以靖康之变时,太祖后裔大部分都逃过了一劫)
  赵匡胤之死史有迷云,有烛影斧声等传说,壮年身亡确有可疑,"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暴死后他的皇后宋氏,马上令太监王继恩传召三子德昭,意欲灵前继位,王继恩是赵光义一党,接谕旨后直奔赵光义王府叫来晋王赵光义,赵光义快刀斩乱麻,马上入宫,在兄长尸体前即位,称宋太宗。赵光义当上皇帝后,改年号为太平兴国元年,称宋后为开宝皇后,授弟弟赵光美为开封尹,进封齐王,所有太祖和廷美子女,并称皇子皇女。
  赵光义得以继承兄长当上帝位的依仗是金匮之盟,由其母和兄弟二人约定而成,内容是赵匡胤传赵光义,赵光义传赵廷美,赵廷美传赵德昭赵德芳。(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赵匡胤有四个儿子,长子赵德秀,次子赵德昭,三子赵德林,四子赵德芳。老大赵德秀无子女早亡,三子赵德林也是早早夭折,连名字也是后来宋徽宗要追封时才给他俩起的,剩下老二赵德昭老四赵德芳。
  宋太祖在位时,封赵德昭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宗上位后,出兵讨伐北汉时,赵德昭随行,攻下北汉后乘胜攻打辽国的幽州,军中有一次夜里惊乱,众人不知道宋太宗身在何处,便有人提议暂立赵德昭为主主持军务,等到乱象回复,宋太宗得知此事后很不高兴。回师后,因为北伐不利,赵光义久久不封赏将士,赵德昭便为将士们请封,惹来赵光义一肚子无名火,说等你当皇帝后再封也未迟。"及归,以北征不利,久不行太原之赏。德昭以为言,上大怒曰: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  (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奇怪的是,有稳重内敛,喜怒不形于色之称的赵德昭,这一席话后不知何故就自杀了,赵光义闻报大惊,"上闻惊悔,往抱其尸,大哭曰:痴儿何至此邪"!  追封为魏王,赐谥号懿。(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赵德昭有五位儿子,长子赵惟正封乐安郡公,官至建宁军节度使。次子赵惟吉封安定郡公,官至感德军节度。三子赵惟固官至左千牛卫将军。四子赵惟忠官至叙州刺史、昌州团练使。五子赵惟和,官至澄州刺史、右千牛卫大将军。赵德昭第九世孙是南宋理宗赵昀。
  赵匡胤四子赵德芳是小说演义中的八贤王原型,在开宝九年出阁任事,授贵州防御使。宋太宗登基后,太平兴国元年,授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981年三月,赵德芳病逝,时年二十三岁。宋太宗亲临哭祭,停止朝会五天,追赠赵德芳为中书令、岐王,谥号康惠,"车驾临哭,废朝五日" 。赵德芳有三位儿子,长子赵惟叙封长子高平郡公,次子赵惟宪封英国公,三子赵惟能封南康郡公。赵德芳的六世孙,就是南宋孝宗赵昚。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东京汴梁大雪纷飞,宋太祖赵匡胤已经得病十多天了,身体不适,心中烦躁,于是召皇弟开封尹、晋王赵光义入宫,兄弟俩在万岁殿内屏退旁人,秘密议事,诸侍卫宫眷不得闻。当时殿外侍从曾看见万岁殿内烛影摇动不已,太祖和晋王对坐的影子映射在窗户上,身影晃动,似乎晋王在离席退避、谦让什么。又过了片刻,殿外人听到殿内有斧子戳地击物的"笃、笃"声,同时听见太祖大声地吩咐晋王"好好做!好好做!",此时计时的漏鼓已经敲过三更。当夜四更,太祖驾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岁。十月二十一,晋王赵光义登基,当年改元太平兴国,赵光义即大宋第二代皇帝——宋太宗。这件事情,就是宋代历史第一迷案——"烛影斧声"。
  抛开太祖和太宗兄弟间传位的迷案不管,这里单说太祖去世后,他的子孙后代在太宗及其后嗣皇帝在位时期的待遇和处境,看看太宗一系皇帝是如何对待太祖后代的。
  太祖一生,共有四子六女。其中长子德秀、三子德林早夭,史料中记载很少,就连名字都是在元符三年(1100年)三月由刚登基的徽宗赵佶起的,并追封德秀为滕王、德林为舒王。所以,这两个太祖的皇子没有多少可说的,既没有生前享受富贵,身后也默默无闻了一百多年,不喜不悲。
  而太祖六个女儿中,申国、成国、永国三位公主都是早夭,没有什么事迹可言。另外三个女儿,昭庆公主(魏国大长公主)、延庆公主(鲁国大长公主)、永庆公主(陈国大长公主),都活到了真宗在位时期,昭庆公主下嫁左卫将军王承衍、延庆公主下嫁左卫将军石保吉、永庆公主下嫁右卫将军魏咸信。三位驸马也都是太祖时开国功臣的儿子(分别是王审琦、石守信、魏仁浦之子)。作为女儿来说,她们按照皇家制度、规规矩矩地出嫁、分府,生活波澜不惊,在史书中也是寥寥几笔,没有过多的着墨,平安富贵地走完了一生。
  这里着重说一下太祖次子(实际上的长子)德昭、四子德芳。赵德昭,宋太祖次子,生母是太祖的发妻孝惠皇后贺氏,后周广顺元年(951年)生于汴京。因为太祖长子赵德秀早夭,所以赵德昭实际上是太祖的长子。
  建隆元年(960年),太祖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取了后周社稷,登基称帝,建立了宋朝。这一年的赵德昭只有十岁,少年不更事,而之前的五代更迭中,因为皇位继承人年幼不能掌控朝政从而被权臣夺走社稷的事情不在少数,甚至太祖本人都是以此故事获取的后周江山。所以,为了稳固社稷起见,太祖没有立即立赵德昭为皇太子,而是在建隆二年(961年)七月册立自己的二弟赵光义为同中书门下平章政事、开封尹、兼中书令。
  五代旧制,如果皇室成员担任开封尹的话,那么就被视同为实际上的皇储,后晋出帝、后汉隐帝、后周世宗,都是以皇子身份担任开封尹,最后登基为帝的。太祖册立弟弟赵光义为开封尹,就有越过未成年的次子、立年长的弟弟为继承人、以保社稷稳定的意思(赵光义此时已二十三岁,并参与了拥立太祖称帝的陈桥兵变,政治经验丰富,不是不谙世事的赵德昭可以相比的。)
  乾德二年(964年),赵德昭年十四岁,按照制度出阁。前代皇家规矩,皇子出阁则册立为王。太祖却认为赵德昭年纪尚幼,不宜立即封王,还是渐进封爵为好,于是只授任其为贵州防御使,但不领实任。开宝四年(971年)十二月初五,赵德昭二十周岁,太祖举行大宴,增皇弟开封尹光义、兴元尹光美、皇子贵州防御使德昭的食邑,以示庆贺。
