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如若诸葛亮不北伐,而是休养生息,勤理内政偏安一隅,三国会变成什么局面?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
  就好像让希特勒安心地呆在被英法苏夹击的一亩三分地,乖乖的做一个德国总理一样。德国如果想要强大,不被周边强国挤压而死,就必须主动出击,开动战争机器,搅得欧洲天翻地覆,才有复兴的希望。
  蜀国面临的情况也差不多。
  在三国中,蜀国的国土面积最小,人口又最少,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选择偏安一隅,终归会被周边的魏国和吴国吞并,所以,为了蜀国的生存计,即使再难,也要出击!
  在"静Yes"看来,诸葛亮的北伐,有如下好处:
  1、化被动为主动,争取天下归心
  当时的情况是三国鼎立,刘备征讨吴国失败,荆州彻底失去,蜀国只有一个益州的地盘,而全国13州,魏国有9,吴国有3,虽然蜀国占据了云贵地区,但这里终归是没有完全开发的苗裔地区,诸葛亮征讨孟获也只是得到了他们不在背后捣乱的承诺,并不能算作蜀国的实际领土。
  这样的情况下,蜀国就非常危险,一方面,北方曹魏取代汉朝已经成为定局,如果蜀国不有所表示,那么从刘备建立起来的所谓"汉朝正统"理论就会逐渐被淡化甚至被湮没,而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在法理上蜀国就站不住脚,到时候魏国号召天下志士来讨伐,蜀国只能负隅顽抗。
  而一旦诸葛亮主动出击,就成了汉朝以巴蜀为根据地,试图恢复汉朝疆域的努力,这对于天下人而言就会更有正义性。特别是对于魏国人而言更能吸引人心。
  2、转移内部矛盾
  刘备集作为外来集团,和本土的贵族势力始终存在冲突,这种冲突如果不加以化解,势必造成蜀国不战先乱。所以诸葛亮需要找到一个方法,释放这种内部压力。
  战争是个很好的方法。
  此时,蜀国内部疲敝,人心不齐,而一旦开动战争机器,那么就可以以战争的名义清除内部的不同意见的势力,达到统一内部的势力。
  在蜀国的北伐中,军队实力得到提升,可以有力震慑其他的反抗势力,这对于稳定蜀国意义重大。
  但是结果就是造成蜀国国民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3、疲敝魏国,优化外部环境
  只要诸葛亮一直打下去,那么魏国就始终不得安宁。
  因为诸葛亮拖住了魏国,导致魏国不能全面防守吴国,而吴国又是可以挑战魏国的力量,所以在西线,司马懿是不敢大胆出击的。
  因为司马懿不敢出击,所以就只能一直和诸葛亮耗着,这导致司马懿拥兵自重,对魏国的皇位产生严重威胁。进而导致魏国内乱,给蜀国更多的喘息之机。
  实际上,最后司马懿真的就架空了魏国,导致魏国内部动乱,最后被司马家族取代。
  而诸葛亮拖住魏国,也为吴国对阵魏国创造了条件,表明蜀国并无威胁吴国之意,也可以强化吴蜀联盟。
  所以综上,诸葛亮必须北伐,如果停下,国内矛盾丛生,外部威胁加重,蜀国会灭亡得更迅速!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个爱好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建安22年,曹操攻下关中仓促北返,法正趁机进言刘备:"克之(指汉中)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法正所说的蚕食雍、凉,广拓境土,其实就是诸葛亮北伐的指导方针,从汉中出兵,据有雍、凉,西北险塞,都被掌握在蜀汉手中。蜀汉只需派遣少量士卒把守关隘,西部大片土地不为魏有。
  (法正剧照)
  诸葛亮历次北伐,五出祁山,目的性太强,最后连曹睿都毛了:"诸葛亮又来?"因为曹魏早有防备,在关中屯驻了20万大军,随时策应前线。诸葛亮兵微将寡,难以占得先机。除了第一次北伐钻了曹魏的空子差点成功之外,其余北伐都是聊胜于无的骚扰战役,无关三国鼎立大局,反而拖累了蜀汉经济的发展。
  刘备刚进成都,就倾四川府库以犒赏众军。可是马上就要施政,没有钱不行。法正就建议刘备发行大钱,强行稀释老百姓手中的财产,结果府库很快又充盈起来了。此后,为了支付北伐的军需开销,包括诸葛亮时,都大行搜刮之法。蜀汉灭国时,百姓面有菜色。刘禅投降的原因也不是谯周的鼓动,而是蜀汉百姓已经四散惊逃,没有人愿意为政府卖命了。
  (刘禅其为昏君乎?)
