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知集合图的产生,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
  2.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3.让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对集合图的理解,并学会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对集合图各部分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我们三(2)班的同学特别聪明,老师想给大家来脑筋急转弯,你们敢不敢挑战?
  有2个爸爸,2个儿子一起去看电影,却只买了3张票就行了,这是怎么回事?师:恭喜你答对了,你是怎么想到的?这里谁的身份很特殊?
  (二)、设疑,探索新知
  1、设疑:
  三(1)班同学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参加语文组的有8人,参加数学组的有9人,三(1)班参加语文组和数学组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17人,并板书算式)
  2、新授例1:
  真的是这样吗?老师课前对三(1)班学生参加语文、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情况进行调查,请看统计表。
  出示例1、三(1)班参加语文、数学课外兴趣小组学生名单
  语文杨明李芳刘红陈 东华王爱张伟丁旭赵军数学杨明李芳刘红王志明于 丽周晓陶伟卢强朱小东
  (1)看清楚了吗?哪三(1)班参加语文、数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学生到底有几人?(14人)刚才不是17人,现在只有14人了?这是为什么?(因为统计图看出有三个人是重复的,要减去)
  哪3个人是重复的,点成红色。你说的重复就是两样都参加,也就是有3个人既参加语文,又参加数学。谁再来说一说
  根据这张统计表来求参加兴趣小组的总人数,上面的信息还不够完整,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
  (2)同学们,三(1)班参加语文、数学课外兴趣小组的情况用统计表来表示不是很明显,用图表示就更清楚了。
  教师边说大圈图边说意义,我们可以用红圈表示参加语文小组的学生,蓝圈表示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学生。把3位重复的学生点成红色,再抛出问题,那杨明李芳刘红既参加语文小组又参加数学小组我们该怎么表示呢?(重叠起来)
  (3)弄清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
  现在你能说说这幅图中每部分表示什么吗?学生边说教师边指,并区分清参加语文小组学生和只参加语文小组学生,和把参加语文小组分成两部分。谁再来说一说图中表示的意思。同桌也指着练习纸上的图来说一说。
  大家都能说了吧,指名说一说边说边写出相应的数量。
  (4)你们能列式来算一算三(1)班参加语文课外小组数学课外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8+9-3 5+3+6 9-3+8 6+8 5+9 8-3+9
  学生把算式列在练习纸,然后指名说算式,教师板书,其中第一个-3直接写成红色。
  再指名说说各算式表示的意思。其中第一个算式请2 3位学生说一说,并说说下面两组算式共同点是参加一个小组的人数+只参加另一个小组的人数。
  (5)同学们,这节课学的内容就是数学中的重叠问题。(指板书)这些人既参加语文小组又参加数学小组,就是重叠问题的重叠部分。
  用这样的图来表示重叠问题,最早是由一位英国的逻辑学家韦恩想出来的,后人就把这样的图称为韦恩图。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像今天一样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画图来理解。
  (三)、练习
  1、其实像这样的重叠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请看:
  你从题中得到那些信息?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反馈不同的解决方法。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表扬圈出来的学生,这样先把重叠部分圈出来,看起来更加明显,算式也不会列错了。
  其实这样的题用韦恩图来表示会更清楚。(课件演示)
  2、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像今天一样的问题,我们可以也通过画图来理解。(练习纸)
  (1)我校文艺队的同学要乘车去礼堂参加演出,跳舞的同学有12人,合唱的同学有23人,两项表演都参加的有5人,老师应该为同学们准备几张车票?
  (2)有两块一样长的木板,各长30厘米,中间钉在一起后成了一块长木板,中间钉在一起的重叠部分是12厘米,现在这块长木板的长度是多少?
  (3)三(5)班同学每人至少会下象棋和围棋中的一种棋,会下象棋的有27名,会下围棋的有21名,两种棋都会下的有10名。三(5)班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反馈后师问:这几道题的解决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现:总数=两部分之和-重叠部分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如果想说学生较多,就同桌说一说。
  (五)拓展题:
  同学们表现那么出色,我们再来挑战一题怎么样?