  开宝六年(973年),太祖再授皇子赵德昭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但是终太祖在世之日,赵德昭一直没有封王。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在那场诡异的"烛影斧声"之后,太祖驾崩,皇弟晋王、开封尹赵光义登基,成为大宋第二代皇帝——宋太宗。为了显示自己继位的合法性以及对兄长一脉的尊崇,太宗加封皇侄赵德昭为京兆尹,移镇永兴军(即西安),兼侍中,封武功郡王。另一皇侄赵德芳则接任兄长赵德昭所遗下的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等官爵。太宗并规定太祖的子女皆称皇子皇女。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正月,太宗派大军北上围攻十国中的最后遗存:北汉,准备彻底结束近百年的中原割据局面。二月,太宗率军亲征北汉,并许诺攻克太原(北汉都城)后犒赏三军。宋军在皇帝亲征和重金封赏的双重激励下,气势如虹,先在白马岭击退辽国援救北汉的军队,然后一鼓作气全线进攻北汉。五月初六,内外交困的北汉主刘继元出降,太原被宋军攻克,北汉灭亡,宋朝至此形式上一统中原。在攻伐北汉的军事行动中,武功郡王赵德昭一直随侍叔父太宗左右。
  五月二十,太宗不顾诸臣反对,决心趁灭北汉之军威,自太原出发直驱幽州(北京),一举收复幽云故土。宋军全凭战前太宗亲征及厚赏许诺,才奋勇向前,夺取了灭北汉的胜利,这个时候都想让太宗将破太原的奖赏兑现,再行北伐。而太宗说等到攻克幽州后,一并将封赏再行颁发。宋军将士心中不满,多不愿前往幽州,但是又畏惧太宗责罚,所以勉强成行,但战斗力大大不如攻伐北汉时。作战初期,宋军在太宗的严厉督促下,一度取得胜利,收复了易州、涿州。六月二十三,太宗以抵达幽州城外,下令诸军围攻。宋军与辽军互有攻守胜败,但是宋军迟迟不能攻破幽州城,而宋军作战已历经半年之久(从攻北汉算起),"将士多怠",士气低落,已成强弩之末。辽景宗耶律贤则以南府宰相耶律沙、特里兖(官名)耶律休哥率领契丹五院精锐驰赴幽州前线,援救守军。双方实力天平逐渐向辽国一方倾斜。
  七月初六,宋、辽两军在幽州城外高粱河展开激战,宋军先胜,追击耶律沙率领的辽援军。太宗为彻底击败辽国援军,亲临战场督促追击。宋军士卒经过二十天的围城作战,早已疲惫不堪,虽然击退辽军,但是不能围而歼之,只勉强追击出十余里,且回军缓慢。这就导致了战场上太宗御营护卫出现漏洞,防卫空虚。就在此时,耶律休哥率辽军出其不意从宋军防卫的间隙处突然杀来,手持火炬直冲太宗御营。当时天色已晚,宋军慌乱中不知来敌多寡,不敢接战,于是退居高梁河抵御。
  耶律休哥与幽州守将耶律斜轸各自统帅精锐骑兵,乘夜夹攻高粱河畔的宋军,同时幽州城中守军也开门出击,协同城外援军猛攻,这时宋军因之前追击辽军败兵,首尾不能顾,无法抵抗接憧而来的辽军猛攻,只能纷纷后退。耶律沙趁机调头反攻,从后追击,配合耶律休哥与耶律斜轸两军对宋军实施的追击。宋军前后被敌,同时皇帝的御营也被辽军击破,顿时大败溃散,全军崩溃。
  慌乱中,因被辽军攻击而和诸将走散的太宗在亲卫的拼死护卫下只能抛弃大军、夺路而走,期间太宗大腿还被流矢射中两箭,不能骑马,慌忙之中随侍的近侍找了一辆驴车,载着太宗急速南逃。而一直随侍在太宗左右的武功郡王赵德昭则于大乱中和太宗走散,会合其余诸将,收拢败兵,一面抵抗、一面南撤。宋军第一次北伐之战失败。七月初七天明后,太宗抵达涿州城外,而宋军败兵犹在幽州城外不远,在赵德昭及诸将的收容下缓缓而退。当时宋军大营已经和太宗失去联系,不知皇帝的生死,为了保持军心稳定,于是诸将都有在军中奉武功郡王为新主的意思,赵德昭没有答应,只说先撤军回涿州,稳定军心为先。
  太宗害怕辽军追至,不敢入涿州,便绕过涿州直奔金台屯,才敢停驾观望后续。七月初九,宋军依旧没有回撤的消息,太宗命人探寻,才知道诸军在赵德昭的带领下退据涿州,并四处寻找皇帝的踪迹。太宗于是令殿前都虞侯崔翰前往涿州传达诏命,令宋军班师撤回。之前宋军北伐时获得的易州、涿州等地都再度失去。
  太宗北伐失败后,对于诸将在乱军中意欲拥立赵德昭为帝之事耿耿于怀,借从征失律的名义惩罚诸将,大部分都贬官外放。同时以北征不利的理由将原先承诺的破平太原封赏也免除。因此诸臣都忿忿不平、埋怨皇帝赏罚不公。在这个情况下,武功郡王赵德昭出于维护皇帝颜面和信誉的目的,向叔父太宗谏言:
  "惟陛下赏罚分明是从,应先行破太原之赏,再行失幽州之罚,如此诸臣得以心悦诚服。"
  太宗本来因为武将们当初差一点拥立侄子为新主就很是不满,这时候赵德昭又不识好歹跳出来为武将们请赏,到底是要干什么?!大怒之下,脱口而出说:
  "令汝自为天子时,再行封赏,犹未晚也!"说完拂袖而去。
  赵德昭大惊失色,心中惶恐不安,知道叔父是猜忌自己,又无言以自明,进退不得之下,为了保护妻子家眷不受牵连,于是连家都没有回,返回门下省官衙后(赵德昭官职是门下侍中,在门下省办公),即命属员寻找裁纸刀,然后趁人不备,自刎而亡。
  在宫中的太宗得知噩耗后,后悔不已,急忙赶到门下省,抱着侄子的尸体大哭说:"我儿何至于此"。之后,太宗追封赵德昭为魏王、谥号"懿",追赠中书令。太宗之后的几代皇帝都不断给赵德昭加封,先后追赠太傅、太师,晋封吴王、越王、燕王。赵德芳,宋太祖四子,也是最幼子,后周显德六年(959年)生于汴京,生母未明。赵德芳比兄长赵德昭小八岁,太祖建国登基时,赵德芳仅仅才一岁。此后年幼的皇子赵德芳先后为太祖孝明皇后王氏、孝章皇后宋氏所抚养,几乎视同皇后亲子,尤其受孝章皇后的宠爱。
  开宝九年(976年)正月,十七岁的皇子赵德芳比皇家制度所规定的年限晚了三年才出阁,这似乎说明他受到了太祖和孝章皇后的格外优待,所以在宫中被多留了三年。太祖在幼子出阁后授其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这是他兄长兴元尹赵德昭当年出阁时的官职。
  当年十月,太祖在"烛影斧声"的疑团中驾崩,赵德芳的叔父晋王、开封尹赵光义继位,即宋太宗。太宗继位后,除了封授赵德昭为京兆尹、侍中外,再将赵德昭所遗下的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官职全部加封给另一个皇侄赵德芳,并诏令兄弟俩都可以称"皇子"。而在"烛影斧声"之谜中,除了之前所说的版本外,还有另一个版本: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太祖突然发病,驾崩于皇宫万岁殿,此时晋王赵光义、皇子赵德昭都不在宫中,主持内宫的孝章皇后便指派内宦王继恩前去召唤养子赵德芳前来万岁殿,以安排后事并抢在赵光义、赵德昭之前夺取皇位。但是王继恩没有去接赵德芳,而是直接出宫赴开封府衙,将太祖驾崩的消息告诉了晋王、开封尹赵光义。
  早有准备的晋王赵光义于是和亲随、开封府左押衙左押衙程德玄出府,与王继恩冒雪前往皇宫。在王继恩的协助下,晋王直入大内,控制了皇宫局势后到达万岁殿。
  在殿内等候的孝章皇后听见声音,急忙询问:"是德芳到了吗?"王继恩大声回答:"是晋王来了!"