  因此,诸葛亮北伐造成的后遗症很大,尤其是后继的蒋琬、费祎等人,都是诸葛亮提拔上来的,虽然不太支持北伐,但是在大义面前,他们也还是支持了姜维发动的战争。虽说诸葛亮北伐有内部政治的原因,比如将国内矛盾转移、掌握兵权以压制益州本土派等,但是以今天的视角来看,美苏争霸最终美国胜出的不是军事,恰恰是在经济。所以克林顿对老布什的政策很不以为然,"笨蛋,是经济!"
  (克林顿1992年参选口号:经济)
  如果诸葛亮闭关自守,北部汉中,西部三峡,都是天然的地理边界。钟会10多万大军被姜维阻挡在剑阁三个月相持不下;刘备夷陵之战后,精锐尽失,孙权也没有乘胜追击到白帝城,都说明了蜀汉政权的地缘优势,是自成一体的板块。因此,蜀汉具备割据建国的基础,自古就有"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的说法。蜀汉能够自成一体,所以就容易率先割据;且天下已经大治,由于蜀汉经济物产丰富,地形险要,往往能坚持到最后才被统一。
  据有如此天府之国,如果诸葛亮穷毕生精力,发展经济,繁衍人口,积极训练军队,待机北伐,有何不可?本来诸葛亮是后勤、外交、行政出身,长于政务,军旅戎马之事,虽也不差,却也并非一流水平。诸葛亮治蜀,从223年白帝城托孤至228年第一次北伐,诸葛亮治蜀6年,颇有成绩,蜀汉从有士兵5-6万,增长到12万人;粮食、布匹都充盈府库;南方也被平定,整个四川被刘备折腾之后的创伤开始恢复,一片欣欣向荣的态势。
  (诸葛亮治蜀:颇有成绩)
  关键是曹魏国家根本没有把蜀汉当成威胁,还在认为蜀汉只是偏居一隅,经过夷陵之败后,再也没有能力主动发起攻击。因此,在222年至228年,魏国与东吴在淮南一带连续打了三场大战,整个魏国的军政重心,都在淮南地区。关中地区只有一些屯田军,疏于防备。
  此时的蜀汉,正好是韬光养晦的时机,让东吴抗住魏国进攻的锋芒,对拼消耗。不用担心魏国会把吴国拖垮,因为魏国长在步骑,吴国胜在水军。所以,魏国发起的攻势,魏国会失败;吴国发起的攻势,吴国会失败。双方打到最后,不会形成一家独大,对蜀汉造成以全国敌一隅的战略压力。
  诸葛亮见猎心喜,看到魏国疏于防备,将刚刚恢复元气的蜀汉军队投入到了北伐战场,本想出其不意,把魏国的陇右地区抢夺回来,占据羌地,结果街亭大败,蜀汉损失辎重无算,数年经营,都打了水漂。最为不利的是,魏国看到蜀汉的恢复能力惊人,开始防备蜀汉,使得魏国转入了战略防守,积极发展国力,最终拖垮了蜀汉、吴国。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
  如果诸葛亮不草率北伐,努力发展经济,弥合荆州派、益州派政见分歧,开科取士,奖帅三军,把蜀汉本土政权坐实,厉兵秣马,彻底削平南方孟获,东和孙吴,北拒曹魏,继续韬光养晦。刘禅并不是昏君,这样主明臣贤,何愁川中不会大治?川中百姓得到了实惠,自然会感念政府恩德,以川人守川土,又怎么会在魏军偏师到来时,成都一日数惊呢?
