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计算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
  教师准备: 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24块;课件。
  学生准备: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12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填空:
  1、___叫做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__、__、__。
  3、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____。
  师:我们已经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那么怎样计算任意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实践探索
  1.小组学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课件演示:一块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橡皮泥,用刀将它切成一些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
  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出它的体积是多少?
  实验:都拿出准备好的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块,先说一说它们的`体积是多少?师: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用这12个小正方体来拼摆长方体,并分别记下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观察结果:
  (1)摆成了一个什么?
  (2)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板书:长方体:长、宽、高(单位:厘米) 体积(单位:立方厘米)
  师:这些长方体有什么共同点?不同点?
  问:为什么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不同,即形状不相同而体积相同呢?
  体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
  含体积单位数:4 3 1=12(个)
  体积:4 3 1=12(立方厘米)
  (3)它含有多少个1 立方厘米?
  (4)它的体积是多少?
  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
  有许多物体不能切开,怎样计算它的体积?
  结论:长方体的体积=长 宽 高。
  用字母表示:V = a b h=abh
  应用:出示例1,让学生独立解答。
  2.小组学习——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思考并回答: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正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呢?
  结论:正方体的体积=棱长 棱长 棱长
  用字母表示为:V=a3
  说明:a a a可以写成a3,读作:a的立方。
  应用:出示例2,让学生独立做后订正。
  三、课堂实践
  1.做第3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1)先让学生标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2)再根据公式算出它们各自的体积。
  (3)集体订正。
  2、做第34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3、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①0.2 = 0.2 0.2 0.2; ( )
  ②5X 2=10X; ( )
  ③一个正方体棱长4分米,它的体积是:4 =12(分米 ); ( )
  ④一个长方体,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60分米 。( )
  4、做练习七的第4、6题。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实践
  做练习七的第5、7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对"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以"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图形与证明"等四条线索展开,并且都以图形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推理能力,以及更好地认识与把握我们生存的现实空间为目标,不仅着眼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几何事实,而且强调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
  鉴于新课标的要求,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学生操作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推理和最后的结论,都由学生得出,老师只起"导"的作用。正方体体积公式,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把它归为长方体的特殊情况来学习,这样既加深了对长、正方体之间包含关系的理解,同时也加深了对其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总之,新课力求体现两个特点:1、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实验与实践的空间。2、课堂教学的组织,将突出探究性活动,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认识和掌握图形性质,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其间特别注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交流的机会。

三亚落日的优秀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新ltlt语文课程标准gtgt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设计以此为立脚点,强调阅读的个性化,让学生在美文的熏陶中有独到的感悟,并在有所积累的前提下有所表达。教学中班重阳节主题活动夕阳情(语言)一设计思考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节日mdashmdash重阳节,重阳节又叫ldquo老人节rdquo。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结合节日教育,开展以ldquo尊老敬老中班音乐活动美丽的云朵活动目标1感受歌曲的欢快有趣的情绪,学习有表情的演唱歌曲。2喜欢想象,尝试改变云朵变化的歌词内容。活动准备歌曲录音白云变化图活动过程1感受歌曲旋律及内容。(1)经验交流ldquo你三亚落日说课稿推荐三亚落日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写景短文。作者运用活泼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本文语言清新词汇丰富,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对三亚落老人和夕阳阅读习题及答案太阳失去了耀眼的光芒,落到离地平线不远的天边。它像一个年近垂暮的老人,用温和的慈样的目光依依不舍地打量着这个曾经被它的热情灼烤过的世界。那些高楼和矮屋,那些大树和小草,那些宽阔或者托班综合活动云朵棉花糖活动目标1喜欢听故事,能说出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内容。2初步感受故事中与朋友分享的快乐,乐意与人分享。活动准备1故事课件。3实物棉花糖。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宝宝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有良人近义词近义词夫君丈夫外子男子丈夫zhngff1。男子。指成年男子。2。男子。指男孩子。3。妻称夫为丈夫。4。犹言大丈夫。指有所作为的。人。男子nnz1。犹男人。男性的成年人。2。儿子。3追求的近义词追求,意指尽力寻找探索。也特指向异性求爱。出自楚辞九章惜往日介子忠而立枯,文君寤而追求。宋欧阳修试笔李邕书因见邕书,追求钟王以来字法,皆可以通。花城1981年第3期正是那种厌恶不已走南闯北的近义词中文走南闯北读音zunnchungbi正音南不能读成ln。辨形闯不能写成间。走南闯北的意思形容到过很多地方,见多识广。出处杨朔雪花飘飘桃树爷爷是个说故事的能手,一辈子走南闯北的,阅描述的近义词和解释近义词形貌形色描摹描写形容描画描绘刻画解释形容xngrng外貌或容颜形容枯槁老病形容日日衰。对事物的描述形容尽致巍巍壮观,难以形容。形色xngsshi1。指形体和容貌。2。体表气色对的近义词拼音意思辨析对du对于duy对用作介词时,基本上同对于。如1蛙眼对运动的物体简直是明察秋毫,而对静止不动的物体却视而不见。对于表示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如2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
寒假开学第二节班会课教案寒假开学第二节班会课教案已经为大家准备好啦,老师们,大家可以参考以下教案模板,整理自己的教学思路!一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遵守课堂纪律,遵守课间活动的秩序,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小学生。2结小班科学不一样的感觉活动教案活动目标1初步学会用语言表达对不同物体的触觉感受。(软硬,光滑粗糙,冷热)2知道用手触摸是感知物体的一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产生兴趣。活动准备1积木块海绵锯沫板等。2两杯水(热幼儿园大班区角教案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加强活动的游戏性,让幼儿在自由自在地操作,探索中发现力与球的关系。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区角教案,欢迎参考!幼儿园大班区角教案一轻飘飘的气球一第14课ampnbspampnbsp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下列基础知识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郡县制皇帝三公交通的发达文字的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小篆和隶书圆形方孔铜钱灵渠万里长城焚书坑儒。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学案一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我文化的特征。二学习目标和要求1知识与技能了解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所反映的原始农耕文化的具体内容所代表的地区距今年代生产工具生活器具种植的七年级历史华夏之祖。第三课华夏之祖学习目标1了解华夏族形成的过程。2理解并熟练掌握好炎帝黄帝的有关基础知识,尧舜禹的禅让,我国第一个阶级社会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知识。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祖先为人类做出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ampnbsp江南地区的开发学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学案课标要求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并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这一时期简单的历史发展脉络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七ampnbsp我是社会小主人教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七我是社会小主人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时是第七单元的总结篇实践篇,讲述的是学生怎样行使社会监督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本课强调教学内容的社会性时代感和时效性,注重培养学第七课疯狂的战车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爆发和一步一步扩大的过程。导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爆发和扩大的过程慕尼黑阴谋和英法的静坐战争绥靖政第13课ampnbspampnbsp红军不怕远征难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及其原因。2。掌握红军长征初期的情况(遵义会议前)。3。掌握遵义会议的情况及意义。4。掌握长征的路线胜利及意义。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初一历史第10课第13课淄川二中初一级部历史导学案no。5课题复习第一单元(1。2。3课)课型复习课学习过程二次备课学习目标1。记住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工具的制造,生产方式,以及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