  存有私心、准备趁乱拥立养子赵德芳为新帝的孝章皇后大惊失色,同时也无计可施,只得不顾礼法,以称呼皇帝的口吻向还未正式登基的晋王示弱:
  "我母子性命,就都托付给官家了!"(官家是宋朝臣民对皇帝的口语化称呼),晋王赵光义也放低姿态,哭泣着回答:"请皇后放心,我们共保富贵。"
  至此大局已定,晋王获得了皇位,登基称帝,即宋太宗。孝章皇后则以"开宝皇后"的尊号被太宗奉养于大内,一直到至道元年(995年)四月才去世,安享富贵半生。
  太宗登基时,赵德芳才十八岁,年少无知,所以没有任何的实际职务,只在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被太宗加授检校太尉,不过也是个虚职。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德芳的兄长德昭因奏请封赏武将之事被太宗训斥、忧虑自杀后,太祖唯一的皇子赵德芳也时常处于惶恐惊惧之中,担惊受怕,唯恐叔父会进一步对自己下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三月,年仅二十二岁的赵德芳病逝,史书上只用了"寝疾薨"三个字来表述,大概就是心肌梗塞之类的病,导致睡觉时心脏骤停而去世。赵德芳去世后,太宗亲临他的府邸哭祭,并辍朝五日,追赠皇侄为中书令、岐王,谥号"康惠"。太宗之后的历代皇帝也给赵德芳加官,赠太师,晋封楚王、秦王。
  而后世文学影视作品中手握金锏、上打昏君下打谗臣、威风八面的"八贤王",其实只是个虚构的人物,不过借用了赵德芳的名字而已,再引用了宗室赵元俨(太宗第八子、人称"八大王")、赵元佐(太宗长子、真宗曾经赐过他带剑上殿、诏令不名的待遇)的一些史实和轶事,经过后世文学创作者艺术加工、最终融合而成的一个人物形象。这个虚构人物不仅增加了如《杨家将》、《贺后骂殿》、《三侠五义》等传统艺术作品的戏剧性和可读性,还满足了普通百姓崇敬忠臣、惩处权贪的美好愿望心态。"八贤王"的形象因此才能历经千年、栩栩如生。
  太祖的两个儿子在三年内都因各种原因去世了,这也彻底消除了太宗心头的担忧和焦虑。没有了德昭、德芳的潜在威胁,太宗可以从容的厚赐他们两人留下的家眷子女,以显示自己的亲情和宽仁。
  赵德昭有五子:长子赵惟正、次子赵惟吉、三子赵惟固、四子赵惟忠、五子赵惟和。
  赵德芳有三子:长子赵惟叙、次子赵惟宪、三子赵惟能。
  在太宗及后继的皇帝不断封赐下,赵德昭的儿子中:赵惟正封乐安郡公、建宁军节度使,追封同安郡王。赵惟吉封安定郡公、感德军节度使,追封南阳郡王。赵惟固早夭,赠官左千牛卫将军。赵惟忠封叙州刺史、昌州团练使,追封舒国公。赵惟和封澄州刺史、右千牛卫大将军,追封清源郡公。赵德芳的儿子中:赵惟叙封左千牛卫大将军、勤州刺史,追封高平郡公。赵惟宪封左卫大将军、安德军节度使,追封英国公。赵惟能封右神武军将军、蔡州防御使,追封张掖侯。
  太祖的诸孙,在太宗及其后嗣皇帝的统治时期,境遇还算不错,个个都是高官厚禄,富贵终身,虽然没有什么实际权力,平时也不受重视,但总算生活安稳、待遇丰厚,和历史上其他王朝失势皇族子弟动辄被废黜流放乃至骨肉相残、死于非命的悲惨际遇相比,太祖后裔在北宋一朝的命运和待遇,已经是非常难得的安宁祥和了。
  庆历四年(1044年)七月,太宗的孙子仁宗在位时,鉴于宗室子弟封爵过于严谨,同时近支皇族子嗣不盛(真宗只有仁宗一个独子、仁宗无子),以至"宗姓几无一王"的局面出现,所以下诏,将宗室中太祖太宗的弟弟赵廷美、太祖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太宗除了真宗以外其他七个儿子,一共十家宗室的后代,按照子封郡王、孙封国公,曾孙封郡公的原则,一口气封了六个郡王、三个国公、一个郡公。其中赵德昭的后裔得封颖国公、楚国公,赵德芳的后裔得封安国公。
  熙宁元年(1068年),太宗的玄孙神宗继位,感念于祖宗开拓之不易,而太祖更是开创之君,社稷皆由太祖创业而至,所以下诏,要求在太祖的后裔中选取行辈最近、年德最尊一人,册立为郡王,并世袭其爵,以示尊崇太祖之意,并赐王号为"安定郡王"。第一代安定郡王是赵德芳的孙子、赵惟宪的儿子,时年已经六十二岁的赵从式。此后安定郡王在太祖的后裔中传承了二十四代,除了第一代和第七代外,其余的安定郡王都是赵德昭的后代。(安定郡王不是在某一家世袭,而是如同流官一样,由太祖的后裔按行辈远近轮流担任,上一代安定郡王的亲兄弟子侄,不一定就是这一代安定郡王,所以自熙宁元年至南宋末,二百年间即传承了二十四代之多。)
  靖康之变后,英宗一系的皇室子弟基本被一网打尽(真宗、仁宗已绝嗣,英宗是过继而来),只有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得以逃脱,辗转至建康,在江南文武官员支持下登基称帝,建立南宋,即宋高宗。之后高宗独子赵旉三岁夭折,高宗本人也没有了生育能力,南宋皇统面临断绝危险。
  虽然当时太宗后裔还有不少留存在江南各地,尤其是英宗生父濮安懿王一支,更是和帝系最亲。这些太宗后裔自以为血缘最近,所以对于高宗之后入继大统,继任皇帝都是志在必得。高宗心中忌恨这些近亲毫不掩饰的继嗣之心,又不甘心就此绝嗣,于是经过长期考虑后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不选择太宗后裔承袭大统,而是从太祖的后裔中,选择晚一辈子弟,收为养子,大力培养,以承袭皇位。
  于是,经过细致挑选,太祖的七世孙、秦康惠王赵德芳的六世孙,时年六岁的赵伯琮在绍兴二年(1132年)被召入宫中,作为高宗的养子,加以培养,而他的生父赵子偁不过只是从八品秀水县丞,几乎没有势力,不构成对皇权的威胁。赵伯琮入宫后,先后改名赵瑷、赵玮、赵眘。经过三十年的等待,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高宗正式内禅,把皇位传给了三十六岁的养子赵眘,这就是南宋第二代皇帝——宋孝宗。历时一百八十六年后,大宋帝系再次转回太祖一系。
