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初中化学核外电子排布教案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原子结构
  一.教材分析
  (一) 知识脉络
  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等)的关系。同时,通过原子结构知识的学习,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结构打下基础。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新教材(必修)与旧教材相比,删掉了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电子云;降低了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要求;增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部分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关系;调整了核素、同位素在教材中出现的位置。使得它更符合知识的逻辑关系,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同时,新教材更注重了让学生参与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 A Z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 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3.通过"化学与技术----放射性同位素与医疗",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所起的作用。
  4.通过"未来的能源----核聚变能",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上网查阅,14 6C在考古上的应用;核素、同位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搜集有关原子结构模型的资料。
  (二)教师准备:教学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五.教学方法
  问题推进法、讨论法。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提问】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什么?
  【学生回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引出课题】这一节就从探讨原子的结构开始我们的学习。
  【点评】开头简洁,直截了当,由初中相关知识提出问题,过渡到原子结构的学习。
  【板书】第一节 原子结构
  【提出问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
  【学生思考、回答】
  【媒体显示】利用Flash动画演示卢瑟福的 粒子散射实验
  1.实验示意图
  2.现象:
  【观察、思考】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绝大多数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有少数 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3)极少数的 粒子几乎象是被金箔弹了回来,原因是什么?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根据 粒子散射的实验现象,学生提出自己的原子结构模型。并由代表发言。
  【归纳、小结】3.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带负电荷的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的空间做高速运动。
  【点评】通过卢瑟福的 粒子散射实验的介绍, 由学生提出自己的原子结构模型,使学生实现一种科学探究的体验;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学会一种方法:通过粒子撞击实验,研究微观世界的规律,使人类获得了一种崭新的研究方法。认识一个规律:从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规律。
  【质疑】我们已经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那么,原子核的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的运动状态又是怎样的呢?
  【板书】一.原子核 核素
  1. 原子核的构成,
  【媒体显示】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生阅读】
  构成原子的微粒--------电子、质子和中子的基本数据:
  微粒 电子 质子 中子
  质量(kg) 9.109 10-31 1.673 10-27 1.675 10-27
  相对质量 0.005484 1.007 1.008
  电量(C) 1.602 10-19 1.602 10-19 0
  电荷 -1 +1 0
  【思考、讨论并提问】
  请根据表中所列数据讨论:
  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为什么?
  2.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哪些微粒决定?
  3.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分别取其近似整数值,那么,原子的相对质量在数值上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1、数量关系: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2、电性关系: 原子 核电荷数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3、质量关系: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归纳小结】
  如果用 A ZX的形式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那么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可以表达为:
  原子 A ZX
  【迁移与应用】
  1.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用3717Cl符号表示某种原子,请你谈谈图中符号和数字的含义。
  2.某二价阳离子含有10个电子,12个中子,求质量数。
  3.元素R的一个原子,质量数为 a ,其阴离子Rn-有b个电子,求中子数。
  【回顾】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的。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质疑】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那么,中子数是否也相同呢?
  【媒体显示】三种不同的氢原子
  【比较】三种氢原子结构的异同。
  【质疑】它们是不是同一种元素?
  【板书】2.核素
  核素: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迁移与应用】1.请你描述构成原子的各种微粒与元素、核素间的关系。
  2.请你描述元素、核素、同位素间的关系.
  【媒体显示】元素、核素、同位素三者之间的关系:
  【拓展与提高】
  1. 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A)O2、、O3 、O4 (B)H2、D2、T2
  (C)H2O、D2O、 T2O (D)4020Ca 和4220 C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的质子数必定相同
  (B)不同元素原子的质量数必定不同
  (C)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凡是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必定属于同一元素
  【交流与研讨】
  生物体在生命存续期间保留的一种碳原子----碳-14 (14 6C)会在其死亡后衰变,测量考古遗址中发现的遗物里碳-14的数量,可以推断出它的存在年代。根据课本内容与网上资料:阐述14 6C在考古上的应用;列举核素、同位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点评】通过上网搜集资料,然后分组讨论,让学生参与学习,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
  【简介】
  1.放射性同位素用于疾病的诊断
  2.放射性同位素用于疾病的治疗
  3.未来的能添一一一核聚变能
  【点评】本节教材采用问题推进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然后,通过看书、研讨、交流等多种方式,寻求问题的解决,探讨问题的结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2.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
  3.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原子核上?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电子在原子内有"广阔"的运动空间。在这"广阔"的空间里,核外电子是怎样运动的呢?
  【点评】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过渡到新课的引入;由新的问题的提出,给出将要学习的内容,创设一种探究学习的氛围。
  【板书】二、核外电子排布
  【讲述】电子的运动具有区别于宏观物体的"几大特征:(1)质量很小(9.109 10-31kg);(2)带负电荷;(3)运动空间范围小(直径约10-10m) ;(4)运动速度快(接近光速)。因此,电子的运动特征就与宏观物体的运动有着极大的不同一一它没有确定的轨道。
  【质疑】我们如何去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呢?
  【交流与研讨】根据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讨论电子在原子核外是怎样运动的?
  【简介】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1.道尔顿原子结构模型: 2.汤姆逊原子结构模型:
  3.卢瑟福原子有核模型 4. 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点评】通过原子模型的历史回顾,让学生体验假说、模型在科学研究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尝试运用假说、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
  【阅读与讨论】学生阅读课本第六页第三自然段,分小组讨论核外电子排布的有哪些规律?
  并派代表回答。
  【归纳并板书】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1.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
  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代表电子层数);
  3.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第一层,当第一层排满后,再排第二层,等等。
  4.最外层电子数则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
  【讨论】电子与原子核距离远近、能量高低有何关系?