  (王师北定中原,有何不可?)
  因此,如果诸葛亮坚定地执行猥琐发育的政策20年不动摇,魏国和吴国百姓久被战争荼毒,必然人心思汉。此时,择一上将,东征北伐,以王师颁德政于天下,孰谓天道有常,其正统在魏乎?
  如若诸葛亮不北伐,而是休养生息,勤理内政,偏安一隅,三国会变成什么局面?
  看到这个题目,我想起来一件事。我先问一下大家:
  如果十五年前,我们不买房,而是努力把每个月的工资存在银行里,等着利息多了,今天会不会在北京买到房?
  事实上,蜀国如果不北伐,蜀国也会被吞并!让我们从诸葛亮的《后出师表》里来找出答案吧:01.王业不偏安,不北伐是坐而待亡
  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失败后,上表请求第二次北伐,首先说明,魏国和蜀汉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抓住曹魏和东吴开战的时机北伐,将来失去战机,蜀国不可能是曹魏的对手,必然会坐以待毙,被曹魏吞并。《后出师表》对蜀国当时的危机的分析如下: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02.奋斗和折腾才是王道,乱世要"危然后安"
  战争中,保守的整体,终究会受到惩罚。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举了两个例子来论证北伐战争的必要性: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首先,即使是刘邦,也要靠折腾才能取胜图存,当下的蜀汉,实力不如刘邦当年,所以无法依靠稳健的方法图存!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刘繇、王朗这些人,害怕战争,坚持保守,结果只能是被孙策吞并。蜀汉不能走王朗等人的老路。
  03.蜀汉一地出产的人才不足,要趁着刘备留下的人才底子进行北伐
  刘备积累的人才优势正在消失,如果再等几年,之前的人才老去死去,蜀国是无法继续聚集这样的人才班底的。没有人才就没有未来!蜀国不能等待!
  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这样讲: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04.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蜀国太小,国力不济,不得不折腾
  就像靠月薪一万,在北京不贷款永远买不起房一样。靠蜀国的地土,不折腾永远看不见存在的希望!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这样讲: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我认为诸葛亮北伐并非真要扩疆而是守边,也就是说是以攻为首的战略方针。因此我认为诸葛亮想不北伐,曹魏也会西征。被动埃打不如先出手打人,变被动为主动,诸葛亮的北伐是正确的做法。
  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蜀汉以汉室自居,所谓汉贼"汉贼不两立 王业不偏安"。如果诸葛亮不北伐,而是让蜀汉休养生息,偏安西南,那么这个"汉室"的政治旗号也就没有了说服力,蜀汉也彻底的沦为一个割据政权。
  所以,为了标榜自己是正统,诸葛亮必须北伐曹魏,在政治上把曹魏视为窃汉之贼,让蜀地百姓团结一致,拥护汉室。
  说到休养生息,其实曹魏比蜀汉更希望休养生息!因为,自东汉末年以来,中原地区久经战乱,各方诸侯轮番逐鹿,社会生产所遭受的破坏要远甚于蜀地。
  但即便如此,蜀地人力物力还是要远不如中原的。事实上当时蜀吴两国加起来的人口,还不到曹魏人口总量的70%,蜀吴的社会生产力恐怕就更低了。如果不是凭借山川之险,那么即便蜀吴联手,也是无法阻挡曹魏的。