  之后,南宋帝系传承由孝宗传子光宗,再传孙宁宗。宁宗先后生了九位皇子,都不幸夭折,他和名义上的曾祖父高宗一样,也不愿立自以为可以按血缘相近而获得皇储之位的秀安僖王(即赵子偁、孝宗生父)一系后裔为嗣子,也放弃立远祖秦康惠王赵德芳得其他后裔,而是选择了太祖十世孙、燕懿王赵德昭九世孙、南阳郡王赵惟吉八世孙赵与愿为承继子,改名赵询,后正式册立为皇太子,赵询时年六岁,生父赵希怿是太平州通判,八品小官而已。
  为自己立嗣后,宁宗考虑到祖父孝宗一脉几乎都绝嗣(孝宗四子,长子、四子绝嗣,次子魏惠宪王赵恺独子沂靖惠王赵抦没有儿子;三子光宗两个儿子,长子早逝、次子宁宗也没有儿子),所以给堂弟沂靖惠王赵抦也选择了太祖十世孙、秦康惠王赵德芳九世孙、高平郡王(公)赵惟叙八世孙赵贵和为嗣子,改名赵均。
  天不遂人愿,嘉定十三年(1220年),皇太子赵询去世,宁宗失去了嗣子。为了承袭皇统,宁宗将沂靖惠王赵抦的嗣子赵均改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竑。然后让丞相史弥远再从太祖后裔中为沂靖惠王挑选嗣子。经过挑选,太祖十世孙、燕懿王赵德昭九世孙、南阳郡王赵惟吉八世孙赵与莒选,被立为沂靖惠王赵抦新嗣子,改名赵贵诚。赵与莒生父赵希瓐不过从九品山阴县尉,而且早逝,无足轻重。
  嘉定十七年(1224年)八月,宁宗病重,丞相史弥远素来和皇太子赵竑不睦,于是联合宁宗杨皇后趁宁宗病重时矫诏,废黜皇太子赵竑,改立嗣沂王赵贵诚为皇储,并在宁宗驾崩后拥立赵贵诚为帝,更名赵昀,即宋理宗。前太子赵竑则被废为济王,出居湖州,第二年正月被陷害致死,儿子也被史弥远暗害。
  理宗在位时,所生的三个儿子先后夭折,没有办法,只得在淳祐六年(1246)把弟弟荣王赵与芮(赵希瓐次子)的独子赵孟启立为嗣子,改名赵禥。景定元年(1260年),赵禥被册立为皇太子。景定五年(1264年),在位四十年的理宗驾崩,皇太子赵禥继位,即宋度宗。
  此时北方蒙古已经兴起,在平息内部争斗后,开始南下攻宋,而度1宗无力采取措施对抗,只能以酒色自娱。咸淳十年(1274年),三十五岁的度宗驾崩于临安福宁殿。他死后,儿子宋恭帝赵㬎、宋端宗赵昰、宋少帝赵昺在风雨飘摇中先后继位。祥兴二年(1279年),崖山之战中,残存的南宋朝廷全军覆灭,少帝赵昺在陆秀夫的背负下投海自尽,三百年的宋室江山至此划上了句号。自太祖驾崩后,除了太宗时期因为忌惮德昭、德芳兄弟而有过针对性的举措外,太祖子孙在整个北宋时期整体上过的还不错,太祖一脉后裔还世袭安定郡王,待遇地位都算尊崇。南宋时期,机缘巧合之下,太祖后裔在高宗内禅之后,恢复了帝系传承,先后承袭了八代皇帝、一百一十七年皇统。太祖地下有知,可以瞑目了。
  除了能直接威胁宋太宗的赵德昭、赵德芳以外,宋太祖其他的子孙后代都受到了朝廷优待。
  宋朝在历史上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开国皇帝宋太祖的死因不明,而且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莫名其妙地继承了大统,是为宋太宗。因此,后面的北宋诸帝都是宋太祖弟弟的后代,而不是宋太祖的后代。
  历史上一直怀疑说宋太宗弑君夺位,并流传了"斧声烛影"这样的传闻下来。当然也有人说,宋太祖是为了江山社稷,主动将皇位让给弟弟赵光义的。宋太宗赵光义答应了哥哥,自己会优待嫂子宋皇后和侄儿们。可是,他真的优待了吗?
  当然没有,宋太宗对待嫂子和侄儿的态度非常差,这似乎也从侧面印证了宋太宗当年杀兄夺位的传闻。太祖赵匡胤留下的两个儿子均在赵光义当皇帝时暴毙,而宋皇后也被移出正宫。公元995年,宋皇后病死,宋太宗竟然连皇后的下葬礼节也不给嫂子。
  按照惯例,去世的皇后要与先帝的陵墓合葬。不知道是不是出于心虚或者迷信,宋太宗害怕嫂子在地下告诉哥哥实情,非但只是用一般的礼节埋葬了宋皇后,还不让她与哥哥宋太祖合陵。帝、后不合陵,这在历史上还是比较罕见的!
  宋太祖赵匡胤是北宋王朝的建立者,也是历史上少有的军事名家。他在位期间,制定了"先南后北"的策略,先后攻灭了南方的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等小国,奠定了北宋局部统一的基础。
  可是,雄才大略的宋太祖却在开宝九年(976年)暴毙,在位仅16年。《宋史》只是轻描淡写地说道:葵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此前,宋太祖赵匡胤还与晋王赵光义在宫中饮酒,一向体格健壮的他在第二天就驾崩了,而晋王后来却离奇地当上了皇帝。
  当时,太祖的子嗣已经成年,完全有继承皇位的资格。按照《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的猜测,宋太祖暴毙后,他的皇后宋氏原本是让太监王继恩召太祖的一个儿子、秦王赵德芳前来商量对策。
  可是,王继恩却勾结晋王赵光义,让赵光义先一步登基为帝,并控制了禁军。等到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宋皇后作为一个无依无靠的寡妇,为了自保只好率领后宫称呼晋王赵光义为官家(宋朝的皇帝),这等于直接承认了晋王登基的事实。
  可是,司马光也只敢猜测到这里了,不敢进一步说是晋王(宋太宗)杀害了太祖,因为司马光自己也是北宋的大臣。
  宋太宗赵光义一继位,就把自己的嫂子宋皇后赶到了偏僻的西宫居住,当时太宗并没有立皇后,而中宫也就一直没有主人。而直到公元978年,宋太宗的李皇后才入主中宫。此后,宋太宗的嫂嫂宋皇后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生活到995年才去世。
  赵匡胤有好几个儿子,长到成年的只有赵德昭、赵德芳。这两个儿子都在宋太宗当皇帝时暴毙,死因一直成谜。
  赵德芳只活了22岁,在公元981年就死了。史书只称为病死。而赵德昭则在公元979年就死了,史书只说他受了赵光义的责骂,自尽而死。
  公元979年,宋太宗亲征伐辽,在高粱河之战惨败,生死未明(实际上是宋军全军覆没,宋太宗后来坐着驴车才逃回开封)。朝廷上下议论纷纷,均有意拥立赵德昭继位。可是,赵光义后来平安回到开封,讥讽侄儿赵德昭要背着自己当皇帝。《宋史》说:赵德昭羞愧难当,回去当晚就自尽了。
