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颐和园教学设计范文

  【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8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颐和园》是第七册第五组教材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揣摩作者的叙述顺序,表达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秀丽。结合单元训练点和学生实际,本课的训练点为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叙述顺序,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同时作者对颐和园中的景物只进概括性的描述较为抽象,学生对颐和园的景物没有感性认识,不容易理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感悟颐和园的美景,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1、导语:
  在我国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又有梦幻般神奇的建筑。请同学们先欣赏一些这里的美景。
  2、出示图片,欣赏图片:
  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点什么?
  学生交流谈感受。
  3、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感受颐和园的美,需要一双爱美的眼睛和一颗爱美的心就够了,但要通过课文感受颐和园的美,还需要美的智慧。同学们有信心吗?现在我们来学习《颐和园》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
  颐和园
  提醒学生注意"颐"左边的写法。
  (在导入这一环节里,我借助图片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采用富有诗意的导语、具有感召力的过渡语,为学生创设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有的学生看了图片说:"我真想现在就到颐和园去游览一番!")
  二、初读感知,了解作者游览顺序
  1、默读课文:
  作者按游览顺序主要给我们介绍了颐和园的哪几处美景?
  板书: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过渡:让作者做我们的导游,带我们去细细玩赏。
  (第二个环节让学生通过默读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整体感知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另外,让作者做导游,使学生更快地和作者、文本、融为一体,进入课文美好的情景。)
  三、精读感悟,进一步感受颐和园的美
  1、感受长廊的特点:
  过渡:
  作者先带我们来到了有名的长廊。长廊为什么这么有名呢?
  (出示图片)
  ⑴ 指名读文(第二段):
  颐和园的长廊给你留下了是怎样的印象?
  ⑵ 学生交流感受并板书:
  长、美
  ⑶ 体会长廊的长:
  ① 请你用文中句子告诉大家长廊究竟有多长,好吗?
  ② 齐读感受后交流:
  你是从哪几个词语感受出来的?
  一眼望不到头、700多米长、273间。
  ③ 出示两个句子,指导朗读。
  (通过朗读深化感受)
  ④ 比较句子,让学生说说哪一种写法好?为什么?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这条长廊很长,分成很多间。
  小结:
  在这儿作者使用了具体的数字来描写长廊的长和间数的多。运用数字可以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具体、更清楚。这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以后大家在写作时也可以运用这样的写法。
  (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
  ⑷ 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老师引读:
  长廊真长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分成273间。
  ⑸ 感受长廊的美:
  ① 哪些词句最能体现长廊的美?
  指名。
  ② 学生交流,重点理解:
  五彩的画:
  出示这些画,谁来说说这些画怎么样?有的……有的……有的……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③ 欣赏长廊的录像资料,一生扮解说员,介绍长廊的相关知识。学生观后交流谈感受。
  (借助像象再现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和作者及课文融为一体,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解说员的介绍,使学生对长廊的相关内容有更多的了解,拓宽了知识面。)
  小结:这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古代的劳动人民真了不起!谁来把这句话美美地读一读?
  ④ 你还可以从有哪些地方感受到长廊的美呢?学生交流: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鲜花常开)
  "置身于这花的海洋中,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风景宜人)
  ⑤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长廊的美!引读:
  课件出示:
  长廊真美呀!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使人神清气爽。
  ⑥ 谁再来美美地读一读?
  指名读。
  ⑦ 指导感情朗读:
  长廊这么长,这么美,真让人陶醉呀!请大家带着对长廊的喜爱之情再来读一读第二段!
  ⑧ 小结:
  一眼望不到头的长廊,有着五彩的画,是画的世界,花的海洋,难怪这里这么有名。
  2、感受万寿山的美景:
  过渡:
  走完长廊,作者又带我们来到什么地方?
  (万寿山脚下)
  ⑴ 指名读第三段:
  这一段作者主要给我们介绍了哪两种神奇的建筑?
