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一

  陶罐和铁罐
  前不久,笔者在全国名师语文新课程观摩研讨会上,又一次欣赏了靳家彦老师执教的四年级语文课《陶罐和铁罐》。他那精湛的教学艺术与全新的教学理念,倾倒了全场千余名与会者。征得靳老师本人同意,现将我们整理的课堂实录发表,以飨读者。
  师:同学们早上好!
  生:老师早上好。
  师:刚刚见面,我先作自我介绍。这段介绍中有真有假,请你分辨一下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我姓靳,叫靳家彦,是你们学校的语文老师,今年60岁。我特别喜欢阅读和写作,《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就是我写的。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一课。(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生:您姓靳,叫靳家彦是真的,我听刚才主持大会的老师向全场老师介绍的,所以这是真的。
  生:您说是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不是真的。因为我从没见过您,我们学校也没有您。
  师:判断得有根据。
  生:您说您今年60岁是假的,60岁的老人头发会花白的,可您的头发是乌黑的……
  师:染的。(全场大笑)
  生:您喜欢阅读和写作是很可能的,一位特级语文老师怎么会不喜欢读书作文呢?所以这一句是真的。说《陶罐和铁罐》是您写的,肯定不是,课文上有注释,作者是黄瑞云。今天我们学习这一课是真的,发给我们的课文就是这一篇。
  师:非常聪明,分辨得清清楚楚,有条有理,说明你很会思考和分析。(师板书课题:陶罐和铁罐,指导"罐"字的笔顺、笔画。)
  师:先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品学网解决,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下来。(学生练习读课文,一会儿读书,一会儿品学网,一会儿交头接耳议论,一会儿发出笑声。)
  师:可以了吗?请交流一下,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
  生:我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不喜欢铁罐,因为它骄傲。我的根据是课文写"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还常常奚落它。陶罐则不是这样,它不但说话很谦虚,而且不和铁罐一般见识,避免矛盾激化,不和它争吵。(理解"奚落")
  生:陶罐不但谦虚,也很善良、真诚。你看,当人们刚把陶罐从土里掘出来,它立刻就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陶罐不计前嫌,豁达大度,我喜欢它。(师肯定,赞扬生。)
  生:陶罐敢说真话,我喜欢它这一点。它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从这可以看出陶罐并不是"懦弱"的东西。(师指导学生掌握"懦弱"音、形、义,纠正学生把"懦"读为"儒"的错误,请他带领全班读句子,严格要求,一丝不苟。)
  生:我不喜欢铁罐,它不仅骄傲,还很武断。它对陶罐说:"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事实上,后来粉身碎骨的不是陶罐,而是铁罐被完全氧化了。看问题不能绝对。
  师:你的发言说明你领悟了语言的内涵。
  生:老师,我想通过朗读表达我的感悟,可以吗?
  师:太好了,请问你想读哪部分。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断)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生互动,共读对话,时而生读,时而师读,时而分角色读,时而议读,把这一段读得声情并茂,兴趣盎然,听课老师掌声不断,笑声频频。)
  生:老师,我觉得第一句"何必这样说呢?"标点用得不对。这一句既不是疑问句,也不是反问句,读起来觉得是不赞成对方的话,不必这样说的意思,不含问意,我建议修改一下,把问号改成叹号或句号都可以,而且这一段叹号用得也太多了,干脆用句号吧!
  师:大家觉得怎样?
  (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生:同意这位同学的意见,这句话用问号是不对的,你越读越觉得它不对。
  师:同学们一旦把书读进去,就会有许多不同的感受,这是真正用心在读书,就这样读。(教师没有当裁判,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师:《陶罐和铁罐》这寓言故事,多像一场两幕的小话剧。你们自愿结合,组成创作小组,演出这个故事,能做到吗?
  生:(兴高采烈)能--。
  (学生三五结合,分别排练"古代""现代"两幕,分角色扮演陶、铁二罐、众人、旁白者,人人参与,当堂练习。)
  师:关健是要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台词要熟记,课文中的对话和人物动作、神态都给我们提供很大的创造机会。
  (推举一组到讲台前表演,头戴不同头饰区分人物,学生表演生动有趣,活灵活现,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话,表达流畅、风趣。)
  生:(争先恐后,要求再演。)     (第一课时结束)
  师:我们继续上课。读了这则寓言,你们悟出了什么道理?