  【板书】
  电子层 1 2 3 4 n
  电子层符号 K L M N ……
  离核距离 近 远
  电子的能量 低 高
  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2 8 18 32 2n2
  【媒体显示并讲述】尝试运用上述规律,排出钠原子核外的电子,并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加以表示。
  【试一试】完成下表,看看谁较快。
  核电荷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各层电子数
  K L M
  1 氢 H 1
  2 氦 He 2
  3 锂 Li 2 1
  4 铍 Be 2 2
  5 硼 B 2 3
  6 碳 C
  7 氮 N
  8 氧 O
  9 氟 F 2 7
  10 氖 Ne
  11 钠 Na 2 8 1
  12 镁 Mg
  13 铝 Al
  14 硅 Si
  15 磷 P
  16 硫 S 2 8 6
  17 氯 Cl
  18 氩 Ar 2 8 8
  【媒体显示】
  核电荷数从1到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迁移与应用】
  1. 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各是什么微粒?
  2. 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是否正确?如有错误,指出错误的原因。
  【点评】通过上述应用,使学生加深对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的认识,对容易出现的错误,让学生自我发现,以加深印象。
  【阅读、思考、交流】学生阅读教材第七页,思考、交流下列三个问题:
  1.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有什么关系? 金属钠、金属镁在化学反应中常表现出还原性,而氧气、氯气在化学反应中常表现出氧化性,你能用原子结构的知识对这一事实进行解释吗?
  2.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是多少?
  3.元素的化合价的数值,与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关系?
  【点评】通过上述交流与讨论,让学生认识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内在联系,初步了解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打下基础。
  【概括与整合】
  构成原子的各种微粒之间的关系及相关知识如下图所示。
  原子中各微粒间的数量关系、电性关系、
  质量关系
  原子核 (质子、中子) 核素、同位素的含义
  元素与原子的关系
  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
  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间的关系
  【迁移与应用】
  1.质子、中子、核外电子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元素或原子的某些性质和特点,试填下表说明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数目的多少分别决定着什么?
  微粒或微粒组合
  决定属性
  质子
  决定元素的种类
  中子
  电子
  质子和中子
  质子和电子
  2.现有 微粒结构示意图,试填表,当n取不同值时相对应的微粒名称和微粒符号。
  n值
  微粒名称
  微粒符号
  【作业】书后练习1、2题
  【点评】本节教材主要采用的是讨论法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注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出自主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教师寄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学习目标1掌握文化大革命的经过两个xx集团及其灭亡的标志。二月逆流。2理解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经济有一定好转的原第二单元ampnbsp第4课ampnbsp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ampnbsp学案第二单元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建设成就2过程与方法设计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坚持中国共产党第24课ampnbsp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第24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过程与方法请同学们通过社会调查(可回家后询问父母长辈)查阅有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程标准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知道家庭联产承包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准则。以深圳等第课ampnbsp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教案第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教案课程标准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教学目标一知识第1课(学案)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程导入同学们,当看到本课题目时,你们会有什么感受?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天天都在唱或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你知道它的由来吗?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点掌握新中国建立的主要标志(施政方针国家机构国旗国歌首都公元纪年等)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概括表达毛泽东为人第19课ampnbsp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导学案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讲述张謇办实业的故事,说出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能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第11课ampnbspampnbsp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11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单项选择1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是()a1918年b1919年c1920年d1921年2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b签定二十一条第三单元ampnbsp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课标要求1。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ampnbsp元帝国拓展统一我民族国家基业教案课题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我民族国家基业个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改制文天祥抗元人分四等和文化趋同等历史史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蒙古民族与
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推荐本文讲的是我因外祖母去世而忧伤不已,后来在爸爸的一席话的启示下,从太阳落山鸟儿飞行中,我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从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我体会到怎样珍惜时间。启示人们虽然光阴似箭,日月Itsaveryimportantfestival英语六上教学反思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环节设计清晰,紧凑,活动设计的丰富有效,很好的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因为本节课的内容贴近生活,且孩子们非常熟悉,并且之前接触学习过了很多有关节日的知识,所以这节和时间赛跑和时间赛跑预习提示1学生字生自词。2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教学目标1学生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理解的问题等情况,指导学生再读课文,讨论交流,结合自己生活实例,深入理看课外书时间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在学习本课时的知识前,学生分别认识了分数与小数,也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与小数的大小,而本课的内容则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发展。问题的引入,我出示了两个小朋友看课外书的时间,呈现的方式一个是用二年级英语教学反思Unit2Letstalk上完Unit2的Letstalk之后,让本人体会到口语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仅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堂活动中,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教学活动关于英语的教学反思范文英语学习氛围。实践证明,这样做是对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我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设计上尽量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以任务为基础(taskbase初三年级英语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三年级英语教学反思范文(精小学综合音乐课一支短笛轻轻吹教学反思怎样算唱好一首歌?我觉得可以从两大方面来衡量。一是歌曲演唱得是否准确,节奏速度音高音调等等二是演唱者能否带着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来唱,是否饱含感情。很多时候,我们在教孩子们唱歌时往往紧二年级找春天教学反思3篇找春天是二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文章结合时节,把孩子们引领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的情感。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听杨老师讲授春一文的教学反思我听了杨老师讲授春一文,感触很深。杨老师先通过课堂激趣,让学生说有关春的名句,使学生热血沸腾,跃跃欲试,在这种激情高昂的时刻,让学生用朗朗的书声敲开了春天的大门,随之带领学生走进春雪孩子同课异构教学反思范文教学片段(含设计意图)精读课文1出示挂图,学生根据挂图提示,找到与之相应的段落2根据教师提示和课文内容,归纳每幅图的内容(下了好大一场雪兔妈妈和小白兔堆了一个雪孩子雪孩子和小白兔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