  因此,如果蜀汉一味的被动防守,修养生息,那么反而让魏蜀两国的国力差距进一步拉大。毕竟坐拥中原的曹魏实力本来就比自己强,恢复能力和速度自然也比蜀地强得多。届时,等到曹魏彻底恢复过来,倾全力一战,蜀汉是撑不过这一击。
  因此,"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事实上,我们不难发现,在以蜀地为统治中心的几个偏安政权之中(除古蜀国之外),蜀汉是国祚最长的。
  可以说,诸葛亮的北伐,这不光是一个政治举动和姿态,也不光是自己的个人抱负,更是一种很机智的疲敌之策。其目的就是要减缓和阻碍曹魏的恢复。
  曹魏、孙吴可以追求统一,只有蜀汉不得不追求统一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感觉:诸葛亮几次北伐弄垮了蜀汉,诸葛亮应该休养生息而非执意北伐。
  但蜀汉的合法性就在于灭曹魏、恢复汉室江山。这是三国时代对汉朝依然有感情的士大夫对蜀汉的最大期待。
  期待刘备的蜀汉如同刘秀一样恢复汉室江山,这就是蜀汉的合法性所在。这就是诸葛亮执意北伐的原因。
  继续汉朝国号,更以刘邦后裔身份伸张自己汉朝继承人的合法性,这是蜀汉在三国时人的最大合法性。
  刘备在称帝诏书中也是主张这一点:"汉有天下,历数无疆。曩者王莽篡盗,光武皇帝震怒致诛,社稷复存。今曹操阻兵安忍,戮杀主后,滔天泯夏,罔顾天显。操子丕,载其凶逆,窃居神器。群臣将士以为社稷堕废,备宜脩之,嗣武二祖,龚行天罚。备惟否德,惧忝帝位。询于庶民,外及蛮夷君长,佥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业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无主"。率土式望,在备一人。备畏天明命,又惧汉阼将湮于地,谨择元日,与百寮登坛,受皇帝玺绶。脩燔瘗,告类于天神,惟神飨祚于汉家,永绥四海!"
  这就注定了蜀汉必须要攻打曹魏这个篡夺汉家江山的国贼!没有其他选择,这是蜀汉之所以以汉为国号所北方的报复,也是蜀汉得到支持的动力。
  当然,蜀汉中很多人更多是为了自己的建功立业,对于是否恢复汉室江山,没有那么在意。
  蜀汉的衰落并非因为诸葛亮的北伐导致
  从214年刘备夺取蜀中,到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诸葛亮治理蜀中合计用了15年。这中间还经历了刘备218、219年用了一年时间攻打汉中,224年诸葛亮南征孟获。
  即:诸葛亮治理蜀汉只有13年。
  诸葛亮北伐是从228年开始第一次北伐,一直到234年诸葛亮病死,持续了7年。
  诸葛亮死后,从235年到253年费祎被刺杀后,姜维才开始北伐。费祎在时时,姜维每次出兵和曹魏作战,人数都被费祎限制在万人以下。
  从235年到253年,合计18年。这18年,蜀汉就是在诸葛亮的治理继承人蒋琬、费祎治理下休养生息。这18年足以让蜀汉从诸葛亮数次北伐中恢复过来。
  在蜀汉灭亡时:
  金银各有2000斤;
  40万斛粮;
  锦、绮、彩、绢各20万匹;
  人口108.2万人。
  这些数据可以证实:蜀汉灭亡时的经济并非一穷二白,国力衰落。诸葛亮的五次北伐,即便让蜀汉一时困顿,但在蒋琬、费祎的治理下,重新得到了恢复。
  综述
  刘备以刘邦后裔身份,意图学习刘秀恢复汉朝故事,建立了蜀汉。这就注定了蜀汉和灭了东汉的曹魏是不同戴天之敌。蜀汉的合法性需求,要求蜀汉必须北伐。
  刘备病死白帝城,是蜀汉最大的损失。这导致蜀汉只能让诸葛亮担负起攻打凉州、关中的重任。但诸葛亮是有军师之能,但无将帅之才。 在第一次北伐让没有大战经验的马谡负责关键的任务导致功败垂成、数次拒绝魏延分军出战的建议,都显示了诸葛亮过于谨慎、没有冒险精神。这种性格和价值取向,做军事可以,做将帅就不行了。
  虽然诸葛亮五次北伐造成蜀汉的困顿,但在蒋琬、费祎二人18年的治理下,蜀汉恢复了国力,蜀汉灭亡时的经济数据,足以说明蜀汉并非因为经济衰落而灭亡。