  出示课件,说说有哪些信息?同桌讨论讨论,拿出自己的文具摆一摆。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猜测,并课件演示。
  如果刚才的例题为:
  三(2)班同学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参加语文组的有8人,参加数学组的有9人,三(2)班参加语文组和数学组的学生一共可能有多少人?你会解决吗?

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的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通过自学讨论等学习形式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西湖的绿的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西湖的绿是一篇游记,一般教法是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但往往在教学中理性的成分多一些,满足于能概括出景物的特点,而具体地感悟和用心体验少。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应引导学生在后者课文一夜的工作的教学设计模板一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周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辞辛劳忘我工作的高尚品质和简朴的生活作风。2体会课文透露出对周总理崇敬爱戴的思想感情学习课文用词确切,说话得体,记叙我盼春天的荠菜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识课文,了解大致内容。2采用变序法学习课文123910自然段。3初步学会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意的方法。4学习部分生字新词,并巩固运用。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的910两个自课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三顾茅庐是第十一册最后一组教材的第二篇重点讲读课文。本课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二教学过唯一的听众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燕子课文教案设计教学思路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燕子的资料,观看有关描写春天的文字和录像等。教学中,首先创设情境,引入课文之后,运用朗读加探究的方法学习课文内容最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全文,激发学生热爱父亲的菜园的课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自学认识本课个生字。从描写父亲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词句中体会父亲的勤劳和对土地的热爱。在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以我口读我感,以我口表我心。教学重难点在理解本课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篇一三年级下册科学自制小乐器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乐器的小组计划。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小乐器。能对自己和别人设计匆匆第一课时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九义教材人教修订版第十二册第十六课学生视角作者为什么以匆匆来作为文章的题目?什么是匆匆的?这样的文题在小语教材里几乎从未出现过,课文究竟写了什么内容呢?教学难点感受文中表达
高二政治思维的奥妙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意识的含义(2)意识的作用理解(1)意识根源于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反映(2)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4)一切从实便便的奥妙教案在教学中教师要侧重的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有目的地进行思考,培养探索的兴趣。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便便的奥妙教案,欢迎参考,希望各位老师教学有所帮助!活动目标1简单了解食物消化吸收并转化重复的奥妙课程教学反思重复的奥妙是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好玩第二课时的内容,属于综合实践活动,重复的奥妙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体会简单的重复规律。这节课以主题情境图为载体,放物质构成的奥妙(名师导引)XX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精品学案物质构成的奥妙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typex0000t75一物质的构成1物质构成的体系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对子怎么区分上下联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分不清对子的上下联,那么下面是品学网小编为你分享一篇关于对子上下联怎么区别的文章,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首先需要搞清对联的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利令智昏的对对子利令智昏是指因贪图私利而失去理智,把什么都忘了。那利令智昏有什么对对子呢?下面是品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利令智昏的对对子,供大家阅读!利令智昏的对对子利令智昏熟能生巧其他成语对对子恍成语徒劳无益的对对子成语徒劳无益是指白白地耗费劳力而没有丝毫好处。你们知道徒劳无益的对对子吗?下面是品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成语徒劳无益的对对子,供大家阅读!成语徒劳无益的对对子徒劳无益从容不迫其他成语成语风起云涌的对对子成语风起云涌的意思是指形容自然景象不断变化雄伟壮观。你们知道风起云涌的对对子吗?下面是品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成语风起云涌的对对子,供大家阅读!成语风起云涌的解释成语解释涌水腾跃。大成语绰绰有余的对对子成语绰绰有余是形容房屋或钱财非常宽裕,用不完。那绰绰有余有什么对对子呢?下面是品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成语绰绰有余的对对子,供大家阅读!成语绰绰有余的解释典故此令兄弟,绰绰有裕。诗经大唐柳色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渭城在哪儿?唐代的柳色是否还那么清新?每次送别时,总想陪伴着友人走进客含,像唐代诗人那样叫上一壶酒,点上几碟菜,在四周绿色中间一杯一杯复一杯,二人对酌山花开。可每次都是来也匆匆去也遇到坏人怎么办托班社会教案活动目标1教育幼儿在遇到危险或紧急情况时,知道用什么方式来求助2帮助孩子树立危机意识。活动准备小兔头饰每人一只,兔妈妈大灰狼头饰各一只。活动过程一游戏主班教师扮兔妈妈,配班教师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