  生:人应该谦虚谨慎,不应该骄傲自满。
  生:不要只看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
  生:人们应该学习陶罐的胸怀,不应像铁罐那样自以为天下无敌。
  生:这则寓言通过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不要以已之长,比人之短,要多看别人长处。
  生:长处弄不好倒成了短处,铁罐结实但容易氧化;短处弄好了也能变成长处,陶罐埋在土里多少年也氧化不了。
  师:你们体会出的道理,就是这篇寓言的寓意,寓是寄托的意思。
  生:老师,我提出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讨论讨论可以吗?
  师:什么问题呀,说出来我们听听。
  生:铁罐就没有优点吗?铁罐坚固不易破碎这一点不值得陶罐学习吗?陶罐就没有缺点吗?陶罐虽然比铁罐光洁、朴素、美观,但它很容易破碎,这一点铁罐说得并不错。只是铁罐的态度太骄傲了,所以大家不喜欢它。
  师:大家讨论一下,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各抒己见,别被课文限制住,放飞思路,大胆发言。
  生:(议论归纳,教师板书。)
  铁罐优点:坚固,缺点:丑陋
  陶罐优点:美观,缺点:易碎
  师:我们共同改写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它们相反的性格,题目就叫《铁罐与陶罐》
  生:(边议边改,集体创作)大意如下。
  陶罐很骄傲,看不起铁罐,常常奚落它。"铁罐子,你敢和我比美吗?丑陋的东西,就知道你不敢!"铁罐回答:"人们用我们盛东西,不是让我们比美……"
  一天,突然发生了大地震,陶罐摔得粉碎,而铁罐却安然无恙。
  师:这样学习课文的语言就融入了你的语言仓库,就变成你能运用的活的语言了。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编一则寓言,先想好要告诉别人一个什么道理,然后创编一个寓言故事,说明这个道理,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生:(各自开始创编,大约写了15分钟。)
  师:请停笔。介绍一下你编的寓言题目。
  生:《大海和小溪》。
  生:《手机与BP机》。
  生:《墨水和钢笔》。
  生:《鲜花和绿叶》。
  生:《鹦鹉和老鼠的故事》。
  生:《兵马俑和航天飞船》。
  生:《大树和小草》。
  生:《石头和棉花的对话》。
  生:《黑猫和白猫》
  ……
  师:请这位同学读一读他创作的寓言故事《黑猫和白猫》。
  生:(读)邻居家的老奶奶养了两只猫:一只是黑猫,一只是白猫。骄傲的白猫看不起黑猫,常常奚落它:"你敢和我比一比谁长得白吗?"白猫昂着头,喵喵地说。黑猫和霭地回答:"不敢,主人养我们不是让我们比黑白的呀!"白猫愤怒地大吼一声:"喵呜,住嘴!你这黑不溜秋的东西,快到墙角躲着去吧!"黑猫不再说什么,悄悄躲到墙角去了。天黑了,一只偷粮的小老鼠鬼鬼崇崇地溜出来,一眼就看见了那只大白猫,老鼠"嗖"的一下蹿到了墙角。万万没想到,隐藏在暗处的大黑猫一下子就把它捉住了,小老鼠还真纳闷,我怎么就没注意到大黑猫呢?
  师:完了吗?
  生:完了。
  师:我给你一点提示,你继续编下去。过了几天,老奶奶决定把其中一只猫送给别人……
  生:(接下去编)白猫想:凭我的美丽洁白,主人一定舍不得让我走,对!一定把黑猫送给别人。结果呢?结果大出白猫所料,主人把白猫送给了别人。临别时,白猫问老奶奶:"我这么洁白,为什么不留我呢?"老奶奶笑着告诉我:"我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捉到老鼠的才是好猫!"(全场老师大笑,热烈鼓掌。)
  师:篇末是神来之笔,妙不可言。
  生:老师,我读读我写的这篇可以吗?
  师:可以,题目是什么?
  生:《梅花和雪花》。
  生:(读)美丽的小花园里,种着几株梅花。梅花不畏严寒,静静地开放,飘过阵阵幽香。下雪了,晶莹的雪花飘飘洒洒,那么洁白,那么可爱。梅花看了看,傲慢地问雪花:"你有我香吗?"雪花也不服气,讥笑梅花:"等到你变得像我一样洁白再和我说话吧!"这时,走过来一只大狗熊……
  师:停!这么美妙的意境怎么出来个大狗熊呢?改成"这时,一位诗人踏雪寻梅而来……"
  生:这时,一位诗人路过这里,听到他们的对话,停了下来,对梅花说:"你有雪花白吗?"梅花说:"不如她白。"诗人又对雪花说:"你有梅花香吗?"雪花说:"没有她香。"诗人说:"不要用自己的长处去耻笑别人。"
  师:结尾不太好,我建议你用这首诗结尾,你看好不好?