  最后回到题主的问题:若蜀汉不北伐,蜀汉必然离心离德,会更早灭亡。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这样的局面,结局很简单,蜀国还是第一个完蛋。
  首先,我们来看看蜀国的地理形势。
  在中国的各大战略要地中,要说起来山川险固,无论关中、江南、河北、山西等地,都不如四川。
  李白诗中写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从地形上看,青藏高原到四川西部戛然而止,秦巴山脉横亘四川北部,巫山折向西南与云贵高原相连接。
  所以,从外部形势来看,四川的每个方向都是崇山峻岭构成了天然防线。
  四川与外界的主要交通联系条件就是依托长江及其支流建立起来的水运系统,长江三峡是四川与东部来往的要道,嘉陵江及其支流是与北方往来的通道。
  重庆和成都,是水运系统的两大枢纽,分别位居上下游。
  相对于外界形势的险峻,四川境内有适宜发展农业的肥沃平原,还有着包括盐、铁在内的丰富物产。
  早在《隆中对》的时候,诸葛亮就说益州是"天府之土,民殷国富",到唐宋时期,四川赋税与扬州相当,为天下之最。
  然而,四川既然有如此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什么自古以来没有一个从四川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政权呢?
  要知道,历史上,四川曾经出现过许多割据政权,从西汉末年的公孙述、到东汉末年的刘焉刘璋,刘备,再到西晋末年的李雄,再到五代时期王建、孟知祥,最后一个就是元朝末年的明玉珍。
  这些政权,绝大多数都选择了休养生息,偏安一隅,为何最后还是一一被降服了呢?
  很简单一个原因,不思进取。
  天下大乱,群雄割据的时候,四川的统治者只有利用好天府之国,物产丰富,地势险要的条件,在政治上积极进取才可以吸引四方豪杰,将有利条件转化为夺取天下的雄厚基础。
  否则,如果只是一心偏安,那么四川的这些险要地形也不足以保命。
  历朝历代,比如岑彭入瞿塘、邓会钟艾破剑阁等等,都是如此。
  所以顾祖禹总结到,"四川非坐守之地也。以四川而争衡天下,上之足以王,次之足以霸,恃其险而坐守之,则必至于亡。"
  换句话说,就是不主动出击,肯定死,主动出击了,还有搏命一把的可能。所以,如诸葛亮一般的人中龙凤,自然要选择北伐,而不是鬼缩四川。
  至于姜维北伐,那是只学到了诸葛亮的形,没有学到诸葛亮的神,无可奈何也。
  诸葛亮知道北伐不可能成功,为什么还要六出祁山呢?可能是:
  诸葛先生讲道义,不能违背隆中对的承诺;
  诸葛先生善治国,如果不北伐,国库将难以不断填充;
  诸葛先生谋略精,北伐主要是以攻为守,威慑曹操;
  诸葛先生讲信用,连续北伐主要是为了不辜负先帝白帝城之托;
  当然,最主要的是罗贯中老人家作品构思的最绝妙之处……
  按照当时的环境,在汉末黄巾之乱后,中原大乱,中原各州在诸多诸侯的轮番争夺之下,人口损失惨重,而相对之下,吴的扬州、蜀的益州都是远离战火,这也是吴蜀能以一两州之力,对抗中原的前提背景,这样的背景条件下,蜀国只有乘着魏国经济虚弱,人口凋零时,利用自身损失较少的优势,尽可能多的抢占土地人口,才有可能长期和曹魏对峙,直到打败曹魏。就像是明末时候的满清,民国时代的日本。都是以小博大,要的就是乘虚而入。如果满清不劫掠明朝,关门发展经济,等明朝解决掉流匪,或是让李自成坐稳北京,那结果肯定是被灭。同理日本想的也是乘着中国衰微,一口吞下去,只是中国太大,没有成功。
  可能有人会说之后的司马篡权、惠帝白痴、五胡乱华、天下大乱。更有利于蜀汉出兵北伐,诸葛亮要做的事是集聚粮草、培养兵源为后来人北伐创造条件。可惜诸葛亮没有上帝视角,在那时的天下大势下,天下已经开始日渐安定,北方在大乱中损失的经济人口迅速的被补充完成。时间对曹魏有利而对蜀汉不利。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只会是蜀汉灭亡,复兴汉室成为空谈。