  由此可见,宋太宗对自己的嫂子、两个侄儿都不太好,因为这是直接威胁到皇位的人。反倒是赵德昭、赵德芳等人的子孙后代得到了朝廷的厚待,有的还被封为郡王。不过,他们距离宋朝皇位越来越遥远,已经没有机会登基了。
  可是说来也巧,北宋灭亡后,南宋的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没有生育能力,晚年不得不传位给自己的养子赵眘。赵眘就是当年宋太祖的后代之一,也是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孝宗。因此,北宋诸帝多是宋太宗一脉,南宋诸帝多是宋太祖一脉。
  优待倒没有优待,其实宋朝绝大多数宗室都受不到什么优待,但赵匡胤的子孙血脉最终还是传承了下来,在南宋时期,皇位重新回到了太祖一脉。太祖赵匡胤,仅有两支血脉传承下来
  可能因为年轻时忙于事业,赵匡胤膝下的子嗣其实不多,只有四个儿子,其中长子赵德秀与三子赵德林都幼年早夭,次子赵德昭与幼子赵德芳则成功长大成人并且留下了子嗣,但赵德昭与赵德芳也并非长寿之人,赵德昭享寿28岁,赵德芳享寿22岁。
  赵德昭膝下共有五子:
  长子赵惟正,受封安乐郡公,官至建宁军节度使,死后追封同安郡王;
  次子赵惟吉,受封安定郡公,官至感德军节度使,死后追封南阳郡王;
  三子赵惟固,无爵,官至左千牛卫将军;
  四子赵惟忠,生前无爵,官至叙州刺史、昌州团练使,死后追封舒国公;
  五子赵惟和,生前无爵,官至澄州刺史,右千牛卫大将军,死后追封清源郡公。
  赵德芳膝下共有三子:
  长子赵惟叙,受封高平郡王,死后追封河内侯;
  次子赵惟宪,生前无爵,官至左卫大将军,死后追封英国公;
  三子赵惟能,生前无爵,官至右骁卫将军,死后追封南康郡公。
  虽然赵匡胤膝下子嗣单薄,两个儿子也是英年早逝,不过赵德昭与赵德芳膝下倒是子嗣比较繁盛,随着时间的推移,太祖的两支血脉不仅传承了下来,而且还逐渐兴盛起来,在宋朝时期也算是个相当繁盛的大家族。宗室不受厚待是宋朝惯例,并非太宗苛待太祖血脉
  从封爵情况来看,太祖的孙辈开始就没有受到多少优待,不仅爵位比较低,甚至还有些生前根本就没有爵位,有人认为太祖当年就是太宗所害,赵德芳与赵德昭的英年早逝也是因为太宗暗中出手,因此太祖的血脉受到了苛待。
  毕竟按理来说,皇帝的后裔,怎么说也是天潢贵胄凤子龙孙,稍远的后辈也就算了,而赵匡胤一脉到了孙辈就开始没什么封王爵者了,要知道,后来的明朝,朱元璋的子孙之中,封亲王郡王的比比皆是,每年奉养这些宗室的花销极其庞大。
  然而,太祖赵匡胤、赵德昭与赵德芳的死,到底与太宗赵光义有没有关系尚且不得而知,但太祖子孙被"冷落",乃是宋朝的惯例,并非太宗有意针对太祖血脉。
  不仅仅是太祖赵匡胤的子孙之中,尤其是第三代以后几乎没有封高等爵位者,宋朝所有皇帝,包括宋太宗本人的后嗣子孙,也都是同样的待遇情况。
  宋朝的爵位制度区别于其他的朝代:第一,皇子通常不直接封王,一般都是初封比较低的爵位或者授予比较低的职位,之后在迁转,神宗开始,诸皇子初除皆节度例,封国公,稍迁郡王,加平章事,后成定制;第二,亲王序位宰相之下,除太祖在位时曾下诏让晋王赵光义居宰相之上以外,宋朝时期的亲王地位,都在宰相之下;第三,诸王后裔无显爵者,宋朝封爵有个特别之处,那就是爵位仅止其身,诸王的子嗣之中只能有一人封公爵,或者另外封爵,祖辈与父辈的爵位不能承袭,北宋中期甚至出现"宗室几无一王"的尴尬局面,宋朝的宗室成员,往往得到的都是些等级比较低的文官职位。
  太祖的血脉之中,第三代时仅有长孙赵惟叙一人在生前封了郡王之爵,其他人之中,要么只是个公爵,要么压根儿没有爵位,这在宋朝其实是一种正常现象,并非太祖的子孙受到了特别的对待,宋太宗自己的子孙之中,也是这般情况。太祖赵匡胤的血脉,还算比较兴盛
  按照《宋史·宗室世系表》记载,宋朝宗室主要分成三个支派,即太祖赵匡胤支派、太宗赵光义支派、魏王赵廷美支派。
  赵匡胤一脉的宗室成员,共有18862人,赵光义一脉有23870人,赵廷美一脉16763人,共有59495人,这些宗室成员不包括早夭者与女性成员。
  太祖赵匡胤一脉的宗室支派,分成燕王赵德昭支派与秦王赵德芳支派。
  燕王赵德昭支派迁居地:安徽颍州,四川蜀州,江苏泰州、镇江府,福建福州、泉州,江西吉安府,湖北江陵府,广东南雄府等地;
  秦王赵德芳支派迁居地:浙江绍兴府、湖州、台州、明州、婺州,福建福州、泉州等地。宋朝皇位重回太祖一脉
  靖康之变后,宋室南迁,而建立南宋的高宗赵构却没有能够继承皇位的子嗣,其唯一的皇子早早夭折,另外,女真南下汴梁城破以后,太宗赵光义一脉的宗室几乎全都被掳走或被女真人所害,也找不到近支的宗室来传承帝位。
  甚至有传闻,宋朝使者前去金朝的时候,发现当时的金太宗完颜晟长得与画像上的宋太祖赵匡胤几乎一模一样,回朝之后禀告,赵构受到惊吓,以为是太祖显灵,托生为女真皇帝,为报当年帝位被夺的仇。
  当然,这只是传说,不过碍于现实,太宗一脉的确已经没有了可继承皇位的近支宗室人选,然而当年太祖一脉的后裔,在南方繁衍兴盛,人数很多,最终,赵构选中了太祖的七世孙赵宗实为继承人,也就是后来的宋孝宗。
  其实,对于赵构来说,他自身没有子嗣,而近支的皇族宗室也都没了,其他远支皇族宗室,无论是谁来做皇帝,于他而言都没什么关系,因此,宋朝形成了一个特别现象,北宋除了太祖赵匡胤,其他皇帝都是赵光义与赵光义的子孙,南宋除了赵构,其他都是赵匡胤的子孙。
  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君主,他本是后周重臣,但在受命北上抵御外敌,行至陈桥时发动兵变,于是"黄袍加身",反攻后周。很快,他就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了宋,称帝后,他致力于统一大业,于是四处征战,建立了不朽功勋。
  开宝九年(976),赵匡胤暴死,皇位由其弟赵光义继承。在许多非官方史料中,都记载了赵匡胤去世当晚曾召赵光义入宫饮酒之事,后人也对"烛影斧声"的猜想津津乐道。而按史书记载,赵光义继位是宋太祖和杜太后商议好的结果。那么,赵匡胤传位给弟弟后,他的子孙后裔受到宋朝的优待了吗?
