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83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本单元教学异分母加、减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知识既是分数加、减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因此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把要相异的分母化成相同的分母,即通过通分使算式的分母相同,然后按照整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在对分数的教学过程中,单位"1"非常重要,任何一个整体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单位"1",然后利用分数的知识来解答。在分数的计算过程中,整数的运算法则同样适用,例如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这些规律的使用能使分数加、减运算更加简便,应注意使用。
  3、教材的重难点:
  (1)、能运用运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3)、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设计理念
  (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
  (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程序
  (一)、复习引入。
  1、回顾上节课内容。
  提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指出:计算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要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则进行计算,得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2、计算。
  7(4)- 2(1)= 8(3)+ 4(3)= 6(5)- 3(1)= 4(3)+ 6(1)=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谈话引入。
  师:大家已经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学习新的知识。
  (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1、理解各分数的意义。
  (1)出示例2: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4(1),杜鹃花的面积占3(1),其余是草坪。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
  (2)提问:谁能说说这里的4(1)和3(1)各表示的意义?
  追问:月季花的面积占4(1),杜鹃花的面积占3(1),都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
  (3)问题"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这里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
  (4)小组内说说剩下的草坪面积可以怎样列式计算?
  (5)指名汇报。
  预设学生的答案一:可以用单位"1",减去月季花的面积4(1),再减去杜鹃花的面积3(1),剩下的就是草坪的面积。
  预设学生的答案二:先算两种花一共占花园面积的几分之几,再用单位"1"减去两种花所占的几分之几,可以得到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
  (6)教师找同学在黑板上板演列式,然后补充板书:
  生1:1 - 4(1)- 3(1)
  生2:1 - ( 4(1)+ 3(1))
  再请学生解释两种列式所表示的意义。
  2、探索分数混合运算顺序。
  (1)学生尝试完成计算,交流计算方法。
  1 - 4(1)- 3(1)
  = 4(3)- 3(1)
  = 12(9)- 12(4)
  = 12(5)
  1 - ( 4(1)+ 3(1))
  = 1 - (12(3)+ 12(4))
  = 1 - 12(7)
  = 12(5)
  提问:比较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2)提问:在做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时与以前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吗?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加减混合运算是同级运算,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的算式。
  3、揭示课题并板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注意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例2的加减混合运算中,被减数是1。这道例题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把被减数写成1,二是怎样计算。教材在第36页概括分数意义时说,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叫做单位"1"。这道例题把花园的面积看作单位"1",所以它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例2在列出算式以后,把计算留给学生完成。这是由于他们已经能计算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应用已有的计算知识解决更复杂的计算问题,能积累计算经验,发展计算能力。计算1-(1/4+1/3),由于先算1/4+1/3=7/12,因此把1写成12/12。计算1-1/4-1/3,会出现两种情况:如果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那么把1写成4/4,先减1/4得3/4,再算3/4-1/4;如果先把1/4和1/3通分,分别化成3/12和4/12,那么1只要写成12/12。这两种算法都是可以的,应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4、完成"练一练"。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展示学生作业,交流方法。
  教师追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此基础上计算"练一练"里的5/9+2/3-2/5,学生可能出现分步计算或一次通分计算两种方法。前一种方法适宜多数学生,因为按运算顺序可以分两步计算,而且每一步计算都是两个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与例1是衔接的,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一种方法把三个分数同时通分,计算可以快一些。由于本册教材只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两个异分母分数的通分,学生中有能力采用后一种算法的应该鼓励,没有能力则不必勉强,更不必要补充教学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三个异分母分数的通分。]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集体读题。
  提问:"我国约有10(7)的人口在农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回答:把"全国人口总数"看做单位"1")
  求"城市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1 - 10(7))
  重点指出:全国人口总数看作单位"1",这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条件,虽然题中没有写出这个条件,同学们必须把它找出来并参与列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指名板演,交流计算方法。
  提问:你是按照什么运算顺序计算的?
  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参与运算的几个分数,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计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计算结果要约成最简分数。
  [练习十五里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纯计算题比较少,仅第1题里有4道。教学中适当补充三个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也是可以的,但不要耗费学生过多的学习精力。如果学生计算发生错误,要仔细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2、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1)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自己的思路。
  (2)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10(3)+ 5(1)+ 6(1)= 30(9)+ 30(6)+ 30(5)= 30(20)= 3(2)(小时)
  (3)交流汇报,集体评价。
  3、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1)、(2)小题,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鼓励学生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提出用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不同问题,可以是一步计算的,也可以是两步计算的,并让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一些问题。
  4、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提问:"1"从哪里来的?把什么看作单位"1"?