  师:(板书)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听课教师热烈鼓掌)
  (第二课时结束)
  赏析
  靳老师的这堂示范课,通过"读、演、改、编"四个板块,充分体现了"以情励学,以趣激学,调动参与,启迪创造,注重内化,求精求活"的教学风格。
  课堂上,靳老师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毫不放松理当进行的语言训练,完全没有那种虚浮空泛的花拳绣腿。百般花样,突出一个"实"字;课上师生心灵相通,情感互动,时时生成,处处出新,完全摆脱了那种呆读死记毫无生命气息,缺少人文关怀,把学生当成接受者的窠臼,突出一个"活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理解化学方程式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2能力目标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格式,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思想教育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了解根据第四章ampnbsp旅游与区域发展(相关素材)第四章旅游与区域发展(相关素材)在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把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确立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月球与地月系(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概况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及月相的变化和月球对地球的意义等知识。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教学重点本节的重点是月第二节ampnbspampnbspampnbsp旅游资源第二节旅游资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理解旅游资源的特性。了解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旅游价值。树立爱护旅游资源的道德风尚。教学重点难点对照具体事例说明旅游资源的特性和价值教具准备多第三单元第二节ampnbspampnbsp旅游规划第三单元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规划第二节旅游规划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旅游规划的概念,了解旅游规划的意义。2掌握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了解旅游规划的基本要求。3学会案例分析的方法来规划旅游区3。2ampnbspampnbsp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ampnbsp复习教案3。2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复习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2。明确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发展变化,了解世界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ampnbsp教案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环境问题的历史发展概况和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2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区域可持续发展复习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1荒漠化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按动力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等类型。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陆地环境的组成岩石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岩石的组成三大类岩石及其简单成因,并通过了解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从而明确地壳物质循环关系。通过学习岩石矿物和矿产等概念,使学生了解岩石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第三单元ampnbsp文化景观教案第三单元文化景观3。1文化景观的构成一文化的概念(一)文化的概念广义上的文化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狭义上的文化仅仅指社会意识形态。(二)物质文化与第四节ampnbspampnbsp旅游景观的欣赏(二)教案第四节旅游景观的欣赏(二)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运用典型事例,说明在旅游景观的欣赏过程中怎样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以情观景以及景观观赏的其他要求。培养学生科学地审美价值观,增强他们的
2020年九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一选择题1。A2。D3。D4。D5。C6。B7。A8。B9。B10。D二填空题11。312。13。114。三15。解。16。解四17。方程另一根为,的值为4。18。因为ab224,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一直接写出得数。(共20分625930028156420545942784002832564566二填空。共16分)124米2米13厘米100米562times9或3times66江苏版2020七年级寒假作业数学答案练习一1。22。963。134。45。79特殊矩形方阵111766。12元7。123cm8。169。12本,23本10。49100练习二1。D2。D3。D4。D5。D6。C7。C8苏教版初三寒假化学作业答案初三化学寒假作业答案(一)题号12345678910答案CDDAACBDBDC题号111281920答案BCB14(1)试管集气瓶甲2KMnO4K2MnO4MnO2O2uarr乙2苏教版初三寒假政治作业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按序号对应填入后面的表格内。每小题2分,共70分)1。2019年1月22日,中国首善陈光标从中国127名企业家和个肯定自己,适度紧张中考门槛轻松过告诫家长4个雷区要绕开走面对中考,家长的压力普遍比考生大考生年龄尚小,有些对中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视不够,浑浑噩噩,用家长的话来说就是不醒事有些学生第一次面临这样的大考,不知所措,一个苹果优秀教学反思一个苹果(五年制课本第七册)系独立阅读课文,教学以导为主。怎么导?我建议抓以下要点和步骤一一条关系式1个苹果8人分吃剩下大半先回顾本册读写例话怎样读懂一篇课文和一边读一边想中介绍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学反思一注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理解感悟。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学探究,弄清你从哪些地方感悟到了草原的美这个核心问题,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习的体会。在研读时,我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多种形式,6的乘法口诀的个人教学反思6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后进行的教学的,学生对乘法口诀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本节课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6的乘法口诀。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感受一三年级上册平分生命的教学反思在课堂上只要教师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就能引发学生对文本的重视与思考,同时使学生充满智慧的心灵在与教师文本的对话中突显。在教学平分生命一课时,当学生解决抽血前贝贝有什么表现,心如何避免考生神经衰弱考生中出现神经衰弱的人不胜枚举。为什么双考生中出现神经衰弱的现象要明显地多于普通学生?这是由于双考生的学习负担过重,脑细胞极力提高其功能,造成耗氧量过大。然而,这时,血红蛋白供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