  既然说是后裔,我们自然要先看看赵匡胤有着哪些后代了。根据史书记载,宋太祖共有四子六女,四个儿子分别是赵德秀、赵德昭、赵德林、赵德芳;六女则是申国公主、成国公主、永国公主、魏国大长公主、鲁国大长公主和陈国大长公主。
  令人惊讶的是,赵匡胤的这些后裔中,大部分都是早亡,光是他的四个儿子,就有两个个早早离世,此外,除了赵德秀、赵德林幼年便去世,四子赵德芳也是年仅二十三岁就染病身亡,只有次子赵德昭活得稍微长久一些,但也没能超过三十岁。
  赵匡胤去世后,赵光义继位,而赵匡胤的次子赵德昭则被任命为京兆尹,在宋朝,封皇子为京兆尹,基本就等于让他做继承人了,从这一点看,似乎赵光义是想去世后让赵德昭继位的,不过,仅仅三年后,变故便发生了。
  太平兴国四年(979),赵光义攻打幽州,赵德昭也一同前往,一天晚上,军队中发生骚乱,人们找不到赵光义在哪里,便有人提出要是找不到皇帝,便立赵德昭为帝。赵光义听说后,心中十分不满。回到朝中,赵光义也迟迟不对将士们进行封赏,于是赵德昭便前来询问此事。
  赵光义见了赵德昭,没好气地说:"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意思是,反正你马上要当皇帝了,到时候你自己封赏他们也不算晚。赵德昭听说后,便退出后自刎而死。至此,赵匡胤的四个儿子全部去世,赵光义也就不必封赵匡胤的儿子为帝了。
  此后整个北宋,所有的皇帝都是赵光义的后代,而赵匡胤虽然也有后代,但已经不受重视了。直到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在南方称帝,建立南宋后,赵匡胤的后代才重新回到宋朝的权力中心。建炎三年(1129),反对宋高宗的大臣发动"苗刘兵变",将赵构软禁,另立他的独生子赵旉为帝。
  赵旉仅仅当了二十六天皇帝,便在宋高宗复位后变回皇太子,只不过他两岁时便因惊吓而死,此后,赵构便没有了皇子。于是,赵构只好找到宋太祖这一脉,从中选取了两个资质较好的作为养子。绍兴三十二年(1162),赵构将皇位传给赵昚,赵匡胤的后代重新当了皇帝,此后,南宋的皇帝就又都是太祖赵匡胤的后代了。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赵匡胤的后代好得很。
  虽然北宋时代的皇帝除了赵匡胤以外,其余都是赵匡义的后代。
  有意思二十,南宋除了首个皇帝赵构为赵匡义后代外,其余又都是赵匡胤后代。
  赵构唯一儿子2岁就病死,自己因兵荒马乱导致失去生育能力(一说是患有严重的阳痿),没有儿子。
  而当时赵匡义的后代,基本都在北方被金人俘虏甚至杀死,南渡的只是一些远支后裔。
  根据当时的规则,这些人继承皇位是有问题的。
  无奈之下,赵构只能选择赵匡胤的后裔赵眘为继承人。
  一说赵构曾经做梦,梦到赵匡胤怒斥他"自从你的祖先摄用计谋,占据我的位置很久了,以至于如今天下寥落的局面,是时候把位置还给我了。"
  赵构醒来后,认为这是上天的旨意,只得执行。
  其实,赵构之所以这么做,也有认为自己性能力也许会恢复,还会有亲生儿子可以继承。
  而赵匡胤一派毕竟实力较弱,将来可以将他们废掉,传给自己的儿子。
  连皇帝都做了,可见赵匡胤子孙的待遇还是相当不错的。
  他的四个儿子,都封为王爷:长子赵德秀为滕王,二子 燕王赵德昭,三子 舒王赵德林,四子秦王赵德芳。其中两人儿童时期就死了!
  以赵德芳为例,他的三个儿子都担任很高职务,,比如长子担任怀州防御使、河内侯、保静军节度观察留后、高平郡公。
  赵匡胤的皇位来路不正,他靠陈桥兵变夺了后周的天下,但好歹对后周皇室比较优待,并没有赶尽杀绝,还留下太祖誓碑,嘱咐后世子孙要优待后周皇室,任何人不得违背,所以柴氏一脉在宋朝得到很好的保护。赵光义的厚黑学
  同样是来路不正,靠着"斧声烛影"上位的赵光义却没有赵匡胤这种胸襟, 赵匡胤曾有四个儿子,但只有两个长大成人,分别是长子赵德昭、次子赵德芳,两人都英年早逝,死因跟赵光义都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赵匡胤在位时,对两个弟弟很好,他把赵光义封为晋王并担任开封府尹,把赵廷美封为节度使,却始终没有把两个儿子封王,特别是长子赵德昭早已成年,却仍不封王,这在古代是极为罕见的,一定程度确实传递出"兄终弟及",传位给弟弟的信号。
  赵匡胤在"斧声烛影"中死后,弟弟赵光义继位,他刚一继位,位置还不稳固,为了政治需要,对哥哥赵匡胤的两个儿子优待有加,对他们和自己的亲儿子是一个称呼,都称"皇子",而且也把弟弟赵廷美封为秦王,作为皇储第一人选,俨然一副"兄终弟及"的姿态。
  但这些表面功夫不过是赵光义施展全部阴谋的一个开始,他会把弟弟和侄子一个个铲除,为自己的儿子将来继位扫清障碍。赵德昭之死
  赵德昭被封为燕王,但排名在叔叔赵廷美之后,看来只能是第二顺位继承人。赵德昭素来小心谨慎,但在太平兴国四年,他跟随宋太宗赵光义亲征幽州,结果在高粱河一带遭遇惨败,慌乱中赵光义中箭受伤,坐着驴车仓皇逃跑,宋军群龙无首,一些将领想趁乱拥戴赵德昭为帝,后来皇帝找到了,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但这件事却成了赵光义的一块心病。
  过了一段时间,赵德昭给赵光义提意见说虽然北征幽州不利,但太原是打了胜仗,应该履行诺言给将士们发放奖金,赵光义本来就对拥立一事不满,无处发泄,赵德昭这次出头替将士们请赏,恰好撞到枪口上,赵光义借题发挥,大怒道:等你当了皇帝再赏也不迟!
  赵德昭一看赵光义反应如此强烈,一下子明白了自己的失误,自己已经被皇帝怀疑,说不定哪天就被整死,赵德昭的心理素质也不强,他想来想去,觉得没法活了,竟然拿了一把水果刀自刎身亡,终年只有28岁。
  赵光义听说后立刻赶到现场,抱着侄子的尸体大哭,表现地十分后悔,追封赵德昭为魏王,但大家都知道这不过是鳄鱼的眼泪而已。赵德芳之死
  赵德芳是赵匡胤的次子,赵匡胤驾崩时,王皇后曾派宦官王继恩去叫赵德芳入宫继位,但王继恩却跑去叫来了赵光义,这件事也在赵光义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巧合的是,赵德芳也是英年早逝,他去世时比哥哥赵德芳还年轻,只有22岁。 史料记载赵德芳是病逝,但病因不详,推测和赵光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赵匡胤一脉后裔
  不幸中的万幸是,赵德昭、赵德芳虽然英年早逝了,但他们都留有后裔,赵光义铲除两人的目的是为了传位给自己儿子,没有必要对赵德昭、赵德芳的后裔赶尽杀绝。
  赵德昭有五个儿子,分别是赵惟正、惟吉、惟固、惟忠、惟和,赵德芳有三个儿子,分别是赵惟敘、惟憲、惟能。
  按照宋朝的皇室政策,爵位不世袭,皇室不豢养,绝不像明朝一样培养一大批饱食终日的王爷,也不像清朝一样把皇室囚禁在京城,宋朝皇室成员到后来甚至可以自由参加科举,入仕为官,这在其他朝代是不可想象的。
  有赖于这个特殊政策,宋太祖赵匡胤的后裔一直延续不断,在北宋仁宗、神宗、徽宗年间都不断得到善待。如果论及爵位,宋太宗赵光义一脉的待遇,有的甚至还比不上宋太祖赵匡胤一脉的待遇。 一直到了南宋时,赵匡胤一脉后裔终于得到改变命运的机会。
  终北宋一百余年,除了宋太祖赵匡胤,其他皇帝都是宋太宗赵光义一脉,但到了南宋,赵光义仅存一脉赵构当了皇帝,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宋高宗赵构。
  但循环报应,毫厘不爽,赵构因为沉溺女色,丧失了一个男人的基本功能,导致皇位后继无人,在太宗一脉找不到合适继承人选时,皇室只得在太祖一脉中寻找,最后找来找去找到了赵昚,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也是赵德芳的后裔,是为宋孝宗。自宋孝宗以后,整个南宋一百年间的所有皇帝都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后裔,这与北宋除赵匡胤以外的宋太宗赵光义后裔形成鲜明对比,似乎冥冥中自有天意。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我来答一下这个问题。第一,赵匡胤并没有传位给弟弟
  宋太祖赵匡胤在生前并没有指定接班人。赵匡胤三十三岁就当皇帝,暴死时只有五十岁,还是年富力强的年龄。他一直未册立太子,一个原因就是自个身体特棒,要知道太祖可是中国历史上武功最强的皇帝,还留下一套太祖长拳呢。古代立储是一件大事,搞不好会后患无穷甚至有杀身之祸。赵匡胤是从五代出来的人,见惯了权力场上的血腥政变,因而在选储君时十分谨慎,不愿过早册立太子。
  然而,在一个斧声烛影之夜,宋太祖暴死,死因不明。而太祖生前见的最后一人,就是弟弟赵光义。因此,宋太祖死于弟弟之手,可能性还是还大的。
  第二,赵光义如何夺权的?