  (四)、课堂总结
  1、师: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成果的篓子中又装了什么新"果子"?说说看?
  2、谁愿意再说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五)、板书设计:(仅供参考)
  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课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仅供人像头像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从初中一年级下期第四课开始,学生开始接触到人物画,捉到人物画,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在小学时儿童画曾多次接触,到了五六年级,又学习过人物结构和一般的比例关系,具有一关于美术课说课的问题一什么是说课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为了提高美术教师的业务素质,在教学研究活动中,增添了一个新的课题说课。什么是说课?我们认为,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在上课前向领导或者同行们印象主义绘画说课稿中山中学邢影教材分析印象主义绘画是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艺术流派。在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启发下,他们对绘画的光线色彩的表现进行了独到的探索,并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发现与表现美术校园写生课江苏省常州市丽华中学谢伟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充分认识生活中处处存在美关键要靠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罗丹语)。2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指导世界地球日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美术教研组姚亚虎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理解的起源和目的。2能力目标学会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的方法,掌握环保宣传画的创作现代商业美术一课类型欣赏课(运用课件多媒体教学)二教材分析1。教学目的(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的性质范围种类及其特点,有所了解,有所认识(2)情感目标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现代工业美术(欣赏练习课)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现代工业设计的内容特点及其社会作用等,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因情操,培养对现代工业设计的欣赏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抽象之美自然生活与艺术中的抽象课时1课时课型美术欣赏课教学目的通过自然中抽象因素的分析认识,使学生对艺术作品中的抽象形式有所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艺术表现形式的感受及欣赏能力。教学重点艺术中艺术插花(制作)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艺术插花(制作)课业类别工艺制作课指导思想插花艺术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园林艺术中的一枝奇葩。插花,就是在盈尺瓶盆之中,以切取植物可供观赏的部位为材料,进行巧妙的排列妙相庄严古代宗教雕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不同时期典型佛教雕塑作品和道教雕塑作品的欣赏,了解其不同的造型特征和艺术价值。(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综述表达能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桃花心木的教学反思桃花心木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课文,借种树喻育人。写了一位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整节课小学生课文比尾巴教案教学目的1学会6个生字和3个偏旁,会认9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读问句的语气。背诵课文。3认识课文中的动物,了解它们尾巴的特点。教学重难点学会疑问句的读法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托班体育活动合作真快乐教案一活动准备。1一定数量的。皮球风火轮大鞋报纸等。2场地布置分成三个区域玩球区穿大鞋区风火轮区。二活动重难点。学习与同伴合作,体验成功的快乐。三活动目标。1学习与同伴合作,能积极愉快快乐的小青蛙语文教案教师导读大象感到很奇怪,他走近枯井询问青蛙。它知道了青蛙唱歌的原因了吗?请大家朗读课文2到6自然段。2指导分角色朗读。(1)指名分段读,检查学生读情况。(2)教师指名评议学生读的情学前班快乐的小松鼠教案设计一活动背景感觉统合训练器材中的羊角球,色彩鲜艳造型美观,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的兴趣。当幼儿看到它们时,都想去摸一摸试一试玩一玩。抓住幼儿的好奇心,我以羊角球为器材,设计了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安全教案我们身边的小物品活动目标1了解使用文具的不安全行为以及产生的危险。2会安全使用文具,能够遵守文具使用安全规则。3通过讨论,初步建立班级的文具安全规则。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判断能力。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托班科学小鸡小鸭来开会教案活动目标鼓励幼儿跟着教师和同伴一起说说玩玩,引导幼儿区分小鸭和小鸡的显著特征。活动准备自制玩具小鸡和小鸭活动过程1看故事表演教师手拿小鸡和小鸭的自治玩具,表演出小鸡和小鸭的动作和特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研究磁铁教案范文教材分析研究磁铁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电和磁单元的第4课内容。研究磁铁这一内容具有极强的探究价值,它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探究机会。使学生充分经历探究的过程,训练其思维,同时物质的密度教案反思范文上完这节课,我发现有很多教法值得我这位去研究去探究。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来表达一下我的感受一目标。本节课主要目的是解决密度这个抽象的概念怎么在七年级第一学期中教学,并让学生能理解和掌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反思找规律是根据课程标准改革理念新增加的内容,主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本节课是找规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是介绍一些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规律的意识,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二教案范文学习内容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材25页第5题教材第26页第910题)。学习目标1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结合实际生活,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