  板书:
  佛香阁、排运殿
  ⑵ 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建筑有什么特色?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佛香阁:
  八角宝塔形、三层、耸立、闪闪发光。
  相机点播:
  抓住造型特点,突出其高大和美丽。
  排云殿:
  一排排、金碧辉煌。
  相机点播:
  通过占地面积大、华丽突出其雄伟壮丽。
  ⑶ 放录像体会排云殿的宏大规模和雄伟壮丽。
  ⑷ 师激情总结:
  佛香阁造型独特,雄伟壮丽,颐和园的象征,排云殿规模宏大,异常华丽。作者正是抓住了它们的建筑特点和宏伟气势,赞扬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巨大成就。
  (增强民族自豪感)
  ⑸ 感情朗读,升华感情。
  ⑹ 登上万寿山,我们又看到哪些美景?
  ① 自由读文,交流自己看到的美景:
  "向下看,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划出表示颜色的词。
  "正前方,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② 你觉得作者那些词语用得特别好?交流说理由。
  (大半、隐隐约约等)
  ③ 重点品读赏析:
  A、出示句子:
  "正前方,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B、读句子:
  相互交流谈感受,体会作者是怎样突出昆明湖静和绿的特点的。
  学生交流体会:
  这句对昆明湖的静和绿的特点做了生动的描述。先用静物"镜子、碧玉"作比喻,说明昆明湖非常静,光洁照人;昆明湖水非常绿,如碧玉一般。然后又以动的画面进一步描述昆明湖的静。"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说明湖面非常平静。一个"滑"字与上面的"镜子"一词相得益彰。
  C、四人小组讨论"滑"的精妙之处:
  这儿用了一个"滑"字,能改用"划"字吗?
  D、四人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a、如果用"划"字,就表示用桨来划,每划一桨,湖面就会产生许多波纹;而文中说,游船、画舫在湖面驶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样的话,就显得自相矛盾。
  b、文中说昆明湖绿得像一面镜子,湖绿得像一块碧玉。我们都知道,镜子和碧玉的表面都很光滑,这儿用"滑"字就显得很准确,而用"划"字就没有这样的好处了。
  c、昆明湖的面积很大,占颐和园的四分之三,水域又深(网上查阅的资料),作者又是从远处观赏昆明湖,所以用"滑"字更能体现昆明湖的静态之美。
  E、感情朗读,感受远处昆明湖梦幻般的仙境。
  3、感受昆明湖(近处)的美景:
  ⑴ 自由读第5自然段:在昆明湖我们欣赏了哪些美景?
  ⑵ 学生交流:
  长长的提岸、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⑶ 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一处美景?
  出示十七孔桥图片。
  ① 出示句子: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 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 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② 感情朗读,谈感受,体会十七孔桥"三多"的特点。
  (让学生感受古代雕刻技艺的高超,增强民族自豪感。)
  ⑷ 远处的昆明湖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近处的昆明湖又是如此的迷人,如果你是一名导游员,你会怎样给大家介绍昆明湖呢?
  ⑸ 导游员介绍昆明湖。
  (精读感悟,感受颐和园的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仔细揣摩、深入体会并进行自主交流、感情朗读,使他们在对词句的咀嚼中,在感情朗读中,在图片、录像的运用中,在"解说员"、"小导游"的引领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升华了感情。不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了颐和园和祖国语言的美,也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同时对学生进行了必要的写作方法指导。)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其实颐和园的美景还有很多,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它不愧是我国园林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希望大家有机会亲自到颐和园尽情游览,细细玩赏。
  五、语言积累
  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1、激趣:
  颐和园的景色这么美,作者的文章又写得这么好,如果同学们能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该多好呀!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赶快行动吧!