  再看诸葛亮北伐有没有实际意义:
  首先政治上对内诸葛亮北伐能凝聚蜀国上下,外来的刘备政权不可能长期压制益州本土的世族力量,一旦北伐中原兴复炎汉的政治愿景被束之高阁,彻底淡忘,蜀汉内部矛盾必然爆发。所以北伐能团结人心。对外王业不偏安,如果不北伐,蜀汉唯一的政治优势就会丧失,中原百姓在十几二十年后可能彻底淡忘掉大汉,成为大魏子民。时间是最强大的,从明末的留头不留发到清末的不愿意剪辫子,不过三百年,民心不可失。要让中原百姓知道还有一个大汉天子随时会北伐成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其次,经济上诸葛亮北伐虽然对蜀汉粮草压力巨大,但同时也积极的以战养战,依靠雍凉当地的粮草。减轻自己压力,同时极大的延迟了魏国雍凉地区的经济人口恢复。牵制了曹魏二十余万军队。
  其三,军事上北伐也不是像现在这些有上帝视角的人理解的那样完全没有可能。诸葛亮大多数北伐都有配合东吴的意思,现在人看北伐喜欢单看蜀国北伐,而忽略东吴的北伐。实际上东吴和曹魏围绕合肥一带,大战规模远甚于魏蜀。单看蜀国北伐,要先拿下雍凉夺得关中,之后东进,拿下宛洛,在东进打齐地兖州。旷日持久不可想象。实际上三国是吴蜀联合对抗曹魏,试想如果吴国能够争气一点拿下合肥、襄阳把战线推到淮河秦岭一线,就能直接威胁河洛,那时曹魏最大的两个粮草兵源之地宛洛,兖州。就都会在吴国的攻击范围之内 战火将会再次延烧到中原腹地。时间将不会站在曹魏一边,三国争霸,谁胜谁负,还未可知。
  同时北伐也能锻炼士兵,培养将领。精锐士卒不是想用就能招到的,古代兵员战力在和平时期下降的速度是惊人的,满清赖以一统天下的满洲八旗入关时天下无敌,之后仅仅四十年三藩之乱爆发时,满洲八旗已经糜烂不堪,一触即溃。
  回到题目如果不北伐,死守汉中,曹魏打服吴国之后,必然把矛头瞄准最为弱小的蜀汉。那时蜀国面对的就会是在魏吴合肥战场上调来的精锐之师。配合上已经恢复过元气的雍凉之地的后勤补给。同时吴国也可能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再次偷袭蜀汉。加上益州本土士族的出卖,如同张松借刘备灭刘璋一般。蜀汉很有可能都没有之后三十年的国运了。
  实际上这个题目就有问题,蜀国是否伐魏,并不是蜀国能决定的。诸葛亮不北伐,魏国就不会南征灭蜀吗,笑话。 当时的魏国采取的就是东边和吴国取守势,守住合肥,一旦东面局势稳定,必然南下灭蜀。蜀国一灭,吴国不能独存。历史上所有的以北统南都是先川蜀,之后顺江而下,江汉江南传檄可定。魏晋、周隋、宋朝、元朝、清朝。都是如此,先巴蜀后江南。
  所以诸葛亮北伐是当时情况下的必然选择,利大于弊。把战火烧到敌境,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如果诸葛亮不北伐,而是一直在休养生息,那么蜀汉可能会更早的灭亡,有些人会觉得很奇怪,这样子做不是可以让自己的实力更加的强大吗?但是,却忘了一点,蜀汉不北伐,那么曹魏更开心。
  因为他们可以更好的发展内政,另外可以专心的对付东吴,诸葛亮在隆中对的时候就指出,曹操统一了北方,刘备只有与东吴合作,才能跟曹操抗衡。
  设想一下,赤壁之战之前,为什么东吴群臣一听到曹魏压境,就想要投降,只有为数不多的,像周瑜、鲁肃这样的主战派,而鲁肃也向孙权指出,要想打败曹操,就得跟刘备一起。
  当然,如果东吴能把荆州和益州一起拿下来的,和曹魏划江而治,就像南北朝那样,就像南宋与金那样,鲁肃的榻上论,就是这个观点。
  可如今,现在的形势是三分天下,曹魏有其二,十三个州,曹魏有九个,蜀汉有一个,东吴有三个不到,三国七百多万人口,曹魏占了四百多万,蜀汉只有一百万,东吴只有两百万。
  如果蜀汉真的窝在益州不出来,那么曹魏可以把驻防在长安的大部队抽调到合肥、淮南、南阳一带,专心的对付东吴,曹魏是东吴的两倍人口,再加上占据着中原地带,人才辈出,那么曹魏拿下东吴,也是迟早的事情。