  宋太祖死后,发生一系列十分蹊跷的事。
  当孝章皇后得知太祖死讯后,意识到最重要的事,是要赶紧让新皇帝继位。赵匡胤曾有四个儿子,两个早夭,剩下两个,一为二十六岁的赵德昭,一为十八岁的赵德芳。赵德昭远在兴元府(陕西汉中),留在皇城的只有赵德芳。孝章皇后密令内侍总管王继恩连夜召赵德芳进宫。
  可是令人大惑不解的是,王继恩出了皇宫,却没有去找赵德芳,而是去了赵光义的晋王府。显然,王继恩与赵光义早就串通好的,这也是赵光义弑皇兄的一个佐证。
  于是,赵光义与王继恩连夜入宫。孝章皇后刚见到王继恩时,问道:"德芳来了吗?"王继恩十分冷漠地回答:"是晋王来了。"
  那一刻,孝章皇后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先是太祖暴死,而后是内侍总管违抗懿旨,晋王进宫,明摆着是来抢夺皇帝宝座的。皇后屈服了,怯生生地对晋王道:"我们母子性命都托付给官家了。"
  "官家"乃是五代、宋时对皇帝的称呼,取义于"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故名为"官家"。贵为皇后与皇子,竟然把身家性命交给别人,从这句话中感受到皇后的恐惧与无奈。
  擅长演戏的晋王从眼角挤出几滴泪,哽咽地对皇后说:"共保富贵,勿忧也。"
  第三,两位皇子之死
  赵光义继位后,史称宋太宗,表面上他的确优待宋太祖的两个儿子。赵德昭任永兴节度使兼侍中,封武功郡王;阴差阳错没能当上皇帝的赵德芳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不仅如此,宋太宗把他们与自己的子女一视同仁,都称为皇子皇女,这也暗示赵德昭、赵德芳仍然有继承皇位的资格。
  然而,事情哪有那么简单。
  公元979年,宋太宗北征辽国,赵德昭随行。
  有一天夜里,辽军偷袭,宋兵营大乱,皇帝不知去向。这时,有一批军官,或许是出于忧心,或许是出于阴谋,打算拥立赵德昭为皇帝。但就在这个时候,宋太宗回营了,拥立新皇帝一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不久后,赵德昭入宫向太宗皇帝进谏,建议对将领们论功行赏。岂料宋太宗带着讥讽的语气训斥说:"等你当了皇帝,再来论功行赏也不迟!"有弦外之音,你赵德昭,不就是想当皇帝嘛。
  赵德昭听罢大恐,回到王府后,用一把小刀自杀了,时年二十九岁。宋太宗不失时宜地作秀一番,抚尸大哭道:"痴儿,何至于此?"
  与赵德昭相比,赵德芳就死得不明不白了。
  赵德芳死于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即赵德昭死后两年。他死得莫名其妙,死时年仅二十三岁。对于养尊处优的皇子来说,二十三岁意外死去,这真的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因此,历史学家们多怀疑赵德芳之死,与宋太宗有着直接的关系。倘若宋太祖赵匡胤真的是被毒药毒杀于睡梦之中,那么赵德芳也完全可能是被毒杀。
  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赵德昭、赵德芳兄弟先后死了。这证明了宋太宗上台前信誓旦旦的"共保富贵"不过是忽悠人的把戏罢了。
  赵匡胤的皇位,最终到了弟弟赵光义的手中。那么,赵匡胤自己的子孙后代,最终有没有受到优待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实际上我们可以分三个方面来说:一是赵匡胤的儿子有没有受到优待?二是赵匡胤的孙子们有没有受到优待?三是赵匡胤孙子以下的子孙后代,有没有受到优待?
  (赵匡胤)一、赵匡胤的儿子们。
  赵匡胤的儿子们的死亡,已经成为历史上的一个谜案。
  赵匡胤活下来的儿子只有次子赵德昭、四子赵德芳。按照现有的历史记载,这两个儿子都是先被赵光义加封了的。其中,赵德昭被加封为京兆尹、侍中、武功郡王,赵德芳被加封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
  不过不久后,由于赵德昭替众将请功,赵光义非常生气,冷冷地说,等你将来当了皇帝之后,再给那些将领们封赏吧。赵德昭听了这个话以后,非常惊恐,回去以后就自杀了。
  赵德芳则是在睡梦中去世的。
  赵德昭和赵德芳的的死,史书在记载这件事的时候,闪烁其词,显然认为赵光义是应该负责任的。
  不过说起来,似乎与赵光义应该没有太大的关系。赵光义对赵德昭说的话,虽然很重,可是为什么不反过来理解,表明赵光义这是表达了要传位给赵德昭的意思呢?而赵德昭自杀这事则说明,一方面,赵德昭考虑问题不周,没什么政治智慧。毕竟为了避嫌,给众将请功的事情,他确实不该做。另一方面,也说明他抗压性太小,赵光义一句话,他就吓得自杀。赵德芳的死,与赵光义似乎就更加没有关系了。赵德芳是睡梦中去世的,本来就与赵光义没有什么关系,怎么怪得到赵光义的头上呢。
  不过,人们之所以觉得赵德昭、赵德芳的死,赵光义要负责任,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大家都觉得,赵匡胤本来应该传位给他的儿子,但赵光义采用了不正当手段,窃取了赵匡胤的皇位,因此他必然非常忌惮赵德昭两兄弟。如果这两兄弟活着,对赵光义的皇位肯定是会构成威胁的,所以他一定会想办法把这两兄弟置于死地的。
  (赵光义)二、赵匡胤的孙子们。
  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们全部杀掉,让他们绝后。因为在李世民看来,如果不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们,这些孩子长大以后,一定会对自己构成威胁的。
  不过,赵德昭和赵德芳的儿子们,待遇却不一样。他们没有一个被杀死,而且他们得到的封赏也不低。赵德昭一生有五个儿子,其中,长子赵惟正,封乐安郡公,死后被追封为同安郡王。次子赵惟吉被封为安定郡公,死后被追封为南阳郡王。三子赵惟固生前的官职当到了左千牛卫将军。四子赵惟忠生前是刺史,死后被追封为舒国公。五子赵惟和生前当了右千牛卫大将军,死后被追封为清源郡公。从这些可以看出,赵德昭的儿子们,虽然没有生前封王的,但官爵都是一等一的,也算是享尽了荣华富贵。
  赵德芳一生有三个儿子,长子赵惟叙被封为高平王,次子赵惟宪被封为英国公,三子赵惟能被封为南康郡公。和赵德昭的儿子们一样,也是享尽了荣华富贵的。而且赵惟叙还是生前就被封为王,尤其难能可贵。
  所有这些,都说明,赵匡胤的孙子们,实际上是受到了优待的。
  (赵德芳剧照)三、赵匡胤的重孙及后代。
  赵匡胤的重孙及后代,延续到北宋末年的时候,实际上很多人已经是平民了。有一件事可以证明,金国在南侵的时候,把北宋的皇亲国戚都抓到了北方去,以至于宋高宗因为没有生育,想从皇室中找一个子弟来继承皇位。但是却并没有找到,最终不得不在赵匡胤的后代中找到了宋孝宗。而赵匡胤的后代之所以没有被抓到金国去,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大都是平民,因而金国把这件事忽视了。
  这件事说明,赵匡胤的后代,越到最后,官爵是越来越小,最终沦为了平民。
  从这个角度来说,似乎赵匡胤的后代,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不过,之所以这样,也不是赵光义有意而为。事实上那时候赵光义已经死掉,管不了这些了。而且每个王朝发展到后来,皇亲国戚的官爵越来越小,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汉朝曾用"推恩令",有意实现这种变化。此后这种做法,也就在后世的朝代中沿用,因而不能特别把宋朝的这种情况拿出来说事。