  2、展示背诵。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积累过程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以语文积累中的语言积累为例,语言积累不止是对语言博闻强识,它一般要经历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复杂过程。本课教学正是在学生朗读、理解、感悟、赏析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
  六、作业超市
  1、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抄写下来。
  2、请你做一次小导游,向爸爸、妈妈介绍一下颐和园中最有特色的一两处风景。
  3、按一定的顺序,用一两段话描写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
  (让学生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作业内容,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能得到充分发挥,作业的质量一般都是比较高的。)
  【板书设计】
  长廊: 长、美
  佛香阁 排云殿
  颐和园 万寿山:
  (美、大) 昆明湖(远):静、绿
  昆明湖(近):十七孔桥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选择,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新观念。本课采用"创设情景、精读感悟、感情朗读、揣摩体会"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细读、精读、品读、有感情地朗读中,再现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爱美的情趣。通过引导学生精读感悟,进一步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使他们能够透过语句认识景物的特点,学习并体会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及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矛与盾的集合教学反思一预习课文发现问题在论语中记载着孔子这样一段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说当一个人对问题进行探索到欲通未通之际,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来讲,这种状态叫愤悱。这时只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我们爱吃的水果教学反思本课是广东版美术实验教科书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七课我们爱吃的水果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体验美术造型活动的乐趣。本课的教英语Unit3Myroom教学反思本节课选自牛津英语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Letstalk,主要学习用therebe句型描述房间里有什么东西,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难度较大,对于没有讲过Letstalk的我来说也是个新目标英语的教学反思方案反思一词汇教学新目标英语词汇量大,其中七年级上册有词汇700个左右,下册约450个,八年级上册约450个,下册约400个,九年级全册约500个,合计2500个。词汇量大自然也就增加关于灰雀的教学反思灰雀教学反思灰雀是第二组课文的第一篇,也是学生学习如何通过人物对话揣摩人物心理的第一篇。所以,这方面就是我教学准备的重点。在备课的过程中,针对这一重点段落,我采取了分别品读,要句揣一年级爷爷和小树的教学反思爷爷和小树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的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以蕴含着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因素,以儿童的口吻叙述,侧重了对人和树之间的亲密关系。故事情节简单易懂。因此跟踪台风的卫星教学反思跟踪台风的卫星是一篇科学童话。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第三代气象卫星紧紧地跟踪监视台风的动向,为人类预防台风袭击,减少损失做出了贡献,从而形象地向小读者展现了最新的科技成果。文章黔之驴教学反思黔之驴教学反思怎么写,黔之驴这是一篇寓言,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明白一些道理。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黔之驴教学反思,一起来看看吧!黔之驴这是一篇寓言,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从烟台的海教学反思怎么写(一)注重分析学情,体现以学定教在备课时除了分析教材之外,我认为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本节课,我就是通过有目的预习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在对教材的分析中,我感到对文中凝重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一起来看一下吧!二年级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的运算定律教学反思范文加法的运算定律是一节概念课,由于四年级的学生认知和思维水平还比较低,抽象思维比较弱,对于他们来说规律的理解历来是教学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做了以下的努力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北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两个自然段。3体会到北京的美,从而建立起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知道北京是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问银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志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小学课文秦兵马俑教学设计模板一引导质疑师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秦兵马俑这一课,学习一些质疑的本领。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为了提高质疑的质量和课堂学习效率,老师建议大家围绕课题课文梅花魂优秀教学设计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1看梅花图,说梅花特点。2是啊,别的花大多春暖才开花,只有梅花在冬天开放,越是寒冷,它越开越精神。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篇和梅花有关的课文梅花魂(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掌声优秀教学设计范文教材简析本课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从此变得乐观开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身第二课时可爱的小蜜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文记叙了我参观养蜂大厦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借赞美小蜜蜂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的精神,歌颂了劳动人民为创造美好的新生活而忘我劳动,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课文结构精巧,课文在山的那边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意义,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知道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关于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乌鸦能喝到水的道理,使学生明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动脑筋,想办法。2抓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能用渐渐说句子。3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这篇课文是一首词。词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包身工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2理解文中有关语句的概括作用。3认识包身工制度的残酷野蛮的反人道本质,接受情感教育。教学重点本文的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听广播说要点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认真听广播中的故事,注意边听边记住要点。2能把故事中的要点有条理地说出来。教学重点听广播时,要边听边记住要点说要点时,要把故事的题目,故事里的主要人物的姓名,故事的起