  这个也就是即使刘备在夷陵大败之后,吃了这么大的亏,而孙权来求和的时候,刘备就立马答应了,而在刘备死后,诸葛亮就连忙派邓芝出使东吴,和东吴巩固这个联盟关系。
  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就是趁着曹休在石亭大败,曹魏的部队被征调到淮南一带,而两边都是相约着一起攻打曹魏的,另外,诸葛亮的北伐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把战火引至魏地,慢慢的蚕食魏国,武都、阴平二郡就是这样拿下来的。

震动江南的寿州命案,嘉庆帝颁布近三十道谕旨,朱批可恨至极嘉庆十一年(1806)秋,苏州结芳戏班上演了一出名叫寿椿园的新戏,说的是安徽寿州发生了一起命案,原审认定三个死者被投毒谋杀,后经苏州知府周锷复审,查明系误中煤毒身亡,使得冤狱得以平当今的世界格局是怎么形成的?现在我们经常称呼美国叫宇宙之巅,这个称呼最早其实是艾森豪威尔说的,他就任第三十四任总统的时候,说道不能设想从我身上可以找到任何条件,让大家来考虑把我从一个微不足道的普通人提到伟大的中华智慧谋略宝库大家在生活中,无论如何都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希望有个厉害的大神能在这个时候解决江南易林的心情吧。与其依赖别人,不如自己修炼成有智慧的伟人。今天,我们向您介绍中华智慧谋略宝库鬼谷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的选择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初的司令员人选不是彭德怀元帅。1950年,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录,凭借强大的火力和装备优势,将朝鲜战线一直推到中朝边境鸭绿江附近,并频繁派出飞机对我国边境进中国古代的贵族妇女是古今中外活得最滋润的一群现在的穿越剧十分盛行,男频愿意穿越到古代当赘婿,女频愿意穿越到古代做小姐公主贵夫人皇后皇妃。也难怪女孩都有这个幻想,中国古代的贵族妇女是古今中外活得最滋润的一群,欧洲的古代贵族妇女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军16军66军战斗序列详述,1955年授衔情况本系列前面的四篇文章已将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第3兵团第9兵团第13兵团第19兵团第20兵团第23兵团共计6个兵团,18个军57个师的战斗序列将领名单和1955年主要将领授衔情况讲述完一张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照片大家还记得吗?这张照片拍摄于1968年6月,照片具有着一个时代的印记,体现出来当时鲜明的时代特色,给人一种鼓足干劲蓬勃向上的印象,给人一种时代青年散发着青春活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投身到社会主义事军事家如何评价毛主席,美国防部助理部长高度称赞菲利普戴维逊,前美国国防部助理部长。戴维逊认为,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他的战略理论是由六项原则组成的,即了解情况具体地分析情况找出互相对立的特点或双方强弱的因素利用我之长敌之短1963年巴铁为何要把喀喇昆仑走廊还给我国,该地具有何战略意义?1963年,在我国与巴基斯坦经过了一系列的边境谈判之后,我国与巴基斯坦签订了边境协定,正式明确双方的边境线,也就是这个协议巴基斯坦明言放弃对喀喇昆仑走廊的主权要求,将其归还给中国,86年刘伯承去世,邓公悲痛万分,看到治丧委员会名单却大怒1986年10月7号刘伯承去世,刘伯承一生都在为党和人民以及国家努力奋斗。