两代人二十余载秘密守护一本书一线讲述到过中共一大纪念馆的观众一定会对那本陈列在玻璃展柜里的共产党宣言印象深刻。那是1920年由陈望道翻译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极为珍贵。这本书的蓝色封面上盖有张静泉(人亚)同志秘毛毛走丢20多年被找到,贺子珍认定是本人,毛主席为何却不相认1953年的某一天深夜,毛主席坐在书桌前,手里的烟抽了一根又一根,他却毫无睡意,烟雾缭绕中依稀可以看到他紧蹙的眉头。更深露重,警卫员多次进来提醒主席就寝,他只是招了招手,然后看着桌战功显赫的侯君集却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只是因为参与了谋反吗?对中国历史略有所闻的人们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出了名的好君王,不仅仅创造了有名的贞观之治的盛世,而且对于自己的臣子和出生入死的将军们给予了极大的宽容。甚至建造了气势恢宏的凌烟阁来用金维映邓小平第二任妻子,李铁映的母亲,在苏联养病时遇难1988年6月24日,邓颖超在写关于往事回忆的书籍时,提到了这样一位女士,在书中她饱含深情地写了这样的一段话1939年8月,我陪伴周恩来同志去苏联莫斯科治伤,第一次见到金维映同志时苏联解体三十周年关键的八月份作者苏克福作者本人新世纪一九年新冠肺疫情的出现到现在漫廷全球,而我们中国一直处于抗疫情好的典范,这休现我们民众良好素质,也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具有的优越性。所谓西方资本主义所为何关羽的后世子孙惨遭灭门,张飞的后人却无人敢动?公元219年,关羽自荆州南郡出兵伐魏,借着荆襄大地的一场豪雨,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走上了人生的巅峰,成就了武圣的名号,也埋下了44年之后关家惨遭灭门的祸根。关羽后世子孙为何惨遭灭门阿富汗帝国坟场到底埋葬了谁?人们总是愿意抬头遥望远处的高山,却不愿低头看一眼脚下的石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个感觉,我们对地球另一边的美国异常熟悉,却对山水相连的尼泊尔蒙古阿富汗一无所知,就像一个上海人对遥远的明朝第一任CEO的往事(二)至正十一年(1351),上天给元朝的最后一根稻草终于压下来了,元朝的末日到了。由于黄河泛滥,元朝需要治理黄河的愿望虽然是好的,然而他不懂那些反对的苦心。元朝那些腐败到极点的官吏,也从明朝末年的梃击案入手,分析明朝灭亡的客观原因明朝的灭亡是许多人都觉得遗憾的事情,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历史学家给出了两方面的观点首先是受到气候影响,其次是由于西班牙内战。明朝末年,中国进入了小冰河时期,百姓赖以生存的粮食得不到朱允炆是明朝的皇帝,为什么会败给自己的叔叔朱棣?朱元璋驾崩后,将自己的皇位继承给了自己的孙子朱允炆,而他的叔叔朱棣不服起兵反抗,最后朱允炆战败,那为何朱允炆身为一国之君打不过当时是燕王的朱棣呢。一朝中无大将。靖难之变朱元璋建立明古代800里加急有多快,为何劫匪都不敢劫?强盗你看腰间绑的啥导语在现代,物流已经发展为一个十分成熟的产业,但其实物流并不是近代兴起的产业,它起源于古代,至今最少也有千年时间了。由于某种需要,哪怕是过了千年,物流行业还是一如既往的红火,没有衰
美国飞虎队后裔定居中国,孙女成央视美女主持,称我的根在中国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无论是哪一个方面,都在世界上占比很大,都有些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两国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微妙,尤其是在近几年,关系一度进入了冷冻状态。但是在上世纪四在美国,至今珍藏慈禧老佛爷的老照片,原来长这样少数几个见过这位太后的人将她叙述为一位身板挺直面目秀丽的高个子女性。她长着一双鹰眼,有着明显的鞑靼人特征。这是伊莱扎鲁哈马西德摩对慈禧太后的记载,被记录在中国,长寿帝国中,里面还有精品推荐稀有古币四川铜币,是晚清和北洋时期四川省地方政权铸造的货币。由于川省银铜矿缺乏,加之辛亥革命以后军阀割据,致使中央政府币制条例关于铜币之原料比例铜币面额的规定没有严格遵守,四川铜币发行量十霍金21岁开始瘫痪,仅手指能动弹,他的三个孩子都是怎么来的?全身只有3个手指能动,终日在轮椅上度日。可是就是这样的他,一生中却生养了三个孩子,他的三个孩子都是怎么来的?难道大物理学家霍金的身体,真有什么奇妙的特异功能?天妒英才,风华正当时遭毛选第一卷05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九二九年十二月)这是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写的决议的第一部分。中国人民军队的建设,是经过了艰难的道路的。中国红军(抗日时期是八路军新四重磅微视频丨赤焰先声那么为什么我们从前是顶强一个国家,现在变成这个地步呢?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孙中山先生提出痛彻心扉的发问。目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孙中山毅然投身民主革命事业。他创立兴中会同盟会,提出读党史长智慧35奔跑在康庄大道上编者按聆听红色故事,见证百年党史。大家好,这里是闪电夜读。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闪电新闻夜读专栏发起读党史长智慧主题策划,邀请全省各地主播诵读写给青少年的党史节选,面向青内蒙古古墓,棺材旁发现4具女性尸骸和2件腐烂衣服,专家残忍呐2018年,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建造高速公路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座唐代古墓。工作人员不敢怠慢,立即联系了当地的文物局内蒙古文物局在接到消息后,顿感事态的严重性,于是便紧急派出3名赵匡胤通过黄袍加身上位,为防止发生同样的故事采取了哪些措施?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以后,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在五代十国五十多年的时间内,中原地区先后出现了五个短命王朝,而在南部中国及四川等地也先后出现了十个政权,在边疆地区还有契丹等少数民大明皇族与元素周期表明太祖朱元璋,从乞丐到帝国开创者,从爽文小说里走出来的男主角。其实朱元璋本名朱重八,哥哥朱重四朱重六朱重七,他排行老四。他的老对手张士诚和陈友谅,一个本名叫张九四,一个叫陈九四。朱周总理逝世,毛主席让华国锋接替被质疑,毛主席说出了三个理由华国锋是共产主义忠诚的战士,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党和人民投以高度的热情,为祖国的建设工作付出了毕生精力,为改革事业献出了自己的一生。01这位生活简朴严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