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他浴血奋战,新中国成立之后为新中国的建设鞠躬尽瘁。当他去世的消息传出来之后,一生的挚友邓公抗击非典逆行出征的力量(下)胜负之征,精神先见。一百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接力奋斗,形成了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我党就没还手能力?问题出在太相信两武装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在北伐初期阶段,蒋介石对共产党和苏联顾问比较满意,因为他们为蒋作了发动群众,巩固部队等54年,周总理请卓别林吃饭,卓对茅台酒赞不绝口能否送我一瓶?1954年,周总理带着中国代表团前往瑞士日内瓦参加会议。到了日内瓦之后,周总理偶然听工作人员讲起,喜剧大师卓别林和他的妻子现在正住在日内瓦,而且他们是因为在美国遭受了一些政治迫害,装疯30多年,被宦官拥为皇帝,上位后一道圣旨,把百官吓坏了引导语在漫长的华夏历史中涌现过许多耀目的星星,也流传出许多传奇的故事。接下来介绍的这位帝王就拥有一个堪称传奇的人生。他幼年性格内敛,不得父亲喜爱,为保平安装疯卖傻,历经五代帝王。最陈赓建设哈军工,调来一犯罪专家,对方再次犯错,陈赓如何处理?张教授,你上次说的那个弹道学专家,再给我介绍介绍详细情况,我感兴趣!1953年,刚刚从朝鲜战场回来的陈赓将军,正在为哈军工的筹建工作奔走。他在和筹建委员会副主任张述祖谈话时,问出了长津湖中,第9兵团之所以仓促入朝,和此人泄密有重大关系长津湖战役作为抗美援朝时期第二阶段的战斗,其惨烈程度是有目共睹的。虽说在战场上枪炮无眼,有所牺牲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这场战斗中的人员牺牲,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只不过当时的长津湖地区正李贞坚贞一生的开国女将军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李贞是唯一一位被授予将军衔的女性。我是共产党员了不起的巾帼英雄38。4购买6岁当童养媳,18岁闹革命顺新四军重建后有19个旅,旅长都是谁?有4位当上大军区司令1941年,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重建成7个主力师,按照每个师3个旅的编制,应该是21个旅。其实没有那么多,有些师的规模较小,重建后的新四军一共是19个旅。这些旅长都是谁?他们后来的贵州悍匪陈大嫂,双枪在手恶贯满盈,伟人指示不能杀贵州逮捕美女匪首1953年6月5日,贵州惠水县城关镇像是集会一样,人头攒集,好不热闹。但街上的人都不停留,兴致冲冲的赶往城南的一大块空地。难道有唱戏的大角?打听后得知,原来法院今天鲁迅儿时玩伴闰土57岁因病去世留下五子,那他后代变啥样?说到鲁迅大家都认识,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他的文章大家多多少少都读过,有的还被编进了教科书中。在去年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也有鲁迅的出场,演员的演技也给人深刻的印象,似乎把鲁迅沃尔斯克拉河战役金帐汗国对立陶宛公元14世纪末,金帐汗国的衰败似乎已成定局。除内部精英阶层的割裂与权斗外,周遭势力的蹿起实际上要更为致命。但与许多今人料想的不同,彼时蒙古人最忌惮的强敌并非莫斯科叛逆,而是东方的帖邵云环1999年在北约轰炸中牺牲,今丈夫未娶,儿子继承遗志前言二十三年前,在欧洲巴尔干半岛的南斯拉夫科索沃地区,一场由北约挑起的科索沃战争打响。远隔万里,这似乎与我国并不相干。可北约这群打着支持民族独立的刽子手悍然轰炸了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